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7|回复: 10

23年6月15日/【地一月相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专家为什么想炸掉月球,让地球没有季节,他究竟发现了什么

知识TNT

2023/06/13 11:24 安徽省

已关注

X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月球一直都是一个令人炫目的天体。然而,最近美国一位著名专家却提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观点:炸掉月球!你也许会想,这是一个天方夜谭,接下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细节和这一观点的反驳。

美国专家计划炸掉月球?

一名美国专家提出了一项惊人计划,他建议炸掉月球。这一计划引发了世界舆论的关注和争议。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计划的原因、可能影响及反对意见。

该专家提出这个计划的原因是为了探查月球内部的构成,并获取相关数据。炸掉月球将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产生地震波,该地震波可以被用于研究月球内部的物质结构、密度等数据。此外,该计划还可能探寻月球中是否存在地下水等物质。


这个计划可能产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月球。这次爆炸将会产生大量的碎片和尘埃,这些物质可能会飘散到宇宙中,对太空设备造成破坏和危害。此外,这个爆炸可能会引起地球上的一系列影响,比如引发海啸、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该计划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个计划过于冒险和不负责任。他们担心这个计划会对太空环境和地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替代方案,比如利用雷达、激光等技术探测月球内部构造。

美国专家炸掉月球会使地球的季节变化会受到什么影响?

我们需要知道,月球对地球的季节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造成的,而月球则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月球的引力作用影响了地球自转的速度和倾角,同时也影响了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和倾角。这些细微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如果炸掉月球,这些细微的影响也就消失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轨道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季节变化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根据专家的估算,炸掉月球会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增加,并且自转轴的倾角也会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地球的日夜长度就会发生变化,昼夜交替的时间也会改变。这意味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活习惯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活节律将会被打乱,生态系统也将受到巨大的打击。


炸掉月球还会对地球的公转轨道产生影响。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保持了地球公转轨道的稳定性。如果炸掉月球,地球的公转轨道就会变得不稳定,可能会偏离原有的轨道,这将给地球带来很多问题。

地球的公转轨道的稳定性和倾斜角度是影响地球气候的重要因素。如果地球的公转轨道不稳定,那么地球的气候也会变得不稳定。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问题将会更加明显,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

除去炸掉月球是否存在其他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法?

尽管燃烧化石燃料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存在其他的能源替代品。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正在迅速发展并变得越来越可行。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正采取行动鼓励使用这些替代能源,并制定政策以促进其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亚洲地区,许多国家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紧急任务来推行。


保护森林和降低碳排放是另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过剩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证明是导致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保护和恢复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同时促进生态平衡。许多国家通过推行碳交易等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动。此外,还可以鼓励特定地区种植树木和保护森林来减少碳排放。

提高公众的意识和教育。减少碳排放和采用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减缓气候变化,还可以降低能源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增加对环境的保护。因此,教育公众并调动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开展宣传活动,鼓励人们从家庭和工作场所开始减少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

全球合作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气候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地区问题,而是同时影响整个地球。为了达到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各国政府、科学家以及企业、公民共同合作,协调行动,并制定国际条约。


从以上讨论中可以看出,采用现代科技炸掉月球这样的极端举措是不必要的。我们有许多可行的替代方案来应对气候变化。同时,我们还需要认真对待气候变化问题,并采取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措施。毕竟,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短期的利益,还关系到子孙后代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回顾人类历史,科技的飞速发展是我们对于时代性问题和挑战的最佳答案。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去开展环保科技的研究和开发,这不仅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对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考量。愿我们能够将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让世界更加美好。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掉进黑洞将会怎样:揭秘天文现象可能导致的五种可怕死亡

南方都市报

2023/06/15 09:26 广东省

已关注

X
我们很容易忘记,地球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星系中,充满了可怕的危险。从以每小时数千公里的速度飞行的太空石块,到可能将我们的星球撕裂的黑洞,如果我们在这些疯狂的天文现象面前丧生,人体究竟会发生什么?

如果太阳灭亡了怎么办?


太阳是“非常稳定的”,没有消失的危险。

科学家们估计,太阳大约有45亿岁,大约是其预计的90亿或100亿年寿命的一半。

当它开始死亡时,太阳将膨胀成一个红巨星,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将吞噬水星和金星,可能还有地球。

当然,在另外40或50亿年的时间里,人类很可能早已消失,很可能被一场气候灾难或小行星撞击消灭。

然而,如果在太阳死亡时我们还在这里,影响将立即被感受到,我们将遭受快速的死亡。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阿尔伯特(Albert Zijlstra)表示,如果太阳灭亡,我们将很快跟随,底线答案是我们将被冻死。

他表示,地球经历过的最接近这样的事件是大约7亿年前的“雪球地球”的时代,整个世界都被冻结了,大海从两极被一公里厚的冰覆盖,持续了5000万年。

不过他表示,值得庆幸的是,太阳是“非常稳定的”,没有消失的危险。

如果地球掉进一个黑洞怎么办?

也许宇宙中最可怕的事物之一是黑洞,其时空区域的引力如此之大,甚至连光都无法出去。

黑洞作为强烈的引力源,将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以及行星,甚至其他黑洞都吸走。

它们经常被描述为“破坏性的怪物”,因为它们会撕裂恒星,吞噬任何过于接近的东西,并将光囚禁起来。


掉进黑洞的我们会经历“碎片化”。

由于光无法逃离黑洞,地球也将没有什么机会。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卡尔梅特(Xavier Calmet)表示,黑洞的引力如此强大,以至于掉进黑洞的我们会经历“碎片化”——人的身体将被拉伸成类似于长面条的形状,直到被强大的引力撕碎。

伦敦帝国学院物理系的高级讲师克莱门茨博士表示,如果掉进黑洞,“结局可能会很快”。

不过他表示,值得庆幸的是,地球被黑洞吞噬的机会“几乎为零”。

专家们最近透露,离地球最近的黑洞叫Gaia BH1,距离地球约1600光年,大小是我们太阳的10倍。

如果我们的太阳与另一个太阳相撞会怎样?

我们的银河系正在与另一个叫做“仙女座”的星系相撞,后者目前在250万光年左右。

这两个星系有很强的引力,将在大约40亿年后合并,形成一个新的超级星系,天文学家称之为 “Milkdromeda”。

美国密歇根大学天文学教授埃里克·贝尔表示,随着合并的发生,太阳很可能会被甩到我们星系的一个新区域,但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部分不会有被摧毁的危险。


银河系正在与“仙女座”星系相撞。

然而,星系合并的一个潜在危险是,我们的恒星与另一颗恒星之间的碰撞(或接近碰撞),尽管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

贝尔表示,近距离通过会改变轨道,使我们更接近太阳,被太阳烤熟,这可能非常快,也许需要几个月;或者使我们更远离太阳,我们会在几个月内慢慢冻死。

如果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怎么办?

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大约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

名为“奇库鲁布”(Chicxulub)的岩石,直径约6英里(约9.656公里),撞上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一个浅海。

这次碰撞释放了巨大的灰尘和烟尘云,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75%的动物和植物物种灭绝。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认为,需要一颗60英里(96公里)宽的小行星才能完全消灭地球上的生命。


如果一颗直径60英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将“杀死所有的生命体”。

根据波尔多大学的让·马克·萨洛蒂(Jean-Marc Salotti)2022年的一篇研究论文,如果一颗直径60英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将“杀死所有的生命体”,可能的例外是嗜极生物,那些能够在高温、酸度和辐射中生存的微小生命体。

这样一颗小行星将“把地球变成一个荒凉的星球”,导致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命形式灭绝。

但是,击中我们的小行星越大,结束的速度可能越快。

如果今天有一颗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有大量的尘埃被抛入大气层,可能会阻挡阳光,导致我们冻死。

如果它击中了海洋,那么大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增加,这将导致雨水增加,造成山崩和泥石流。

在区域上,由于动能的增加,可能会出现地震、飓风和海啸。

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观测计划的项目经理凯利·法斯特博士说,小行星曾经撞击过地球,“它将再次发生”。

如果地球大气层消失了怎么办?

地球的大气层被描述为它的“安全毯”,因为它含有我们生存所需的氧气。

它还保护我们免受来自太阳的有害紫外线辐射,并为液态水的存在创造必要的压力。

如果这种珍贵的多层次大气层以某种方式消失,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将在几秒钟内窒息。

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的海洋生物可能会坚持得更久一些,尽管海洋也会因为太阳光的照射而沸腾成蒸汽。

在大气层消失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不得不建造辐射屏蔽的穹顶,以提供一个有压力的环境和充足的氧气。

但是,这是否有任何实际发生的机会?

《自然·地球科学》杂志2021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地球富含氧气的大气层将在大约10亿年后消失,但这将随着太阳变热而逐渐发生。

由于气体吸收热量并分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将下降,导致植物生命的死亡,进而减少氧气的产生。

总而言之,似乎对人类最现实的危险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危险,如温室气体排放和杀手机器人。

根据一位学者的说法,人工智能有50%的可能性会消灭人类,它可能以类似于人类消灭渡渡鸟等灭绝动物的方式发生。

文/南都记者 陈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地球磁场突然消失,会发生什么?

知识TNT

2023/06/18 13:09 安徽省

已关注

X
地球磁场是我们生活中被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起到屏蔽太阳辐射、指引鸟类迁徙等众多重要作用,而如果地球磁场突然消失,将会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何种影响?

什么是地球磁场

地球磁场是指地球周围的磁场,也称地磁场。它是由地球内部流动的液态铁和镍构成的地核所产生的。地球磁场是保护地球免受太阳和行星的辐射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地球磁场的保护下,我们可以安全地居住在这片美丽的星球上。


地球磁场的形成是由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内部有一个叫做地核的区域由铁和镍组成。这个区域处于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之下,在这些条件下,铁和镍被加热和压缩,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液态核心。

这个核心在转动,并产生了电流,由此形成了地球磁场。另外,地球的自转也是地球磁场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巨大的角动量,使得地核中的液态铁和镍不断地流动,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磁场。

地球磁场有几个显著的特征。地球磁场是由两极和一条连接两极的磁轴组成的。与地球的赤道垂直的平面就被称为磁赤道,而地球两个极点的磁场则被称为磁南极和磁北极。当地球磁场与太阳风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磁层。磁层负责保护地球,确保太阳的辐射和其他带电粒子不会直接击中地球表面。此外,地球磁场也是地球导航和探测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电荷粒子由于太阳风和其他过程进入地球磁层时,会与大气中的分子相互作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了极光, 即漂亮的天空彩带。地球磁场还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尤其是许多鸟类和鲸鱼的迁徙模式受磁场的影响。

地球磁场还会影响地球上的许多电器设备,如电视、收音机、手机等设备,需要使用地磁传感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准确性。

如果地球磁场突然消失,会发生什么

地球磁场是地球保护生物的重要屏障,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地球磁场突然消失,将对地球和人类造成巨大的影响。

如果地球磁场消失,地球将失去其能够阻挡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屏障。这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大量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层和表面,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些辐射对生命系统的影响可能导致致癌、突变和死亡等问题。


地球磁场的消失还将对全球导航和通信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磁场通过影响电离层来影响无线电信号。失去磁场意味着失去了这种影响,因此无线电信号将无法传输或受到干扰。整个全球系统将崩溃,导致无法进行重要的通讯和导航,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不稳定和灾难。

失去地球磁场还可能导致地球热失控。地球内部的热气体和电流通过地球磁场得以控制,因此失去了磁场就可能会导致地球内部的热气体和电流的无序运动,诱发巨大的火山爆发,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自然生态和人类的安全将受到威胁。

如何应对地球磁场消失

地球磁场是地球上一项重要的防护系统,它的存在能够防止太阳风暴和其他宇宙辐射对地球造成损害。然而,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地球磁场正在缓慢消失。如果这种消失继续下去,那么人类和其他生物将会面临一系列不利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地球磁场消失呢?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地球磁场消失的原因和过程。研究表明,地球磁场是由外层核流体的运动所产生的,并且这种流体可能受到了地球内部的不同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球磁场消失,我们需要加强对地球内部物理过程的研究。


我们应该加强地球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虽然地球磁场比较静态,但是在其消失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变化,比如地球磁场可能变得更加弱,或是形状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预测这种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地球磁场紧急处理和救援体系,及时保护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安全。

我们需要探索开发新的技术手段来应对地球磁场消失。目前已经有一些科学家开始探索如何利用人造磁场来弥补地球磁场的缺失。

这种人造磁场可以是在地球表面或者宇宙空间中产生的,但是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难关,如如何进行精准控制、如何实现长期稳定性等。同时,我们还需要探索开发更加节能环保的替代能源,减少对地球的环境和资源的依赖。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教育宣传。人们需要认识到地球磁场消失对于人类和其他生命的不利影响,并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减缓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影响,以此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好状态。

我们应该通力合作,尽可能地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磁场和地球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与稳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地球自转轴17年已偏移80厘米,或将影响季节性天气

极目新闻

2023/06/19 13:45 湖北省

已关注

X
极目新闻记者 李曼英

据Space.com6月18日报道,由于人类以惊人的速度使用地下水,地球的自转轴从1993年到2010年间已偏移了80厘米。在这段时期,人类从地壳下的天然水库中抽取了21500亿吨水。如果将这些水倒入全球海洋,全球水位将上升6 毫米。


报道截图(图源:Space.com)

据报道,由首尔国立大学(韩国)地球物理学家Seo Ki Weon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建立地球自转轴位置变化的模型,得出了上述结论。

“实际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该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地轴的倾斜,会对地球表面的季节性天气产生影响。科学家们现在正在论证,自转极的移动是否会导致长期的

(来源:极目新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0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 LM1小行星以0.28倍的地月距离飞掠地球

电脑爱好者小陆

2023/06/20 03:52 山西省

+关注

X

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023 LM1于UTC时间2023年6月15日22:41以0.28 LD(110 444公里)的距离掠过地球。 这是已知的今年第42颗在1倍地月距离内掠过地球的小行星,也是本月迄今为止的第5颗。

2023 LM1于6月14日 被亚利桑那州莱蒙山巡天望远镜首次观测到,也就是它接近的前一天。 该天体属于阿波罗小行星群,估计直径在5.5米至12米(18-39.4英尺)之间。


无独有偶,另一颗小行星2023 LS于 6 月 9 日以0.23倍的地月距离掠过地球。然而,这颗小行星要小得多,直径约为 2 到 6 米。2023 LS 的发现是在它最接近地球之后。科学家之所以没有早点发现它,是因为他们被太阳光“ 晃了眼”。这颗小行星来自太阳方向,这也是我们小行星 防御的薄弱环节。

幸运的是,欧洲航天局 (ESA) 有一项名为NEOMIR的计划任务,该任务将能够探测到像这样从太阳方向飞来的小行星。车里雅宾斯克事件的小行星是另一颗从太阳方向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下面为近年来以小于1倍地月距离飞掠地球的小行星统计情况。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5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颗巨大小行星将掠过地球,离得之近很罕见,专家:威力足以摧毁一座城市

极目新闻

2023/06/24 10:54 湖北省

已关注

X
极目新闻记者 宋清影

综合BBC、福克斯新闻6月23日报道,几天内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将掠过地球。据专家介绍,这颗小行星非常巨大,威力大到足以摧毁一座城市,并且小行星距离地球之近,实属罕见。


小行星将掠过地球(图源:福克斯)

据BBC报道,这颗名为“2023 DZ2”的小行星在一个月前被发现,得到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的证实。

据介绍,这颗小行星直径约为40至90米,预计将从距离地球134000英里(约215652公里)外的地方掠过,在美国东部时间6月24日晚7点19分(北京时间25日上午7点19分)时,小行星距离地球最近。

据福克斯新闻报道,届时,人们可以通过虚拟望远镜直播观看小行星和地球擦身而过的画面。

欧洲航天局行星防御负责人理查德·莫伊斯尔表示:“这个‘城市杀手’不可能袭击地球,但它的近距离经过为观测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美国宇航局透露,天文学家将通过观测来增加对小行星的了解,以防未来发现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危险天体。

这个周末可不止“2023 DZ2”一颗小行星掠过地球。报道指出,事实上,23日一颗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以及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也掠过了地球。

(来源:极目新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6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内核可能已经停转,甚至“反转”!这意味着灾难即将到来吗?

奇趣魅丽坊

2023/06/25 08:16 江苏省

已关注

X
你是否觉得刚刚过去的一个春节,假期太短了呢?还没睡够呢就又上班了。如今,这可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心理作用,而是切切实实的科学现实了。因为白天将会变得越来越长。

春节期间,来自我国北京大学的教授宋晓东和副研究员杨易,一起在权威杂志《自然·地球》发表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他们研究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所有地震波资料后,发现地球的内核早在2009年就可能已经停止转动了,并且很可能已经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转动了。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白天将会变长,而黑夜则会缩短。


地球内核无人能触及,科学家们又如何观测到?

一天之所以有24个小时,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地球自转的力量是由什么产生的呢?有人说了,那是因为太阳的吸引力。其实不然,太阳的吸引只会让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而地球自转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内核在旋转。

1936年,丹麦地震学家英格·雷曼发现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下降到5100km附近时会急剧变化,从而发现地球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这个内核相当庞大,大小与冥王星不相上下,位于地壳下方约5150公里的地方,并且外面还有一层液体的外核进行保护,是由在极高的压力下96%的固体铁构成,温度在6000度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相当。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根本无法到达。

既然科学技术无法触及,那么我国的科学家是怎么知道地球内核可能停止转动了呢?这个,主要是通过磁场和地震来判断的。


因为内核的自转是由外地核的磁场所驱动的,所以在自转过程中会不断地向外地核反复发出震荡。通过利用在同一震源重复发生的天然地震就可以追踪到地球内核的旋转模式。

因为重复地震的地震波在同一个台站接收的时候通常是会具有相同的波形的。但是由于内核的旋转会导致其内部的不均匀结构使地震波发生横向移动,所以科学家们如果发现同一震源的地震波不一致,就可以推断出内核旋转的模式。


而早在1996年,时任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的宋晓东教授就开始了对于地球内核的研究,他通过数学分析后,和哥伦比亚大学的Paul Richards发表论文称,“地球内核以比地幔更快的速度旋转”。

根据60年代以后的数据分析,他们得出了关于特定地区发生的地震波到达数千公里以外观测地点的时间变化结果。如果内核没有移动的话,地震波的移动速度应该不会改变,但是宋晓东等人发现,从60年代到90年代,地震波的移动时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看过1980到1990年这十年间的相关资料后,可以明显看到地核的变化,令人惊讶的是,近10余年来,这种地震信号的时变现象在全球的地震波路径上统一消失了!


地震波的移动时间没有变化,这表明内核不再相对于地幔高速旋转,而是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同样的结果在地球上的各个地方都被观测到了,因此宋晓东教授敏锐地捕捉到,这可能是整个行星的现象,而不是内核表面的局部变化。这很有可能说明地核已经停止了旋转,而且可能在经历一次逆转。


地球内核“停转”甚至“反转”,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对人类呢?

这种现象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地球一天长短的变化,宋教授研究团队发现:当地球内核向西旋转时,地球上的每天会缩短0.01毫秒。但当地球向自转方向东移动时,一天则会延长0.12毫秒。

另外内核速度的周期性变化与地球的平均气温、海平面上升、气候模式都有着奇妙的一致关系,宋晓东教授甚至觉得“这里面可能存在着跨越地球各层的共鸣系统”。


当然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国外学者的质疑。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弗洛博伊·托卡卢奇就明确地指出:“内核并没有完全停止。”。

他通过他的研究表明,“内核比10年前更与地球的其余部分同步”,如果真要是地核停止旋转了,地球上早就出现各种各样史无前例的大型灾难了,现在虽然各地也都出现了一些极端天气情况,但大部分都能用拉尼娜现象进行解释,并不能都用地球内核停转来解释。


另一个有利的证据来自于时间的变化。因为当内核速度提高时,地球的自转速度也会加快,一天的时间自然也就缩短了,比如20世纪90年代,一天的正确时间应该是24小时2毫秒左右,但从内核旋转速度大幅上升的2003年到2004年,一天的时间应为24小时1毫秒。

根据去年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测量结果,6月29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比正常的24小时少用了1.59毫秒,说明地球的自转速度比半个世纪前更快了。

所以事实上,从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得更快,而不是宋教授他们说的变慢了。所以他认为内核停止转动的理论有点站不住脚。

关于宋晓东等人在论文提到:“地球的震荡周期大概是70年左右,而且每35年左右会切换一次自转方向”。

弗洛博伊·托卡卢奇则不那么认为,他认为很可能这个周期只在20~30年左右。不过他也承认,由于技术不完善,我们现在推测地球内部的性质时仅仅是在使用地球物理学上的推论,很有可能最后实际发现的结果跟我们的理论推导完全不一致。


无独有偶,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教授约翰·维代尔根据一个地球日的时长和地球磁场强度变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假设,他认为内核旋转方向每6年就发生一次大的变化!

他还特意拿蒙大拿州的大孔径地震台阵检测数据距离,结果发现1969年到1974年间,内核速度变慢了,大约每年0.1度,等到了74年以后,内核开始往另一个方向移动了,而地球每一天的长短也根据内核的变化而增长或缩短。

维代尔说:“地球的内核不是固定不动的,它就在我们脚下,我相信它似乎每6年就这么来回移动几公里。在未来,我们还将通过更精确的观测结果与最近推断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了解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如果维代尔的观点正确,那么地球内核无论是停转还是方向发生改变,似乎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影响。


没有谁会觉得每六年遭遇了一次大灾大难。目前也确实没有什么证据表明内核停转或是反向旋转会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目前最受影响的还是航空领域和卫星定位。

2012年,一个增加的闰秒导致了澳大利亚最大航空公司的值机系统出现了IT故障,致使400多个航班延误了两个小时。

而就在2020年,我国也出现了安卓手机系统无意中慢了10分钟的事情出现。

更可怕的则是在卫星导航系统上,一个微小的时间延迟,就可能导致少则几公里,多则数十公里的导航目标定位错误,这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交通事故。

不过好就好在目前由于内核旋转造成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人们每年也都在对时间进行精准地校对,所以也并没有引起什么社会性恐慌。

当然了,推论毕竟只是推论。科学是严谨的,相信未来通过人类的不断探索,我们才能解开更多关于地球内核的秘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9 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约160米的巨大小行星正以4.18万公里时速冲向地球

南方都市报

2023/06/28 23:51 广东省

已关注

X
美国宇航局(NASA)公告称,名为2013 WV44的巨大小行星正以2.6万英里(约4.18万公里)的时速向地球飞来,将在北京时间6月28日18时左右飞越地球,距离地球大约210万英里(约338万公里)。


小行星2013 WV44与伦敦标志建筑的大小比较。

据报道,小行星的长度大约为524英尺(160米),比伦敦眼(394英尺)和大本钟(310英尺)都要大。

尽管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比月球远9倍,但它被列为近地天体(NEA),由NASA进行跟踪。

近地天体通常指彗星和小行星,它们在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进入了地球附近的轨道。

彗星主要由水冰和嵌入的尘埃颗粒组成,最初形成于寒冷的外行星系统,而大多数岩石小行星则形成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较温暖的内太阳系统。

对彗星和小行星的科学兴趣主要是由于它们作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相对不变的残余碎片的地位。

当一个近地天体进入太阳的1.3个天文单位(AU)(1.208亿英里)之内,从而进入地球轨道的0.3个AU(2780万英里)之内,就被定义为近地天体。

尽管2013 WV44将处于离地球210万英里的距离,约0.02334个天文单位,但从天文角度来看,这已经算是很接近了。

NASA在其在线追踪器上将其列为即将接近的天体之一,该追踪器汇编了即将离地球越来越近的天体。

如果一颗小行星距离地球0.05个天文单位(465万英里)以内,并且直径大于459英尺(140米),则被定义为“潜在危险”。


2013 WV44不被认为是对地球潜在的危险。

值得庆幸的是,2013 WV44不被认为是对地球潜在的危险,但仍然可能进入地球的轨道。

地球的“希尔球”(Hill sphere),即其周围的区域,其自身重力是吸引卫星的主导力量,半径为93.2万英里(0.1AU)。

根据NASA的数据,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有32254颗已知的近地小行星。


太阳系中有32254颗已知的近地小行星。

其中估计有1万多个直径超过460英尺(140米)的小行星,以及近1000个直径超过3280英尺(1公里)的小行星,这突出表明人类需要跟踪这些太空岩石。

根据NASA的“近地天体计划”,地球平均每5000年就会被一块足球场大小的石头击中,而每100万年就会遭遇一颗毁灭人类文明的小行星。

文/南都记者 陈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9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硅基生命可能一直生存在地球内部,比人类要强大,寿命超百万年

知识TNT

2023/06/28 10:40 安徽省

已关注

X
在地球表面上,我们认为人类是最强大、最进步的物种。然而,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地球的内部可能隐藏着比我们更强大的生命形式。这些生命体基于硅基而非碳基,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超过百万年。这种惊人的生命形式在地球深处偷偷生长,不为人知。

如果我们能够探索更深的地下世界,或许会发现它们的存在。这些硅基生命的发现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地球生命的理解,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崭新的科学问答。究竟是什么让这些生命体能够在地球的内部存在,并拥有如此长的寿命?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步伐,一探究竟。

硅基生命存在的证据

硅基生命,也被称为晶体生命,指的是一种假设的生命形式,其基础物质为硅元素而非碳元素。硅基生命受到科幻作品中的描绘,如《异形》系列电影和《终结者》系列电影的影响,但是,这种生命是否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证实。


科学界仅仅发现了硅基生命存在的一些有限证据。硅元素与碳元素相似,都属于第四周期元素,拥有相同的电子构成。硅原子也能够形成四个共价键与其他原子结合,这使得硅基生命可以构建出类似方式的分子。

科学家们已经在地球上试验合成了某些硅基有机化合物,因此已经确定硅基生命的化学基础是完全存在的。

从实践角度看,这些化合物没有被证明可以支持生命的存在。与碳相比,硅的化合物通常更不稳定,更缺乏反应性和健壮性,这使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生命过程更难以实现。此外,硅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常是相对电荷稳定的状态,与生命所需的不相符。

关于硅基生命的假设与研究还在初级阶段,科学家们仍然在试图理解这种假想生命体能否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因为实验室的硅基生命模拟可能无法反映真实的情况,因此科学家需要寻找类似于地球环境的硅基生命可能性。需要更多的体外实验和计算模拟以证实这种假定的生命形式的生存性和可持续性。


尽管硅基生命的存在尚未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但其研究对于生命起源和探索宇宙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或许能够在地球或外太空中寻找到可能存在的硅基生命,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多样性和奥秘。

硅基生命的优势

硅基生命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根据生命学的理解,硅基生命是指基于硅和碳的化学结构的生命体。这种概念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可能存在的,因为硅和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这意味着生命也许不局限于我们眼前看到的那些。

硅的化学性质使得硅基生命在甚至更为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可能性更高。在非常极端的环境,例如极端寒冷或高温、强辐射条件下,硅的化学稳定性较高,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生命体。这意味着硅基生命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寻找生存机会,进而扩大其生命的范围。


硅和碳的生物化学性质不同,这意味着硅基生命可以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能力。例如,硅基生命可以发展出没有碳基生命可能出现的耐辐射的特性。这意味着硅基生命可能在更高辐射水平下更容易存活和繁殖。

在生物科技方面,硅基生命也有着很大的优势。当人类在制造人工生命体时,这种灵活性和不同的特性或许是硅基生命的巨大优势。因为硅和电子构造与碳是非常不同的,这样就可以打开许多以前不可能的机会,利用硅基生命探索各种不同的应用和技术。

在某些情况下,硅基生命也许会对环境产生更少的影响。我们已经对地球上的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因此发展硅基生命可能会是一个更环保的解决方案。与碳基生命相比,硅基生命的生命周期可能更长,因为硅对不利因素有较高的耐受性。硅基生命可能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这意味这更大的潜在应用和生产价值。

硅基生命也许会被人们广泛接受,因为它是一个熟悉的概念。如果在未来有硅基生命的发现,那么这些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特性和区别就会非常令人惊奇。


硅基生命的概念可能会给生命科学带来新的方向和可能性。虽然这种生命可能在许多方面与我们熟知的地球生命不同,但这种创新和科学探索将促进我们的理解和发展。

在地球内部生存的硅基生命

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以碳为基础的,而这也是我们先前所了解的所有生命都是如此的根本。然而,一个有趣的问题则是是否存在着基于硅的生命体系,而在地球深处,可能正存在着这样的生命体。

硅作为碳周期表中的元素邻居,具有与碳类似的化学性质。这意味着,硅可能在某些条件下被用来作为生物分子。在地球上,它们必须能够抵抗高压、高温、酸碱性等极端条件的侵袭,这时候地球内部结构就成为了可能的生存环境。

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存在巨大的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增加。然而,一些微生物却能够适应这些相对较极端的条件。事实上,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能够在高压高温环境中生存,而这恰恰是线索之一,显示着硅基生命的存在可能性。

硅的耐高温性能是其被认为是新的基础生命元素的原因之一,而地球内部的热带环境对于硅基生命的生存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环境下,地球内部的生命体可能会利用硅的结构和力学属性,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硅基生命的假设需要大量先进的研究和试验方案来加以证明。这样的研究项目并不容易,但是由于这样的生命体系可以提供其它生命体未曾存在的优势和生存环境,因此这样的方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深部环境中存在着硅基生命的可能性,但要找到它们并证实它们是否存在,则需要大量的耐心和追求。

如果这样的生命真的存在,我们也需要认真对待我们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与互动,以便实现我们人类与高智慧生命共存的可行性和和平相处的可能。因此,让我们共同探索这个有趣而神秘的世界,尽情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质量达到60万亿亿吨,为何没有向下坠落而是悬浮在太空?

宇宙探索资讯号

2023/07/01 21:31 北京市

已关注

X
对于人类来讲,地球就是我们的全部。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死去,我们的一生都会在地球上度过。所以,人类总结出的大自然规律,都是建立在地球表面上的直觉和生活常识。

但很多时候,这种直觉常常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地球虽然很大,在那只是在人类眼里,放在浩瀚宇宙,地球实在太渺小了。


在如此渺小的地球上生活一生,人类的认知难免会有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很难突破。

比如说,日复一日生活的地面上的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我们会有方向感,会有上下左右的方向感,会下意识地认为头顶就是上,脚下就是下。当然,除了用我们的头和脚区分上下之外,我们每天都会看到不同的物体往地面上坠落,这就更加深了我们对上下概念的认知。

于是我们就总结出了一条大自然法则,物体总是会从上往下坠落。

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也告诉了我们这点,万物之间都有引力,地球会吸引附近的物体,让物体朝向地面坠落,往下坠落。


但是问题来了,地球的质量非常大,达到60万亿亿吨,为什么地球没有往下坠落,而是一直悬浮在太空里呢?

这个问题就是人们认知局限性的最好体现,也是我们在直觉上的误解,严格来讲,这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

在地面上,直觉告诉我们,有明显的上下之分。但是一旦离开地球来到浩瀚太空,根本没有所谓的上下这种概念。

在太空里,任何方向对于我们来讲都是等价的,所谓的方向本来就是人为定义的。这也是刚才我为什么说问题没有意义,因为所谓的“地球往下掉”,这里的“下”就是人为的定义,放在宇宙高度就失去了意义。


虽然问题本身没有意义,但如果只是这样回答,想必很多人会不满意。所以我还想做进一步的分析。

地球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做什么样的运动呢?

牛顿第一定律大家都知道,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万物总是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地球的运动状态当然也与力有直接关系。

如果地球在浩瀚宇宙里没有受到任何力,或者受到的合力为零,那么地球就会永远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但是虽然宇宙很空旷,但地球受到的力不可能为零,因为地球位于太阳系,周围有很多天体,气体云等物质,都会对地球产生引力作用。


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影响最大,因为太阳质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所以我们分析地球受到的引力时,太阳的引力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

因此,地球不可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在太阳巨大引力的作用下,朝向太阳运动。

既然如此,地球应该直接被太阳强大的引力拉着坠落到太阳上,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地球一直绕着太阳做椭圆运动,长达几十亿年都是如此。

简单说,因为速度。地球确实一直朝着太阳的方向坠落,但受太阳引力拉拽的同时,地球还有另外一个方向的速度,垂直于太阳引力方向的切线速度。


正是有了这个速度,才最终保证了地球在坠落到太阳的过程中,总是会完美错过太阳,不会真的坠落到太阳上。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很少注意罢了。

最简单的例子,你随便捡起一块小石头,朝远方扔去,石头飞过一条抛物线之后,总是会落到地面上。

现在假设你有无穷大的力量,不断增加扔石头的力度,于是石头飞得越来越远。

可以想象到,随着你扔石头的力量不断变大,石头获得的初速度会越来越快,到了某个临界点,石头就不会坠落到地面上,而是会一直围绕地球飞行,石头实际上就成为了地球的卫星。

我们如今都知道这个临界点就是每秒7.9千米每秒,也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以这个速度飞行的石头就不会坠落到地面上,但不可否认的是,石头一直在朝着地球坠落。

而相对于太阳来讲,地球就是那块“石头”!


事实上著名的“牛顿大炮”早就说明了上述现象,在高山上架上大炮,发射炮弹,随着炮弹速度的不断变大,最终炮弹会像那块石头一样成为地球的卫星。

而如果炮弹的速度继续变大,达到每秒11.2千米,也就是第二宇宙速度,就会摆脱地球引力。


事实上,这也是人类发射卫星的基本原理,只要给卫星足够的速度,就可以把卫星送入太空。

当然,地球有足够的切线速度很关键,还有一个因素是太阳是一个球体,球体就拥有一定的曲率,当地球朝向太阳坠落的轨迹与太阳的曲率恰好吻合,就不会坠落到太阳上。


由此看来,地球并非悬浮在太空里,而是一直在朝太阳的方向坠落。只不过除了垂直太阳方向的速度之外,地球还有切线方向的速度,而这个速度又足够快,再加上太阳是一个有一定曲率的球体,所以地球总是能完美错过太阳,不会坠落到太阳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之所以存在人类,全靠这些巧合的发生?每项都不可或缺!

宇宙观察室资讯号

2023/07/01 17:46 北京市

已关注

X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禁止搬运/抄袭,发现必追究!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数百万年的时间,在漫长的时间中我们不断繁衍生息,演变进化,孕育出智慧,不断探索地球和宇宙。然而,在我们探访宇宙这些年中,我们不仅没有找到生命的踪迹,甚至类似地球的行星都零星可数。

这让科学家愈发觉得,人类或者生命的诞生伴随着太多的巧合,正是因为这些宇宙巧妙设计,让我们人类得以诞生于地球之上。


宇宙的巧合关于宇宙如何产生的,科学家认为在136亿年前,由于一个奇点发生了爆炸,形成了如今的宇宙。其中奇点所迸发出大量物质,相互碰撞结合,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步形成了行星,星系等天体及天体系统。

其中,不同的物质相互组合,在冥冥之中似乎又早有注定,每个天体自诞生之日开始,就承载了某些特殊的使命。


我们的太阳系,也是其中之一。随着我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我们愈发觉得太阳系并不像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简单,它的出现似乎也是多种巧合碰撞的衍生品。

50亿年前,此时的宇宙一片混乱,太阳系并没有形成。偶然巧合下,某一恒星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发生了爆炸。爆炸之后产生各种各样的物质,会在引力作用在再次聚合,这些都为太阳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而太阳作为恒星出现之后,盘踞在它周围的物质也因它的引力影响,发生碰撞,并形成了今日的八大行星以及其他的小行星和杂质,共同构成了太阳系。

在宇宙中,比太阳质量更大,亮度更强,辐射程度更强的恒星不乏,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北斗七星,他们都是恒星。同样,比太阳质量小,亮度低的恒星也不少,像比邻星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大也好,不大也罢,太阳以刚刚好的质量出现在宇宙之中,它所释放的能量以刚好送达处于宜居带的地球上,并在这里孕育了生命,这便是宇宙的巧合。


太阳及太阳系的巧合而太阳这样一个质量刚好的恒星形成之后,所诞生的恒星系统在宇宙中屡见不鲜。但为何只有地球诞生了生命了呢?科学家研究之后发现,太阳系及其他的几大行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是太阳,太阳是给行星输送能量的主力。我们地球上的万物都依赖着太阳而生,植物在太阳的作用下,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太阳的质量让地球围绕着它稳定的旋转,产生了四季,规律人们生活…此外,太阳影响地球的水循环系统、气候变化、地壳变化、资源产生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没有太阳,不会形成如今的地球。


其次,太阳系本身的特殊位置。我们都知道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恒星系统,呈现旋臂姿态的银河系除却中心并不太平外,四条主旋臂上由于星球数量较多,碰撞、爆炸屡屡发生。

这些东西,对于生命来说,一次就可以直接宣告团灭。我们太阳系并没有位于主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也有一段距离,相对安宁的宇宙环境,给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第三,本恒星系统构成。不少网友都听过作家刘慈欣的《三体》,其中三体人由于自己生存的环境过于恶劣,想要侵夺地球作为自己的新家园。事实上,三体结构的恒星系统在宇宙中不少,例如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所形成恒星系统南门二,便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三体系统。


此外,双星系统也是宇宙常见的恒星系统,而类似于太阳这样的单恒星系统是极为少见。和双恒星或者多恒星系统相比,单星系统的天体运动更为简单,环境也更为稳定,适于生命存在和发展。


同时,我们来看看太阳系内部的行星,它们的存在对地球获取一个稳定的地球环境也极为重要。木星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恒星,它位于地球的外侧,很多外来的天体还没有进入地球轨道时,就已经被木星强大的引力给撕了个粉碎,这大大减少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


我们再来看距离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月球本身的质量、体积等多个方面,在一众的太阳系卫星中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它的质量是地球的1/81,体积是1/49,和他的主星相比,它大的有些超乎想象。

月球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为地球挡去一部分的小行星撞击,另一方面,他对地球的自转轴的稳定,避免地球自转速度过快。同时,对于地球的气候、潮汐等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可以说,太阳系中各大天体对于地球的存在,或多或少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这些质量大多少、位置如何等微小变化,都会对地球的稳定产生影响,而当一切都处于刚刚好的时候,不得不说,这就是一场巧合。


地球的巧合见识过宇宙缤纷多彩的人,回看地球会觉得极为普通。但是,正是这个普通的星球,诞生了生命,并随着进化,孕育出具有智慧的生命体——人。


我们都知道,生命的诞生关键条件,便是水。诞生于46亿年前的地球,初生时是一个炽热的球体,和如今我们的地球有着巨大的差异,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研究认为,地球上的第一批生物大约产生于20亿年前,这个时候的地球已经逐渐冷却,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水。


有了水之后,还需要一定的氧气。史前地球缺少氧气,不可能有大规模的生物出现。不知何原因,一种名为蓝藻的植物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孕育而生,通过不间断的吸入二氧化碳,输出氧气。氧气出现,为后面生命大规模的爆发奠定基础。


此外,研究显示在地球上曾经下了一场持续时间超过100万年的大雨,这次大雨让地球上大部分的原有生物都先后灭绝,并且形成了一场巨大的洪水。这场巨变中大量的水又去了哪里了呢?

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随着地球板块运动,汇集到低洼处,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海洋。这场大雨的出现,尽管给当时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都宣判了死刑,但是它留下了生命的火种,让地球几次的物种大爆发奠定基础。


人类的巧合地球上产生生命,已经是诸多巧合叠加的成果了。而如今再来看看人类出现和产生,你会发现更多的巧合也随之出现。对于人类起源究竟是什么,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进化论是解释一部分人类产生的问题,但仍然缺少直接的证据。


根据进化论的推断,在150万年前,由于气候的变化,地球热带区域突然变冷。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大批植物出现死亡,长势不佳等情形,也让长期生活在树上的“古人类”感受到生存的危机。

为了获取充足的食物,一批人类率先选择了离开树,走向陆地,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制作工具以供自己的取暖,围猎动物等。

这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如果没有走向陆地,我们人类可能还和猩猩一样生活在树上,永远无法产生智慧。


看似很简单的选择题,其中却包含了太多的巧合。事实上,包含如今地球上生存的人类祖先外,尼安德塔人,直立人、霍比特人等各式人种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和他们相比,人类在体力上并不占据优势,这在古老的生存竞争中并不算有利的事情。

因此,不少人猜测,那个时候的人类祖先可能是其他人种的食物之一。


但是,在100万年前,人类牺牲了体能方面的进化,不断加深大脑的进化,并且学会使用工具。

在不断的探索发现中,约距今40万年前,开始围捕狩猎,当然也有可能被猛兽围捕猎食。30万年前,火的出现可以说给人类送来文明火种。

此后,快速进化的人类,在大约10万年前演化出了智人这一人种。通过自己极强的适应能力,智人最终成功的淘汰了其他人种,不断孕育发展,形成文明,社会乃至国家。


这样的故事,很多人听过不下数次。看上去一个非常普通的进化过程,却也有着诸多的巧合。例如,为什么我们人类的祖先会知道进化大脑,如何知道大脑才是未来角逐生存的主要力量?和人类一样出现的人种,同样生活在地球上,为何他们并没有和人类走同样的进化之路,只能灭绝?

除却人类外,其他生命体也在进化,他们的进化速度为何远远不及人类?种种巧合,造就了如今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智慧生命体——人。那么,还在不断进化的人类,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地球正在我们人类的参与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还能在巧合的帮助下,不断发展,最终探寻到宇宙的真正奥秘吗?

关于这个答案,可能我们只能等时间予以证明和解决了。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9 16: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