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134|回复: 3

能介绍一下地震发生在软弱地基时相关知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6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发表于 2010-8-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软弱地基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隐藏

  
浅谈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我国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中规定, 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 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它是指基本上未受过地形及地 质变动,未受过荷载及地震动力等物理作用或土颗粒间的化学作用的软粘土,有机质土,饱 和松砂和淤泥质土等地层构成的地基. 1.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按其原理和作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 (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其包括堆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与堆载联 合作用法, 降低地下水位法和电渗法等多种方法; 通过在预压荷载作用下使软粘土地基土体 中孔隙水排出,土体发生固结 ,土中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强度提高,达到减少地基施工后 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2).振密,挤密法 振密,挤密法有表层原位压实法,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密实法,爆破挤密法和土 桩,灰土桩等多种方法;采用一定措施,通过振动和挤密使深层土密实,使地基土孔隙比减 小,强度提高. (3).置换及拌入法 置换及拌入法有换填垫层法,振冲置换法,高压喷射浆法,深层搅拌法,褥垫法等多种 方法; 采用砂, 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弱土地基中部分软弱土体或在部分软弱土地基中掺入水泥, 石灰或砂浆等形成加固体, 与未被加固部分的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 载力减少沉降量的目的. (4).加筋法 加筋法有加筋土法,锚固法,树根桩法,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法,钢筋砼桩复合地基法 等多种方法.通过在土层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杆件等达到提高地基承载 力,减小沉降,维持建筑物稳定. 以上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工程实例可参考殷宗泽,龚晓南主编的《地基处理工程实 例》一书. 2.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在地基处理中,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可 根据以下条件进行选择: (1).地质条件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可参看规范. (2).设计施工条件 设计时应考虑工期及用料情况: 工期不宜安排得太紧; 时间充分, 施工时地基稳定性好, 遗留问题少.工程用料要求就地取材.施工时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3).场地环境条件 要考虑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新填土会挤压原有道路,房屋,产生侧向位移或 附加沉降;用砂桩,砂井时,施工有噪声,靠近居民点会扰民;采用降低水位法时,要考虑 引起周围地基的下沉和对周围居民用水的影响故应预先调查或做隔水墙, 并考虑施工后注水 复原的问题;采用填土堆载时要有大量的土料运进运出工地,会影响交通和环境卫生;打石 灰桩,灌注药物或采用电渗排水时,会污染周围地下水,应慎重对待. (4).结构物条件 要考虑结构物的等级,结构体系,断面形状,位置,埋深,使用要求和建筑材料等因素 对所选择加固方法的影响,特别是有地下结构物(地下室,涵洞,地铁等) ,或者结构物高 低不同,沉降不均时,应当特别注意. 3.地基处理技术的创新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方法. (1). 添掺外加剂方面 以前的地基处理方法大多从机械设备着手, 从而建立某种工法, 而从材料入手提高地基 处理质量和效果的较少. 高性能土壤固化剂土壤混合后, 特别是与高含水量和富含有机质的 淤泥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相互连接的网状结构,从而提高固化土的强度,减少地 基变形. 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证明, 用高性能土壤固化剂作地基处理特别是对软弱地基 的处理很有效, 比普通水泥加固效果好的多, 此项技术在国外应用已相当普遍已有很成熟的 研究机构和公司,但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 (2). 综合应用水平方面 重视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可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真空预压法与高压喷射注浆法结合可使真空预压应用于水平渗透性较大的土层, 而高压 喷射注浆法与灌浆相结合使纠偏加固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单用动力固结法(俗称强夯法)处理饱和软粘土地基时却极易产生"橡皮土"现象,难以 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岩土工程界将强夯法和排水固结法结合起来,开创了"动力排水固结 法"这项新技术. (3).可持续发展方面 我国《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已经将粉煤灰正式列为换填垫层法可采用 的一种垫层材料. 渣土桩又称 "孔内深层夯扩挤密桩" 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法, , 其充分利用建筑垃圾, 变废为宝,施工现场干净无污染. 地基处理技术还被用于防止有害物渗出液污染地下水以及防止其他已被污染区域地下 水的流动造成污染扩散. 近期出现的处理新技术是让被污染的地下水通过含有将地下水中有 害物变性,吸收及降解的铁屑或碳颗粒的活性截水墙 PRB 使地下水得到净化. 4.结语 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1)发展现场监测技术的研究. (2)发展测试技术的研究 (3)促进地基处理理论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4)完善工法的质量检验手段. (5)发展地基处理新技术,提高地基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的研究. . (6)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正确评价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 (7)研制新机械新材料,提高施工工艺,实现信息化施工的研究. (8)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重视专业施工队伍建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冲卵石桩加固软弱地基的应用研究 www.chinaqking.com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0-4-23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9期供稿文/张继玲,王学增[导读]加固效果远远好于设计计算要求,这说明通过经验公式确定的地基允许承载力与实际有一定出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张继玲,王学增?(陕西宏基建筑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介绍了某工程采用振冲法加固软弱地基的加固效果、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振冲桩;标准贯入试验;地基承载力;液化??
【Abstract】The article describes an engineering method using vibro-reinforced soft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effect, and analyzed.
【Key words】Vibro pile;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Liquefaction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陕西省某一重点工程迁移项目,位于西安市北郊草滩,场地地表以下6m范围内为细砂、中砂和淤泥质土,地基强度较低,变形大,且场地细砂层在8度地震时将产生中等液化。?
        工程分Ⅰ区(生活区)和Ⅱ区(生产区),层丙类建筑,分单层厂房、一般单层和多层砖房,多层生产、办公综合楼。经计算,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采用振冲卵石桩加固处理地基。?
        地基处理后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各项指标均已满足设计要求,实践证明,采用振冲卵石桩加固处理软弱地基适用、可行,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变形及消除8度地震时的砂土液化非常有效。?
        2. 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基处理?
        2.1  该地貌单元属于渭河右岸Ⅰ级阶地,各层性能如下:?
        ①黄土状土(Q4??al?),厚0.4~1.0m,可塑,f??ak?=130KPa;?
        ②细砂(Q4??al?),厚1.0~4.5m,饱和,松散,f??ak?=130KPa,标准贯入击数6~9击,平均7.7击,压缩模量E?S=7.7MPa;?
        ③中砂(Q4??al?),饱和,松散~中密,8m以上f??ak?=140KPa,标准贯入击数6.3~10.6击,平均8.4击,8m以下f??ak?=200KPa;?
        夹层③-1为淤泥,厚0.3~1.5m,f??ak?,中密,f??ak?=160KPa;?
        拟建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60~2.20m,属潜水类型。?
        由勘察报告知,拟建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8度地震时场内8m以上饱和砂土为中等液化,故要求采用人工地基,即加固地基并部分消除8度地震时砂土可能产生的液化。?
        2.2  地基处理的要求如下:?
        (1)设计要求:单层厂房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一般单层及多层房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压缩模量E?S≥8.0MPa,部分消除8度地震时砂土可能发生的液化。?
        (4)试验要求:进行载荷板,卵石桩体及桩间土承载能力试验,标贯及动力触探试验。?
        3. 卵石桩设计?
        (1)卵石桩梅花状布置,按正三角形分布。桩间距L=1.8m,桩径为700mm,800mm两种,共布桩3450根,卵石填料。?
        (2)处理深度天然地面(标高373m)以下6 m至基础底面,有淤泥夹层时处理至夹层以下?
        (3)桩体卵石要求达到中密。施工及质量检验应遵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4. 施工工艺?
        (1)施工机具:30,35KW振冲器各一台,出口水压0.6~0.8MPa,水泵、吊车各2台。?
        (2)施工参数:成孔水压0.6~0.8MPa,成孔速度2~3m/min,制桩密实电流55A,制桩水压0.4~0.6MPa?
        采用连续下料,每提升振冲器0.5m,便逐段振密,挤实成桩。?
        桩位放线误差小于10mm,制桩误差要求小于0.2d(d为桩直径)。?
        5. 效果检验与评价?
        地基处理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测试,静载荷试验6处(桩身、桩间土、复地基每区各一处),标准贯入试验34孔168处,动力触探孔34个。?
        5.1  标准贯入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1)砂土液化判定。
        为判定地基处理后砂土液化的消除情况,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进行判别,当N??63.5?<N??cr?时为液化,计算公式为?N??cr?=N?0〔0.9+0.1(d?s+d?w)〕 3/ρ?c?
        式中:N??cr?为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63.5?为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未经杆长修正);No为液化差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d?s为饱和点标准贯入点深度,m; d?w为地下水位深度,m; ρc为粘粒含量百分率。?
        测点168个,实测锤击数N??63.5?=13~31击,临界锤击数Ncr=9.1~13.3,每个测点N63..5>Ncr,即不液化,故地基处理后,场地饱和砂土在8度过抗震设防烈度下可不考虑砂土液化。?
        (2)桩间土挤密效果评价。
        振冲卵石桩间土(细砂)密实程度检测是通过标准贯入试验测试的,结合详勘报告标准贯入试验报告结果,数理统计后两者的N??63.5?
        5.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5.3  静载荷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的桩身、桩间土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变模量见表3。?
        根据表3中的桩身、桩间土承载能力标准值和变形模量值,按《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第7.2.8-1条和有关资料计算了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变形模量,计算公式为:?
         f??spk?= mf??pk?+(1-m) f??sk??
        式中:f??sp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pk?为桩体单位截面积承载力标准值; ?
        f??sk?为桩间土的承载力标准值,m为面积置换率,m=d?2/d?e?2,其中d为桩的直径;d?e为等效影响圆的直径,d?e=1.05S,S为桩距。?
        通过计算,Ⅰ区(取?=700mm)f??spk?=232.7KPa,Ⅱ区(取?=800mm)f??spk?=248.3KPa?
        最后检验报告建议复合地基承载力Ⅰ区取220KPa,Ⅱ区取230KPa,均满足地基承载力150~220KPa的设计要求。
        6. 结论?
        (1)试验结果表明,加固效果明显,其中允许承载能力提高1.7倍,压缩模量提高2.73倍,桩间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提高2.19倍,这说明采用振冲卵石桩加固处理细砂地基适用可行,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变形及消除8度地震时的砂土液化十分有效。?
        (2)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加固效果远远好于设计计算要求,这说明通过经验公式确定的地基允许承载力与实际有一定出入。在缺少计算方法的情况下,建议通过现场调整桩距、桩径的试验来取得最佳值及施工参数,使设计既安全又经济合理。?
        (3)从抗液化的能力分析,卵石桩不仅有挤密桩周围砂土和振密桩体的作用,而且桩体还有较好的排水效应,因为该填料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在地震作用下,桩体可起排水通道作用,使饱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能沿排水通道及时消失或减轻,使砂土液化的危险性降低。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对消除液化有针对性较强、效果好等特点。?
        (4)本工程设计为碎石桩,后改用河卵石代替碎石,这样可就地取材,降低了加固成本,同样达了了较满意的效果。?
        (5)采用振冲卵石桩,不用钢材、木材、水泥,该工程综合费用95元/m?3,远远低于钢筋混凝土桩的费用,比其它方法也经济,而且施工周期短。?
参考文献?
〔1〕  〖ZK(#〗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2〕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  GB50011-2001?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5〕  该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

〔文章编号〕1006-7619(2009)09-11-867?
〔作者简介〕张继玲(1962- ),女,工程师,陕西宏基建筑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震害成因

桂林市平乐地震局收集整理 上传时间:2008年3月16日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建筑物倒塌有许多原因(以下简称“成灾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

  成灾原因之一: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破坏性地震并不是经常发生的,根据我国目前工程结构抗震设防准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每个地区的工程结构都按照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不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工程结构在地震荷载(力)作用下将遭到破坏。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使整个城市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就是由于当时唐山是未设防的城市。



  成灾原因之二:建在活断层上
  构造地震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活断层错动造成的。建在活断层上的建筑物自然会遭到严重破坏或倒毁。
摩洛哥艾加迪尔建在活断层上的旅馆,在5.8级地震的袭击下成为一堆瓦砾。




  成灾原因之三:位于软弱地基上
  软弱地基(如:海边、河湖边等)上建造的建筑物,由于地基在地震时会发生液化、塌陷等现象,而造成地基失效,位于这种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将会遭到严重破坏。如:日本新潟地震(1964)中,不少房屋整体倾覆。



1964年,日本新潟地震时因地基液化而使楼房倾倒


  阿拉斯加地震时,因场地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破坏现象

  成灾原因之四:抗震设计不合理
  新建工程结构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规范来进行抗震设计,否则,地震时就会遭到破坏。如有的建筑物在设计时底层隔墙过少、空间过大;有的多层砖房没按要求加圈梁、构造柱;有的没按限定高度设计等,都有可能在地震时遭到破坏。

  成灾原因之五:不按标准施工
  经抗震设计的工程结构,必须按照相应的标准施工。近些年国内外破坏性地震的震例中,不按标准施工、偷工减料、局部构件抗震能力不足而被摧毁的房屋建筑和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9 12: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