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24|回复: 0

青海湖每年缩小面积相当于1个杭州西湖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0-11-17 20:06 |阅读模式
水面萎缩、风沙侵蚀、草地退化、渔业枯竭、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高静至美的青海湖,开始呻吟和哭泣。

  生态破坏易,生态修复难,被誉为中国最美湖泊的生态环境修复持久战,目前仍在艰苦进行中。

  高原宝湖容颜憔悴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面海拔3200米,像一面巨大无比的蓝色镜子,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4座大山相夹拥的一个盆地里。它是世界七大著名湿地之一、我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首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资源十分丰厚。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古代诗人王昌龄笔下的青海湖冷艳绝美,当代人则将其称为“高原蓝宝石”。青海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美丽奇绝的山光水色上,它不属于三江源地区,但三江源的自然生态圈中,不能没有青海湖。

  4000多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然而,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从上世纪后期以来,青海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水位持续下降。上世纪60年代以后,湖水水位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每年缩小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杭州西湖。水位下降最快的2000年,一年内下降了21厘米。

  沙漠化不断扩大,草地退化严重。据2007年统计,整个湖区沙漠化面积已达187万亩,以每年29985亩的速度扩大。青海湖盆地昔日3013万亩优良草场已减至现在的1635万亩。

  青海湖多年来饱受风沙之苦,沙土从湖东北岸环湖十几公里的路段不断侵蚀湖区。水利部门统计显示,每年通过几大入湖河流进入青海湖的泥沙量超过 430万吨,这还不含每年随风入湖的数百万吨沙土。当地水务局工作人员冬曲说,如果沙土“填塞”长期持续下去,青海湖的未来不堪设想。

  渔业资源濒临枯竭。近年来,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国家珍稀鱼种)资源总量下降到7500吨左右,只有40年前的10%,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遍野的珍禽异兽曾是青海湖让人们记住的神奇之一。青海湖盆地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目前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有15%~20%濒临灭绝。极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现在已不足300只。

  青海湖,这片哺育了众多生命的美丽湖泊,变得容颜憔悴。有人警告,如果这种生态恶化持续下去,总有一天湟鱼会“黄”了,鸟岛会“倒”了,青海湖会成为“侵害湖”。更有专家悲观地预计,200年内青海湖将从地球上消失。

  无度索取带来恶果

  每年夏季,青海湖畔一望无际种植的油菜花,花海翻金,清香沁人。然而,这恰是人类无度开垦损害自然生态的一种写照。

  国家林业局湿地专家印红告诉记者,湖畔原生态环境已被人类完全改变,青海湖生态的日益恶化,与环湖地区人类过度开垦与放牧直接相关。青海湖的不幸,是人类向大自然要的太多。

  青海湖畔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当时大手笔的开垦活动将湖畔75万亩的最好草场变成了耕地。上世纪80年代,环青海湖一带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草原开垦;90年代,为追求经济利益,环湖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短短几年时间内上马了6个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万亩,地方和农民也蜂拥而上,开垦荒地5万亩。据调查,为发展生产,青海湖环湖人口已由原来的2万多增至现在的9万多。

  专家认为,青海湖周边大量开荒发展农作物特别是油菜种植,造成地表大半年休耕裸置,以及随意撂荒,使青海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水是青海湖生息的源头。浇地、建设用水,青海湖上游的大部分河流被人们筑坝截流,不少已经断流、干涸。半个世纪以前共有108条水源河滋养青海湖,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等40来条。据资料显示,现在注入青海湖的总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6成。

  水位下降使青海湖变得越来越咸。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勘测表明,青海湖湖水平均PH值已由过去的9上升到9.2以上,有的水区高达9.5,碱度比海水还要高。水质的变化同时威胁湖体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10年才能长半公斤的青海湖湟鱼,是人类向自然贪婪索取最直观的牺牲品。1958年青海湖建立渔场,开始规模捕捞。鱼类资源锐减,致使迁徙鸟类生存受到威胁,青海湖鱼鸟共生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整个青海湖生物链变得脆弱。由于鸟类数量减少,青海湖畔广袤草原虫灾不断,更加快了草场退化的脚步。

  另外,近年来的旅游热潮带来的湖区旅游的无序开发和乱建设施,也給青海湖的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

  让自然容颜风华再现

  盲目开发,代价惨痛,青海湖的命运昭示:人类开发,必须对自然保持尊重与敬畏。在进行了深刻反思后,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开始实施。

  从2001年起,青海省实行“人退湖进”治理方略,这一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启动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治理、天然草地恢复、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渔业资源恢复等十大工程治理青海湖生态。

  如今,上世纪50年代陆续在环湖地区开垦的耕地已实施退耕,12个原有的部队农场被全部划归地方以休养生息。现在虽然在湖畔仍然可以看到金灿灿的油菜花迎风招展,但那是刻意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景观带。

  为减轻环湖地区人口、牲畜的压力,实行了生态移民,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将牧民转移到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政府给予10年~20年的生活补助;同时,引导留居草场的牧民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行舍饲圈养。

  为恢复渔业资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青海进行封湖育鱼,全面禁止捕捞。同时,从1997年开始建设青海湖裸鲤人工放流站。

  2003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一个自然保护区制定的法规。2008年,青海省正式启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近16亿元。

  大自然开始以笑容回报人类的敬畏。过去多年持续萎缩的青海湖面积开始回升,目前为4249.3平方公里,比5年前增大4.3平方公里。一项最近的监测结果表明,随着近年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目前青海湖鸟类数量达到近3万只,周边固定来过冬的大天鹅已达到5000只左右,斑头雁、鱼鸥等鸟类更是不计其数。

  重要的生态地位,决定了青海湖不仅是青海的,也是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作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和生物多样性宝库,青海湖在全国生态网络系统中地位举足轻重。然而,生态修复依然任重道远。

  有专家认为,仅从青海湖及其周边环境的角度来考虑解决问题,还不是治本之策,应把青海省、青藏高原作为一个整体,从更大的生态系统角度来思考,才能彻底恢复和保持青海湖原有水草丰美、鸟翔鱼跃的自然容颜。




《半月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9 10: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