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118|回复: 4

关于地震的几点浅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4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地震的几点浅见
山东临沭二中   刘洪宪  陈久柱  彭月全
地震是人类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仅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成千上万的生命便丧失黄泉。
唐山地震哀声未尽,汶川地震接踵而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地震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0多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地震问题,总想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它,试图能够找到一点蛛丝马迹。由于水平有限,不尽人愿。现将多年来总结的几点看法公布与众,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地震同行及专家,望不吝赐教!
1.地球内部结构及地震能量来源的推想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同样地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至少有几十亿年的形成过程。到目前为止,看来貌似纯净的太阳系,每年仍以数百万吨的太空物质进入地球大气层。因此,从逻辑推理的角度猜想,地球的内部结构可能是这样的:有一个球形的铁核,直径约上千公里,悬浮在地球的中心附近,与地球几乎同步运行。地核的外部即是地幔,密度由内向外逐渐递增,直至地面以下约几十公里处,这里的地幔物质密度最大,且温度也最高。由地幔向外便是地壳,它的厚度平均在30公里左右。实际上,地壳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壳层,它支离破碎,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在地板上摔了好多次一样,恐怕连几十平方公里的整块都没有。地壳的密度与地幔的密度则相反,由内向外逐渐递减。地壳与地幔之间夹着厚薄不等约数十公里的可塑层,特殊区域可能呈液态。在地球内外引力的共同作用下,这里的能量逐渐增加,是地球的一个天然大熔炉。好多物质在这个大熔炉里重新分化与组合。当能量积累达到一定限度,地震也就在所难免了。
2.地震类型及其前兆
我认为,地震至少分为两种,那就是形变地震和质变地震。地球上平均每年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有100多万次,真正破坏性的地震约100余次,特大灾难性的地震10来次。地壳内部所积累的能量大部分由形变方式释放出来,如板块位移、山脉上升、断裂错动等。
最使我们忧心的是质变地震。虽然某一区域几十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才有可能发生一次,但破坏性极大。它的能量来源不光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积累,其主要能量来自地壳内部物质本身,一旦条件成熟,它就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地面。
至于其它类型的地震应该是很少的。
对于地震的前兆,我认为,形变地震的前兆很不明显。较为明显的地震前兆主要来自质变地震。因为在大地震来临之前,那里积累的能量已经接近极限,温度和压力都极高,不会不以某种形式透漏给地面,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罢了。形变地震和质变地震的震波也应有所不同。
3.灾害性地震的多发区域
在地球上,每个地方都有发生地震的可能,但实际上地震主要发生在南北纬45°以内,特别是南北纬30°附近地震更为频繁,特大地震主要发生在这里,这与天体运行的轨迹和状态有关.南北纬45°以外地震很少发生,即使发生多数也是形变地震。就是在南北纬45°以内,也不是都会发生质变地震,只有在地面变化较大的区域,如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以及沙漠戈壁、童山秃岭等地才有可能发生质变地震。因为这些地区正常形变受到阻碍,造成巨大的能量积累,所以才有可能发生质变地震。而在那些植被保护较好的江南水乡和热带雨林地区,地震就很少发生。
最后,我认为地震并不可怕,没有地震就没有人类的今天,就没有美丽的山川湖海,也就没有那么丰富的矿产资源。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能像今天预报天气一样预报地震。
发表于 2009-4-2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量来源不光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积累”
能量从何而来?
发表于 2011-5-13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量来源不光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积累”
能量从何而来?
lhkcc58 发表于 2009-4-24 19:02


能量来源应该来自太阳,如同气候的变化的能量来源来自太阳一样。

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院士指出:“地球每年由于地震所消失的能量其数量级约为 10^27尔格。但地球每年仅由放射性物质衰变所产生的能量至少比这个数值高一个数量级”。这似乎给了地震能量地热来源的证据。

我看这个理论有些问题:

(1)热效率问题,上面的描述可以得出地热转换成地震机械能效率在10%之间,单单烘烤岩石就可以得到10%机械能,这个效率太高了--蒸气机这么精巧的机械结构也不过得到8%的热能-机械转化效率;
(2)热传导效率问题,地球的半径6400公里,地球深处的热能传递出来的速度有燃煤锅炉那样有效吗?岩石是个良好的热导体吗?3200公里长度传导的热量至地表10公里处的速率是多少?

所以地热成震理论经不起推敲。

那么我们只能把眼光转向外空间,尤其是太阳了:

9级地震的能量释放是10^25尔格。

一个常规太阳耀斑每秒释放10^27尔格,2011年4月1日太阳上共发生32次耀斑事件,最短的耀斑爆发持续时间为2分钟,最长的是2小时。所以是个相当活跃的一天。

假设平均每天太阳耀斑(10^29 erg/sec)时间累计1小时,总能量释放就是10^32-10^33尔格,每天如果到达地球的太阳风暴粒子只占总释放量的百万分之一,就足够激发一次9级地震了--可以想象每天一次9级地震的可怕。

所以地球只要吸收1亿分之一的耀斑能量足以每一年引发一次9级地震---这也是9级地震毕竟稀少的原因。

太阳上的超级耀斑爆发(X级别)有时可以达到10^32-10^33尔格/秒,如果这种耀斑面对地球持续1分钟,足以给地球立马带来一个9级地震---而这恰恰是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发生前太阳活动的真实情况写照。

所以地震研究和预测要抬头看天,不要低头走路,从地下找地震的能量来源是没有出路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能量来源应该来自太阳,如同气候的变化的能量来源来自太阳一样。
那请问:为什么太阳系别的行星表面的地震次数远远少于地球?难道她们不能接受来自太阳的能量么?

你的最后一句话实在是令人反感:所以地震研究和预测要抬头看天,不要低头走路,从地下找地震的能量来源是没有出路的。
你是想说别人都没有出路就你才有出路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贴所说的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可塑层”到底是什么东西?能不能进一步解释?最好能画一张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4 11: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