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9|回复: 4

22年6月11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1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震了一夜就是震群吗?关注四川阿坝马尔康地震

川渝本地消息

2022/06/11 07:44 北京市

已关注

X
2022年6月10日凌晨,四川又被“震醒”了。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在10日0时03分发生5.8级地震,在此之后又发生多次地震。截至06月10日06时,共记录到3.0级及以上地震10次,其中马尔康市9次,红原县1次,最大震级6.0级。目前暂无人员伤亡和破坏情况报告。


地震发生后,市民、大学生纷纷外出避险,有学生裹着棉被躺在操场休息,也有市民直接睡在了车里。



天亮后,“四川阿坝震了一夜”的话题冲上热搜。面对如此密集的强震,大家在话题下表达着自己当时的惊慌和担忧,祈祷平安。



也有人发出疑问,这次地震的强度和密度似乎并不常见,是不是有点特殊?


???

专家对此做出了回应,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蒋海昆介绍,此次四川阿坝马尔康市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

震群型地震是怎么回事,难道震了一夜就是震群吗?


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地震很少是孤立发生的(当然,也有例外),一次强烈的地震往往伴随着多次地震发生。对于在一定时间内,在震中位置及其附近发生的一系列地震,我们称之为地震序列。

在新闻报道里地震的命名一般是以一系列地震中最强的地震震级及震中位置来确定的,这个最强的地震被称为“ 主震”。

例如6月1日17时0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这次6.1级地震就被称为主震。

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断层不断释放地壳的应力而逐渐调整趋向新的平衡的过程中,通常还会发生许多余震,当然余震的大小和频率随之逐渐减弱。


2016年阿拉斯加伊斯金7.1级地震与当年所有余震释放能量的对比

大多数情况下余震紧跟在主震之后。一般来说,主震越强,余震越强,持续时间越长。它们可以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科学家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准确地预测余震的震级和趋势。例如,第一次也是最强的余震通常比主震低一个震级(当然,也有例外)。对于这样的地震序列,我们见得比较多,2022年6月1日芦山6.1级地震是如此,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也是如此。

以上这种类型的地震就是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

然而,并非所有地震序列都遵循这种模式。有时,最大的一次地震可能不是序列中第一个发生的,而可能是在中间发生。有时,序列中可以有许多地震,其震级与最大的地震相似。有时,序列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而是在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甚至增加其活动率。这种类型的地震被称为 “震群型”地震。


三种地震序列的地震数量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MS代表主震

如果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是地下积蓄能量的快速释放,和一段时间的重新调整,那么震群型地震更像是循序渐进的、不均匀的能量释放,即地震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即属于震群型地震,在3月8日~22日的15天内,先后发生6级以上地震5次,震级分别为7.2级、6.8级、6.7级、6.2级、6.0级。

1951年,我国台湾花莲近海接连发生强震,自10月22日至11月25日,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分别是7.3级、7.1级、7.1级和7.3级,连续不断的小震也没有停歇,整个台湾岛几乎进入振动模式。


这种现象国外也不少。



2018年1月中旬,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在6天时间内被230次小地震袭击;2018年全年,美国阿拉斯加州布鲁克斯山脉东部的一个震群共发生了2000多次地震;还有美国以地热活动闻名的黄石公园,更是震群频发之地,2017年“枫溪”序列持续了大约三个月,记录下大约2400次地震。

比起主震-余震型明显的衰减模式,震群并未展现出一定的规律。各地震群的持续时间也各有不同。有的震群可能持续几个小时或几个月,有的震群还会在“减速”后突然“加速”,这一切都跟地下“神秘莫测”的地质构造相关。

还好,我们的地震监测网络越来越密,我们对地下结构“看”得越来越清楚,这一切都会使我们更接近地震发生规律,并逐步寻求这一世界难题的答案。

END

来源:震知卓见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芦山6.1级地震是2013年地震余震?余震为什么能余九年

壹读

2022/06/04 09:06 北京市

6月1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消息:

17时00分08秒四川雅安市芦山县(30.37度、102.94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四川省地震局新闻发布会通报,雅安市震感强烈,成都、宜宾、乐山等地震感明显,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响应。

据雅安市“6.1”芦山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6月3日凌晨5时,地震共造成4人死亡、42人受伤。

根据6月1日晚媒体报道,经专家综合分析研究,判断此次芦山6.1级地震属2013年“4·20”7.0级地震的余震,两次地震相距9公里,发震断裂为双石-大川断裂带。



不少网友非常疑惑,两次地震时隔九年, 为什么判定是“余震”呢?地震余震,可以余这么久吗?

这就要给大家简单讲讲 “地震序列”这个知识点了。

学界通常把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在成因、机制上等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一组地震总称 地震序列。

根据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差等等因素,可将地震序列划分为以下三类:

主震-余震型

主震等级最高,在其后发生的地震被称为余震,余震十分丰富。主震-余震地震序列是最多的,国内发生过的不少大地震就属于主震-余震型。

震群型

这个地震序列里没有突出的主震,地震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每次震级相当;其中最大地震在全序列中所占能量比例一般小于80%。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就是典型的震群型地震。



图源:中国知网

孤立型

有非常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极少、强度也较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在全序列能量中所占比例极高,几乎通过主震一次性全部释放。

那该 如何判断一场地震,究竟是之前的余震还是新发地震呢?

地震学者一般选取序列最大地震与 全序列地震的总能量比Em/E0和 序列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的震级差Δm作为判别序列类型的指标。

在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中,主震震级一般认为和最大余震之差大于0.7,小于2.4;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在其后的地震才能进入“余震”范畴。



图源:庄昆元,王炜,黄冰树,章纯.地震序列类型的确定与现场预报规则的获取[J].地震,2001(03)

而后,还需要综合分析不同地震 震源的区位和结构特征,找到内在联系。

本次地震发生之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通过矩心矩张量反演、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和余震精定位等研究,获得了两次芦山地震的震源特征。

2022年6月1日,芦山6.1级地震的震源特征大致如下:

地震的标量地震矩为1.2726×10^{18}N·m、矩震级Mw6.00,矩心时间为6.70s,矩心坐标为30.3394°N、103.0270°E;

断层面解的节面I:走向211°/倾角39°/滑动角98°,节面II:走向22°/倾角52°/滑动角84°;

震源破裂过程初步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主要破裂持续时间约5s,破裂长度约10km;

截至6月2日07时26分,通过对261个余震的精定位,初步结果表明主震初始破裂深度约为20km,余震沿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展布尺度接近,发震断层向东南方向倾斜。

而2013年4月20日那场芦山7.0级地震,其震源特征与这次地震存在内在联系:

震源位置在此次芦山6.1级地震的东南侧约10km处;

地震断层面向北西倾斜,浅部倾角较陡,深部略缓,表现为“铲形”逆冲断层的特征;余震区存在一条向南东倾斜的余震带,它与发震断层相交成“y”字型。

从余震震源深度分布来看,此次芦山6.1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和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明显不同、向南东倾斜, 可能表明是2013年芦山7.0级地震“y”型断层系统中的反冲断层发生了活动。





图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6.1级地震的震源特征》

余震可以余多久?

一般来说,余震的发生并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可能是几天、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

这要从余震的发生机制来理解,一次大地震发生会释放很大的能量,而地壳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些能量、调整内部的应力平衡。

这个时间长短与地壳运动速率有关,有研究发现,在地壳运动速率慢的地区,地震余震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在地壳运动速率快的地区,余震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理解了这个机制,这就能理解为什么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的几十年依然会发生余震。



唐山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部地区,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板块移动速度相对缓慢,能量释放也较为缓慢,因此余震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九年时间对于人类来说很长,但从地质角度而言,真的只是弹指一挥间。

希望此次地震可以少些伤亡,祝愿生者平安,逝者安息。

今天我们来聊聊,你有什么关于“地震”的记忆吗?有没有什么避震自救措施可以分享?请以#周末考+地震#的格式在文末留言,壹读君将为按格式留言且点赞前五名的朋友送上小礼物一份。



点击图片阅读 | “菊花瑜伽裤”是什么阴间设计?

点击图片阅读 | 从王心凌到杨幂,为什么女明星都偏爱露左脸?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在看呗

平台声明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之“烈”知多少?

川渝本地消息

2022/06/11 07:44 北京市

已关注

X
一次地震发生后,我们能很快从媒体获知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震级。那小伙伴们怎么才能知道哪里破坏最严重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烈度知识,掌握避震技能吧。

人类始终不渝地与地震抗争,并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树立防震减灾意识,积极应对,措施得当,就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

公众所熟知的地震速报只告诉我们哪里发生地震,但要知道什么地方破坏最严重,这就要先了解地震烈度的概念、地震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地震烈度图是怎么来的。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2020年版,不同烈度的主要特征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科学识别烈度信息,采取合理处置措施。

随着我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仪器地震烈度的自动速报,并被广泛应用于震后应急处置。

来源:江苏省地震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

中科院之声

2022/06/10 14:57

已关注

X
在人类赖以生成的行星地球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地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重大自然灾害之一。2022年6月1日和2022年6月10日,在四川芦山地区和四川阿坝地区相继发生了震级达6级地震,这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地震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的损失数不胜数,因此,它一直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长期不懈研究的主题。

迄今为主,地球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发生在南美洲大陆与太平洋交接部位的智利9.5级特大地震。1950年8月,在我国西藏察隅一带发生了8.6级察隅特大地震,它是至今记录到的大陆内部最大地震。在全球范围,这些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极其罕见,但震级为中等强度和我们人类自身感知不到的地震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图1显示了发生在2018年内震级大于4的(约12123个 )全球地震分布,可以看出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大洋中部(板块构造上称大洋中脊)、地中海-伊朗-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新西兰一线、以及我国青藏高原-天山等地区。可以说,地震作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与我们“影形相随”,人类无法回避。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的影响,科学家一直想知道地震发生在哪?什么时间发生?它的震级有多大?以便将地震的损失减到最小。


图1. 全球地震分布基本格局 ( 据美国地调局发布的2018年震级大于4级地震数据制作 , 数据来源https://earthquake.usgs.gov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据国家地震台网数据,仅在2021年,地震监测网络就记录到发生在我国境内震级2级以上的地震达14000余个。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我国对地震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世纪,对一些重大历史地震的记录堪称典范(如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1920年甘肃海原8级地震等),为世界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022年6月1日,在我国2013年发生芦山7级地震的震中附近又发生了一次6.1级地震。2022年6月10日,在四川阿坝地区马尔康市一带还发生了最大震级达6级的地震群。于是,人们希望知道,为什么相隔不到10年,几乎在同一个地区会连续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后的余震有何时空分布规律?

基于地震的极其复杂性,以下用少量篇幅,就地震及其余震的一些基本知识作简要概述。

地震如何发生

受板块运动、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等众多因素影响,我们居住的地球其内部不同深度存在着具有复杂时-空特征的力。在特定力的作用下,地球内物质将发生变形,而当变形发生在岩石圈浅部时,这种力所造成的物质变形通常符合弹性关系;即如同一根受力的弹簧,它的压短或拉伸量与作用在其两端的力成线性正比。一般地,为了定量一个物体的受力大小,可以将力转化为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即应力。随着作用在弹性岩石圈上的应力不断增大,弹性变形的介质将在极短时间内发生脆性破裂;这个过程又似我们双手折一根筷子,随着用力不断增加,筷子先是弯曲类似弹性变形,而后折断发生脆性破裂。在弹性(地壳)岩石圈中,当形成的破裂伴随两侧瞬态的相对运动时,即形成地震。这时,地震的大小可以用矩震级来标定,即: M w =(lg M0 )/1.5-10.7,其中 M0 =μ∙W∙S,为地震矩( M 0 , N.m),它等于地震破裂面面积(W, m2 )、地震破裂面两侧位移(S,m)、弹性地壳的弹性模量(μ,N/ m2 )三者的乘积。当然,还有一些根据地震波振幅特征来标定地震震级方法。他们与地震矩震级间有一定的经验转换公式,此不再表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经历了几十亿年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后,我们脚下的地球内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已经充满了大量不同规模、不同运动方式、不同活动习性的断层。在应力作用下,这些业已存在的断层比它周边的弹性介质更易发生(再)破裂和滑动。这解释了为什么震级较大的地震大多发生在已有断层上的主要原因(图2)。


图2. 当荷载达到断层滑动(岩石破裂)所需应力极值时,断层发生快速相对运动形成地震,并激发不同类型地震波。(资料来源;https://www.iris.edu

然而,尽管我们知道地震发生的基本原理,但地震学家目前对地震的三要素(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发震震级)仍然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第一,我们对深度达几十公里的地壳内部所发育的断层的详细特征知之有限、第二,即使能知道断层精确形态,我们还仍然不知道每条断层的抗震(抗破裂)能力有多大、第三,地震学家更不清楚每条断层上的绝对应力有多大。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如今天的日常天气预报,地震能被人类预测预报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关于余震

一个较大的地震发生后,在该地震震中一定范围内,会发生震级相对较小、数量达数十到数百上千的地震,一般称这些地震为主地震的余震。对余震的准确定义目前还存在争议,也有提出用一定范围内主地震前后地震发生频率的变化来定义余震。然而,尽管对余震的确切定义有争议,与余震有关的一些重要现象地震学家已经有了十分深入的研究,如余震的分布空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及发震机理等。

在空间上,余震的分布与主地震断裂的破裂尺度有关。一般地,余震主要发生在大致相当于主地震破裂长度的范围内,如2008年汶川地震,其地震断层破裂长度约320km,余震也主要发生在沿断层相应长度的空间内。又如2021年发生在青海的玛多7.4级地震(图3),其余震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与主地震破裂长度相当的空间范围内。


图3. 2021年5月22日玛多7.4级地震破裂和余震时-空分布特征(数据来源: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https://data.earthquake.cn

在时间上,余震的持续时间与主地震发生地区的构造背景、地震断层活动性、地壳内部应力状态等综合因素 有关。根据已有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一个大地震的余震序列可以持续几年到上千年(图4)。因此,根据分布位置和时间间隔(时-空特征)(图5),把2022年6月1日芦山6.1级地震厘定为2013年芦山7级地震的余震是合理的。在没有别的干扰下,余震发生的频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图6)。


图4. 世界上一些大地震余震的持续时间(据Stein and Liu, 2009)


图5. 2013年7级和2022年6.1级芦山地震断层破裂分布特征


图6. 2017年西藏米林6.9级地震余震序列分布特征(据韩佳东等,2019)

最后,关于余震发生机理。实际上,余震与任何地震一样也必然满足应力达到破裂阈值条件后才能发生,但这个应力的来源被认为与主地震的扰动密不可分。在一个新的理论中,余震被认为是由主地震应力触发而产生。就触发的机制,则在不同的地震构造环境中存在多样性,它可以是主地震导致的弹性应力、粘弹性应力、孔隙弹性应力变化;也可以是主地震后破裂面上一些部位继续发生缓慢(无震)滑动(即震后余滑)、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造成的瞬态应力(动态)变化等。总之这些不同机制可能在具体地震中和地震后的不同时间段扮演的角色不同。这是近几十年来地震学家所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地震的丛集与灾害

大地震发生后,跟随而来的余震具有明显的时空丛集特征。理论上,不论是2022年6月1日的芦山地震,还是2022年6月10日的马尔康地震,它们必然会有后续余震,但一般而言,余震所释放的总能量可能不到主地震的5%。但是,前人也曾有研究表明,余震序列中最大的震级可以达到主地震震级减1,说明一些大地震的余震潜在危险性不可忽视。从主震-余震触发机制看,一个余震的震级接近,甚至超过主震震级完全有可能。这种可能性可以用经典的古登堡-理查德关系描述,即在余震序列中,震级大于M的余震个数N也应满足 log10 N(M)=a-bM,其中a、b为常数。

2022年6月1日发生在四川芦山的6.1级地震可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启示了余震可以有足够的潜在危险性。就2022年6月10日马尔康地震,其后期监测该地震序列的活动规律极其重要。事实上,一些震级相当的强地震呈成对发生可能已近暗示了余震灾害的重要性,如1976年5月29日发生在我国云南的龙陵7.3级和7.4级地震。再者,受一些主震后应力变化的独特机理控制,余震的分布在空间上会随时间而增大。这一切均为地震学家研究地震时间、空间、大小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22, 全国统一快报目录(www.ceic.ac.cn/speedsearch/

2.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中国历史强地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 地震出版社, PP531

3. Scholz, C. H., 2002, The mechanics of earthquakes and fault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505.

4. He, J., Chery, J., 2008. Late Quaternary slip rates of the Altyn Tagh, the Kunlun and the Karakorum faults (Tibet) from 3D mechanical modeling.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74, 50–58.

5. 石耀霖, 孙云强, 罗纲等,2018,关于我国地震数值预报路线图的设想—汶川地震十周年反思. 科学通报, 63(19),1865-1881.

6. Liu, M., S. Stein, 2019, Earthquake, Aftershocks. In: Gupta H. (eds) Encyclopedia of Solid Earth Geophysics. Encyclopedia of Earth Sciences Series. Springer, Cham.,192-194.

7. Shen, Z.-K., J. Sun, P. Zhang, Y. Wan, et al., 2009, Slip maxima at fault junctions and rupturing of barriers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Nature Geosciences, 2, 718-724.

8. Stein, S., M. Liu, 2009, Long aftershock sequences within contin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earthquake hazard assessment. Nature, 462, 87-89.

9. 韩佳东,杨建思,刘莎,王伟平,郑钰,2019,2017米林M6.9地震序列监测及南迦巴瓦地震活动性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6,2059-2069.

10. King, G.C.P., R. S. Stein, J. Lin, 1994, Static stress changes and the triggering of earthquakes.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84, 935-953.

11. Kagan, Y. Y., and D. D. Jackson, 1999, Worldwide Doublets of Large Shallow Earthquakes.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89, 1147-1155.

来源: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4年发生多次地震,雅安所属的龙门山断裂带为何日渐活跃?专家解读

极目新闻

2022/06/01 23:31 湖北省

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 姚赟 谢茂

6月1日17时,四川雅安市芦山县突发6.1级地震。截至19时40分,地震造成芦山县、宝兴县部分乡镇受灾,雅安全市范围接报4死14伤,均在宝兴县。专家表示,此次地震为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的余震,同时也是新的能量积累的结果。

龙门山断裂带活跃由其本身构造决定

极目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最近几年雅安地震日渐活跃:

2018年5月16日,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发生4.3级地震;

2019年5月2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4.5级地震;

2022年1月12日,雅安石棉县发生3.4级地震;

2022年5月20日,雅安汉源县发生4.8级地震;

2022年6月1日,雅安庐山县发生6.1级地震,仅仅3分钟后,宝兴县发生4.5级地震。

另据四川地震局官方微信于2017年7月发布的消息显示,过去五年,雅安市发生三级以上地震164次。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7.0级地震,更是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此次地震位于龙门断裂带(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路珍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曾多次发生地震。这一带如此活跃,是由它本身的构造背景所决定的。路珍进一步解释,因龙门山断裂带处于巴颜喀拉块体和华南块体交界处,是一个断层带,受到整个大的应力背景影响,这一区域的活动速度比其他地方更强,所以比较容易发生地震。

四川大学教授、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应用信息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暾分析,此次地震发生在龙门山地震带上,而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也是在这一地震带。这次发生的6.1级地震既是2013年芦山7级地震的余震,同时也是这几年新的力量和能量积聚的结果。

路珍介绍,目前学界比较主流的观点是,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之后,这一区域的应力集中比较高,发生地震是能量释放的结果。



龙门山断裂带概述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几日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资料显示,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西南起于泸定附近,向东北经宝兴、汶川、北川、青川入陕西境内,长500余公里,呈西南向东北分布,与龙门山脉大体一致。近三百年来,截至2013年,龙门山-岷山断裂带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3次,带内曾发生最大地震是2008年的汶川8.0级大地震。

另据四川发布消息,6月1日的地震与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相距9公里。此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距离最近的断裂是双石-大川断裂, 约2公里。1900年以来,震中200公里范围内发生6.0级以上地震21次。

四川地震台高级工程师张致伟表示,经专家综合研判,该地区近几日发生更大震级的可能性不大。



地震现场

谨防滑坡等次生灾害

此次地震发生前,预计有近千万民众的手机电视都发出了预警。

王暾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建议将手机和电视的地震预警功能打开,这个功能已经内置到近两三年出厂的手机和电视机上。王暾说,收到预警后,居民应及时避险。同时,在雅安的一些区域还要防范地震导致的滑坡等次生灾害。

路珍也提醒,川渝多山地,加之夏季雨水多,地震过后可能会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震次生灾害。有关部门要对这些灾害做好提前预警,谨防因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平台声明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15 22: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