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5|回复: 14

21年5月25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青海果洛7.4级地震】/地震趋势判定(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5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青海地震有何关联?专家详解
环球时报新媒体

05/25 14:10

已关注

X
◎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坐标,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城。

此刻高原,风雪交加,寒风凛冽。5月24日21时30分,青海省人民防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工程师李进权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勘验现场回到救灾帐篷,接到采访电话,他放下手中刚泡好的方便面,向记者介绍现场情况……

一场紧张有序的地震抗震救灾活动,正在黄河源头展开。几天来,李进权和同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地震现场对灾区房屋结构做安全应急评估,勘查房屋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是否受损,并评估汇总鉴定。

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仅四小时后,22日凌晨2时04分,震中相距1000公里的青海玛多县发生7.4级大地震。玛多地震是我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最强地震,庆幸的是,震区人口密度比较低,且震源深度相对较深,产生的破坏力有所减弱。



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那么,两次大地震的相继发生是否有关联?近年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玛多地震又存在什么样的相似性?对此,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相关专家权威解读。

汶川、玉树、玛多同在巴颜喀拉块体

5月24日,青海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杨丽萍在独家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介绍,青藏高原地区是现代地壳运动和各种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内部和周围分布着大量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控制着青藏高原地区的强震活动。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巴颜喀拉块体四周边界以巨型走滑断裂和逆断裂为特征,构造运动非常强烈,是块体运动引发应力集中和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2008 年汶川8.0级地震与2010年玉树7.0级地震就位于巴颜喀拉块体的边界。

“巴颜喀拉地块内部也存在着一些活动断裂,本次玛多7.4级地震就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玛多—甘德断裂带附近,据初步考察,地表破裂带也是沿着玛多—甘德断裂带分布。”杨丽萍介绍。


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青海地震台台长屠泓为曾向本报记者介绍,地震的发生是能量积累达到一定状态后快速释放的过程。印度洋板块向北边推挤的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多的次级块体和断裂带。在地球动力学作用下进而形成巴颜喀拉块体,巴颜喀拉块体是在印度洋板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二级块体。近30年来,该块体周边强震大震发生频率较高。其中最有影响的地震为1997年玛尼7.9级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等。

云南、青海地震有关联又相对独立

看似相隔甚远的云南和青海,短短几小时内接连发生震级不小的地震,人们不禁将两者关联到一起,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对此,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青海地震局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展开研究。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晏锐分析:“从大的动力来源上讲,二者同属印度板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的地质运动,有一定的联系。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下分布不均,在不同区域会形成不同的构造条件,因此两次地震又是相对独立的。”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徐锡伟分析,青海玛多地震发生在巴颜喀喇块体内部的一条活动断层上,所在块体主体向东运动;而云南漾濞地震发生在川滇块体滇西地区,所在块体基本向南运动,两次地震之间可以说没有关系。

杨丽萍认为,云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青海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两地的构造运动都很强烈,但两次地震不存在因果关系。

另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初步分析,云南漾濞6.4级地震断裂带处于横断山脉控制下,为中甸-南涧断裂带的分支,也是思茅地块和扬子台地碰撞的结果,其南面又是腾冲火山区。火山区的地质有一个特点,经常会出现震群型地震。玛多7.4级地震断裂带位于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巴颜喀拉块体是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

美国地质勘探局分析,两个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从机理来说是有共性,都受到了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挤压作用,都来源于同一个动力源。由于挤压导致了云南和青海两地应力的增强。

地震预警 离我们还有多远

2008 年汶川8.0 级地震、2010年玉树7.0级地震的发生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的同时,也让地球科学工作者意识到加强对活动断层的监测、活动性分析和活动趋势判断,深入认识和理解大震孕育和发生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玛多7.4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于22日下午全面启动此次地震科考工作,科考目的就是加强震情趋势分析,进一步研究地震孕育发生演化过程。

发生在午夜凌晨的玛多地震,青海全省及甘肃等地普遍有震感,不少酣睡中的人们外出避难,在寒冷和担忧中度过了难熬一夜。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加快构建地震预警系统的思索。

据杨丽萍介绍,目前,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青海子项目350个一般站已全部安装完毕并进入试运行。新建基准站及基本站土建工作在2020年完工并通过验收,目前进入仪器设备安装与调试。

“这一项目,将构建青海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促进测震台网、强震动台网和烈度仪台网三网融合,项目建成后,将在青海省重点地区形成秒级预警服务和分钟级烈度速报,并大幅提升地震观测数据获取能力,为防震减灾、应急指挥、快速救援等提供有力保障。”杨丽萍说。

记者了解到,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青海子项目共建设464个台站,其中新建17个基准站和33个基本站、改造26个基准站、38个基本站和新建350个一般站。其重点防御区台站主要布设在青海省内南北地震带覆盖地区及西宁市、海东市等东部人口密集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台站布设考虑重点跟踪、重点防御,突出震情、突出城镇,兼顾大小地震,全面增强地震监测能力的原则。确保青海省重点防御区内每个县有1个或1个以上基准站或基本站,每个乡有1个或1个以上基准站、基本站或一般站。

来源:科技日报

中新经纬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一公司称大理地震前10天发现异常受质疑 回应称异常数据不等于地震预测

上游新闻

05/25 13:50

已关注

X
5月21日晚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宣称,该企业的“地灾之眼”卫星互联网平台,在震前10天就发现了当地长波辐射宏观异常,并表示观测到“宏观异常与此次地震发生存在相关性”。

中国地震局相关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该企业的“发现”是否对以后的其他地震预测有参考价值,“还有待观察。”

25日上午,“地灾之眼”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长波辐射的宏观异常,可看作是一种宏观叠加效应,至于强度与地震强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还有待大量研究和验证。


▲涉及国星宇航公司“地震前十天发现异常”的相关稿件。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地灾之眼”震前10天捕捉到异常数据

大理漾濞县地震后,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快速发布《地震震前异常及震后快速评估结果》宣称,在地震前,该公司已捕捉到了云南当地长波辐射异常现象。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介绍,长波辐射就是由于地表岩石挤压变形或地球放气等原因,地震发生前数日或者数月会存在温度场的宏观异常,温度场的宏观变化可通过遥感手段,在长波辐射数值变化趋势上有所反映。

国星宇航发布的评估结果显示,“地灾之眼”平台根据长波辐射宏观异常分析发现,云南漾濞一带长波辐射涡度在5月11日出现异常,次日异常衰减,5月13日异常再次衰减,5月21日云南漾濞县发生地震前震中周边异常消失。该平台预测认为,震前10天捕捉到的显著长波辐射异常,结合此次地震发生,两者具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该公司补充称,长波辐射异常与地震发生的相关性,已经在5月13日保山施甸4.7级地震、5月18日大理州漾濞系列地震过程中,得到了的较好验证。

公开资料显示,国星宇航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主要从事卫星通信、遥感技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经营活动。该公司官方网站上刊登了大量和四川当地官方合作的项目展示。


▲国星宇航公司发布的大理漾濞地震长波辐射异常变化图片。图片来源/国星宇航

长波辐射异常“预测”地震遭质疑

成都这家科技公司对于长波辐射与地震之间存在联系的结论公布之后,引发舆论讨论。

中国地震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成都这家公司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他没具体了解过,“国星宇航说的长波辐射究竟是什么,从目前资料,还看不明白。”

对于国星宇航自称对于地震预测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中国地震局专家表示还有待观察,“他们需要拿出依据和报告来”“即使地震前发现一些现象,也说明不了问题。”

上游新闻记者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地震前长波辐射异常”这一主题相关文献发现,相关研究可溯源至上世纪90年代。1995年,有学者通过应用卫星长波辐射资料研究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的方法原理,对1994年以来青海共和中强地震进行了研究,发现电磁波等对于地震短临预报有实际意义。

5月25日上午,“地灾之眼”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云南区域自5月中旬以来有连续多次地震,公司的“地灾之眼”卫星互联网平台捕捉到当地长波辐射存在宏观异常现象,便持续针对云南地区开展长波辐射宏观异常的跟踪分析。

“地灾之眼”相关负责人通过该公司公关人员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称,长波辐射的异常不应看作是仅仅针对其中的某次地震,“长波辐射的宏观异常可看作是一种宏观叠加效应。”

国星宇航以此次漾濞地震举例称,近期云南区域内自5月中旬以来有连续多次地震,故长波辐射的异常,不应看作是仅仅针对其中的某次地震,5月21日晚上首震后,截至5月24日仍有小规模地震。

“地灾之眼”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波辐射预测地震早有学术研究,但不能简单等同于地震预测,特别是对地震强度的预测,相较于地震发生的预测,难度更大,“长波辐射的异常程度与地震强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还有很多研究和验证工作等待我们去开展,长波辐射异常被检测到,可以为预测提供研究和参考。”

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实习生 冷宇

中新经纬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海余震1872次 地表破裂70公里

光明网

05/24 17:33

已关注

X
原标题:余震1872次,地表破裂近70公里

相关视频
5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第五场青海玛多“5.22”地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青海地震台网测定:截至5月24日10时共记录到余震1872次,其中5.0-5.9级地震1次,4.0-4.9级地震10次,3.0-3.9级地震30次,最大余震为5.1级。从当前余震监测结果来看,余震的空间分布长度达170公里,但时间上呈衰减特征。



青海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杨丽萍介绍,截止5月23日23时,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流动监测组已在震区架设9个流动地震监测台站,震区地震监测能力从2.5级提高到1.5级;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烈度调查组在黄河乡一带发现本次地震主破裂带。截止23日23时,省地震局现场烈度调查组已完成9个乡镇的地震烈度调查工作,同时对发震断裂西段的地表破裂带进行了调查。完成调查点32个,发现地表破裂近70km,基本圈定了Ⅸ度和Ⅷ度地震烈度区。

此外,中国地震局根据地震科考启动机制,成立了青海玛多7.4级地震科学考察工作组织机构。本次科学考察旨在加强震情趋势分析,研究地震孕育发生演化过程;工作内容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强地面运动与工程震害调查、地震序列研究、地震深部构造环境研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变化研究、地壳应力应变场分析研究等方面。

[责任编辑: ]

中新经纬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玛多:近几日余震活动水平为5-6级

环球网

05/25 16:22

已关注

X
来源:青海日报

2021-05-25 16:18


5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第六场青海玛多“5.22”地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青海地震台网测定:截至2021年5月25日10时00分共记录到3.0级以上余震46次,其中3.0-3.9级地震32次,4.0-4.9级地震13次,5.0-5.9级地震1次,最大余震为5月22日10时29分发生的5.1级地震。从当前余震监测结果来看,余震的空间分布长度达170公里,在时间上呈正常衰减特征。

5月24日,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组织6个组开展野外调查工作,调查了桑日麻乡、查理镇和黄河乡寺院附近、扎陵湖附近和从黄河乡向东、昌马河向东、昌马河向西方向的地表破裂、房屋震害和烈度情况。24日21点,应急管理部现场工作组、青海省地震局现场工作专家与国内相关领域9名专家视频连线召开“青海玛多地震烈度图分布研讨会”,形成了烈度调查初步结果;24日下午,应急管理部现场工作组组长、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倪岳伟在玛沁县优云乡查看山体裂缝,与玛沁县政府沟通交流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查看优云乡卫生院、乡小学破坏情况,查看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在玛沁县大武镇查仓村、血麻村查看房屋破坏情况,在昌马河大桥查看桥梁破坏情况;在玛沁县当洛乡,查看寄宿制学校安置情况;现场工作队已完成全部10个流动监测台站的架设,数据已全部接入青海测震台网,并实时接入玛多现场指挥部。

经青海省地震局联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会商研判,综合判定认为:本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近几日,余震活动水平为5-6级。

中新经纬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表破裂近70千米 青海地震局发现地震主破裂带

九派新闻

05/25 17:19

已关注

X

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从5月24日召开的青海玛多“5·22”抗震救灾工作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5月22日, 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烈度调查组在黄河乡一带发现本次地震主破裂带。截止23日23时,省地震局现场烈度调查组已完成9个乡镇的地震烈度调查工作,同时对发震断裂西段的地表破裂带进行了调查。完成调查点32个, 发现地表破裂近70km,基本圈定了Ⅸ度和Ⅷ度地震烈度区。

来 源|视讯青海

编 辑|武靓靓

责 编|董 梅

监 制|张志忠

总 监 制|郑太红

环球网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次地震发生可能有相同构造成因

光明网

05/23 09:21

已关注

X
据新华社电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22日2时04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

除地方紧急开展救援外,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连夜派出的工作组已经抵达漾濞震区。据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成员高玉峰介绍,下一步将继续不留死角搜救被困人员和抢险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加强震情监视监测和地质灾害等隐患排查除险,统筹疫情防控和抗震救灾工作,确保社会秩序安定稳定。

此外,国家卫健委也立即启动卫生应急响应措施,就近向两地分别派遣国家级医疗卫生专家组,强化当地医疗救治力量。

灾区受损情况如何?

云南大理州副州长李泽鹏介绍,截至22日6时,初步统计遇难3人,受伤28人。据介绍,地震使漾濞县群众的房屋和生产设施严重受损。据初步统计,目前倒塌房屋192间,一般损坏13090间。此外,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以及电力通信等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目前,漾濞全县共设置集中安置点380个,通过集中安置及分散安置85802人。目前,共投入各类抗震救灾队伍1.6万余人。

青海地震发生在凌晨,青海、四川、甘肃、西藏等地均有强烈震感。此次地震虽震级较高,但震中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截至22日10时,玛多县、玛沁县共有8名群众受轻伤,有部分群众房屋和畜棚受损,部分道路、桥梁等不同程度受损。目前,食物储备暂时充足,炉子、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已紧急调运。

两地地震有无关联?

在不到5小时内,云南大理漾濞、青海果洛玛多相继发生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高孟潭表示,事实上,两次强震相距很远,分属不同的地震构造单元,且没有直接接触。现有理论很难解释两次地震之间的关联性,更没有证据表明漾濞6.4级地震触发了玛多7.4级地震,但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同的构造成因。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强烈构造变动一直持续至今,导致青藏高原内部及周缘地震活动强烈。

中新经纬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称发现漾濞地震前异常?国家地震局专家分析地震前兆现象

澎湃新闻

05/23 20:14

已关注

X
云南漾濞地震发生之后,成都一科技企业公开宣称,该企业的“地灾之眼”卫星互联网平台在震前就发现了当地长波辐射宏观异常。2020年,该平台承建了“云南省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中心”项目。

5月22日,该平台一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地震发生后,他们在第一时间对地震影响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进行快速评估,用以支撑灾害应急救援阶段的救援力量调度、次生灾害防范排查等工作。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是一家从事商业卫星运营与遥感数据服务项目的企业。针对该企业的宣传,国家地震局一位专家表示,很多地震都有一些前兆现象,但表现方式经常又不一样。“这次是这种现象,下次是另一种现象,另一场地震又是一种现象”,地震预测难就难在这里。

因此,专家认为,该企业这种发现,是否对以后的其他地震预测有参考价值还有待观察。目前,探索地震预测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地灾之眼”的震前发现

10天前,该企业称,其“地灾之眼”就发现了云南大理一带“长波辐射宏观异常”。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介绍,所谓“长波辐射”就是由于地表岩石挤压变形或地球放气等原因,地震发生前数日或者数月会存在温度场的宏观异常,温度场的宏观变化可通过遥感的手段,在长波辐射数值变化趋势上有所反映。

据该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地灾之眼”平台根据长波辐射宏观异常分析发现,云南漾濞一带长波辐射涡度在5月11日出现异常,次日异常衰减,5月13日异常再次衰减。5月14日异常范围增大,但程度减弱。

根据该平台的记录:5月15日,异常再度增强,5月16日异常达到峰值,5月17日再次出现衰减,5月18日异常较前一日增强,5月19日震中周边异常消失。5月21日云南漾濞县发生地震。由此,该平台认为,震前10天捕捉到显著长波辐射异常,结合此次地震发生,两者具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该企业称,地震发生之后,他们第一时间对于地震影响区域内,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进行了快速评估,用以支撑灾害应急救援阶段的救援力量调度、次生灾害防范排查等工作。

他们还发现,在震中50km-75km的云南云龙县隐患点分布聚集,且历史年均形变量大于10cm的隐患点也主要分布在此区域。他们认为,该区域震前就属于具有较大年均形变速率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强震发生后,更易于发生地震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

澎湃新闻注意到,“地灾之眼”卫星互联网平台属于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商业卫星运营与遥感数据服务的项目。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2020年8月21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发布 “云南省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中心”项目招标结果,该企业控股孙公司成都星时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属于云南省新基建重大项目之一。

国星宇航称,这一项目面向云南省全境,持续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普查与详查工作,以卫星为手段,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定期进行全域范围的定量分析和评估更新。

能否用于震前预测有待观察

对于该公司发现“长波辐射异常”的问题,国家地震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称,这家公司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他没具体了解过。但中国地震局之前发射过一颗卫星叫“张衡一号”,这是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它大约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地方,主要为了发现电离层。

该专家说,空间的电离层和地面的地震有一个相互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原理到现在还没完全弄清楚。有的说是声重力波造成的,有的说是电磁感应造成的。但地震之后,电离层确实是有扰动现象的,有时发生地震前也会发现电离层扰动。因此,他不清楚这家公司所说的“超长波”到底是什么,也不好太多评价。但就“张衡一号”发现地震前后电离层扰动的情况,其实也有一些争议。因为有研究电离层的专家认为,人们可以在电离层找到想要的所有东西。

整个科学界其实对地震预报都没有完全突破。该专家表示,现在很多人都说地震前发现某方面的异常现象,但据他所知,这些其实也和他们在地面寻找前兆现象一样,还没有一件是能够完全对应得上的。即使地震前发生发现一些现象,也说明不了问题,科学是需要反复验证、证明,假使每次地震次次都有这样现象,才可以说是有价值的发现。

这位专家对“长波辐射是由于地表岩石挤压变形或地球放气等原因的说法”并不认同。他表示,现在是存在这种说法,但说的都没有道理。没有证实地球到底怎么放气了。因此,这家企业的发现对于地震预测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他不好评价,这个有待观察,“他们需要拿出依据和报告来”。

不过,这家企业宣称在地震以后快速做了很多工作,得到了专家认可。地震之后,遥感卫星用处的确很大,特别是对灾害的评估,包括滑坡、道路的损毁情况了解都是非常有效,对抗震救灾作用和意义都比较大。

澎湃新闻注意到,“地灾之眼”平台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国星宇航基于卫星的长波辐射时间序列变化分析,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甚至强度等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但整体上,地震的预测仍是世界性难题。


2010年,武警官兵在老北川县城遗址区巡逻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资料图

这位专家曾在汶川地震之后,对汶川地震的机理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地震前的确也有一些前兆现象,但也不能完全对应起来,没有普遍代表性。

不过,这位专家表示,目前很多机构和科技企业都在参与地震预测研究和探索,他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值得鼓励。

【对话】难以捉摸地震“前兆”和地下探索的困境

5月22日,澎湃新闻就目前地震预测方面的问题专门采访了这名专家。

澎湃新闻:现在对地震预测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哪些方法?

专家:目前地震科研领域在对地震预报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继续寻找地震前兆变化,就是地震前地球表面的物理或者化学现象的研究,包括我们讨论最多的一些动物的反应等。另一个方面就是对地球内部的探索研究,就是深入地下,把地底下变化,常规动态等情况监视起来。

澎湃新闻:不少经历过地震的人都说,地震前很多动物有明显异常反应,这有依据吗?

专家:国家地震局从1966年到现在,一直想找一个完全和地震相对应的前兆现象,但到现在为止几乎是没有找到。

美国科学杂志也曾将寻找地震前兆列为世界科学难题,位列55位。但大家还是相信,寻找可靠的前兆现象,是地震预测的一个路子。

唐山大地震之前,无论从地震专业观测还是老百姓的记忆来看,动物反应都很厉害。特别是猪冲出猪圈的现象非常明显。但汶川8级地震之前,动物几乎没有反应。比如“猪坚强”地震前就没有明显的反应。

澎湃新闻:汶川地震当天,绵阳日报对老百姓反映大量蟾蜍集体出行,怀疑是地震前兆现象进行辟谣,但当天中午就发生地震了。

专家:我也注意到汶川地震之前,四川江油出现大量蟾蜍上路的情况,问题在于,5月份本身就是蟾蜍出现的季节,且汶川地震前后,其他地方也有过大量蟾蜍出现,也有很多人担心是地震前兆,却并没有地震发生。

因此,也不能将此现象认为是具有普遍性的地震前兆现象。它可能就是前兆,也可能仅仅是某种巧合。

汶川地震前一天或当天,四川紫坪铺水库里水温出现变化,很多鱼都浮出水面,周边老百姓都去水库边抓鱼了,这些现象也是有的。现在地震研究机构也对地壳的温度变化进行探测。

澎湃新闻: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发现统一的,或者说在屡次地震中都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前兆现象?

专家:中国地震局对地球物理化学量的观测有上百种,观测这些在地震中期、长期是什么样的反应和变化,观测了六七十年,搞出了一个效能图,这张图大概给出了一个范围。

现在对地震反应比较多的还是电磁波、地下水的水位、还有地下水里面的化学成分,比如:氢、氡,以及地磁、重力等方面的反应多一点,大概都是对一个地区中长期的危险性会有一些指示。

因此,地震前兆一直是想搞地震预报人的一个路子,都想这么做,但很多时候又不行,所以有人将震前探索比做中医,这比喻不一定恰当,但它的确是千变万化,难以捉摸。它可能这一次地震是一种现象,下一次地震又是另一种前兆现象,另一场地震可能又是其他变化。而地震预报是个科学问题,没有反复的论证和验证证实,是难下结论的。

澎湃新闻:国星宇航说的“长波辐射”究竟是什么?

专家:对于地震的说法有多种,有人说是放气,还有说是地底下雷电造成的,但都没有证实。能够探测到地下结构的,主要就是靠地震波,它能深入到地底下,大的地震能深入到地心。地震波在不同介值下速度是发生变化的。所以,对地下结构的判断都是靠地震波的,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靠电磁波也只能探测到表层,就是地球表面的。这都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应用。

地震是地壳内部岩石突然破裂,破裂之前肯定会有物理和化学变化,但未破裂之前很微弱,地面各种干扰,包括人类活动很大,因此我们很难在干扰当中观测到这些反应。这是寻找地震前兆困难之处。

所以,国星宇航说“长波辐射”究竟是什么,从目前看到的资料来看,还看不明白。如果他们说的这些现象,能够讲得出道理来,应该也算是一种地震预测的探索。

澎湃新闻:现在地震研究部门对地下探索主要是哪些方式?

专家:国家地震局和国土资源部,就是原来地质部的人,还有石油部门经常联合起来做一次大地下探测,在地下放炸药引爆,产生一个大概相当于两级三级的地震波,然后用大量的传感器接收进行一些地下的研究。

这就类似于给地球做一个CT,但CT不能天天做,在间歇期出现什么变化也是无法及时掌握到的。而且做一次需要动员很多人,很多力量,要花很多钱,是一个大工程。

所以,希望随着科技发展,能够不用花那么多钱和力气,就能够把地下的状态包括结构、物质变化,能够动态地展示出来。就像我们卫星看大气当中的云一样,它怎么变化都知道,咱们地震预测就好了。

因此,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寻找花钱少,又能把地底下的构造或者具体的物质的变化动态地探测出来的方法。

有人管这个叫地下云图,就像天气预报一样的云图,如果地下能够用探测的方法,每天做一次,每天对地下情况进行观察就好了。现在有专家在做这方面的实验,在云南也有实验站,也发现了一些地震之前,地下震动的波速的变化,但也坚持得不久,因为资金原因,也不可能长期连续做下去。

澎湃新闻:这算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吗?

专家:总的来说,目前对地震预报主要就两个方面,一个是表面的物理或者化学现象,另一个就是对地球内部,对地下的探索。但无论从空中看地球,或通过对地球表面的探测,还是想把地球内部的现象给找到,到目前为止,特别是针对地震,还没有找到真正很科学的方法。人类探索地震预测之路,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解读漾濞地震余震丰富原因:震中附近断裂众多、交汇

中国新闻网

05/23 22:32

已关注

X
相关视频

图为专家接受媒体采访。韩帅南摄

中新网昆明5月23日电 (胡远航 韩帅南 罗婕)云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钱晓东、大理州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滔23日下午接受媒体采访,解读“5·21”云南漾濞6.4级地震余震丰富原因。他们表示,此次地震附近断裂众多、交汇是原因之一。根据他们研究,后面还有余震起伏活动。

5月18日以来,漾濞区域4级地震活跃,5月18、19日发生4.2级、4.4级地震。5月21日发生4.2级地震后,活动水平快速升级,21时21分、48分分别发生5.6级、6.4级地震。后继又发生8次4级、2次5级地震。

两位专家介绍,该序列自5月18日至5月23日共发生0级以上地震达1585次,其中3级以上40次,3—3.9级24次,4—4.9级12次,5—5.9级3次,6—6.9级1次。

此次地震发生在维西-乔后断裂,该断裂为北西走向右旋走滑断裂。在这条断裂附近苍山东侧,还有一条与之平行的著名的深大断裂:红河断裂。红河断裂有许多横断层,有些横断层甚至延伸到了维西-乔后断裂。此外,维西-乔后断裂在乔后附近还与龙蟠-乔后断裂交汇。可见,这次地震附近断裂众多、交汇是此次地震余震丰富的原因之一。

两位专家表示,根据他们对该次地震序列衰减研究,2级以上地震2小时衰减系数p=1.01,表明序列不会马上结束,余震将衰减一段时间,后面还有余震起伏活动。

不过,他们也表示,从震区的应力水平来看,目前一些应力参数逐渐下降,表明震区应力趋于减小。一些地震类型判定参数也逐渐正常。

为何此次地震震害较轻?两位专家解释,震害较轻一方面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房屋建造质量有密切关系。在近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全面消除了农村危房,农村民房也得到加固。本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民房倒塌较以往同震级破坏较少。

两位专家建议:经安全鉴定的房屋可以入住,民众要提高自救互救意识。地震发生时不要恐慌,就近避险,不要听信地震谣言。

据悉,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大理州地震局和漾濞县地震局共派出99人赴漾濞现场开展工作。目前,地震灾害调查工作在有序开展。(完)

金融界 等更新5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袁隆平去世的消息,青海、云南21日深夜发生的强震也让全国人民揪心。两地地震有无关系?为何会出现频繁的地震?后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记者对话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受访者供图

孙士鋐表示,云南地震和青海地震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两起地震从机理来说是有共性的,都受到了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挤压,动力源是同一个。“这相当于一块有很多条纹的石头,石头放在压力机上,加压的时候,条纹就会积累应力,这些条纹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条纹间的应力积累都和受到压力机的挤压有关。”

孙士鋐说,近期印度洋板块比较活跃,今年3月初,在印度洋板块的东南边界,即新西兰附近发生3次7.0级以上大地震,印度洋板块的能量释放也影响到了我国西部。

对于地震造成的影响,孙士鋐表示,目前来看影响是偏轻的,青海玛多7.4级地震虽然级别高,但震区人口密度比较低,震源深度相对较深,破坏力有所减弱;而云南漾濞县6.4级地震,级别相对较低,虽震源深度浅,但只是中等强度。

两地近期会再发生7级以上强震吗?孙士鋐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这是有一些判别的指标的,包括地震的大小比例关系,地震能量释放秩序的关系等等,还要关注前兆观察资料,地震发生前有无大的背景性的异常,比如地下流体异常、地磁异常,形变异常,这个地区本身来说不太容易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阅读全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大理查处一起涉地震谣言 专家:目前地震序列衰减正常

中国新闻网

05/25 09:52

已关注

X

图为情况通报。大理市警方微博截图

中新网昆明5月25日电 (韩帅南)云南大理市公安局25日发布通报称,该局于24日查处一起涉地震谣言。针对该情况,地震专家表示,目前整个地震序列衰减正常,无明显异常变化,并呼吁民众决不能传播和听信涉地震预报谣言。

通报称,24日,大理市公安局在工作中发现,一网民在微信群中发布“今天下午2-5点有强震,请注意避震”的不实信息。信息随即被转发扩散,引起市内部分区域市民恐慌。经调查核实,该网民系大理市人赵某某(女,36岁)。目前,相关调查处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针对网传大理下关5月24日下午将发生大地震的谣言,云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钱晓东、大理州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滔表示,自漾濞6.4级地震发生以来,地震部门密切关注地震观测资料的变化,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整个地震序列衰减正常,无明显异常变化。

两位专家表示,一次强震的发生,后面会跟着一系列有感地震的发生,是正常现象、无需恐慌。这次地震震级大、释放的能量也较大;另外,本次地震低频成分丰富,是本次地震波波及范围广的原因之一。以目前地震预报的科技水平,很难做到非常精准的对地震时空强度的预测。

两位专家提示广大民众,只有政府有权发布地震预报,其他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请大家不要听信谣言。(完)

案件老闻 等更新3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4天32起地震,最高6.4级,大理漾濞地震频发,是大地震的前兆吗?

钟铭聊科学

05/22 02:15

已关注

X
正在云南大理生活的人,或者正在当地旅游的人,对于他们而言,这几天应该是难眠之夜,持续不断的地震困扰着他们;而另一方面,这些地震的震级并不高,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公告,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一共发生了32场地震(地震仍在继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3-4级的小地震,最高地震等级为6.4级(属于强地震),震源深度在8000米左右。


如此频繁,且又集中到一个地方发生的地震,不免令人有些担心,这会不会是大地震的前兆?

大理为何如此频繁发生地震?

地震的发生和板块运动有关。地球的内部又分为地核、地幔层、岩石圈和地壳层,其中地核由于高温高压的原因使得它是一个质地紧密的固态超高温内核。


地幔层的压强虽然也较高,但是地幔层已经无法形成固态物质,而是以熔融状的物质存在。地幔层之上是岩石圈,岩石圈温度较低,且保持着固态;岩石层之上便是我们居住的地壳层。

由于地幔层的下方位置是高温的地核,而上层是低温的岩石圈,所以下层的地幔层物质会受到高温的作用上升到上方,遇到低温的岩石圈又会流向下方,由此形成热对流。热对流会带动着地幔层之上的岩石圈和地壳层发生运动,这就是板块运动。


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板块之间很容易因为地幔层的热对流作用而发生火山爆发,以及地震。


我国云南地区之所以容易发生地震,是因为云南地区刚好位于地震带上。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本印度大陆板块和亚欧板块并不相连,但在大约6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漂移,与亚洲板块发生了碰撞。

由于这两个板块的密度、厚度相当,所以发生碰撞之后,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形成了消亡界面,喜马拉雅山脉开始逐渐隆起,并形成了如今“世界屋脊”的局面。


然而,造山运动还没有结束,据研究发现,印度大陆仍旧在不断挤压亚欧大陆,从而使得珠穆朗玛峰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长高。既然板块运动还没有结束,那这里的板块交界地带仍旧会面临地震的风险,所以云南地区自古就是多地震的地方。

因此大理漾濞地区出现地震并不令人意外,但意外的是短短4天内,竟然有32起地震,这会不会是大地震的前兆。

大地震的前兆?

事实上,如果一个地方频繁发生小等级的地震,有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人们常说的“小震闹,大震到”就是这个意思。但这并不是一条科学规律,事实上汶川地震之前就没有什么小地震。

而且,有时候一个地方频繁发生小地震虽然是大地震的前兆,但是两者的时间联系并不紧密,有时候当地频繁发生多次小规模地震后并没有立即发生大地震,但多年后当地却突然发生较大规模地震。


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壳内部积攒了一定的能量,当这股能量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沿着地壳裂缝释放出来,如果震源较浅,那么此次地震对人类的影响较大。

然而如果当地频繁发生小地震,那这些小地震可能会把地壳内部积攒的能量慢慢释放出来,从而不会发生大规模地震。

当然,有些地方频繁发生小规模地震,是因为余震的作用。比如:去年我国唐山市古冶区发生了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根据调查结果表示,该地震属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余震,而古治地震发生时间距离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44年,专家介绍大地震的余震可能会持续上百年。

此次大理漾濞地区的多次小地震,也有可能是其中一次较大地震的余震。


当然必须要说的是,以上仅仅是基于科学层面的猜测,具体是不是大地震的前兆,亦或是某次大地震的余震,都需要科学家们根据更加详实的资料来查明。

最后祝愿此次地震早日结束,当地人能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案件老闻 等更新3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漾濞地震前云南蝴蝶爆发是征兆?云南青海短时间接连地震,有无关联?

红星新闻

05/22 22:14

原标题:漾濞地震前云南蝴蝶爆发是征兆?云南地震与青海地震是否有关联?地震专家释疑


5月21日晚至5月22日凌晨,云南漾濞县、青海玛多县接连发生地震。其中漾濞县至今最高震级达到6.4级。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统计,从5月21日20时56分至5月22日07时00分,当地已连续发生地震398次。而玛多县地震最高震级达到7.4级,成为汶川地震后,中国境内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

云南漾濞县、青海玛多县两地地震的密集发生,且震级高、地震连续性强成为公众关注焦点。那么,两地地震是否存在一定关联?又是否证明4-6月是地壳运动的活跃期?此前,云南红河蝴蝶谷在5月20日出现的蝴蝶爆发现象,是否属于敲响云南将遭遇地震的警钟?5月22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多位地震专家释疑。中国地震台网研究院研究员孙士鋐认为,云南蝴蝶爆发现象和云南漾濞地震两者之间直接的关联性目前还并不能轻易下结论。青海、云南短时间接连地震,无直接关系。



▲云南红河爆发蝴蝶 图据新华网

蝴蝶爆发现象与云南漾濞地震有关吗?

专家:相关与否还需调查,但震前动物异常多见于高级脊椎动物

据中新社消息,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中国·红河蝴蝶谷,在5月20日迎来了近10年里规模最大的一次蝴蝶爆发。根据采样地的监测数据估算,今年蝴蝶谷箭环蝴蝶数量将达到1.5亿只。

公开资料显示,红河蝴蝶谷地处中越边境、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山区,与发生地震的漾濞县车程距离为710公里左右。而就蝴蝶“井喷”式出现的第二天,云南漾濞县就于5月21日晚发生了地震。有声音认为,这或许正是自然界给人类的一次“预警”。

事实是否如此?中国地震台网研究院研究员孙士鋐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还不好下结论,需要后期进一步调查。”孙士鋐指出,大地震发生前,诸如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来临前,确实会出现一些动物的异常反应,“比如发生在1976年8月16日的7.2级松潘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就曾出现过比较明显的动物异常行为。”孙士鋐表示,但并没有太多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动物异常行为就100%系地震造成。因此孙士鋐认为,两者之间直接的关联性目前还并不能轻易下结论。

另一名不愿具名的地震专家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地震前部分动物的确会有所反应,但大部分都是高级脊椎动物,如老鼠搬家、猪不进圈、鸟不上窝等现象。但昆虫一类的反应并不常见。同时,上述专家补充,即便是动物反应,也不一定完全就能说明是地震引起,天气、温度、湿度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动物异常现象的发生。

实际上,对于当地蝴蝶爆发的原因,红河蝴蝶谷博物馆馆长、蝴蝶观察员杨镇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给出了解释,每年5至6月,蝴蝶幼虫在短时间内大量羽化成蝶,加之蝴蝶谷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为蝴蝶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寄主条件,同时再加上当地气候条件适合蝴蝶生存,因此最终形成了蝴蝶大爆发的奇观。

云南、青海接连地震,是否存在关联性?

专家:无直接关系,但或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欧亚板块有关

据中国地震台网统计,截至5月22日18时00分,玛多县3.0级以上余震达到了32次;其中国内4.0-4.9级地震达到9次;而漾濞县到5月22日18时00分,3.0级以上地震已出现38次。

对于两省地震的关联性问题,孙士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两地发生地震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从大的板块来看,两次地震密集发生,均与近期印度板块活动较活跃有关。”孙士鋐解释称,印度板块最近一段时间的活动有明显增强的态势,因此会影响到中国,使得西部一带地震活动明显抬升。

在另一名专家看来,由于青海与云南分属不同地震带和构造带上,因此两地地震没有直接关系。就此说法,孙士鋐也解释称,玛多县位于青藏地震带,而漾濞县则处于红河断裂带,因此不能认定两地地震发生存在直接相关性。

同时,上述专家也同时分析指出,近期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欧亚板块,因此才造成了中国的板内地震。

根据孙士鋐的判断,尽管青海7.4级地震从能量释放来看比云南地震高出30倍,强度也属于大地震,但由于处于人口较稀少地区,且震源深度达到17公里,震中烈度相对减弱,因此对当地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情况。



▲图据中国地震台网

地震是否多发于4-6月?

专家:某一时间段频发地震,或与天体运行有关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数据,截至5月22日上午,4月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已达到17次。而纵观过去发生的大地震,诸如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加之今年的青海、云南地震,也都发生在4~6月期间,这是否能说明,这一时间段正是地壳的活跃期?

针对上述观点,孙士鋐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解释称,某一地区在某一时间段地震频发,实际与时间段并无太大关系,更可能与天体运行情况有关。

孙士鋐解释称,现有的研究已可以表明,当地球、太阳、月亮三个天体运行到一条直线时,就会对地球的引力有放大作用,引发地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在孙士鋐看来,并不能从时间段上单一去分析地震频发的原因,而本次地震集中发生在5月,还受到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印度洋2004年发生的地震海啸就在12月,而唐山地震则发生在7月,所以不能认为4-6月这样一个时间段,就是常见的一次地壳活跃期。

我们进入地壳活跃的高峰期了吗?

专家:距上次7级地震已过去1382天,属正常地壳活跃水平

那么,现在进入地壳活跃高峰期了吗?对此,孙士鋐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的确进入了活跃状态,但实际上现在反而是活跃期中一个水偏低的阶段。

孙士鋐分析称,从2004年发生印度海啸后,学界就认为从2004年开始地壳进入了相对活跃期。而从2004年到2011年,全球范围内相继发生了3次巨大的地震。相比之下,今年的地震活动水平世纪并不高,反而处于较低的态势中。

上述不愿具名的专家也告诉红星新闻:”事实上,中国已有超过1380天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该专家介绍,根据统计,中国大陆大约每3年才会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而本次青海7.4级地震距离上一次7级地震已经过去三年。

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记录,上一次国内7级以上地震,系发生在2017年8月8日的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地震,震级达到7.0级,至今已过去了1382天。因此该专家明确表示,目前并非是地震活跃期,而是在正常的活动水平之内。”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柴畅

平台声明
4
2
不感兴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青海地震有何关联?专家详解

环球网

05/25 14:21

已关注

X
相关视频
◎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坐标,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城。

此刻高原,风雪交加,寒风凛冽。5月24日21时30分,青海省人民防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工程师李进权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勘验现场回到救灾帐篷,接到采访电话,他放下手中刚泡好的方便面,向记者介绍现场情况……

一场紧张有序的地震抗震救灾活动,正在黄河源头展开。几天来,李进权和同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地震现场对灾区房屋结构做安全应急评估,勘查房屋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是否受损,并评估汇总鉴定。

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仅四小时后,22日凌晨2时04分,震中相距1000公里的青海玛多县发生7.4级大地震。玛多地震是我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最强地震,庆幸的是,震区人口密度比较低,且震源深度相对较深,产生的破坏力有所减弱。



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那么,两次大地震的相继发生是否有关联?近年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玛多地震又存在什么样的相似性?对此,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相关专家权威解读。

汶川、玉树、玛多同在巴颜喀拉块体

5月24日,青海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杨丽萍在独家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介绍,青藏高原地区是现代地壳运动和各种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内部和周围分布着大量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控制着青藏高原地区的强震活动。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巴颜喀拉块体四周边界以巨型走滑断裂和逆断裂为特征,构造运动非常强烈,是块体运动引发应力集中和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2008 年汶川8.0级地震与2010年玉树7.0级地震就位于巴颜喀拉块体的边界。

“巴颜喀拉地块内部也存在着一些活动断裂,本次玛多7.4级地震就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玛多—甘德断裂带附近,据初步考察,地表破裂带也是沿着玛多—甘德断裂带分布。”杨丽萍介绍。


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青海地震台台长屠泓为曾向本报记者介绍,地震的发生是能量积累达到一定状态后快速释放的过程。印度洋板块向北边推挤的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多的次级块体和断裂带。在地球动力学作用下进而形成巴颜喀拉块体,巴颜喀拉块体是在印度洋板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二级块体。近30年来,该块体周边强震大震发生频率较高。其中最有影响的地震为1997年玛尼7.9级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等。

云南、青海地震有关联又相对独立

看似相隔甚远的云南和青海,短短几小时内接连发生震级不小的地震,人们不禁将两者关联到一起,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对此,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青海地震局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展开研究。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晏锐分析:“从大的动力来源上讲,二者同属印度板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的地质运动,有一定的联系。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下分布不均,在不同区域会形成不同的构造条件,因此两次地震又是相对独立的。”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徐锡伟分析,青海玛多地震发生在巴颜喀喇块体内部的一条活动断层上,所在块体主体向东运动;而云南漾濞地震发生在川滇块体滇西地区,所在块体基本向南运动,两次地震之间可以说没有关系。

杨丽萍认为,云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青海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两地的构造运动都很强烈,但两次地震不存在因果关系。

另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初步分析,云南漾濞6.4级地震断裂带处于横断山脉控制下,为中甸-南涧断裂带的分支,也是思茅地块和扬子台地碰撞的结果,其南面又是腾冲火山区。火山区的地质有一个特点,经常会出现震群型地震。玛多7.4级地震断裂带位于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巴颜喀拉块体是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

美国地质勘探局分析,两个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从机理来说是有共性,都受到了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挤压作用,都来源于同一个动力源。由于挤压导致了云南和青海两地应力的增强。

地震预警 离我们还有多远

2008 年汶川8.0 级地震、2010年玉树7.0级地震的发生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失的同时,也让地球科学工作者意识到加强对活动断层的监测、活动性分析和活动趋势判断,深入认识和理解大震孕育和发生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玛多7.4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于22日下午全面启动此次地震科考工作,科考目的就是加强震情趋势分析,进一步研究地震孕育发生演化过程。

发生在午夜凌晨的玛多地震,青海全省及甘肃等地普遍有震感,不少酣睡中的人们外出避难,在寒冷和担忧中度过了难熬一夜。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加快构建地震预警系统的思索。

据杨丽萍介绍,目前,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青海子项目350个一般站已全部安装完毕并进入试运行。新建基准站及基本站土建工作在2020年完工并通过验收,目前进入仪器设备安装与调试。

“这一项目,将构建青海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促进测震台网、强震动台网和烈度仪台网三网融合,项目建成后,将在青海省重点地区形成秒级预警服务和分钟级烈度速报,并大幅提升地震观测数据获取能力,为防震减灾、应急指挥、快速救援等提供有力保障。”杨丽萍说。

记者了解到,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青海子项目共建设464个台站,其中新建17个基准站和33个基本站、改造26个基准站、38个基本站和新建350个一般站。其重点防御区台站主要布设在青海省内南北地震带覆盖地区及西宁市、海东市等东部人口密集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台站布设考虑重点跟踪、重点防御,突出震情、突出城镇,兼顾大小地震,全面增强地震监测能力的原则。确保青海省重点防御区内每个县有1个或1个以上基准站或基本站,每个乡有1个或1个以上基准站、基本站或一般站。

来源:科技日报

环球网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海地震余震1872次 发现地震主破裂带

光明网

05/24 18:03

【青海地震余震1872次发现地震主破裂带】5月24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第五场青海玛多“5.22”地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披露,据青海地震台网测定:截至5月24日10时共记录到余震1872次,其中5.0-5.9级地震1次,4.0-4.9级地震10次,3.0-3.9级地震30次,最大余震为5.1级。余震空间分布长度达170公里,但时间上呈衰减特征。青海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烈度调查组在黄河乡一带发现本次地震主破裂带。截至23日23时,该局现场烈度调查组已完成9个乡镇的地震烈度调查工作,同时对发震断裂西段的地表破裂带进行调查。完成调查点32个,发现地表破裂近70公里,基本圈定了Ⅸ度和Ⅷ度地震烈度区。经青海省地震局联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会商研判,综合判定认为本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余震活动水平为6级左右。(科技日报记者张蕴)



平台声明
6
不感兴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地震局开展云南漾濞6.4级、青海玛多7.4级地震科考

澎湃新闻

05/26 20:39

已关注

X
中国地震局微信公号5月26日消息,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5月22日青海玛多7.4级地震发生后,依据地震科考工作预案,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地震科考工作,设立地震科考指挥部,组织预测所、地质所等地震系统有关单位会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青藏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制定科考方案,选派70余位多学科专家赶赴地震现场,全面开展科学考察工作。

云南漾濞6.4级地震发生在川滇菱形块体,区域构造背景极其复杂,本次科考聚焦的主要任务是发震构造调查、强地面运动与工程震害调查、“亚失稳”观测回溯、深部构造环境探察、地球化学异常变化分析等。科考工作由地质所和云南局共同牵头,地球所、预测所、工力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参加,共分设7个工作组。目前野外工作在地表裂缝调查、地震流动观测、主动源观测、灾害调查、形变数据观测等方面均取得阶段成果,为《云南漾濞6.4级地震烈度图》的快速发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1 云南漾濞6.4级地震地表裂缝


图2 云南漾濞6.4级地震地表裂缝测量

青海玛多7.4级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1997年以来,该块体先后发生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汶川8.0级、2017年九寨沟7.0级等9次7级以上地震。此次地震科考主要任务是调查地表破裂、监测余震序列和地壳形变、探测地下介质,研究地震发震构造和地震孕育环境。科考工作由预测所和青海局共同牵头,地球所、地质所、工力所、一测中心、湖北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科院青藏所等单位参加,共分设6个工作组。青海玛多地区地形复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科考队克服困难,沿玛多地震地表破裂带持续开展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目前,在地震序列精确定位、地下介质波速结构、地壳应力应变场分析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已应用于灾害损失调查、烈度评定、震后趋势研判等总体抗震救灾工作中。


图3 青海玛多无人机航测房屋震害情况


图4 青海玛多7.4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组织实施云南漾濞6.4地震、青海玛多7.4级地震科学考察,对于系统研究和深化认识大陆地震孕育、发生、致灾机理,更好地把握震情形势变化,落实针对性的抗震防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科考工作方案,科考现场工作预计将于6月中旬完成。

(原题为《中国地震局组织开展云南漾濞6.4级、青海玛多7.4级地震科学考察》)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环球网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8 14: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