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5|回复: 4

21年8月15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5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承德2天2次地震,地震前青蛙大规模聚集,这是地震前兆吗?[=profile://pid=6647040947324891139&userType=1&userSource=1][/]

[=profile://pid=6647040947324891139&userType=1&userSource=1]钟铭聊科学[/]

06/18 19:27


[=]已关注[/]



X


河北承德6月16日晚和6月17日上午,发生两起[=search://type%3D0%26words%3D%E5%9C%B0%E9%9C%87]地震[/],地震等级分别是2.9级和3.0级。地震震级虽然不大,但是在地震发生之前,当地很多小[=search://type%3D0%26words%3D%E9%9D%92%E8%9B%99]青蛙[/]密集聚集在一起,在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可能会发生[=search://type%3D0%26words%3D%E5%9C%B0%E9%9C%87]地震[/]。

那么问题来了,青蛙聚集和地震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呢?青蛙聚集是大地震之前的征兆吗?

青蛙聚集

根据视频所拍摄的内容可以看出,聚集的都是小青蛙,它们个头不大,显然是刚从蝌蚪变青蛙没多久。


该视频没有拍摄到当地的水流情况,无法判断水流的快慢,也无法得知这些青蛙所生活的环境,只能隐隐约约看出该地区地势平坦,水流速度应该不会很快。缓慢的河流速度有利于青蛙卵的孵化。

在蝌蚪变成青蛙的季节时,青蛙会到地面上进行捕食。如果当年孵化出的青蛙数量过多,就会导致青蛙聚集在地面上,形成密密麻麻地青蛙移动大军。

另外,河北承德青蛙聚集,是当地市民在早晨5点多左右晨跑时拍摄到的画面。而清晨时空气相对比较潮湿,没有那么干燥,青蛙活动频繁,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

青蛙聚集是地震预兆吗?

虽然河北承德青蛙聚集的时间,和地震发生的时间有先后顺序,但是专家们还未给出两者有何关系。不过单凭青蛙聚集就判定是地震前兆,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首先是因为,青蛙聚集是多种因素的表现,在河北承德之前,就有许多地方报道过青蛙聚集的案例,且都和地震没有关系。

比如:2008年,山东烟台莱山工业园附近,出现了大量的青蛙聚集,行人走在路面上,都能踩死一两只。

后来当地并未发生地震,对于青蛙为何会聚集,专家认为:往年这个时候也有许多小青蛙从水中跳出,只是今年特别多,可能是当时刚下过雨,空气比较潮湿,青蛙纷纷外出活动有关。

温州也曾经报道过大量青蛙聚集,市民担心是地震前兆而致电政府,地震专家现场调查分析认为,当地的水流平稳,水藻繁多,非常利于青蛙排卵和孵化,青蛙数量增多就会使得大量青蛙聚集。

专家还认真看了当地的养殖场,对当地其他比较机警的[=search://type%3D0%26words%3D%E5%8A%A8%E7%89%A9]动物[/],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发现鸡鸭羊以及鱼类和蛇类等表现都非常正常,青蛙反常聚集只是一个孤立现象,并不能代表是地震的前兆,更何况当地也没有发生地震。

动物反常是地震的前兆吗?

事实上,动物在演化时,并不会演化出预警地震的功能。这是因为地震发生的频率较低,很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发生一次,也就是说一只动物终其一生,都可能不会遇到一次地震,所以它们并不会为了适应地震而演化出预警功能。

动物之所以能预警地震,是因为动物和人类的听力范围有所不同,比如:狗的听力范围比人类要广,所以狗有时候会对着空无一人的地方叫。

几乎所有的大地震发生前数天,或者数分钟内,都有或大或小的次声波异常,一些对次声波听力敏感的动物,就可能会做出异常举动,比如:黄鼠狼集体搬家,蛇类集体活动而对这些动物异常行为进行分析,有可能得出大地震的结论,比如: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

但是反过来,并不是所有的动物异常行为都对应着地震的发生,比如:青蛙聚集很可能是当地青蛙数量多。还有许多动物的异常行为,只是它们对声音比较敏感。比如:一些对声音比较敏感的动物,能够感知到几公里之外的车流声,或者是其他声音,从而表现出异常行为。

虽然人们曾经从动物异常行为中成功预警了大地震的发生,但这种预警方法极其不可靠,目前我们只能将多种动物大规模异常行为当作地震前的参考,而不能判断一定会发生,地震的预警还需要我国地震系统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21-8-15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警告:海平面上升或致太平洋岛国消失

参考消息

08/15 14:33

已关注

X
参考消息网8月15日报道据英国《卫报》网站8月9日报道,专家警告说,全球气温升高超过1.5摄氏度对太平洋岛国来说将是“灾难性的”,一个世纪内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整个国家消失。

长期以来,太平洋地区都被视为这场气候危机中的示警信号,因为太平洋地区一直饱受着大潮、灾难性气旋、地下水盐度上升(因而无法种植作物)、持续干旱、低地岛屿消失以及海平面上升的困扰。随着世界变暖,这些危机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预计将增加。

上述警告是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关于全球变暖的里程碑式的报告之际发出的。该文件显示,需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一半才能将全球变暖的升温幅度限制在比工业革命前高1.5摄氏度的水平——这一目标是在太平洋岛国领导人持续游说后才被纳入《巴黎协定》的。

斐济常驻联合国代表萨蒂延德拉·普拉萨德说:“IPCC的报告非常令人担忧。它大大超出了我们都认为的估计数字……它提出了我们在太平洋一直考虑的一些灾难性情境,包括海平面上升、低地消失以及本世纪内整个国家可能消失。”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媒盘点:拉美25年来最致命地震

参考消息

08/16 14:40

已关注

X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据埃菲社墨西哥城8月14日报道,海地8月14日的地震造成大量死亡,已成为过去25年来拉丁美洲遇难者最多的几次地震之一。埃菲社盘点了拉美地区25年来最致命地震,全文摘编如下:

1.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导致超过30万人死亡,150万人沦为灾民。

2.1999年1月25日,哥伦比亚西部的亚美尼亚城发生6.2级地震,导致1230人死亡,该市60%的建筑受到破坏。

3.2001年1月13日,萨尔瓦多东部乌苏卢坦附近太平洋海域发生7.6级地震。这场地震在萨尔瓦多造成的损失包括至少944人死亡,近130万人沦为灾民,公共建筑受损严重。

4.2016年4月16日,厄瓜多尔西北部沿海发生7.8级地震,导致至少670人死亡,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灾民和大量财产损失。

5.2007年8月15日,秘鲁沿海发生8级地震,造成595人死亡,300多人失踪。这场灾难摧毁了近7.5万所住房,并使至少43万人流离失所。

6.2010年2月27日,智利中部沿海发生8.8级地震,随后引发海啸,造成至少500多人死亡。

7.2017年9月19日,一场震中位于墨西哥莫雷洛斯州和普埃布拉州之间的7.1级地震造成369人死亡,其中228人在首都墨西哥城遇难。而这距离墨西哥南部另一场强烈地震导致98人死亡仅过了12天。

8.2001年2月13日,在该国上一场毁灭性地震发生整整一个月后,萨尔瓦多中部发生6.6级地震,造成315人死亡。这次灾难造成超过25万名灾民流离失所,并有约5.7万所住房被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10级大地震都震不倒!故宫建筑结构太厉害了,中国是咋做到的?

拾物志

08/15 00:18

+关注

X

图为故宫

对于建筑物而言,地震无疑是最具威胁的自然灾害,比如唐山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都导致大量建筑物坍塌,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所以如何提升建筑物抗震等级,也成为现代建筑学上必须考虑的问题,然而即使有现代技术的加成,许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依然无法比肩故宫,中国的这座古建筑实在太厉害了,即使遭遇10级大地震都震不倒!英国人面对结果也只能当场叹服,那么,中国究竟是咋做到的呢?


图为故宫

要知道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的住所,建成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建筑群之一,故宫的占地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更是高达15万平方米,由70多座宫殿,9000多间房屋构成,当初为了建造故宫,明朝动用了数百万工匠,运来全国各地的材料,耗时14年最终完成,由此也诞生了一座新的世界奇迹,故宫建成600多年,虽然遭遇过一些火灾,同时根据记载,至少遇上200次地震,但依然能够保持整体结构完好,这也引起了国内外建筑学家广泛的兴趣。


图为斗拱结构

对此,英国专家还专门进行了测试,模拟故宫建筑物为何能够抵抗强震,他们找来专门的工匠,模仿故宫造型设计出了一座缩小比例的宫殿,虽然精巧程度无法比肩真正的故宫,但却可以帮助人们探索故宫的奥秘,英国专家让这座木制建筑物承受人为制造的地震,结果当地震等级上升到10级时,虽然建筑发生了剧烈的摇晃,但主体结构并没有出现倒塌的情况。

故宫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跟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存在很大关系,故宫建筑物多采用木制结构,但在搭建过程中,却并不需要使用钉子,而是用榫卯结构以及斗拱结构组合起来,这种方式搭建的木制建筑物,具有极高的牢固性,而且可以有效起到缓冲作用,从而缩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除了故宫外,有近千年历史的山西应县木塔,也采用了这种设计,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结构的可靠性。


图为故宫中的柱子

除了斗拱结构外,故宫内部的许多小细节,也极大提升了其抗震属性,比如故宫内的柱子,并没有深埋入地下,而是直接树立在石墩子上,这样以来,一旦遭遇地震,柱子不会因为应力而断裂,只会发生位移,从而抵消地震的能量,另外,故宫大殿内还悬挂许多吊灯,这些吊灯在遇到震动时,也会产生晃动,从而起到稳定大殿的效果。

总而言之,故宫能够屹立数百年不倒,并且至今依然向全世界展现东方古建筑风采,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中国古代工匠最著名的当属鲁班,传说他发明的木匠技术,也一直被沿用到了现在,并且现代建筑物在设计时,还往往需要去汲取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吧】文:

看下文,
孙士鋐表示,云南地震和青海地震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两起地震从机理来说是有共性的,都受到了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挤压,动力源是同一个。“这相当于一块有很多条纹的石头,石头放在压力机上,加压的时候,条纹就会积累应力,这些条纹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条纹间的应力积累都和受到压力机的挤压有关。”
先来探讨一个问题,地震的动力因素包括哪些?
学者都非常清楚,造成动力的现象有这么几种,一,物理势能,物理动能,二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三,核能。
好了,那么,地球内部存在这几种“能”么?当然,地球内部时刻在发生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形成各种新的矿物质,在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有能量的产生和能量的释放,我们根据化学实验室的化学实验可以了解到,物质与物质反应,会出现放热,形成气体,甚至出现爆炸,这是化学实验室常常遇到的事情,那么,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现象是与化学实验室出现的结果一样的,因此,地震的能量就与化学变化有了直接关系。
地球内部又存在铀矿,而铀是可以自发释放能量的物质,会产生动能,因而,地球内部的核能也会使地球形成震动。
物理势能,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物体本身的重量产生重力,塌陷会造成震动,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失去平衡,导致力的释放。
好了,按照科学方法论,研究地震的动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来判断地震动力的起因,这就必须逐一对这三种“动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到底是哪种动能引发地震?
板块学说不顾上述的客观事实,单一的从物理角度,对地震成因下了结论,这就明显的违背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是很显然的错误。
讲到这里,学者就会发现,板块上学说,是一个盲人摸象的学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学说,魏格纳时代,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化学,而今天,化学知识,化学理论已经非常成熟,大学生们很清楚化学在大自然中起到的作用,而化学能量运用到世界军事,航天,汽车无数个领域,是制造动能的主要方式,而更关键的一点,这些动能的原材料,都来自地球的内部。
地球内部,就是一个天然的化学工厂,它能制造神奇的大自然现象,它能制造人们无法制造的各种化学元素,它又能制造巨大的动能,形成各种自然灾害现象。在化学实验室里,人们所做的一切化学实验,只要人们能做到的,地球内部的化学工厂都早就做到了。
细思极恐,板块学说在祸害人类,它不是造福于民,而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
一个违背科学研究法则的板块学说,愚昧民众近百年,中国已经有一亿多的大学生,化学是基础学科,难道化学的知识,化学的属性,化学的作用都不知道了么?
孙士竑,请停止板块学说的宣扬和欺骗,科学研究法则,是不许这样胡编乱造的。没有了真正的科学精神,耻于研究学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9 03: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