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7|回复: 2

22年9月28日/【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能否预言地震?为何教科书将其删除?原因挺现实

明明说历史

2022/09/22 11:06 天津市

+关注

X
对于人类来说,天灾是非常可怕的,就比如说地震。地震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曾遭遇过几次损失巨大的地震。

痛定思痛,我们如今能依靠科技做出地震预警,就是利用“电磁波”抢在“地震波”之前发出避险警报信息。但这个预警的时间非常短,往往也只是在地震来临前的数十秒到一分钟而已。所以说人力是有穷尽的,很难与自然对抗。


不过在我们曾经的教科书上,出现过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叫地动仪,它是由东汉张衡发明的,共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面都有个口含龙珠的龙头,而在每条龙头下方则有一只蟾蜍对应。

如若有地方发生地震,那个方向的龙头就会龙珠,这时朝中就好做出安排。

当初读书时只感觉这东西太神奇了,还感叹时间过了这么多年反而比不上古人。但没想到近几年地动仪却从教科书上被删除了,中科院院士傅承义还直言:在房梁上挂一块肉,效果可能都比这个好。这是为何?



在曾经的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后汉书·张衡传》很详细地描写了地动仪的外观及作用。

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这些记载现在看起来还很神奇,其实不止后汉书,其他还有八部史书也曾描述过地动仪。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那么多文典中对于地动仪的内部结构几乎是一字未提,只有这篇《张衡传》说“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同样是含糊其辞,这让我们后人很难想象其原理究竟为何。

所以可以说地动仪这一发明是失传了,那我们现在看到过的地动仪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教科书上包括现在所有的地动仪,都源自中国考古学家王振铎在新中国成立后复原的仿制品。

王振铎1911年出生,从小就对历史很感兴趣,1934年进入私立燕北大学研究院历史系后就有了要复原张衡地动仪的念头。当年的中国忍受了近百年的屈辱,如果祖辈能有这么先进的技术,那对民族自信会有很大的提升。

所以王振铎仔细翻阅史书,并研读地震学,将两者结合后于1936年画出了第一套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稿。

不止是王振铎对此事感兴趣,地震频发的日本,也有一位专家萩原尊礼在1937年发布了复原张衡地动仪的论文。萩原尊礼利用现代技术,设计了用拉簧固定的“都柱”,这个都柱被命名为“倒立棍”。

两人还没来得及进行学术讨论,日寇就发动了侵略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振铎辗转上海、昆明,坚持进行着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振铎被任命为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负责还原一批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科技的器物作宣传之用,其中就包括了地动仪。

王振铎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始终没有弄明白地动仪的内部精妙,只好推翻1936年他设想的“悬垂摆”原理,采用了倒立的“直立杆原理”,最终在1951年复原出了木质“张衡地动仪”模型。

在外观上,王振铎制作的地动仪与史书中所记载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所以在当年引起了轰动。

但后来很多专家都提出了质疑,其内部是直立杆,如何能让龙口中的球掉落到蟾蜍口中?经过检验后,发现这个地动仪只能是起到观赏作用,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根本无法预测地震。

以至于让中科院院士傅承义谈及复原的地动仪对地震的作用时,直言不讳地说道:“房梁下吊块肉,都会比它强!”


之后我国著名的地震学家冯锐也曾带领团队进行复原,虽然有些进步,但同样无法重现古代那神奇的黑科技,非常让人遗憾。

形象并非古代的样子,作用也没办法重现,因此出于教学上的严谨,有关地动仪的内容就从课本教材中删除了。


或许当年真的是有像地动仪这样神奇的仪器,只是我们还没能掌握到其中精髓所在,如果有一天能够真正地还原,想必一定会让世界惊讶。

另外,其实张衡还有很多其他厉害的发明是流传到了今天的,就比如说浑天仪,为了感谢张衡对天文学做的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把月球背面一个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太阳系里1802号小行星也叫“张衡星”,这些都足够突出张衡的伟大了!

#地震#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的智慧: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根据什么原理?成功了吗?

伍先生话史V

2022/09/19 10:44 天津市

+关注

X
东汉时候,我国经常不断地发生地震。根据历史记载:从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到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30年中,我国几乎连年发生地震。特别是公元119年,洛阳和附近地区连续发生两次大地震,波及到35个郡,顷刻之间房倒屋塌,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地面裂开一尺来宽的大裂缝,人畜死伤无数。


在那封建迷信的时代,一切天灾人祸人们都认为是触犯了上天,触犯了鬼神。况且地震又是灾中之首,爆发突然,毫无预感,几秒钟之内,山崩地裂,城市、村庄都将变为废墟。当时,一旦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地方官都要赶快报到朝廷,由太史令把情况记录下来,稍有迟误、差错,就会被判刑。古人的智慧: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根据什么原理?成功了吗?

、张衡是唯物论者,又多年从事科学研究,他不信什么上天,更不信鬼神,他认为地震与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一样,只不过是一种比较可怕的自然现象,人们仅仅被动地记录地震的情况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和掌握地震的规律,以至于能够预测或尽早了解地震发生的地区,以减轻地震带给人类的灾难和损失。


张衡下决心要在地震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他为了掌握地震的情报,得到比较完整的准确的地震记录,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并制造出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架测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这架地震仪是用精铜铸成,直径8尺,形状像个大酒坛,坛顶上有个突出的盖子,可以打开,坛下部雕刻着山龟鸟兽的花纹。坛内部有一个中枢机械“都柱”——一根上粗下细的柱子。柱子紧挨着8道机关,和8道机关相连接的是仪器外围镶着的8条头朝下的龙,8条龙的龙头分别对准东、东北、北、西北、西、西南、南、东南8个方向。


每个龙头的嘴里都衔着一个铜球。对准龙嘴蹲着8个铜蛤蟆,昂着头,张着嘴,像期待着什么。如果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仪器中间的立柱就倒向震区所在的方向,随即触动那个方向的机关,连接在那个机关上的龙头就张开嘴巴,吐出铜球,铜球即掉进蛤蟆的嘴里,并发出“哐啷”的响声,给管理人员报信,告知震源的方向。

张衡研制的这台地动仪,相当灵敏、准确。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正西方向的龙嘴突然张开,铜球准确无误地落到了蛤蟆嘴里,管理人员随即报告“西方发生地震”。但当时住在洛阳的人丝毫没有感觉到,人们开始表示怀疑。但是没过几天,便有人从陇西赶来报告,说那里发生地震。

经核对,时间正是龙头吐球之时,人们这才信服了地动仪,赞叹它的灵敏,千里之外发生地震,居然能感之如此准确!说明这台地动仪的精密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法的仪器,比欧洲利用水银溢流记录地震的仪器早1700多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也是人类历史上用科学方法观测地震的开始,它揭开了地震科学的新纪元。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语文课本,老教授:房梁吊一块肉都比那个强

阿鑫历史说

2022/09/20 10:18 天津市

+关注

X
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公元132年,张衡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这场在当时超越1800年的世界科技,在现在却被贬低的“一文不值”,不由得令人唏嘘。


这篇帖子甚至直言张衡的地动仪根本来讲就是伪科学,不可能记录地震。2018年更有媒体报道,早在2017年引入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本的教材中,有关于张衡和其地动仪的内容均已删除,那张大家印象颇深的“龙鼎”,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人民日报》中记录到张衡的发明及到后来的隋唐时期的科学家临孝恭写的一部《地震铜仪经》,早就失传了,但是没有被此后的教科书引用到。


直到张衡地动仪确实感知到了138年陇西地震后,张衡地动仪一举名震天下。而大概到了1969年,多国地震界的权威纷纷质疑张衡地动仪,更有1972年日本专家关野雄以其精密计算方式将其否定“直立杆原理”,研究成果纷纷取得了一致的认可。


一时之间遭受来自世界各地的质疑,张衡地动仪真的就这么不堪入目吗?用力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件事,在古代没有什么电路板,没有传感仪,可以直言什么都没有吧,在那样的一个条件下,唯有一个东西可以起到作用那就是:青铜。


铜柱主要会吸收到地震的声波产生共振,振幅越大,铜柱倾斜的角度越大,从而就会打击到里面的圆珠,但是要说到大概方位的话,这而对于东汉时期的张衡地动仪来说,根本不可能,里面需要更加精密的设备,而在当时,物资匮乏,科技不先进,所以,张衡无疑是超越1800年的世界科技。


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亚瑟·柯斯勒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8 05: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