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50|回复: 26

建议成立“中国网民科学理论和实验评审委员会”倡议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议成立“中国网民科学理论和实验评审委员会”倡议书

现在,凡是自己认为自己有科学发现的人,都已经上网了,都已经在网上把我们的发现发表出来了或者发表一部分。网上争鸣的人太多了!网上集中了整个中国民间各个方面几乎一切的科学见解。
有人说,他有某种科学发现;有人说,他已经拟定了科学实验,但是没有钱去做。有人说,他的科学发现重大;有人说,他拟定的实验重大;有人说,他的发现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有人说,他的发现发明能够解决世界能源问题;有人说,他的发现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有人说,他的发现超越达尔文主义;有人说,他的发现超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但是,对于网上的种种见解,没有人进行评审!有的网民已经发现了42年,至今,他的见解没有得到评审!由于得不到评审,他向中国科学院提出挑战,并且指出,中国科学院即使把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请来,也不能驳倒他超越达尔文主义的科学发现!有人,单枪匹马城门叫阵,百万学者谁敢应战!
不管这些科学发现和实验的意义多么重大,在没有得到评审之前,科学发现的价值和意义等于零!在没有做的情况下,拟定的实验的价值和意义等于零!因为,人们看不出,它们是科学发现。可见,评审对于科学发现和拟定实验的意义多么重要!
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的说,在全中国所有的网民中,一定有大量的科学人才等待“评审委员会”选拔!
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的说,在全中国所有的网民中,一定有几项乃至十几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有价值的实验埋没着,甚至有伟大的科学发现及实验埋没着!等待“评审委员会”去揭开!
中国民间13亿人,是个巨大的人才和科学发现宝库,中国民间科学研究没有人管的局面,应该改变。
鉴于此,我们建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成立“中国网民科学理论和实验评审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正直、正派的伯乐人士组成,专门评审网民在网上已经发表的科学见解。
“评审委员会”发现哪个人是潜力巨大的科学人才,看出他能够搞出某项科学发现,国家就应该给以资金支持或者调到中国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这样的人才只有一步就能成功。比如,某人设计了实验,没有钱进行,“评审委员会”看出实验成功其发现巨大,国家出资进行实验,实验成功,一个巨大的科学发现就到来!从网上吸收这样的人才,比从国外和国内高校吸收没有任何科学发现迹象的人才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一千倍!因为这样的网民自己已经研究了几年——几十年!这样的网民是全中国最杰出的网民!中国13亿人,有科学发现的人都上网了!出现这样的人才是必然的。网民是中国巨大人才宝库!
“评审委员会”在网民中一定能够评审出一项乃至十几项科学发现,甚至能够评审出伟大的科学发现!
“中国网民科学理论和实验评审委员会”成立的意义和价值是伟大的!
请支持签名
http://ezheng.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boardId=1&view=1&id=267211
发表于 2011-3-1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反对让不是网上发表过非主流观点的人来做评审人员!
那些小小子算是几斤几两。要他们来评审?做梦去吧。
网络是群众的媒体,是非曲直,是有公论。科学或伪科学,自有历史和客观事实的见证。一切日后自有分晓。何必专人来评定。还要加一个”审“字。老娘不吃这一套。老娘退休那年,他们还在念中学呢。
资金的事,不是靠审批出来的。你看看每年全世界审批的项目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几十年也没有一个。所以资金和发明不是同一个宇宙里的词汇。做人要有点骨气。可以求群众但不可求个人特别是求官人。
我们的社会腐败的还不够吗?想把腐败再拖到自由科学家中来?门都没有!

世界不急需真理,到需要到时候,自然水到渠成。不能拔苗助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无数科研机构和学者的研究下,觉得民科能获得真理的概率太小了,大部分都是禁不住推敲的臆想和推测。
民科也许能在部分要求不高的边缘学科中另辟蹊径,找到一条出路,但是如果要想在最尖端学科取得成绩是太难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不过这可能是犯大忌讳的事儿,你的明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王金甲

鉴于此,我们建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成立“中国网民科学理论和实验评审委员会”。

==================

    楼主糊涂呀!想甩开中国地震局,让这些部门支持“民科”搞预报?做啥梦呢?

    楼主知不知道,反对地震预报的第三方人士折腾动静最大的一次,就是《科学新闻》杂志2009年出版的第9期专辑,题为《地震预报真相》。这本杂志的主办方是“科学时报社”,该报社的背景就是你所列举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你以为那些大院士们瞧得起“民科”?

    至于科技部、教育部就更别提了,谁愿意蹚“地震预测”的浑水呀?支持“民科”就要相应承担预报责任:爱好者提出预测意见科技部敢不敢发布?如果花了钱没成果跟地震局一样挨骂,谁愿意替地震局扛这杆大旗?

    如果这些部门支持“民科”,还不早就办了?谁会拦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风在发端


    在无数科研机构和学者的研究下,觉得民科能获得真理的概率太小了,大部分都是禁不住推敲的臆想和推测。
民科也许能在部分要求不高的边缘学科中另辟蹊径,找到一条出路,但是如果要想在最尖端学科取得成绩是太难了。

======================

    我知道您说的是大实话,可又不忍心打击爱好者的积极性。。。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不可能让你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社会组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可能以个人的名义成立一个基金会,中国已经有很多个人成立的基金会了。
这一点并不难做到,只要有众多的企业和个人支持就行,这样不是更好办吗?
不求上面求下面,不求国家求社会。
民间之路,也是走社会之路。人更多,面更广,这是一条有前途的路。
当年诺贝尔不是这样做的吗?
网络只是一种联系的手段,不用网络这个词,要用一个新词,
不仅研究地震,也研究其它科学问题。
就叫大科学综合协会之地震研究会。
名子不一定行,但大科学指的是社会性的更广泛的意思。
欢迎专业的、非专业的各类专家学者研究者加入。
大海之大,是因为宽广和包容。
要有一颗大海和蓝天一般的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地震协会这个词也不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3-2 01:25
8楼我支持你我报名.
发表于 2011-3-2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会是个好办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 科学松鼠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lanxin5


   
我认为可能以个人的名义成立一个基金会,中国已经有很多个人成立的基金会了。
这一点并不难做到,只要有众多的企业和个人支持就行,这样不是更好办吗?
不求上面求下面,不求国家求社会。
民间之路,也是走社会之路。人更多,面更广,这是一条有前途的路。

这个想法还有点可能。不要有学科局限。但可以地震为主。科学研究并没有官方和民间的区别,区别的是官方的财力。区别的是官方的研究是从上到下的科研课题要求。研究人员其实只是一些高雅一点的骗饭吃的乞丐而已。而从事自发研究的都是一种爱好,一种奉献,不管成功还是不成功,心态要平一点。那么不管是成功与否永远是一种享受。思想上得到一种飞越的感觉。
所以可以称为:“自由科研基金”

这就是老毛的自由王国的自由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霁雪


   问题是,像地震预测这种公益事业,有多少人愿意捐资呢。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把钱财留给子孙后代,大部分人没有捐资回报社会的思想,中国富人中像比尔·盖茨那样千金散去的少之又少。笔者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华慈善总会每年受捐中75%来自国外,15%来自企业,只有10%来自个人。而美国85%的慈善捐款来自个人,10%来自公司,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且很多中国富人捐资的对象经常是寺院,相当于捐功德,说到底为了自己而不是公益事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似乎只能用体制不全来回答你。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现在,老百姓还没有富起来。这是关键。

外国的捐款,每天有数不清的慈善广告,每天能碰到向你要捐款的的人。已经成为一种盈利模式。有专业的慈善经纪人,有不少人靠此谋生,也有不少人靠此发财。每捐出的一块钱,最多只有两毛到被助者那里。但是毕竟老百姓富了,怎样的挤一下,也挤出不少来。

所以是体制问题,而不是人心不古。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霁雪


   所以是体制问题,而不是人心不古。

====


    我觉得还是传统观念问题。像国外虽然募捐事业很发达,富人身边会有很多人游说捐资,但捐与不捐是他的权力,关键还是自己愿意。


    外国提倡“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而中国传统对于传宗接代还是看得非常重,外国的孩子养到18岁就靠他自己,我们则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管到大学找工作结婚,等有了孙子更是要管下去。如果有了金山银山,不留给子孙后代就好像对不起下一代似地。
   中国的富人其实已经不少了,即便像外国一样每天有数不清的慈善广告围着他们转,估计也不会像比尔盖茨那样只留一点钱给子女剩下全捐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霁雪

“自由科研基金”是个好名子,还可以接着讨论。
各研究领域可以叫做《自由科研基金会——地震分会》
为了运作方便,还需要认真地谋化。
感觉网上的力量过于分散,需要集中力量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好象是m说过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官科请来给民科评审,那更是“跪着造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踏踏实实当自己的民科好了别被别人忽悠的燃起"登堂入室"的欲火。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lanxin5


   感觉网上的力量过于分散,需要集中力量了。

==================


  是这样的。其实上世纪60,70年代的时候,群测群防并不是现在这样分散,是由地震部门组织在一起。然而80年代后渐渐远离地震工作的核心。队伍没人带就散了,结果成了各自为战的“民科”。


  对于这个问题,我请教过很多当年的老专家、老同志,都是很有感慨的。把这支队伍丢掉,是地震事业的重大损失,有很多失误是地震局应该认真总结反思的。这种反思的意义,我认为比具体某一次地震预测失败的反思要重大许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作为一盘散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集中起来那是不可能的。君不见为了一个范围内的“百分之90”被人搅合的不亦乐乎?好好的一个帖子生生给搅得乱七八糟。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山水如屏
传统观念还是体制问题。
怎么说呢?中国的现况,少数不到一万人的特权阶层,控制了全国70%以上的资产。即使有一点富人,和这些特权阶层比起来还是九牛一毛。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继续的提高这些特权阶层的利益而制定。在这样的条件下,那一天又来一个,什么政策。哪怕是中国的民间首富也是朝不保夕。谁会来做善事呢。
中国现在没有遗产税,但是外国有。一些富人如果将遗产留下太多。将来的子女搞得不好连税都付不起。所以都愿意将财产捐出来。如果,中国有了遗产税,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也可以收敛一点。
我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山水如屏


    地震局是一个有能力有力量出来带动大家的部门,但不是唯一的。
绿化和平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国内有谁能把大家组织起来的?
除地震局以外,可能需要一个财大气粗的部门或人来带头。
成立中华地震协会或中华大科学自由科学基金联合会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中国不是有很多富人吗?
没见过有谁支持地震研究的。
还不如大音乐家麦克尔.杰克逊,他生前支持的科研基金会有一百多个。
杰人已故,后无他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lanxin5


    现在的地震局与60、70的地震局怕不是一回事儿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4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歉之后会打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6 10: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