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72|回复: 1

极光资料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9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hkcc58 于 2009-12-19 21:58 编辑

磁暴期间极光椭圆与极盖区电离层效应比较研究—F区负暴评论推荐
                                    下载全文收藏本文
马淑英[1] K.Schlegel[2] [1]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30072 [2]Max-Planck-InstitutfeuraERONOMIE,d-37191Katlenburg-Lindau,Germany 《地球物理学报》
2002年第45卷第2期

核心期刊论文速发快发(点击进入)

国家级期刊论文快速发表(点击进入)


摘  要:联合利用EISCAT和E-Svalbard非相干散射雷达数据,研究1997年5月强磁暴期间向阳侧极盖与极光椭圆区电离层F区负暴。发现在磁暴主相和恢复相初期,极光椭圆和极盖区电离层都在大约190km高度出现类似F1的峰,F2主峰完全消失,F区电子密度大幅度下降。但离子温度的变化在两个区域很不相同,在极光椭圆区大幅度升高,而在极盖区没有显著变化,反映出引起F区负暴的主要机制在两个区域不尽相同。强对流电场引起大气焦耳加热与离子增温而使O^+离子消失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导致的电离损失,对极光椭圆区负暴起主要作用;而输运过程,特别是持续长达数小时的沿场上行离子流,对极盖区负暴起重要作用。磁暴主相期间,当EISCAT雷达位于等离子体对流涡旋转换区下方时,在无焦耳加热与离子摩擦增温的情况下,观测到由顶部电离层O^+离子沿场高速外流引起的F区电子密度耗空。



页  数:共10页
页码范围:160-169页
关 键 词:磁暴 极区电离层 对流电场 F区负暴 地磁指数 极光椭圆区
学科分类:P352[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 > 电离层物理]
相关文章:主题相关 参考文献(1篇) 被引情况(3篇) 


参考文献+更多
相关文章+更多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hkcc58 于 2009-12-19 23:00 编辑

出现于高磁纬地区上空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 。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 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故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在北半球观察到的极光称北极光,南半球观察到的极光称南极光。极光发生于70~1000 千米的高度范围,在背阳侧极光主要发生在 100~150千米的高空 ;在向阳侧主要发生在 200~450 千 米的高空。极光景色壮观,绚丽多姿,形态多样,如均匀光弧、射线式光柱 、射线式光弧光带、帘幕状极光、极光冕等。极光按观测的电磁波波段分为光学极光和无线电极光;按激发粒子类型可分为电子极光和质子极光;按发生区域可分为极光带极光、极盖极光和中纬极光红弧。
简单来说,分子或原子受电子碰撞后,会被激发至较高的能态,甚至被电离。当离子重新俘获电子,辗转回到基态的时候,便会被发射某些拥有特定波长的光波。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把氧分子分解成原子,成为了大气最高层 (电离层) 的主要成份。当氧原子受电子激发后,便会发出极光那主要的浅绿色光芒。能量较高的电子则可深入大气层较低的地方,激发那里的中性氮分子,发出粉红色或紫红色的光辉。电离的氮分子则发出紫蓝色的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6 19: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