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74|回复: 48

关于纵波横波的研讨--那些波并不存在,如果根据它们的定义来理解它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6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uangduan语:
我就想看看有没有人能够像我解释纵波一样去把横波解释的清清楚楚!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www.dizhenluntan.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thread.php?from=notice&tid=4725

很想与gd彻底讨论一下这个问题,gd非常讨厌自己的主贴的论题被岔开,更讨厌在自己的主贴内被人批评,根据他的感觉,这是“很伤人的”。
没有办法,只好另开一帖,否则这讨论就无法“成行”了。好在我的帖子不怕被批评,不怕被岔开。
场子给你搭好了,该看你是如何把横波或纵波解释的清清楚楚的吧。
gd对岩浆的正弦波情有独钟,那就从纵波开始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gd入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还在找寻横波的例证?找到没有?我们无数次听到有关横波的说法,但是说法毕竟只是说法,有谁见过横波?!
我们见过的“横波”都一样,那就是中学物理实验课老师给我们演示的那“横波”。那实验的目的其实只是希望我们通过那“弹簧的抖动”在自己的头脑中激发出一幅横波的形象。我们的老师怀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老师的老师也曾经是这样的。
一代代,如此这般,于是这横波就当真在人类的头脑中生根发芽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难处了?
是的,找不到例证。甚至画不出图。
这不怪你,因为横波本质上是画不出来的。
那就换个出发点吧,从纵波开始,在研究岩浆的波动时,你那正弦波画的还是满规矩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歌可以搜出269000条与纵波横波有关的东西,大多数都在画饼充饥。不对,连画饼充饥也不是,因为那饼是画不出来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lhkcc58
去“百度知道”看看“波”和“地震波”吧!此贴太无意义了。
是不是考虑自残一下了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lhkcc58
对了,还有一个事给忘了。
既然是百家争鸣,就要允许错误或者不准确出现。有了错误和不准确就应该有相关探讨、质疑。但也仅限于探讨和质疑,而不是质问和指责。态度很重要,不是有人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吗?
你和RM有个通病,就是太容不得错误和不准确,总是采取一种针锋相对的态度。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7楼:态度很重要,不是有人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吗?
6楼:是不是考虑自残一下了呢?

这两个帖子只隔了4分钟,看样子他脑子的内存容量不够。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那4分钟之内他脑子的内存曾经掉过电。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太无意义了。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www.dizhenluntan.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 ... &extra=page%3D1
胆小如鼠这话说的太离奇了。
本帖提出:
1横波是画不出来的。
2横波在现实生活里不存在。

有了这两点这帖子无论如何都不会上无意义的,即使错了也不会是无意义的。错误也有错误的意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7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也想好好解释一下纵波和横波的感念,但想起这是探讨地震的论坛,要讨论纵波和横波也应该联系地震一并讨论。在经过又一番仔细研究之后,发现关于地震的“波”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
先说说我发现的问题。
基本概念重放:
纵波是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如绳索上下振动的波浪;
横波是振动方向沿着传播方向的波,如弹簧的疏密变化。

但看到这张图却让人倍感糊涂!
20071228005015287.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7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
1、图中所画的横波和纵波变成了一个东西。在地层内部叫横波,在地表的时候叫纵波。显然这样的画法是不对的。
2、从图上看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位于震源上方的建筑物将会上下振动?远离震中的建筑物则只会横向摇动?难道远离震中的建筑物更容易倒塌?显然这是错误的!
3、按照纵波的概念,纵波的传递一定有疏密变化的现象,但我们什么时候看到地表被挤出一堆土墙来?
4、按照波的概念,波是具有周期性的,当第一个波峰到达后,间隔一个周期就是第二个波峰。而我们什么时候感觉到地震是连续地抖动几下的?(楼房的晃动是属于其自身的晃动周期,不是地震周期)。

我现在觉得地震波的问题还需要认真地再作考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gd有悟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胆小如鼠
对了,还有一个事给忘了。
既然是百家争鸣,就要允许错误或者不准确出现。有了错误和不准确就应该有相关探讨、质疑。但也仅限于探讨和质疑,而不是质问和指责。态度很重要,不是有人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吗?
你和RM有个通病,就是太容不得错误和不准确,总是采取一种针锋相对的态度。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www.dizhenluntan.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 ... &extra=page%3D1
1 我没有能力不“允许错误或者不准确出现”;事实上在这板块错误或者不准确俯拾皆是。
2“容不得错误和不准确”?理论研究是不是应该这样?!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板块弄成一个社交沙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7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hkcc58
去“百度知道”看看“波”和“地震波”吧!此贴太无意义了。
是不是考虑自残一下了呢?
胆小如鼠 发表于 2010-5-27 11:10

学术讨论,无必要要出语伤人。
反对意见是一面镜子,是提高学术水平的促进力。
虽然觉得斑竹支持其观点的论据未充分,但见解不是墨守成规,是好意见。贴子很好,值得探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讨论,无必要要出语伤人。
反对意见是一面镜子,是提高学术水平的促进力。
虽然觉得斑竹支持其观点的论据未充分,但见解不是墨守成规,是好意见。贴子很好,值得探讨。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www.dizhenluntan.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 ... &extra=page%3D1

1 “无必要要出语伤人”,我从不伤人在先。白纸黑字,那是谁也跑不了的。对不同的人只能用不同的语言。
2“虽然觉得斑竹支持其观点的论据未充分”,这说法是错的,不是论据不充分,而是根本没有论据。因为这种论题本质上不可能有论据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zengzhangang
你误会了,我说的“自残”指的是这个帖子。跟人无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lhkcc58
理论研究是应该这样,但注意一下语气态度也是必须的,客观足以,刻薄过矣。
弄成个社交沙龙当然不好,那就废了。但是弄成个吵架吧不也有违初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方向又变了吧?中国的落后不在于科学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guangduan
你即将进入另一个陷阱--体波、面波的陷阱。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uangduan
你即将进入另一个陷阱--体波、面波的陷阱。
lhkcc58 发表于 2010-5-28 12:48



呵呵,开什么玩笑!我岂是被人牵着鼻子的?!   

你看你开的研讨贴全变成了争吵的口水贴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guangduan
1善意提醒
2只要有那两个命题存在,这帖子就是成功的。口水不口水的,那全是无足轻重的。

三天之内如无成立的反驳,本帖将顶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28 20:28
除之外,震中还可能有无数的反射横波和与此多波形成的杂波和共振波。记得512时俺的房就是有频率较高的颤抖,也伴也横波的摆动。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1是的,一次破裂只有一个主波,地震仪器记录的那密密麻麻的东西基本都是反射波甚至是反射波的反射波。
2“也伴也横波的摆动”,也伴有横向的摆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敬告爱开玩笑、开不过又会觉得脸面挂不住的网友不要与我开玩笑,因为那《幽默学原理》是我的专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十分厌恶12楼如下几个字:

1楼lhkcc58引用gd在另一帖子的原话:
“我就想看看有没有人能够像我解释纵波一样去把横波解释的清清楚楚!”
然后邀请gd:
场子给你搭好了,该看你是如何把横波或纵波解释的清清楚楚的吧。
gd对岩浆的正弦波情有独钟,那就从纵波开始吧!?

3楼lhkcc58再一次邀请gd,并且明白无误的告诉他横波在现实中不存在:
是不是还在找寻横波的例证?找到没有?我们无数次听到有关横波的说法,但是说法毕竟只是说法,有谁见过横波?!
3楼lhkcc58进一步告知gd,那横波不过是一假象:
我们见过的“横波”都一样,那就是中学物理实验课老师给我们演示的那“横波”。那实验的目的其实只是希望我们通过那“弹簧的抖动”在自己的头脑中激发出一幅横波的形象。我们的老师怀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老师的老师也曾经是这样的。
一代代,如此这般,于是这横波就当真在人类的头脑中生根发芽了。
4楼lhkcc58明白无误告知gd横波是画不出来的:
遇到难处了?
是的,找不到例证。甚至画不出图。
这不怪你,因为横波本质上是画不出来的。
那就换个出发点吧,从纵波开始,在研究岩浆的波动时,你那正弦波画的还是满规矩的。
5楼llhkcc58告知gd那269000条都是错误的:
谷歌可以搜出269000条与纵波横波有关的东西,大多数都在画饼充饥。不对,连画饼充饥也不是,因为那饼是画不出来的。
11楼gd确认他的初衷是错误的:
本来也想好好解释一下纵波和横波的感念,但想起这是探讨地震的论坛,要讨论纵波和横波也应该联系地震一并讨论。在经过又一番仔细研究之后,发现关于地震的“波”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
12楼,gd他觉得他发现了什么:
先说说我发现的问题。
基本概念重放:
纵波是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如绳索上下振动的波浪;
横波是振动方向沿着传播方向的波,如弹簧的疏密变化。
但看到这张图却让人倍感糊涂!从图中可以看出来
1、图中所画的横波和纵波变成了一个东西。在地层内部叫横波,在地表的时候叫纵波。显然这样的画法是不对的。
2、从图上看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位于震源上方的建筑物将会上下振动?远离震中的建筑物则只会横向摇动?难道远离震中的建筑物更容易倒塌?显然这是错误的!
3、按照纵波的概念,纵波的传递一定有疏密变化的现象,但我们什么时候看到地表被挤出一堆土墙来?
4、按照波的概念,波是具有周期性的,当第一个波峰到达后,间隔一个周期就是第二个波峰。而我们什么时候感觉到地震是连续地抖动几下的?(楼房的晃动是属于其自身的晃动周期,不是地震周期)。
我现在觉得地震波的问题还需要认真地再作考虑。

  以上是本帖主要内容,其它内容都属于插科打诨一类。
   我十分厌恶12楼如下几个字:
  “先说说我发现的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十分厌恶胆小如鼠6楼的这个说法:
“此贴太无意义了”
如果说这话的人确实不理解这个帖子的意义。

我更厌恶guangduan21楼的这个说法:
“你看你开的研讨贴全变成了争吵的口水贴了!”
因为说这话的人理解这个帖子的全部重要意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Shear wave does not exist, it is only a legend!
(主题的英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29 20:03
可能地震波也有趋肤效应?横波到底是纵波的趋肤效应还是另外生成的波?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相当的对话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量耗散应该主要在表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工学有个集肤效应。
我不知道这趋肤效应的提法是否是个现成的提法,如果不是,那我恭喜你,这个提法令人心动。
我想不到该有这么个提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工学有个集肤效应。
我不知道这趋肤效应的提法是否是个现成的提法,如果不是,那我恭喜你,这个提法令人心动。
我想不到该有这么个提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5-30 00:38
好多年前在书上看见的,可能与版主讲的一个意思,就是电信号在导体外沿传递的密度大些。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Guest from 183.71.125.x
也可以称为边界效应或界面效应。
例如在大海中的船对海啸的反应应该弱的多,但是在岸边的船就可能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那岸边是海啸浪涌的界面。
再如,马戏团的鞭子,力量也是集中在鞭稍,因为那鞭稍也是那鞭子抖动(波动)的末端。
界面不仅仅在表面,在地层的断裂处,其实也是波动的界面,应力在那里的耗散应该也是巨大的。这效应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地震为什么在断裂带发生,为什么次级的诱发性的地震在断裂带会有较大的应力释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证明某东西存在,这在逻辑上是可行的,只要拿出事例或具体的物证,那就算证明了。可是我们没有办法证明一个东西的不存在,如果有人非要你拿出事例或具体的物证,那他就违反矛盾律了;因为那事例或具体的物证必定是存在着的,而这进一步意味着要你证明:
    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是存在的。

这样的证明或证据是在逻辑上就是不可能的,但是给出一个纯理论的、形而上的解释却是可能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lhkcc58
脑容量不够用且爱掉电的人又来了。特地说明一下,本人呈跳跃性思维,发散性强、连贯性弱,也有逻辑混乱地情况发生,偶尔有间歇性地迸发,就没准蹦出点什么念头。从医学角度来讲,可以归类为精神病范畴。所以,如无特殊情况,建议楼主忽略掉本人状态。
书归正传!
纵波也好横波也好没有区别,就是地震波,是一种波,都是从震源释放并辐射出来的能量。

做一个定性的研究,假设:
1、将地面设置成一个平面——这时震中则是震源到地面垂线与地面的交点。
2、将地震波简化为从震源发出,呈放射状的作用力,并忽略其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及到达地面后的互作用。
3、将震源—地面间的介质简化为均一的。
基于以上假设,得出如下结论:
1、为什么纵波先到而横波后到——距离的问题,震中到震源的距离最近。
2、为什么纵波的破坏性小而横波的破坏性大——力作用于地表的方向不同,纵波只有一个垂直方向的力,而横波则产生了水平方向的分力。怎样才能将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瓶子放倒?是在桌面下竖直地向上拍,还是横向地推它一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所述,个人理解之所以出现“纵、横”的区别,完全是习惯使然。横波产生的位置相对于震中位置是横向偏移的,作用于地面的力的方向也是有水平的“横向”分力。纵波则是发生在震中,而作用力只有垂直于地表的方向。(看到这还不明白的,可以参考下11楼的图)
故纵波是横波,横波也是纵波。
抛却以上一切,单从“波”的物理定义来看,“纵、横”对于地震波并无本质的影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波也好横波也好没有区别,就是地震波,是一种波

一个波,就是地震波本身。

经典!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是习惯使然”
应该是作用点所得到的分量比不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是习惯使然”
应该是作用点所得到的纵、横分量比不同使然。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lhkcc58
关于纵、横分量比这一个提法在  
死亡谷内石块移动之谜的解释?! Interpretation of the moving rocks? !
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 ... &extra=page%3D1
早已经提出一年了,只是没有人注意而已。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吹破横波、纵波的泡泡容易,但是吹破之后我们面临着十分窘迫的境地。
1那些在电脑里,在各种各样的地震设备里生成的p波、s波(分别相当于纵波、横波)还具有不具有原来的含义,那些数据还有没有效?!
2在这些波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地震分析理论是否还有效?!
3依据这些地震理论得出的具体的地震数据,例如,地震中心的确定、地震深度的确定地震能级的确定,等等等等,这些结果还是有效的吗?

无论我们是如何的不情愿,这一切的的确确建立在一个有巨大缺欠的基础之上;这是不容置疑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lhkcc58
1、意义肯定会有偏差,但是效用还是有的,不能全盘否定。
2、理论基础不完全不证明应用就是错的。例如地震云、电离层、地磁等。在地震形成机制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研究地震波究竟是什么样的,不现实,但不影响应用,至少达不到全盘否定的地步。
3、等依靠科技手段能直接探测震源的时候就有答案了吧。目前都是间接手段,过于深究,意义不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 ... &extra=page%3D1

在那里gd给出一幅图,据他认为,那图意味着横波的存在。
那是天大的笑话,那楼梯般的图所说明的只是纵波的传递,只是纵波的延伸。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一个波的波形图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那图每一阶增加4分之一周期,这一就形成一个假象。那波确实是横着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那波是横波,因为那质点还是上下运动的。
横波的存在是不能通过一个假象来予以证明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图中,无论是波峰处,还是波谷处的质点粒子是不可能只做单纯的上下运动的,因为那意味着波峰与波谷处介质密度的改变。所以波峰处那些质点的运动轨迹只能是这样的:它们来自其两端的波谷,这些质点在“堆成”这个波峰的过程里必定是走着一条曲线;不同深度的质点会遵循不同的曲线移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各位学学物理再进行讨论好不好,连物理概念都不清楚,怎么交流?只能是白浪费大家的精力和时间,甚至让人笑话。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纵波还是横波,质点单纯的垂直移动和水平移动都是不可能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6 06: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