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21|回复: 149

《地震制动仪的研制发明》具有高度科学保密性: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21-8-1 13:00 |阅读模式
1、万物不对称性→磁性→万有引力→稳定性、或稳定失衡(不稳定倒塌)
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GMm/RR;当m(或M)趋于无限小(→∞小),或R趋于无限大(→∞大)时,则引力趋于零(F→O);意指引力消失、引力不再存在。
A、比如夜空中我们望见滿天星斗,因相距太遥远,即R→∞大,滿天星斗对我们的引力就近似等于零了(即F→0或=O);
B、我们从地面垂直挖一个深井,挖好后我们从井口丢一颗石子、或倒入一桶水,因受重力(即地心引力)作用,它们都会落到井底;可当你拿一个氢气球放入井口,氢气球不但不下落,反而往上飄飞,说明地心引力对氢气球不起作用。意指F(引力)<F(氢球浮力)。
C、牛顿万有引力公式:F=GMm/RR;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2;式中c为光速,当m→O时,则速度的平方(v^2)变得无限大,爱因斯坦以光速代表无限大(30万公里/秒)。V=s/t;式中:t为肘间,s为距离,二者为时空关系。这就是爱因斯担的时空质能公式之大概。
匿名  发表于 2021-8-2 08:28
磁性:中国古代利用磁性发明了指南针,用于航海亊业,指南针为我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然而西方囯家的科学家对磁性、磁场、电场、电磁场、电磁波的研究更加深透;他们很早就接触到电和磁的现象,并知道磁棒有南北两极。在18世纪,发现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不论是电荷还是磁极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力的方向在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连接线上,力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这两点上和万有引力很相似。18世纪末发现电荷能够流动,这就是电流。但长期没有发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19世纪前期,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而后安培发现作用力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磁针到通过电流的导线的垂直线方向相互垂直。不久之后,法拉第又发现,当磁棒插入导线圈时,导线圈中就产生电流。这些实验表明,在电和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被发现以后,人们认识到电磁力的性质在一些方面同万有引力相似,另一些方面却又有差别。为此法拉第引进了力线的概念,认为电流产生围绕着导线的磁力线,电荷向各个方向产生电力线,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电磁场的概念。
磁性是物质响应磁场作用的属性。每一种物质或多或少地会被磁场影响。铁磁性是最强烈、最为人知的一种磁性。由于具有铁磁性,磁石或磁铁会产生磁场。另外,顺磁性物质会趋向于朝着磁场较强的区域移动,即被磁场吸引;反磁性物质则会趋向于朝着磁场较弱的区域移动,即被磁场排斥;还有一些物质会与磁场有更复杂的关系,例如,自旋玻璃的性质、反铁磁性等等。外磁场对于某些物质的影响非常微弱。
物质的磁态与温度、压强、外磁场等等有关,依照温度或其它参数的不同,物质会显示出不同的磁性。
匿名  发表于 2021-8-2 18:03
地球引力场和地球斥力场:
蘋果从树上掉落地面,牛顿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公式:F(引力)=GMm/RR;引力大小与两物体(或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个物体的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有人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看做正能量、或视为绝对真理,那就犯错了!世间上既然存在正能量,那就必然存在反能量(或称负能量);地球对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均具有引力,而且引力是垂直地面指向地心的。
下面我们再来谈地球斥力场的几个例子:
(1)、火山喷发斥力,它不遵从地球引力规则,而是反向引力指向,高温高压冲出地面,直冲云霄数千米,甚者达一万三千佘米之高度;F(火山斥力)远>F(地珑引力)。
(2)、地震斥力:也与地心引力指向背道而驰,不听地球引力指令,对地壳板块进行骚扰、而造成山摇地动。
(3)、海洋、湖泊、江河、水库等水体,水面蒸腾也自行其亊,不向引力打招呼、而奔离水面、飞上天空。
当然地球斥力还多着哩。
匿名  发表于 2021-8-3 08:16
3楼文稿校对后订正版:
地球引力场和地球斥力场:
蘋果从树上掉落地面,牛顿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公式:F(引力)=GMm/RR;引力大小与两物体(或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个物体的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有人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看做正能量、或视为绝对真理,那就犯错了!世间上既然存在正能量,那就必然存在反能量(或称负能量);地球对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均具有引力,而且引力是垂直地面指向地心的。
下面我们再来谈地球斥力场的几个例子:
(1)、火山喷发之斥力:它不遵从地球引力规则,而是相反引力指向,高温高压冲出地面,直冲云霄数千米,甚者达一万三千佘米之高度;F(火山斥力)远>F(地球引力)。
(2)、地震活动之斥力:也与地心引力指向背道而驰,它们不听地球引力的指令,对地壳板块进行反向扰活,从而造成山摇地动、房屋倒塌、人兽伤亡的悲残场面。
(3)、海洋、湖泊、江河、水库等水体的水面蒸腾之斥力:水面与地面蒸腾也自行其亊,不向引力打招呼、而奔离水面、飞上天空漫游去了。
(4)间歇温泉喷发;地面散热;……等地球斥力的自然亊例还很多。所以说,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只是万物自然现象之一罢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8-3 09:26
地球斥力和地球内源动力:
地球斥力有时被称为地球内源动力,而地球内源动力是引发7级以上大地震和8级以上災难性地震的根源。板块挤压碰撞(即岩层刚性断裂)所产生的构造地震,作者将此类地震划归外源动力型所引发的中小级别地震(指7级以下的地震)。理由何在呢?因为构造地震的震源有90%以上、均位于地表以下20公里深度范围内;因断裂构造引发的地震,均为中小级别地震;即使深大断层错动,也不会产生巨型能量。
地球内源动力才是产生7级以上(或8级以上)災难性地震的根源所在。我们以火山为例,全球陆地有活火山523座,死火山1500~2000余座,休眠火山难以统计。地球内部岩浆为何要以火山喷发模式释放过剩能量?试问何谓《过剩能量》?好似企业集团生产的产品无法向外销售出去,长时间积压倉库再无处容纳而产生严重过剩现象。地球内能无处存放,无处容纳,那里有空隙、那里有通道,就往那里倾销。产能过剩,怎么解决?势必以火山喷发,地震〈地动山摇〉、温泉热泉、及地表散热等方式,进行综合“免费"释能。
请问火山一次性喷发,能喷出多少熔岩?以日本樱島火山为例,公元1914年1月12曰~1915年5月取名为《大正大喷发》,最后一次喷发最弱,但仍然喷发出30亿吨的熔岩,将一片海域变成了陆地。现在我们來说明一下30亿吨熔岩是什么具体含义,30亿吨用数据表示为:3×10^9吨。
!30亿吨熔岩有多大体积?如果熔岩的比重按3.0克/㎝^3计算,那么则有3.0吨/米^3,30亿吨=3×10^9吨。
继续计算:3×10^9吨÷3.0吨/米3=10^9米^3,再化为用公里体积表示。又1公里=1000米,那么,1[公里]3=10^9[米]^3。
也就是说30亿吨熔岩的体积为:1公里长X1公里宽X1公里厚之正方体体积,或为2公里长X1公里宽×0.5公里高的长方体的体积,这个一次性喷发体积规模是较大的。
对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进行了较精准的定量概算,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可是七级地震释放的能量(2×10^22尔格)仅为日本樱岛火山喷发能量(4.6×10^25尔格)的万分之四左右,八级大地震的能量(6.3×10^23尔格)只相当于日本樱岛火山喷发总量的1.37%左右。日本樱岛火山还算不上最大型火山活动,对于大型火山喷发而言,一次可喷出6×10^9吨(或6×10^10吨岩浆)。通过热功当量换算与动能计算(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出地表所做的功),其能量约为12×10^25尔格(12×10^26尔格),该能量相当于900O颗大型氢弹的威力。.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具有能量达到(4.6×10^25尔格),为里氏九级地震的2.3倍(4.6×10^25尔格 / 2×10^25尔格=2.3倍)。对于更大型火山一次性喷发所释放出的能量,至少等于9级地震所释放能量的6倍以上(大于12×10^25尔格 / 2×10^25尔格=6倍以上)。对于最大类型火山一次性喷发所释放出的能量(12×10^26尔格)约等于里氏10级地震所释放能量(6.3×10^26尔格)的近似2倍(12×10^26尔格 / 6.5×10^26尔格=2倍)。而等于里氏9.5级地震所释放能量(3.15×10^26尔格)的3.8倍(12×10^26尔格 / 3.15×10^26尔格=3.8倍)。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测得一个9.5级地震(即智利1960年5月的9.5级地震)。8级地震的能量只约为大型火山一次性喷发能量的千分之五(6.3×10^23尔格 / 12×10^25尔格=0.005)左右至万分之五(6.3×10^23尔格/ 12×10^26尔格=0.0005)。里氏8级以上的强烈大地震,破坏威力巨大,灾难毁灭性超群绝伦。而地震的引发是一种快速的消能,耗散能量的过程。试问哪个领域能为震源提供如此威力无比的巨型能量呢?无法指望外源动力能提供如此巨型能量,只有地球内源动力才能与顶级大地震和大型火山喷发所释放的巨型能量相匹配。
匿名  发表于 2021-8-3 10:27
磁铁矿为什么有磁性,磁铁为什么会有磁性
磁铁会有磁性的原理:
磁铁吸铁由磁铁的特性决定的 如果按原子电流解释就是电流产生的磁场磁化别的物体 ,磁化物体产生电场 ,电场互相作用产生力的作用 。
物质大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在原子内部,电子不停地自转,并绕原子核旋转。电子的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数物质中,电子运动的方向各不相同、杂乱无章,磁效应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数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呈现磁性。电子规则性运动则形成了固定规则的引力场,也就是磁性。
铁、钴、镍或铁氧体等铁磁类物质有所不同,它内部的电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围内自发地排列起来,形成一个自发磁化区,这种自发磁化区就叫磁畴。铁磁类物质磁化后,内部的磁畴整整齐齐、方向一致地排列起来,使磁性加强,就构成磁铁了。磁铁的吸铁过程就是对铁块的磁化过程,磁化了的铁块和磁铁不同极性间产生吸引力,铁块就牢牢地与磁铁“粘”在一起了。我们就说磁铁有磁性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8-3 10:57
请问磁铁矿为何产于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分布区域?这与高温高压环境下,矿物元素的化学变化有关。高温高压环境下,促成核外电子的得失与电子运动归流归向化的产生,电子归流归向,便产生电流;封闭线圈导体电流,便产生磁场。磁生电,电生磁;西方科学家法拉第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从而产生了电磁场的概念和广泛应用。
匿名  发表于 2021-8-3 16:02
地球磁场、地球引力场、地电场、地温场、地应力场、地球物化场、地震场、火山喷发场、……等均隶属于地球物理场,地球物理场均纳入物理学范畴,不过物理学又分为空间物理学和地球实体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的前贤杰出科学家有:卢瑟福、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杨振宁、李政道、维特鲁威、托马斯.杨、麦克斯韦、…等一大批著名、特殊贡献、伟大科学家。而以爱因斯坦的贡献最为突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值得一读。而地球实体物理科学家,至今尚未见有能人诞生。空间物理学和地球实体物理学,其实质是人类对宇宙自然界存在的客观世界、思维境界的科学的更新认识。“场”和物(指实物)两种基本形态都存在宇宙世界,“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而“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物件(如地壳岩石、山崩地裂、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它们容易被人们引起警觉和重视,可往往忽视了“场”的存在(如地球斥力场、地球内源动力扬、地温场)。全球科学家们、学者们侧重“场”只存在宇宙空间和时空,筆者提出实体中同样存在”场"的掌控主宰地位!
匿名  发表于 2021-8-4 11:59
对于航天领域和宇宙探索亊业来说,飞行器如何克服地球引力、飞离地球和太阳系,对其太空和宇宙星际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究;但对于地壳板块稳定性而言,而是如何设法维护和加强地球引力的抗震作用。加强地壳板块采取那些手段和举措呢?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侓与公式:F(引力)=GMm/RR;式中:G为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m为地壳板块质量,R为板块中心至地心的距离。G、M、R均可视为定值,如若加强与提高地壳板块稳定性,提高引力值,唯一的办法是加大地壳板块m的质量。质量公式:m=p∨;式中:p为比重,∨为体积。也就是说,加强和提高地壳板块的抗震稳定性、提高地球对地壳板块的牵引力,一是加大板块体积,二是板块密度(即比重)。这第一个手段和举措是否可行和有效?且看下楼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1-8-4 16:33
全球科学界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公式的评价甚高,冠以“万有”之称,即引力普遍存在和广泛适用。但筆者在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发现存在问题和质疑,现简述如下:
牛顿万有引力定侓:F(引力)=GMm/R^2;也可写为:F(引力)=GMm/RR;
上式中:G为引力常量;M和m表示相互作用的两个天体质量(或两个物体质量);R为引力相互作用的距离;F(引力)为两天体(或两个物体)引力大小计算值。牛顿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天体(或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个天体(或物体)中心间距离的二次方(平方)成反比。
筆者把牛顿万有定律公式(F=GMm/RR)应用到地震预测研究工作中,发现与实际不符,现简略说明如下:
众所周知,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和长江两大河流都是从西向东奔流,两江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注入东部海洋。也就是说,中国西北部为地势高峻、隆起的高原山地,喜馬拉雅山脉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壳板块岩石圈巨厚;而中国东南部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带,地壳板块岩石圈相对单薄。下面再利用牛顿万有定律公式:F=GMm/RR来进行简略研究分析,如果把M视为地球的质量,把m视做地壳某一特定板块岩石圈的质量,R视做板块岩石层中心到地心的距离,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壳板块的万有引力(F)值了。问题出来了:F(西北)=GMm(西北)/RR;F(东南)=GMm(东南)/RR;因m(西北)>m(东南),所以F(西北)>F(东南)。也就是说,中国西北部山地高原地区的万有引力远远大于中国东南部平原地区,也就是说西北部地区地壳岩层稳定远性比东南部地壳岩层稳定性好。这是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公式推导、计算,得出的结果。这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中国西北部每隔20~3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大地震,而中国东南部每隔300年左右才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大地震。对这个问题做何解释?且看下楼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1-8-4 17:34
(续接上楼文稿):
(1)、如何解答上述矛盾问题呢?利用《相对相反论》、或爱因斯坦的《时空质能理论》,可予以解释。《相对相反论》指出正、反作用力同时出现与存在,因西北部地壳板块的引力远大于东南部,那么反引力(即斥力)也远大于东南部;再根据《时空质能理论》,质量(m)与能量(E)的正比对应关系,质量越大则所隐伏的能量越大;能量越大,地壳板块暴发斥力冲击波、震动力越强,因而中囯西北部高原、高山地区的地震频率、烈度远胜过东南部。
(2)、地球斥力、地球内源动力、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地幔圈、地核圈,瞬间变化万千;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混沌自变因素众多,主次难别,地下情况无法入内考察,不像牛顿万有引力定侓那么简单、明潦。对于地球实体物理学而言,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无多大适用价值,因为地球斥力场根本不遵循地球引力场的游戏规则。
匿名  发表于 2021-8-4 17:38
(续接上楼文稿):
(1)、如何解答上述矛盾问题呢?利用《相对相反论》、或爱因斯坦的《时空质能理论》,可予以解释。《相对相反论》指出正、反作用力同时出现与存在,因西北部地壳板块的引力远大于东南部,那么反引力(即斥力)也远大于东南部;再根据《时空质能理论》,质量(m)与能量(E)的正比对应关系,质量越大则所隐伏的能量越大;能量越大,地壳板块暴发斥力冲击波、震动力越强,因而中囯西北部高原、高山地区的地震频率、烈度远胜过东南部。
(2)、地球斥力、地球内源动力、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地幔圈、地核圈,瞬间变化万千;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混沌自变因素众多,主次难别,地下情况无法入内考察,不像牛顿万有引力定侓那么简单、明潦。对于地球实体物理学而言,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无多大适用价值,因为地球斥力场根本不遵循地球引力场的游戏规则。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08:05
筆者在9楼文稿中谈到:要想加强与提高地壳板块稳定性,提高引力值,唯一的办法是加大地壳板块m的质量。质量公式:m=p∨;式中:p为比重,∨为体积。也就是说,加强和提高地壳板块的抗震稳定性、提高地球对地壳板块的牵引力,一是加大板块体积,二是板块密度(即比重)。这第一个手段和举措是否可行和有效?
通过验证,加大地壳板块体积来提高地球对板块的引力,这一手段和举措不可行和无放;那么采取提高地壳板块的密度的手段和举措,能否达到提高地壳板块的抗震稳定性呢?
物质宻度与质量:
宇宙中宻度最大的天体当属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为8∧14~10∧15g/㎝3,相当于每立方厘米重1亿吨以上,此宻度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是水密度的一百万亿倍。如果把地球压缩成这样,地球的直径将只有22米。亊实上,中子星的密度是如此之大,半径10公里的中子星的质量就与太阳的质量相当了。
宻度公式:p=M/V;质量公式:M=pⅤ;体积公式:Ⅴ=M/p;
地球上已知密度最大物质是锇,其密度是22、59克/立方厘米,是水宻度的22、59倍。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及体积无关。
牛顿万有引力公式:F=GMm/RR;M与m与宻度p有关,是提高抗地震需考虑的必要核心课题。
原子核的质量宻度为10∧14克/立方厘米,把原子核一颗一颗地装满一个火柴盒,其重量与整个喜馬拉雅山脉重量相等。但是就全球科学界和工业机械水平,现阶段还无法实现。所以说,盼望提高物质密度来达到提高引力、增强地壳板块的抗震稳定性的举措不可行。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09:39
如何正确认识正能量和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
人类以海平面为基准面,高于海平面的地形为正地形,低于海平面为负地形;数学坐标以零为准点,大于零的整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整数为负整数;在物理学上最常见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于电池而言,分正极与负极;对于磁场、电场、电磁场、地珑重力场、物体运动场而言,都存在力的显示,也就是说都有能量存在。现在有人要问,何谓正能量?何谓负能量?以尖端武器、空中飞行物导弹、火箭为例,它们要快速长距离飞行,必须要有燃料做动力。如果飞行物快速向前穿行和动力燃烧视为正能量,那么空气阻力是反能量;可你知道吗?导弹、火箭尾部喷气,反向推动飞行物前行,那么空气阻力又成为正能量。通常人们划船,也是利用水的反向推力,使船前行。所以说正能量与负能量、正物质和反物质没有严格的定义。正能量、负能量和正物质、反物质是随机互相转化的。在一定条件下,正可能变反,反可能变正;这是辨证哲学认识论。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09:47
刘关张的典故:“万丈高从地起”。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義拜把,怎么排行呢?以旁侧一颗古树做鉴,张飞爬上树顶,关羽爬在树腰,刘备站在树脚。张飞心想:他在树顶位置最高,一定会做老大。正在这时有一位白胡子仙人从此路过,刘关张三人同声喊住这位仙人,给刘关张三人排位做评鉴,仙人只说了一句话:“万丈高从地起”。那么排位顺序:刘备老大,关羽老二,张飞老三。这个故事向人们说明了一个哲理,基础与基础科学的重要性。曰常生活中,当你出差坐轮船,轮船航行虽然缓慢,可总是左右摇摆不定,因为轮船的基础是座落在不稳定的水体之中;而坐火车,因火车的轨道座落在稳固的陆地上,所以火车虽快速运行而平稳。基础不牢固、再高也要似同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0:00
寓言《狐狸和小白兔的故事》
一天,狐狸在地里玩,无事用前爪在土中翻挖,突然间挖得一个花生,但狐狸不知道花生如何吃?花生壳是否能吃?拿着花生翻来覆去地看,心中犹豫不决,恰好这时小白兔打这里路过,狐狸就以老大哥的姿态问小白兔:“小弟,我问你一个事情,这花生怎样吃?”
小白兔双耳一竖,小胡须一抹,以藐视的口气说:“老哥,你连这个未见过,剝去花生壳吃里面的花生米吧!花生壳不可吃。”
狐狸为了不显露自已在小白兔面前丢脸面,就装腔作势地说:“小弟,我是有意来考你的,摸底了解你会吃这花么?”说完马上剝去花生壳、将其丢掉,津津有味地品尝花生米的香味。
小白兔见了,灵机一动,装出慌忙馬上要去抓花生壳的样子,并对狐狸说:“老哥大师,花生壳你不吃我吃,花生壳营养丰富,美味胜过花生米。”说完,顺势拾起花生壳要往嘴边送。
狐狸一见,慌了手脚,立即从小白兔手中抢回花生壳,并強词夺理地说:“花生壳是我的!”说完,马上将花生壳狼吞虎咽往喉中吞,结果被花生壳卡住了喉咙,卡得眼淚双流。
小白兔见了,偷偷地溜跑了,因为他怕惹不起狐狸。
评述:狐狸不懂装懂,还装腔作势,死要面子,不肯向别人虚心学习,还伪装成“老大哥”的样子,非常虚伪,结果自讨苦吃。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0:08
寓言《猫和狐狸》
猫和狐狸在攀谈,它们正讨论着如何对付狗。猫说:“我不怕狗,因为我有一个巧妙的办法。”
”只有一个办法是远远不夠的。”狐狸说,”我有很多很多的办法。”
正在这时,突然來了很多猎人和狗,猫使用了自己的手段,一骨碌爬上树去,这样狗就抓不到它了。狐狸准备施展它的全部办法,但第一回合就没逃脱,狗抓住了它。
评述:狐狸办法虽多,但没有一个管用的办法,所以没有逃脱,被狗抓住了。对照地震预测,是采用猫的办法?还是采用狐狸的办法呢?值得思考。据作者了解,当今世界各国主流地震界是采用狐狸全面战争的办法,即《群测群防》、多渠道防测。不过,没有一个办法是行之有效和管用的,所以狐狸被狗抓住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0:24
庞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高耸直插云霄,山盘雄厚,可他却无法与原子核相匹配媲美,原子核的密度之数量级
10^14克/厘米^3,可以设想,如果把原子核一个一个的排起来装满一个火柴盒,那它重量就相当于喜马拉雅山的重量,所以说光看高矮大小是不能说明问题的。(10^14克/厘米^3 = 10^11千克/厘米^3 = 10⁸吨/厘米^3)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互相以一个力吸引着,这里力和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而和他们之间的中心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具有吸引地上一切物体的引力,但又具有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我们把它叫做物体的重力,并且规定它就是物体的重量。重力作用方向是垂直地面指向地心的。地球两极半径短,赤道半径长,两级地区没有离心力,赤道地区离心力大,所以赤道的重力就要比两极的重力小。因此赤道地区离心力大,所以赤道两侧地区是(指北纬15°~南纬15°)大陆板块就容易出现东西两向分离拉裂、撕开,并产生洋壳下沉下降,从而形成南太平洋(南洋群岛)星罗棋布散列岛群。因洋壳不断拉离撕裂,有利于岩浆上冲撞击地壳而引发地震,因而南太平洋是中大型地震的频发地区。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0:24
寓言《猫和狐狸》
猫和狐狸在攀谈,它们正讨论着如何对付狗。猫说:“我不怕狗,因为我有一个巧妙的办法。”
”只有一个办法是远远不夠的。”狐狸说,”我有很多很多的办法。”
正在这时,突然來了很多猎人和狗,猫使用了自己的手段,一骨碌爬上树去,这样狗就抓不到它了。狐狸准备施展它的全部办法,但第一回合就没逃脱,狗抓住了它。
评述:狐狸办法虽多,但没有一个管用的办法,所以没有逃脱,被狗抓住了。对照地震预测,是采用猫的办法?还是采用狐狸的办法呢?值得思考。据作者了解,当今世界各国主流地震界是采用狐狸全面战争的办法,即《群测群防》、多渠道防测。不过,没有一个办法是行之有效和管用的,所以狐狸被狗抓住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0:38
地震地壳板块质能研究分析
这里所指的《地壳板块》不是指传统地质意义(则由地质构造、断裂切割岩层所构成的“地壳板抉”);而是指以震中为辐心、向周边辐射扩散、所形成的地震区域范围之空间度的”地壳板块”。研究分析这样的《地震地壳板块》存在那些力(即能量)?为《地震制动仪》的创制发明开路。
(1)、地壳板块自身重力:因板块受地心引力(又称牵引力)作用而形成的重力场,使其地壳板块自身具有重力。引力计算公式:F(引力)=GMm/RR;引力大小与两物体质量乘积(Mm)成正比,与两物体中心距离平方(R∧2)成反比。地壳板块重力是垂直地面指向地心的,为矢量。
(2)、地壳板块基底顶托力:巨厚地壳板块在自身巨大重力作用下,为何没有下沉下陷呢?是因板块基底存在地幔上承顶托力,也可称为F《反引力》,或称做F《地球斥力》亦可。当F(地球斥力)=F(地球引力)时,地壳板块在通常情况下,长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面缓慢下陷下沉,形成盆地、海盆、海峡、海湾等;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面缓慢抬升形成山脉或高原、或海岛上升露出海面;若F(地球斥力)来得急促、突然快速上升,就会有火山喷发或地震突发活动。(文稿未完,待续)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0:51
(3)、向心力和离心力:上文巳谈到,若F(地球斥力)来得突然急促增大,形成巨大冲击波,快速急促上冲地表,就会有火山喷发或地震突发亊件发生。这其实是涉及到一个物体运动速度(∨)的根本性问题,爱因斯坦在百年之前就意识到时空质能理论问题,所以才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 E=mc^2;
地壳板块是地球外壳的局部空间区域,因地球自转,地壳板块受到向心力和离心力两个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我们把它叫做物体的重力,并且规定它就是物体的重量。重力作用方向是垂直地面指向地心的。地球两极半径短,赤道半径长,两级地区没有离心力,赤道地区离心力大,所以赤道的重力就要比两极的重力小。
又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旋转过程中,地球所受的合力近似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F),其引力又恰好近似于地球绕太阳旋转所需的向心力(即F=M∨^2/R;式中:M为地球质量;V为地球公转速度;R为地日距离;)
最后再来谈地壳板块:它既受到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又受到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物体运动,速度是关键!飞行器飞离地球、或太阳系,就依靠速度克服引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0:58
21楼文稿侈订版:
(3)、向心力和离心力:上文巳谈到,若F(反向斥力)来得突然成倍数增大,形成巨大冲击波,快速急促上冲地表,就会有火山喷发或地震突发亊件发生。这其实是涉及到一个物体运动速度(∨)的根本性问题,爱因斯坦在百年之前就意识到质能理论,所以才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 E=mc^2;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能量和质量与光速的平方乘积成正比。
地壳板块是地球外壳的局部空间区域,因地球自转,地壳板块受到向心力和离心力两个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我们把它叫做物体的重力,并且规定它就是物体的重量。重力作用方向是垂直地面指向地心的。地球两极半径短,赤道半径长,两级地区没有离心力,赤道地区离心力大,所以赤道的重力就要比两极的重力小。
又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旋转过程中,地球所受的合力近似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F),其引力又恰好近似于地球绕太阳旋转所需的向心力(即F=M∨^2/R;式中:M为地球质量;V为地球公转速度;R为地日距离;)
最后再来谈地壳板块:它既受到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又受到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物体运动,速度是关键!飞行器飞离地球、或太阳系,就依靠速度克服引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1:04
(4)、向心力与离心力又是一对相对相反的力。天体中行星围绕恒星进行轨道公转,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轨道公转,太阳对地球存在一个向心力(或称牵引力),另外地球在旋转过程中也产生一个离心力,离心力与向心力方向相反。当F(向心力)=F(离心力)时,则地日距离(R)保持稳定不变;当F(向心力)>F(离心力)时,行星在进行轨道公转过程中,就会逐步偏离原有轨道,向恒星靠拢,地日距离(R)逐渐变小;当F(离心力)>F(向心力)时,行星就会逐渐远离恒星,地日距离(R)逐渐变大。
牛顿所说的三大宇宙速度:比如当飞行器的速度超过11、2千米每秒时,飞行器就能克服地球重力(引力),飞离地球朝太阳系飞去;而如果想要飞出太阳系,这需要速度达到16、7千米每秒;也就是说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大。爱因斯坦方程E=mc^2;式中c为光速。光速为30万公里每秒,30x30=900万平方公里/秒.秒。
最后回到《地震地壳板块》来说话,它存在四个基本的力:F(引力)、F(反向斥九)、F(向心力)、F(离心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1:09
如何评价《地壳地震板块》的四种基本力?(遠长江2021、7、23曰)
筆者在26楼文稿中已指出,《地壳地震板块》存在四种基本的力:即F(引力)、F(反向斥力)、F(向心力)、F(离心力)。并且指明:向心力与离心力是一对相对相反的力。天体中行星围绕恒星进行轨道公转,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轨道公转,太阳对地球存在一个向心力(或称牵引力),另外地球在旋转过程中也产生一个离心力,离心力与向心力方向相反。当F(向心力)=F(离心力)时,则地日距离(R)保持稳定不变;当F(向心力)>F(离心力)时,行星在进行轨道公转过程中,就会逐步偏离原有轨道,向恒星靠拢,地日距离(R)逐渐变小;当F(离心力)>F(向心力)时,行星就会逐渐远离恒星,地日距离(R)逐渐变大。
从地球绕太阳沿固定轨道公转的情况来看,地日距离(R)长久始终保持稳定不变;则说明F(离心力)=F(向心力),也说明地球绕太阳公转对地球外壳板块来说,不会产生不稳定失衡情况的出现。
这样造成火山喷发和地震突发亊件、就只剩下两种基本力了,那就是地壳板块自身重力,即F(引⑨),另一种力是地幔对地壳板块基底上承顶托力,也可称为F《反引力》,或称做F《反向斥力》亦可。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壳板块在通常情况下,长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面缓慢下陷下沉,形成盆地、海盆、海峡、海湾等;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面缓慢抬升形成山脉或高原、或海岛上升露出水面,地质学家常把它们称做火山岛,火山岛常伴随有火山和地震频繁发生;日本列岛和印尼群岛就是这样。若F(反向斥力)来得突然成倍数增大、快速急促上冲,就会有火山喷发或大地震突发亊件发生。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1:09
如何评价《地壳地震板块》的四种基本力?(遠长江2021、7、23曰)
筆者在26楼文稿中已指出,《地壳地震板块》存在四种基本的力:即F(引力)、F(反向斥力)、F(向心力)、F(离心力)。并且指明:向心力与离心力是一对相对相反的力。天体中行星围绕恒星进行轨道公转,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轨道公转,太阳对地球存在一个向心力(或称牵引力),另外地球在旋转过程中也产生一个离心力,离心力与向心力方向相反。当F(向心力)=F(离心力)时,则地日距离(R)保持稳定不变;当F(向心力)>F(离心力)时,行星在进行轨道公转过程中,就会逐步偏离原有轨道,向恒星靠拢,地日距离(R)逐渐变小;当F(离心力)>F(向心力)时,行星就会逐渐远离恒星,地日距离(R)逐渐变大。
从地球绕太阳沿固定轨道公转的情况来看,地日距离(R)长久始终保持稳定不变;则说明F(离心力)=F(向心力),也说明地球绕太阳公转对地球外壳板块来说,不会产生不稳定失衡情况的出现。
这样造成火山喷发和地震突发亊件、就只剩下两种基本力了,那就是地壳板块自身重力,即F(引⑨),另一种力是地幔对地壳板块基底上承顶托力,也可称为F《反引力》,或称做F《反向斥力》亦可。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壳板块在通常情况下,长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面缓慢下陷下沉,形成盆地、海盆、海峡、海湾等;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面缓慢抬升形成山脉或高原、或海岛上升露出水面,地质学家常把它们称做火山岛,火山岛常伴随有火山和地震频繁发生;日本列岛和印尼群岛就是这样。若F(反向斥力)来得突然成倍数增大、快速急促上冲,就会有火山喷发或大地震突发亊件发生。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1:18
对24、25楼文稿校正修订版:

如何评价《地壳地震板块》的四种基本力?
筆者在23楼文稿中已指出,《地壳地震板块》存在四种基本的力:即F(地球引力)、F(地球斥力)、F(向心力)、F(离心力)。并且指明:向心力与离心力是一对相对相反的力。天体中行星围绕恒星进行轨道公转,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轨道公转,太阳对地球存在一个向心力(或称牵引力),另外地球在旋转过程中也产生一个离心力,离心力与向心力方向相反。当F(向心力)=F(离心力)时,则地日距离(R)保持稳定不变;当F(向心力)>F(离心力)时,行星在进行轨道公转过程中,就会逐步偏离原有轨道,向恒星靠拢,地日距离(R)逐渐变小;当F(离心力)>F(向心力)时,行星就会逐渐远离恒星,地日距离(R)逐渐变大。
从地球绕太阳沿固定轨道公转的情况来看,地日距离(R)长久始终保持稳定不变;则说明F(离心力)=F(向心力),也说明地球绕太阳公转对地球外壳板块来说,不会产生不稳定失衡情况的出现。
这样造成火山喷发和地震突发亊件、就只剩下两种基本力了,那就是地壳板块自身重力,即F(引力),另一种力是地幔对地壳板块基底上承顶托力,也可称为F《反引力》,或称做F《反向斥力》亦可。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壳板块在通常情况下,长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面缓慢下陷下沉,形成盆地、海盆、海峡、海湾等;当F(反向斥力)>F(引力)时,地面缓慢抬升形成山脉或高原、或海岛上升露出水面,地质学家常把它们称做火山岛,火山岛常伴随有火山和地震频繁发生;日本列岛和印尼群岛就是这样。若F(反向斥力)来得突然成倍数增大、快速急促上冲,就会有火山喷发或大地震突发亊件发生。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1:31
都说万有引力,可引力究竟是个啥?牛顿和爱因斯坦也不知道。
无论在什么时期,有关大自然的问题总是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从远古社会至今,有无数科学工作者兢兢业业,想要破解有关大自然规律的难题。牛顿和爱因斯坦便是其中较为杰出的两位,但他们努力一生,获得了无数成就,神秘的大自然中依旧有至今无法解释的秘密,其中就包括引力的本质。
原始时期的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规律并没有科学的认知,在原始人类看来,这个世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神明在主导,所以出现了许多神话传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一些智者开始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说起科学的起源,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西方世界,没错,科学走进人类文明正是从西方国家开始的,尤其是17世纪中叶,西方的科学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那就是伟大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
真理往往就存在于微小的细节处。说起牛顿,相信大家都了解,苹果成熟落地这么不起眼的现象,却引起了他的思考:苹果为啥只会落地,而不是飞往天上?最终通过不断的思考发现了了引力的存在,打开了人类通往宇宙的大门。
牛顿通过研究天体运动和地球上物质的运动,结合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公式。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这一发现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非凡,让我们开启了人类物理学的篇章。(未完,待续)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1:39
(续上):什么是引力?它的本质到底指什么?
科学家们在200多年的岁月里不断实验,进行了无数的科学探究,想要弄清楚引力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但总是没有得出什么特别理想的结论。直到20世纪最优秀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站了出来。他对于引力的本质也提出质疑,他认为当时流行的各种引力本质的猜想都不准确,经过实验和大胆的推测,提出了震惊世人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提出,让引力问题获得了重大突破,给当时的科学界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并不都是平整的,而是存在着卷曲现象,我们可以把宇宙想象成一个能够无限收缩的薄膜。有质量的物体存在于这个薄膜上,这些质量大的物品会产生相应的压力,从而产生凹陷,这样物体周围就会变弯曲,空间结构有了弯曲之后,物质就会弯曲着运动,所以表现出了万有引力。(未完,待续)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2:04
(续上):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引力场方程,E=mc^2;这个方程甚至超越了牛顿的引力理论。任何一种理论想要被认可,都需要实验数据的证明,那么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是否得到了科学的证明呢?结果是一定的。科学家利用爱因斯坦提出的新的引力理论,观察到其他的恒星经过太阳附近时,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偏折现象,这一点完全符合广义相对论的原理。
利用新的引力理论,爱因斯坦提出了其他的引力现象,例如黑洞的存在,引力波等。而这些引力现象现在都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黑洞的首张照片在2019年发布,引力波也于近年被科学家的探测器检测到。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3:03
(续上):相对论是否能够完美解释引力的本质?
结果是不行,相对论的确能够帮助科学家重新对引力现象进行定义和解释,但它的局限性仍旧无法避免,形成的引力理论并不能说得上是最终正确的。仍然有无法用相对论来解释的问题,比如奇点,微观量子理论等。
奇点与宇宙的起源有关,可是奇点到底是啥?现在谁都没法说清楚它是什么。若是想搞清楚有关奇点的问题,必须先要弄明白引力是什么。人类同样也无法解释量子力学中的某些现象,例如量子之间的引力跟宏观中物体的引力现象完全不同,这些研究和数据表明了它根本无法去解释量子力学。
在研究大统一理论时,科学家们又相继提出了量子引力理论和弦理论。在量子引力理论中,引力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质量同时速度达到光速的基本微观粒子。但是,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仍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引力子存在的证据。
而弦理论则更加夸张,弦理论最基本的原理是自然世界中的最基本单位不是点状粒子,而是很小的线状的“弦”。如果弦理论得到证明,那么近代物理学将会被重新洗牌。对于科学家来说既希望探索真理,也希望它仅是猜想。当然,科学前进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弦理论是否正确,相信在未来世界一定会有答案。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6:01
17世纪时,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不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么简单,牛顿通过计算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向心加速度发现使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力和使苹果下落的力可以用同一个公式表示出来。这就是验证。牛顿的万有引力将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统一了起来。
验证成功还不足以让人类体会到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万有引力发现一百多年后的1846年,太阳系中的第八大行星海王星被发现了。海王星的发现在当时看起来非常特别和震撼,因为这颗星是在笔尖下发现的,是用牛顿的万有引力计算出来的。海王星的发现体现出万有引力理论具有强大的预言能力,强大的预言能力可以让任何占星术,海王星的发现是物理学史乃至整个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牛顿万
17世纪时,牛顿给出了万有引力理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不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么简单,牛顿通过计算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向心加速度发现使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力和使苹果下落的力可以用同一个公式表示出来。这就是验证。牛顿的万有引力将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统一了起来。
验证成功还不足以让人类体会到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万有引力发现一百多年后的1846年,太阳系中的第八大行星海王星被发现了。海王星的发现在当时看起来非常特别和震撼,因为这颗星是在笔尖下发现的,是用牛顿的万有引力计算出来的。海王星的发现体现出万有引力理论具有强大的预言能力,强大的预言能力可以让任何占星术士。海王星的发现是物理学史乃至整个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有引力定律的伟大发现,已是200年前的事了。
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200年前的牛顿科学家,那时他的大脑思维还是比较单一的思考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引力)=GMm/RR;式中M与m是指两个天体(或物体)的质量。其实是指处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两个物体的因果关系;假若一个物体为何如此岩体,另一个物体为蓄势待发的炸弹或地雷,请问如何计算万有引力?炸弹将岩体炸得破碎横飞,是引力还是斥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6:16
对31楼文稿校审修订版:

17世纪时,牛顿给出了万有引力理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不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么简单,牛顿通过计算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向心加速度发现使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力和使苹果下落的力可以用同一个公式表示出来。这就是验证。牛顿的万有引力将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统一了起来。
验证成功还不足以让人类体会到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万有引力发现一百多年后的1846年,太阳系中的第八大行星海王星被发现了。海王星的发现在当时看起来非常特别和震撼,因为这颗星是在笔尖下发现的,是用牛顿的万有引力计算出来的。海王星的发现体现出万有引力理论具有强大的预言能力,强大的预言能力可以让任何占星术士。海王星的发现是物理学史乃至整个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发现,已是200年前的事了。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200年前的牛顿科学家,那时他的大脑思维还是比较单一的思考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引力)=GMm/RR;式中M与m是指两个天体(或物体)的质量。其实是指处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两个物体的因果关系;假若一个物体为何如此岩体,另一个物体为蓄势待发的炸弹或地雷,请问如何计算它们的万有引力呢?炸弹爆炸将岩体炸得破碎横飞,是引力还是斥力?或者说一个物体是2000℃以上的熔岩,另一个物体是房舍,是计算引力、还是计算破坏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6:23
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发现,已是200年前的事了。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200年前的牛顿科学家,那时他的大脑思维还是比较单一的思考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引力)=GMm/RR;式中M与m是指两个天体(或物体)的质量。其实是指处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两个物体的因果关系;假若一个物体为!岩体,另一个物体为蓄势待发的炸弹或地雷,请问如何计算它们的万有引力呢?炸弹爆炸将岩体炸得破碎横飞,是引力还是斥力?或者说一个物体是2000℃以上的熔岩流,另一个物体是房舍,是计算引力、还是计算破坏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6:42
不要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吹嘘得太高了,它只是单一环境条件下的単一理论。用它来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混沌地质现象和问题,是无能为力和无法适从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8-5 17:44
楼主在1楼谈到:万物的不对称性→磁性,是怎么回事?
先说对称的概念:所谓对称,在几何图形上是指“有规律重复”之意。对称图形必须由有规律地重复的相等部份构成。这里所指的相等部分的含意是这样,如一图形中每一点均可于另一图形中找到对应点,而图形中两点距离,’等于另一图形中二对应点的间距时,在几何学中则二图形相等。可见,这两个相等的图形有两种情况,一是兩图形可以重合在一起;一是二者成为物体与镜像关系。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样是相等的,但是重合不起来。这种概念对于同一图形相等部份也是适用的。(未完,待续)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0:01
(续上文):
如谓磁性?即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磁石是一种矿物,能吸铁,又叫吸铁石。磁石的两极相引相斥和指向南北、吸引铁质等的特性,谓之磁性。
磁力是指異磁极相吸引,同磁极相排斥的力量。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磁体的磁极都在接近两端处;磁体的同名极相斤,異名极相吸;在任何一个磁体上,南极和北极总是成对出现,强度相等。
磁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电流、永磁体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具有动量和能量,并对场中运动的电荷有作用力。整个地球的内外空间都有磁场存在,指南针的指南就是受它的磁力影响而起的定向作用。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1:22
研究地球重力场,其实就是在研究地球引力场和地磁场;我们说地球是个硕大无朋的磁体,地球有吸引地面上一切物体的引力,又具有由于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这兩个力的合力,我仍把它叫做地球的重力,並且规定它就是物体的重量。重力作用的方向是垂直地面指向地心的。或许有人会问,地心地核为何具有磁性和巨大的地球引力呢?楼主在6楼文稿中谈到:物质大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在原子内部,电子不停地自转,并绕原子核旋转。电子的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数物质中,电子运动的方向各不相同、杂乱无章,磁效应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数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呈现磁性。电子规则性运动则形成了固定规则的引力场,也就是磁性。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是为匹配对等关系,所以不显磁性;但因地心地核圈内,温度高达5000~6000℃以上,内压达300万~400万个大气压力,在这种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大量核外电子走失,从而形成了不对称的匹配关系;打个比方,好比一百个男子和一百个女人,男人与女人一对一可以组成一百个和谐家庭,而显中性;但后因战争或高温干旱,粮食欠收,无米下锅,结果有15个女人逃难外地求生;从而出现一百个男人与85个女人不对称的匹配关系,呈现出15个男人打光棍(牛顿终身未婚,又不求偶),这样就出现了“性”的需求,类似于磁性;这就是楼主在1楼文稿中谈到的:万物不对称性→磁性→万有引力→不稳定性的扼要说明。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5:02
场,到底是不是物质?能作为新式武器吗?
场,本身是物理学术语,指某种空间区域,具有一定性质的物体能对与之不相接触的类似物体施加一种力。例如,一个有质量的物体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能对所有其他有质量的物体产生引力。同样,一个带电物体对其他带电物体施加吸引力或排斥力,取决于电性。磁体周围也有磁场。重力场和电场,人类虽然可以意识到甚至间接感受到这2类场存在。但是最直观的场现象可能还是磁场。比如只要有一块磁铁加上一点铁粉或者磁粉,就可以最直观的观察到磁场的存在。恐怕很多人在小学生的时代就亲自做过这类试验。在物理实践上,场用力线来表示,说明力作用于某一点的方向。力线密集的程度代表力的强度,从而表示该区域场的大小。虽然类似磁场很容易观察到其形状和方向。但是关于场本身到底是不是物质。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5:07
(续上丈):是一个物理界甚至哲学界争论了200多年的老问题。到目前也没有统一答案。有人认为场并不能归于物质的范畴,毕竟磁场虽然很容易观察到。但是实际观察到的其实是感应磁性的铁粉在场中的形状,而不是场本身就是这个样子。也有人认为场本身也是物质的一种,是物质的特殊形态。因为谁也不能否认铁粉在磁场中的分布,其外形就是磁场的基本外形。还有人认为场本身有形,但是无质。因此很难定义其是不是物质。现在人类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完全证实或者完全推翻广义相对论的程度。但是大多数新的物理学突破,大多数是可以证实广义相对论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因此可认为广义相对论仍然代表在宏观物理方面的最高理论水平。而广义相对论本身就是“一种场论”。如果没有场,那么自然也不存在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晚年的一项闭门工作,也是其最终的理想。
在相对论中,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场是弥散于全空间的。但是量子力学的诞生又直接挑战了场是特殊不可见物质大致均匀弥散于全空间的想法。因为在量子力学中,量子态都是不可测量和不可预测的,随机出现,无始无终的东西当然不可能均匀分布在时空之中。这就有很强的理由否认场是物质的一种。比如最近这些年比较火的量子缠绕现象。两个量子可以在距离上百亿光年的两个不同星系形成缠绕态,并不需要任何场在中间传递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否认场是一种实际物质的认知。那么研究各种场,对当今人类有何实际意义,可以把场当做一种新式武器吗?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电磁激光这类定向能武器,本身就已经是场能量和威力的直接应用。在实战中应用场已经非常普遍。不过更深入地利用一些还没有突破的场理论和现象。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5:14
(续接上楼文稿):
可能才是今后突破的重点。比如人类经常怀疑外星人已经来过地球,或者始终躲在暗处观察人类。而人类也想寻找另外一个恒星系统或者另外一个星系中的类地球环境。但是按照目前的认知。以碳氢元素为主的人类的生命体,完全无法适应漫长的星际旅行,哪怕是飞船达到光速的60%都不行。因此真正的外星人或者人到其他星系。除非是处于有形无质的状态,也就是一种特殊场的状态才能办到。而人类如果真把自己变成了场状态,那么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还有寿命上限这种东西。也就是实现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这可能是场最终的超级应用之一。不过要实现,恐怕最少还要研究几千年。如果说得更实际一点。可以采用场作为新式雷达,那么任何的隐蔽设施、隐形飞机、地下工事都能瞬间看透。毕竟有物质就有场辐射。这类探测雷达可能在20年内就会普遍应用。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5:29
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司南是把天然磁石琢磨成勺子的形状,放在一个水平光滑的“地盘”上制成的,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5:33
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且地磁场磁极与地理两极并没有互相重合,存在磁偏角。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并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磁针的北极指示地理位置的北方和地磁的南方,磁针的南极指示地理位置的南方和地磁的北方 。
④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5:37
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 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 ,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5:42
磁感应线:
①性质:为了形象的描述物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Michreal Faraday)引入的模型。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典型磁感线:如条形磁铁磁感线,U型磁铁等
④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5:47
电流的磁场:
①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螺旋管,让四指弯向螺旋管中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6:05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磁铁两端磁性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为南极,一端为北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场可以说是由电子的自旋产生的,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6:08
场的概念
场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场是用空间位置函数来表征的。在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某种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如果物理量是标量,那么空间每一点都对应着该物理量的一个确定数值,则称此空间为标量场。例如:电势场、温度场等。如果物理量是矢量,那么空间每一点都存在着它的大小和方向,则称此空间为矢量场。例如:电场、速度场等。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6:12
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比如:引力场、磁场等。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否定以太的存在,但广义相对论的建立体现了爱因斯坦思想的明显改变。他指出: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场论”,“如果用常数代替那些描述广义相对论以太的函数,同时不考虑任何决定以太的原因,那么广义相对论以太就可以在想象中变为洛仑兹以太。”爱因斯坦甚至试图把各种场统一起来,形成一种完美无瑕的理论。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场是弥散于全空间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6:17
在物理学中,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物理量。场可以分为标量场、矢量场和张量场三种,依据场在时空中每一点的值是标量、矢量还是张量而定。例如,经典重力场是一个矢量场:标示重力场在时空中每一个的值需要三个量,此即为重力场在每一点的重力场矢量分量。更进一步地,在每一范畴(标量、矢量、张量)之中,场还可以分为“经典场”和“量子场”两种,依据场的值是数字或量子算符而定。
场被认为是延伸至整个空间的,但实际上,每一个已知的场在够远的距离下,都会缩减至无法量测的程度。例如,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里,重力场的强度是和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因此地球的重力场会随着距离很快地变得不可测得(在宇宙的尺度之下)
匿名  发表于 2021-8-6 16:20
定义场是一个“空间里的数”,这不应该减损场在物理上所有的真实性。“场占有空间,场含有能量,场的存在排除了真正的真空。”真空中没有物质,但并不是没有场的。场形成了一个“空间的状态”。
当一个电荷移动时,另一个电荷并不会立刻感应到。第一个电荷会感应到一个反作用力,并获得动量,但第二个电荷则没有感应,直到第一个电荷移动的影响以光速传递到第二个电荷那里,并给予其动量之后。那在第二个电荷移动前,动量在哪里呢?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必存在于某处。物理学家认为动量应该存在于场之中。如此的认定让物理学家们相信电磁场是真实的存在,使得场的概念成为整个现代物理的范式。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07:41
楼主感叹:
私人搞一项创造发明真不容易!一是经费问题,二是实验场地的选择;所以今后的路还很漫长,或还很艰巨。我想经费不是大问题,可向有关車位、国际组织申请支持;关于实验场地很重要,一定要选择在地震频发、地震强度高、远离城市的边缘山区最适宜。从思维设计到布局实施、工程操作,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过程。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08:52
对51楼文稿的校核修正版:
楼主感叹:科技成果或创造发明必须坚守高度机宻。
私人搞一项创造发明真不容易!一是经费问题,二是实验场地的选择;所以今后的路还很漫长,或还很艰巨。我想经费不是大问题,可向有关单位、或国际组织申请支持;关于实验场地很重要,一定要选择在地震频发、地震强度高、远离城市的边缘山区最适宜。为何要选择远离城市的边缘山区?以避免城市人员伤亡残重,有人借故駕祸于实验造成。从思维设计到布局实施、工程操作,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过程。
从中国古代张衡发明《矦風地动仪》到美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震局,人类经历四千余年来、前前后后、数百代人和科学家的努力、绞尽脑汁、都在测动,总结一句话:“走错了路”!如同猴子们井中捞月一场空,错把月影当成真月亮,没有击中目标,徒劳呀!月亮悬掛在天空。故此,改测动为制动,设法制止地壳板块抗震而巍然不动。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09:43
物理能量的三大属性:
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多次讲到,磁场有力学属性和空间属性,电场有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那么作为电场与磁场在三元平衡定律作用下,形成的宇宙中最基础三元平衡系统的电磁波,就必然有时间、力学、空间三大基本属性。
而物理能量,其实也可以包括和涵盖各种系统,以及系统呈现出来的各种能量的状态,包括电子流动产生的电能、电磁波、高能粒子辐射、物体运动产生的动能、热能(热辐射)等等。
这些所有不同形态的能量,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电磁波在复杂的三元平衡系统中的某种表现形式。所以说,所有的物理能量也同样具有,时间、力学、空间三大基本属性。也就是说,所有物理能量能够对外的作用产生的结果,都是通过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而表现出来的。
当我们知道了物理能量的,时间、力学、空间三大基本属性之后。我们再来重新理解传统物理学中的,电场、磁场以及电磁场这三个概念,由于传统物理学中将电、磁、场三个概念界定不明确的原因,所以导致了将复合磁场认定为静电场,将复合磁场力认为电场力等。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09:52
(续接上文):
那么什么是电、磁、场呢?“电”其实就是时间属性,就是时间(物理时间),在传统物理学中始终和“场”一起出现,就是电磁场中的电场。“磁”其实是力学属性,就是一切力的最根本来源“磁力”,在传统物理学中始终和“场”一起出现,就是电磁场中的磁场。“场”就是空间属性,就是一定的空间范围。
所以说,电场的本质,其实就是时间空间(物理时空),磁场的本质,其实就是力学空间。传统物理学中的能量(暂时可以称为“狭义能量”),其本质就是单位时间的力学作用,包括宏观世界的势能、动能,同样也包括,微观世界的量子级别的微观力学作用(例如,热能、电能等)。
关于本书中对“电”、“磁”、“场”的论述仍然使用传统物理学中词汇,将“电”、“磁”、“场”分别与物理能量三大基本属性一一对应,是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物理能量三大基本属性。
所以说电磁场其实是由“电”、“磁”、“场”三大事物所构成的。同样物理是电子、基本粒子、物质等物理能量也都是由“电”、“磁”、“场”三大事物所构成。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09:59
(续接上文):
所有的物理能量也都不可能超脱于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之外,也就是不能无视时间、力学、空间对它们的作用和影响。
换句话来说就是,人类作为极其复杂的物理能量的结合体,是不可能超脱于时间、力学、空间对人类的影响。而人的生命同样也是建立在,时间、力学、空间三大基本属性之上而存在的。
再说的直白点,就是人只要存在躯体,就不可能实现时空旅行(时空旅行会破坏形成物理能量的三元平衡系统),也不可能做出人们可以用来穿越时空的机器,因为人的身体(混沌三元平衡系统)作为物理世界中的一部分,必须遵守物理能量的基本属性。
也就是当物理能量,整体的的力学属性(磁场)消失,其整体的时间属性(电场)必然消失。当物理能量通过时间属性(电场)被破坏来实现时空穿越,则物理能量的力学属性(磁场)则必然被破坏。当力学属性被破坏,则三元平衡系统必然被破坏。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10:07
(续接上文):
同样是因为电磁波具有,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才使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运动、空间、引力以及对时间等的感知作用。才有了在三元平衡定律的作用下形成的世间万物、宇宙天体,以及世间万物各自运行的内在逻辑规则。而万物各自运行的内在逻辑规则,又主导着自然万物的发展与变迁。
宇宙之所以存在时间、空间、力、物质、物质体积、物质形态等等事物,其实仅仅只是因为所有的物理能量本身具有的,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的作用的结果。
因为当人们感受外力的时候,自己必须通过自身对应的相反的作用力才能够感受的到。人们感受物体积大小的时候,对物体体积大小的认知,完全是一种对于自身体型大小的相对性的认知。尤其是对时间的感受,人的生命好像本身就是时间的一部分,而自己的身体其实本来也就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10:37
什么是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伺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根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其粒子形态称为光子,电磁波与光子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电磁波是以波动形式传播的电磁场。
根据公式:c=r1/∑。u。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10:45
对57楼文稿校对订正版:
什么是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其粒子形态称为光子,电磁波与光子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电磁波是以波动形式传播的电磁场。
根据公式:c=r1/∑。u。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16:48
自然界万物组构的对称性法则:
(1)、中心对称:具有对称中心的图形和物体,比如园、球体、园形果实及花盘、某些矿物晶体、…等,它们存在有明显的中心对称。
(2)、中线对称:有些物体具有明显的左右中心对称,比如人体的左右眼、鼻孔、耳、手、脚,都是左右中线对称;还有许多植物叶子,治枝或茎藤左右二叶对生;或长椭圆形叶片,沿中脉左右对称。
(3)、旋转对称:齿轮、飞轮、车轮、太阳、地球、恒星、行星、卫星、…等,随处可见旋转对称之运动物体。
(4)、等价对称:这属科技研究内容。何谓等价对称?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等价时显中性;原子核失去电子时显正性(或称阳性);得到电子时显负性(或称阴性)。太阳系与九大行星及卫星:其实也构成一个大的等价对称,太阳为雄性,九大行星为雌性;海王星和冥王星不受宠爱,安排在外围冷宫。太阳一雄有九雌。
(5)、其它形式的对称规律性,就不论述了。大千世界,繁华多彩。牛顿万有引力、磁性、磁场、斥力、物质、能量,追棍寻底,无穷无尽!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18:14
原子中的原子核也具有碗性,称为核磁性。但是核磁性只有电子磁性的千分之一或更低,故一般讲物质磁性和原子磁性都主要考虑原子中的电子磁性。原子核的磁性很低是由于原子核的质量远高于电子质量。实在地说,原子核的磁性场是非常巨能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18:24
对60楼文稿校正修订版:
原子中的原子核也具有磁性,称为核磁性。但是核磁性只有电子磁性的千分之一或更低,故一般讲物质磁性和原子磁性都主要考虑原子中的电子磁性。原子核的磁性很低是由于原子核的质量远高于电子质量。实在地说,原子核的磁性场是非常巨能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8-7 18:32
《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广泛存在宇宙大自然界中;《场》常具有能量、动量、质量、或运动速度等特征;科学界对各类场能的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设备,是远远落后于现实需求的。比如人类对于引力场的了解还是很肤浅的。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07:34
关于“场”和“物”两种基本形态:
在我国古老文化中(指古代宗教和古代哲学),谈到有形与无形。有形者即实物形状、形态也,后代哲学家黑格尔和马列主义者,称之为物质基础,眼见为实,称之为辨证唯物主义者;无形者即看不到、摸不着,但又确确实实存在,比如“场”、“思维”、“心里活动"、…等,常被人们误称为唯心主义者。有形的物件(包括人体、头面、房舍等),可以摄影拍照,有据可查;可无形、无踪、无影者,无法摄影拍照,你无法用仪器测到。比如火山喷发时的烟云柱、火山碎屑、岩浆、…等实物,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可火山“场”,在地下人们无法知晓。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07:47
地磁场:众所周知,在地球上任何地方放一个小磁针,让其自由旋转,当其静止时,磁针的N极总指向地理北极,这是由于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称为地磁场。地磁场有大小和方向,所以是矢量场。地磁场分布广泛,从地核到空间磁层边缘处处存在。根据磁场起源,地磁场分为内源场和外源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磁场称为内源,约占地球总磁场的95%。内源场主要来自地球的液态外核。外核是熔融的金属铁和镍,它们是电流的良导,地球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电流,这些电流产生了地球磁场。地磁场总体像个沿地球旋转轴放置在地心的磁铁棒产生的磁场,它内源场的主要部分,也是地磁场的主要特征,占到总地磁场的80%~85%,称为偶极子场。内源场还有五个大尺度的非偶极子场,称为磁异常,分别为南大西洋磁异常,欧亚大陆磁异常,北非磁异常,大洋洲磁异常和北美磁异常,主要来源于地壳岩石产生的磁场。起源于地球外的磁场称为外源场,主要由太阳产生,它占了地球磁场的5%。地磁场是个随时间变化的场,内源场引起的变化称为长期变化,有磁场倒转和地磁场向西飘移。地磁场每5000~50000年倒转一次,把与现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场称为正常磁场(磁场从南极附近出来,回到北极),把与现在磁场方向相反的称为倒转磁场,地质时期上出现了四个较大的倒转期,现在为布容正向期,往前有松山反向期,高斯正向期和吉尔伯特反向期。 固体地球外部的各种电流体系引起的地磁场变化快,时间短,称为短期变化。短期变化又分为平静变化和扰动变化,其中平静变化包括太阳静日变化和太阴日变化,扰动变化包括磁暴、亚暴、钩扰、湾扰和地磁脉动。磁暴、钩扰、湾扰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高年,这些短期变化频繁发生,而且强度很大,变化剧烈。亚暴与极光有关。地磁场能够反射粒子流,它把我们的地球包围起来,使我们免受高速太阳风的辐射和伤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无形的屏障。人们利用地磁场导航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现在发现鸽子,海滩,蝙蝠和乌龟等大量动物都用地球磁场来导航。什么是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地球磁场,简言之是偶极型的,近似于把一个磁铁棒放到地球中心,使它的N极大体上对着南极而产生的磁场形状。当然,地球中心并没有磁铁棒,而是通过电流在导电液体核中流动的发电机效应产生磁场的.地球磁场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外界扰动的影响,宇宙飞船就已经探测到太阳风的存在。太阳风是从太阳日冕层向行星际空间抛射出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因为太阳风是一种等离子体,所以它也有磁场,太阳风磁场对地球磁场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场从地球上吹走似的。尽管这样,地球磁场仍有效地阻止了太阳风长驱直入。在地球磁场的反抗下,太阳风绕过地球磁场,继续向前运动,于是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彗星状的地球磁场区域,这就是磁层。地球磁层位于地面600~1000公里高处,磁层的外边界叫磁层顶,离地面5~7万公里。在太阳风的压缩下,地球磁力线向背着太阳一面的空间延伸得很远,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称为磁尾。在磁赤道附近,有一个特殊的界面,在界面两边,磁力线突然改变方向,此界面称为中性片。中性片上的磁场强度微乎其微,厚度大约有1000公里。中性片将磁尾部分成两部分:北面的磁力线向着地球,南面的磁力线离开地球。1967年发现,在中性片两侧约10个地球半径的范围里,充满了密度较大的等离子体,这一区域称作等离子体片。当太阳活动剧烈时,等离子片中的高能粒子增多,并且快速地沿磁力线向地球极区沉降,于是便出现了千资百态、绚丽多彩的极光。由于太阳风以高速接近地球磁场的边缘,便形成了一个无碰撞的地球弓形激波的波阵面。波阵面与磁层顶之间的过渡区叫做磁鞘,厚度为3~4个地球半径。 地球磁层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其中的物理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磁层这一概念近来已从地球扩展到其他行星。甚至有人认为中子星和活动星系核也具有磁层特征。 地球的磁场同地球与生俱来。地球的磁场来自地壳的金属核,金属核像一块永久磁场,使地球周围充满磁场。地球的磁极位于地理上的北极和南极附近。地球磁场内的空间称为磁层,磁层向外远远地伸入宇宙中,保护地球生命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最先证明地球是一个磁体的人是16世纪的英国医生威廉*吉伯。 地球磁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过去的300万年中已发生过大约10次磁极倒转。其它研究表明,地球磁场正处于一个翻转过程中。过去200年,地球磁场的北极点已经移动超过1100公里。而且地球磁场的强度也正以每100年5%的速度减弱。地球磁场为什么会倒转?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地球磁场方向发生这种反反复复的变化呢?科学家们莫衷一是。大多数科学家都相信,地球磁场是地球内部液态铁质流围绕着地核中心倒转产生的。当地球内部的液态铁流发生某种变化时,就可能导致流动方向的180度倒转,从而使地球磁场发生倒转-摘自soso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08:50
何谓磁源?何谓震源?
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的真正场源是运动电子或运动质子所产生的磁场。因而可以说,运动电荷或运动质子是产生真正磁场的磁源。
何谓震源?即最初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或者说,震源是指发射地震射线的中心腹地。震源中心腹地呈辐射状、向周边发射地震射线,如同太阳光芒的辐射状发射。
负电荷就是带有过剩电子的点电荷;正电荷就是带有过剩质子的点电荷。磁—电—光,三者可以成为一个整体系统。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08:55
何谓地心轴?南北两极连线穿过地心之轴。地球具有吸引地上一切东西的引力,但又具有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我们把它叫做地球的重力,並且规定它就是物体的重量。重力作用的方向是垂直地面指向地心的,地球两极半径短,赤道半径长。两极地区没有离心力,赤道地区离心力大。另外引力与吸引物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那么赤道的重力就要比两极的重力小。
地球的磁场力是两极强,赤道弱。地心应理解为南北两极连线穿过地心的地心轴。而地核内部的物质是比重大、具强磁性、弹性和柔性的磁流体态重金属物质——铁镍等物质。地球磁场的形成归结到地核内某些磁流体动力学现象,地球磁场的偶极子场的轴总是应当或多或少与地球旋转轴相一致,偶极子磁场的轴与现在地球旋转的轴有少许偏离。据了解,磁场的短期扰动是电离层中的杂散电流(大概是由宇宙射线的感应而形成)所引起。
地核内磁流体动力学:这里磁场是存在流体旋转之中,不是出现在固态物体中。地核内的流体,其元素已电离为电子、核子、质子、中子,故此磁场的形成与电流有关,地核为高电导物质组成。电与磁组成电磁波,而一切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是各种波长不同的电磁波。磁——电——光,电磁效应,光电效应。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09:07
人造永久强磁铁,用以加强和提高地球引力:
磁铁的种类很多 ,一般分为硬〈永〉磁体(磁性保持较长或永久时间)和软磁体(较短时间内有磁性)两大类,我们所说的磁铁,一般都是指永磁磁铁。永磁磁铁又分二大分类:
第一大类是:金属合金磁铁包括钕铁硼磁铁(Nd2Fe14B)、铝镍钴磁铁(AlNiCo)、钐钴磁铁(SmCo),包括: 1、钕铁硼磁铁:它是发现商品化性能最高的磁铁,被人们称为磁王,拥有极高的磁性能其最大磁能积(BHmax)高过铁氧体(Ferrite)10倍以上。其本身的机械加工性能亦相当之好。工作温度最高可达200摄氏度。而且其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有很好的性价比,故其应用极其广泛。但因为其化学活性很强,所以必须对其表面涂层处理。(如镀Zn,Ni,电泳、钝化等)。2. 铝镍钴磁铁:是由铝、镍、钴、铁和其它微量金属元素构成的一种合金。铸造工艺可以加工生产成不同的尺寸和形状,可加工性很好。铸造铝镍钴永磁有着最低可逆温度系数,工作温度可高达600摄氏度以上。铝镍钴永磁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器仪表和其他应用领域。3. 钐钴(SmCo)依据成份的不同分为SmCo5和Sm2Co17。由于其材料价格昂贵而使其发展受到限制。钐钴(SmCo)作为稀土永磁铁,不但有着较高的磁能积(14-28MGOe)、可靠的矫顽力和良好的温度特性。与钕铁硼磁铁相比,钐钴磁铁更适合工作在高温环境中。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09:13
67楼文稿勘正修订版:
人造永久强磁铁,用以加强和提高地球引力:
磁铁的种类很多 ,一般分为硬〈永〉磁体(磁性保持较长或永久时间)和软磁体(较短时间内有磁性)两大类,我们所说的磁铁,一般都是指永磁磁铁。永磁磁铁又分二大分类:
第一大类是:金属合金磁铁包括钕铁硼磁铁(Nd2Fe14B)、铝镍钴磁铁(AlNiCo)、钐钴磁铁(SmCo),包括: 1、钕铁硼磁铁:它是发现商品化性能最高的磁铁,被人们称为磁王,拥有极高的磁性能其最大磁能积(BHmax)高过铁氧体(Ferrite)10倍以上。其本身的机械加工性能亦相当之好。工作温度最高可达200摄氏度。而且其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有很好的性价比,故其应用极其广泛。但因为其化学活性很强,所以必须对其表面涂层处理。(如镀Zn,Ni,电泳、钝化等)。
2. 铝镍钴磁铁:是由铝、镍、钴、铁和其它微量金属元素构成的一种合金。铸造工艺可以加工生产成不同的尺寸和形状,可加工性很好。铸造铝镍钴永磁有着最低可逆温度系数,工作温度可高达600摄氏度以上。铝镍钴永磁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仪器仪表和其他应用领域。
3. 钐钴(SmCo)依据成份的不同分为SmCo5和Sm2Co17。由于其材料价格昂贵而使其发展受到限制。钐钴(SmCo)作为稀土永磁铁,不但有着较高的磁能积(14-28MGOe)、可靠的矫顽力和良好的温度特性。与钕铁硼磁铁相比,钐钴磁铁更适合工作在高温环境中。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09:59
第二大类是:铁氧体永磁材料(Ferrite),它主要原料包括BaFe12O19和SrFe12O19。通过陶瓷工艺法制造而成,质地比较硬,属脆性材料,由于铁氧体磁铁有很好的耐温性、价格低廉、性能适中,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永磁体。
在电磁学里,当两块磁铁或磁石相互吸引或排斥时,或当载流导线在周围产生磁场,促使磁针偏转指向,或当闭电路移动于不均匀磁场时,会有电流出现于闭电路,这些都是与磁有关的现象。凡是与磁有关的现象也都会与磁场有关。
磁性是物质响应磁场作用的属性。每一种物质或多或少地会被磁场影响。铁磁性是最强烈、最为人知的一种磁性。由于具有铁磁性,磁石或磁铁会产生磁场。另外,顺磁性物质会趋向于朝着磁场较强的区域移动,即被磁场吸引;反磁性物质则会趋向于朝着磁场较弱的区域移动,即被磁场排斥;还有一些物质会与磁场有更复杂的关系,例如,自旋玻璃的性质、反铁磁性等等。外磁场对于某些物质的影响非常微弱。
物质的磁态与温度、压强、外磁场等等有关,依照温度或其它参数的不同,物质会显示出不同的磁性。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11:19
物质大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由正子、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正负电荷价数匹配对等、而呈中性;原子核失去一个或数个电子而呈阳性;得到一个或数个电子而呈阴性;铁、钴、镍等金属常被磁化而具有磁性,是因核外电子得失造成正负对价失衡所致。电子与正子、质子、中子的质量相比,是极其轻微的;似同水体的水面水蒸气,很容易蒸发逃逸的现象类同。地球内源磁场约佔地球总磁场的95%,外源磁场约佔5%,这主要是温度起主导控制作用。而内源磁场总呈正性(或称雄性、阳性),根据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点,为加强地壳板块的抗震稳定性,应选择负性(或称雌性、阴性)磁场与之对应。
太阳系:一雄九雌,只有地球爱雌生儿育女,孕衍地球生命与万物,神学!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15:55
地磁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谈到能量,人们就会想到热能、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原子能、还有光能、水能、风能、电能、材能(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甲烷、石材…等)、产能、机能(机械能、工作机能等)、功能、体能、食能(生物有机化合能)、…等;另外,现时代又有人工智能、才能、技能……等。
其实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能源,那了就是《地磁能》。我们说地球是个硕大无朋的磁体,地球有吸引地面上一切物体的引力。楼主又在7楼谈到《磁生电,电生磁》;又在54楼谈到:电磁场其实是由“电”、“磁”、“场”三大事物所构成的。同样物理是电子、基本粒子、物质等物理能量也都是由“电”、“磁”、“场”三大事物所构成。
“电”是时间属性,“磁”是力学属性,“场”是空间属。同样是因为电磁波具有,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才使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运动、空间、引力以及对时间等的感知作用。才有了在三元平衡定律的作用下形成的世间万物、宇宙天体,以及世间万物各自运行的内在逻辑规则。而万物各自运行的内在逻辑规则,又主导着自然万物的发展与变迁。
宇宙之所以存在时间、空间、力、物质、物质体积、物质形态等等事物,其实仅仅只是因为所有的物理能量本身具有的,时间、力学、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的作用的结果。
将地球硕大无朋的地磁场能量转变为无穷无尽的电能,为全人类服务;因为磁能生电,电能生磁。〈未完,待续)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16:58
《地磁指数》栏目有一位署名为”上海地霸探地震”的学者,投稿一篇题为《让地震永不发生,地震能量转化电能的试验》之帖子,筆者阅读后予以赞赏。不过将地磁能如何有效地转变为电能,值得商榷与探索。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磁体的磁极都在接近两端处;磁体的同名极相斥,異名极相吸;在任何一个磁体上,南极和北极总是成对出现,强度相等。
磁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电流、永磁体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具有动量和能量,并对场中运动的电荷有作用力。整个地球的内外空间都有磁场存在,指南针的指南就是受它的磁力影响而起的定向作用。
众所周知,罗盘(或称指南针)磁针是指向南北,也就是指向地磁的两极,但这两极并不与地球地理的两极相吻合,吸引磁针北端的磁极位于北美洲的最北边境,吸引磁针南端的则在南极大陆上。南极与北极是全球磁性最强的部位,从未有过地震发生过。也是选择将地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唯一最佳试验场地。而北美洲的最北边境又较南极洲大陆优选。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17:48
电场与磁场的关系:
有电场,必有磁场;但有磁场,不一定有电场。因为电子运动能量是通过磁场转换实现的,而这种转换便产生了电场,所以有电场必要磁场。而没有电子运动时便没有磁场转换,所以有磁场未必有电场。比如马蹄形磁铁中间,只有磁场,没有电场。但在中间放上旋转闭合导体,因导体内电子运动,便有电场产生。同样闭合导体通过电流,有电子运动,也会有电场产生。只是前者转换是旋转动能变电能,后者反过来是电能变旋转动能。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17:52
电场和磁场就好像一个硬币两个面,即有电场必有磁场,有磁场必有电场。
运动电荷产生磁场,这一点已毫无疑问。再跟据相对性原里,即使是静止的点荷,只要另选一个相对运动的座标系为参考系,该电荷也是运动的,就也会产生磁场,以上得出:无论电荷是否运动,都会产生磁场。即——有电场一定有磁场。
那么有磁场一定有电场吗?由安培假说(已广泛证明),磁场是由运动点荷产生的,也就是挑明了磁场离不开电场,即——有磁场必然有电场。
综上所述,有电场必然有磁场,有磁场必然有电场,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匿名  发表于 2021-8-8 17:58
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
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的电场
相同点:电场和磁场均为矢量场,即都具有大小和方向。
不同点:电场为有源场,即散度不为零,磁场为无源场,散度为零。
电场不存在闭合的电场线,即电场是无旋场。磁场总是存在闭合的磁场线,即磁场为有旋场。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09:56
什么是电磁场?电磁场与电场和磁场有什么关联?
电磁场是电磁作用的媒递物,是统一的整体,电场和磁场是它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侧面,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磁场以波动形式在空间传播。
电磁场是什么?
  电磁场 :  有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的电场和磁场的统一体和总称 。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 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两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电磁场可由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引起,也可由强弱变化的电流引起,不论原因如何,电磁场总是以光速向四周传播,形成电磁波。  电磁场是电磁作用的媒递物,具有能量和动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电磁场的性质、特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确定。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电磁波
  随时间变化着的电磁场。  时变电磁场与静态的电场和磁场有显著的差别,出现一些由于时变而产生的效应。这些效应有重要的应用,并推动了电工技术的发展。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0:01
磁场,电场,电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
电场和磁场本来就是统一的(不用到高维的空间去), 你可以查阅 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因为电场和磁场可以通过运动相互激发,因此电场和磁场之间满足一定的坐标系转换关系. 因此可以把普通的电场和磁场看成电磁场在特定坐标系下的一种表现形式,统一为电磁场张量表示.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磁铁的磁性和正负电荷无关; 两个金属球即带磁性又带电荷,那库伦定律成不成立,要看是否满足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两个物体同时受到万有引力,库伦力和磁力.这种题目高考会考,但只考最简单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0:10
地磁场和“发电机理论”的假说: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磁体。地球存在磁场的的原因还不为人所知,普遍认为是地核内液态铁的流动引起的。最具代表性的假说是“发电机理论”。公元1945年,物理学家埃尔萨塞根据磁流体发电机原理,认为当液态的外地核在最初的微弱磁场中运动,像磁流体发电机一样产生电流。电流的磁场又使原来的微弱磁场增强,这样外地核物质与磁场相互作用,使原来的弱磁场不断加强。由于摩擦生热的消耗,磁场增加到一定程度就稳定下来,形成现在的地磁场。
还有一种假说认为:
铁磁质在770℃(居里温度)的高温中磁性完全消失。在地层深处的高温状态下,铁会达到并超过自身熔点呈现液态,决不会形成地球磁场。而会用“磁现象的电本质”来解释,认为按照物理研究的结果,高温、高压中的物质,其原子的核外电子会被加速而向外逃逸。所以,地核6000度摄氏的高温和360万个大气压的环境中会有大量电子逃逸出来,地幔间会形成负电层。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电动生磁,磁动生电。所以,要形成地球南北极式的磁场,必然需要形成旋转的电场,而地球自转必然会造成地幔负电层旋转,即旋转的负电场,磁场由此产生。
上述两种对地磁场形成的论说,筆者认为后一种论说更切合实际。因为它从地球内部深处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和元素的原子之核外电子向外逃逸……等方面进行论述;筆者认为:核外电子逃逸和失去是产生磁性的根本所在。
地磁场的主要部分犹如一个近似沿自转轴方向均匀磁化的球体之磁场。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0:10
地磁场和“发电机理论”的假说: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磁体。地球存在磁场的的原因还不为人所知,普遍认为是地核内液态铁的流动引起的。最具代表性的假说是“发电机理论”。公元1945年,物理学家埃尔萨塞根据磁流体发电机原理,认为当液态的外地核在最初的微弱磁场中运动,像磁流体发电机一样产生电流。电流的磁场又使原来的微弱磁场增强,这样外地核物质与磁场相互作用,使原来的弱磁场不断加强。由于摩擦生热的消耗,磁场增加到一定程度就稳定下来,形成现在的地磁场。
还有一种假说认为:
铁磁质在770℃(居里温度)的高温中磁性完全消失。在地层深处的高温状态下,铁会达到并超过自身熔点呈现液态,决不会形成地球磁场。而会用“磁现象的电本质”来解释,认为按照物理研究的结果,高温、高压中的物质,其原子的核外电子会被加速而向外逃逸。所以,地核6000度摄氏的高温和360万个大气压的环境中会有大量电子逃逸出来,地幔间会形成负电层。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电动生磁,磁动生电。所以,要形成地球南北极式的磁场,必然需要形成旋转的电场,而地球自转必然会造成地幔负电层旋转,即旋转的负电场,磁场由此产生。
上述两种对地磁场形成的论说,筆者认为后一种论说更切合实际。因为它从地球内部深处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和元素的原子之核外电子向外逃逸……等方面进行论述;筆者认为:核外电子逃逸和失去是产生磁性的根本所在。
地磁场的主要部分犹如一个近似沿自转轴方向均匀磁化的球体之磁场。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0:18
不要盲目指望用电磁波和地质雷达预测地震波的发生。因为电磁波(比如光波、声波)是辐射波,辐射射既不依靠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又不依靠分子之间的碰撞,而是借助于不同波长的各种电磁波来传递内能的方式。而地震波在地壳岩石固体介质中传播是依靠粒子间弹性碰撞来释放能量的。所以说,地震波与电磁波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物理波。地震波为巨型能量波,具有巨大破坏性和杀伤力,7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波常以排山倒海、雷霆万之势、势不可挡地摧毁地面建筑物,造成人类重大伤亡的大灾难!而电磁波一般为低能量的安全波,它造福于人类进行通讯快速传达。声波(电磁波)的传播介质为气体,地震波的传播介质为固体.地震波就比声波复杂很多.。比如你若在地下深处,若无天线通向地面,你则无法用手机向地面进行通话联系。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0:24
(续上文):利用同震电磁信号建立地震预警系统
同震电磁信号的必然存在,它将造福全人类。虽然它不会影响地震预测,但却是地震提前预警的契机。与地震预测相比,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有较成熟的科学基础。简而言之,如果能夠知道大地震在某地发生,那么提前预警信息就能以光速(或电速)传输到遙远的地方,那么预警信息和发生地震的时差就相当于闪电和打电之间的时差。如果地震很近,那么就如同雷声和闪电几乎同时到达一样。某些情况下,地震预警有着非凡特殊的意义。比如在日本,预警系统己经建立了很多年,如果检测到大地震,子弹头列车就会自动停止运行,可以避免大量人员伤亡。1985年,墨西哥城的数千人因为350公里外的地震失去了生命,如果像现在一样有了健全预警系统,检测到海岸的大地震就能夠大量减少人员的伤亡。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0:30
浅谈电磁波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穿行能力如何?
光波和声波均为电磁波。光波在气体中的传播非常快,光速大概为300000公里/秒,即30万公里/秒。一切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是各种波长不同的电磁波(比如太阳光、地光、极光,火山烟云柱闪电光、雨前闪电光等)。太阳光波传播速度为3×10^5公里/秒,即30万公里/秒。它在1秒钟内所通过的距离在数值上大约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7.5倍,这个速度相当于1秒钟绕地球赤道7.5圈。可光波在地壳岩石固体物质中的传播情况又如何?作者(遠长江)现已是耄耋之年了,退休之前从事一辈子地质工作,在石灰岩地区进行地下溶洞的艰苦勘察、攀爬过不知多少溶洞,如果你()不带手电筒照明,溶洞中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这说明什么?说明光波在岩石固体物质中的传播穿透能力极弱!
有时进行施工地质勘探工作,需在岩层中开掘一些平碉,当平碉伸展深度达到数十米后,日光也无法射入,必须自带电筒照明,才能行走与进行地质素描。这说明太阳光波在空间物理学和实体物理学中的表现大不相同。
你如果用一张纸塗上黑色墨汁后,纸变成黑色,然后将黑纸放在眼前,你将无法看见眼睛前方物体,说明光波只能穿过透明物体,无法穿过薄的黑色纸片。伙计们:实体物理学比空间物理学艰难千万倍!地质工作者从事的就是地球实体物理学的实际勘查与研究工作。(文稿未完,下回分解)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0:38
(续上文):因空气阻力小,光波、声波、电磁波,能在空气中快速扩散传播。太阳光波传播速度为3×10^5公里/秒,即30万公里/秒。它在1秒钟内所通过的距离在数值上大约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7.5倍,这个速度相当于1秒钟绕地球赤道7.5圈。而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而光波的传播速度为3亿米/秒;但是声波与电流相结合,就变成了有线电话或无线电话(现时代广泛使用的手机);因电速与光速几乎相等,均为30万公里/秒的高速传播;但是如果你居住在山区的低谷凹地,因周围山形阻挡,使用手机与山外通话,常常受阻,需爬至山顶或山腰,才能通话畅顺。你若居住地下深处的地下室,若无天线通向地面,你则无法用手机与地面人员进行通话联系。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0:42
声波的反射回音:
居住在山区的人们都知晓,你站在这边山头,向对面山头大喊一声,刚喊完就立刻听到回音。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声波遇到对面山体阻挡,无法传播过去而拆射返回的结果所产生。而山外反背那边的人根本无法听到你的喊声,因为声波无法穿过山岩固体。
又如房门打开时,两人谈话听得清清楚楚,若打房门关闭,则听不清谈话声,这是为什么?说明声波的能量无法穿透固体物质。此时必需加大音响、加大声波的能量,采用高音喇叭,你即使紧关房门,也能听到嘈杂音响。那么,不论声波、光波、电磁波、…等,要想长距离穿透固体物质(比如地壳岩石层),必须具有巨大的能量!但是,巨型高能量对物体破坏性是灾难性的。比如核弹、氢弹、大地震往往造成毁灭性灾难。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0:53
磁力和磁场力不是同一个概念(不完全是同一种力),.一般地说,磁力是指磁体之间、磁极之间和磁体与铁磁性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磁场力所包含的范围要宽得多,,包括磁力,还包括移动的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的力等,.总之,一切物体在磁场中所受的与磁场有关的力都是磁场力,但不一定都是磁力。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1:00
把磁铁放在桌子上,把白纸板放在它的上面。轻柔地向纸板上撒下铁屑。你可以在纸板上方锉钉子,使之成为铁屑;或者你可以直接从机械商店中买到它们,并把它们倒进一个旧的撒盐用的瓶里来撒到纸板上。从商店里买来的铁屑要先在肥皂温水里清洗,去掉上面的细污。你会注意到,当你还在往纸板上分撒一些铁屑时,一些铁屑已经聚集在一起并站立在端上。用你的手指轻轻地敲打纸板。较接近的铁屑移到了集在一起的群体里并留下了空白的空间,而其他外面些的铁屑连在一起并在两极间形成了一个曲线。在两极间的磁场里存在磁力线。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1:05
磁力线又叫磁感线,磁力线是闭合曲线。规定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为磁力线的方向。磁铁周围的磁力线都是从N极出来进入S极,在磁体内部磁力线从S极到N极。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磁力线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状态的一种工具,磁力线和描述电场情况的电力线非常相似,以力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强度的方向,以力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度。
磁力线的概念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提出的,他引入磁力线是用来描述磁作用的。在研究磁体吸引铁类物质的现象时,法拉第认为,磁体是一块非同寻常的物质,它向四面八方伸出许多无形的“触须”,直到空间的各个角落。正是靠着这些“触须”——法拉笫把它们称为磁力线,磁体才能把铁类物质“拉”向自己身边。依照这一想法,法拉第画出了磁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触须”,这就是今天在任何物理学课本中都能见到的磁力线图。磁力大的地方“触须”密集;磁力小的地方“触须”稀疏。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5:33
(续上文):当然,法拉第并没有天真地认为这些“触须”是真有其物,他只不过是企图形象而又明白地去解释实实在在的磁力作用。
然而重要的是,一个深刻而卓越的物理思想和与之相应的物理学概念——场,在法拉第这项艰苦的工作中诞生了。法拉第提出:在磁体周围充满着疏密不均,而且弯曲程度各异的“触须”的空间,存在着“场”,并取名为“磁场”。空间中某点磁场的强弱,叫磁场强度,可用磁力线在该点附近的疏密程度来表示,并且规定,垂直穿过场中某一面积的磁力线的总数叫做该面积的磁通量。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5:34
法拉第在磁力线的启示下,提出了场是真实的物理存在,场的作用不是突然发生的“超距作用”,而是经过磁力线逐步传递的。这些概念对电磁场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推动作用。

现在人们了解到,磁场、电场都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并不需要力线的解释。这些解释必然受到机械观念的限制。但是用磁力线(包括电力线)作为场的一种模型,使比较抽象的场得到形象的直观表示,不仅历史上起过很好的作用,而且现在仍然为人们所沿用。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5:42
电能够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呢?经过十年的大量的实验的研究,英国的科学家法拉第终于在1831年提出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之后又发明了发电机,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法拉第这位科学家的成长是非常励志的,他不像很多科学家,从小就拥有优良的教育资源。他出身贫困,只上了两年小学,但是他非常喜欢读书,后来在一个印刷和售卖书籍的店铺里当学徒,一有时间就自己阅读大量的跟科学有关的书籍。他的这种好学精神打动了店铺里的一个老主顾,在老主顾的帮助下,他有幸聆听了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一次演讲。后来法拉第就带着他整理好的笔记作为自荐书去找戴维,想要做他的助手,戴维对他的精美笔记印象非常深刻,也正好缺少一名助手,所以22岁的法拉第从此有幸迈入科学的殿堂。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5:50
迈克尔·法拉第
可惜的是法拉第的数学并不是很好,所以没能把电磁感应定律进一步地升华,而他这个缺陷正好被英国的数学家麦克斯韦所弥补。在1873年,麦克斯韦用简明优美的数学语言概括了所有的电磁学现象,建立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从此电磁学理论基本成熟。由于这部分还有专门的电磁学课程,将由刘恩克老师进行讲述,所以我就不在此详细介绍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8-9 15:50
迈克尔·法拉第
可惜的是法拉第的数学并不是很好,所以没能把电磁感应定律进一步地升华,而他这个缺陷正好被英国的数学家麦克斯韦所弥补。在1873年,麦克斯韦用简明优美的数学语言概括了所有的电磁学现象,建立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从此电磁学理论基本成熟。由于这部分还有专门的电磁学课程,将由刘恩克老师进行讲述,所以我就不在此详细介绍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8-10 11:13
磁的重要性
那么磁发展到现在,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呢?从电气时代,发电机、电动机的使用,到现在的信息时代,我们的银行卡、门禁卡以及生活的必需品,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磁的应用。磁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应用方向,就是磁性信息存储,目前全球80%的数据仍然采用的是磁性信息存储,像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电脑都是如此,这些都极大地推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家知道吗,一辆汽车上有大概几十个元件用的是磁性元件,还有我们现在正在发展的磁悬浮列车、核磁共振以及未来的一些高科技产品,磁性和磁性材料一直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匿名  发表于 2021-8-10 17:42
(1)、磁力线:磁铁周围的磁力线都是从N极出来进入S极,在磁铁内部磁力线从S极刮N极。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磁铁两端磁性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为南极,一端为北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3)、地磁场磁极与地理场磁极相反: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且地磁场磁极与地理两极并没有互相重合,存在磁偏角。
(4)、要问全球大陆漂移为何向南呈“人”字形撒开拉离?这因地磁场的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的原因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地球内源磁场的N极位于南极附近,从而造成磁力线从N极出来进入S极,准确地说,地理位置是从南极附近出来进入北极地区。而从N极(南极洲)出来的的磁力线是具有持续扩张拉开力的,但进北极地区后,磁力线逐渐收拢而具有收缩力的;故此欧洲和北美洲在北端还能相连、没有拉离,而南部大陆却呈“人”字形越拉开、越远离。
匿名  发表于 2021-8-10 17:57
大陆漂移为何向南呈‘人’字形撒开拉离?
如果说是一个原始大陆的话,那就是通常称做的联合古陆。如果说是两个原始大陆,就是通常被称做的劳亚古陆(位于北部)和冈瓦纳古陆(位于南部)。因中洋脊与海底火山长期喷发,新海底洋壳扩张,魏格纳明智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深受全世界科学界广泛赞尝。此后古登堡对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修正意见,他认为原先本来只有一个联合大陆,此后流开扩展开来,故提出大陆扩展学说。大陆漂移学说和大陆扩展学说,二者的基本区别:漂移说认为大陆是刚性块体遭受到脆性破裂所造成,而扩展说认为大陆是塑性或延性变形所造就。筆者欣赏魏格纳首创的漂移学说,但更赞同同古登堡的扩展学说。因为古登堡的扩展说为人们指明了大陆漂流主要形成于地壳还处于柔性期的地质时代期。比如像南美洲的南端、非洲南端、印度半岛南端等均成尖嘴喙形,这是为什么?说明大陆板块漂移的形成过程中,主要为我们指明那个地质时代地壳还处于塑性或延性变形阶段,大陆有向南拉伸的运动现象(可能因南极洲、澳大利亚大陆向南分离的缘故)。
因地球自转是以北极为底座,绕轨道进行运行,而南北两极的园周角虽然相同,但其运转线速度则相差悬殊,因而出现了北部劳亚大陆漂移分离相对缓慢,欧、亚、北美三洲的北端基本上还能联结在一起,而南部的冈瓦纳大陆则漂移分离異常速猛,非、澳、南美三洲向南呈‘人’字形撒开拉离,真所调‘南北向拉伸拉长,东西向分离’。南北拉伸越来越长,东西漂移分离越来越远。从而出现洋壳与地幔层极度变薄和张性深大断裂十分发育,产生洋底下沉下陷,频生巨大海槽、海盆、海沟、南北走向的裂谷…等。南太平洋原是有完整大陆的,因下沉下陷后而成星罗棋布的碎裂岛群与岛链,故无完整的‘下半身’。
匿名  发表于 2021-8-10 18:29
加大物体质量(重量),能提高物体抗震的”重力抗衡”级别。
有人询问楼主,高山地区地壳板块的质量(重量)比平原地区地壳板块的质量(重量),可能加大好几倍。因为高山地区为岩石组成,地层厚度大,岩石比重也大;而平原地区多为冲积土层组成,厚度相应单薄,土层比岩石比重小;以我国为例,为何我国西北部高山地区(地壳板块)的地震频率和地震强度,要比我国东南沿海平原(址壳板块)地区都高呢?西北部高山地区每隔20~30年就会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大地震,而东南治海平原地区每隔300年左右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大地震。
楼主回答:这个问题问得好。地震的成因不仅与地壳板块的质量、地球引力大小因素有关,还与地形凹凸起伏变化、大地板块断裂构造等综合因素,关系密切。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是地球内源上升斥力所造成的,地球上升斥力的解决办法:采取放气减压;制冷降温;磁性相吸等手法。
匿名  发表于 2021-8-11 08:22
为何只有吸铁石,却没有吸铜石和吸铝石?铜和铝为何不能被磁化?
大多数人最初领略到物理的魅力,都是从吸铁石开始的,从小我们便接触到了这种有趣的“石头”,学会了用这种“石头”来鉴别面前的金属是不是铁质的,可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只有能够吸铁的“石头”,却没有能够吸铜和吸铝的石头呢?
吸铁石又称为磁铁,但其实它既不是石头,也不是纯粹的铁质物体,一般的磁铁中还会含有很多其它物质,在物理学上,我们将磁铁称之为“永磁”,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在常温下永远能够表现出磁性的物质。永磁能够表现出磁性,而其它未能表现出磁性的物质并不等于就没有磁性,从本质上来讲,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在微观层面都是具有磁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涉及到磁场的本质了。我们知道,电磁同源,所以要说磁,就不能不说电,而电子就是磁场产生的最初源头。
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铁也好、铜也罢,都是由一个个原子所组成的,而一个原子的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原子核与核外电子。
以铁原子为例,在原子核外就有26个电子分层排布,并围绕原子核运动。那么电子为什么要围绕原子核运动呢?因为在原子核之中有质子,而质子带正电,而核外电子是带负电的,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便与原子核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于是一个完整的原子就形成了。
由于原子核内带正电的质子与原子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普通的原子都是不带电的,而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少了或多了一个电子,那么原子则会成为带电的离子。虽然普通的原子是不带电的,但原子内的电子却实实在在拥有电荷,有了电荷,周围就一定会存在电场。
匿名  发表于 2021-8-11 08:24
(续上文):既然有了电场,想要把磁场弄出来就很容易了,只需要让带电的粒子动起来就可以了,而事实上,无论是电子还是原子核都没有一刻的停歇,始终处于运动之中。
电子存在着一种被称为“自旋”的运动,而电子的高速自旋就必然会产生磁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所有的物质在微观层面都是具有磁性的。有趣的是,虽然在微观层面,物质都具有磁性,但是在宏观层面,能够表现出磁性的物质却极为有限,在自然界之中,只有铁、钴和镍等少数几个金属物质具有天然磁性。为什么会这样呢?物质虽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不同的物质,原子的排布结构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排布方向都不是整齐而规则的,所以原子的磁性则发生了相互抵消,于是由有磁性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则没有了磁性。
铜之所以不能被磁化,是因为铜原子的电子壳层是充满的,当它受到外部磁场作用时,会产生电子环流,使得自身的磁性与外磁场方向相反,从而表现出抗磁性,所以铜也是一种典型的抗磁性物质。
铝与铜不同,由于铝原子之中存在着一个未成对的电子,所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铝原子会顺着外加磁场线的方向排列,从而表现出顺磁性。顺磁性物质本身也是一种非磁性物质,但是其并非毫无磁性,如果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的话,就会发现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铝会依磁场方向出现非常微弱的磁化。总结一下,一种物质是否能够被某种神奇的“石头”吸起来,关键就在于这种物质是否能够被磁化,而一种物质能否被磁化,取决于这种物质的微观结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吸铁石,而没有吸铜石和吸铝石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8-11 08:41
对98楼文稿校审订正版文:
(续上文):既然有了电场,想要把磁场弄出来就很容易了,只需要让带电的粒子动起来就可以了,而事实上,无论是电子还是原子核都没有一刻的停歇,始终处于运动之中。
电子存在着一种被称为“自旋”的运动,而电子的高速自旋就必然会产生磁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所有的物质在微观层面都是具有磁性的。有趣的是,虽然在微观层面,物质都具有磁性,但是在宏观层面,能够表现出磁性的物质却极为有限,在自然界之中,只有铁、钴和镍等少数几个金属物质具有天然磁性。为什么会这样呢?物质虽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不同的物质,原子的排布结构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排布方向都不是整齐而规则的,所以原子的磁性则发生了相互抵消,于是由有磁性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则没有了磁性。
一种物质要想具有天然磁性,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具有半满的外层电子层结构,另一个则是具有磁场同方向排成一列的晶体结构。
别看只有两个条件,就足以将世界上大部分的物质筛除出去,于是算下来只有上述的几种金属物质可以满足这两个条件了。那么为什么磁铁可以将铁吸起来呢?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铁块内部的磁性区域是随机分布的,所以磁场相互抵消,不能直接对外显示出磁性,而当磁铁靠近时,出现了一个外加磁场,在这个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铁块内部的磁性区域方向则趋于一致,于是便对外显示出了磁性,与磁铁吸附在了一起。
铜之所以不能被磁化,是因为铜原子的电子壳层是充满的,当它受到外部磁场作用时,会产生电子环流,使得自身的磁性与外磁场方向相反,从而表现出抗磁性,所以铜也是一种典型的抗磁性物质。
铝与铜不同,由于铝原子之中存在着一个未成对的电子,所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铝原子会顺着外加磁场线的方向排列,从而表现出顺磁性。顺磁性物质本身也是一种非磁性物质,但是其并非毫无磁性,如果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的话,就会发现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铝会依磁场方向出现非常微弱的磁化。总结一下,一种物质是否能够被某种神奇的“石头”吸起来,关键就在于这种物质是否能够被磁化,而一种物质能否被磁化,取决于这种物质的微观结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吸铁石,而没有吸铜石和吸铝石了。
匿名  发表于 2021-8-11 09:55
研究地震从全球着眼的话,那么具有全球意义的山脉有两条,一条是由横断山转喜马拉雅山脉,向西延伸至地中海北岸的阿尔卑斯山脉,总体走向近东西纬向延伸展布;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组成,它为南北走向的经向山脉。这两条山脉地势高峻,地震频发,强度大(震级高),都是新生代(距今约7000万年)以来生成的年青山脉,全球7级以上的大地震约90%左右都分布在两条山脉的山系展布地域。请问其中原由何在?因造山运动,高山上升隆起,形成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差异理论突现),高地相对低地而言,就存在“位能”差,或称“地势”差,这是何含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水滚滚向东流(长江与黄河)。其实质是指高度落差,或叫重力势差,其表达公式为Ep=mgh,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地势(h)越高,则重力势能(Ep)就越大。而绝大部分地震跟重力有直接关系,一般没有地势差的地震是很少的,这也是平原板块与盆地底部少地震的原因。一般发生地震的都存在一个地势差,比如高山向盆地过渡地带,或陆地向海洋(尤是海槽、海沟、海湾、海峡地带)过渡地带,过度地带地势越是陡峭险峻,越是引发大地震的频繁地区,比如南美洲南岸的安第斯山脉直插东太平洋深海槽,重力势差可想而知,故此,这一地区成为全球顶级地震分布重点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3-29 1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