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2|回复: 3

22年6月3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3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撒旦之王

旅行智囊库

2022/06/02 20:25 山西省

+关注

X
这是一首爸爸写给逝去孩子的歌

大地震动

地震就是大地的震动,每天都在发生,大部分我们根本感觉不到。

但每年造成严重灾害的10-20次大地震,就足以撕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人类文明。


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1556年的陕西华县,死亡人数83万。

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24.2万人遇难,成为人类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地震不但本身杀伤力大,还能引发火山、海啸、滑坡泥石流,火灾等等其他灾害。

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引发火灾、海啸,甚至霍乱流行,东京和横滨化为灰烬。

论单位时间杀伤力,地震是无与伦比的撒旦之王。


断裂

关于地震的成因,日本古人说是大鲇鱼翻身,中国古人说是阴阳失调。

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多数人认为地壳沿着断裂面突然滑动是地震发生主要原因。(什么是断裂 点这里 )


地球上发生的大部分地震都包含脆性断裂。

1906年将美国加州旧金山毁灭的大地震,让断裂发生了7米位移,在地面撕裂出深15米,长450米的大裂谷。


断层错动时间越长,人们感受到强震的时间越长。

1976年唐山地震的错动时间是12.9秒,2008年汶川地震是22.2秒,也就是说汶川地震建筑物的摆幅持续时间比唐山地震要长。


震中

地表以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目前世界上已知地震最深的震源深度有720公里,发生在印度尼西亚。

但世界上72%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地表以下70公里的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的都在10-20公里。


震级

地壳这一动释放的能量特别巨大,汶川大地震相当于5600颗原子弹爆炸。

这个能量的大小一般使用里氏震级来衡量,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在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亚地震时提出的。

一个里氏5.3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大概和广岛原子弹差不多。

里氏震级每增大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1.6倍,6级地震和8级地震能量相差1000倍。


因为里氏地震震级在衡量强震时候有点不准确,科学界使用矩震级描述中型到大型地震的地震震级。

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的智利,科学家认为该地震的矩震级达 9.5级。


烈度

地震对于地表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我们用烈度来表示。

最早由意大利和瑞士科学家制定,目前很多国家都根据自己情况制定了有属于自己的烈度标准。

在中国,房屋倒塌的烈度是10度,烈度12度就是山崩地裂了。

一般震级越高,震中烈度越大,但也不一定。

例如1960年摩洛哥阿加迪尔发生了一次5.8级地震,但震源深度只有2-3公里,破坏非常严重,震中烈度9度。


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通常会产生横波(S波)和纵波(P波)两种地震波。

纵波速度快,最先杀到,大地上下运动。

汶川地震200秒之后,纵波到达1530千米之外的北京。

横波晚一步,但是会携带地震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大地会水平剧烈晃动。

较容易水平拉扯建筑物,而一般建筑垂直耐震能力较强,水平耐震能力较弱,因此,横波经常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因。

地震学家会通过横波和纵波发生的时间间隔判断大地震的震中距离。


分布

世界上的大部分地震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碰撞摩擦的地方。(什么是板块构造 点这里 )

世界75%的地震发生在 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日本、中国台湾、印尼、美国加州等地区。

15%的地震发生在地中海到喜马拉雅之间的欧亚地震带,包括中国西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伊朗、土耳其、意大利等地区。

5%的地震发生在大洋深处,也叫海岭地震带。


中国虽然不是地震最多的国家,但却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震。

中国有两条地震带:

华北地震带,从西安附近开始,北上山西,过河北,直到渤海。

南北地震带,北起内蒙古西部,经宁夏、甘肃,沿着岷江上游南下,直到云南西部。


预报

相对于气象灾害成熟预报,地震预报工作非常令人沮丧,至今都是世界难题。

人类科学上天容易下地难,世界上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震源深度10-20千米,而世界上最深的钻孔只能打到12千米。

而且,规模宏大的地下岩体运动很难在实验室或者野外模拟,同一地区两次地震的时间间隔近百年,结果很难验证。

1975年,中国科学家成功预报了里氏7.2级的辽宁海城地震,一度让全世界地震工作者非常激动,但一年后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又重新让大家心灰意冷。


因此,地震到底能不能短期预报?在学术界撕了几十年了,上世纪90年代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Nature和Science 上还辩论过。

甚至有很多地震学家认为地震就是上帝掷骰子,根本无法预报。

目前,科学界只能做一些长期预报,例如发现有一些活动断层已经很久没有滑动,从而预报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

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横穿土耳其的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和纵贯美国加州的圣安德烈斯断裂带在未来可能会发生强烈地震。

但能帮助人们从危险建筑物中疏散的短期预报还是很困难,所以才会地震谣言满天飞的现象。


预警

虽然地震短期预报令人沮丧,但我们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发生后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来前的数秒或数十秒发出预警。


虽然这十几秒中时间无法逃生,但可以让高速行驶的列车停车,天然气管道自动断气,电梯就近停靠,尽可能减少损失。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9个国家正在使用地震预警系统。

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预警信号,让26列列车减速停车,已经是成功的一次预警。


抗震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已经改变策略,不执著与预报地震,更愿意把钱和时间花在房屋抗震上。

在日本,一个建筑物要想开工,必须提交几百页的《抗震报告书》,力求做到强震房屋基本不倒塌。

智利政府要求所有建筑都按照抗击 9 级地震的标准来设计,建筑验收标准极严。

在2010年,当智利遭遇8.8级特大地震还引发海啸的时候,仅造成550人死亡和失踪。


中国在无数人生命的代价之后,到2001年才颁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但是抗震标准每增加一度,成本普遍增加5%-10%,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高质量建筑物实在欠债太多。

更痛心的是,在地震中,学校校舍因为房间大,门窗多,抗震性最差,才有了校园成为重灾区的惨痛回忆。


家园

地震是大自然的强大力量,也是人类文明的漫长诅咒。

经历过无数山崩地裂的灾难和生死离别的苦难,人类科学在与大自然一次次交手中蹒跚前行。

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走向科学道路,勇敢探索地球深处的秘密,帮助人类学着在严酷的自然力量中生存。

用坚不可摧的校舍房屋,科学有效的预警手段,把城市乡村建设成为抵御地震最安全的家园。


我们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陈颙等,自然灾害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冯锐,烈度关乎民生,地震科学进展, 2019

P Shi , R Kasperson,World Atlas of Natural Disaster Risk,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5
 楼主| 发表于 2022-6-3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安震中周边发生了多少地震?百年来6级以上地震达21次

南方都市报

2022/06/03 08:39 广东省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6月1日17时00分,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同日17时03分,雅安市宝兴县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次日7时48分,雅安市芦山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截至今日9时,地震共造成4人死亡,41人受伤。

地震发生后,多方力量极速驰援,据四川省地震局通报,此次芦山6.1级地震属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余震,两次地震相距9公里,原震区近几日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但需防范降雨和大风给救援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震后可能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



百年来震中周边6级以上地震21次
根据四川省地震局会商研判,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在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余震区内,属2013年庐山7.0级地震余震。

大地震后续常常伴随一系列余震,频率通常随时间推移减少,在主震2000天以后发生的为特晚期余震。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曾指出,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该区域发生了大量余震,该地区也布设了方位角覆盖较好的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了大量的数字地震波形。

雅安市芦山县发生此次6.1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分析认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和主震—余震型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距离最近的断层是双石-大川断裂,距离约2千米。

大型活动断裂带是强震之母,而活动断裂在青藏高原广泛分布。据介绍,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的强震高发区和最重要的地震活动断裂带之一,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地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分别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南段,两次地震的震中直线距离约85千米。

1900年以来,此次芦山6.1级地震震中附近200千米范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1次,包括6.0-6.9级地震16次,7.0-7.9级地震4次,8级地震1次。其中,震级最大的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83千米;时间最近的为2014年11月22日四川康定6.3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121千米;空间距离最近的为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9千米。

时间拉到近五年,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数据,震中周边200千米范围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24次,其中,此次雅安市芦山县6.1级地震为近五年最大地震。

发震时刻给附近雅安市提前9秒预警
在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当年一项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不仅是一条巨大断裂带, 也是一条非常活跃的地震带,芦山地震基本完成了西南段中段的破裂,但并没有显著地缓解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地震危险性,尚有30千米长的北段和70千米长的南段没有破裂,应当强化对上述具有潜在地震危险性区域的监测与多学科综合研究。

作为一个多震省份,回顾四川地震监测历史,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四川开始用仪器观测记录地震;五十年代,四川的第一个地震台建立;六十年代,横跨川滇两省的区域地震台网建立;七十年代初,四川逐步开启全域地震监测;八十年代,四川地震监测台网初步建成;九十年代,台站数字化改造稳步推进;进入二十一世纪,四川地震监测网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防震减灾工作对地震监测、地震预报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界普遍认为,由于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度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地震预报仍是一项难题。而“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预警是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告知人们采取应急措施。

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介绍,在此次芦山地震发生时,该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系统在第4秒发出预警,给距震中44千米的雅安市提前9秒预警,给距震中94千米的眉山市24秒预警,给距震中100千米的甘孜藏族自治州26秒预警,给距震中112千米的成都市提前29秒预警。震中附近雅安、成都等市开通了地震预警功能的手机、电视、"大喇叭"等都提前发出了预警信息。该地震是大陆地震预警网自2011年来预警的第69次破坏性地震。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林芯芯

设计:张许君

数据来源: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央视新闻、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等

平台声明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芦山6.1级地震预警信息不一样、晃动同时收到预警......说说地震预警的不完美

吃喝玩乐娱乐帮

2022/06/02 20:22 山西省

+关注

X
6月1日17时0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成都、绵阳、重庆等多地网友收到地震预警。但有些距离震中较近的朋友,是在感受到晃动的同时收到了地震预警,甚至还有人是震完了才收到预警信息。还有收到的预警地震震级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说好的地震预警能提前打个招呼呢,怎么跟着地震一起来了呢?

这还得从地震预警原理说起。

很多朋友还区分不开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觉得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前十几秒给出的“预告”。

其实重点更多在后面的“警”字,在地震发生后,给地震波没有传到的地方发出警报。这一点上预警更像是防空警报。


地震预警,打的是时间差。利用震源附近的地震观测仪器接收到的率先到达的地震纵波数据,实时并持续估计地震参数及其影响,并向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区域,提前数秒至几十秒发出警报信息。

因为相对而言,地震横波(也叫S波)的能量更大、破坏力更强,所以我们在部分网友晒出的地震预警截图中可以看到,显示的是“地震横波还有XX秒到达”,而不是“地震”还有几秒到达。


因为地震预警是利用了“时间差”的原理,所以这预警技术带有天生的缺陷:离震中越近,相对破坏越重的地区,可预警的时间越短。距震中距离越远,预警时间相对越长。↓↓↓

据报道,中国地震预警网在芦山6.1级地震发生时第4秒发出预警,

距震中44千米的雅安市,预警时间9秒,

距震中94千米的眉山市,预警时间24秒,

距震中100千米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预警时间26秒,

距震中112千米的成都市,预警时间29秒。


此次地震预警触达数千万人。大量社区、学校等场所提前收到预警,工作人员、师生、居民听到预警后紧急避险。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地震预警盲区依然存在。

根据大众网·海报新闻报道,地震时在雅安雨城区上学的四川农业大学大二学生李照正在图书馆,图书馆发生晃动时,好多同学的手机发出地震预警的声音和震动。三分钟后5.1级余震发生时,也是晃动和预警信息同时到达。地震预警并没有给李照留出反应的时间。


盲区,是地震预警挥之不去的缺陷。

最理想的状态,假如地震台正好在大地震的上方,也就是在震中位置。如果地震发生在12公里深,按照地震纵波传播速度6公里/秒,则地震纵波传到地面地震台大约需2秒钟,地震台收到地震波后需要进行快速的计算,从而确定震级、发震时间等地震参数。

目前全球最高水平的计算需要使用前3秒地震波,2秒+3秒,这样最短时间需要5秒才能发出地震警报,这时地震纵波已经走了30公里左右,地震横波也已经走了将近20公里左右,当这范围内的民众收到预警信息时,地震波早就到达或过去了。


况且警报越准确,越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地震发生后要分秒必争,要速度,还是要精度?当然,我们选择都要,即多次发布。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

中国地震预警网在此次地震震后5.7秒产出第一报,

震后7.6秒产出第二报,

震后8.8秒产出第三报,

震后10.9秒产出第四报,

震后15.4秒产出第五报,

为震中附近提供了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地震预警时间。


就目前地震预警技术来说,预警第一报还不可能非常准确,因此通用做法是采用逐步多报的方式发布地震报警。

第一报虽然不是那么的准确,但已经达到了目的:尽快把发生地震的消息通知公众。

虽然地震预警并不完美,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项有效减灾的好技术。收到信息后,社会公众就地紧急避险,以保护生命安全,相关设备、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据报道,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危化企业等通过专用接收终端接收预警,开通了地震预警功能的手机、电视等也及时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有人可能问了,那最需要帮助的震中区怎么办,“盲区”内的人怎么办?

全面有效的减灾,绝不是只靠地震预警。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主动出击防御地震,地震中房屋倒塌往往是人员伤亡的最大原因,把房子盖结实、建牢固,让它成为在地震中保护我们的场所,而不是伤害我们的地方。就目前看到的现场照片及视频来看,倒塌的房屋多为老旧的农村自建房。如今农村地区房屋的抗震能力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也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请戳链接→农村建房 莫忘防震 )。

还有掌握科学的逃生避险方式,增加危机中的生存几率。在这次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避险逃生“教科书”。地震来临时同学们立刻钻入桌下,晃动停止后迅速有序撤离,撤离时也不忘护住脑袋。

还有不少同学不忘互帮互助,呈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为他们点赞!

面对自然灾害,有时尽人事后仍有遗憾。截至目前,地震造成了4人死亡14人重伤,死亡原因皆为被飞石砸中。希望后续不再有伤亡增加。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方可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惟愿地震来时伤痛不再,平平安安!

参考文献:

微信公众号“上天入地”《再谈地震预警的“能”与“不能”》陈会忠

了解更多地震预警↓

“早遇”地震,揭秘地震预警

你该知道的地震预警

一图读懂地震预警

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了,该怎么办?

环球时报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预警,如何实现?

知人那些事

2022/06/02 22:00 山西省

+关注

X
地震预警,如何实现?

地下岩石的突然错动,引起地震,其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往四面八方传播。岩石的破裂面越大,地震震级越大;距离地震震中越近,地震动越剧烈。剧烈的地震动,造成山崩地陷、房倒屋塌和人员伤亡。

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面对地震灾害,人类不会坐以待毙,我们在不断认识地震、防御地震,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损失。目前,科技的发展尚不能在地震发生前准确地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大小,但我们能否在地震发生后,抢跑在破坏性地震波之前并打声招呼?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产生两种体波,一种是P波(压缩波,质点振动和传播方向一致),其到来时人的感觉接近于上下晃动;另一种是S波(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其到来时人的感觉接近于水平晃动。P波跑得快,每秒传播约6千米,S波跑得慢,每秒传播约3.5千米。S波振动幅值更大,携带的能量是P波的几倍到几十倍,其水平向剪切作用是造成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


图1 某5.8级地震强震动台记录到的南北向地震动记录

(震中距60千米,震源深度10千米,P波传到约10秒,S波传到约17.5秒,S波和P波到时差为7.5秒。其S波幅值约为P波的5倍,能量约为P波的25倍)

如果我们能在地震发生后,抢在携带更多能量的S波到达前,甚至P波到达前若干秒,以警报的形式告知地震动的可能大小或潜在破坏,则公众可获取紧急逃生避险时间,而高铁、危化企业、医院手术室等则可提早采取地震应急处置措施,进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震预警。


图2 地震预警信息的应用

以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为例,如图3,在地震发生之后,以现有台网密度,我们能在震后10秒内第一次估计出地震发生的位置和大小,此时S波以震中为中心,传播了约33千米,此区域S波已经到达,无地震预警时间,我们称之为“预警盲区”。而盲区外的可能破坏地区能在S波到达前,甚至在P波到达前数秒获知地震波即将到来的信息,如地震烈度为11度的北川在S波到来前有接近20秒的时间,地震烈度为10度的青川县时间可达1分钟,而地震烈度为6度的西安获取的预警时间甚至接近3分钟。而其他地区,如武汉、北京、上海等有震感地区,可在感受到震感数分钟前得到地震信息,这将减少地震带来的恐慌。


图3 汶川地震S波传播示意图

地震预警系统如何实现?

地震预警系统为实时、全自动、高时效,且24小时连续运行处理的技术系统,其实现和减灾效果的发挥需要高密度的地震观测台网、低时延的通信网络、高可靠的自动化处理系统、多渠道的紧急信息发布系统和有效的紧急避险及紧急处置措施。其系统组成如图4所示。


图4 地震预警系统组成

地震预警的技术难点

地震预警的核心技术是利用最接近震源处的少量台站的地震初期震动信息快速判定地震并测定地震参数,进而预测尚未传播开来的地震动大小、烈度分布、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其技术环节包括从地震监测数据的噪声和干扰中准确判别地震信号,实时估计地震发生的位置和大小,实时预测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烈度场的分布,实时预测可能的灾害。其理论和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

//所用信息极其有限

为达到地震预警的高时效要求,在进行地震预警处理时,仅能用到近震源有限数量台站的极其有限的记录波形信息来判别地震、测定发生位置并估计地震大小,进而预测地震波尚未传开处的可能地震动大小。一般在三个监测台站地震P波到达并触发后开始估计地震基本参数,此时,触发台站数量、获取的波形信息的不完备导致出错的几率增加,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 大震的破裂尚未完成

地震时地下岩石的破裂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以一定的破裂速度进行,一般情况下低于S波波速。以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为例,实际上其地下破裂面长达300多千米、宽约40千米,破裂自汶川开始,往东北方向扩展,破裂的持续时间约为90秒。对地震预警来说,我们在震后10秒估计地震大小时,其破裂长度仅为30千米左右,不足最终破裂的十分之一,根据其传出的地震波信息,估计到的地震震级大约6.5级左右,这会造成预警信息发布的范围较实际破坏范围小。但需要说明的是,地震预警的处理是持续进行的,随着时间进展和触发台站数量及记录长度的增加,其结果也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值。

// 实时确定地震破裂方式和破裂方向困难

依据现有理论和技术发展,目前利用少量台站的有限波形信息实时可靠地确定大地震的破裂是单侧还是双侧、破裂具体朝哪个方向发展仍然困难,这也会造成预测烈度场与实际存在偏差。

// 涉及监测、传输、处理和发布的全自动实时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整套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自动化系统,需要监测、传输、处理、发布、接收等各子系统的实时、协调、可靠运行,系统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实现的难度。

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性

地震预警可以在破坏性地震波到来前提供紧急警报信息,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原理和技术实现本身也决定了其局限性。原理本身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存在预警“盲区”的可能、可供紧急处置的时间以秒计、破坏越严重的地区可提供的预警时间越短、提供预警时间长的地区破坏相对较轻。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全自动实时系统存在误报和漏报的风险,二是对处理中“快”和“准”的矛盾会导致超发布区和漏发布区。

随着监测技术的提升、监测台网密度的提高、处理技术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但不可避免其局限性,减轻地震灾害风险仍然需要多措并举。


图5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性

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进展

我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于2018年正式启动,拟利用5年左右时间在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及西藏拉萨等重点区形成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能力。按照“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四川、云南、河北等作为工程建设的“先行先试”省份,目前已打通了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接收的地震预警系统全链条,四川等部分地区已开始试验性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当前,用于尽早捕捉地震波信号的一张实时地震监测大网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核心处理软件经过多年的试运行已趋于成熟,位于北京的国家数据处理中心和全国各省级处理中心建设正在有序进行,统筹利用广电媒体、手机服务、应急广播和专用终端等手段和渠道的紧急地震信息网络正在全面覆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信息发布机制正在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律制度正在逐步健全,“跑赢地震波,剧烈震动来临前打声招呼”的秒级地震预警服务目标正在实现,分钟级的地震烈度、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动参数、震源参数、地震灾害评估等防震减灾应急服务产品正在往更精细发展。可以预期,丰富的紧急地震信息服务产品将在减轻地震灾害、保障地震安全、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

马 强 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李山有 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金 星 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厦门海洋地震研究所

陈晓非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

本文转载自:“地震知识服务”微信公众号

环球时报 等更新99+条内容去关注流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16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