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46|回复: 0

好文共赏5(得失悖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的位置: CCTV.com » 813095的博客 » 博客
【得失电子的悖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19 12:52:26
系统分类:科教 |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

TAG:

物体经过摩擦以后,要么失去电子成为正电荷,要么得到电子成为负电荷,这是静电的理论解释,是世界统一的物理教学内容。

学生物理试验课;利用动物的毛皮反复摩擦绝缘棒,然后用绝缘棒吸起碎纸屑,以此证明绝缘棒上携带了静电。推理结果是;动物毛皮失去了电子,绝缘棒得到了电子。因为,原子属于固定的位置,正电荷无法聚集形成电量,绝缘棒得到了电子并且具备了非磁性的引力功能。

大家也许没有注意,以上理论解释和试验结果分析出现了矛盾,混淆了得与失的概念,请看以下分析:

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运动,可以认为原子核具有引力功能,按理说失去电子的原子减轻了负担、将会增加引力功能,得电子的原子增加了负担、就会削弱引力功能。例如:

碳原子中有6个电子,原子没有得失电子以前、引力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失掉了3个电子,碳原子中剩下3个电子,它的引力功能应该增加一倍,甚至有能力重新捕获失去的电子。正常原子再增加1个电子就会减小一部分引力。然而,《物理学》的解释和试验,却是相反的情况,失电子成了正电荷,得电子成了负电荷、同时获得了引力功能。

实际情况的确是失去电子的过程,但是,需要新的解释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电子脱离母体后发生了变异,类似气泡的结构,属于单极性的正电荷,空心电子的收缩动作、形成了非磁性的引力功能,相互吸引堆积在物体表面、能够覆盖绝缘体,并且能够跨越空白区连接更多的电子,变异的电子不是被其它的原子捕获,电子的母体也没有重复的捕获能力,因此,反复的摩擦动作不会出现混乱局面,电量只能增加不会减少或抵消。空心电子的堆积数量越多,放电时产生的威力也就越大,衣服中的静电和云彩中的雷电都是这种电能。

空心电子的堆积现象,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向外坍塌,容易形成线条的形状,线段之间没有电流特性,放电时不需要构成回路,空心电子的破灭就是放电过程,集体破灭形成了爆炸,放电时的声音较大,连环反应形成了、逐步延伸的放电过程,衣服放电的人体感受、以及闪电的行走过程,都是同样的现象。

雷电没有电流特性,避雷针的作用更像是针尖扎气球,只是触发的撞击电流,没有连续的电流导入地下,所以避雷针的大小没有功率要求,再小的避雷针也不会被雷电熔化,避雷针的体积和撞击电流成正比,针头越大对于接地线的要求也就越高,无论雷电的能量有多大,所有的避雷针都能完成同样的工作,针头大小的差别只会影响使用寿命,避雷针不是越大越好,选择合适的位置与高度,才是重要的因素。

静电的产生和环境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易产生静电,人体温度比较适合静电的产生和储存。雷电不是云彩本身的产物,是由水蒸气携带了地球表面的静电,形成了带电的云彩,雷电的季节变化、地区差别和地球表面的环境温度有关。

这些新的解释方法,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检验,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不是通过文字能够改变的事情,没有疑难问题才是准确的解释,学术研究不是大众行为,简单的问题能够看懂者寥寥无几,作者欢迎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参与深入的研究工作。

更多的内容请看:百度百科,百度搜索:空心电子,文末链接了论文《探索物理领域》网址。百度搜索:沧州何加林,博客当中拥有许多解析文件。创新的概念随时发表解释文章,敬请大家关注。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和央视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6 17: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