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15|回复: 5

电荷释放=地震,一个新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作---地震发震机理新解(2010-01-21 11:25:04)
标签:地震 发震机理 软流层 热盐溶浆 放电 地电
杂谈 分类:经济 地震发震机理新解
―――软流层热盐溶浆与地壳之间发生放电现象带来强烈震动 关键词:地震 发震机理 软流层 热盐溶浆 放电 地电 摘要:此文提出地震的发震机理是软流层热盐溶浆产生大量正负电荷,当正负电荷与地壳之间的电势差达到到一定数值时,便发生放电(如地球上的打雷闪电),放电带来强烈的震动,即地震。
正文: 世界各地经常发生大小不一的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而地震的发震机理一直都没有很好地解释,地震的短临预报也一直是科学难题;在此,本人提出地震的发震机理类似于地面雨天的雷鸣闪电,上地幔的软流层热盐溶浆产生大量正负电荷,正负电荷分层聚集,当处于上层的电荷与地壳之间的电势差达到一定数值时,便会发生如闪电般的瞬间放电,放电带来强烈的震动并传至地表,造成破坏,以下为具体论述。
众所周知,地球的深处有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50-25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本人认为软流层的形成则是在地球的孕育过程中,当地球体积达到一定时,地球内部开始发热,密布地下的碎冰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融化,并随着地球体积的增大而逐渐上行至上地幔,以高热高压的液态存在,这些热的水在上行过程中比较容易地溶解了岩土中的氯化物,如NaCL,增强了溶浆的溶解力,并在随后仍不断地溶解岩土中的氯化物以及钠、镁、钙、钾、锶、氯、硫、碳、溴、氟、硼等其他矿物质,成为了成份复杂多样,溶解力强的热盐溶浆(类似现在陆地盐矿中提取盐粒的卤水),最终在上地幔深度在50-250km之间形成热盐溶浆软流层。(如图一)
   热盐溶浆层(软流层)内含有多种金属化合物,高温高压下,这些金属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如铅锌电池般),释放出正负离子,这些离子如地面上积雨云中的正负离子般聚集,并在聚集到一定规模、与地壳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数值时,便发生瞬间放电,放电产生强烈的震动,造成地震(见图二)。
由地震前后一些观测现象可对以上观点提供支持:
1.电磁波现象,地震前,会有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发出,如杨智敏等人探测到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证明了地下有强度较大的电化学现象发生。
2.地电及地磁场变化,地震发生前后,地电与地磁场变化剧烈,证明地下有强度较大的电化学现象发生。
3.震区金属矿产往往较丰富。
4.旱震关系,多年大旱地区往往容易发震,因为地壳含雨水越少,地壳与上地幔之间的电位差就越大,越容易发生放电现象。
5.地声,发生地震时,声音与雷声很相似。
6.前震与余震,地震发生时,都有前震与余震,而这与打雷很相似,直到电荷多次释放完后地震才结束。
7.动物反映,震前,动物会显得烦躁不安,反应地下电场发生了大的变化。
8.地震云,地震区常会出现地震云,其原因在于地下大量电荷聚积带来地表电场变化所至,而不是热量传递至云中所至。
9.地光,大级别地震发生时,往往会有地光,其原因就在于地下放电时,地表空气中分子发生电离而发光。
10. 多震带反复震,按能量释放理论,一个地区在震后因能量释放完毕就不大会再震了,而实际上,多震带反复地发震,原因就在于热盐溶浆内的电化学反应并没有停止,每次震后,经过一断时间的积累,便又再会发震动物
灭震措施:引走电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9f5970100ggz9.html
发表于 2010-1-2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软流层的形成则是在地球的孕育过程中,当地球体积达到一定时,地球内部开始发热,密布地下的碎冰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融化,并随着地球体积的增大而逐渐上行至上地幔,


地球体积是怎样达到一定时?
地球内部为什么开始发热?
你怎么知道在地下密布碎冰?
地球体积为什么会增大?

热盐溶浆层(软流层)内含有多种金属化合物,高温高压下,这些金属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如铅锌电池般),释放出正负离子


在多高温度下?
在多高压力下?
金属化合物怎样发生化学反应的?(不要说如铅锌电池般)

关键地方都没有解释,没有讨论的意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荷释放=地震”
不是对等关系,逻辑出现问题.
“震区金属矿产往往较丰富”
虽然不是绝对,但有启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的试验会驱使相当多的人去寻找地下可能存在的电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7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需要大家保持清醒的地方:
那就是研究地震的原理虽然也有必要,但防止大地震造成严重的灾害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发生过地震的地方那么多,危害那么大,在目前的条件下,防灾比预测更为重要。就算某人预测到哪个省会发生地震,你也不知道它具体在哪里;就算你预测到在哪里,该塌的还是会塌。

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筑物防御机制,和灾害时的生存手册,才是我们有关部门应该做的首要任务。
如同针对防雷击的相关机制一样,我们并不去检测云层是否带电,什么时候会产生雷击,而是着眼于每一建筑物自身设置防雷击措施。这一行为模式显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可能性心里有数,这就是最好的预防。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7 06: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