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31|回复: 57

地电监测目前无大震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0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2010年7月30日8:00之前的地电观测数据分析,从目前算起至少两天内中国大陆东部仍然不会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西部人稀地区不会有6.0级以上地震发生,近海地震也不会超出6.5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7-3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看客老师!能看到您报的平安心里就很踏实。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台站就在华东地区,2010年7月30日12:00之前的半个多月时间内没有监测到异常幅度大于10%的地电异常。分析自目前算起至少两天内中国大陆东部不会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西部人稀地区不会有6.0级以上地震发生,近海地震也不会大于6.5级。
    汶川大地震我监测到的地电异常幅度为60%,异常时间8天。我总结地电异常幅度至少在20%以上、异常时间2天以上才是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的前兆,这样的异常很长时间才能监测到一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7-30 15:32
谢谢发帖,
匿名  发表于 2010-7-30 17:53
发表于 2010-7-30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东地区的台站检测到了汶川大地震的地电异常,这一信息非常有价值。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看客!不长的时间里就有成果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电异常幅度至少在20%以上、异常时间2天以上才是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的前兆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www.dizhenluntan.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 ... 6063&highlight=看客 发表于 2010-7-30 14:04


支持看客的研究。
你的总结至少是找到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必要条件,想知道相关资料有多少年。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7-31 16:16
看客 的监测工作还是靠谱的。 希望有异常能及时交流
匿名  发表于 2010-7-31 23:13
靑南帐中川北川中南和甘东北甘南及黄几及下及东以及账东南海北的个部有沉云。有的应值得关注。
匿名  发表于 2010-8-1 10:27
看客前辈~
网上盛传的张德亮预测的邯郸邢台一线 7.0大雨~
您给看看吧~
发表于 2010-8-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没有大震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8-1 22:40
求老师能长不吝赐教,多发帖子,衷心祝您万事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2010年8月2日8:00之前的地电观测数据分析,从目前算起至少两天内中国大陆东部仍然不会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西部人稀地区不会有6.0级以上地震发生,近海地震也不会超出6.5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看客的研究。
你的总结至少是找到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必要条件,想知道相关资料有多少年。
良机 发表于 2010-7-30 20:32



    12年。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8-2 11:01
有看客老师一句话,就能睡好两天觉呵呵。老师那中部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看客老师一句话,就能睡好两天觉呵呵。老师那中部呢?
Guest from 221.180.13.x 发表于 2010-8-2 11:01


从目前算起至少两天内也不会有破坏性地震发生。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客老师辛苦啦!地电、地磁、地应力异常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看客老师的地电跟论坛老师们的磁针结合,预测地震的可能性更大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3日,系统出现20秒~30秒的异常反应。
如果是地震,震级中等。
尽快用地电测一下,会在哪里?
怀疑是在陆地,新疆周边、西藏周边、西亚、台湾、智利等高发区确定一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8.03周三8:00前地电监测数据仍无异常。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电怎么制作?
支持看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客老师辛苦啦!地电、地磁、地应力异常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看客老师的地电跟论坛老师们的磁针结合,预测 ...
夜露 发表于 2010-8-2 23:02


所谓的“磁针”可能是对所在地地下地质体磁性变化(地磁)的观测或者是对诱发地震因素中外界磁变(电磁波)的观测,与地电监测不同,地电监测是观测分析是否有地震发生前岩石微破裂产生的电磁效应中可远距离传播的地下电流及其幅度,纯粹针对地下,通过不同测道方向的观测数据变化幅度来分析排除因太阳黑子引起的“磁暴”等外界干扰因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磁针”可能是对所在地地下地质体磁性变化(地磁)的观测或者是对诱发地震因素中外界磁变(电磁 ...
看客 发表于 2010-8-3 14:33


不认同这种观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电监测是观测分析是否有地震发生前岩石微破裂产生的电磁效应中可远距离传播的地下电流及其幅度........”

岩石破裂会产生电磁效应?没听说过。

石英晶体与半导体硅锗材料经提纯切片后在电场下能产生振荡或压电反应现象,但大自然存在的这类矿产未经提纯并且呈不规则状态,不会产生“磁变”现象的。

开山、炸石、挖洞等从未发现产生磁变现象,“岩石微破裂产生的电磁”找不到任何让人信服的证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局部地壳下“岩浆潜流”间的电压升高,就能测到“地电”的变化,当“岩浆潜流”间发生小规模放电时,局部磁场就会发生变化,磁针就会有所有所表现,当发生大规模的岩浆潜流间放电时,就发生了“地下超级雷电”的现象,也就发生了大地震。

当然,版块挤压断层等地质结构性变化或地下核爆等也会引发地震,但这类地震的震级都不大,一般不会产生灾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上上楼问题:这是新方法,也是前辈在唐山地震异常中认识到的,是现阶段捕抓地震前兆的希望所在,看看钱复业等人的有关电法预测地震的文章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监测“地电”与监测“电磁”肯定是正确的方法,并且测“地电”可能非常敏感,当磁针未发生变化时可能“地电”就已测到异常。但“岩石微破裂产生的电磁”的观点本人不认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尼5.6级,已经是第二次了。
能不能测下一个地区在哪里?
有人说在台湾,也有人说在西藏或玉树,4+级。
你认为呢?
还是测一下放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局部地壳下“岩浆潜流”间的电压升高,就能测到“地电”的变化,当“岩浆潜流”间发生小规模放电时,局部磁 ...
tanlilin 发表于 2010-8-3 17:19


地震前兆磁异常只在同一个地质体中稳定变化,多个不同磁性的地质体会消弱磁异常的,传播距离很短。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前兆磁异常只在同一个地质体中稳定变化,多个不同磁性的地质体会消弱磁异常的,传播距离很短。
看客 发表于 2010-8-3 17:28


这观点本人认同,也就因为有这一因素,用磁针监测本地及附近是否有震情才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tanlilin
请问:
地电能提前多长时间检测到异常?
监测的距离有多远?
能测到海地、智利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电监测能不能做成像地磁那样的动态图?
很需要这样的动态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tanlilin
请问:
地电能提前多长时间检测到异常?
监测的距离有多远?
能测到海地、智利吗?
lanxin5 发表于 2010-8-3 17:44


地电的监测范围有赖于地电监测探头的布局范围,个人认为地电也是一种监测本地及附近震情的有效方法,不大可能会在中国监测到海地的震前地电异常,地电监测要挖深井埋设屏蔽线,造价很高,只适合专业机构作监测用。磁针测震成本低,制作容易,适合业余爱好者作监测用。

象海地那样的震前监测,可能还要在卫星电离层监测、地震云监测、红外监测上下功夫。本论坛随风可能已找出远距离的测震方法,但目前属技术保密状态,本人对此技术尚不清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电监测能不能做成像地磁那样的动态图?
很需要这样的动态图。
lanxin5 发表于 2010-8-3 17:48


制作地电的动态成像图应该没有问题,目前的“NI LabVIEW”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找个编程高手就能搞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8-3 22:45
希望大家好好探讨原理,为预测事业进步努力哦,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矛盾。看客老师很辛苦了发帖,不管是不是最正确的理论,我仍然感激
发表于 2010-8-3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电的监测范围并不大,请问看客老师能够拿到多少观测点的数据,能够对大陆区域进行判断?

以下是来自百度的关于地电流的一些资料,
---------------------------------------------------------------------
地电流 百科名片

地电流地电流和地磁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地电流是地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地球内部的地核中有一层液态物质,主要成分是铁,也有少量的镍及其他元素,这层液态物质即可流动,又可导电,被称为导电流体。由于地球自转,导电流体发生运动,。如果起初在地核内有非常微弱的磁场,就会在导电流体中激发电流,经过非常复杂的相似于自激发电机的机制,磁场和电流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形成地电流和稳定的地磁场。
目录[隐藏]

地电流的发现
地震地电流的发现
地电流的优势
地电流的问题海城地震中的应用和问题
唐山地震中的问题
地电流再登场小小土地电,监测离不了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地电流产生原因

地电流的发现
  地电流犹如大地血脉,它的存在和运动很早就被人们发现。英国人Barlow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1849年利用得比的电信线路证实了地电流的存在。

地震地电流的发现
  发现地震也会产生异常的地电流,要归功于Varley,他对1871年3月17日加拿大地震的观测,才确认了这一现象。后来,日本对1923年的关东地震和1949年的鸟取地震都取得了地电流异常的震例。我国是在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起步的。

地电流的优势
  地电场的观测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在地下相距几十米到百米远的地方,埋放两个铅板,再用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流表(毫安表)或电压表(毫伏表)的两端,就能从表头上观察到指针的日变化、年变化特征,这种方法是不需外加任何人工电源的。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许多厂矿、学校和农村都开展过地电观测,是群测群防的重要手段之一,老百姓给了它“土地电”的美称。

地电流的问题
  谁料,好景不长,土地电便被打入冷宫,直到近年刚刚东山再起。这里的根由可就一言难尽了。
海城地震中的应用和问题
  1975年海城地震前2~5天,距震中20公里的冶金102队的土地电,不仅连续出现了30~100毫伏的单向脉冲,其地电位还出现了190毫伏的下降,如此巨大幅度的异常一改往日的平静,这个前兆信息为成功的临震预报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土地电的一展身手令国人刮目相待,一时风靡全国。未料到随后的各种异常事件频频上报,从南到北,从冬到夏,四处呼叫“狼来了”。无奈异常天天有,地震日日无,核实地电异常和排除人为干扰的差事很快成了专业人员的重要任务。
唐山地震中的问题
  1976年5月,唐山地区等很大范围的地电观测网又频频出现变化,专业人员对此进行了认真反复的核实查证,虽然有些异常确实重要,但大量的异常是农田用水、降雨、温度变化和电极不稳定等干扰造成的。在大震发生前的最后一周的会商会上,尽管曾根据土地电和专业地电观测,做出了“迁安—昌黎—青光一带可能发生4.5—5级地震”的预报意见,不过对问题的严重性是远远没有意识到的。几天之后,大震发生,震级7.8级。台站在地震中被摧毁,马家沟地电台资料在废墟中被抢出,而唐山台的地电观测员石蕴璇工程师当场殉职,为地震预报贡献出了生命……。   震后的研究表明,土地电异常的真假难辨确实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这些异常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金属电极的化学电位极其不稳定,加之自然电场的复杂变化,使微小的地震信息湮没其中。在技术水平有限的客观条件下,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决定暂时淘汰土地电方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电阻率的观测上,这是一种外加人工电源的地电方法:先用人工电源把变化不定的天然地电场抵消成零,使测量数据得以稳定,再改测地下介质的电性参数——电阻率,这种技术在工程勘探的应用是相当成功的。   至此,土地电在我国销声匿迹。

地电流再登场
小小土地电,监测离不了
  世界上的事就有那么巧!土地电刚在中国被封杀,却在西方红红火火闪亮登场。   希腊雅典大学有3位教授,他们从1981-1983年开始了新型土地电的观测研究,1991年建立了数字化观测系统。截止1998年的15年时间,对11次5.5级以上的地震居然做出了8次成功的预报,使希腊成为中国之外仅有的一个政府级的公开进行地震预报的国家。希腊把这种观测方法以3位学者的第一个字母命名VAN,从此VAN方法响彻全球,直到今天。
  VAN小组坚持认为,对地下电场的无人工电源的直接测量,是监测地震的最好方法之一。土地电观测中的不稳定性和干扰问题,他们也同样遇到,不过经过细致的研究,发现问题出在观测技术和数据分析上,而不在方法手段本身。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措施,比如用非极化的合金电极代替铅电极,解决了化学电位不稳定的问题;采用不等极距、电磁同时观测、数字电子测量技术等措施,有效的排除了各种干扰;采用数理分析技术,又归结出了地震电信号的特征和标志等,很好地解决了有关问题。他们的预报意见一直公开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并公布全部的数据和处理方法,由此取得了日、美、俄、法等多国专家的帮助,终于使新型土地电变成了香饽饽。
  对VAN方法的进展,虽然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大部分专家都是肯定的,并对其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日本、法国随后迅速派员学习、引入。我国不仅有计划地安排专业人员到希腊雅典大学学习,还研制出了新型土地电仪器——SE3型地震电场前兆仪,已将希腊VAN方法的多极距分析方法在仪器的硬件中得以体现,有用信号能较好的与干扰信号分离,“狼来了”的误判比例大大降低。
  甘肃文县地震局的土地电观测研究一直未停止过,自己研制了超低频电脉冲信号地震前兆仪,在采用新型土地电仪器的2001-2003年间,他们填报了4次书面预报卡,较准确地预报了四川甘孜6.0级地震、四川盐源5.0级地震、云南大姚6.2级地震,特别是对2000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的预报,受到了中国地震局的表扬和奖励。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佐证了土地电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为此,中国地震局特批他们的仪器参加2003年国际地震仪器与紧急救助设备技术展,进行推广。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对自然电磁场的直接观测(无人工电磁源)越来越被重视,这种讯号的出现与震源的孕育和发展似乎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也更便于统一地认识电气异常、动物异常、大气异常和电磁场异常等等。因为,地电场的变化同水的运动关系密切,而地下水在地下深处是极广泛分布的,它在发震构造的局部富集会在震前断层的预滑与蠕动时导致地电效应、过滤电动势和压电电流的出现。因此,我国已经加大了对这类监测手段的研究力度,涉及到对地球静磁场、地电场(土地电)、电阻率、大地电磁、磁变测深、电磁场,ULF、ELF和VAN等的观测工作。
  作为一种群测群防手段,新型土地电在地震监测预报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其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特点和良好的反应还是独树一帜的。工作中需注意的是分析地震前兆的异常变化与地表干扰性噪音的不同。研究表明,前者往往具有选择性,即在构造的控制下只对某些地区反应敏感,而对另一些地区可能毫无反应;此外,地震异常信号的极性和强度比均有一定的稳定性特征等等。如何排除干扰,使地电流信号得以最大利用,已经成为地震监测工作中的一个永久性课题。
[编辑本段]地电流产生原因
  地电流的产生比较复杂,简单的理解有:
  首先地球本身就像是一个磁铁,地理上的南极北极对应着地磁的N级和S级。所以我们的地球表面以及地低下都存在磁场。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定律,当有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候,导体就有电流通过。而大地也具有一定的可导电性。地震就是地壳运动,那地壳运动就正好等同于导体(大地)在磁场(地磁)中运动。这是类似发电机有电的原理。
  而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地底下有水的活动,水中的酸碱度不平衡和地下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电离子从而有电流。这种是化学电能,类似于我们的电池有电的原理。(就像西红柿插进两根金属片就能点亮小灯那样)
  还有其他一些产生原因,但地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导体,完全弄懂它所有的产生原理和条件还没真正实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4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岩石微破裂产生的电磁”找不到任何让人信服的证据。
tanlilin 发表于 2010-8-3 17:07


  科学发现很多时候都没有什么理论依据,科学研究重要的是发现规律,理论很多时候是从规律中总结和实验中提炼出来的。地震预测目前不急于找到理论依据,更不应以“没有依据”去否定实验。当然另有一批人专门从事理论工作,反过来指导实践,两条腿走路更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8.04周三8:00前地电监测数据仍无异常。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电的监测范围并不大,请问看客老师能够拿到多少观测点的数据,能够对大陆区域进行判断?

以下是来自百 ...
wenyue 发表于 2010-8-3 23:43


汶川大地震前千公里外的地电观测数据:
2008年5月份地震前兆地电观测数据
05.01.1        186        05.09.1        151        05.17.2        84        05.25.2        102
05.01.2        187        05.09.2        157        05.17.3        83.5     05.25.3        105
05.01.3        188        05.09.3        160        05.17.4        85.5     05.25.4        105
05.01.4        188        05.09.4        148        05.18.1        82        05.26.1        103
05.02.1        183        05.10.1        150        05.18.2        85        05.26.2        104
05.02.2        188        05.10.2                      05.18.3        92        05.26.3        105
05.02.3                      05.10.3        150        05.18.4        90        05.26.4        105
05.02.4        185        05.10.4        146        05.19.1        87.5      05.27.1        107
05.03.1        181        05.11.1        151        05.19.2        97         05.27.2        104
05.03.2                      05.11.2        150        05.19.3        94.5      05.27.3        106
05.03.3        180        05.11.3        120        05.19.4        92          05.27.4        106
05.03.4                      05.11.4        110        05.20.1        93.5      05.28.1        106
05.04.1        139        05.12.1        96          05.20.2        94        05.28.2        105
05.04.2        155        05.12.2        78          05.20.3        96        05.28.3        106
05.04.3        139        05.12.3        84          05.20.4        94        05.28.4        104
05.04.4        147        05.12.4        74          05.21.1        94.5        05.29.1        105
05.05.1        138        05.13.1        76          05.21.2        94.5        05.29.2        105
05.05.2        147        05.13.2        78          05.21.3        95        05.29.3        112
05.05.3        145        05.13.3        88          05.21.4        95        05.29.4        106
05.05.4                       05.13.4        80        05.22.1        98        05.30.1        110
05.06.1        145        05.14.1        77        05.22.2        98        05.30.2        112
05.06.2        149        05.14.2        74        05.22.3        99        05.30.3        111
05.06.3        147        05.14.3        92        05.22.4        98        05.30.4        112
05.06.4        150        05.15.1        88        05.23.1        98        05.31.1        112
05.07.1        149        05.15.2        89        05.23.2        99        05.31.2        115
05.07.2        149        05.15.3        86        05.23.3        112        05.31.3        116
05.07.3        150        05.15.4        83        05.23.4        100        05.31.4        114
05.07.4        150        05.16.1        80        05.24.1        100
05.08.1        150        05.16.2        83.5      05.24.2        102
05.08.2        149        05.16.3        86        05.24.3        102
05.08.3        149        05.16.4        78        05.24.4        100
05.08.4        160        05.17.1        83        05.25.1        102

05.01.01指2008年5月1日早晨的观测值为186毫伏;
05.01.02指2008年5月1日中午的观测值为187毫伏;
05.01.03指2008年5月1日晚上的观测值为188毫伏;
05.01.04指2008年5月1日夜间的观测值为188毫伏;
——以此类推……

观测值“空格”是因有事外出没有观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8-4 11:33
我是老百姓,一个有自己专业的老百姓,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更愿意接受
‘看客’老师的为老百姓预报的方式。
匿名  发表于 2010-8-4 13:35
顶看客老师,定楼上
发表于 2010-8-4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电监测能不能做成像地磁那样的动态图?
很需要这样的动态图。
lanxin5 发表于 2010-8-3 17:48


3.jpg

也可去仪表店买一台现成的记录仪,价格大约3000元左右。

记录仪输入信号有二种,一种是输入1-5伏直流信号,另一是输入4-20毫安电流信号。

地电信号也许只有一二百毫伏,达不到1-5V或4-20 mA,可以用一个运算放大器安装一台“线性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后再输入记录仪。

记录仪装好后,只要定时撕下记录纸做分析就行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几年前我就有地电监测和地电阻率监测(地应力)的动态图,全自动设备获得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4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几年前我就有地电监测和地电阻率监测(地应力)的动态图,全自动设备获得的。
看客 发表于 2010-8-4 14:02


可惜地震部门发言人一口咬定“地震不可预测”,并对民间观察“地震云”等各种努力一口否定,使地震部门声望大降。实际上地震部门也有一些干实事的人,就如楼主这样,可能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只是很少有人知道。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种种原因,我已转岗搞抗震设防了,算是业外人士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回帖同志的意见大都很中肯,有些同志帮我解释了另外一些同志提出的问题,说出了我想说的话,本坛有能人,谢谢!我用“同志”称呼请不要反感,因为来本坛的人应该有共同志向搞好地震监测,尽最大努力减轻地震灾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种种原因,我已转岗搞抗震设防了,算是业外人士了。
看客 发表于 2010-8-4 14:45


离开了并不放弃! 好样的.
感谢你的文章, 细细拜读中.................

有一种叫大隐于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消息很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8-5 17:33
感谢
匿名  发表于 2010-8-5 17:34
感谢
发表于 2010-8-8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看客”老师的笔名也看出老师的一种无奈:曾经的“专业”变成“副业”,从“参与者”变成“旁观者”,但还是坚持不懈的研究。

我们很感谢有老师这种专业的眼光,严谨的数据分析,判断。

其实,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要受到各种主管条件的制约,有些事不方便做,有些话不方便说。反而,作为旁观者,反而能扩大自己的眼界,更好看清一些问题。

现在,回顾原来的海城地震预报,唐山地震的青龙奇迹,靠的都是老旧的土地电等设备的观察、报警。说明这些被现在主流地震学弃之不用的“土”方法,是观察地震前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请问看客老师能否公开您所用的地电检测设备的制作、安装、观察和分析方法呢?推广开来,以便有条件的网友也进行制作和观测呢?也可以通过扩大观测点,更好的研究和预防地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详细说明了海城地震预报始末,充分说明了“土设备”的科学性:

下文节选《辽宁海城地震预报始末:土仪器预报大地震》

全文请到:

http://news.21cn.com/today/history/2009/09/17/6889508.shtml
http://news.qq.com/a/20090917/000424.htm

《瞭望》文章:“土仪器”预报了大地震

  姜成田受到这样的质疑: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难道只读过两年半中专的人,加上几台“土仪器”,就能准确预报出大地震?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1975年2月4日清晨,35岁的姜成田站在玉皇山顶心神不宁。

  这天早晨的空气使人透不过气来,他的脚下是鳞次栉比的辽南民居,抬起头,他看见天有异象,头顶上的烟云成圈形流动,北往东、东往南、南往西、西往北、好似一个巨大的漩涡……

  大地震似乎就要到来,凌晨4时刚从沈阳赶回海城的他,不能确定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他离开山顶,回到山脚下的工作岗位。不曾想到的是:这天夜晚,自己及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万千民众,命运于此转折……

  当晚19时,姜成田发出地震预警。这之后,他收获了当地民众的尊崇,也不断感受到来自业界的质疑: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难道只读过两年半中专的人,加上几台“土仪器”,就能准确预报出大地震?

  69岁的姜成田现在已退休在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面带微笑,神态平和,交谈时,习惯性地抱肘于胸前。

  “大地震时,海城站的职工都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预报是海城站所有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交给本刊记者当年的工作日记,“一切都在里面了。”

  捕捉地电突跳

  姜成田1959年考入鞍山市农业学校。因家贫,在读了两年半中专后,退学务农。

  1969年渤海地震后,国家地震局加强了辽南监测。1972年10月,沈阳地震大队在海城县郊的玉皇山建立了地震观测站。

  姜成田以临时工身份进入观测站,被委任为技术负责人。

  1973年3月15日,土地电、土倾斜仪、土地磁等土设备安装完毕。

  姜成田在1973年4~9月的工作日记中总结道:“观测各种仪器变化,只有土地电有突然跳动或回零值等现象,不知何故?需掌握规律。”

  这之后,姜成田开始发觉地电突跳与地震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

  1973年9月27日中午,土地电突变到零值,地倾斜强烈报警。站内同事们研究认为,近期可能有大于5级地震发生,地点在东北方向。因为怕报不准,没向上级汇报。

  9月29日8点40分,吉林省东北部的辉春发生7.7级深震。

  这一天晚上,姜成田一宿没睡好。他后悔没有把意见上报,“这次地震给我的教训很大,这么大的地震真要发生在脚下报不出来,不知要死多少人?!我是个业务负责人,看我怎办?群众打不死我,骂也骂完了,脸往哪丢?!”

  1973年国庆节,24时,他写道:“通过长海、辉春二次地震,加上平时我对地电摸索的规律,(从)地电在震前有突变、回零现象,地倾斜报警看,地震是有前兆的,还需要继续摸索规律。”

  1974年3月14日地震站接到辽宁省震情简报,辽西地区连续发生小震群。

  姜成田想起,地电在辽西震群的前一天突跳频繁达百余次。那么,是每一次突跳就预示着一次地震?

  姜成田决定改变值班制度,地电突跳一瞬而过,一天记录两次不行,必须连续观测。

  1974年8月1日起,为了抓住地电突跳,海城地震站6位工作人员日夜值班,连续观测。连吃饭、上厕所也不离人。

  捕捉地电突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瞬时发生即过,凭肉眼捕捉,稍不留神,苦等几天、几十天,可能一转身就漏掉了。大家在观测中忘了吃饭,深夜静坐在微安表前睡着的情况时有发生。

  疲劳观测极易漏掉震情,能否想办法改用自动记录?姜成田向多方求援,得到的答复是:“办不了!”

  为此,姜成田几天睡不好觉,震情越来越紧张,仪器已出现各种异常。在辽南,动物、地下水等宏观异常也出现了,可“土地电”的自动记录还没着落。

  12月17日天刚亮,躺在床上的姜成田脑海里念头一闪,根据地震仪拾震原理,能否利用地震仪记录功能捕捉地电突跳?

  经过反复试验,12月20日终于改制成功,姜自觉千斤重的担子落地了。

  预报意见写了两个小时

  1974年12月21日16时,鞍山汤岗子疗养院泉水出现断流,四小时后恢复正常。泵房反映:“从古至今这是头一次。”

  为什么这么巧合?姜成田想,站内倾斜仪也是当天16时报警。

  次日晨4时,姜成田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21日出现的异常,反映震情紧张,可地电突跳为何没出现?

  22日天一亮,姜成田来到地震站,他发现:仪器自动记录到了突跳信号!

  姜成田向辽宁省地震部门发出预报:“提出在我站东北方向100公里左右,今天中午将发生4~5级地震。”

  12月22日12时43分,在海城站东北方向的辽阳葠窝水库发生了4.8级地震,这次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基本准确。

  这次预报成功大大增强了海城站观测人员的信心。

  1975年1月16日,上级让海城站把“土地电”改回来,恢复原有状态。领导说:用地震仪记录地电突跳,土不土洋不洋的,难道就能预报地震?

  姜成田急了,“还让不让我预报地震了?在这紧要关头,前兆不要,要马后炮,这是为什么?!”他气愤地回电话:“不是让我负责业务工作吗?我就有权改革,想要再改回决不同意!”

  经过据理力争,最后领导没有再反对姜的做法。

  回到家中,家人劝他,身为临时工,就应该听领导的话。为预报地震,姜整天不回家,父亲病在床上3年,没有得到他的照顾,家人也不理解。

  姜成田在日记中写道:“真是泪水往肚子里流啊,心如刀绞一样不是滋味。”

  2月4日一整天,姜成田和海城站的同事们坚守在“土地电”旁,等待突跳的到来。

  13时50分至14时,“土地电”突跳6次,记录指针发出“嚓嚓”的划纸声。

  16时,海城站发出书面预报意见:今晚7~8点钟,海城东南方向将发生大于5级地震。

  姜成田说,“预报意见之所以写了两个小时,是因为内心思虑万千。虽然之前预报过地震,但这么大的地震没有报过,报了不震怎么办?”

  争议与荣耀同来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位于海城市(1985年撤县设市)王石镇的地震观测站。1987年,观测站由玉皇山搬迁至此。与中国地震局系统的大多数台站不同,海城站自建站以来的36年,一直使用“土地电”。

  在今日的中国,“土地电”是十分罕见的仪器,它是1967年中国人发明的地震前兆监测设备,特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在地下埋两个铅板就可以监测地震,1975年海城震后风行,一度在全国形成自己的台网系统。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地震局泉州会议认定“土地电”缺乏科学性,其后,“三土”(土地电、土地磁、土地应力)在全国范围被清理。

  辽宁省地震局原副局长卢造勋告诉本刊记者,“在技术手段上有争议是正常的,但(用土地电预测地震)时间精确到当晚,那是不太可能的。”

  李荣安对本刊记者说,“海城站的‘土地电’,从科学上分析,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最重要的作用是省政府的通知。”

  他认为,“这么大的地震,土地电肯定是有异常的,就看怎么分析,海城是8方土地电,还可以自动记录突跳。从技术上讲是可能的,是可以提出预报地震意见的。但预报的程序有问题,有预报意见,但上边没定,就向外发,这是不对的。”

  王立华说,“这次地震,海城地震站根据土地电和地倾斜仪配合预报出具体时间。即使海城地震站不发出预报,省局通知也起到了临震预报作用。”

  他表示,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必须准确,才能起到预防作用。海城地震站有比较准确的预报时间,但或许也没有起大的作用。这是因为2月3日晚上的有感地震已让人们提高了警惕。

  1975年时任海城县委副书记的赵长心对本刊记者说,“海城地震预报,地震台立下了大功,(预报)准确及时。工作人员都不是专家教授,顶多是高中学历,但都特别认真,盯着仪器不放,极端地负责任。”

  1975年3月12日,海城县地震观测站与辽宁省其他5个基层地震观测单位,因对地震预报有功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国务院下发的[1975]41号文件写道:“这次辽宁省南部地区地震预报工作的伟大胜利,有力地说明,地震不仅是可以预测的,而且是可以在震前预报的。事先做好防御工作是可以大大减少损失的。”

  1975年4月20日,姜成田坐上国家地震局的小车沿着北京的长安街一路长行,他作为海城地震预报的有功人员抵京参加第三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看见了天安门和毛泽东的画像,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快乐与荣耀。

  姜成田和与会代表,受到了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王震、谷牧的接见,他还上台介绍海城经验,讲完后,掌声持久热烈。

  1985年,在海城市市长胡劲松的提议下,海城市常委会议通过决议,海城地震站5人:姜成田、王立华、赵士海、乔昌满、郝维英由临时工转为国家事业编制的技术工人(刁文贵因心脏病,在震后去世)。

  1999年,姜成田以高级技术工人职称退休。现在,他翻找出父亲遗留下的祖传秘方,通过卖药改善一点生活。姜成田的住房普通,2008年秋天,家里添上了两件特殊的物件:西屋放置了一台土地电,东屋放置了一台地倾斜仪。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6 21: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