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36|回复: 3

地震的深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地发生的震动叫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震源释放能量的结果,它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给人类造成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灰埋葬的人群,索马里旱丘上干瘪的饿尸,美国洛杉矶地震后瓦烁中挖出的断腿,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24分地震无情杀害的24万唐山百姓……

 

        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巨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胜过任何人为的残酷战争。据地震台网的仪器记录,全球每年发生大小地震5百万次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地震为构造地震。构造地震都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构造地震通常称为浅源地震,可直接对人类造成人身伤亡和巨大财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构造地震的成因是目前地震科学的主攻方向。

 

        研究导致构造地震的动力又是搞清构造地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预测和预防的必然之路,因而弄清构造地震的动力成为现代地质学上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二十一世记初期,该领域其现状仍是争论不止。地震的预测和预报陷入一团乱麻之中,有关专家宣称这是世界大难题,一九四七年英国地球物理学会会长亚当斯把它排在六大地球物理难题之首。至今地震的真正动因仍没搞清。
     
         一,从专家的理论看,有关于此众说纷纭,参与争论的学派有:

 

        1、建立在地球逐渐变冷基础上的“收缩说”;

        2、建立在重力平衡基础上的“均衡说”;

        3、建立在地幔热对流上的“板块说”;

        4、以物质相变理论为基础的“膨胀说”;

        5、以地球初始高密态为基础的“非球面对称膨胀说”……

 

        其中,“板块说”影响力最大,被称为“地球科学的一次革命”,并写进中学教课书。同时也成为“构造地震说”的动力基石。诚然,也就是这一毫无科学依据的猜想一下把地震推向无法预测、预报和预防的境地,这次“地球革命”为世人深深埋下了重大科技隐患,使地震的动因纠缠在一团乱麻之中。

 

        难怪“新地球观”的作者日本人上田诚也指出,“板块学说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然而最根本的一点是动力来源问题,它现在仍然是通过海底扩张说而建立在地幔热对流这一假说之上的,而地幔是否对流,是否采用现在的对流方式,本身就带有猜测性质,谈不上理论的计算和观察的证实。因此,板块学说的整个大厦仍然没有找到一块基石。”

 

        板块构造作为一种假说而诞生,但它漏洞百出,令人疑惑,原因有四:

 

        1、前提是虚构的。地幔真是对流的话,那么地球几何中心应具备一个高能热源,不断给地幔岩浆加热。而这个热源本身就是虚构的,或者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如《地球大揭秘》的作者雷元星先生指出,地心是冷的……

 

        2、其现象与地震波实测不相吻合。假设地球内部的岩浆分三个不同的方向以环形闭合方式对流运动,那么5000km深度的岩浆密度是应该基本上一致的,然而这一点已被地震的p波曲线所否定。


 

        3、如果地球内部的岩浆真是做对流运动的话,那么,海岭之间的分布区间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假如中央海岭位处于对流顶部浮升部位,那么幔浆的三个对流圈应均匀分布。三条海岭东西向隔120度经度角,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可见,地幔对流导致板块运动和成为构造地震的动力一说是不可靠的,更是不科学的。


 

        二,从地震的现象看

 

        1、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瞬间一跳,接着震波渐渐向四周传播开来。震波主要有两种: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的震波为纵波(p波);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地壳中震源释放能量的点就是地震发生时释放巨大能量的点。诚然,有专家在解释地震成因的过程中说到,两个板块在幔流的作用下而相互搓动,于是地震就发生了。我们细想一下,两个板块的结合部基本在一直线上活动,直线长度少说也有上千公里,显然这是一条释放能量的直线,而并非是一个释放能量的点,解释理论与事实风马牛不相及。

 

        2、据调查,大地震发生时,震中区先是上下一跳,时间在0-1秒,震波传播时间在1-8秒。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高的弹跳速度,果真如专家所说应力积累超过岩层承受极限而破碎最终导致大地震动吗?不是。假设当应力(应力通过幔质作用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也是极其微弱的,因为那里的物质温度只有400-600度,而岩幔的熔点为1350度,实质上这里的物质为刚性结构)平衡方向作用于岩层该点时,该处岩石受力,(因岩层为整体球状结构)受力处岩层把该力传递下去(伴随距离的增远和曲面的扩大,应力大大减小)直至回到原处,事实上结构强度极大的岩石根本不能把所谓的应力予以积累。

 

        3、假设当应力垂直作用于岩层时,相对的幔质在温度作用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如同妄想用一根铁柱在柔软的面团上把地壳顶破是一样的道理。结论是,这同样是不可能的。

 

        4、地光。临震前闷雷般的响声似乎还在老人耳边响着,“眼前一道白光闪过后,大地开始晃动”,通过老人的讲述,这么强的白色地光并非是一种机械性震动所产生的冷光(冷光是电子打到荧光物质上产生的可见光,光线柔和,强度相对较低)现象,它是地下震源强放电时通过断隙透出的电光。电光是电性相异的电子之间直接碰撞所发出的光,其特点是光度强、有声响和有爆炸力度。

 

        5、震前动物反常表现。常见的如:马、牛、驴、骡等;家畜如狗、猫、猪、羊等;穴居动物如鼠、蛇……在大震来临之际,上述动物救主人的事例常常发生,这里不再列举。

 

        问题是它们在震前为什么有异常反应?通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发现,地震是一种巨大的地下放电所导致的结果,强大的放电发生前需要6-12个小时的预放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次声波。次声波是一种频率低于可听声频范围的声波,频率高至为10、5-20赫兹,打雷、地震、热核爆炸都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虽然不为人耳听到,但它很容易使上述动物的心脏和大脑产生共震,最终导致它们的大脑过于兴奋和心理的烦恼而引起异常表现。如牛、马、驴在大震前12个小时左右不肯进圈;鼠乱跑;蛇在不该出穴时出穴等反常表现。

 

        另外专家还有一种解释,地震发生前该处不断积累应力,当应力超过岩石承受极限时,能量突然释放,地震就发生了。常人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是,细想一下又不尽合理。应力来自哪里?是地球内部,还是地球外部?如果是地球内部幔流的结果,那么该解释同样又是一种不合理的强解。

 

        地幔对流的设想是由英国地球物理学家霍母斯(A.Hoines)于1928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地球内部热而轻的低密度物质上升,形成上升流,上升流在岩层底部向外扩散而转变为水平流……地表块在平流作用下开始平移运动,其运动导致了地震。

 

        果真如此吗?我们知道,在地球形成的原始初期,地球内部热能高,物质可塑性大,较轻的物质渐渐浮向地表,形成柱流,越接近地表温度越低,物质的可朔性越小,阻力越大,同时柱流物质携带的原热量在沿途的路径中“热传递”,渐渐散去,当它艰难地来到坚硬而温度相对较低的岩层底部时,本身的温度与环境物质温度基本相差无几,根本谈不上把结构强度很大的岩层撕开而形成板块,更谈不上推着板块平移运动而碰撞导致大地的震动。

 

        专家指出浅源地震都发生在地壳的岩层中,地壳的平均深度为30公里,而该处的物质温度是很低的,是根本不能流动的。其实印度洋中脊以10/acm速度从中心分离,并非是板块在漂移,而是大量的地震能量在裂谷(断隙)间频繁地释放所导致的胀离。10/acm分离速度,其实就是多次地震后胀离的叠加距离,尽管它的胀离只能被局限在5000km之内这条y型断隙上弹性胀离。

 

        是地震时巨大能量的释放造成了断隙的胀离,而并非是胀离(板块漂移)造成了地震。


        专家还有一种说法,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力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了地震。常人听来似乎有理,但是,细想一下还是不尽合理,地壳内部不停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根本就没有大的联系,比如我们常见的儿童玩具塑料转球,其转速每秒达几十转,而且它所处的高速转动环境还有大气压强和各种气体的磨擦阻力,但它薄薄的塑料外壳并没有因此变形和破碎。更何况上百公里厚度的岩石构成的实体地球,虽然它在自转,但是一天才转一圈;它也在公转,但它一年才转一圈。而且地球转动的外部环境,一是真空;二无阻力;三无磨擦力。地壳转变形、岩层转破碎真是胡说乱讲!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人们发射的各种卫星在天空都转成碎块不成?

 

        如果我们的专家总是跟风,不放下旧的理念,那么请问,在我们太阳系中,金星、火星、月亮……上没有大海,更没有板块漂移,但是那里的地震比我们地球上发生的地震次数还要多,震级还要大,这又该怎样解释呢?

 

        那么,地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到底能不能预报呢?请看下回——《放电说》。

 

 

发表于 2008-12-2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版块说不支持熔岩理论(地墁对流)。
发表于 2008-12-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理论来支持,任何理论的前兆都是假设,.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前进,非常期待楼主的下一篇——《放电说》。
发表于 2008-12-22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一个修改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6 04: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