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97|回复: 5

转:极端天气中能否发现地震前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1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极端天气中能否发现地震前兆? 【字体: 】 2011-03-31 07:10:08   来源: 科技日报   

日本地震前后对比


打破砂锅

3月16日,有市民在南京雨花台区上空拍到巨大的“排骨”,业余爱好者认为,这似乎是一种“地震云”。3月21日,春暖花开的时节,南京却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于是,有些人将这些天气现象与地震联系起来,认为是地震前兆,那么——在南京上空拍到的“排骨云”是不是一种“地震云”?极端天气与大地震有联系吗?在极端天气现象中,科学家们是否能找到地震的前兆呢?3月23日恰逢世界气象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有着“气象黄埔军校”美誉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了有关采访。


“地震云”不能作为地震预报依据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地震不可预报”。
针对市民拍到的“排骨云”被认为是“地震云”的说法,气象专家解释,“排骨云”的出现其实预示着好天气。而地震专家表示,云层与地震有没有必然联系需要科学论证。
“到现在为止,南京没有掌握到跟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家称。现在“地震云”还没有被有关部门作为地震预报的依据。气象部门认为每一种云的形成、变化都有大气科学的解释,不同的云层可能和某种天气的演变有稳定的对应关系。之前,有关部门曾接到多起有关“地震云”的报告,都属于正常的气象现象,与地震没有任何关系。
而根据气象资料分析,3月16日北方有冷空气南下,这是很强的冷平流,南部有西南风北上,于是就在南京上空形成了“锋区”,市民说的“排骨云”反而预示着未来是晴好的天气。
当谈到天气与地震是否有内在关联时,专家表示,首先要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二者间内在关联性的存在,其次要能找出合理的物理理论论证二者的关联。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证明天气与地震确实存在关联。
专家解释,地震预报和气象预报其实是两回事。气象预报是通过卫星从上往下观测云层,或者通过雷达看到云层的内部与大气的结构。而地震预报是对地壳内部运动进行监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几乎无法知道地底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到目前为止,除了事后分析之外,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拉尼娜”致海水涌积可能是强震诱因之一
地震专家表示,此次日本9.0级地震与去年的海地和智利地震有一个共同点,即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此次日本大地震,以及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与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以及近期气候异常有没有关系呢?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大气环流对于地震没有影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闵锦忠教授解释说,由于风的质量轻、密度小,所以和海洋运动、地质运动相比,大气运动的能量非常小,对地震几乎没有影响。
而海洋环流就不一样了,海水的密度大,质量也大,对于地质作用的影响也大。闵锦忠解释说,目前是“拉尼娜”成熟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低,西太平洋海温高,海洋表面的暖水都吹到了西太平洋,造成西太平洋海面高出正常40厘米左右。大量的海水在西太平洋堆积,随着海洋环流,海水对地壳无形中会造成压力,而这种压力的增加,有可能会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区域发生地震。“所以,我们从大气学的角度猜测,‘拉尼娜’导致的海洋表面高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日本强震的诱因之一。”闵锦忠说。
但是地震发生的原因都只是分析和推测,气象专家表示,如今地下的观测行动还较难开展,所以要求地震研究人员能准确预报地震,还是不现实的。
极端天气已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近几年来,海啸、暴雨、洪水、沙尘暴在全球各地接连发生,虽然现有的科学研究尚无法证明极端天气与地震等毁灭性灾害有直接联系,但是仍然在网络和坊间引发种种传言。
6年前,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一份美国五角大楼的“秘密报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强烈反响。这份由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简称GBN)提供的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对21世纪因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气候突变进行了分析,并对这种突变可能带来的气候灾害及其导致的严重社会问题作出预测。其中,还特别提到了中国气候状况: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特大干旱。
这份“预言”性的报告引起中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并在2010年得到了验证,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确实发生了特大干旱自然灾害。
那么,近两年气象灾害为何多发?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对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江志红教授表示,“GBN的报告至少提醒我们,气候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必须加强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对策的研究,建立国家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制,强化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并纳入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系统中。”
根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研究表明,21世纪末期中国区域增温总体表现为北方大于南方,冬季大于夏季。伴随气候平均态的变化,中国地区高温热浪事件频率增多的可能性极大,而寒冷日数和霜冻日数进一步减少,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和降水量在许多地区可能上升,受干旱影响的地区范围可能增加,如江淮流域极端气候在21世纪中期,平均年霜冻日数将减少10天以上,年热浪天数增幅超过5天;极端降水事件,如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R5d,极端降水占总降水比率R95t,将在该区形成增加的趋势,区域平均增幅都在10%以上。
专家表示,我国气候异常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是孤立的,而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可能性增大,应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位置,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作者:记者 张晔 通讯员 贾冰)
发表于 2011-3-3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学习学习。长点知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3-31 19:16
无言!
匿名  发表于 2011-3-31 20:19
能发现地震云就是地震前兆,发现地震云一般离地震发生只有3至4 天或短时间,地震云越多地震震级就越大
,我认为地震云和遥感卫星云图可作为短期提前预测地震一种方法.
发表于 2011-4-3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

任何云的形成都有原因。

现代科学的形成,正式不断的怀疑,证明的过程。

如此轻率的否定某个原因,是犯罪!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4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看客

问道于盲


典型的问道于盲。典型的形而上。烧香拜菩萨,也要挑香火盛一点的。否则一定不灵。气象学研究地震云了吗?没有。没有生过孩子怎么知道痛不痛?是人的思维怎么会这么简单?

当谈到天气与地震是否有内在关联时,专家表示,首先要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二者间内在关联性的存在,其次要能找出合理的物理理论论证二者的关联。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证明天气与地震确实存在关联。
专家解释,地震预报和气象预报其实是两回事。气象预报是通过卫星从上往下观测云层,或者通过雷达看到云层的内部与大气的结构。而地震预报是对地壳内部运动进行监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几乎无法知道地底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到目前为止,除了事后分析之外,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如果大家知道天上的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就不会怀疑地震云了。可惜,云是怎样形成的,连气象局都不知道。德国和阿联酋倒有些人知道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9 18: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