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测得大地震前地应力数据
--------------------------------------------------------------------------------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16日 作者:曹菲
专家建议加强系统研究,以期准确预报地震
记者曹菲报道,青藏高原的形成及演化与环境灾害密切相关,地应力(地壳岩石受力情况)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地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测得8级左右强烈地震前后的应力对比观测数据,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著名的美国《地球物理通讯》。这是记者从11月21日在京召开的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的。
青藏高原是全球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地域之一。大陆板块的会聚引发深层能量交换和深部动力学过程,形成现今仍在活动的喜马拉雅山东构造结,成为大陆地震活动最频繁、地质灾害危害性最大的地区。
上世纪60年代初,根据李四光的建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开始着手地应力的研究,并在邢台、唐台等大地震后,迅速地捕捉到地应力等相关数据,试图找出规律以进行地震预报。
2001年8月底至9月初,力学所专家在为青藏铁路沿线进行活动断裂与隧道应力测量中,发现昆仑山隧道处地应力数值异常高,由于以前没有当地地应力资料,其原因不明。11月14日,昆仑山发生8.1级大地震。震后,地学家又进行了原地复测,发现地应力数值只有原来的1/3,方向也发生了偏转,这是全世界唯一的在大地震前测得的地应力数据。为此,地学家们建议,应加强青藏地应力状态系统研究,找出规律,以其在地震预报方面取得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