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70|回复: 20

谈谈看,姆潘巴现象你怎样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5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姆潘巴现象,百度里有专条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118989.htm

1963年,坦桑尼亚的马干巴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姆潘巴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做冰淇淋吃。在做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先把生牛奶煮沸,加入糖,等冷却后倒入冰格中,再放进冰箱冷冻。有一天,当姆潘巴做冰淇淋时,冰箱冷冻室内放冰格的空位已经所剩无几。为了抢占剩下的冰箱空位,姆潘巴只得急急忙忙把牛奶煮沸,放入糖,等不及冷却,就把滚烫的牛奶倒入冰格中,并送入冰箱。一个半小时后,姆潘巴发现了一个让他十分困惑的现象:他放入的热牛奶已经结成冰,而其他同学放的冷牛奶还是很稠的液体。照理说,水温越低,结冰的速度越快,而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水,应该是冷牛奶比热牛奶结冰速度快才对,但事实怎么会颠倒过来了?姆潘巴把这个疑惑从初中带到了高中。他先后请教了几个物理老师,都没有得到答案。一位老师感觉他提出的问题怪异得近乎荒唐,就用嘲讽的口吻说:你说的这些就叫做姆潘巴现象吧!但执着的姆潘巴并没有认为自己的问题很荒唐,他抓住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系主任奥斯波恩博士到他们学校访问的机会,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位博士并没有对他的问题嗤之以鼻。回到实验室后,博士按照姆潘巴的陈述做了冷热牛奶实验和冷热水物理实验,结果都观察到了姆潘巴所描述的颠覆常识的怪现象。于是,他邀请姆潘巴和他一起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1969年,他和丹尼斯·奥斯伯恩博士(Denis G. Osborne)共同撰写了关于此现象的一篇论文,因此该现象便以其名字命名。
        “姆潘巴现象”真的能颠覆我们以往关于水结冰的常识吗?四十多年来,许多论文与实验试图证实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但由于缺乏科学实验数据以及定量分析,至今没有定论。

        前些时候,霁雪曾打算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但是,刚提到“道尔顿定律”就被有些自以为是的把道尔顿定律否定了。刚好,我自己有点忙,也就把问题搁下了。但是,现在从道尔顿定律本身去争论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上次我已经表示过了。

        在一个对水,对水蒸气的特性几乎完全无知、完全颠倒理解的现代地球人的科学来看。常识不能违背,哪怕是一些解释不清的常识。宁愿,抛弃象道尔顿定律那样的客观定律和事实。而去迁就一些荒谬的、不符实际的巫师咒语般的教条。

        看:
        “姆潘巴现象”真的能颠覆我们以往关于水结冰的常识吗?四十多年来,许多论文与实验试图证实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但由于缺乏科学实验数据以及定量分析,至今没有定论。
        姆潘巴现象作为一种客观事实,数十年来却受到世界物理界的怀疑和争议,这几年国内更是一片否定之声。


        这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不敢正视现实的写照。

        姆潘巴。在百度里不仅有专门词条,还有姆潘巴吧。所谓的姆潘巴吧就是上海向明中学的科技名师黄曾新和他的学生们搞的一个反科学吧。号称在一个寒假,做了几千个实验,总结了上万条数据。结果把姆潘巴现象给彻底否定了。又一个真实的蚍蜉撼树的例子。

        其实,霁雪从开始在这里论坛上发帖起,就是始终在寻找,如何向大家介绍,我们所认为的水的蒸发和结冰的相变常识。实际上是一种被扭曲的谬误。我所有的帖子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主题半步。
        因为,气象学在这方面是大量地运用这些谬误的观点。所以,我告诉大家,气象学几乎全部是在胡说。当然,其结果是:认为我在胡说的更多一点。
        我多次说到,气象学只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露。半年多来,没有一个网友,就具体的内容提出过一点点具体的看法。说实在,对于地震论坛这样一个科学问题的讨论的地方。大家对科学的这种不严谨态度,实在让我失望。

        具体的怎样解释姆潘巴现象,对霁雪来说是小菜一叠。题目实在太小以致不值得我来直接解释。我关心的是整个地球水循环被颠倒的问题。


        不过,作为一个姆潘巴现象的证明,或者,地球水循环被颠倒的一个证明。一个反证吧,介绍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要比姆潘巴现象容易得多,但也是常见而被大家视而不见。亲手动手做一下。仔细的观察,你就会相信。姆潘巴现象是必然的。霁雪讲的地球人对水循环的认识是颠倒的了也是真实的。

        前几天,我写了个平行空间的帖子,没人看懂。我的意思就是当什么都是正的而只有少数是反的时候,反的很快就被纠正了。而当什么都是反的时候。正的反而没有立足之地了。我们的水科学现在就正是这样一种状态。
        最难的地方是,当什么都是反的时候,居然是可以发现规律的。(可以写论文,骗学位的)

        实验内容:
        如果你曾经煎过鸡蛋或蒸过鸡蛋。培根煎蛋或肉饼子炖蛋。
        你可曾发现。如果有两个鸡蛋黄。一个是常温下放着的鸡蛋打出来的。另一个是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鸡蛋打出来的。就是说:使两个鸡蛋黄的原始温度不一样。现在同时放到已经烧开的水锅里蒸。
        现在锅子盖是玻璃盖的很多。你可以立刻观察到那个冰的鸡蛋黄表面先发白熟了。
        试试吧。比做冰淇淋简单多了。虽然一个是冷却,一个是加温。但道理是一样的。就是那个被指为不能在实际气体中应用的道尔顿定律。

        不多解释了。注意啊,霁雪观点,霁雪现象,霁雪理论。全世界第一次提出。证实之后,欢迎讨论,凡有本论坛外的发挥,注明地震论坛霁雪。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两个鸡蛋黄。一个是常温下放着的鸡蛋打出来的。另一个是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鸡蛋打出来的。就是说:使两个鸡蛋黄的原始温度不一样。现在同时放到已经烧开的水锅里蒸。
        现在锅子盖是玻璃盖的很多。你可以立刻观察到那个冰的鸡蛋黄表面先发白熟了。


居然没有人做过这样简单是实验啊?两个多月了!

注意是“蒸”不是煮,


地震论坛,好坏都是在讨论地震这样的大事,学问都很高深。难道,大家不认为,研究要从实验着手?分析也要以实验为依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4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霁雪


   
研究要从实验着手?分析也要以实验为依


认同,学术界充斥 " 假说 " ,以讹传讹的争论是目前难以突破的困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姆潘巴现象确实是,突破气象学迷糊的敲门砖。

对于明摆的事实,不是从现象的发现到未知的认识而是从已知的道理中去寻找解释。这科学怎么可能进步呢?

更有甚者,居然,从自己没有做成功实验出发,而把全世界那么多的科学家都在孜孜研究的难题一笔否定了。还动员了权威的新闻媒体来替代科学舆论。可见中国真的少有希望。

而蒸鸡蛋的实验,却是解开姆潘巴詳谬的钥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1-20 10:11
季东先生认为:现代科学理论错就错在建立在表面现象上,对其本质尚不了解。对水的蒸发、结晶现象的深入认识,只有先了解水分子的电磁场结构、层次及其相变规律,才能做到科学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Guest from 219.147.190.x


   
对水的蒸发、结晶现象的深入认识,只有先了解水分子的电磁场结构、层次及其相变规律,才能做到科学解释。


先生所言极是,那些书呆子们,不了解水的相变规律,又不肯承认在分压定律上犯了原则性错误。一口一个冷牛奶先结冰是违反热力学的基本定律。殊不知自己先违反了认识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6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小学生的智力解答一下,看是否对。热牛奶与冷牛奶同时放冰箱中,时间相同时,由于热的在传导时快,所以在冰箱里和冷气的时间速度要快一点,如:一个是每秒热中合是多少?而另一个每秒……?这里存在一个热传递的速度问题?而这个问题前无古人提出,希望你们这些科学家提出来解决它,不要让小学生提出。版主提的德国人的人工降雨让我长见识不少,不过我觉得那只不过是一题多了一个解,不可从说别人的解是错的,如果有一天有人向空中发射正负磁粉,将水分子同时带有正负性,只要有风就可人工降雨【我讲的笑话】,那也不过是多了一个解。地球上水的比例不少,水分子到处是。全当笑话来过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东方马克思


   
这里存在一个热传递的速度问题?而这个问题前无古人提出,希望你们这些科学家提出来解决它,不要让小学生提出。


目前,一般地讨论姆潘巴的研究,都是从热传导的角度来进行的。不是前无古人提出。所以一直无法解答这个难题。

我已经提示得很明确了,要从分压定律的角度思考。这样就没有什么笑话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7-24 15:35
在4度以上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而在4度以下这种现象就不存在了!
而存在这种现象有三种可能:
冰点不一样
热量散失不一样
密度不一样
   高温密度更小(同样体积,水更少)散热快(流动力远远大于低温的,蒸发更快,水就更少,同样的条件下水少最后自然结冰更快!
  而在4度以下密度刚好相反,温差没有那么大(0-4)蒸发自然没那么快,就没有这种现象!

   我在水汽是如何结合里讲过水的三种情况:4-37很少热胀冷缩,而在37以上完全是热胀冷缩,而在4度以下是热缩胀冷胀

科学不是用打赌来说话,而是用实验和事实来说话的!
匿名  发表于 2012-7-24 15:35
如果不考虑蒸发的量,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

    但如果高温考虑蒸发量,这种现象就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物体遵守能量守衡定律!

也就是把二者密封起来放到相同的条件下,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
匿名  发表于 2012-7-24 15:44
回复 8# 霁雪


    不过告诉你,那个黄老师已经做缩头乌龟,开溜了

    黄老师如果用现有知识是没办法解释最终结果!

    压强最终由物体的浓度和温度(能量)来决定的,而撇开浓度和温度来谈压强是没有根据和不全面的,所以依懒于压强根据的分压定律自然也是不全面的!
匿名  发表于 2012-7-24 15:58
姆佩姆巴效应,指在同等体积、同等质量和同  
等冷却环境下,温度略高的液体比温度略低的液体先结冰的现象


    我在十楼已经说过,把同等体积,同等质量不同温度的物质分别密封起来,然后放在同等冷却环境下,是不会这种姆佩姆巴效应的!

   当然我在九楼也讲过,在4度以下也是没有这种这种效应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效应,是因为高温的蒸发量大(流动力大),最后造成要冷却的水变少,所以最后反而先结冰!
   如果密封就不会出现这种”效应“了,因为任何效应现象不能违背能量守衡定律的!
发表于 2012-7-2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姆佩姆巴“效应”背后应该有一个效应,至于“姆佩姆巴效应”其实应该叫做姆佩姆巴现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7-24 17:43
回复 13# lhkcc58


    其实很简单,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将同等质量,同等体积不同温度的水溶液密封起来放在冰箱做个实验(可以拿饮料瓶),一切不就明白?看看到底是温度高的先结冰,还是温度低的先结冰!大家不会说家里没有冰箱吧?

    还是让事实说话吧!做完实验,齐大师就怕不敢打赌了!

    当然如果不密封,自然就很可能有这种现象!因为蒸发量不能不考虑,能量守衡不能不遵守!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准备下海了。您随意!反正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伦敦的应征到本月30日结束。
这中国的地方,不。全世界其实都一样,我们的观点不好散布,人家也不好接受。现在专门腾出空间和时间来处理姆潘巴的现象。应该要专业一点和开放一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7-25 10:12
回复 15# 霁雪


    为什么自己不做一下实验?让实验和事实说话就那么难吗?将二者密封起来那么难?(拿二个饮料瓶(可扭盖的那种)分别装高温和低温的水,把盖扭紧,放到冰箱里)结果不就知道?这个密封实验每个人可以做,实验结果大家做完不就知道,干吗还整个英国奥运会!

   其实任何常识不可能违背能量守衡,姆潘巴现象也一样!当然还是让实验来说话,自己动手做吧,不要再谈永动机那种笑话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你讨论的方向大致还对路,所以就不来否定你了。

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其实封闭在瓶里的实验,也有好多人做过。网上查一下就知道,但是偏偏和你的预测是相反的。他们的实验结果是可和开盖的时候一样的。这一点不要辩,许多人都承认这个结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lhkcc58
姆佩姆巴“效应”背后应该有一个效应,至于“姆佩姆巴效应”其实应该叫做姆佩
姆巴现象。

    斑竹有思路!好!     不就是流动力吗?阿强一定会说!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一套实验不是一件简单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7-26 17:24
回复 17# 霁雪


    别人的结果能代表您的吗?这么简单的实验都不做,原来真是君子“动口”,不过不如山水说的“老奶奶讲故事”更生动一点!

     一个连简单实验也不做的人,物理基础自然不扎实!有关这个问题不再讨论,没兴趣讲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Guest from 123.112.129.x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而不是证实。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8 20: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