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1|回复: 2

21年10月25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5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八旬老人研究出“一种地震预测方法”!国家专利,拿来吧[=profile://pid=6476014906109243504&userType=1&userSource=1][/]

[=profile://pid=6476014906109243504&userType=1&userSource=1]安徽财经网[/]

10/25 12:54


[=]已关注[/]



X


安徽八旬老人研究出“一种地震预测方法”!国家专利,拿来吧

“按照我的方法,台湾宜兰的6.3级地震应有2次异常。”10月24日,蚌埠82岁的张崇耀向记者演示自己的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里,震级等于异常发生次数加4。今年6月他的“一种地震预测方法”拿到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张崇耀很开心。在他看来,能获取国家专利,说明自己40多年来的“推演”画上圆满句号,也侧面证明该方法有一定价值。记者了解到,曾经,这位从蚕桑学专业毕业的中学老师,1975年转调入地震部门工作,虽然短暂又返回农业部门,但心中始终念念不忘他的地震推算方法。此后40余年间,即便是退休,依然“宅”在家里,研究其中数据。

01

他的地震预测方法获国家专利


“通常情况下,预报地震需要报道它的震中、震级和发生时间!”从1975年,调入庐江县地震办公室工作,张崇耀始终想弄明白如何才能更准确地演算这三个具体数据。

直到三年前的2018年,他总结自己40多年时间对这三要素的领悟,最终汇聚成一套新的公式,并向国家专利部门申报。令张崇耀没有想到的是,2021年的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给他发来了《专利证书》。

“因为地震专利申报比较冷门,所以我的申报才能那么顺利。地震预测是非常精密的一项科学事业,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提供数据支撑,我这个公式只能为这项研究提供一个方法。”张崇耀老人在说到自己的专利时十分谦虚、严谨。

能拿到《专利证书》,张崇耀自然开心,因为这说明此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认定,也说明有一定价值。他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地震预测方法时表示,该公式需掌握大量数据,然后进行推导演算,可以获取预测地震发生以及震级、震中及发生时间。

除了震级,还有震中,甚至发生时间,提到自己的演算公式,一向沉默寡言的张崇耀滔滔不绝。而这无疑是40多年里对地震数据的搜集、整理、推演的厚积薄发。

02

唐山地震后立志找出预测方法

庐江人张崇耀,毕业于安农大农桑专业。毕业后,他进入农场和中学工作。在学校,他教授农学里气候及地理内容,会涉及地震的相关知识。1975年,张崇耀调入庐江县地震局工作。虽然和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但张崇耀仍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所有的数据、资料。

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重伤。张崇耀深受震动。“如果我们的地震预测能够更快、更精准,是不是就不会再有这样人间惨剧?我那时候就想一定要把这个方法找出来。”

所以,虽然只在地震部门工作六年,后期进入科协、农业部门工作,张崇耀始终念念不忘他的地震预测演算。为此,从那时候起,除了上班,他的业余时间都被投入到搜集各种和地震有关的资料、数据当中。

1999年,退休后的张崇耀,更是有大把空闲时间放在了地震研究上。老伴称他为“宅男”,因为每天除了给自己做一个半小时的全身穴位以外,他的所有时间都在看书、演算、搜集资料上。

终于在2008年,张崇耀总结出一套《宏微观平面网络预报法》。在此基础上,2018年,他将自己40多年总结出地震预测的方法申请专利并获得通过。

来源:安徽商报、蚌埠新闻网、淮河晨刊






平台声明



[=channel://channelId=297993&refreshly=1]环球时报 等更新99+条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6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地震预警,这些知识你Get了吗?

光明网

10/26 16:25

已关注

X
01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产生两种体波,一种是P波(压缩波,质点振动和传播方向一致),其到来时人的感觉接近于上下晃动:

另一种是S波(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其到来时人的感觉接近于水平晃动:

P波跑得快,每秒传播约6千米,S波跑得慢,每秒传播约3.5千米。S波振动幅值更大,携带的能量是P波的几倍到几十倍,其水平向剪切作用是造成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


某5.8级地震强震动台记录到的南北向地震动记录

(震中距60千米,震源深度10千米,P波传到约10秒,S波传到约17.5秒,S波和P波到时差为7.5秒。其S波幅值约为P波的5倍,能量约为P波的25倍)

如果我们能在地震发生后,抢在携带更多能量的S波到达前,甚至P波到达前若干秒,以警报的形式告知地震动的可能大小或潜在破坏,则公众可获取紧急逃生避险时间,而高铁、危化企业、医院手术室等则可提早采取地震应急处置措施,进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震预警。

02

地震预警 ≠ 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并不是地震预报!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依托严密地震监测网络在破坏性地震动到达前向指定区域发出警报,争取应急避险时间。而地震预报是指对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地震活动进行预测,政府由此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让公众躲避可能发生的地震。目前,地震预警已经技术实现,而地震预报仍是一项世界难题。

03

地震预警的技术难点

地震预警的核心技术是利用最接近震源处的少量台站的地震初期震动信息快速判定地震并测定地震参数,进而预测尚未传播开来的地震动大小、烈度分布、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其技术环节包括从地震监测数据的噪声和干扰中准确判别地震信号,实时估计地震发生的位置和大小,实时预测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烈度场的分布,实时预测可能的灾害。其理论和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

所用信息极其有限

为达到地震预警的高时效要求,在进行地震预警处理时,仅能用到近震源有限数量台站的极其有限的记录波形信息来判别地震、测定发生位置并估计地震大小,进而预测地震波尚未传开处的可能地震动大小。一般在三个监测台站地震P波到达并触发后开始估计地震基本参数,此时,触发台站数量、获取的波形信息的不完备导致出错的几率增加,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大震的破裂尚未完成

地震时地下岩石的破裂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以一定的破裂速度进行,一般情况下低于S波波速。以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为例,实际上其地下破裂面长达300多千米、宽约40千米,破裂自汶川开始,往东北方向扩展,破裂的持续时间约为90秒。对地震预警来说,我们在震后10秒估计地震大小时,其破裂长度仅为30千米左右,不足最终破裂的十分之一,根据其传出的地震波信息,估计到的地震震级大约6.5级左右,这会造成预警信息发布的范围较实际破坏范围小。但需要说明的是,地震预警的处理是持续进行的,随着时间进展和触发台站数量及记录长度的增加,其结果也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值。

实时确定地震破裂方式和破裂方向困难

依据现有理论和技术发展,目前利用少量台站的有限波形信息实时可靠地确定大地震的破裂是单侧还是双侧、破裂具体朝哪个方向发展仍然困难,这也会造成预测烈度场与实际存在偏差。

涉及监测、传输、处理和发布的全自动实时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整套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自动化系统,需要监测、传输、处理、发布、接收等各子系统的实时、协调、可靠运行,系统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实现的难度。

04

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性

存在预警盲区

地震发生后,至少需要3-5秒完成对距离震中最近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再发出预警信息,导致震中20至30公里范围内无法预警,恰恰这样的区域是地面运动最强烈的区域,因此地震预警对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基本是无效的。


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性

预警结果可能会有偏差

地震预警核心原理在于利用震中附近少量地震台站初期记录到的少量信号去估计地震参数,由于使用信号的不完整,对于测定地震大小影响较大,特别是地震震级越大,初期预警结果越偏小。另外震后余震密集发生时信号叠加容易导致预警结果偏大。

可能会发生误报和漏报

距离较近的多个地震台站同时受到非地震信号之外的干扰信号时,容易引起系统误触发,导致对外发布错误预警信息。此外,数据通讯传输故障以及技术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震时无法及时产出地震预警信息导致漏报。

参考资料:

1.《地震预警,如何实现?》作者:马强、李山有、金星、陈晓非

2.《什么是地震预警?地震发生后应该怎么做?》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公众号

3.《地震预警知识小贴士 | 什么是地震预警?》济震微讯微信公众号

环球时报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7 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100年喝300亿吨?马里亚纳海沟没有停止喝水,海平面也是不断上升

背包旅行呀

10/25 08:05

已关注

X
“上天入地”儿时也只能在神话书本上看过,如今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上天入地也当真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天,虽然有过失败和牺牲,但是人类终于还是迈向了成功,如今地球的最深处人类也已经踏足,虽然不能做到尽情遨游,但是却对地球了解的更多了!可是了解过后,也发现了令人吃惊的结果:100年喝300亿吨的水?原来地球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从来都没有停止喝水,而海平面也是在不断上升!


地球的出现对于生命来说是一个奇迹,而地球内部的存在更是一种奇迹!地球曾经的面貌是整整齐齐的“盘古大陆”模样,如今大陆“分崩离析”,被海水隔断,升起高山,多出海沟等等“障碍”,你以为地球的改变就此停止了吗?当然没有,世界板块每天、每年都发生着不一样的变化,山峰又“长高”了,两块大陆之间距离更近了,火山、地震发生更频繁了等等状况,可能都是地球每天不一样的“心情”!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不断延续生存,为了发展,人类不断探寻真理,探寻地球最深处的奥秘,终于马里亚纳海沟真实的模样被人类看见,起初猜测海沟内并无生命存在,毕竟在深海中充满危险,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海沟深处竟然还有活灵活现的生命存在——小红虾、比目鱼甚至霸王章鱼!也正是因为霸王章鱼的存在,海沟内也存在血腥的杀戮,永无止境的杀戮!


当人们感叹生命是一种奇迹的时候,还有一项研究发现令人难以接受,并且充满疑惑!百年的时间,马里亚纳海沟竟然喝掉300亿吨的水,本就在海内为何还需要额外“喝水”呢?而且这种趋势从未停止过,还可能愈演愈烈,大海究竟是怎么了呢?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因为板块运动所导致,毕竟板块每一次的移动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改变,但是海沟“喝”下去的水还存在海沟内部吗?它是继续存储着还是以其他的方式将其转化掉了呢?


带着疑问去探寻的时候,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是一个循环现象,海沟不单单现在会出现“口渴”的现象,而在未来也不会停止!但是海平面为何不降反升呢?难道水喝饱了,溢出来了吗?与上面的“循环”一样,海沟将“喝”下去的水以另外其他的形式将其释放出来,从而导致海平面有所上升,并且在未来很有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其实,海平面上升本就是一个早就存在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促使海平面不断上升,这是有目共睹的,未来也还会有更多的岛国因为海平面上升的缘故而失去自己的领土,未来它们又该何去何从,与马里亚纳海沟相近的日本又该作何选择呢?


未来,地球还会发生改变,人类文明当然也会更上一层楼,但是却不知二者之间谁的速度更快?你对未来有把握吗?

环球时报 等更新81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15 21: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