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16|回复: 20

4月5日/北向脉动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5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5日01:17/北向脉动波/哒/浅源/5.5?
信号源:疑蒙古附近区域?
【信号类型】C//T/S
 楼主| 发表于 2019-4-7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海淀区发生2.9级地震 网友:昌平震感明显

环球网
04-07 14:05
关注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07日13时25分在北京海淀区(北纬40.08度,东经116.23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7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海淀区发生2.9级地震 居民称震感明显】

新京报
04-07 14:48
关注
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姝)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今天(04月07日)13时25分在北京海淀区(北纬40.08度,东经116.23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据北清路多个小区居民介绍称,地震时震感明显,家具电器等有晃动。海淀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消息。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据地震台网播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海淀区(北纬40.08度,东经116.23度),即海淀区上庄镇附近,地震震级为2.9级,震源深度17千米。

上庄镇附近北清路一小区的居民反映,地震时感觉家里鞋柜晃动非常明显,不停摇摆碰到旁边的墙上。距上庄镇约10公里的一小区多位居民称震感很明显,家里的冰箱、电视机、家具等都有发生明显晃动。

海淀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暂未收到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的消息。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康佳 校对 李世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名地震专家反驳“石家庄地震风险指数最高”
2019/04/08 12:15
河北交通广播  收录 + 关注
昨天,北京发生地震的消息引发大家的关注,其中“全国省会城市石家庄地震危险度排名第一“的消息再次引起石家庄人民的讨论。

今天,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到了省地震局相关工作人员,他们表示这个排名内容不实,早在2008年和2013年,就已经有专家专门进行过辟谣。而《30个省级城市地震风险出炉 石家庄最高上海最低》这份报告是一个研究生的论文,专家已经驳斥其论点,作者本人也已经承认观点错误并道歉。

旧闻链接——

2008年7月,有媒体采访了时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国家地震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刁桂苓研究员。

肯德基泡菜肥牛蛋帕尼尼上市
广告  关闭
刁桂苓表示:“对于这个报道,我深感意外,相反,我倒是认为石家庄在地震安全方面应当排在全国的前列。”

从媒体报道的风险指数排名中的三个依据来看,一是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石家庄市的地震等效震级为5-5.5级,从严格意义上讲,石家庄市地震等效震级可能还达不到5.5级,历史上石家庄30公里范围内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第二是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人口、GDP、建筑抗震能力),石家庄虽然人口比较稠密,但GDP和建筑物抗震性能应当排在全国城市前列。特别是石家庄市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从其建设、规划以及广场绿地建设等方面考虑了地震以及其他灾害的应急措施。三是响应能力(疏散、救援等应急应变能力),随着石家庄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跨越,地震疏散场所建设和应急救援队伍无论从专业和业余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综合以上三点,将石家庄地震风险指数排在全国省会城市的第一位,市民无法接受,作为一名地震工作者,我也深感意外。、

记者:如果说近几年石家庄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为什么?

刁桂苓:我们判断破坏性地震发生可能性主要依据是地震活动构造。河北省有两个主要断裂带,一是河北平原地震带,另一个是张-渤地震带。石家庄不在这两个地震带上。其地震活动也不活跃。从历史地震、地质构造和目前我们掌握的前兆信息等情况分析,石家庄近几年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记者:石家庄地质构造是什么样的?

刁桂苓:石家庄地质构造并不复杂,在其西部主要有一条断裂,我们称之为太行山山前断裂。我们正在开展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项目,对该断裂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研究。

记者:从历史上看,石家庄是否为一个地震高发区?

刁桂苓:我们调阅了《河北省志·地震志》,据记载,石家庄市和周边县曾有过小震活动,但多为震级较小的地震,没有发生过大地震。因为石家庄处于华北地台的中心地带附近,属于华北地台最老的地层,所以整体的块体比较稳定。

记者:从专家的角度,您认为还有什么依据可以证明石家庄是安全的?

刁桂苓:主要有三个依据:依据一,经过多年的积累,石家庄市目前的地震监测能力和监测密度位居全国领先水平。但自建网以来,没有记录到石家庄市的地震,这说明石家庄市的地块是稳定的。

依据二,按照防震减灾法和该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石家庄市的一般与民用建筑都是按照地震动加速度0.1g即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重大建设工程要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依据评价结果设防。

依据三,近几年来,石家庄市的地震应急援救能力也有较快的发展。一是去年河北省成立了专门的地震紧急灾害救援队,驻扎在石家庄,这支队伍在今年的汶川地震时赶赴到现场开展了大量的应急救援工作,为今后的应急救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是石家庄市在全国率先组织了地震紧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曾经在防止“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石家庄目前已经建成了16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四是石家庄曾经组织过国际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对地震应急救援具有一定经验积累。五是石家庄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较强。尽管石家庄地震不多,但邢台地震、唐山地震等都发生在河北省,因此,石家庄市民对地震以及地震自救互救等知识有较深的了解。

2013年,“石家庄地震危险度排名第一”的结论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石家庄市地震局总工程师梁贵平再次驳斥,称该结论不实。梁贵平介绍说,早在2008年7月,《30个省级城市地震风险出炉 石家庄最高上海最低》一文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伟已就该错误结论发表说明,并对给石家庄各界带来的不利影响深表歉意。

关于《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的说明

日前,在广东省科学馆举行的《震撼与思考——地震科普巡展》中,展示了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这份“报告”随即引起了全国媒体、网友、相关学者的强烈关注与反响。

为说明消息的真实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特在此说明:

1. 展出的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计算结果,主要基于本人2004年2月在《自然灾害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

2.本人在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计算中所使用的数据,除地震信息截至2000年外,其他相关数据均为2000年(采自《中国城市年鉴2001》)。

3.地震危险度,并不是指地震发生的概率大小,它是个综合指标,还与城市的人口密度等承灾体指标,以及医院床位等响应能力指标有关。

4. 地震危险度的计算,纯属学术性研究与探讨,不排除其计算方法等存在不合理之处或值得商榷的地方。

5. 在研究中,本人并没有对我国部分城市的地震危险度进行排名。

6.由于媒体的发布,给社会特别是石家庄各界带来的不利影响,本人深表歉意。

河北交通广播综合编辑整理

来源:新华网、河北新闻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3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3日07:47/北向脉动波/哒(1秒)嘀/浅源/5.5?
疑【哈萨克斯坦】?
【信号类型】C/T一Ds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震时刻:        2019-04-14 12:47:01
纬度:        40.34°
经度:        116.39°
深度:        19千米
震级:        3.0
参考位置:        北京怀柔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4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10天内2次地震 专家:均属天然地震,二者无关联】

人民日报
04-14 14:49
关注

4月14日,北京怀柔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此前,4月7日北京海淀区附近发生2.9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解释,从震源深度来看,两场地震均属自然地震,且不存在直接关联。对于两次地震间隔较短的问题,孙世鋐介绍,这符合北京地区平均每月发生2.0级以上地震大于等于2次的平均数范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举报/反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4日17:05/北向脉动波/嘀/浅源/3.5?
【信号类型】bC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4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柔发生北京23年来最大地震】
专家初判:应属正常起伏
2019/04/14 15:52
新京报  收录
新京报快讯(记者 周依)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14日12时47分在北京怀柔区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震中位于北纬40.34度,东经116.39度。据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消息,怀柔、延庆、昌平震感较强,其他地区个别市民有震感。从北京市地震局地震仪器烈度监测情况看,怀柔区仪器烈度震感最强为三度,与网友震感反映基本一致。



怀柔3.0级地震仪器烈度分布图。图源: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此次地震是北京市自1996年以来第一次3.0级及以上的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刘桂萍告诉记者,北京近十年来地震活动水平非常低,今年发生的3.0级地震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但在2000年前北京地区小震比较活跃,因此这次应该是一次地震活动的正常起伏,但更多情况需等专家会商结果出来后才能进一步说明。同时她指出,据初步判断,上周在4月7日发生的北京海淀2.9级地震及这次怀柔3.0级地震应都属于正常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天然地震。

“北京处于燕山地震带地区,但北京发生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几百年才发生一次,大多数时间的地震活动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刘桂萍介绍,上一次北京周边的5级以上地震是2006年7月4日在河北文安发生的5.1级地震,当时北京地区有震感。“北京已经200多年没有发生5级以上地震了,总体上北京地震活动水平比较低,只是过一段时间会有一些小的起伏。”

记者了解到,燕山山脉就是燕山地震带所在,首都北京就处于燕山隆起带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北东向同近东西向的二组断裂在此交汇,地质构造复杂。据统计,公元294年以来,北京曾发生5.0到5.9级地震四次,6.0到6.9级地震六次,8级地震一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



中国地震烈度分级表以及震级与烈度对应关系参考表。图源: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此次怀柔地震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8次,最大地震是2014年9月6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发生的4.3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84公里)。

此外,由于此次地震距离上次海淀地震仅一周时间,一些人便提出了接连小震是否预示大震的猜测。针对这一猜测,刘桂萍解释称,俗话说“小震闹,大震到”,但绝大多数小震后面没有大地震,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在个别情况下会出现,但这种情况非常少。一般大的地震后会有余震,但余震水平高低也不同,跟当地实际地质情况等关系密切,通常也是难以预测的。“这次北京怀柔3.0级地震本身震级较小,如果是孤立型地震,可能后面就不会有余震。如果是主余型地震,正常情况下余震震级差一级多,到2级、1.5级,也几乎感觉不到了。从历史地震情况看,北京总体上还是孤立型地震的占比大。”

新京报记者 周依 编辑 樊一婧

举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怀柔发生3.0级地震 市区多地居民有震感】
2019/04/14 13:50:14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张熙廷)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14日12时47分,在北京怀柔区(北纬40.34度,东经116.39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北京多地居民称,感受到晃动。



国家地震台网发布的震中地形,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位于昌平区回龙观的王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中午,当时他正躺在床上休息,床突然晃动了五六下,抬头看卧室吊灯,感觉灯有轻微晃动,“整个过程比较急促,不到1秒钟。”

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一名学生告称,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宿舍睡午觉,突然感受到“像有人在摇床”,在梦中被吓醒。

位于海淀区西三旗附近的一位居民也感觉到明显晃动,听到“柜子响”。此外,怀柔区区、平谷区、丰台区亦有多位居民表示有震感。

13时许,北京怀柔区政府办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暂未接到人员伤亡和财物受损报告。

新京报记者张熙廷

编辑张彤校对王心

举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8楼】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2019/04/15 06:59:00环球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15日06时29分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北纬50.01度,东经122.30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10日内2次地震 专家:不存在预示大地震的可能性】
2019/04/14 19:34新京报
相关视频
新京报讯(记者 张熙廷)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14日12时47分,北京怀柔区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此次地震是北京市近20年发生的第一次三级地震,对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表示,在正常范围内。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说,今日和一周前发生的两次地震,都属于局部的小地震,两者没有明确的关联性。他介绍,小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很强,能量积累的时间非常短,一般也不会去讨论其属于何种类型。

对于“北京地区近二十年首次三级地震”的说法,孙士鋐称没有必要过于夸大,并表示这样的说法 “不太妥当”。他说,不同时代的地震活动水平不同,此前北京地区出现过地震活动水平很高的时期,但目前,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下,最近发生的两次地震,也处在北京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平均值——每个月发生两次二级以上地”的范围内,总体来说属于正常,亦不存在预示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新京报记者 张熙廷

编辑 张彤 校对 刘军

举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
其实【专家】也就那码子事啊!一一预报有震,99%是错的;预报没震,99%是对的!
所以嘛,【专家】都敢站出来说【没震】!话还没说出口呢,果然就是【没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10天发生2次地震 专家:不存在直接关联】
2019/04/15 08:29
华商网  收录 + 关注
十天内,北京发生了两起地震。地震专家分析称,两起地震均属自然地震,且不存在直接关联。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14日12时47分,北京怀柔区(北纬40.34度,东经116.39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而就在8天前,海淀区也发生了类似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小地震”——4月7日13时25分,北京海淀区(北纬40.08度,东经116.23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两起密集发生在北京的地震是否属于异常现象?对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按照以往统计,北京地区发生2-3级地震较普遍,平均每月大概有两次2.0级以上地震。因此,这两起地震发生的频次也都在北京地区长期地震活动的平均值以内,不存在异常。”

而对于两场地震是否存在关联,孙士鋐提出:从震级来看,两次地震的震级均不高,不像7到8级的大地震,可推断为两大板块的强烈挤压。一般而言,2到3级地震发生的原因随机性较强,可能是几天内积蓄的地壳能量爆发,故而很难说明其存在明显关联。 据中新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编辑:曹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
北京两次小地震有其必然的关联。原因是:在北纬40度(30一50度)附近,受东西向两大板块强烈挤压影响,产生大地脉动波,造成大地【抖动(这是关键)】,致使断层位移,引发地震。
大地脉动波还可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9-4-15 11:15
回复 15# 玄妙梦幻
回15楼,美国的7.5会引发还有吗?
匿名  发表于 2019-4-15 11:16
回复 16# Guest from 183.157.50.x
美国的7.5会引发海啸吗?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前看来,【7.5?】可能发生在【美国的东海岸或其附近区域】,能不能引发海啸的确不知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9-4-15 14:10
回复 18# 玄妙梦幻
应该是在美国的西海岸及其附近区域吧?在美国加州附近?美国东海岸不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不具备发生7.5级地震的条件。
匿名  发表于 2019-4-15 14:11
回复 18# 玄妙梦幻
美国西海岸及其附近区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具备发生7.5的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专家:北京地区近期两次3级左右地震属正常地震活动
2019/04/15 14:20
中国新闻网  收录 + 关注
中新社北京4月15日电 针对北京地区近期发生两次3级左右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蒋海昆分析认为,这两次3级左右地震属于正常地震活动,彼此没有构造或力学上的相互关联,是两次独立的正常地震活动。

北京时间4月14日12时47分,在北京怀柔区(北纬40.34度,东经116.39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此前,4月7日在距离此次地震27公里处的海淀区(北纬40.08度,东经116.23度)发生一次2.9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


资料图:北京怀柔区发生3.0级地震 图据中国地震台网蒋海昆介绍说,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两次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北京地区发生的这两次3级左右地震属于正常的地震活动。

天然构造地震主要由于断层活动所导致,北京位于近东西向的阴山-燕山-渤海断裂带中段,北京及附近区域主要活动断裂带有平谷-三河断裂带、八宝山-高丽营断裂带、怀来-延庆断裂带、南口-孙河断裂带等,其间又分布有一系列近北东、近北西向的小规模断裂,例如此次怀柔3.0级地震震中附近20公里范围内已查明的小规模断裂就有4条,但由于震级较低,很难说具体与哪条断裂活动有关,但与其距离最近的为北东向的南口山前断裂,约9公里。距离4月7日海淀2.9级地震最近的断层为北东向的小汤山-东北旺断裂,约5公里。因而从构造相关性分析,北京地区近期发生的两次3级左右地震属于两个断层的活动,两次地震之间距离约27公里,远大于3级地震的破裂尺度,因而两次地震彼此没有构造或力学上的相互关联,是两次独立的正常地震活动。

地震专家科普称,地震属于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多到一天发生1万多次,一年约500万次,99%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其余1%的地震才是有感地震,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年约一千次;大于7级的强烈地震,全球每年平均约20次;更强烈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左右。这些地震中的绝大多数发生在海域,对人类并不造成危害。

就北京地区而言,1970年以来共发生139次2级以上地震、29次3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大约发生2.8次2级以上地震、0.6次3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为1990年7月21日延庆大海坨山4.6级地震,与西部多震省份相比,北京属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非常弱的地区。尽管2、3级地震频次较低,但也有短期发生多次地震的现象,例如1996年12月份短短的12天内,在北京顺义就先后发生5次3级以上地震,因而此次相隔8天发生2次3级左右地震现象仍属正常。另外,这两次3级左右地震均发生在周日13时左右则纯属巧合。(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智能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5-9-2 08: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