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41|回复: 1

宜宾发生岩溶塌陷 形成26个大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荆楚网



  5月3日凌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硐底镇石垭村“大弯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深不见底。

  硐底镇从4月27日凌晨开始出现地层塌陷,先后形成大大小小20多个坑,这些坑集中分布在该镇红旗村和石垭村。

  红旗村和石垭村大量出现“天坑”一事成了当地的大新闻,其他乡村的村民专门坐着摩托车前来看“稀奇”,但大家议论得最多的是“天坑”的成因。这些天坑是怎么形成的?是天灾还是人祸?还会不会继续塌陷?有没有科学的监测和防御措施?

  ————天坑————

  一声巨响地面出现大坑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硐底镇石垭村“大弯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巨响后是持续十多秒的“哗哗”声,那是地层塌陷后,沙石滑到坑底的声音,每一声都让人发抖、发冷。

  在“大弯头”处出现的一个“天坑”,起初坑口直径有40米左右,由于继续塌陷,直径扩大到了60米左右。当地村民说,这是目前当地出现的20多个“天坑”中最大的一个,这个坑深不见底。现在,“天坑”周围已拉起了警戒线。

  除了石垭村,与之相邻的红旗村的警戒标志也随处可见。在其中一个坑前,红旗村村主任王利明将石头捆在一根100米长的绳上,将石头扔下坑,拴着石头的绳一直向下放去,放了约50米长都还没到底。村民说,“天坑”刚出现时,坑底传出明显的水流声,他们认为地下有阴河。记者从长宁县政府获悉,此次出现的 20多个大大小小的“天坑”,就分布在硐底镇石垭、红旗两个村的公路两边和附近的一些山坡上。“天坑”造成的岩溶塌陷,影响到方圆0.6平方公里的区域,为保证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已初步划定112户、在家的290人,需要避让灾害进行转移。

  ————猜测————

  “天坑”缘于喀斯特地貌?

  宜宾市国土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地质工程师王拥军表示,硐底镇属于喀斯特地貌,这种独特的地质结构使得其地质的岩溶非常发育,长期的干旱、地下水的过量抽取等都可能会导致“天坑”出现。王拥军说,2008年四川江安县五阁出现的“天坑”的土地地质结构与硐底镇基本相同,通过调查,江安的“天坑”成因是抽水等原因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据了解,天坑一般都出现在峰丛喀斯特地貌,且地面河流切割很深的地区。天坑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先是有底下河流;如果地质条件有利,由于水的长期冲蚀,就会形成地下大厅;地下大厅垮塌后就形成了天坑。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专家对硐底镇“天坑”进行了实地查勘,一位专家表示,通过现场的查勘,他们正在就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目前“天坑”的成因正在调查之中。

  “天坑”与附近的煤矿有关?

  一些村民说,距两村不远处有煤矿,采矿要往地层钻探,他们怀疑是有煤矿打通了地下河,造成水压过大,对两村的地下结构造成影响。

  对于村民们相传的“天坑”成因和煤矿有关一说,曾在煤矿当过矿长的村民张小红说,“天坑”所在的山名叫“雷打顶”,以前有个大湾煤矿在这里挖过矿,但已经停产,其井口与“天坑”的直线距离约80米。

  张小红说,因为已经停产,大湾煤矿的矿井井口已经用砖全部封堵,“天坑”出现后,封井口的砖奇怪地被吸进了煤道,而且井口被大风刮得非常干净,像专人专门打扫过一样。

  “我估计那是‘天坑’的坑底与过去的煤道已经连通,才产生了巨大的气流吸走了封井口的砖。”张小红说,据目测,停产时大湾煤矿井口的位置与“天坑”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发表于 2010-5-19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发错地方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7 10: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