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85|回复: 1

21年6月16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急科普】动画丨为你科普,地震分哪些类型、诱因有哪些[=profile://pid=6417288398264250490&userType=1&userSource=1][/]

[=profile://pid=6417288398264250490&userType=1&userSource=1]光明网[/]

06/16 20:31


[=]已关注[/]



X


最近,云南、青海等地发生地震。简单来说,地震就是地面震动。根据引起地震的不同原因,地震通常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三种类型。


天然地震是地球内部活动引发的地震。这些地震可分为因板块活动引发的板块地震、因区域地震构造活动引发的构造地震、因火山活动引发的火山地震、因地表或地下岩层陷落引发的陷落地震。天然地震数量最多、震级高、危害大。

诱发地震按诱因不同,可分为水库诱发地震、注(抽)水诱发地震、矿山采掘诱发地震(矿震)等不同类型地震。

人工地震则是由于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人为活动所造成的地震。人工地震有的可能会造成破坏和损失,应尽量避免或避开,而有的则可用来为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和军事服务。

构造地震是区域地质构造即断层活动引发的地震,世界上85%至90%的地震,特别是绝大部分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通常是指能够造成灾害的构造地震,也是天然地震中最多的一种类型。

光明网、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联合推出

策划:李政葳 制作:姚坤森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科普网等






平台声明





[size=1.3]








[=channel://channelId=297993&refreshly=1]

环球网 等更新99+条内容

去关注流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21-6-19 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蒋海昆:
【地震预测这张“冷板凳”我已坐了36年】

海报新闻
2021-06-18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余华尊 北京报道
地震预测研究,到目前为止仍是没有被攻破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在这张自我调侃为“非常冷的冷板凳”上,蒋海昆已经坐了36年,见证了几十年来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蒋海昆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党委委员、科技委主任。6月18日,在中宣部召开的“为安全守护 为生命逆行”应急管理系统党员代表见面会上,他向记者分享了这些年对中国地震预测能力的观察和思考。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党委委员、科技委主任蒋海昆。 徐想/摄
“从地震的周、月、年度震情会商到地震预测方法研究,再到汶川、玉树等显著地震事件的现场应急工作,我见证了几十年来我们国家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
蒋海昆说,这几年,无论是地震站网的密度,地震定位的准确性,还是数据服务产品的丰富程度,地震监测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地震的自动速报定位时间大概是2分钟,人工修订的正式速报大概是10分钟。非天然地震事件的定位时间,从以前的一个多小时缩短到现在的20分钟。与此同时,地震速报微博每年阅读量超过20亿,地震信息能在一分钟之内覆盖到上亿网民。
45年前,1976年唐山地震,台网几个小时都没有找到定位所在,最后还是唐山当地的同志开着车到北京汇报才明确的。32年后,2008年汶川地震,地震定位用了13分钟。又过了13年,今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地震,仅用了9分钟。
蒋海昆坦言,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测研究是一个非常冷的“冷板凳”行业。之所以还有一批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的科学家继续坚持,他认为这是因为这一行业被国家和人民所需要。同时,任何一个冷门的科学都需要有人去探索,这是科学进步的需要。
“功成不必在我,但是功成一定有我。”蒋海坤相信,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只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智能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5-9-3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