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39|回复: 13

非常非常专家的帖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9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声明一个观点:地震这种地质变动必然会影响到气象,所以也就必然会有“地震云”的出现。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地震云值得商榷。
先说小日本砖家实验的录像,提出四点疑问:
    其一,地震不止释放地磁,同时还释放地热,小日本的演示中只有地磁,而没有地热的影响,云朵形成所受影响的条件有缺失;
    其二,实验当时模拟的是地磁的强度,形成云彩的高度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到,貌似和现在“地震云存在于6000米高度”的这个论调不符。
    其三,作为事实依据地震案例数据太少,不足以做出统计结果,具有片面性。
    其四,透明小方盒子内的环境无法模拟大气层的真实环境,也无法证明气象条件对不同地磁强度所形成的云朵产生的影响。
最后那个成龙卷风形态的云没见过(其他的云彩形态本人在天津市全见过,以前还真不知道有地震云这回事,所以也没关注过跟地震发生有何必然联系。),不做分析,当做特例供有兴趣的朋友研究。
再说无数网友发的图片:
   其一,关于卫星云图。相信自从“地震云”这个概念普及以来,卫星云图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注。目前所有关于地震云的证据全部是从地面观测得到的,尚未发现以卫星云图为证据说事的,但地震吧为特例。前些天有位大侠发了一个几乎横贯中国的大“地震云”的卫星云图,似乎还发出了警报。试问如果此云图成立,那形成的该云的地震震级(暂抛弃烈度问题)会是多少?9级?10级?还是15级或者更高?!随便找一个不如15级地震恐怖的,就当11级吧。引发印尼海啸的地震不过8.9级而已,取整按9级计算,那11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就是该次海啸的900倍(很含糊的算法,应该比这还大)。所以,此种地震无论发生在何地都是全球性的灾难,即使国内没有声音,国际上也不会没有。
   其二,关于网友图片。纵观全吧图片,只有图片,完整的或者不完整的图片,最多再标注下地点和时间。没有人先去学习气象知识再来发图;也没有人去关注所拍摄云彩的形成以及消散的过程;也没有人去对比当时的气象条件是否足够独立形成该形状的云;也没有人去深究在气象条件不符的情况下,当地的地形综合气象条件是否可以形成该形状的云;更没有人去做后续的证实手段(绝大多数)。有的只是不知所谓的发图、发图、再发图;不知所谓求解、求解、再求解和不知所谓恐怖、恐怖、再恐怖!
   摄影器材更是千奇百怪,器材对于照片的影响撂下不谈,等专业人士来解答。此问题不做分析也无关大局。
各位已发、要发或者想发图的大侠:
   如果你们是本着一颗对自己生命负责、对别人生命负责、关爱生命、关爱地球的赤诚之心来发图,那请你们对你所发表的图片和言论负起该负的责任,不建议也不反对你采用实名制来发表你的见解和证据。
   如果你们是本着一颗具有向往科学研究的心,那请你们自发的建立一个小团体,经过你们内部研究、探讨、论证、定夺之后再将它公之于众,而不是不知所谓的就发出来。不怕错误的研究结果,即使错了,当你明白了它错了的时候,你也距离真理更近一步。就怕不知所谓,都知道无知者无畏,更多的人忽略了无知者更容易畏惧这个事实。对于“地震云”这个课题,全世界的人基本都处于“无知者”这个范围内,当然也包括我。只希望不要无畏也不要畏惧。
如果你们是本着一颗纯娱乐的心,发图就是为了娱乐大众满足自己,那请你们明确地给自己的帖子打上“娱乐”的烙印,以示区别。貌似我你们也不该在这里抛头露面。毕竟地震这种灾害性的严肃话题,不适合做娱乐的噱头。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请慎重发图,并注意你的言论。不要制造无意义的恐慌。(很多人都有过睡不安心的体会了吧,呵呵~)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不同的声音,本人无视口水,决绝解释,也不做任何回复。
完。
发表于 2010-5-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lhkcc58
哈~~~
在烂地方发表的烂帖子能入版主法眼,深感荣幸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一,地震不止释放地磁,同时还释放地热,小日本的演示中只有地磁,而没有地热的影响,云朵形成所受影响的条件有缺失;”
“地磁”能量可以大规模、瞬间释放;但是地热,即使有,也不可能大规模、瞬间地释放。所以,本人认为地热对地震云形成的影响不大。
日本人的实验只是为了确认某一因素与地震云有关;实验本身并未排除可能相关的其它因素。这不应该受到指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实验当时模拟的是地磁的强度,形成云彩的高度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到,貌似和现在“地震云存在于6000米高度”的这个论调不符。

那个视频我也看过,我觉得日本人模拟的不是地磁强度,而是模拟某地震云产生时地磁变化的频率。地磁频率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日本人未深究,人家只是研究某种频率的地磁变化是否会相应的不同形态的地震云;这实验我认为极其成功的。云的高度与地磁变化的强度有关,地磁变化的频率与云的形态有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三,作为事实依据地震案例数据太少,不足以做出统计结果,具有片面性

在人工条件下重现地震云,这已经足够了。有了这一点,其成为一种理论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lhkcc58
俺没指责,只是有疑问,说得很明白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lhkcc58

这事要找翻译了,嘿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lhkcc58
成为理论没问题啊,但是还需要大量的事实做依托。之所以不被现今主流所采纳,跟事实依据不足也有一定关系。现在研究震云的人不少,能做到系统研究的不知道有没有。民间自发的研究要做到系统化,很难!需要时间、需要一定的资金设备、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及大量的人力,至少还需要一个团队做最后的汇总、统计和分析。
在我看来小日本也是在讲“可能”而不是宣扬“理论”。
还好斑竹给我留了个“其四”。哈哈~~
震云测震,任重而道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胆小如鼠
否则于心不忍。说个笑话。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概率就是研究可能性的,谁能说那不是理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lhkcc58

木有可比性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报出的东西也是概率性的东西,谁能说气象科学不是科学,气象理论不是理论?!这回总可比了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9 00:58
地震云的成因“科学小舟”理论中已经做出了解答~
详见《科学小舟博客》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Guest from 58.255.202.x
贴过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6 17: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