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问题的本质是个力学问题和”三态“材料问题:
一、地震波,太阳光波,电磁波等三类波射能传播方式的异同点(续《天然地震射能发射》):
相同点:三类波都同属于辐射波。都以辐射源为中心,以辐射波形式向四面八方进行内能快速射能传递扩散到远方。它们都是既不依靠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方式来输出能量,也不依靠任何形式的碰撞来消散能量。
不同点:太阳光波与电磁波以较平静的射能传播方式,善长在大气层或液态水体中进行安全快速传播,而不善于在固体物质中进行传播。而地震波则不同,它以巨型冲击波形式对固体介质(岩石与地幔固体物质及地面建筑物等)进行爆发式的快速与强大动力的机械振动冲击传播,对震区建筑物和山石具有严重破坏性,对人兽产生惨重伤亡杀伤力。也就是说,地震冲击波是善长在固体物质中进行“力波”的射能传播,因为固体导力性能特好,越致密完整的固体材料,对力的传播性越好。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导力性能具有巨大差别。例如当一堵墙或一所房子发生偏伏倾斜时,人们常用木柱顶撑,防止倒塌,倾伏力通过顶柱传递到地面基础,说明固态物质导力性好。而液态物质导力性差(指不善于导力),比如下一场雨,地面土壤湿化后,墙与房子偏倒只会加剧。稀薄气体的导力性能比液体更差,气体几乎没有导力性能。例如你一拳打入空气中,丝毫全无感觉;如果你一拳打在桌子上,桌子上的物品则会跳动起来。笔者认为地震波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光波与电磁波的平静、平稳式传播方式的特殊冲击波。
二、国际国内有不少学者认为“地震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力学问题和材料问题”。因为从震源冲击而来的力最后传递到地壳岩石上而引发地震。笔者认为“地震力学本质是材料(这里所指的是广义的固、液、气”三态“材料)导力射能问题”。前面已经谈到,未经压缩的气体物质几乎没有导力性能。那么发生强烈大地震时,人们应及时离开地面(不与地面接触),将身体漂浮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则不会受地震震动颠簸影响,不受地震造成的人身伤亡。水上游泳有水上救生圈,那么地震时,在空气中也可搞救生圈。
岩石固态物质传递地震波时,介质质点只在原位振动,质点不随波离去,让波快速通过。当然,当地震波过猛时,也会产生一定的位移。而液态水体则不同,液体没有固定形状,容易产生随波跟从现象。地震横波无法通过液体,水体介质质点无法让波通过,只能产生随波整体发生快速位移(如同单头发射),故此地震海啸、巨大海浪席卷而来。
通过以上研究,现在问题出现了,关于地震传播速度问题。大家知道断层破碎带中含有较多空隙与水分,组成松散。与致密完整岩体相对而言,是利于地震波的射能传播?还是利于阻隔地震波的射能传播呢?因为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边缘接缝地带就是深大断裂线的破碎地带。应该说断层带是起到阻隔地震的传播的作用。另外,木质结构房屋比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能力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