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84|回复: 3

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地震云是什么形状颜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6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家专访气象局局长

核心提示:在凤凰卫视6月5日18点播出的《问答神州》节目中,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了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独家专访。他指出,目前科学上还没有一个地震云的认定,地震云是什么样的形状什么一种颜色都不知道。此外,他还披露了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和国庆六十周年气象控制的一些内情。

以下为节目实录:


有人说:在当今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气候外交已经俨然成为了最前沿的角力场。在这个战场上,减排问题早已从一个单纯的气候与环保议题,演变成了在气候政治的大背景下各国争取“发展权利和发展空间”的较量。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在不同的排放背景下,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的平均温度将上升1.1℃-6.4℃不等。而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承诺期到期之后,如果没有一个新的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将有可能遭遇重挫。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2009年12月,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开幕的世界气候大会被外界称作是“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


解说:郑国光告诉我:2009年12月11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后,温家宝曾经来到气象局考察工作。即将启程参加高层谈判的他也就气候变暖的问题专门咨询了气象专家。

主持人:在那次的专家座谈当中温总理特别关注的是什么?

郑国光: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两度阈值的问题,就是西方国家提出全球的温度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的温度,不能超过两度,要超过两度了,可能对整个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就非常严峻,是不可逆转的。

就是温总理就感觉到,这两度阈值是不是这个有两度了,它就能够对人类活动有那么多的影响,这是需要听听专家的一些意见。

主持人:专家给他的说法里面,它比较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郑国光:核心呢实际上这个属于,西方的也就是像欧洲提出这个两度阈值的理念,它并不是科学的结论,实际上是1996年,欧盟委员会一种价值的判断,说的是人类到100年以后(升温)两度,就是什么饥饿,战争,各种资源短缺等等都会发生的,所以有不同的政治动机在后面。


解说:郑国光说,按照欧盟提出的2度阈值标准,到2050年以前,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必须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0%。而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令世界各国争论不休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京都议定书到期后,分别占据世界人口15%和85%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将如何分担温室气体的减排责任。

郑国光:社会各界对哥本哈根的期望值很高,这次我们在会前也感受到了,特别是以欧盟为主的,都试图想把刚才讲的,两度的阈值一直到2050年的长期减排的任务能够在这个会上达成协议,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就是,这个发展中国家,要减少发展

主持人:您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是不是到了会场以后,这种来自于各方,或者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这种压力很明显地就指向了中国。

郑国光:当然了是因为中国处的位置不同,就像奥巴马在致词里面第一句就讲嘛,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体,但是我们是第二温室气体排放国,它就把中国就卖出去了,第二,中国的人均的排放,也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均的排放,第三,中国未来的排放,绝对排放,还要增加的,因为我们需要发展,我们还有那么多人,一亿多人还没有消除贫困。


解说:其实,作为目前全球的前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早在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期间,中美两国就已经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进行了磋商。11月26日,中国政府率先破题,提出在2020年将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然而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美国代表团却将要求更多减排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中国。

郑国光:美国一反常态,就是说它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不能改变它目前的消费方式,因为他要是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它是减少不了的,就是不能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的任务,那么当时的气氛是什么?一边倒的要压中国来接受这个更多的减排的义务。因为根据《京都议定书》也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也好,发展中国家是自主减排,是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援助的基础上采取减缓的措施,可是发达国家不支持,而且美国代表团明确就是说我们支持发展中的国家一分钱不能给中国,而且挑起了一些小岛国,最贫困的一些国家,就是分解发展中国家的阵营,来挑起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来瓦解发展中国家,这就导致了这个哥本哈根要达成最后的协议是比较困难的,让他们理解确实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2009年12月13日,在谈到即将沉没的国家时,图瓦卢的气候代表弗里流下了令人动容的眼泪。然而此时,在艰苦谈判之后,哥本哈根会议的形势却依然僵持不下。12月16日,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对外表示:正在进行的谈判有可能完全破裂。


一时之间,“发展中国家阵营正在分裂”、“某某大国打算独自提出案文”等传闻也纷至沓来。


解说:在哥本哈根,各方利益始终在博弈僵持不下。开幕不久,一份由英国、美国以及丹麦等国磋商形成的气候协议就曾经引发一片哗然,按照这份协议的规定,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量要比发展中国家多出两倍。而随后,一些小岛国也与非洲国家联合,要求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和印度做出更多让步。

郑国光:小岛国呢它就为了自己的生存,包括刚才讲到两度的阈值,后面它谈到了,要求更高,就是1.5度的阈值,这是非常困难的事,1.5度现在已经上升了0.8度了。


解说:2009年12月16日傍晚,在呼啸的风雪中,中国总理温家宝的专机降落在了哥本哈根机场。然而,就在12月17日晚上,另一件事件也让哥本哈根会议的局势更加复杂。

郑国光:丹麦女王那天宴请各个国家的首脑,温总理坐下来和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就讲了他们要开会,开会总理就没有想到,他说有中国参加,但是他(温总理)作为一个中国代表团团长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

主持人:您说是在宴会上,然后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跟温总理(说的)。

郑国光:一个元首告诉给温总理的,就说这是非常阴险的一招。

就是说,一,中国都参加了,可能会有发展中国家也来参加,首先要(让人)认为有更多的人参加这个会,二,如果美国没通知中国,中国不参加了,说明中国在这个哥本哈根上面达成应对气候变化诚意不够,最后如果中国不参加,他们达成一个什么协议,如果中国起来再反对,好像把这个哥本哈根的失败,归于中国,你看我邀请你你没来,其实,我们没有得到邀请,所以温总理在宴会上中途出来了,回来派了一个外交部副部长(去参加),何亚非。

主持人:我看温总理在做运筹帷幄的时候首先是先跟小岛国家进行沟通。

郑国光:沟通。

主持人:让他们理解确实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郑国光:我们就讲道理,就是说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先发达国家要率先采取切实的行动,减缓,先把温室气体降下来,第二,你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援助,现在的气候变暖,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你发达国家工业化革命,无约束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现在的变暖,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受害国,理应是,发达国家理应该提供资金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来应对气候变化。


解说:在郑国光看来,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的几乎每一次斡旋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2009年12月18日晚,在原定的正式会期结束之时,大会的协商依然无果,此时,部分国家领导人已经开始准备离场,在最后关头,温家宝总理号召了被称为是基础四国的其他三国巴西南非印度等领导人再次进行会晤,做出最后的努力。

主持人:温总理在跟小岛国家谈完以后,跟跟基础四国谈,跟发展中主要的国家谈完了以后还是跟美国进行了一次沟通。

郑国光:原来计划这个中国和基础四国之间沟通以后,中美首脑有一个见面,但没想到我们基础四国正在讨论当中,这个美国总统奥巴马闯进到这个基础四国协商的会场,所以就没有,他也就坐下来,就是奥巴马和基础四国的首脑有一些磋商。

主持人:当时是不是确实感觉那个(气候大会)现场的气氛基本上会议是要破裂的了,很多国家据说还已经写了一个如果(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失败的一个声明。

郑国光:是的,其实像这个国际组织,这个层面这些国际的会议它有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达成一致,如果有一个国家不同意,很难达成这个协议,
解说:2009年12月19日凌晨,在中国的不懈斡旋和各方妥协下,气候大会最终达成了一份《哥本哈根协议》。

郑国光: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努力,这个哥本哈根最后给国际社会,不知道怎么交代,

主持人:你觉得在这次的会议当中,中国算是赢家还是输家。

郑国光:应该说中国确确实实也维护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哥本哈根协议》确定了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哪些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哪些是发展中国家所应该做的。第二就是说,发达国家第一次明确了,这个资金的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郑国光:第三虽然写进了两度的阈值,但是这两度阈值没有和长期目标挂钩,就写注意到,全球温升不超过两度的科学观点,用这个词来说的,没有强行的就是这个不能超过两度阈值,我觉得要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国也不是输家。

主持人:这个视频就是在采访您之前我们在网上征求了网民的一些提问。比如说地震:2008年5月9号汶川地震之前合肥和甘肃出现了地震云。2010年4月12日玉树地震之前西安上空也出现了地震云。如何解释地震云的现象?

郑国光:反过来说谁来定义这个地震云?你要是如果这样说的话那谁都预报不出来,你说地震云可能是时时刻刻。在全球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这种所谓的地震云,也就是像目前科学上还没有一个地震云的认定。

主持人:没有?

郑国光:没有,是什么样的形状什么一种颜色我都不知道。也就是说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资料,有些人绘声绘影地说地震云出来了,什么样的形状就是三天后会有地震,或几天后会有地震。但是有一条,就是一般强烈地震以后,它总会有强降雨。原因是什么,因为它这个地震以后,它那个地面的地热起来了。地热起来按照气象上的说法就是容易产生对流,上升气流上升气流是云降水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


随着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气候事件增加以及近期全球地质活动的频繁,气象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而身为气象局长,郑国光也向我坦言:从北京奥运到国庆阅兵,从上海世博会的保障到极端天气的预报,每一份挑战都让他倍感压力。

郑国光:所以有的时候当气象局长啊,很矛盾,比如说南方现在报出来有暴雨了,我就总还在想,早晨会想,第一件事就会看看南方下没下雨了,但是这种暴雨出现以后,会引起很多的灾害,会死人的,不希望它出现暴雨,希望我的预报错了,但是反过来,我既然气象部门做出预报了,又希望它出现。

主持人:常常在天人交战。

郑国光:是啊,所以和老天爷打交道,很难,很难摸到老天爷的脾气。


解说:2009年10月1日,中国为纪念六十年国庆举行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阅兵和游行活动。然而就在前一天的晚上,包括天安门地区在内的北京城区却下起了绵延的小雨。9月30日晚上九点,北京市气象台发出了入秋以来的第一个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郑国光:那天国庆招待会以后,这个刘淇同志,到这个国庆指挥中心去,他检查,那时候正好我在北京市气象台,是每个每个检查,最后就取决于天气怎么样。

主持人:30号那天。

郑国光:那时候已经11点多钟了。

主持人:那时候你怎么跟他说。

郑国光:当时我们很有把握,就是天安门广场,雨在这个两点钟以前肯定会停的。


解说:然而,就在10月1日的凌晨4点,北京的西部却仍然被细雨笼罩。

郑国光:那天早上我们大概五点多进了天安门,地上还是湿漉漉的,都是水下雨了。我四点半到了北京市气象台,北京的西部门头沟。在下雨,而且这雨在往天安门在移动,非常紧张,我们第一轮发射了200多枚火箭弹。

主持人:是四点多的时候。

郑国光:那时候已经到快六点了。

主持人:是就对着门头沟那方向

郑国光:门头沟那个云。

主持人:让它那个雨在那就给下完了。

郑国光:把它打散了,结果不打了,它又把它合并起来又要下了,又是第二轮,又是200多发。

主持人:几点钟。

郑国光:那时候已经七点多了。如果它还出现,我们还要打。当阅兵式经过的时候,没有看过北京的天空这么蓝过,五十年大庆我也在,没看过这样的天气,那天上午的能见度超过了30公里,是多少年不见的。在天安门城楼上,可以看到西山。

郑国光:我这个世博弯曲有26个气象观测站,非常稠密,世界上最稠密的观察网,

主持人: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什么,尤其是世博期间是汛期。

郑国光:雷电,一个雷电,这个它(展馆)里面好多电子设备,所以我们对所有的馆,都建了一个防雷措施,第二个就是说,上海经常会有那个强对流天气,突然来十级,十一级的阵风,这样对馆的抗风能力(提出挑战)。

主持人:我们现在这种临时建筑它现在的抗风能力大概到几级。

郑国光:现在还是按照标准比较高的,到关键的时候可能如果我们预报了风很大,它还要采取一些加固的一些措施,


解说:郑国光说,目前上海世博园内集合了最尖端的气象设备和最优秀的预报人员在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而世博结束之后,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都将应用在日常的天气预报中。

郑国光:现在我们是强调了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结合,就是说气候预测远一点,时间长一点,那么再密切关注着我们这种短期的,几天的一些预报,未来就是说气象服务叫无微不至无所不在。


来源:凤凰卫视
发表于 2010-6-6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地震局局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__^*) 嘻嘻……气象局局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国光:没有,是什么样的形状什么一种颜色我都不知道。也就是说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资料,有些人绘声绘影地说地震云出来了,什么样的形状就是三天后会有地震,或几天后会有地震。但是有一条,就是一般强烈地震以后,它总会有强降雨。原因是什么,因为它这个地震以后,它那个地面的地热起来了。地热起来按照气象上的说法就是容易产生对流,上升气流上升气流是云降水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

哈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6 22: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