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台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以電訊號偵測進行地震預測之研究
Study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by Electrical Signals Detection
林湧森* 朱子豪** 王瑞源***
Yung-Sen Lin Tzu-How Chu Ruei-Yuan Wang
壹、前 言
日本311形成的三合一(地震、海嘯及核災)災難,讓世人見識到地震的破壞威
力,並不得不重新審視災害帶來的政治、經濟、社會、心理等各方面的影響。故若能
在地震發生前,預先測獲其發生時間、地點、規模,則能夠在大地震來臨前,事先疏
散居民、關閉核電廠、停駛高鐵、關閉機場及採取其他應變措施,應該可以大幅減少
地震帶來的傷害。據研究顯示,在地震發生前,會有許多異常的前兆形成,譬如電磁
波、增溫(紅腫說) 、磁場、電離層、次音波、水井水位、應力、動物行為(黃贊,
2006;陸明勇,2007)等的異常變化,或者地震雲、地光的形成等等現象。惟上述大
部分的研究,僅能測知地震即將產生,卻無法有效的瞭解地震發生的確實地點、時間
及規模,因此,地震前兆的偵測仍係諸多科學研究者的努力目標。
基此,本研究主要係利用電子偵測儀器,並以植物(分別為番茄及提燈花)作為
介質,用以偵測地震發生前大氣中所產生的電能量,觀測其地震前的電訊號波譜型態
,以測知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規模。據悉,植物電訊號的研究在學術界已有 140
年的歷史,而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番茄,番茄電訊號的研究亦有 30 年的歷史,番茄
對於火燒、冰塊、機械性傷害會產生電訊號的反應(Fromm & Lautner, 2007) 。典型的
番茄電訊號之頻率為0~0.02 Hz,訊號大小(電壓)為5~50 mV,訊號持續時間約為
半小時至一小時。惟本實驗於 2008 年 5 月 12 日的大陸四川汶川 8.0 地震前 5 天,在
番茄介質電壓量測實驗時,觀測到異常的電訊號產生,其頻率為0~12 Hz,訊號大小
(電壓)為3~80 mV,訊號持續時間為 5天,與典型的番茄電訊號呈現,明顯不同。
經過後續的追踪觀測與分析,證實此類電訊號係與地震有關,並經統計與分析後,歸
納出地震發生時間的預測初步模式。
* 威盛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業務主任
Assistant Sales, We-Think Insurance Broker Co., LTD.
**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空間資訊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Postdoctoral Fellow, 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 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ttp://www.gis.tw/tgis2012/Docs/ ... 預測之研究.pdf
文章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