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94|回复: 9

报告昆明2010年3月5日晚6点左右的火烧云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0-3-6 12:38 |阅读模式
等公交车时在西园路口拍的


面向方向:西南方
匿名  发表于 2010-3-6 12:39
不会吧!!!图片服务器正在维护...擦
匿名  发表于 2010-3-6 12:48
发表于 2010-3-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无法看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烧云成因:
  在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通红的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时候,没有云,天边也会出现火红的颜色,这叫火烧云。
  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火烧云属于低云类,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它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通通的。火烧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暖热、雨量丰沛、生物生长繁茂的时期即将到来。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些颜色的光的波长不一样,红色光波最长,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气的分子和空气里飘浮着无数细小的灰尘和水滴,它们都能够把太阳的各色光线分散开来,这叫作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光波波长越短的,像紫色、蓝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开来;波长越长的,像红色、橙色光就不容易散射。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它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受到散射就减弱得很厉害。减弱得最多的是紫色光,减弱得最少的是红色或橙色光。这些减弱后的彩色阳光,照射在天空中、云层上,就形成鲜艳夺目的彩霞。天上没有云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气层较薄,太阳光里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的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有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与“地光”的出现与地球局部出现地磁的不规则变化有关,强地震前因地壳下面不同物质构成的岩浆潜流出现交融现象,相当于地球内部线圈发生局部“短路”,使局部地磁出现不规则变化导致“地震云”与“地光”的出现。

已经证实大地震前震区上空的电离层厚度会出现往下压缩的现象,这种压缩会使“太阳风”的高能带电粒子沿着被压缩的电离层向下沉降,太阳风高能粒子可达1万电子伏,这种高能粒子进入震区上空电离层沉降区后,会轰击电离层中含有的高层气体,这些高层气体受轰击后就被激发而发出可见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为什么地震前震区上空会出现电离层被压缩现象?

在地球100公里至400公里高空,空气极其稀薄,这个高度的空间称为“电离层”。电离层的气体元素都呈游离状态出现,当地磁发生不规则变化时,高层气体元素的核外电子出现丢失或整合现象,空间占用减少,因此出现了电离层的向下压缩现象。

十二、地震云有何特点?

地震云是一种有自发光特征的“云”,这种“云”根据电离层被轰击的高层气体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大多数为日光灯样苍白色,看似在云中装有千百万支日光灯。

强地震往往是地震云与地光同时伴随出现,地震的震级愈高,地震云的色彩往往愈鲜艳。

(1)“地震云”出现时如果没有“云彩”就只能看到“地光”,七级以上大地震在震前均会产生“地震云”或“地光”。

(2)当“地震云”或“地光”出现后,将在120小时内发生6级以上强地震,震级愈高,“地光”愈强。

(3)直接处在地震中心看不到“地震云”或“地光”现象,只有在相距地震中心数百公里的地方才能观察到“地震云”或“地光”,这是因为地震中心上空虽然电离层已被压缩且被太阳风高能粒子撞击而发光,但总体来说电离层空气极其稀薄,所以在本地看不到,必须在远处才能看到,这个原理就如在近距离看不到空气的颜色,但看天空就知道空气是有颜色的,是天蓝色。

(4)六级以上强地震可能在地震发生时“地震云”与“地光”会同时伴随,但也有可能“地震云”与“地光”出现后又消失,几个小时后甚至几天后才发生地震,真正发生地震时并没有“地震云”和“地光”同时出现。

(5)只能在东北方向才有可能发现距离超过1300公里以上的“地震云”,在其它方向发现的“地震云”都是在大约1300公里以内,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地震云”位于太空电离层高度,不跟随地球自转而移动。

(6)在东北方向发现的“地震云”若观察不到“地光”现象,说明观察点相距地震中心距离超过1300公里以上,若在其它方向发现“地震云”,距离肯定在1300公里以内(大概值),并且会同时观察到“地光”现象。

(7)西北或西南方向出现的“地震云”或“地光”,若相距观察者1300公里左右时,可能观察到的“地震云”和“地光”几分钟后就会消失,因为观察者站在地面随地球自转而移动,但“地震云”在电离层高度不跟随地球自转而移动,相距1300公里左右西北或西南方向的“地震云”和“地光”很快就会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而淡出观察视野。

(8)在西面方向发现的“地震云”有可能是在东面方向发生地震,这是因为震区上空出现“地震云”后,接着岩浆潜流交融现象就已经自然恢复,局部地磁已经正常不再产生“地震云”现象,此时因为地球自转原因,可能会在西面方向见到原来产生的“地震云”,而实际局部引力已经失去平衡即将要发生地震的位置却是在东面方向。

(9)“地震云”刚生成时,如果能被二个观察点同时看到,在地图上作交叉标识就能确定将要发生地震的震中位置(所用地图必须是以磁北为坐标绘制的地图)。但是,如果观察颜到的“地震云”是先前生成的,此时地震中心实际地磁已经正常,那么随着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位移也会使所交叉的“震中位置”出现向西偏移现象。

(10)典型的“地光”容易观察,但有不典型的“地光”会以“会发光的雾”为表现形式,特提醒注意。

(11)由于“地震云”是位于电离层高度不跟随地球自转而移动,但观察者是站在地球表面随地球自转而移动的,所以观察“地震云”时因地震中心距观察者的距离、方位不同,会造成能观察到“地震云”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所以说,若建立“地震云”观察站就必须全天候观察,仅利用爱好者的业余观察非常容易漏报。

(12)发射专用人造卫星探测电离层变化作地震预报没太大意义,因为探测卫星无法确认电离层开始出现变化之时间,因此也无法利用轨迹和速度来换算地震中心的准确位置,利用探测卫星只能知道地面可能近期内会发生地震,但无法确定会发生地震的准确地理位置。

(13)如果白天发现疑似地震云可用如下方法确认:因为普通云系高度不会超过10公里,而地震云是位于50公里至200公里甚至400公里高度的电离层,在相隔300公里以外的二处观察点,如果可以同时观察到该疑似地震云,则可断定为是“地震云”。因为在相隔300公里的二个观察点相互间是不可能同时观察到对方上空的普通云系,只有在电离层高度的“地震云”才有可能被二个点同时观察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tanlilin


    谢谢 长知识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此方法自已去算一下吧:
http://www.dizhenluntan.com/redi ... post&sid=Ow0BYL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30 15: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