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90|回复: 5

22年9月25日/【知识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球真的是永动机?转动46亿年依然没停下,它的动力源于哪里?

新鲜旅行事呀

2022/09/25 08:40 江苏省

+关注

X
从初中开始我们就学习物理知识了,那时候我们就懂得了“能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如果在没有任何外界阻力的影响下,一个物体会始终保持着原本的状态,一直静止或者保持匀速运动。但是在地球上,自然环境中是不可能存在没有阻力的,因为空气本身就会产生一个阻力,而使得原本有速度的物体最终停止下来。但是物体停止了原有的匀速状态而转变为静止状态并不是因为其能量消失了的原因,而是转化成为了另一种存在形式。


以前就有人提出过永动机,但是现在的我们都知道永动机是不会真实存在的。但是现在人们关注到了地球。我们知道地球是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的,它既有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周期为一年,也有自身的自转,周期为一天。对于公转,人们很容易地就能找到答案,那就是地球始终都受到太阳万有引力的影响。但是自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对于地球本身存在的自转行为,就连提出万有引力的科学家牛顿都解释不了。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如果处于一个匀速运动的状态,那么这个物体本身应该是获得了一个推动力的,但作用在自身的任何作用力又都相互平衡掉了。那么地球如今的自转证明地球应该就是处于所有力都相互平衡的状态,但是它的推力来源于哪里呢?对此,人们提出了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被称为“地球膨裂假说”,认为地球自转的动力就是由太阳所提供的。因为地球一直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在发生公转时,当地球背对着太阳运动时的速度要比正对着太阳时的速度慢,于是就产生了动力差,因此有了地球的自转运动。


第二种观点认为地球之所以会自转是因为其有星云所形成。科学家表示星球最初是由星云形成的,而星云原本就是一直不停旋转的状态,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性质遗传给了地球,所以地球就有了自转。


第三种观点就是撞击了。在太阳系刚形成之际,环境是处于一片混乱的,里面有着许多质量较小的小行星。那么在那个复杂的环境,各个天体间又存在了相互的作用力,所以运动方向就很复杂,地球也在这个时候被某颗小行星撞到了,于是就有了自转的动力。然后地球所处的环境是真空状态,没有任何的阻力存在,从而使得地球一直保持着这种匀速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让我们的时间有了年,地球的自转,让我们的时间有了天。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然而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想过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于哪里。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知识,又有许多疑惑是还没得到解答,所以对科学感兴趣的你应该要多留意哦,说不定下一个牛顿就是你啦。好了,看完这篇文章,在你看来地球的自转是因为什么呢?
 楼主| 发表于 2022-9-26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为罕见,就在27日!下一次要等107年

沈阳晚报

2022/09/25 21:50 辽宁省

+关注

X
据广州市五羊天象馆预测:今年9月27日,夜空将上演“木星冲日”的天象。此次木星冲日极为罕见,由于木星距离地球之近、木星视亮度之大,为71年来之最。如果错过观察这次木星冲日的良机,就要再等107年。


木星冲日示意图李旭妍绘制

专家解释称,木星冲日是指木星、地球和太阳依次排成一条直线。木星冲日期间,木星距离地球最近,视直径最大,最明亮。

据介绍,今年的这次木星冲日,中国乃至全球各地都有机会观赏到。9月24日至30日,凌晨子时前后(22时至次日2时),木星就在地球赤道的上空放射着迷人的光芒,成为夜空中最明亮的天体(太阳、月亮、金星都在地平线以下)。居住在地球赤道的公众,可目睹到木星就在头顶。

由于木星围绕太阳公转运行是一个椭圆形,其偏心率是0.0486,比地球轨道偏心率0.0167要大。木星公转周期是11.862年,因此,大约12年,木星就会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近的地点,即木星近日点。如果木星冲日的时间在近日点附近,木星就会距离地球最近,木星的视亮度就会达到极大。明年1月21日,木星过近日点。因此,这次木星冲日距离地球最近,大约只有5.913亿千米,视直径达到49.88角秒,视亮度达到负2.9星等,是1951年10月3日(木星冲日)以来最明亮的。下一次木星距离地球更近、更明亮,要等107年,即要等到2129年10月7日(木星冲日)。

专家称,观测木星,最佳时段在其上中天时。此时,木星位于正南方向,成为名副其实的“指南针”,而且地平高度最大,星光穿过的大气层最薄,最易于观察和拍摄。在广州,木星上中天的时间:9月27日是0时16分(地平高度67度);10月7日是23时32分;10月17日是22时48分;10月27日是22时05分。近日世界各地木星上中天的时间,平均每天比上一天提早约4.4分钟。

木星冲日,平均399天出现一次。上一次发生在2021年8月20日,下一次将出现在2023年11月3日。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沈阳晚报视频号,

欢迎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董隽子 责编:闫继伟 高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6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防震减灾】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2022/09/25 21:04 北京市

已关注

X
所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为了进一步普及防震知识,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提高灾害发生时自护自救能力,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一下防震减灾的小知识吧!

地震来袭

应该如何面对?

减震防灾小Tips


地震怎么形成的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01

地震的等级



1、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2、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4、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02

地震防御指南

地震来临该如何躲避

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基本准则:

①若在平房或楼房一层,可迅速跑出室外;

②楼房二层或以上,躲避在卫生间等有承重墙处,易形成三角空间;

③蜷曲身体、用枕头等护头颈;

小编提示:千万不要在门窗处躲藏!!!

地震被埋,该如何自救和互救

自救:

①若双手可活动,用手在头、胸部挖出空间,保障呼吸畅通;

②注意保存体力,用砖等敲打墙壁等,确定上方有人再呼救。

互救:

①遵循“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等原则;

②营救时首先使伤者头部暴露,保持呼吸道畅。

地震发生后,该如何防止次生灾害

强震后,次生灾害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自然地貌破坏引发的,如滑坡、海啸等;

另一种是建筑设施破坏引发的,如火灾、疫病等。

据统计,山体崩塌等是目前造成伤亡最多的次生灾害。

03

地震发生时的躲避措施

(1)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尽量保护头部,如有可能,可以冲出房屋外到空旷的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再伺机快速转移到户外安全处。


(2)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①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边;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② 震时要注意:迅速关闭电源、火源;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躲到外墙边或床边。



③ 高楼的避震和撤离:平时选好柱子多、开间小的地方作为临时避震场所。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打不开要蹲下,抓牢扶手。


(3)在学校怎样避震?

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4)在车间怎样避震?

①车间工作的工人可以躲在车床、机床及坚固的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②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③ 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在矿井怎样避震?

① 井下矿工应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有序撤离掌子面,但不可拥挤,因为掌子面处或竖井出口处有时支护差,临空面暴露多,一经振动可能塌落,造成人员伤亡。


②若井口塌方,暂时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着冷静,由专人指挥,尽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6)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①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

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让我们一同携手,共同关注防震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

END

来源:青春阿图什

编辑:林彩倩

初审:廖原

复审:马超

终审:陆华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

让你爱上一座城

2022/09/16 20:55 山西省

+关注

X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500多万次,其中只有5万多次人们能感觉得到,也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坏。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有哪几种类型?我们该怎样面对地震?下面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地震有哪几种类型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

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

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最大。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

表示地震大小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利用地震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另一种是根据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确定地震大小,也就是烈度。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有大有小,大可以大到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小可以小到人体根本感觉不到,只有灵敏的仪器才能记录到。

一般用地震的震 级来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


表示地震大小的第二种方法,是用地震在地面上产生的破坏程度,地震越大,它产生的破坏就大。

我们把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叫作地震烈度。

中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一样,采用12级的地震烈度表。下面给出不同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面破坏情况(习惯用罗马数字表示):


我国的地震带

由地球板块运动造成的“构造地震”(占了所有地震的大多数)总是发生在有活动断层的地方。

在远离活动断层的地方,地震的危害性就很小。与此相反,在有活动断层分布的地方,特别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大震的地方,未来就有发生地震的可能,应该多加注意。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地震带上: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地图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遇到地震,应该怎么办?

在学校怎样避震:首先,我们要伏而待定,蹲坐下,头部躲在课桌下、讲台旁,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应当马上在老师指挥下有序撤离。撤离时把书包顶在头上,前后同学要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在教室门口、楼梯间等狭促地方,一定要放慢速度,发现有摔倒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并及时通知后面的同学以免 发生拥挤。


跑到室外后,一定要躲在尽量空旷开阔、周围和头顶没有易掉落物的地方。如果我们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回到教室去。


在家怎样避震:避震时,要根据地震时你所处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如桌、床等;也可以快跑到开间较小、有支撑的房间去, 如厨房、卫生间等。


在避震时,要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以蹲下或坐下,尽量把身体蜷曲起来。


要注意保护头部和颈部,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顶在头上,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


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在公共场所遭遇突发事件,无论是躲避还是疏散撤离时,都务必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疏散时不要慌乱拥挤,不要盲目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不要急于打电话,以免线路拥挤,影响救灾指挥通信。


(信息来源:地震知识服务)

往期推荐

1. 关于茂县全域全员核酸检测的公告

2. 茂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今晨发生地震,有网友听到“巨响”,部分地区房屋摇晃!当局:无余震及海啸风险

今日上海最前沿

2022/09/18 16:23 山西省

+关注

X
墨尔本今晨发生地震,部分民众听到“响声”并感觉到房屋摇晃,当局称地震不会引发海啸。


澳洲九号台新闻报道称,周日(9月18日)凌晨5点40分左右,墨尔本Frankston附近发生2.4级地震。

截至今晨8点半,澳洲地球科学局(Geoscience Australia)已经收到了200多份有关此次地震的报告。


Twitter用户讨论今晨的墨尔本地震(图片来源:Twitter)

有Twitter用户表示,自己在凌晨感觉到了震动,“好似一声巨响”。

另外一名Twitter用户表示:“房子都在晃,那一两分钟的感觉很疯狂。”

“听到砰的一声,然后是很小的隆隆声”

“在Frankston感觉到震了”


“感觉到了,当时在吃早餐”


维州救援总署表示,他们并没有收到房屋受损或人员伤亡的报告,也没人有打来电话求助。

报道称,此次地震并不会引发海啸,后续也没有出现余震。

买Bupa保险,找小蜜蜂

小蜜蜂携手Bupa倾情推荐

线下网点多,理赔快

合作机构多,覆盖广

私人保险,生育保险,

撇去无关policy,避免无效选项,只为适合你而来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9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身边的楷模”】系列宣传第7期:——中国地震局青年人才洪德全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2022/09/29 16:30 北京市

已关注

X

洪德全,男,1982年10月生,汉族,安徽寿县人,高级工程师,中国地震局青年人才。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研究生学历,同年到省地震局参加工作,主要从事震源机制、接收函数和背景噪声研究,2017-2018年赴美国莱斯大学留学访问,现任安徽省郯庐-大别地球物理研究中心结构探测与情景构造研究室主任、蒙城地震监测中心站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坚守地震监测预报这一初心使命,坚持学术创新,用科技成果引领监测预报发展。

牢记使命,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他坚持用党的最新思想和理论武装头脑,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视学习、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努力实践和探索,不断丰富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他深知学习的责任,把学习责任与岗位责任并肩。注重改进工作作风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昂扬斗志精神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他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科研人才必须切实增强自身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夯实筑牢高质量发展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做政治上强、思想上硬、业务上精的新时代高素质科研人才,为安徽省地震局科技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立足前沿,刻苦钻研,不断取得科研成果

密切跟踪科研发展的前沿动态,追求利用最新科技解决当前监测预报难题。跨学科使用地震学和大地形变综合研究首次揭示了安徽省霍山地震窗的地球动力学机制;运用多种方法对安庆地震、高邮地震和阜阳地震的震源机制、发震构造和地震灾害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采用三维高精度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郯庐大别深部构造特征和动力学演化过程。科研工作中主动寻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等局外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开展基于光纤和背景噪声的地震风险预测和震后应急综合系统,在合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积极申报科研项目,2021年、2022年连续获批两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发展团队,培养人才,推动科研整体提升

组织申报2021年“安徽省重磁电震综合探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担任密集台阵组组长和导师助理。负责组织创新团队任务书编写、创新团队科研项目开展等各项工作,带领团队成员探索背景噪声高精度成像、背景噪声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重震联合反演、航磁与重力的综合分析等多种新方法。带领团队成员掌握了拓距相移法、三台干涉法、GSurface联合反演等最新数据处理和成像方法。积极将团队研究成果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城市活断层探测。一年多以来获批项目11项、发表文章21篇。负责组织团队中期考核答辩,获取优秀。

多岗锻炼,开拓视野,阅历能力双向进步

2014年主持预报中心测震研究室工作,在安徽省地震局首次提出自动化会商系统的概念,并成功开发应用。在金寨震群的应急会商工作中获得陈颙院士的充分肯定。指导市局台站业务人员开展地震条带和空区研究,提升业务人员预报水平。2019年担任预报中心综合室主任,对市局台站会商进行系统改革,提高市局台站会商质量;制定市局台站会商评比办法,推动市局台站会商报告编写水平整体发展;创新地震大形势研究思路,首次提出南华北地震区概念,对华北地震活动期幕活动规律做了系统分析。2021年担任郯庐大别研究中心结构探测与情景构建研究室主任,开展多期密集台阵研究工作,承担多个城市活断层深部构造研究专题,首次将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方法应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2022年5月到蒙城地震监测中心站挂职站长助理和党支部书记,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定制新上班制度,明确科室职责,开创虚拟人员分配新模式,带领党员同志完成中心站数据库建设,启动中心站智能会商系统研发工作,带动中心站改革快速发展。

逆行泄洪,挺进大别,不畏艰险完成任务

受到疫情和汛情影响,重点项目进度缓慢,为抢回宝贵时间,组织党员同志冒风雨、顶艳阳在淮河流域的泄洪区里紧锣密鼓地开展流动布台工作,沿途遇到日夜值守的抗洪干部和解放军战士,同志们倍感骄傲。虽然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大家一起组成了泄洪区里的逆行者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协调郯庐大别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蒙城地震监测中心站和金寨地震监测中心站专家奔赴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布设短周期流动密集台阵,山区开发程度较低,工作地点附近没有住宿条件,为了避免第二天走回头路耽误工作时间,带领团队成员工作到晚上八九点,打着手电筒,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当天计划的所有点位。密集台阵采集的数据为探测大别山地区地壳结构、倾听地球脉动奠定良好基础。

防震减灾融媒体安徽通讯站 出品

来源:机关团委

编辑:王远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智能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5-9-29 02: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