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373|回复: 0

5335名孩子遇难 我们该如何反思? --凤凰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帖地址: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905/0508_23_1145338.shtml

    汶川大地震一年了。在网络和民间千呼万唤之后,政府没有食言,我们终于知道了一个苦苦追问的数字:在四川,有5335名名学生在惨烈的灾难中消失。
5335个孩子,可以充满几十个操场生龙活虎地运动;可以充满100多间教室,聚精会神地听讲。现在他们沉沦在废墟下,一任亲人呼唤:天堂中没有地震,孩子你还好吗?风来了雨来了,孩子你会冷吗?
    5335个孩子,在十三亿人目光的关注中,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永远不会沉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牺牲了的孩子,已经成为共和国的小烈士——由于他们的牺牲,民族在哭泣中进步,国家在反思中提升政治文明,而人性的力量、生命的尊严正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长。
遇难的5335名学生,始终提醒着我们尊重生命的意识。
  大地震裹挟走86633条鲜活的生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仍然顽强地关注究竟消失了多少个孩子?那是因为,关注孩子,是人类延续生命的本能,也是文明程度提升之后的必然要求,关注孩子,就是关注民族的生死存亡,关注未来和希望。
  我们经历过罔顾妇孺生死的饥荒年代。思想家顾准,曾在1959年底的大饥荒中记录下一段惨痛的历史,农村中死掉一些孩子与老人,人们不再关注,而只是在乎青壮年的生死,并非人们冷血,是为了家族与生命的延续,强劳力要比老弱妇孺的生存更为重要。在这个时候,人已经不成其为人,而仅仅是生产工具——物质的和生育的。好在这一切已经成了历史。
  尊重生命是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爱护老弱妇孺,是一种高贵的教养,它凝注着我们对整个人类、整个自然界的深情,凝注着我们对生命延续的关切与祝福,凝注着我们的自信与自尊。而这一切,需要有整个社会的高度文明高张起一幅暖色的背景,这种暖色的文明又往往要建立在相当程度的物质基础之上。
因此,民间对遇难学生人数的关注,是文明程度提升之后,公民意识的自然呈现。而政府践诺公开遇难学生人数,也在尊重生命这一层面,与民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遇难的5335名学生,始终提醒着我们对社会正义的捍卫。
  众多校舍在强烈地震中垮塌,掩埋了孩子们,也震醒了一些人的良知。
  是的,诚如四川省官员所称,校舍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地震烈度过大,灾区房屋抗震标准过低。然而“自然灾害中公共建筑能否免予质量追究”,这是一个严峻的、很难回避的课题。有四川省官员公开表示,不主张追究大地震后的建筑质量问题,有失轻率。幸好,我们听到昨天同样来自四川官方掷地有声的承诺:社会上有人提到倒塌建筑存在质量问题,省委、省政府态度很明确,只要有确凿证据证明建筑设计和施工确属存在违法问题的,有关职能机构将依法查处。
  是孩子们的死去,让百姓关注,是否在众多事故和灾害中暴露出的“豆腐渣”工程,也有在灾区公共建筑存在的可能?而地方政府的庄重承诺,让我们对社会正义的维护增强了信心。
  遇难的5335名学生,始终提醒我们对防灾减灾意识的反思。
  大地震中学校的垮塌,孩子们的惨死,让我们开始强烈关注如校舍等公共建筑的安全与质量,强烈关注它们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而且,这种关注已经付诸实践,在灾后重建中,校舍的安全已成重中之重。有建筑专家称,这一次,很多校舍钢筋的密度之大,让蝴蝶都飞不过去,能抗九级地震!
  我们相信,不仅仅是在灾后重建,今后,在各地的校舍建设与维修中,对建筑质量的重视会前所未有,胆敢伸向建筑质量的黑手,会有所犹豫。因为,毕竟连共和国总理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4 08: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