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5|回复: 9

23年3月14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4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火星地壳早期形成的起源,可能与地球相似

新鲜旅行事呀

2023/03/14 08:17 江苏省

已关注

X

爱荷华大学研究团队已经确定了火星地壳含有更高浓度的化学元素硅,这可能就意味着火星的地壳与我们自己星球的原始地壳起源相似。


火星的表面与地球不同,火星上分布的几乎是均匀的玄武岩,这是数十亿年的火山活动和表面流动的熔岩最终冷却的产物。与我们地球不同的是,地球的表面经过不断的重塑和板块运动,早期的地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对于科学界来说,直至今天它还依旧是一个谜团;而火星和火星地壳的形成也同样如此。


科学家们认为,火星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有一种主流的理论认为:火星是通过太空中岩石的巨大碰撞形成的,这种碰撞具有强烈的热量,产生了一种完全液化的状态,也称为岩浆海洋。而岩浆海洋逐渐冷却,产生了一层地壳,就像一层皮肤,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玄武岩。


由于火星没有像地球大陆移动那样经历全面的表面重塑过程,所以在过去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火星的地壳历史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但在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火星上的化学元素硅浓度高于纯粹玄武岩环境中的预期,所以揭示火星地壳如何形成的,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起源和演变的整个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23-3-1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突然喷出巨量物质,地球通讯会不会受影响?专家分析:别紧张

当地生活小能手

2023/03/14 15:15 山西省

已关注

X
太阳突然喷出巨量物质,地球通讯会不会受影响?专家分析:别紧张

太阳打了个超大喷嚏!在3月13日,不少天文学家们注意到,在卫星监控中,一个强大的、非常快的光晕从太阳的背面发出,形成了大量类似气浪的丝状波动,看上去似乎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


一、太阳喷出巨量物质

事实也是如此,天文学家们分析认为,此次异常的现象是太阳背面发生了一次极为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CME)——这次事件的强大程度是可能是历史罕见级别的,分析数据认为,发生在3月13日太阳背面的日冕物质抛射的速度高达3000千米/秒以上,这被归类为极其罕见,可能每隔几十年才会出现一两次。NASA对此次日冕物质抛射的模拟表明,此次事件非常强,以至于它似乎正给地球造成一个非常意想不到的小型太阳辐射风暴。


一些研究者认为,此次太阳背面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非常猛烈,从速度上说已经和卡灵顿事件——即发生在1859年第10太阳周期内的、有记录以来最大地磁风暴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速度相当。


二、地球通讯会不会受影响?

就在第10太阳周期的极大期,1860年1月之前的几个月,从1859年8月28日至9月2日,太阳上出现了许多太阳黑子。在8月28日就观测到夜晚的天空明亮且颜色多变,新英格兰地区的各种报纸在这之后都有相关的报导。在8月29日,在南半球的澳洲最北方的昆士兰州都能看到南极光。就在9月1日中午之前,英国业余天文学家理查·卡灵顿和理查·霍奇森分别记录了对太阳闪焰最早的观测,两人当时观测与纪录了太阳光球中相关的"白光闪焰"。


查理·卡灵顿描绘的1859年9月的太阳黑子

闪焰和结合的主要日冕物质抛射直接扑向地球,仅耗费17.6小时就完成1亿5千万公里的旅程。一般的日冕物质抛射需要几天的时间才会抵达地球,因此被认为此一日冕物质抛射的相对高速。


随后,在日冕物质抛射冲击下,1859年9月1日至2日,发生了一次最强的磁暴(由地面磁强计记录)。极光出现在世界各地,北半球的极光在加勒比海地区都可以看见;在美国,洛矶山脉上空非常明亮,光芒将当地金矿的工人惊醒,使他们误以为天亮了,而开始准备早餐。美国东北部的人们可以在极光下阅读报纸。从两极到在墨西哥中部的低纬度地区都能看见极光。昆士兰、古巴、夏威夷和亚洲的一些地方,甚至在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 ,例如哥伦比亚,都能看见极光。


在此次超强地磁风暴冲击下,遍布欧洲和北美洲的电报系统失灵,一些正在操作电报的人员遭到电击,电报塔发出火花。天文学家估计,这种规模的太阳风暴如果发生在现代,将造成大范围的电力中断、通讯中断以及电网长期停电造成的破坏。2012年发生的一场太阳风暴强度与1859年的相似,它虽然也经过地球的轨道,但与地球通过该处相隔了9天,所以没有对地球造成损害。


2012年的太阳风暴

三、别紧张但仍需警惕

好消息是,此次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发生在太阳背面,而且NASA对CME的模拟表明,此次非常强的CME将不会正面冲击地球,但因为过于强大,也会在各个方向产生微弱的冲击波,这冲击波仍会影响地球。所以,只能说幸好它不是面向地球发生的。


虽说本次太阳活动强度远非顶级,且爆发时未正对地球,没有造成明显影响的可能性。但随着太阳逐步进入25周期活动峰值的当前,太阳活动变得频繁起来也是正常现象。实际上,在最近几个月里,太阳活动事件已经频频走进我们的视野。比如2月末,受连续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影响,一度出现强地磁暴事件(Kp=7/G3),欧美多国极光漫天。


在不久前的3月10日,太阳也才刚过观测到一次显著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幸运的是这次事件也并未对准地球发生。


在逐步进入25周期活动峰值的当前,我们也需要更密切关注未来数月到一两年内的太阳活动,再次出现大型太阳耀斑活动或者是CME事件也并非不可能,仍需持续保持警惕,做好空间天气预测和可能影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4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腾讯将助力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

央广网

2023/03/14 18:04 北京市

已关注

X
3月14日,四川省地震局与腾讯公司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地震预警信息发布、震后信息综合服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运用等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地震灾害“最后一公里”信息化公共服务新模式。四川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雷建成,腾讯公司副总裁、西南区总经理蔡光忠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久,腾讯公司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社会应急实验室负责人滕超共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出席人员合影


签约仪式

当前,国内地震公共服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主要是:地震灾害预警渠道的覆盖度有待扩展;灾后救援的信息化能力有待提升;以及公众对地震灾害认知不全面等。

本次四川省地震局与腾讯合作,双方将针对以上挑战共同探索应对方案。在广播电视、专用终端、局域喇叭、手机等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的基础上,借助微信平台向公众发布省地震速报预警信息,这将是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补充,提高预警信息覆盖率和有效性;充分利用腾讯微信、文档、新闻、地图等产品矩阵优势,将市政“应急避难场所”等资源数字化,并与救援服务相结合,面向公众开放,推动四川震后信息综合服务的完善;探索将四川省风险普查数据应用于公共服务的模式,为公众提供城市建筑抗震信息、市政救灾设施信息、地震科普等服务,助力常态化防震减灾宣传。


四川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雷建成致辞

雷建成在仪式上指出,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境内活动断层众多,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具有强度大、频度高、分布广的特点。腾讯公司与四川省地震局在地震预警信息发布、避险和救援、城市建筑抗震信息、风险查询、防震减灾科普等领域的合作,是地震系统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在民生安全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合作潜力巨大,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统筹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力量,在社会应急和灾害救助中发挥科技力量作用的生动实践。在双方的积极推动和共同努力下,通过真诚而友好的合作,必将使防震减灾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取得丰硕成果,为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腾讯公司副总裁、西南区总经理蔡光忠致辞

蔡光忠在致辞中指出,腾讯公司始终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21年4月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探索数字科技对社会应急的创新价值,成为新的业务领域之一。地震是众灾之首,危害性破坏性大,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一家以“科技向善”为使命愿景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腾讯希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防震减灾事业贡献力量,比如微信作为国民级产品,应该在打通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四川是我国主要地震活动省区之一,也是地震灾害损失比较严重的大省之一,在防震减灾方面有非常扎实的基础、丰富的经验,腾讯希望通过与四川省地震局的深入合作,加强防震减灾领域的探索创新,为四川的老百姓提供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为全国提供一些经验做法。

未来,双方还将继续探索多灾种联动预警的可行性,共同推动四川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5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将进一步打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中国新闻网

2023/03/14 21:51 北京市

已关注

X

签约仪式现场。 刘忠俊 摄

中新网成都3月14日电 (记者 刘忠俊)四川省地震局与腾讯公司14日在成都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探索移动互联网公共服务新模式,在进一步打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地震是众灾之首,危害性破坏性大,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境内活动断层众多,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具有强度大、频度高、分布广的特点。“将在地震预警信息发布、避险和救援、城市建筑抗震信息、风险查询、防震减灾科普等领域与腾讯合作,是地震系统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在民生安全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四川省地震局局长雷建成称。

据了解,双方将围绕“丰富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完善震后信息综合服务、共同推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运用”三大共同目标,以及“实现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和微信平台接口的适配对接、实现地震相关市政设施信息数字化等公共服务功能、探索打通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等其他行业和领域涉及防灾减灾的数据、探索多灾种联动预警可行性”四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提高四川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地震预警网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腾讯公司副总裁、西南区总经理蔡光忠表示,四川在防震减灾这方面有非常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希望通过合作加强防震减灾领域探索创新,为四川市民提供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为全国提供一些经验做法。(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内核已经停转?科学家:20年后其还将“反转”,灾变不可预估

以管窥豹

2023/03/14 15:00 陕西省

已关注

X
浩瀚的宇宙是那么的迷人,而我们所处的这颗星球又是那么的神奇。


所以我们的科学家们,对于地球内部的奥秘,也是异常地执着。在《自然·地球科学》上,由杨翼和宋晓东两位教授共同撰写的一篇论文中,里面有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研究现象。那就是,地球内核很有可能已经停止了转动,并且还有反转的征兆。


地核会影响地球自转?

对于那些喜欢看科幻小说的人来讲,他们可能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地核停止旋转时,会不会对地球的自转造成影响?


其实这和科幻电影小说中的场景还是有很大的出入,即使地核真的停止转动,也不会对地球的自转造成太大的影响,更不会让地球不再自传后正对着太阳的那一面被高温融化,变成地狱。


除非整个太阳系轨道突然停顿,地球才有可能真的被太阳汽化,但是这种情况一般也不会发生。

地球停止转动的后果

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太快,突然停下来的话,会对地球的一切都造成很大的冲击,比如停下来的汽车,比如停靠在岸边的船只,比如固定在地上的大树,都会以每小时1600多公里的速度朝着东边的方向飞行。


比起自转,地球的停止公转才是最恐怖的,因为惯性的作用,地球上的所有的东西都会被扔到太空中。

我们经常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型的岩石,从而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在地球内部的各个层面上,每一层的物质都是在同一时间进行旋转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将地球由外至里整理分类的话,那么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其中地核部分还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其中外核部分在高温和高压下呈现出液体状态,而内核里的物质在更高的压力下呈现出固体状态。


所以,地球内核与地幔之间,存在着一大片的液态物质。这也是为什么地球内核部分被称为“星球中的星球”的原因。


对此,曾经有一个很好的类比:如果说地幔是一个容器的话,那么地球外核就是其中的水,而地球内核则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物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比喻中,地球内核的自转和整个地球的自转之间,会存在一些差别,也就是所谓的“差速旋转”。


要知道,事实上,在1996年,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地球内核确实存在“差速旋转”。那科学家们究竟是如何探测到这样的结果的呢?那就是将地震波利用起来。

利用地震波探索地球内核

当地球上出现一次地震时,它所发出的地震波会在地球内部快速传播。通过对观察到地震波传播的速度、路径、振动模式等,并根据有关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就能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与属性。


当地震波在地球内部流通时,经过不同的密度或者是不同的物质组成的层次,它会发生相应地折射和反射,并且会形成不同的波形和延迟时间。

根据这些,科学家们就能够判断出有关区域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密度,通过不断地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观察,就能够了解到这个区域中的物质的运动规律。


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我们观察得越久,搜集到越多的震波资料,我们就越能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事实上,这次研究使用的就是地震波。通过对近数十年来与地核有关的地震波进行细致的分析,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地球的内核正在反向转动。


地球内核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对于人类来说,地球内核反向旋转是什么概念呢?人与地球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地球上的一丝一毫的改变,都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在得知地球地核逆转的消息后,很多人都会感到担忧,有些脑洞大开的人,甚至会想到火山爆发,地震,海啸之类的恐怖场面。

不过这种担忧显然是多余的,这次的报告显示,大约在1974年,地球内核有过一次逆转,而大约在2009年,地球内核的“差速旋转”便彻底停顿下来,随后,地球内核的又开始了再一次的逆转。


根据这个数据,科学家们推测,地球内核的反转大概35年会发生一次,即平均35年,就会发生一次地球内核“差速旋转”的反转,一个完整的周期大概在7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因此,下一次反转应该在2044年。


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并非是什么大灾变,也不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对地球内核的继续探索

尽管地核的自转对地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科学家们相信,这些周期的旋转调节只是地球自身的一种正常现象,并不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威胁。在前面有给大家讲到,地球内核是固态的,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属。


但据目前人类所能探知到的内核成分,其实也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核被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个是外地核,是液体;另一个是内地核,是固体。内地核有冥王星那么大,相当于月球75%的面积,它的存在就像是漂浮在外地核的液态金属一样。


所以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仍不能确定,内地核的震动会不会影响地表。但是他们认为,在地球内部的各个圈层中,有一种物理上的连接。我们的星球看起来就像俄罗斯的套娃,但是到底能套多少层,我们也许要在未来的数十年里才会有答案。


地球内核的作用

间接作用
地球内核现目前还是我们对于生活的这颗行星上最不了解的地方。尽管我们对地球内核的认识尚不充分,但正是因为有了他,我们才能在地球上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举例来说,由于地核的运动,形成了“地球保护磁场”,而这个“磁场”可以防止从太阳发出的“太阳风暴”,也可以防止大多数宇宙中的有害射线到达地表。


直接作用
此前有说到,近十年来,地球内核的旋转已经接近停滞,目前正处于上一次震荡的临界点,而上一次震荡的临界点发生在20~70年代初。

目前对地球内核施加的“力”有两个:一个是电磁力。地球的磁场来自于外核的液体流动,它对有着金属成分的内核起着磁力的作用,并将通过电磁耦合带动内核旋转。


二是地心引力,也就是重力。由于地幔与内核的高度非常不均匀,所以在两个构造层间的重力倾向于把地球内核拉到一个重力平衡的位置,这也就是所谓的“重力耦合”。


科学家们曾说,一旦这两者失衡,地球内核的速度就会加快,或者减缓。磁场与地球自转周期均为60-70年。科学家们相信,这70年的震荡周期,是受到了电磁和重力的影响。

同时指出,这种数十年的周期循环,也在地球的气候体系中有观测到,这是由于全球温度和海平面的升高所推断出来的。可能经过时间的不断流逝,地球上一日的长度可能有着微小改变,这看起来似乎和理论上的循环周期相一致。


对人类来说,地球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星球,我们每日都在这颗星球上生活,却从来没有真正的了解过它。地球内部的构造,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也可以说是非常的复杂。


虽然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各不相同,而且它们之间似乎也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之间却也有着一种微妙的联系,可以互相影响。

通过不断地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科学,从而在对这个星球的内部机制有更多的认识。在这之后,科学家就可以协助人们对地球上发生的一些重大改变做出强有力的抵御措施。


尽管对地球内核的认识是科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就像宋晓东院士说的那样,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对于知识的追求是具有高等智慧的人类的基本需求,对这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进行了解和探究是我们需要做的一件基本的事,也是探索类地星球的基础。”
地球内核很神秘,其引起的改变对人类的影响目前尚无太明确的定论,但这也让众多科学研究人员有了一定的研究目标与方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5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确定可能启动地球生命的物质

光明网

2023/03/15 07:36 北京市

已关注

X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一个致力于探明新陈代谢原始起源的科学家团队,已确定了一种关键蛋白质,其参与为地球原始生命提供动力的核心化学反应。这项最新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为寻找地外生命提供了新线索。

理论认为,在3.5亿到38亿年前的某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它启动了从生命起源前的化学,也就是生命之前的分子到活的生物系统的转变。这种变化是由一些小的前体蛋白引发的,这些前体蛋白在古老的代谢反应中执行关键步骤。

研究人员表示,最有可能启动生命的化学候选物之一,是一种具有两个镍原子的简单肽“Nickelback”,其主链氮原子键合两个关键的镍原子。肽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由氨基酸等基本构件组成。(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图片来源:美国罗格斯大学南达实验室)


来源:科技日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科学】地震的发生

联动企业实验室

2023/03/17 11:07 山西省

+关注

X
地震的发生


///////////

我国有个民间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捉了四只巨鏊来驮大地,当它们驮得不耐烦了,翻一下身,大地就发怒似的震动起来。这虽然是神话,可是却反映了大地经常震动的事实。

现在人们知道,地震不是鳌在蠢动,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当上层地壳压力过重时,地下的巨大石灰岩洞突然塌陷,发生地震,这叫陷落地震。它发生的次数少,影响范围不大。

火山爆发时,熔岩冲击地壳,发生爆炸,使大地震动,这叫火山地震。火山地震影响范围不大,次数也不多。

世界上地震次数最多、影响范围较广的是构造地震。它是地球的内力作用等引起地层断裂和错动,使地壳发生升降变化。巨大的能量一经释放,被激发出来的地震波,就四散传播开去,到达地面时,引起强烈的震动。

可见,地震是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的变动所引起的。


-END-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表面升起一堵10万千米高的巨大火墙

交流工业馆

2023/03/18 08:05 山西省

+关注

X
太阳表面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奇怪现象。


太阳表面的一堵巨型“火墙”。 Eduardo Schaberger Poupeau

3月9日,一位名叫Eduardo Schaberger Poupeau的阿根廷天文摄影爱好者使用专业设备,在太阳南极附近拍到了一堵巨大的火墙。火墙高度接近10万千米,大约相当于8个地球相叠。火墙由大量丝状等离子体组成,这些丝状等离子体正从墙的顶部向下快速流淌。

这堵火墙其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日珥,名为“极冠日珥(polar crown prominence)”。日珥是在太阳磁场作用下,从太阳表面升腾而起的等离子体环。而“极冠日珥”只出现在太阳的南北磁极附近。此处的磁场特别强,腾空而起的等离子体会直接向太阳表面坠落。由于看起来像瀑布,这种日珥又被称为“等离子体瀑布”。

“极冠日珥”中的等离子体在坠向太阳表面时并非自由落体。将它们送上高空的磁场依然将它们包裹在内。但它们落回太阳表面的速度高达每小时3.6万千米,远高于磁场所允许的范围。原因不明。

有研究认为“极冠日珥”的升起过程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等离子体缓慢上升;第二阶段等离子体突然加速到达顶端。其背后的原理可能也影响到了它落回太阳表面的方式。但究竟如何仍不得而知。

天文学家对日珥感兴趣的一个原因是,它们与日冕物质抛射有关。日冕物质抛射指的是太阳表面产生的巨大等离子体羽流,抛出的等离子体如果击中地球会引起严重后果。

“极冠日珥”则还吸引了很多核物理学家的关注。因为太阳磁极附近的磁场似乎特别善于约束等离子体,这里面的奥秘也许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提升可控核聚变技术。

“极冠日珥”并不罕见,但像这样清晰又富表现力的照片是不多的。而随着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太阳表面也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奇怪现象。


太阳表面扭动的“蛇”。 ESA


160万千米长的等离子体。 Andrew McCarthy


太阳北极的巨型旋涡。 NASA / SDO

去年9月5日,太阳表面出现了一条会像蛇一样扭动向前的等离子体流;9月24日,一个日珥一分为二,把一条长达160万千米的等离子体羽流射向了太空;而今年2月2日,太阳北极一个日珥在低空断裂,形成了一个快速旋转的巨型漩涡。

参考

60,000-mile-tall 'plasma waterfall' snapped showering the sun with impossibly fast fire

https://www.livescience.com/6000 ... mpossibly-fast-fire

想了解更多吗?关注视频号【 太空熊猫君-天文科普 】,熊猫君在这里等你一起探索宇宙,观测太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磁场在逐渐衰弱,若是最终消失了,会产生何种影响?引人深思

背包旅行呀

2023/03/19 08:28 江苏省

已关注

X

据有关人员表示,地磁的北极正在像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方向进行移动,目前已经越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速度极快。毫无疑问,这是地球磁场出现反转发出的早期信号,而地球磁场进行反转的过程中,又会导致地球磁场出现间接削弱的情况。若是地球磁场出现大幅度的减弱,会造成什么影响?是否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地球磁场的作用

简单来说,地球磁场就是分布在地球周围的磁场。在茫茫宇宙中,天体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地球也是如此。而外界所产生的躁动都会影响到地球的磁场,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太阳风。太阳风在宇宙中就像永远不会停止的风暴一样,而处于太阳系中的地球只能依靠自己的磁场来抵御太阳风暴。


即便如此,在“磁暴期”到来的时候,仍然会有大量的太阳风穿过地球的磁场,对地球人类使用的电子设备造成毁灭性的影响。除了电视和无线电的传播会受到影响之外,宇宙中卫星的运行和各种雷达也将受到影响。此外,太阳风所携带的辐射对人体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通俗讲,经过多次的X线检查才能比得上一次太阳风辐射。

正是因为太阳风辐射会对人类造成这么多的影响,所以若是能够抵御太阳风的地球磁场消失了,到时候人类所面对的,可就不仅仅是这些了。


参考

其实关于地球磁场消失之后是什么样子,可以多看看火星和金星。首先来说金星,金星正是因为没有了磁场的保护,所以宇宙中的射线和太阳风会直接抵达金星地表。在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摧残之后,金星地表原本存在的氧分子和水蒸气全被赶出了金星。而质量较大的气体分子还能够滞留在金星表面,像二氧化碳等。现如今的金星大气层表面积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也就导致了金星内部的温室效应极为严重,金星的地表温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在金星上接近赤道的位置,最高温度甚至能达到500℃。若是金星没有出现温室效应的话,地表温度最起码能下降约400℃。


综上所述,金星能变成如今这个样子,都是因为金星没有磁场的保护导致的。

火星和金星也是差不多,在火星的表面会经常性的出现沙尘暴。而引起沙尘暴的各种因素中,缺乏磁场的保护算是其中影响最大的。而火星在数亿年以前,在遭受到一颗小行星撞击之后,火星地核被撞击所改变。也正是因为这次撞击,火星上的磁场受到地核的影响从而消失。

要是按照这种情况推断的话,地球磁场消失之后,海洋会最先受到影响。这些在地球上积攒了40多亿年的海水,会在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照射之下变成水蒸气。最终逃逸到大气层中,而氧气也是这样。在这个发生的过程中,人类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和人体生命安全都会受到极大地影响。甚至在地球表面会出现极为严重的灾难,或许会出现像火星上那样的沙尘暴。同时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将会越发的严重,直到变成金星上面的样子。


结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地球的磁场反转的时间,大概是100万年反转一次。所以跟地球磁场消失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比的话,磁场反转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对人类而言还是能够接受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0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迹天气地震预警、地震地图功能,提供快速准确的地震防御服务

族米商业访谈

2023/03/20 18:06 广东省

+关注

X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城市破坏,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2022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7次,共造成94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24.5亿元。

如此可怕的自然灾害,要如何进行避险呢?墨迹天气推出地震预警和地震地图,轻松两步即可在地震发生时的第一时间获得地震预警信息,把握黄金逃生时间、第一时间了解灾害分布,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了解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地震预警功能:为用户赢得黄金逃生时间

众所周知,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到来,只能实现对地震的预警,也就是地震发生之后在第一时间被地震仪器探测到,再把信息通过手机、网络、电视等形式传递出去,实际上留给人们逃生的时间并不多。特别是重大地震,最佳逃生时间甚至不超过30秒。

墨迹天气“地震预警”功能精准推送时间可缩短至秒级,帮助地震波及地区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震源地相关信息,在最强的地震波来临之前赢得黄金避险和逃生时间,比如受灾民众找到掩体、工厂断电、火车刹车等,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震预警功能:帮助用户第一时间获得地震预警信息

在我国,地震并不算一种罕见的自然灾害。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地震带覆盖地区人口众多,防灾意识水平也参差不齐。

“地震地图”功能充分发挥墨迹天气的产品优势,将地震信息数字化,建立全国地震标注地图,帮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当前灾害分布,为用户提供抗震设施信息、地震科普服务,常态化提升用户防震减灾意识。


想要体验地震预警、地震地图功能,会员用户可以点击墨迹天气APP首页的MONA右下方地图,打开地图模式点击右侧“地震”即可查看地震地图和地震预警科普,第一时间了解发震时刻、预警震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等重要信息,以期进行有效应对,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墨迹天气在气象领域深耕多年,坚持用科技连接天气与生活,为全球7亿用户提供生活服务查询及气象灾害预告服务。未来,墨迹天气将在气象领域继续开拓钻研,为防震减灾贡献力量。为了给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更快速、更准确的地震防御服务,墨迹天气将进行迭代更新,一期已有地震预警、地震地图两项功能,二期更新将在4月份上线,敬请期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4 20: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