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71|回复: 1

地震前期预震的次声波监测构想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0-10-26 01:11 |阅读模式
四川汶川在几乎“没有先兆”的情况下,暴发了八级大地震,死伤惨重。倾刻间,人们的家园化为乌有。我每天都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注视着中央台的报道。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事物的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也可以这么讲:发生八级大地震,这么大的“质”的变化,其前期必有小的、轻微的、来自地壳内部“量”的变化——前期预震。
只不过目前国内外的科技水准尚未有准确、有效的检测手段来检测它。
前期预震,展示了地壳中板块相互挤压,地层的形变。就像大厦倾倒之前,墙体会出现裂缝一样,随着裂缝的增大、增多——这种量的变化,终有一天,大厦轰然倒下——于是,产生了质的飞跃。地震是地壳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伴随的“阵痛”,这是客观事实,符合辩证法的。
所以主震前的预震的观测、预报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为什么地震在所谓没有先兆、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突然暴发了呢?而动物则比人类表现得敏锐得多。如中央台报导:外国游客在观察大熊猫吃东西时,突然它们一反常态,不吃食,烦燥不安,它们在震前的异常反应说明了它们的感官已获得地震的先兆讯息。而这方面人则迟钝得多,不是没有先兆,而是我们的感官和仪器目前尚无法揭示——这就是次声波的监测——这在国内外尚属人类的“盲区”。
电磁波传播时,只有长波可沿地表面传播得很远,而且稳定。而短波如没有电离层的反射,它们的传播距离则相当有限。
地壳内预震的声波与电磁波传播有其共性,较高频的振动。由于大地的吸收、传播和反射抵消,能为人耳所听闻的音频传播距离极其有限,以致人们无法观测。而唯独不能为人耳所接收,但能为动物感官所捕获的次声波则能传播得很远很远。这就是人与动物在这方面的差异所在。
所以能不能捕捉到主震前预震的次声波,就可以像预防海啸提前几分钟,给人们以逃生的生死瞬间。
次声波的频率在20赫兹以下,人耳是无法听闻的。当次声波在零点几赫兹以下时,动圈式检测仪也无法测试。人类目前的仪表也可能都是“聋子”、“瞎子”。故而人类在地震面前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能记录的往往是主震之后的惨痛!
我原先有个思路,估计可以测定次声波,并准备申报专利,但现在我放弃了,如果它能成功,让它服务人类社会吧。
在L、C电子振荡电路中,如果我们把C即电容设计成:远离闹市区地下室内,一面与地壁相连,而另为一索悬挂,两者构成平板式电容。也可以在密闭真空盒内放平板式电容器,一面固定,一面悬挂。
以此电容作为振荡电路中的电容,它轻微的变化就会变更振荡频率,同时设计一由晶振形成固定的振荡频率电路,在正常情况下调节前者,使它们频率差拍为零。一旦有微小的次声波,它们之间就会有差拍,如设计差拍在音频内,则可直接警示人们注意,给人们逃生的时机。
其输出可用目前成熟电路或器件记录显示它的波形。在设计时我们可以仿古代张衡多方位、多角度、立体的设计。
人们若能以经纬为度,采取矩阵方式布局,我们就可以寻察到地震带的分布、走向,危险区活动规律的情况,以及与日、月、星辰的关联,积累经验,从而作出准确的地震预报,造福人类!

                                                    2008年5月23日 凌晨3点
                                                    江西九江余志鹏    手机13907027591
发表于 2010-10-26 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预测预报地震的第一把交椅>  我在2008年向世界宣布:无论哪一个国家谁率先制造出次生波地震传感器和地震应力传感器的报警系统,谁就能登上世界预测预报地震的第一把交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7 01: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