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9|回复: 7

23年2月12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2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普 | 地震中有哪几种波,究竟哪个波厉害?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2023/02/09 20:13 北京市

已关注

X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月6日9时17分,在土耳其(北纬37.15度,东经36.95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你知道地震波是由哪几种波组成的吗?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地震波是由P波和S波组成的!



回答的很好!但是不全面, 地震波可不仅仅只有这两种波哦,还有由这两种波衍生出来的波,其中能量最强的一种就叫做“面波”。

体波


当地震来袭,首先到来的是P波,也就是纵波,纵波是推进波,粒子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在 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 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所以 人会感觉到上下颠簸,其破坏性较弱。


紧接着S波就来了,也就是横波,它是一种剪切波,粒子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 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




面波

面波又称L波, 是在地球表面传播的一种波,实际上是 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但波速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地震仪记录到。

如果地震非常强烈,面波可能在震后围绕地球运行数圈。比如发生汶川地震时,传播到上海的波主要就是面波。面波还分为勒夫波和瑞利波。

勒夫波(Love wave)

在半无限介质之上出现低速层的情况下,一种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在水平面内振动的波。由于振动平行于地面,结果导致地面发生一种蛇形状前进的横向波动。此现象是英国科学家Love最早发现的,故名勒夫波,也简称L波。它的振幅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衰减。当表层较薄时,会出现很强的勒夫波。


瑞利波(Rayleigh wave)

振动方式兼有纵波和横波的特点,类似于质点做圆周式振动的水波。这是英国物理学家Rayleigh于1885年发现的,故名瑞利波,也简称R波。


面波的能量非常强,传播较为复杂,既可以引起地表上下的起伏,也可以使地表做横向的剪切,其中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最为强烈。很多建筑物抵御住P波和S波而不倒,却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因为面波来了!


现在分清楚了地震波的类型了吧!


1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

2

3

4

来源:上海市地震局、新华网、科普中国

编辑:刘晓婷

责编:李环环

审核:孙刚、凌岚、方太升

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耳其地震“震出”隐秘地层:覆盖地球的44%、颠覆板块运动

环球Tech

2023/02/12 16:45 北京市

已关注

X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2月6日9点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不到三天时间内又发生5次强震,震级4.7-7.8不等。

此次大规模地震也引发了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各项研究随之展开。

据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华军林(音译)博士宣布,在研究土耳其地下地幔的地震图像时,他发现了地球的一个隐秘地层,位于地表以下约160公里处的熔岩区域,而且覆盖了地球的至少44%。

在研究中,华军林汇编了来自各家地震台的图像,绘制了全球软流圈(asthenosphere)的地图,软流圈存在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熔岩区域(molten rock)。

这个区域位于上地幔(upper mantle)的构造板块(tectonic plates)之下,形成一个软边界,使得固体岩板能够移动。

地球构造板块运动已经广为人知,但关于其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此前的普遍理论是由地幔中的熔融岩石的对流造成的。

但是根据华军林的研究,即使在熔融岩石相当丰富的地方,对地幔流动的影响也非常小,而熔岩地图与构造运动的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论文共同作者、布朗大学的地震学家和教授Karen Fischer表示,这项工作很重要,因为了解软流圈的特性和它为什么变弱的根源,是了解板块构造的基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转速度变快的地球,一天时间不足24小时,这现象意味着什么

心底的小城

2023/02/13 08:20 江苏省

已关注

X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除了完善的生态系统外,地球还有着合理的昼夜更替,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学习过地理基础知识的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但现在这个结论要被打破。地球一天的时间不足24小时,这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进行着运动,这是因为天体的形成和引力的收缩有关,因此天体需要维持着运动的状态。天体需要围绕着自己的中心轴自转,当然所谓的自转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为了方便理解而建立的一个概念。


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当其中的一面面对太阳的时候,另一面自然是背对着太阳而陷入到黑暗当中的。不过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因此地球的向阳面和背阳面的面积并不完全对等。这也是为何我们有时候天亮更早,有时候天亮更晚的原因。


事实上我们对于时间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地球自转的基础上,我们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定为24小时,但真实的地球自转时间实际上要比这个短上四分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四分钟的差别很小。但对于以科学研究为主的专家们来说,他们需要精确的计算时间,为此还发明了原子钟。

原子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时钟,这种时钟利用原子共振频率标准来记录时间,因此误差相当小。当然这种时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却是科学家们不可或缺的东西。当卫星进入到宇宙中的时候,其时间流逝和我们地球上的时间是有差异的,这时候就需要依靠原子钟来调整卫星的时间。


借助原子钟的精确计算,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地球的自转速度在不断加快,这意味着我们一天的时间正在变得越来越短。事实上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其发展历程一直处于变化过程中,在数亿年前地球的自转速度和现在不同,要比我们现在快上很多。

几亿年前的地球每天只有21个小时,一年有420天,如今地球的自转速度依然在发生着变化,不过这个过程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是很小的。因为这个速度的增加导致时间的变化也是很小的,大概是1.5毫秒左右。但如果将这个时间差放在一亿年的基础上,就足以产生巨大的差距。


当然那个时候人类是否灭绝了还很难说,即使没有灭绝,人类可能也早就离开了地球。因此研究地球自转速度的目的还是在于科学的探索,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需要多加关注。虽然地球时间出现的变化很小,但依然需要进行及时调整,这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天文等内容。

虽然这个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但却是必须要及时去完成的。对于地球自转速度加快这种情况我们无法改变,但提前了解到情况我们可以进一步展开研究。地球的自转是由引力造成的,影响地球时间变化的也主要是引力。


距离比较近的天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引力影响,这点在月球和地球之间得到了证明,我们经常看到的海洋潮汐现象就是因为月球引力的作用。除了这些星球的引力影响外,地球本身的一些物质也会影响其自转速度。

就比如说地心的核幔,虽然我们不知道地心的具体情况,但我们清楚地球本身的厚度很大,其中还包括地核和地幔,这些不同的层面互相耦合,会影响到地球本身的质量,从而对地球自转速度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人类的活动也开始影响到地球本身的自转速度,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说法太过夸张,但人类的各种开采资源的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地球的地层构造,因此对地球引力同样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虽然这个过程进行的比较缓慢,但如果人类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最终同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很快,在短短数百年的时间里便具备了前往外太空的能力,但我们不能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弃地球的环境于不顾。


对于地球的变化我们要加以关注,虽然地球自转速度变快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较小,但难保在其它方面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海回眸】1939年,大地震重创土耳其

环球网

2023/02/15 07:51 北京市

已关注

X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土耳其发生严重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引发广泛关注。上世纪,土耳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1939年,史称埃尔津詹大地震。据记载,这场地震直接或间接造成3万多人死亡,约10万人受伤,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土耳其有90个村庄和15座城市几乎被完全摧毁。这场地震的震中城市埃尔津詹完全被毁,灾后人们不得不重新选址另建新城。值得称道的是,在这场大灾面前土耳其的一些囚犯积极参与救援,展现出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美国和南非都有震感

埃尔津詹大地震发生在冬季。当地时间1939年12月27日凌晨1时57分,土耳其东北部发生里氏7.8级地震。据报道,这场地震波及范围非常之广,据《纽约时报》报道,地震发生时几乎全世界都感觉到了,甚至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以及非洲最南端的南非都有震感。更有甚者,伦敦的地震仪因震动剧烈发生损坏。据报道,从凌晨2时到5时,当地又发生了7次震级较高的余震。大地震对90多个村庄和十几座城镇造成毁灭性打击。因为地震发生在深夜,很多人来不及逃跑,在熟睡中就被倒塌的房屋砸在了里面。还有些居民穿着内衣惊慌失措地跑到房子外面,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剧烈颤抖。地震还造成当地一些河流泛滥,引发的洪水淹没了一座山谷中的十几座城镇。

地震造成了惨重伤亡。据报道,第一阶段的地震就造成超过8000多人死亡,到了第二天,报道的死亡人数已超过2万人。地震造成的破坏十分惨烈。据土耳其当地报纸报道,地震造成土耳其约12万座建筑物严重受损,位于震中的埃尔津詹更是几乎整个城市被毁。一份当地报纸甚至发布消息称,估计埃尔津詹有大约一半人口死亡。

更糟糕的是,伴随地震的还有土耳其罕见的低温和降雪。埃尔津詹当时夜间的最低温度到了零下30℃,据后来的报道,死者中还包括一些地震的幸存者,他们虽侥幸躲过了被倒塌的房屋,却因极寒不幸死去。

据记载,地震后黑海部分区域发生了海啸,海啸引起的浪头最高达到三四米,黑海东南部土耳其岸边的海浪平均也有1米多高。海啸以及洪水紧跟着地震又造成一波伤亡。1940年元旦到来的时候,土耳其报道的死亡人数已近3.3万人。当年的极端天气与强震一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有学者提出,应该以土耳其的这次强烈地震为契机,配备专人研究气候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以求能够通过及早感知气候变化来预报地震。

囚犯参与救灾展现人性光辉

据报道,埃尔津詹大地震的灾后救援不利,也是地震造成极大人员伤亡的一项重要原因。首先,埃尔津詹当地未能第一时间组织起有效自救。报道称,当地能够组织救灾的官员和能提供医护救援的医生、护士伤亡惨重,政府和医院根本无法正常运转。大地震发生后,土耳其国内以及国际力量也未能组织起强有力的救援。一方面,地震造成的道路损坏以及暴风雪和洪水等多重因素造成通往灾区的交通彻底瘫痪,大批救援人员和应急物资无法及时运抵灾区。另一方面,地震发生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欧洲燃起的时候,各国自顾不暇,没有余力帮助土耳其进行救灾。

危急时刻,埃尔津詹当地监狱的囚犯们积极投身救灾,展现出人性光辉的一面。据记载,地震时当地监狱受灾同样严重,监狱围墙倒塌,部分牢房受损也有不少犯人死伤。但监狱的牢房毕竟比民宅结实,很多犯人发现自己以这种极端方式“获得了生命”。

此外,当时恰好有一批犯人受命在监狱外参与一项房屋建造工程,住在临时帐篷里的他们也毫发无损。地震后,没有一名囚犯趁机逃跑。一位名叫伊泽特的当地检察官将数十名囚犯召集起来,宣布将他们临时释放,命囚犯们去救助同胞。

据报道,这些囚犯从地震废墟中救出了上千名幸存者,还将自己的床单、毛毯甚至囚服分给灾民御寒。他们还挖出了许多遇难者的遗体,为保护遗体不受附近的野狗啃食,他们夜以继日轮流值班用棍棒驱赶野狗……最后,检察官清点人数时发现,囚犯竟然一人不少。

当年,有不少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一名囚犯在接受采访时称:“当然不会有人逃跑。要知道,我们虽然可能是杀人犯、小偷或走私犯,但当你的国家、你的人民、你的兄弟最需要你的时候,逃避是天大的罪孽,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份耻辱。”许多媒体盛赞囚犯们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人性光辉,其中一篇报道称,“这其中有一种伟大,足以抚慰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另据报道,后续参与地震救援的还有其他从安卡拉等地的监狱被派遣前往埃尔津詹的囚犯。第二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法案,对参与埃尔津詹大地震救援的200多名囚犯给予特赦和减刑。

埃尔津詹另建新城

1940年1月4日,当地媒体报道了土耳其时任总统伊斯梅特·伊诺努前往灾区视察慰问的新闻。报纸刊发的照片中,一位受灾的老妇人趴在总统胸前失声痛哭,这种悲伤通过照片深深感染了土耳其全国人民。通过考察发现,埃尔津詹遭到破坏的严重程度远超想象,整座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

最终,土耳其政府决定将埃尔津詹的旧址完全废弃,并在其北面规划了一处地方建起一座全新的城市。埃尔津詹大地震也是土耳其经历独立战争建立共和国后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场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让人们认识到原有的建筑物远达不到抗震要求。土耳其政府遂出台了新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预防其后发生的地震造成更大伤害。

土耳其历史上强震多发。据记载,当地在公元115年和526年发生的大地震,均造成超过20多万人死亡。1688年和1895年,也发生过死亡人数过万的强震。20世纪有记载的强震则更多,除了1939年的埃尔津詹大地震,在1943年、1944年、1976年和1999年,均发生过严重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土耳其地震多发,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相关。该国位于地质板块交界处,很大一部分的国土处于活跃地震带上,地质结构不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卫二疑似有生命,地外文明终于出现,科学家:至少有300万吨鱼

新鲜旅行事呀

2023/02/15 08:17 江苏省

+关注

X
“旅行者1号”于1977年踏上了在浩瀚宇宙中寻找外星文明的旅程,至今仍未传回有关外星文明的有效信息,失望与希望只在一念之间,当失望来临时,但科学家们又说太阳系中存在36个外星文明,这是真的吗?外星生命可能已经出现,木卫二有生命迹象,科学家说可能有300吨鱼!


一直以来,外星文明的话题都是热门话题,但是发现外星文明却令人难以置信!有人说,美国已经发现了外星人,并和他们达成了相关的协议,关于外星文明的存在还存在着更多的争议,毕竟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也提到了月球上存在外星人,并把“三眼外星人”带回了地球,但这些美方也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仅仅是外界的猜测,或者说这就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结局!


人是不是要永远和外星人打交道呢?我们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但当前人类对生命的渴望从未停止。同时,科学家也在探索地外生命的存在方式,因为地外生命对人类来说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生命在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上出现,也就是说在其他星球上出现。


还可以确保充满活力的生命可以存在,而间接性,也意味着人类将来可以移居到这个星球上居住生活!现在美国的火星计划已经启动,并有望在2050年完全成功地建立火星殖民城市,未来人类移民火星不再是一种幻想。跨越地球不仅仅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悲叹!那么,除了火星上有人类居住外,其他星球上就不可能有生命了吗?


除了氧气,还有水,这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要素,还有其他的要素。从科学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木卫二可能存在液态水。也就是间接地告诉人类木卫二上可能存在生命,实际上,除了有可能存在水资源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木卫二上可能存在相对稀薄的大气层,根据最近几年的调查,木卫二的大气层中很可能含有氧气。


木卫二表面有少量的冰,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根据近年来的观察发现,这些冰上经常有喷泉。更为奇怪的是,这些喷出的水还会留在木卫二的表面,而且,通常,这些喷出的水会逃逸到太空,但这种现象并未发生在木卫二的表面,而这正是木卫二的冰层形成的原因!


但怎样才能证明生命在木卫二上存在呢?在美国有一个叫查德.格林伯格的科学家,他和他的团队认为,如果生命在木卫二上出现,那么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鱼。有关研究人员根据地球计算出,在木卫二上的海洋里可能有三百万吨的鱼,三百万吨的鱼是不少的,而且三百万吨的鱼更是难以想象!


对这个星球的观察和推测永远不会是最充分的证据,因此要了解木卫二最真实的状况,还需要人类亲自登上并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最后得到的答案才是相对准确的。但当今人类科技的先进程度,还是无法做到登陆木卫二!但追寻外星生命的脚步从未停止,将来将得到更令世界满意的答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提升防灾能力?应急管理部:将综合救援力量、灾害发生点等信息融入应急指挥“一张图”

红星新闻

2023/02/15 10:57 四川省

已关注

X
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

会上,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司长陈胜表示,在这次普查调查中,针对乡村地区自然灾害风险特点,重点开展了三方面调查:一是覆盖乡村致灾要素及人口、房屋、桥梁、道路等重要承灾体调查;二是乡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三是以家庭为单元抽样调查群众灾害风险意识、自救互救能力等情况。目前,基本摸清乡村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下一步,将以夯实农业农村防灾减灾基础为目标导向,在普查成果转化为乡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提升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精准转移避险。结合普查获取的乡镇(街道)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设施、应急装备等信息,完善应急疏散标识和路线,遇极端暴雨、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突发灾害时,指导地方提前组织群众快速转移、快速避灾避险,切实降低人员伤亡。

二是突出精准抢险救援。将综合物资储备点、救援力量、路网、灾害发生点等数据信息融入应急指挥“一张图”,促进就近合理预置力量资源,加强抢险救援装备物资高效调配,支持提升灾害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水平。

三是突出精准监测预警。指导建设乡村地区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结合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要素和重要设施、重点场所等信息,支持灾害预警信息精准传递到村到户到人,提升灾害监测预警精细化水平。

四是突出综合能力提升。指导完成市、县单灾种和综合灾害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划示灾害风险区,支持乡村开发建设规避重大灾害风险源,助力规划布局防灾减灾资源,提升乡村综合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何先锋 责任编辑 魏孔明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心世界是真实存在的?科学家:地心人的智慧可能要高于人类?

新鲜旅行事呀

2023/02/13 08:06 江苏省

+关注

X
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是对人类如今科技的一种阐述,但是你们知道吗?这种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或许仅仅只是一种谬赞,人类如今的科技还非常浅薄,根本无法称得上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就比如说关于地球内部的特色。


你们觉得地心文明是真实存在的吗?你们觉得地球的内部究竟是空心的,还是实体的?而地心人有没有可能在实体或空心的球体内部存活呢?


其实关于地心人是否存在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非常有争议的话题。相比于去寻找地外星球的生命是否存在,或许回归地球内部生命的探索,也未尝不是对地球存在本身的一种尊重。毕竟长达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地外星球生命的探索一直都是苦劳无功。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或许需要改变策略,将目光聚焦于地球存在的本身。说到底,地球才是人类的立身之本。


的确,我们说宇宙太空浩瀚无垠,人类地球与之相比非常渺小。可是在人类科技没有将地球完全探索之时,盲目地追求宇宙太空的认知,或许会有一些好高骛远。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即便很多科学家们认为,地心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这些人的智慧可能高于人类,但是,不得不承认,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其实和对地球外部的探索是一样的,举步维艰,毫无突破可言。


如果要说到人类对地心世界的探索,那就不得不提到前苏联时期的钻井实验。该次实验并没有完全进行下去,仅仅停留在了12262m,这是目前人类有记录以来钻井最深的地方。可是和地球直径相比较起来,人类的探索,不过只是地球直径的1/1000。显然人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对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地心人,还不可以妄下定论。


人类对于地球内部的探索仅仅只是停留在地球直径的1/1000,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剩下的999/1000,会不会就是这些人存在活动的空间呢?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地心文明是否存在就是无稽之谈。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人类如今对于地球内部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也不可能仅仅只是用四个字无稽之谈就能概括。


据说当时前苏联人之所以只是挖到了12262m,是因为在其中听到了很多诡异的声音,甚至让工作人员产生了精神恍惚,对自身存在有了质疑。虽然最后停止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但在挖掘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又何尝不是他们终止的另一个因素呢?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在人类的脚下,确实有这样一个世界存在。而他们的科技和智慧也要远远高于地面上的人类文明。毕竟相比较起来,人类如今的科技程度并不能够支撑人类在地下生存。就更不用说在地球存在的46亿年的时间当中,地球表面出现了多次的生物灭绝,文明交替。


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地球内部生存可能也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地心的世界都没有看过,所以谁也不能盲目地认为,地心世界是绝对安稳,毫无波澜发生的,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血雨腥风,那么在你们看来,你们觉得地心世界是存在的吗?地心人的智慧又真的会高于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已基本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澎湃新闻

2023/02/15 12:44 上海市

已关注

X

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已近三年时间,目前进展如何?2月1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在会上介绍称,近三年来,已组织全国近500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这次普查调查,共获取全国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数十亿条,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任务,目前正在利用调查数据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

“数据的质量及完整、规范是这次普查调查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的重要基础”,郑国光介绍称,参与调查的行业部门和各地按照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分层级、分行业开展调查数据质检工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应急、气象、林草、地震等行业部门分别制定了调查数据质检方案,研发质检软件,组织专家队伍开展调查数据质检,包括现场抽查,质检通不过的,退回整改。“向国务院普查办汇交的调查数据还要进行综合性质检,即检查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通不过的,再退回行业部门整改。这样的流程和方式确保了这次普查调查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郑国光表示,通过调查,已基本摸清了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了重点地区抗灾能力,为全面做好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地方防灾减灾救灾管理和技术队伍,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防灾减灾的良好社会氛围。

他表示,目前,国务院普查办正在协同各相关行业部门和各地推进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常态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体系建设、广泛应用普查数据成果、提升灾害防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各地、各部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要发展规划、重点领域和实际需求,组织做好普查数据共享和数据挖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后续关于全国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将再安排通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5 15: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