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5|回复: 10

23年7月27日/【地震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刚,外交部发声:将采取必要措施!美国为何会攻击中国的地震监测中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7/26 16:09 四川省

每经编辑:李泽东

据“平安江汉”官方微博7月26日消息,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地震监测中心报警称,该中心发现部分地震速报数据前端台站采集点网络设备被植入后门程序。该行为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已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85条之规定,对此案立案侦查,并对提取到的后门样本进一步开展技术分析,该后门程序能非法控制并窃取地震速报前端台站采集的地震烈度数据。初步判定,此事件为境外具有政府背景的黑客组织和不法分子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



据央视新闻,7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今天,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和公安局分别发布公开声明和警情通报,称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360公司监测发现,武汉市地震监测中心遭受网络攻击,初步证据显示网络攻击来自美国,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毛宁表示,根据中方相关机构发布的通报,有外国政府背景的黑客组织对武汉市地震监测中心实施了网络攻击,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我们谴责上述不负责任的行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的网络安全。



视觉中国-VCG111400067017

美国为何会攻击中国的地震监测中心?

另据玉渊谭天微信号7月26日,就此事件,谭主联系了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对方表示,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360公司对木马病毒进行了溯源分析,我们从这两家机构获悉,这个境外黑客组织来自美国。

又是美国,美国对中国的地震监测中心发动网络攻击,到底想干什么?

带着这一问题,谭主和一名专业人士聊了聊。

他表示,地震波穿过的地下介质、结构不同时会产生波速的变化。而获取地震监测中心的相关数据可以推导出某一区域的地下结构和岩性。例如推测地下是否有大型的空洞,进而推测它是否是军事基地或者指挥所。

他给谭主打了个比方,就好比一个人晚饭后出门,他会听到各种声音。把这些声音同时放在一起,可能会觉得很吵闹,是噪音。但对这些声音进行最简单地分析,你就会得出很多信息——有风的声音,有汽车的声音。

美国发动这次网络攻击,是想分析什么呢?谭主决定从美国情报机构入手,找找线索。

关于美国情报机构,不少人耳熟能详的,有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

但实际上,这些机构只是美国情报体系的冰山一角,当前,美国有18个情报机构:



这18个机构隶属美国不同部门,共同织起了一张情报大网。

其中,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是发动网络攻击的“惯犯”。

去年,我国西北工业大学就遭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网络攻击。

网络攻击很有可能还是这两个部门发起的,那在美国的设想中,如果获取了这些数据,谁来做分析的工作呢?

结合这次美方对地震监测中心的网络攻击行动,谭主对这18个情报机构的职能进行了梳理,而后,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个机构上——美国国防情报局(DIA)。

美国国防情报局(DIA),作为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对外军事情报机构,它的雇员数量以及预算等信息都属于保密状态。

最近和它相关的报道,是DIA在去年年底成立了一个“中国任务小组”,这个小组召集了一批分析师和专家,专门为DIA提供针对中国的“工具箱”。

此外,DIA还会定时发布“中国军力报告”,这份报告对美国制定军事领域的对华政策有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关于DIA的信息并不多。但在仔细查询了DIA的发展历程与组织架构后我们发现,DIA还有一项职能——军事地质研究。

从这张图上就能看到,地质学与军事有着很强的关联。



海湾战争,被称为“现代战争与传统战争的分界线”,美军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在战场上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

当时,很多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美国的制空权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另一个因素——美军的地质及地形情报。

在发动战争前,美军就对伊拉克的地质资料进行大规模地获取、分析,确定了伊军的指挥机构藏在地下30米处,并且,美军还对该机构所处位置的岩层进行了地质分析。

战争一开始,美军发射了带有地质信息芯片的激光制导钻地炸弹,直接摧毁了伊军的指挥机构。

看到这,再回过头看看此次武汉地震监测中心遭到网络攻击事件,是否有些细思极恐?

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发展,民用与军用设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精确打击变得越来越重要。

想要精确打击,就需要更多的地质与地形情报作支撑。

为了获取这些信息,美国情报机构加大了网络攻击与网络窃密的力度。当前,美国已经打造了网络攻击全套武器装备,能够随意攻击全球目标。

相关报道称,美国利用目前掌握的地质情报对全球一万多个重点地下目标进行了多次模拟打击试验,为其精确打击提供重要的参考。

而随着我国地质学的发展,地震监测中心监测的数据会越来越多维,这也意味着,一旦这些信息泄露,能够被分析出来的信息会越多。

专业人士表示,现在监测中心还会同步监测地下水位与土壤等信息。

谭主注意到,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在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土壤对军事行动的影响,相关研究已经细分到土壤含水量、温度分别会对军用车辆通行产生什么影响。

随着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各大情报机构也都将自己的首要任务调整为帮助美国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取得成功。

在美国国防情报局(DIA)总部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要注意普通民众的意见、评论和玩笑。这句话是提醒他们自己,任何细微的数据和信息都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现在,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就抱着这样的态度,盯着中国,希望通过网络攻击等非法手段获取中国的信息,制定针对中国的方案。

美国情报机构研究的网络攻击武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当中: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研究的黑客程序能够专门针对智能电视,并且,他们制造的一千多种黑客系统几乎可以覆盖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电子设备系统;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下属的“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研究如何远程入侵汽车计算机系统,以暗杀特定目标;

而美国攻击地震监测中心的举动则表明,下一步美国网络攻击的对象要向日常化、生活化渗透。

网络攻击,看起来离普通人很遥远,但美国在开发网络攻击武器时,就有意识地和普通人息息相关的领域相结合,一旦其发动网络攻击,受影响的,也会是普通人。

面对这样的“敌人”,我们要做的不单单是提升自己的防护能力,更要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织起一张防护的“天网”。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玉渊谭天、“平安江汉”官方微博

每日经济新闻

平台声明
1
0
0
8
不感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23-7-28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阴森恐怖的深海生物:“末日”巨鱼据说在海啸地震前出现

南方都市报

2023/07/27 20:41 广东省

已关注

X
潜水员近日在中国台湾海域捕捉到一条被认为能预报地震的罕见“末日”巨鱼,引发民众对深海生物的好奇。实际上,潜伏在海洋最深处的生物非常奇特,人们往往会以为它们是从科幻小说里走出来的。

“末日”桨鱼


潜水员在中国台湾海域捕捉到一条“末日”桨鱼。

在世界很多地方,这种鱼被称为坏消息的预兆。

有一种流行但未经证实的说法认为,桨鱼是自然灾害来临的警告,据说它们会在海啸或地震前出现。

在野外很少能看到桨鱼,因为它们通常游到198米到1005米的深度,但偶尔也会游到海面附近。

虽然桨鱼体长可达8米,但也有未经证实的说法称,桨鱼体长可达15米。

桨鱼只能在深海中茁壮成长,如果被拉到水流更加湍急的浅水中,它们很少能在存活下来。

玻璃乌贼


据说玻璃乌贼至少有60个品种。

这种幽灵般的生物潜伏在黑暗的水域中时,其内部器官一览无余。

除了清晰可见的消化腺外,这种 50厘米长的气球状乌贼还能在体内保留氨溶液,帮助自己漂浮。

在遇到危险时,乌贼可以把头和触手塞进身体里,蜷缩成一团。

乌贼的另一项本领是将透明的皮肤变成黑色的伪装皮肤,方法是给自己注射墨水。

据说玻璃乌贼至少有60个品种,年轻时通常生活在表层水域,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进入“黄昏地带”。

有些种类甚至生活在海面以下2000米处。

蜗牛鱼


这种无鳞物种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洋最深处的鱼。

这种无鳞物种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洋最深处的鱼,生活在海面下8134米处,直到2017年才被发现。

马里亚纳蜗牛鱼是在日本南部的伊豆-小笠原海沟观察到的,该海沟以希腊死神哈迪斯的名字命名为“哈达尔区”。

这种28厘米长、半透明的鱼是黑暗世界中的顶级捕食者,在几乎与珠穆朗玛峰一样深的海底以微小的甲壳类动物和虾为生。

英国阿伯丁大学的艾伦·贾米森博士表示,这种真正的深海鱼与我们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种鱼都不一样,它脆弱得令人难以置信,长着像翅膀一样的大鳍,头像一只卡通狗。

獠牙鱼


这种鱼因其可怕的锋利獠牙和怪异的巨颚而闻名。

这种鱼因其可怕的锋利獠牙和怪异的巨颚而闻名。它们甚至有特殊的“口袋”,以防止牙齿将自己切开。

獠牙鱼也是已知的最深的鱼类之一,通常生活在海面下5000 米的深处。

甲壳类动物、小鱼甚至鱿鱼都是它们的食物,爪状的牙齿用来抓住猎物,然后将其整个吞下。

龙鱼


这种神秘的深海鱼闪烁着金属光泽。

这种神秘的深海鱼闪烁着金属光泽,让人觉得它们太漂亮了,不像是熟练的猎手。

不过,别被它的古铜色鳞片迷惑了,这可是偷袭猎物的完美伪装。

虽然龙鱼的游泳能力很强,但它们更喜欢耐心地趴着,然后伏击毫无防备的鱼类和甲壳类动物。

龙鱼的下巴上有一根发光丝,它们经常利用光线来引诱猎物。

它们还可以利用一种被称为“反照明”的工具来掩盖自己的身影,帮助它们在需要躲藏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流苏鲨


流苏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万年前。

这种深褐色的物种因其六对明显的流苏状鳃和背鳍而得名,但很多人会将这种生物误认为是鳗鱼。

这种鲨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万年前,是那个时期仅存的两个物种之一。

流苏鲨鱼可以长到 1.5 米长,它们通常有大约 300 颗牙齿,分成 25 排。

人们对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环境知之甚少,它们通常在120 米到1280米的水下被发现。

文/南都记者 陈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8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攻击中国的地震监测中心,到底想干什么?

中国新闻网

2023/07/27 08:56 北京市



26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地震监测中心的部分网络设备被植入木马病毒,初步判定这一事件为境外具有政府背景的黑客组织和不法分子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一消息有些疑惑,很多地震数据不都是公开的么,境外黑客组织和不法分子为什么要攻击一个地震监测中心?他们又来自哪里?

据玉渊谭天消息,武汉市应急管理局表示,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360公司对木马病毒进行了溯源分析,从这两家机构获悉,这个境外黑客组织来自美国。

又是美国,美国对中国的地震监测中心发动网络攻击,到底想干什么?

一名专业人士表示,地震波穿过的地下介质、结构不同时会产生波速的变化。而获取地震监测中心的相关数据可以推导出某一区域的地下结构和岩性。例如推测地下是否有大型的空洞,进而推测它是否是军事基地或者指挥所。

他打了个比方,就好比一个人晚饭后出门,他会听到各种声音。把这些声音同时放在一起,可能会觉得很吵闹,是噪音。但对这些声音进行最简单地分析,你就会得出很多信息——有风的声音,有汽车的声音。

美国发动这次网络攻击,是想分析什么呢?

不少人耳熟能详的美国情报机构,有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

但实际上,这些机构只是美国情报体系的冰山一角。当前,美国有18个情报机构:



这18个机构隶属美国不同部门,共同织起了一张情报大网。

其中,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是发动网络攻击的“惯犯”。

去年,我国西北工业大学就遭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网络攻击。2个多月前,媒体还细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是如何在网络上开展破坏行动的。

网络攻击很有可能还是这两个部门发起的,那在美国的设想中,如果获取了这些数据,谁来做分析的工作呢?

结合这次美方对地震监测中心的网络攻击行动,媒体对这18个情报机构的职能进行了梳理,而后,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个机构上——美国国防情报局(DIA)。

美国国防情报局(DIA),作为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对外军事情报机构,它的雇员数量以及预算等信息都属于保密状态。

最近和它相关的报道,是DIA在去年年底成立了一个“中国任务小组”,这个小组召集了一批分析师和专家,专门为DIA提供针对中国的“工具箱”。

此外,DIA还会定时发布“中国军力报告”,这份报告对美国制定军事领域的对华政策有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关于DIA的信息并不多。但在仔细查询了DIA的发展历程与组织架构后我们发现,DIA还有一项职能——军事地质研究。

从这张图上就能看到,地质学与军事有着很强的关联。



海湾战争,被称为“现代战争与传统战争的分界线”,美军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在战场上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

当时,很多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美国的制空权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另一个因素——美军的地质及地形情报。

在发动战争前,美军就对伊拉克的地质资料进行大规模地获取、分析,确定了伊军的指挥机构藏在地下30米处,并且,美军还对该机构所处位置的岩层进行了地质分析。

战争一开始,美军发射了带有地质信息芯片的激光制导钻地炸弹,直接摧毁了伊军的指挥机构。

看到这,再回过头看看此次武汉地震监测中心遭到网络攻击事件,是否有些细思极恐?

随着战争形态的不断发展,民用与军用设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精确打击变得越来越重要。

想要精确打击,就需要更多的地质与地形情报作支撑。

为了获取这些信息,美国情报机构加大了网络攻击与网络窃密的力度。当前,美国已经打造了网络攻击全套武器装备,能够随意攻击全球目标。

相关报道称,美国利用目前掌握的地质情报对全球一万多个重点地下目标进行了多次模拟打击试验,为其精确打击提供重要的参考。

而随着我国地质学的发展,地震监测中心监测的数据会越来越多维,这也意味着,一旦这些信息泄露,能够被分析出来的信息会越多。

专业人士表示,现在监测中心还会同步监测地下水位与土壤等信息。

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在几年前就开始研究土壤对军事行动的影响,相关研究已经细分到土壤含水量、温度分别会对军用车辆通行产生什么影响。

随着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各大情报机构也都将自己的首要任务调整为帮助美国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取得成功。

在美国国防情报局(DIA)总部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要注意普通民众的意见、评论和玩笑。这句话是提醒他们自己,任何细微的数据和信息都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现在,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就抱着这样的态度,盯着中国,希望通过网络攻击等非法手段获取中国的信息,制定针对中国的方案。

美国情报机构研究的网络攻击武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当中: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研究的黑客程序能够专门针对智能电视,并且,他们制造的一千多种黑客系统几乎可以覆盖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电子设备系统;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下属的“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研究如何远程入侵汽车计算机系统,以暗杀特定目标;

而美国攻击地震监测中心的举动则表明,下一步美国网络攻击的对象要向日常化、生活化渗透。

网络攻击,看起来离普通人很遥远,但美国在开发网络攻击武器时,就有意识地和普通人息息相关的领域相结合,一旦其发动网络攻击,受影响的,也会是普通人。

面对这样的“敌人”,我们要做的不单单是提升自己的防护能力,更要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织起一张防护的“天网”。

来源:玉渊谭天

原标题:《美国为何会攻击中国的地震监测中心?》

编辑:臧赫

责编:程春雨

RECOMD

推荐阅读

平台声明
2
不感兴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8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地震数据,竟发现地表下有新大陆

光明网

2023/07/28 08:46 北京市

已关注

X

拆开地球看内部(模拟图片)

克莉斯汀

地球内部结构到底长什么样,至今都没有真正被了解。我们只知道,地球应分为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和地核,而地核又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但近期,科学家们在研究地震相关数据时,却发现在地壳与地核之间还存在一种被称为“大型低剪切速度省”的“新大陆”,这些地下的“新大陆”频繁活动可能导致了地表发生地震的频率变化以及地球自身磁场的变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研究团队近日发表论文称,他们通过特殊的计算方法,得到了一个下地幔三维密度模型,了解了更多关于这些“新大陆”的相关信息。该研究对有关地球的形成、演化与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新大陆是怎么被发现的?

人们根据已经掌握到的一些物理学证据,包括火山喷出物质和地震波等,大致推断出地球的结构,还初步判断,地核主要成分为铁、镍等。地幔尤其是位于地表以下660km-2890km深度的下地幔,其体积和质量分别占地球整体的55%和52%,是地球构成的重要圈层之一。

近几十年里,人们根据对地震波等测量数据的分析,并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法对地球内部进行构图时,又发现在下地幔存在许多尺度不一的异常体。地震层析成像法是一种根据地震波来锁定地震源,并映射出地球内部物质成分的新技术。

科学家们发现,地壳下面可能存在一些巨大的低速异常体,它们可能由致密岩石构成,科学家将它称为非洲大型低剪切速度省(LLSVPs),即地表下的新大陆。尤其是在太平洋底下的一块LLSVP新大陆板块约横跨3000公里,相对高度甚至是珠峰的100倍不止。

有学者提出,这可能是缘于地球自身的板块运动和俯冲。而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与合作团队却认为,新大陆可能正是源自地球早期形成的基底岩浆。他们还通过特殊的计算方法,得到了一个下地幔三维密度模型,由此可推论出约束地球下地幔的成分组成与温度分布的一些原因。

可能是导致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之一

人们还发现,这些新大陆LLSVPs可能也是导致地球磁场变化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位于南大西洋的地磁场强度出现明显下降,在过去200年中,环绕地球的磁屏蔽效果平均减弱了9%。关于地球磁场将发生重大改变的说法甚嚣尘上。但对于地球磁场是如何形成的,学术界一直说法不一。

目前普遍认为最科学、合理的一个假说认为,地球的外地核是密度极大的液态铁镍,内地核是密度极大的固态铁镍,当地球内核转得比液态外核快时,就形成了地表外相对稳定的磁场。如果这个假说成立,那么有可能正是这些LLSVPs新大陆在以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扰乱着外地核液态铁镍的流动,从而导致地球磁场明显减弱。

整个过程其实非常复杂,科学家目前也不能很好地去进行详细解释。只是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和分析,他们表示,地球内部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活跃,地球内部的真相还有待我们不断地探索。

来源:羊城晚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9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德2.5级地震市民午睡惊醒 震级这么低为何也有震感,地震台专家解答来了

华声在线

2023/07/28 08:40 湖南省

+关注

X
7月27日,湖南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7月27日14时55分52秒,在常德津市(北纬29.64度,东经111.87度)发生2.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常德澧县、津市等地,多名居民表示震感明显。

“很多人都在往楼下跑”

“刚刚在单位沙发上午休,突然沙发震动了,立马惊醒。”7月27日15时许,常德澧县的张女士惊醒,她感觉沙发在晃动,“沙发大概晃了3秒,我赶紧起来,担心是地震,一出办公室,发现很多人都在往楼下跑。”

家住澧县的胡女士也感觉到了“震感”,“当时我就在客厅里坐着,墙上挂着的帘子都在动,我们还在说,有没有可能是地震,不过时间很短,之后就没事了”。

家住津市的李先生表示没有明显感觉,“但是我朋友圈有人感受很明显,有直接从床上弹起来的,也有躺在沙发上感觉到晃的”。

湖南自1500年以来记载中强破坏性地震22次

为何2.5级地震也会有明显震感?震感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潇湘晨报记者采访了湖南地震台副台长刘洋君。

刘洋君介绍,震感的强弱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和离地震震中的远近就有关系。这次地震在津市的城郊,距离城区比较近,相对来说震感肯定会强一点”。其次,和建筑物建设的位置有关,“土层对地震波有衰减,在距离地震震中同样远的地方,建在土层上的房子就比建在山上的房子震感会相对弱一点”。此外,震感强弱与楼房高度也有关系,“楼层越高,晃动效应越强,相对来说平房的震感会弱一点”。

而此次津市的地震,之所以有市民觉得震感较强,主要是和地震发生地点在城区附近有关。

据史料记载,自1500年以来全省共记载4.8级以上中强破坏性地震22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分布涉及全省14个市州,其中1631年在常德6.8级地震是华南内陆有记载以来两个最大的地震之一。自1970年有地震仪器记录以来,全省共发生2.0级以上地震645次,其中3.0至4.0级地震共57次,4.0级以上地震共7次,最近的是2016年郴州4.1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2级以上地震10余次。

断裂是指地表产生破坏性裂缝或相对错位的现象。断裂会释放很大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形成地震。多条断裂集合则称作断裂带。

刘洋君表示,尽管湖南并没有处在大的断裂带上,但省域范围内有二十多条与地震活动关联度较大的断裂带。“对于整个湖南来说,断裂带还是比较多,还是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但通过分析近年来湖南的地震活动,无论是从频次还是从强度上来讲,相较其他的省份要弱一些。”刘洋君介绍,此次发生在津市的地震就是处在澧水断裂带附近,“对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居民不用太过于恐慌”。

链接

2.5级以上地震人会有感觉

据湖南应急管理公众号 地震震级分为9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1.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

2.弱震或微震:震级小于3级。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6.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7.特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追逐青春,乘风破浪——四川省地震局开展2023年度新进人员入职培训
四川省地震局 2023/07/26 17:09 北京市

X

追逐青春

乘风破浪

四川省地震局开展

2023年度新进人员入职培训


PART.1

培训篇

2023年7月17日-7月21日,四川省地震局开展了为期5天的2023年度新进人员入职培训,23名新进人员参加了培训。7月17日和7月21日,党组成员、副局长江小林分别出席开班式和结业仪式并讲话。

江小林代表局党组对新人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对新人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学习,希望新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二是适应,加快角色转变,积极融入集体。三是承担,踏踏实实做事,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获得成长。同时也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关心关爱新人,担负起培养年轻人的重要责任。

本次培训圆满举行,为新人们上好了入职的“第一课”。


入职培训结业仪式


颁发入职培训结业证书


新人集体合影

PART.2

授课篇

为期5天的培训中安排了丰富详实的讲座内容,邀请了机关部门负责人、知名行业专家、业务骨干向新人们讲授了机构设置、公务礼仪与有效沟通、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地震应急、地震监测预报预警、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科技工作、保密教育、纪检知识、财务管理以及人事制度等相关知识。



公务礼仪与沟通技巧讲述


机构设置讲述


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工作讲述


地震应急工作讲述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讲述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工作讲述

PART.3

典型学习篇

新进人员参加“以学铸魂比党性、以学增智比能力、以学正风比作风、以学促干比贡献”四比典型事迹报告会,了解典型突出事迹,弘扬抗震救灾行业精神。



参加四比典型事迹报告会

PART.4

实地学习篇

期间,还安排了实地参观汶川地震遗址、成都地震监测中心站和四川地震台,了解地震部门一线工作。


参观汶川漩口中学遗址


参观汶川映秀震中纪念馆



参观成都地震监测中心站



参观四川地震台

PART.5

学员风采篇

01

欧洋言

四川省地震局机关处室


大家好,我是欧洋言,30岁,四川达州人。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曾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工作5年,担任结构工程师。性格沉稳内敛为主,开朗洒脱为辅。热爱各类运动和旅游。座右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希望能以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和企业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在新的岗位中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为防震减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02

吴昊

四川地震台


大家好,我是吴昊,24岁,预备党员,浙江衢州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人踏实,待人热情友善,做事踏实严谨。爱好广泛,各种运动都有尝试。座右铭:做时间的朋友。

未来理想:既然选择了防震减灾事业,定会端正态度,认真负责。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立足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包雨睿

四川地震台


大家好,我是包雨睿,25岁,中共党员,四川成都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性格类型为ESTJ,爱好绘画。座右铭为:做人依于德,智慧源于魂。

未来理想:始终保持好奇与热爱,在工作中发光发热。

04

谢紫藤

四川地震台


大家好,我是谢紫藤,26岁,中共党员,湖北洪湖人。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性格:乐观,牛杂。兴趣爱好:看动漫,唱歌,跳舞,撸猫撸狗。座右铭: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不患得患失。

未来理想:工作认真负责,与同事相处融洽,一起为地震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5

李欣蔚

四川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


大家好,我是李欣蔚,24岁,中共党员,四川攀枝花人,毕业于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地球物理学专业。性格乐观、积极向上,爱听歌。座右铭:所有热爱的事情都要不遗余力。

未来理想: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提高科研能力,为防震减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06

董芸希

四川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


大家好,我是董芸希,25岁,中共党员,四川崇州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性格开朗乐观。座右铭: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未来理想: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恪尽职守,努力筑牢防震减灾工作的防线,切实为人民服务!

07

杨玉萍

四川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


大家好,我是杨玉萍,25岁,中国党员,四川成都人,毕业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兴趣爱好广泛:骑行、徒步、打羽毛球、摄影等。座右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

未来理想:保持学习,踏实工作,为地震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保障群众安全做出更大努力。

08

黄显斯

四川省地震局监测信息中心


大家好,我是黄显斯,27岁,共青团员,四川成都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专业。性格内向,喜欢深思。兴趣爱好:看电影/展览。

最想分享的一句话是: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从失败中学习,是人生的必经过程。希望能在地震局的好平台得到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地震人,为中国的地震事业贡献微薄的一份力量。

09

程适

四川省地震局监测信息中心


大家好,我是程适,28岁,中共党员,湖北武汉人。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业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我的性格慢热,待人真诚有礼,有强的集体荣誉感。我喜欢运动,如打羽毛球,也喜欢看书、看剧、看电影。座右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未来理想:多听,多看,多问,多学,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为地震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10

孙峰辉

四川省地震局监测信息中心


大家好,我是孙峰辉,25岁,中共党员,陕西宝鸡人,毕业于四川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性格严谨踏实,A面沉稳内敛,B面活泼开朗。兴趣爱好:看书听歌,偶尔打打游戏。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

未来理想:投身防震减灾事业,从一颗螺丝钉做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

甘露

四川省地震局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大家好,我是甘露,31岁,中共预备党员,四川泸州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性格活泼热情,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兴趣爱好有看书、旅游、唱歌。座右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未来理想:首先尽快熟悉工作岗位,提升工作技能,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其次,保持开放的心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发挥专业所长,持续创新。最后,艰苦奋斗,始终将艰苦的磨砺转化为奋斗的动力,脚踏实地,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12

马文

四川省地震局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大家好,我是马文,24岁,中共党员,甘肃定西人。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性格谦逊、乐观、有活力,做事认真、负责、有始终。兴趣爱好有读书、健身。座右铭: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未来理想:抬头看路,做好短中期职业规划、人生计划;埋头做事,完成份内外工作内容、生活琐事。

13

刘淋

四川省地震局地壳形变观测中心


大家好,我是刘淋,24岁,共青团员,云南昭通人。毕业于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专业。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兴趣爱好:做手工,听歌,看动漫。座右铭: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让奋斗成为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未来理想:多学多做,实现自我价值。

14

帅梓涵

成都地震监测中心站


大家好,我是帅梓涵,26岁,共青团员,四川成都人。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自我评价是拥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学习能力,做事认真仔细严谨 ,注重细节,拥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兴趣爱好是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听歌。座右铭是:“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未来理想:我将全心致力于地震事业,发挥所学知识,为国家贡献。实事求是,规划职业道路,持续提升技能。忠于理想,勇往直前,为国家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不懈努力。

15

翁雪飞

自贡地震监测中心站


大家好,我是翁雪飞,25岁,共青团员,四川内江人。硕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性格活泼开朗,能与人相处融洽。座右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点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未来理想:刚走出校门,希望尽快融入工作,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但不失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习惯。希望能将自己的所学服务于四川的地震事业,在地震监测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做一名优秀的地震人。

16

李响

自贡地震监测中心站


大家好,我是李响,24岁,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共青团员,四川合江人。性格平易逊顺,待人真诚友善,积极上进,做事认真细致,具有团队精神。兴趣爱好:羽毛球、游泳。座右铭: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未来理想: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不畏艰难,开拓进取,提升自我素养和技能本领,为祖国防震减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7

任宬屹

攀枝花地震监测中心站


大家好,我是任宬屹,23岁,共青团员,重庆人,毕业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平时性格稳,比较慢热,爱好音乐,唱歌,也热爱运动,喜欢打篮球。座右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未来理想: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充实自己的知识,为防震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8

王晶英

攀枝花地震监测中心站


大家好,我是王晶英,27岁,共青团员,四川巴中人,毕业于荆楚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性格沉稳且直爽,凡事喜欢三思而后行。闲暇时喜欢读书、旅游,我的座右铭是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未来理想:严于律己,做好本职工作。见贤思齐,向前辈学习。

19

毛乐

阿坝地震监测中心站


大家好,我是毛乐,23岁,来自四川成都,毕业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四年大学生活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大学所修课程也教会了如何积极沟通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爱好旅游、摄影、看书,这些兴趣培养了我积极乐观、勤学思考的性格。

未来理想:用勤恳认真的态度积极对待每一件工作,抓住每一个机会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能力,以此为防震减灾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

杨代伟

阿坝地震监测中心站


大家好,我是杨代伟,22岁,来自四川阿坝,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篮球,听歌、唱歌,摄影等。喜欢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似的集体中工作学习。对于工作严谨负责,对于学习认真对待。

未来理想: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能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有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能够开开心心的生活。

21

张涛

康定地震监测中心站


大家好,我是张涛,23岁,共青团员,四川泸州人,毕业于新疆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性格随和、积极乐观、富有责任心。兴趣爱好:羽毛球。座右铭:取则行远,行则将至。

未来理想:不断丰富自己,脚踏实地,为防震减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

赵继华

西昌地震监测中心站


大家好,我是赵继华,23岁,共青团员,云南昆明人,毕业于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专业。性格直爽、乐观,为人坦诚,做事认真。热爱运动。座右铭: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未来理想: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好自我。


(

END

)









追逐青春

乘风破浪

来源 | 四川省地震局人事教育处

排版 | 张新玲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虽远 行将至——四川地震预警攻坚团队
四川省地震局 2023/07/29 17:08 北京市

X


四川地震预警攻坚团队


这是一群和地震波赛跑的人。他们以国家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完成了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他们日夜奋战在防震减灾的最前哨,打通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信息的准确发布。他们挥洒汗水,他们攻坚克难,在他们的努力下,四川地震预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这就是四川地震预警攻坚团队。


2022年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打破了成都全城的静默。夏日的午后,值班员还在机房忙碌,机房空调的清风下仍有止不住的困意袭来。“有感地震,56、55、…”终端的告警声,机房电脑的警报声伴随着一声声倒计时赶跑了大家的瞌睡虫,“震级上六级了!”“震中在哪?”“泸定” 倒计时结束时值班人员早已就位,伴随着整座大楼的晃动与身后预警终端闪烁的灯光开始了应急工作。泸定地震中,中国地震预警网向震中周边的社会公众、中小学校等所在目标区域提前数十秒发出预警信息。作为四川预警团队的一员,我为地震预警这数十秒的时间感到由衷的自豪,得到的哪怕只有短暂的数十秒,也是与死神生死时速较量的法宝,然而让预警信息跑赢地震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川地震多、震情严峻,是国家预警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2019年开始全面实施,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苏金蓉同志带领着一群年轻的技术团队,踏上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旅程。是局党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怀揣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汶川地震的敬畏,四川率先提出在全国开展先行先试。在没有标准、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苏金蓉同志一路摸索,带领团队用最短的时间,承担全国最重的任务。“边建设、边服务、边改进”“试技术、试标准、试方法、试服务、试队伍”的“三边五试”思路,既是在试思路,更是责任和耐心的考验。这其中,承担的是数倍于己的工作任务,加班到凌晨是常态,迎着晨光前进已形成习惯,是团队带头人苏金蓉同志对于地震预警的热爱和激情,给予了她向前迈步的动力。


数据处理系统是地震预警业务链条的中转枢纽,系统应该如何部署,预警中心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这是预警项目启动后中心建设组江鹏同志面临的最大难题。为理清思路,他带领工作小组到数十家单位和设计公司实地调研,2019年在基地的大院里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预警中心。彼时,全国预警中心建设指南还未形成。在预警中心的建设中,他编写方案、总结经验,数十万字的技术报告,凝聚的是江鹏同志留下的一滴滴汗水。繁重的工作任务下,办公室、会议室、出差的飞机上总能看到他拿着电脑敲打键盘的身影。有次第二天就要方案评审了,在前一天吃晚饭的间隙,“我的电脑快没电了,借用下你的”他着急道。他把餐桌当办公桌,回房间后也没停歇,汇报PPT发到群里已是凌晨四点。


2022年江鹏同志又扛起了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建设的重任,仅仅一年的时间,搭建平台、考取证书、编制标准,实验室实现了又一个从无到有,建成了全国第一套地震预警软件测试平台,取得了全国第一个预警终端测评资质。

2020年10月,蔡一川同志带领专家团队踏上了阿坝州开始了终端验收工作,小金县汗牛中学海拔3000米,刚下车时还是会感受到一些高原反应造成的眩晕。遥想建设之初,常规的终端功能单一,并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蔡一川同志带领信息服务小组充分发挥探索和钻研精神,整合、改进终端功能、自主研发出省内第一款服务政府的定制化终端,首台定制化终端安装在省应急厅,几个小时后,资中发生了5.2级地震,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在震后8.6秒发布了首次预警信息。


为了打通地震预警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蔡一川和申源同志绞尽脑汁,马路边、商业区随处可见的电子展示屏给了他们灵感,“我们可以将预警信息连接到省事业单位、公司、各行业的展示大屏上!”在没有以往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与第三方的对接流程,成功拓宽第三方的发布渠道!

6年来,团队成员对101次预警地震进行人工震相分析,每个地震170个记录台站,360条震相记录,细化精确到每一个记录台站,每一秒的p波到时,每一报的触发时刻。震相数据总量达3.6万。对40台不同型号、不同操作系统的物理服务器提供24小时全年无休的运行保障,昼夜不断电的机房总能看到他们为确保预警系统软硬件的稳定和可靠 忙碌的身影。四川地震预警网已部署预警终端1235台,开通730个村“应急广播村村响”,成功对接支付宝、川藏铁路、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23家单位、公司, “四川地震台”公众号与小程序上线短短2个月总粉丝数已超过50万。

路虽远,行可至。防震减灾工作任重道远,四川地震预警攻坚团队的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和奉献精神,他们将不忘初心、敢于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当好党和人民的“吹哨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7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物理成像技术,对研究地震异性层成像,有哪些实质性的作用?

心底的小城

2023/07/27 08:14 江苏省

已关注

X
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对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炸产生的地震波的观测和分析,地震成像是研究地球内部三维结构的最强大工具。

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解地表地质特征的深度延伸以及地幔动力学对地震、火山喷发和造山等岩石圈过程的控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地震学家主要采用地震速度、衰减和各向异性三种物理参数来表示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速度是P波或S波传播速度,可以通过使用从地震记录中测量的体波传播时间或表面波频散来获得。地震波传播时所经历的能量损失可以用地震衰减来描述,地震衰减受到地震波传播的岩石的温度、岩性、熔体和流体含量的影响。

地震各向异性是地震波的某些性质随波传播方向而变化的现象,地震观测和实验室实验都表明,固体地球含有强各向异性物质,通过研究地震各向异性可以更好地了解固体地球的结构和动力学,因为各向异性包含有关岩石圈、软流圈和俯冲板片过去和现在变形的重要信息。


使用层析成像的方法对数据分析

采用层析成像方法分析地震数据,能够确定地球内部三个物理参数的3-D分布,即地震速度层析成像、衰减层析成像和各向异性断层扫描。

大多数层析成像研究都关注各向同性速度层析成像,即假设地球结构对于地震波的传播是各向同性的。这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层析成像中使用的地震数据集没有足够的数据和射线路径覆盖范围来解析信号的各向异性部分。


做出这种各向同性假设是为了数学上的方便,虽然大多数地震数据可以用这种各向同性假设很好地建模这并不意味着地球具有各向同性结构。

地震各向异性会导致地震速度的最大变化,甚至可能比温度、成分或矿物学变化引起的变化还要大,地震各向异性是地震数据的一阶效应。


地震各向异性分布在哪里

地震各向异性几乎存在于地球的固体部分,即地壳、地幔和内核中,地震各向异性主要是由地球岩石的晶格择优取向和形状择优取向引起的。

利用体波和表面波数据来研究地震各向异性,体波方法包括剪切波分裂测量、接收器函数和走时断层扫描,其空间分辨率高于表面波方法。


SWS也称为地震双折射,是指剪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分裂成两个速度不同的偏振剪切波的特征。水平分量地震图中可以测量两个分裂参数,它们是快准剪切相位以及快剪切波和慢剪切波之间的时间差。

测量SWS已成为检测地震各向异性的最流行的方法,部分原因是它非常简单直接,并且可以针对单个台站进行。通过分析短周期局部剪切波或穿过核心的长周期波,观测到的SWS通常被认为反映了地壳或地幔下方一定深度或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震各向异性。


SWS参数对研究地壳的作用

两个SWS参数可以用来揭示地壳和/或地幔的方位各向异性。许多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测量,以研究世界不同地区地壳和/或地幔的地震各向异性。

测量SWS是流行且有效的地震各向异性检测方法,但该方法的深度分辨率较差,即无法确定地震台下各向异性震源的深度或深度范围,SWS结果通常很难被解释。


SWS测量的这一缺点可以通过进行地震各向异性层析成像来克服。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利用Pn波走时数据来研究P波方位各向异性由于Pn波在莫霍面不连续处折射并在最上地幔中传播,因此Pn断层扫描可确定莫霍面正下方最上地幔中的二维Vp变化和方位各向异性。

P波各向异性层析成像可以绘制地震网络下地壳和上地幔中Vp方位角和径向各向异性的3D分布,PWAT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主要在过去的一个半年里得到开发,PWAT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即Vp异质性和各向异性之间可能存在权衡。


浅析地壳各向异性介质

当体积被层析反演中使用的射线路径密集且均匀地覆盖时,权衡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以及是否更精确地计算理论旅行时间。

为了提高SWS测量的深度分辨率,Mondal进行了概率有限频率SKS分裂强度断层扫描,为上地幔的各向异性结构提供了横向和深度约束。他们的技术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来搜索参数空间,并且他们使用有限频率灵敏度内核将模型扰动与分裂强度观测联系起来。


需要二十一个独立的弹性模量来完全表达一般的各向异性介质,特别是在断层扫描成像的情况下,可用的地震数据远非完整和理想,必须进行一些近似来减少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模量。

六边形对称性就是对地球物质的一种近似,它可以大大减少描述地震各向异性的物理参数的数量。当SWS分析中涉及方位各向异性,在表面波研究中径向各向异性假定垂直六边形对称和体波Vp研究。


对地震数据进行分析

从计算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假设具有水平或垂直对称轴的六边形各向异性,因为地震数据通常没有分辨率来约束更复杂的各向异性。

自然变形岩石中LPO的实验室实验和研究表明各向异性的几何形状是由流动的几何形状控制的和由矿物的塑性和弹性各向异性性质决定的LPO几何形状。在上地幔的大部分区域,各向异性形成于软流圈,那里的流动几乎是水平的,应变很大项占主导地位。


但如果流动几何形状更复杂,那么地震各向异性就会变得更复杂。这些矿物物理研究表明,至少可以通过调用B型织物假设二维流动几何形状来解释一些与沟槽平行的快速各向异性。

表明六方对称性分别占橄榄石和顽辉石总各向异性的约75%和>50%。地幔中橄榄石沿所有三个轴的排列并不完美,几种矿物固有的各向异性结合在一起,使典型的地幔和地壳岩石结构更加接近六边形。地震各向异性的六边形近似可以捕获上地幔总各向异性的约80%。


D各向同性速度结构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将观测到的走时残差与震源参数的扰动。即纬度、经度当地地震的、震源深度和起源时间以及3-相对于一维参考速度模型的D速度扰动。在各向同性断层扫描中在研究体积,假设P波以相同的速度向所有方向传播。

对于弱方位各向异性,Vp和Vs随波传播方位角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与成比例的项的线性组合和。对于SH波项可能很重要,但是对于P波项始终被忽略,由于所用地震数据的空间覆盖范围和分辨率有限,通常假设建模空间中存在弱六方各向异性。


水平传播的P波其中、和是行程时间对于当地地震震源参数的偏导数,是行程时间的偏导数相对于3-D各向同性,Vp结构的研究体积中排列的3-D网格的每个节点N,是旅行时间相对于各向异性参数在Vp各向异性研究体积中排列的另一个3-D网格的每个节点处。

了解Vp结构的网格间隔

各向异性Vp结构的网格间隔应大于各向同性Vp结构的网格间隔,因为Vp各向异性的分辨率通常低于各向同性Vp结构的分辨率。在实际研究中,通常使用数万甚至超过100万个走时数据在地震台网下进行3D各向异性层析成像。


观察方程形成了一个巨大但稀疏的线性方程组,可以使用高效的矩阵求解器来求解。开发了一种用于研究3-D各向同性Vp和Vs结构的层析反演方法。

该方法可以处理研究体积中复杂形状的地震不连续性可以使用来自本地地震和远震事件的大量P波和S波到达时间以及后期数据。过去的三十年中,这种层析成像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地区,用于研究从局部、区域到全球尺度的三维速度结构。研究Vp各向异性断层扫描。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许多研究人员使用AAN层析成像方法来研究包括新西兰在内的许多俯冲带的3-DVp结构和动力学、日本东北部和阿尔卑斯山。

结语

俯冲带AAN层析成像的最新示例,是对卡斯卡迪亚边缘部署的密集地震台网记录的本地和远震走时数据进行联合反演确定的。在北美板块的地壳中,FVD通常与海沟平行,这反映了沿着卡斯卡迪亚边缘的NS挤压。

在弧前的俯冲板片中,FVD通常与海沟平行,这表明外隆断层的蛇纹石化可能会改变板片的各向异性。在卡斯卡迪亚北部,板片下方的一个显着的低速区表现出北东-西向FVD,反映了来自附近海洋热点的热浮力地幔流,这些地幔流向东北移动并逐渐在卡斯卡迪亚北部下方堆积,导致减压熔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的说法又来了?相关谣传不可信!

极目新闻

2023/08/07 10:18 湖北省

已关注

X
据新华社8月6日消息,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北纬37.16度,东经116.34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平原县王打卦镇王打卦村附近。


山东平原地震示意图(来源:新华社)

极目新闻注意到,在山东平原县地震消息传来后,有关“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的说法又在网上流传起来,大意是李四光曾经预测了四个地震区域,其中三个区域已经发生了大地震,只有一个区域没有发生大地震,担心预言会不会成真。


有网友留言反驳相关传言(来源:网络截图)

实际上,有关“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的说法,早就被证实是子虚乌有,属于根本就不可信的传言,早被有关方面辟谣过了。

新华网于2020年5月12日的一篇报道指出,铭记灾难,莫传谣言,明确指出“李四光预测了四个地震,三个都发生了”系谣言,不要再传谣信谣了。

报道指出,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为我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关于李四光预测四大地震的说法流传已久,经过多方查证,李四光生前从未有过这样的预言,纯属谣传。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也不止一次针对此谣言进行了辟谣。真相是:地震预测在全世界都是个难题,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极目新闻注意到,此次发生地震的山东省,其所辖的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刚刚在不久前的7月19日,专门发文对“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的说法进行了详细澄清。


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的相关辟谣文章(来源:济震微讯)

据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官方账号“济震微讯”2023年7月19日的一篇文章介绍,多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的说法,大概是这样的模式:“李四光先生曾经预测过四大地震,其中三个都发生了,其中包括唐山大地震,而第四个就是XX。”这“第四个”是个筐,一般是传播者所在的地区,经常有热心的网民在“争抢”。

文章指出,李四光先生依据其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曾多次提出地震预测意见,但是,根据现存的文件、科学文献以及李四光先生的同事、学生回忆,李四光先生并没有具体预测所谓“四大地震”。


李四光(来源:济震微讯)

据山东省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加地震工作的部分老同志回忆,李四光先生在世时,地震科学界没有所谓“四大地震”的论述,社会上也没有“四大地震”的传说。但在“汶川地震”之后,“四大地震”一说经常会重出江湖,周而复始。

“济震微讯”公众号还在2022年7月21日对“四大地震”传言有过详细澄清,据介绍,实际情况是,李四光先生基于历史地震资料和地质构造特点等,指出过我国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震带,并对这些地区的地震大趋势作出了较为准确的判断,这些资料在《李四光全集》中有系统反映。


相关澄清文章截图(来源:济震微讯)

但是,这些关于地震趋势的判断,并不是通常理解的地震预测预报。李四光先生进行地震趋势判断的思路和方法,今天已经得到系统性发展,并体现在例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工作中。事实上,李四光先生从来没有做过所谓“四大地震区域”这样的判断。相关说法是以讹传讹。

极目新闻综合新华网、中国青年网、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官方账号

(来源:极目新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9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这些有关地震的传闻别信

光明网

2023/08/08 20:43 北京市

已关注

X
人民网北京8月8日电(周静圆)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一些有关地震的传闻再次引发网民关注。人民网“求真”栏目采访整理了相关内容,提醒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传闻一:“地震可以提前一个小时预警”

这其实是混淆了地震发生前的“地震预报”和地震已经发生但破坏性地震波尚未传播开来的“地震预警”的概念。

地震预警并不是地震预报,收到预警信息表明已经地震了。它指的是在地震发生后,在破坏性地震波达到之前,向目标区发布避险警报信息,提前几秒至几十秒告知地震动的可能大小、可能破坏程度和可能到达的时间,以便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公众可进行紧急逃生避险,而高铁、危化企业等则可自动采取地震紧急处置措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求真”栏目了解到,地震预警虽然可以提供紧急警报信息,但是受技术原理所限,仍存在地震预警盲区。地震发生后,从地震台站首次捕捉到地震波信号到正式发出预警信息,需要4至6秒的时间,导致震中20至30公里范围内无法预警,恰恰这样的区域是地面运动最强烈的区域,因此地震预警对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基本是无效的。

传闻二:“打着‘官方发布’的旗号称‘某地还要发生几级地震’”

近日,社交平台上出现打着“官方发布”的旗号称“某地还要发生几级地震”的消息。


网络截图。

根据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除发表本人或者本单位对长期、中期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成果及进行相关学术交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中国大陆每年都会发生十余万次地震,其中可能被人们感知的地震仅有上千次。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完全掌握地震的形成机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过程十分复杂,地震预报仍然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很难做到非常精确地对地震时、空、强度的预测。

传闻三:“动物异常是地震前兆”

动物异常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气候、天气、环境等都会引起动物异常反应,也就是说动物异常并不一定会是地震前兆。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表示,震前动物异常确实在有些地震发生前存在,但是也有很多地震发生前没有出现或者并不明显。

传闻四:“李四光预言了四大地震区域”

近日,有关“李四光预言了四大地震区域”的说法又在网上流传起来,其中“四大地震区域的地点”有多个版本。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他创立了地质力学,为我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李四光基于历史地震资料和地质构造特点等,指出我国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震带,并对这些地区的地震大趋势作出了较为准确的判断,这些资料在《李四光全集》中有系统地反映。

但是,这些关于地震趋势的判断,并不是通常理解的地震预测预报。李四光进行地震趋势判断的思路和方法,今天已经得到系统地发展,并体现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判定工作中。

“求真”栏目再次提醒广大网民,有关地震的一切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不信谣、不传谣。

作者:周静圆

来源:人民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0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科普丨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嘉峪关市地震局 2023/08/05 12:25 北京市

X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但是对于地球上的人类和生命,地球也是一个不安定的星球,地球上时刻都会产生暴雨、台风、火山、滑坡和泥石流。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地震。


图1 地球是一个不安定的星球

地震(earthquake)又称为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破裂,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震如同刮风下雨一样,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会产生震动波,称为地震波。它会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地震产生的原因有多重解释,目前较为普遍的解释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引起地震。地震发生的地方成为震源,对应到地面的地方成为震中。


图2 地震

地球上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地震,只有3级以上的地震可以被人们感觉到,它只占地震总数的1%。在这些有感地震中,仅有100多次左右的地震会造成灾害。全球年平均发生5级地震约500次以上,6级以上地震约100多次,7级以上地震约20次,8级以上地震约1次。


图3 地球板块和地震带

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外几乎全部为大陆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全球地震主要发生在地球板块边缘地带。主要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到青藏高原南端、印度尼西亚及南亚的欧亚地震带。当然世界上还有一些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称为板内地震,中国发生的地震除台湾以外都属于板内地震。


图4 汶川大地震


图5 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简称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主要有地震仪器和上述的宏观现象考察来决定。

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不同,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一般指地表地震动和破坏程度,同一次地震,地点不一样地震烈度不同。实际上地震烈度受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等影响,比如汶川8.0级地震在震中地区为11度,在西安地区为5度。

对于12级地震烈度一般来说大致如下: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器皿碰撞作响;5度:室外大多数人有感, 睡者震醒,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人站立不稳,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 个别屋顶掉瓦或墙体微裂;7度:房屋轻微损坏掉土,壁面裂,不牢固的房屋倾倒;8度:一般房屋多有损坏,少数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有地裂缝出现;9度:一般房屋大多数破坏倒塌,铁轨弯曲,底边有地裂,喷水冒砂;10度: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滑坡,水面大浪扑岸;11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崩毁。山体重大滑坡,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地面起伏如波浪,大规模变形,山河改观。

来源:上天入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5 02: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