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37|回复: 6

缓解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出现矛盾的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

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出现矛盾。

认清地震谣言的危害。

清晰认识预测地震的重要作用。

缓解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出现矛盾的实用思想是相互谅解、团结合作。

缓解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出现矛盾的建议:

一、共同铲除形成地震谣言的温床。

二、政府和民众团结合作,共同获取预测地震所需要的数据、异常现象。

三、改变思想观念,政府和民众共同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和失误风险。

四、改变政府在地震预测方面不作为的形象。

缓解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出现矛盾的建议

这一段时间,美韩进行军演,不怀好意的人在我国的家门口附近舞刀弄剑、耀武扬威。对此,很多国人同仇敌忾。

面对外来威胁,民众应该很清楚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对我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中国只有在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环境下才能获得持续的繁荣富强,国力才能持续增长和发展;也只有在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环境下,中国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上。

要维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环境,政府必须有足够的公信力。有国才有家,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前一段时间,日本政府由于发布海啸预报出现失误而不得不向公众作出道歉,日本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使到地震预报容易出现失误,政府发布地震预报时面临很大的预报失误风险。地震预报失误会引起社会不安,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不发布没有把握的地震预报是有道理的。

保护地震预报人员机制并不完善也是民众难以获得地震预报的原因。地震预报人员难以承担误报地震导致扰乱社会的责任;漏报地震,地震预报人员将会面对失去亲人的愤怒民众,承担无可估量的压力。没有完善的保护地震预报人员机制,谁愿意轻言地震预报?

民众盼望获得政府的地震预报;地震预测容易出现失误,政府为了避免社会出现不安而不轻易发布地震预报,制约民众发布自发预测地震结果。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出现矛盾。

汶川、玉树地震的危害形成后,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的矛盾很明显,这种矛盾有长期存在的可能。如果未来发生危害较大的地震,政府依然在地震预报方面不作为的话,这种矛盾激化的可能性会加大。

政府丧失公信力、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有矛盾都会危害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治。应该想方设法去避免出现这两种情况,不能让地震危及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要缓解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出现矛盾,就要认清地震谣言的危害。

地震预测以科学理论、经验为指导,按照一定的事实、数据、地质状况等依据对发生地震的概率、分布、能量释放状况等进行分析和判断,是科学探索和实践活动。

地震谣言谈不上有科学理论、经验为指导,也没有任何事实、数据等依据。

地震谣言分为非恶意地震谣言和恶意地震谣言。

有些人由于对地震恐惧,通过求神问卜来猜测是否发生地震并将结果告诉亲朋,其出发点不是恶意,后果是形成非恶意地震谣言。

有些人并非是为了自救,而是为了谋取某种不法利益而发布所谓的地震预测;有些对社会不满的人,希望通过发布地震谣言来扰乱社会。这些人的行为形成了恶意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和阻碍地震预测的开展。善意的凭借经验来开展地震预测的民众容易受到牵连,容易被一竿子打成造谣生事。地震谣言抹黑了预测地震的民众的形象。特别是以扰乱社会为目的的恶意地震谣言,会牵连善意预测地震的民众和政府形成对立。

善意的地震预测结果有不少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民众出现恐慌;地震谣言扰乱社会秩序。难以区分善意地震预测结果和地震谣言,出于维持社会稳定的考虑,政府对民众预测地震行为采取制约态度。

如同飞机成功飞行需要经历失败一样,地震预测出现失误是正常的。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区分地震预测和地震谣言?

地震预测和地震谣言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科学理论、经验为指导和一定的事实、数据、地质状况等依据。


除了认清地震谣言的危害,人们对准确预测地震的重要作用应有清晰认识。

防范地震主要有两种方法:

1、准确预测地震。

准确预测地震可以让人们在地震袭击前撤离危险区域,其结果可以大幅减少人员伤亡。

预测地震是主动性防范地震。

2、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

未能撤离的人员在地震袭击中依赖建筑物承受震动的能力来避免地震伤害,虽然也能避免地震伤害,但人员依然处于地震袭击中。一旦地震破坏力超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就能造成人员伤亡。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是被动性防范地震。

比较两种对抗地震灾害的方法,人们就能知道准确预测地震在防范地震灾害中有巨大作用,它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随着人们清楚“地震不能预测”的错误,同时采用准确预测地震和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两种方法来防范地震必然成为共识。

对人类而言,地震是凶残和狡猾的敌人。即使人类倾尽全力,在对抗地震的斗争中仍然会处于下风,面临“将损失减到最少就是胜利”的局面。正因为这样,人类很应该将所有有效的手段加以应用来对抗地震。

现阶段人类对抗地震的手段不多。准确预测地震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是,人类绝不应该回避、放弃这个作用巨大的抗震手段。


    回避、放弃地震预测是否能够停止地震袭击? 回避、放弃预测地震是否就不会出现社会问题?

唐山地震后, 宣传预测地震的口径急转弯,变成了地震不能预测。

没有任何地震预报,强烈地震连续袭击汶川、玉树,肆无忌惮地掠夺人们的生命。地震并没有因为人们回避、放弃地震预测就停止袭击。

回避、放弃地震预测后,没有出现人们躲避地震行为,表现为社会安定。然而,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的矛盾却表现得很明显,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一些网民谩骂支持地震不能预测的官员,痛恨之情充斥在字里行间。在地震预测方面,民众表现出对政府的不信任,宁愿相信地震谣言也不相信地震不能预测的宣传。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事实告诉人们:回避、放弃地震预测不能阻止地震袭击,地震袭击的危害更大;回避、放弃地震预测可以在表面上避免出现社会不安,但会产生其他社会矛盾。回避、放弃地震预测并非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地震历史警告我们:我国过去出现严重的地震灾害,严重地震灾害也会在将来发生。

在对抗地震的斗争中,政府和民众不应该有回避态度,也没有余地去回避。过去,严重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比较严重。要避免历史重演,就只有勇敢地将准确预测地震和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两种方法一起运用,争取对抗地震斗争的胜利。

要获得对抗地震斗争的胜利,政府和民众应该结成最亲密的盟友关系,而不应该出现相互制约、争吵不断的局面。


缓解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出现矛盾的实用思想是相互谅解、团结合作。

1、相互谅解

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地震预报失误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政府没有充分的把握而不发布地震预报是有道理的,民众必须体谅政府在地震预报方面所采取的非常谨慎态度。

民众在地震袭击前未能获得政府发布的预警,很多民众的居所不足以抵御地震袭击,地震袭击会危及民众生命,不愿束手待毙,民众预测地震行为实际上是自发的自救行为。对此,政府应该区分地震预测和地震谣言,清楚了解民众预测地震行为是自救行为,如同父母在子女遇险时伸出援手一样,对民众预测地震行为给予关心和支持。

2团结合作

政府和民众都是地震灾害的受害者,共同敌人是地震。

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应付地震灾害。地震灾害会影响政府的正常运作,使区域出现经济倒退,甚至影响政治稳定;地震灾害会对民众的生命、健康、财产等造成伤害。

在对抗地震的斗争中,政府和民众有着共同的愿望和利益,彼此间有形成紧密互助关系的基础。

政府和民众团结合作可以很有效地对抗外来威胁。同样,政府和民众团结合作可以有效地对抗地震灾害。预测地震所需要分析的数据、异常现象比较多,准确预测地震的难度大,只有政府和民众的团结合作才能为准确预测地震奠定坚实的基础。


缓解政府和民众在地震预测方面出现矛盾的建议:


一、共同铲除形成地震谣言的温床。

1、政府向民众宣传地震相关知识和综合预测地震的方法。

汶川、玉树地震后,不少民众害怕地震,一有风吹草动就担心有地震发生。这为地震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如果民众对地震知识有充分了解,知道地震发生前会有多种异常现象出现,并懂得将各种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是否发生地震,那么,民众就不会对出现某一种异常现象过于担心,比如只是出现鱼类突然大量死亡等,也不会被地震谣言吓倒。

民众充分掌握地震相关知识和综合预测地震的方法是铲除地震谣言的基础,政府要铲除地震谣言,有效做法是向民众宣传地震相关知识和综合预测地震的方法。

2、民众配合政府,改变发布地震预测结果的方法。

预测地震的热心人士配合政府,地震预测结果不是以列出地震地点、时间、震级的方式来发布,而是将判断地震发生的依据、方法、分析过程、即将发震区域的地震史和地质状况、可对比参考的地震记录、发震可能性等予以发布,方便大众作出准确判断。这样做可以达到预测地震的目的,又能避免触犯法律。

地震谣言是没有科学理论、经验为指导和一定的事实、数据、地质状况等依据的,民众的地震预测结果一旦不是以列出地震地点、时间、震级的方式来发布,而是将判断地震发生的依据、方法、分析过程等予以发布,地震谣言的温床就会立即消失。


二、政府和民众团结合作,共同获取预测地震所需要的数据、异常现象。


要预测地震需要大量与地震相关的数据、异常现象,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离开了对与地震相关的数据、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任何一个地震理论都不可能在地震预测中发挥作用。在地震预测方面,获取与地震相关的数据、异常现象如同在战争中获取武器一样重要。

政府掌握资源,有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器材,在获取预测地震所需要的数据、异常现象上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要准确预测地震所需要的数据、异常现象相当多,单靠政府部门的努力并不一定可以获取足够与地震相关的数据、异常现象,依靠民众提供相关信息是非常快捷、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偏僻的山区,获得当地居民提供信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府不可能轻易发布把握不大的地震预报,大多数情况下,民众要判断地震威胁是否迫近需要依赖政府将获取的与地震相关的数据、异常现象向民众反馈。

获取与地震相关的数据、异常现象在防范地震中有重要作用,政府和民众相互依赖、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地共同获取预测地震所需要的数据、异常现象。


三、改变思想观念,政府和民众共同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和失误风险。


政府和民众都是地震灾害的受害者,同样缺乏准确预测地震的经验。基于这个事实,不应只是政府一力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和失误风险。

政府和民众共同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对抗地震的力量聚集起来。

准确预测地震困难重重,缺乏准确预测地震经验会导致出现各种不可控的失误。

各种不可控的失误会导致错误预测地震,政府和民众共同承担预测地震的失误风险,避免相互埋怨而出现不团结的情形,对抗地震的联军才能成为一支百折不挠的坚强队伍。

下面是可以采取的方法:

1、消除政府一力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失误风险的不公平。

(1)消除政府一力承担地震预测责任和失误风险的不公平。

汶川地震发生后,余震袭击不断。温总理不避危险,亲临灾区,慰问灾民,视察灾情。

显然,政府关心爱护民众,很希望能够准确预测地震以避免民众受到伤害。

按照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主体只能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虽然相关法律条文可以保障社会稳定,但也埋下了政府一力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和失误风险的不公平种子。

依赖政府发布地震预报民众对政府的期望很高。

发生强烈地震而政府未能发布地震预报,面对震灾惨象,民众受到失望、痛心、愤怒等情绪影响,会抱怨政府在地震预报上不作为。

玉树地震发生后,未能发出地震预报的地震局陷入很窘迫处境。

政府和民众都是地震灾害的受害者。政府既要承担抗震救灾的责任,又要承受民众的责难。对政府而言,确实委屈和不公平。

未能预报汶川、玉树地震,地震局的工作需要改善。但是,将怨气全部发泄到代表政府的地震局头上,需要斟酌。

下面揭示三个原因:

1、“地震不能预测”是不能预报汶川、玉树地震的错误思想总根源。

西方的主流科学界认为“地震不能预测”,地震局不可避免地受这个错误思想影响。

2、“地震难以准确预测”是客观事实。

“地震难以准确预测”是客观事实。不清楚预测地震的方向和方法,地震局的预报地震工作无从着力。(参见姊妹文章《简述地震难以准确预测的原因》)

3、政府既要维护公信力,又要从事地震预测的科学实验,存在角色冲突。

一力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和失误风险,政府成为预测地震的科学实验主体。

预测地震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会遭受失败。要做到准确预测地震,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

政府需要公信力管理社会。从事预测地震的科学实验,发布把握不大的地震预报,容易失误并导致社会不安,削弱政府公信力,形成“前门不能拒狼,后门进虎”的困境。正因为这样,在处理地震预报问题上,政府不得不采取非常审慎甚至回避的态度。

显然,政府难以一力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和失误风险。


双力形成地震,政府和民众也要“双力”对抗地震。


地震对民众的伤害大,对抗地震的斗争不应只是由政府一力承担,必须消除政府一力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失误风险的不公平。否则,政府不能一力承担预测地震重担而回避,地震预报只能是空话。

成功地准确预测地震能够提高政府威信,政府应该发布有把握的地震预报。

没有把握的地震预测,容易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应该变换地震预测主体。在政府支持下,由民众和政府共同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和失误风险。


(2)政府和民众共同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和失误风险


民众缺乏资源、专业技术和专业器材,和政府共同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和失误风险必须有政府支持

民众应该清楚过去的事实:

缺乏准确预测地震经验,政府不能发布把握不大的地震预报,许多人都等不了地震预报。

民众过于依赖政府发布地震预报是相当危险的事情。有依赖,很多民众就不会运用自身感知危险的本能,对出现地震危险的迹象视而不见,既不能获得地震预报,又不能感知地震危险,更难防范将要发生的地震

比起政府发布地震预报前需要经过规范和严格的审批程序,民众预测地震具有灵活、迅速的优势,能更有效地采取避震行为。

我国未来不可能不发生地震,人们需要通过预测地震来防范地震。

缺乏准确预测地震经验,政府不能发布把握不大的地震预报。在政府支持下民众共同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比起等待地震预报更实际和有效。

另外,有办法使到政府参与地震预测而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地震发生机率较大但又有很大的失误风险时,政府可以将发布地震预报的意愿通过民众中有影响力的人士来实现,由他们以民众身份来引导人们实施避震行为。地震发生了,避震行为就能拯救不少人;地震不发生,虚惊一场而已,无损政府公信力。

民众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就要防范失误预测地震的风险,审慎采取避震行为。在采取避震行为时,注意自觉维护社会安定,注意人身安全和妥善保管财物。

在政府支持下,民众共同承担预测地震的责任和失误风险可以提高民众对地震的关注和警惕,发挥民众预测地震所具有灵活、迅速的优势,有效地采取避震行为,为准确预测地震积累经验。


2、消除民众难以获得政府提供震前异常数据、现象的不公平。


有人认为:政府向民众提供震前异常数据、现象的做法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不能向民众提供震前异常数据、现象。

这是很不正确、很不负责任的想法。

一位堕水美女由于知道将要溺死而呱呱大叫,人们能够因为她呱呱大叫而见死不救吗?不能!人们只能一边安抚其情绪,一边积极开展救援。

如果地震真正发生,掌握了震前异常数据、现象而不向民众提供的行为就是冷血的见死不救行为。

消除民众难以获得政府提供震前异常数据、现象的不公平,是在对抗地震的斗争中建立政府和民众互信互助的基础。

向民众提供的震前异常数据、现象需要筛选,保守涉及国家军事等不可泄露的机密信息。


四、改变政府在地震预测方面不作为的形象。

1、将宣传地震不能预测变更为宣传地震难以准确预测。

2、开展地震预报工作,发布有把握的地震预报。

3、让民众明确知道:政府不能够发布没有把握的地震预报。

4、向民众宣传地震相关知识和综合预测地震的方法。

5、广泛收集震前各种异常数据、现象,探索地震预测方法。

6,利用网络,为民众提供能够展示预测地震相关信息的平台。

7、统一民众发布地震预测分析的渠道,调控民众预测地震行为。

8、将筛选的震前各种异常数据、现象向民众及时反馈,在信息上、技术上支持民众预测地震。

9、和民众密切交流预测地震经验,指导民众预测地震。

10、举办避震演习,规范民众避震行为。

11、对民众自行采取的避震行为提供引导、交通疏导、维持治安等协助。

12、对民众自行采取的成功或失败的避震行为进行详细记录、分析,逐步积累预测地震经验。

13、奖励在成功的地震预测中有贡献的民众


有诗为证:

政府民众一条心,减轻震灾齐欢欣!

政府民众有矛盾,地震袭击咋逃遁?

曾展刚



2010
年09月03日


欢迎转帖

新浪博客域名:http://blog.sina.com.cn/zengzhangan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一年开始了,祝大家万事如意。
很久没有上论坛了,潜心破解一些高难问题。这次连发二十多个帖,当中会有让人感兴趣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费心了,你认为能破解地震预报问题吗,政府是谁?公众是谁?三十年的地震发展使群测群防消失,是在群众的强烈呼吁中才重新写了一笔,现在让和起来又要走上打压消失的老路,意义已经不大,新形势下尽快建立独立的中国群测群防组织,实现地震的专群同测,互相竞争才能打破地震局的不作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预测和地震谣言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科学理论、经验为指导和一定的事实、数据、地质状况等依据。
==============================================
想在两者之间划清界限并不容易,毕竟地震预测尚处于探索阶段,谁有能力、有资格做这样的界定?政府还是科学家?就拿这个论坛里预测地震的帖子来说,如何划分哪些意见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而且,正常的地震预测意见通过传播完全可能变成谣言,就拿2010年2月山西谣言事件来说,如果只是某位预报爱好者进行了一次错误的地震预测呢?类似的帖子在这个论坛里还少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读了一遍,楼主还是有些新的思想,但是文字组织不太好,很多话翻来覆去地说,条理比较混乱。建议整理一下,应该是篇不错的文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3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如果全世界爱钱,那么也可以用钱来买地震信息,假如有必要的话。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4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23 17: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