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xiangdan

2012-01-13 电磁波信号业余观测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0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9# 山水如屏


在本贴开篇里所展示的,以及XIANGDAN所常展示的频谱是哪个?你以为我说的是哪个频谱呢? 山水也太臆断了吧~

我再次重申,坚持本人观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0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显然混淆了我们争论的是XIANGDAN7.5-8级的频谱,或者就认为XIANGDAN所说的就是这个频谱吗? 内容都看不懂,晕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弄懂我们争论的频谱是哪个?XIANGDAN后来公示出来错误的频谱是哪个再说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无线电信号受到自然干扰源的干扰,主要来源于大气层的天电噪声、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另一方面容易受到人为干扰源产生的电磁能量干扰,其中一部分是专门用来发射电磁能量的装置,如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和导航等无线电设备,称为有意发射干扰源。另一部分是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附带产生电磁能量的发射,如交通车辆、架空输电线、照明器具、电动机械、家用电器以及工业、医用射频设备等等。”

这是山水在22楼回复的内容,以上这些自然干扰或者人为正常工作的干扰在与楼主近似的监测环境下能够导致XIANGDAN那种频谱表现吗?!别再丢人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山水是否如图示那么大年龄,也许上面语气重了。但确实显得过于书生气了。一个简单的“日复一日”问题,就搞得如此累~   
我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学习,吃饭,休息,走路。那么我们每天吃的饭、走的路、学习内容、工作项目是相同的吗?如果按照你扣字眼的习惯或者非要学术化语言,昨天吃的是豆芽,今天吃的是白菜,因此不能叫做日复一日地吃饭了吗?一张嘴就知道你要说话还是吃饭或喝水,因为旁边不同的环境。哪天不爱运动的你突然去蹦极了,这个大家印象一定很深,就如同“日复一日”中突然出现了异常~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5# 面由心生


   
先弄懂我们争论的频谱是哪个?XIANGDAN后来公示出来错误的频谱是哪个再说吧~
=============

楼主自己都承认判断错误,面由心生先生却还要坚持,非要说xiangdan在93楼贴出的干扰频谱,并非他62楼中所说“XIANGDAN所示的这种频谱表现",并不是也不是“我们争论的频谱”,这倒是颇为搞笑的事情——作为争论的另一方,笔者居然都不知道与面由心生争论的是什么,呵呵。

面由心生以为楼主仅仅是公布出来一段错误的频谱吗?xiangdan的结论是:“经过证实, 这种天线的设计是错误的,  接收不到地震前兆信号! 接收的全是无用的干扰信号! ” 。按照面由心生的说法,莫非错误的天线+无用的干扰,却产生了地震前兆的频谱信号?

这里必须提醒一下面由心生,如果认真读一下22楼的帖子,笔者其实是把所有的干扰因素(自然、人工)进行了概括,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等”字。所以不管面由心生坚持的是什么“频谱”。你在62楼的结论,在逻辑上其实已经把自己的路堵死了,等于认定咬死那种频谱是地震前兆信号,连未知干扰的可能性都要排除——地震预测尚在探索,谁能下这个绝对结论呀?你那句话一出口就已经输了。

大过年的,不愿吵了。面由心生一味强调此频谱非彼频谱,究竟是哪个,等过完春节自己说明白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上:
山水恐怕在绕圈子吧,62楼所说的你所罗列的那些情况不可能导致频谱图样,是客观事实,你可以去做实验。再者认为和你罗列的无关就说本人认定一定是地震前兆,又是一个想当然的主观判定。如果不是这些,那么地震前兆的可能性就偏大些,这是合理的推理。

再者,XIANGDAN结论这种天线是错误的,接受不到地震前兆,这种结论山水为何不客观地认为下的过早了呢?这时候反而如此简单地就认可楼主的结论?和你一贯的怀疑楼主的能力,一贯严谨的作风为何显得如此矛盾?

再可笑地提示下,你怎又不知楼主是愤然而出的反话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我们讨论的频谱,从开始就不是楼主后期帖出来的那个,山水拿楼主后公布的宣布错误的频谱来以一盖全地否定所争论的频谱,这种手法倒不像一个研究者的心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山水认为这是争吵,但本人不认为如此,争论更准确些。
春节到了,也祝山水节日愉快~   争论归争论,生活归生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1-24 00:06
老师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12-1-2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8# 面由心生


    不必兜圈子了。还请面由心生明确指出来,究竟是哪一段频谱(几月几号?哪个帖子?)不可能由自然干扰或者人为干扰产生,又如何证明这一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上:
XIANGDAN上图最多的是哪些? 比如该贴开贴中的,以及多个帖子中所示的单条垂线。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不用再帖出来吧?
再者,这里您又混淆了对于您62楼的内容了,“不可能是自然干扰或者人为干扰产生”是您所说而非本人所说,本人是指不可能是您在62楼所罗列的那些东西在频谱上的表现。
如何证明就能可笑了,有物理常识的一分析就知道了,还用证明?!你所罗列的那些异常,在频谱上会导致如此表现吗?!从持续时间,从频率覆盖等,可能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突然将“自然干扰人为干扰”如此大的涵盖放到本人身上,不是犯了低级错误,就是用心很深。
试问:干扰除了人为的就是自然的,而频谱一定来自于这些,还会有哪些呢?用这个帽子来扣,显然是条死路。
山水罗列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将本人否定你的一部分扩大到所有,不知为何如此?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4# 面由心生


   
山水突然将“自然干扰人为干扰”如此大的涵盖放到本人身上,不是犯了低级错误,就是用心很深。
试问:干扰除了人为的就是自然的,而频谱一定来自于这些,还会有哪些呢?用这个帽子来扣,显然是条死路。
山水罗列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将本人否定你的一部分扩大到所有,不知为何如此?
=============
呵呵,隔了这么久,新年都过了,面由心生才明白自己的逻辑表述走了条死路。
别说别人没早提醒过你,如果你当初认真读下笔者在107楼的话,再认真看一下笔者在22楼的表述,反应也不会如此迟钝
不是笔者要拿帽子扣你,而是你最初在62楼的表述就有问题,帮你回忆一下:

你在22楼你说的那些可能的电磁电磁干扰项目,都不可能导致XIANGDAN所示的这种频谱表现的

你再认真看看,笔者在22楼的表述仅仅是“罗列其中的一部分”吗?你在62楼的表述否定的只是笔者的“一部分”吗?
建议面由心生今后说话还是要严谨些,另外搞清楚人家说的是什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3# 面由心生


    XIANGDAN上图最多的是哪些? 比如该贴开贴中的,以及多个帖子中所示的单条垂线。
==============================
    建议面由心生以后不要用“单条垂线”这种不规范的说法,你要表达的意思不就是脉冲信号吗?
    需要提醒的是,脉冲信号的波形显示跟时间轴有关,低采样率时显示的脉冲,展开之后往往是非常复杂的波形。xiangdan以前给出的图都是低采样率(每3分多钟显示一格),所以让面由心生以为异常都是“单条垂线”,不可能由干扰产生。好在xiangdan最新的《2012-01-28 地震预测交流》帖子中给出了展开的波形图(每秒显示一格),可以看到扰动的持续时间长达两秒,而且波形非常复杂,那可不是什么“单条垂线”哟。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上:我家里专门有咬文嚼字的系列丛书,不过比起山水咬文嚼字的功夫太让人晕了~   显示多大多长时间上面数据标示的有,你看到了,大家都看到了。拉伸开了看,还是压缩放到宏观看,当然看到的不同。单条垂线的称谓是您非要让本人找到是哪种频谱,因此本人以单条垂线来标示这类频谱,是为了方便你看到。再者对于图示效果来看,单条垂线描述对于这种展现是比较贴切的,便于你识别。如果非要犟下去,可以说我们上小学所划的直线放大开了看,也不是直线了,该叫面了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7# 面由心生


    呵呵,笔者只想说明,由于楼主以前未提供展开的波形图,面由心生对其频谱的了解并不全面。不管是单条垂线还是曲线波形,关键是你并不掌握真实的波形数据,只凭几张低采样率图像就武断地做出了不可能是干扰成因的结论。
    搞研究必须要严谨,就是要咬文嚼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无线电信号受到自然干扰源的干扰,主要来源于大气层的天电噪声、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另一方面容易受到人为干扰源产生的电磁能量干扰,其中一部分是专门用来发射电磁能量的装置,如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和导航等无线电设备,称为有意发射干扰源。另一部分是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附带产生电磁能量的发射,如交通车辆、架空输电线、照明器具、电动机械、家用电器以及工业、医用射频设备等等”
山水还在回避问题的实质,这是22楼你的原话吧?
无论是你说的展开的波形还是本人所谓的条线,上面的时间都清楚,请问这里的哪个能导致XIANGDAN所示频谱?你说的这些当然只代表众多干扰中的一部分,这也没错吧?

你也是搞频谱的(如果算的话),我也搞这个,不会幼稚到展开不展开都不知道吧?!轻视他人是你的一贯思路?

还有,既然地震预测众说纷纭,那么如此争论看来是无法停止的,个人还是建议拿出实际预测成效再说话吧~
如果你能对全球未来几个小时震级能量能预测清楚,那么就算你是个入门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咬文嚼字,本人认为这里远还没有严谨到此的必要,个人看法,如果山水非要如方舟子一样在任何场合都拿捏颗粒,呵呵,旁观者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9# 面由心生

一方面无线电信号受到自然干扰源的干扰,主要来源于大气层的天电噪声、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另一方面容易受到人为干扰源产生的电磁能量干扰,其中一部分是专门用来发射电磁能量的装置,如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和导航等无线电设备,称为有意发射干扰源。另一部分是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附带产生电磁能量的发射,如交通车辆、架空输电线、照明器具、电动机械、家用电器以及工业、医用射频设备等等
山水还在回避问题的实质,这是22楼你的原话吧?
无论是你说的展开的波形还是本人所谓的条线,上面的时间都清楚,请问这里的哪个能导致XIANGDAN所示频谱?你说的这些当然只代表众多干扰中的一部分,这也没错吧?
==============
你不但错,而且错的很离谱!

笔者上面的表述,涵盖了自然和人工两方面的干扰,还加了那么多“等”字,这样的表述面由心生居然还要理解成“众多干扰中的一部分”,真是服了you!你以为上面列举的广播、电视、交通车辆那几样干扰源就是笔者所指的全部?笔者为什么要加那么多“等”字?看来不光是缺乏严谨的态度,你的理解能力也有问题。

这段话的涵义,笔者在107楼说的很清楚,面由心生若存有争议的话,早在108楼就该提出来。话说回来,你若认真读别人的帖子,也不至于此。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9# 面由心生


    你也是搞频谱的(如果算的话),我也搞这个,不会幼稚到展开不展开都不知道吧?!轻视他人是你的一贯思路?
====================
    先别说自己是“搞频谱的”。且不说你懂不懂频谱分析,在1月28号帖之前xiangdan只发表过低采样率图,在此之前你根本就没见过展开的波形图,没见过的高采样率频谱,没拿到楼主的观测数据,你搞的哪门子频谱分析?就靠那几根“单条垂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2# 山水如屏

2012-01-13    20:02分  红线异常信号出现!高幅度-0.842v (842mv)波形展开图

2.jpg

本人公开日本311 波形展开图, 望业余或专业的的研究者参考! 目的是望中国人能解开地震之谜!

1.jpg
2.jpg
3.jpg
http://ipmart.blog.sohu.com/168584946.html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波形相位稍微有差异的对称“体”。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21楼:
一个等字彰显了你的严谨,不错!可是你将所罗列的干扰是用来解析楼主出现的这种频谱的可能的。因此本人从罗列的水平来判断你的水平。按正常是优先罗列最可能的情况才对,因此通过这个判断你不懂。
至于高低采样率的问题,正如你分析担忧的楼主没能力解析干扰一样,你没见到楼主的测试,也不知道他的测试环境,更不知道楼主是否具有排除干扰的能力,不知晓是否有自我复查验证的能力(这点事后楼主展示了出来),敢问山水,如何简单地认为别人不能通过识别干扰达到认知的进步?! 更况高低采样率楼主在这里没有展示全,就代表了本人这里一定没有呢?  
我们可以善意提醒别人是否有干扰,而非简单地质疑别人没有这种识别能力,一个效果是鼓励,一个是酸梅或者打击,两者相比我更崇尚前者。在这种交流上,如何不慎用咬文嚼字的能力?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快笑死,哪个展开是哪样的,希望山水先弄明白。脉冲拉开是什么样? 如此毫无实践的,哎~    如果开贴的拉开成了电话按键音,那简直贻笑大方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 面由心生


    一个等字彰显了你的严谨,不错!可是你将所罗列的干扰是用来解析楼主出现的这种频谱的可能的。因此本人从罗列的水平来判断你的水平。按正常是优先罗列最可能的情况才对,因此通过这个判断你不懂。
==================
    逻辑上输了,就开始胡搅蛮缠,往什么优先次序上扯?

至于高低采样率的问题,正如你分析担忧的楼主没能力解析干扰一样,你没见到楼主的测试,也不知道他的测试环境,更不知道楼主是否具有排除干扰的能力,不知晓是否有自我复查验证的能力(这点事后楼主展示了出来),敢问山水,如何简单地认为别人不能通过识别干扰达到认知的进步?! 更况高低采样率楼主在这里没有展示全,就代表了本人这里一定没有呢?
==================
   你想得太多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搅蛮缠?如果你坚持认为鄙人认为所有的自然的人为的干扰都不可能导致这种频谱的话,那么不用再说了~  
反过来,如果你认为鄙人还不至于得到如此的结论,那么本人所指的你罗列出来的那些,很容易理解是前面那些示例了~  

我想说的内容是什么,我想山水不会如此糊涂~

你拿最后的“等等”说事,虽然从字眼上看的确如此。但并不影响我们讨论前面那些示例的频谱争议。如果你非要争个面子,那么本人给你道歉,没意识到后面这俩字。但不影响我对这些示例的判断。这是逻辑上的输了? 是没看到这个等等救了你,因此就否定了前面的判断么?呵呵~  

看了你和XIANGDAN 的交流才知道你真水平在哪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优先次序,当然是山水常提到的干扰了,按照一个具有一定水平的业内人士,给予业余人士的困惑,屡次谈到要考虑干扰因素,比如有……,在这些罗列的因素里面,按照山水的严谨和专业,理应将最可能导致这种频谱的情况罗列出,这是自然的。这也是专业习惯的做法。当然你认为你只是罗列,而没有想给他启发,那么本人算错怪你了。但是罗列出来如此多的示例的确绕的太远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8# 面由心生


    你拿最后的“等等”说事,虽然从字眼上看的确如此。但并不影响我们讨论前面那些示例的频谱争议。如果你非要争个面子,那么本人给你道歉,没意识到后面这俩字。但不影响我对这些示例的判断。这是逻辑上的输了? 是没看到这个等等救了你,因此就否定了前面的判断么?呵呵~  
==============
    好了,这个“等等”的问题到此为止吧,再吵下去毫无意义。在电磁波观测方面,面由心生的实践经验要比笔者丰富得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1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8# 面由心生


    xiangdan做事勤快,但是比较毛糙,经常是来龙去脉没交代清楚就急着把结果帖出来,然后匆匆忙忙下结论。一会儿是“空中电磁波频谱图”,一会儿是“干扰频谱图”,一会儿是脉冲信号图,一会儿把天线改了,很容易把人搞糊涂。
    比方说xiangdan最近回帖说干扰频谱在脉冲波形图(红蓝线V-t图)中是看不到,“全部滤除了”。然而笔者记得在他的1月5日帖子35楼脉冲波形图(V-t图)中,清楚地显示了豆浆机、装修的干扰信号,怎么就“全部滤除了”?是以前没进行滤除,现在滤除了?那么他是怎么滤的?怎么就知道干扰频谱“全部滤除了”?这些问题xiangdan都没有给出说明,只是笼统地讲“探索之路就是这样”。这方面笔者是外行无力解惑,面由心生有时间多帮帮他。

    提个具体问题:1月5日帖子35楼脉冲波形图(V-t图)中豆浆机的干扰信号的波形,是在较高采样率(每小格约14秒)图像中显示的,如果放在xiangdan最常用的低采样率V-t图中显示(每小格三分钟),会是什么形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31楼山水问题
请看我105楼的回复里“以上这些自然干扰或者人为正常工作的干扰在与楼主近似的监测环境下”如此的字眼。
我发帖较为随意,只当做一些记录。没有就此多做说明。在105楼的时候,意识到你过于吹毛求疵的严谨,因此多附带了条件。
这里我想让你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想必自己能找到答案,本人也不想就此一直持续浪费时间。
1.本人在上面与你辩论过程中,为何强调不能以所示来代替所有自然和人为因素?显然本人知道不带有任何条件的这些因素中间会导致这种表现。
2.那么为何本人还要说你所例举的不可能导致?
3.为何强调在楼主相似的监测环境下?
4.XIANGDAN的豆浆机干扰是在什么条件下识别出来的?是有意实验还是后来分析得知?豆浆机位于什么位置?
5.所例举的人为的仪器电器的干扰,人类在操作这些东西的时候的正常使用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因此应导致什么样的影响?在图上会如何反应?时间间隔?另外这些东西距离测点距离多少?多远距离才构成影响?衰减程度如何?
6.楼主本人是否有能力至少知道规避某些确定的干扰?
……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我们的判断如不熟悉细节和分析细节,是无法支撑逻辑体系的。

好了,这些作为最后给山水的回复,想必能够想通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4# 面由心生


    我们的判断如不熟悉细节和分析细节,是无法支撑逻辑体系的
    —— 笔者一直坚持这种态度,从来不怕被说吹毛求疵。很多业余爱好者不愿在细节问题上下功夫,跳过基础环节直接去“报地震”,同时又很容易在全球范围内找到地震事件来自我“验证”。正如笔者《世界上第一个地磁台是什么样子的?》所介绍的,如果与论坛上很多“土地磁”仪器照片作一对比,可以发现现今很多业余观测系统在气密性、无磁性方面的考虑还不如200年前的古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9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有争论才有进步,关于电磁的问题虽然影响很多,但不一定就要分清楚到底是哪个波段造成的,我们可以用黑箱的原理,只要知道正常的背景,就可以对比出异常的信号了,对业余观测者来说就可以了!原理吗等以后科技水平发展高了再补充吧.我们只要结论,只要经验与观察能大致有关联性,具有统计意义就行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6# 云之万化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黑箱的原理。
1:电磁波----不通过电路转换,我们看不到也听不到,通过电路转换后,我们可以看到波形和听到声音;

2:次声波(微气压)----不通过接收装置或电路转换,我们看不到也听不到,  通过接收装置或电路转换后,升频-----我们可以看到波形和听到声音, 电脑波形图片显示----记录频率低时压力小,记录频率高时压力大;


3:超声波----不通过电路转换,我们看不到也听不到,  通过电路转换后,降频-----我们可以看到波形和听到声音;


4:易经----- 博大精深,更能反映出自然的变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次声波(微气压)----灵敏度20ubar(20微巴),装置升高1米,气压下降100ubar(100微巴),可以在电梯里测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2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次声波与微气压???????见鬼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之万化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黑箱的原理。
1:电磁波----不通过电路转换,我们看不到也听不到,通 ...
xiangdan 发表于 2012-2-22 09:26



    次声波可以考虑下,地震前气压变化还是很大的,我自己搞了个但精度不行,主要是没有温度补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次声波与微气压???????见鬼了。
lhkcc58 发表于 2012-2-22 11:35



    不要大惊小怪,很平常.......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和几十年前抱着收音机测地震的老前辈们不一样了,因为我们有了电脑和网络,个人电脑的功能连十分之一的潜力都没发挥,以后的目标就是要把个人的电脑变成一台数据采集中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2-23 21:37
次声波可以考虑下,地震前气压变化还是很大的,我自己搞了个但精度不行,主要是没有温度补偿
云之万化 发表于 2012-2-23 17:53



    很欣赏你对所有研究者的与人为善的客观态度,那个山水对自己不懂的诸如卦象之类的研究者多采取讽刺挖苦的言论,人品确实很差!
发表于 2012-2-23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3# Guest from 117.95.31.x


    哈哈,被人揭了老底,索性就改裸奔了?
    把你那占卜算命的幡儿改一条短裤算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欣赏你对所有研究者的与人为善的客观态度,那个山水对自己不懂的诸如卦象之类的研究者多采取讽 ...
Guest from 117.95.31.x 发表于 2012-2-23 21:37


    谢谢,我对所有预测方法都不反对,无论是易经的还是现代科学物理的,借用一位哲人的话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易经渊源流长是古代先民通过丰富的与自然界艰苦斗争而获得的宝贵经验,其中包含了古代天文学,历法等自然规律,尤其是象数派更是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不论是计算机技术还是现代生物科技等都与它有极深的渊源,当年刘子华用易经原理结合天文数据论证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存在,时隔60年后终于被天文学家们发现!
   最后说一下,我们这个世界是个丰富的世界,远比一些只接受了一点西式教育的人所想象的复杂得多,还有很多自然规律没有被认识,求同存异,包容乃大,在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没有被人类攻克之下,人们更需要广泛的合作,共渡危难,容忍不同的学术思想,流派体系才是现代文明的体现,任何攻击别人抬高自己的行为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都是拉山头,搞帮派,  科技史上前人已经有不少的例子足以惊醒我们了,回想当年的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有多少人被迫害冤枉,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当谬误占统治地位时,真理什么都不是!

  最后借此贴对地震预测的方法谈点个人的意见:
1:易经方面:重点关注地震周期性规律的总结,注重易经与天文因素的相关性,易经与太阳周期月相周期,另一个是易经中的木星周期,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八大行星质量总和的二倍还多,其它的行星引力如果对地球的影响较小,但木星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不容小视,现在还没有多少人关注,大家都认同的是日月对地球的影响,木星古称岁星,所谓"太岁动土"与地震是有关的.易经对地震的指导作用在时间上有较大优势,希望研究易经的人慢慢体会.

2:地磁方面:重点关注天文磁暴与地震磁暴的鉴别.后者才与地震有关.网友们作出了各式各样的指南针等,但用于观测除了精度以外,最重要的是必需要能保存数据长期观测系统分析,这在电脑普及之前几乎是不可能作到的事情,现在因为有了电脑和互联网可以作到了,只要增加几个简单的电子元件就可以把我们的电脑变成一台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采集中心.网友们所造的指南针等磁力计,可以动动手自己作个传感电路,然后联结到电脑中就可以不间断收集数据了.我看楼主用的是虚拟示波器,这个很好,花费不大.还有一种方法是购买一个带串口或USB口的数字万用表也能将指南针中的模拟信号转接到电脑中,没有长期的坚持采集数据,只看看今天动了动,明天晃晃了晃,根本没用,这里提醒下,如果全国有很多这样的数据采集点,对满怀赤诚之心的民间业余测震人来说,肯定会收益巨大!

3:无线电方面:大家谈论的比较多了.无线电方面其实牵涉的系统更复杂.关于地震对无线电的影响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是直接的影响,如果地震岩层断裂或微断裂能发射出特征频律的电磁波被无线电波接收装置接受到这是最好的情况了,但这种理想的情况在实际上很少见到,如上面几位的讨论,有干扰有减弱等等,要想叛定某个波段就是地震发出的,以现在的科技手段极难完成.二是间接的影响,地震发出的电磁波除了可以局部影响地磁外还会影响地表上的大气中的电离层,而电离层又会直接扰动无线电通讯,那么我们通过收音机接收到的异常信号到底是地震直接发出的信号呢还是接收到的是电离层扰动信号呢?其实区分电磁波波段的意义已经不重要了,更多的情况下,应该是多种因素的复合情况.所以用黑箱的原理有时反而更有效.无线电测震面对的至少是数个复杂巨系统,电磁波系统,太阳射线系统,地磁系统,电离层系统,大气扰动系统,这些每个因素都会对所谓的地震电磁波产生干扰,调制等等,以其中一个系统电离层为例就可以对长波,中波,短波各个波段产生景响,一般说对甚高频波影响较小,而实际上现在的研究对甚高频影响只是少一点而已.以上还没有加上人工电频活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工频的影响比起上述几种反尔还更容易区分一些.所以用背景比对法就可以了,不要非得问到底是哪个频率的波才是地震产生的波这种问题了,起码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无解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排除人工干扰除了应用电路上加大滤波电路外,在不同的地域增加更多的观察点也是一个更实际上的方法,比如全国有十个不同地点的观察点,其中有九个都发现比对异常,这就很可以说明问题了!

4:大气方面.地震云我就不说了,无论是地面上观测还是卫星图上观测都是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适合绝大多数人,但缺陷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里再谈下气压和温度.这是一对难舍难分的伙伴.气压在地震前后的变化也很有观测意义,但观测的人不多,主要是气压受温度的影响太大,如果要精确的防止温度的影响,一定要给气压装置加上温度补偿电路才行.微气压计可以感受到地震,台风,核爆产生的次声波,制作这样的装置也不是不行,只要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通过一些日常用品也能改制成功.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试试.

5:其它各种物理方法:地电,惰性气体,地形变等等,由于受试验条件限制,有些方法并不适合业余观测使用.业余测震要根据自身特点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观测方法.

最后感谢楼主把自己获得的数据与大家分享,不论这些数据是不是真的就是地震的前兆波段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严谨的态度,热诚的心!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设计出更多的装置,探索更多的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我们分享!探索无止境!只有更多的有严谨态度的观测方法和观测地点的增加,更多的人参与,那才是真正的群测群防,这不是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强调下,记录非常重要,利用电脑连续不间断采取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应当成为业余观测的首要方法!!!欢迎不同意见批评,指正,探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2-24 18:23
回复 145# 云之万化

同老师握手!
2.JPG
匿名  发表于 2012-2-24 18:36
回复 146# Guest from 123.132.27.x

后面咋附了个图片?
发表于 2012-2-24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5# 云之万化


    关于无线电的一段写得很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5# 云之万化


    无线电测震面对的至少是数个复杂巨系统,电磁波系统,太阳射线系统,地磁系统,电离层系统,大气扰动系统,这些每个因素都会对所谓的地震电磁波产生干扰,调制等等,以其中一个系统电离层为例就可以对长波,中波,短波各个波段产生景响,一般说对甚高频波影响较小,而实际上现在的研究对甚高频影响只是少一点而已.以上还没有加上人工电频活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工频的影响比起上述几种反尔还更容易区分一些.所以用背景比对法就可以了,不要非得问到底是哪个频率的波才是地震产生的波这种问题了,起码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无解的问题!
=============
    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甚高频Veryhighfrequency(VHF)频段开展无线电测震更有利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之万化


    无线电测震面对的至少是数个复杂巨系统,电磁波系统,太阳射线系统,地磁系统,电离层 ...
山水如屏 发表于 2012-2-24 19:56


那到不是,但有人就用甚高频来预测地震,他们用超短波天线接收到了异常的信号,按说没道理啊,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高层空间电离层远比我们知道的情况复杂得多,这个波段不应该是地震发生的电磁波啊,唯一的解释只能推测是地震磁场-电磁波的变化作用于电离层.电离层受到电磁波的影响会产生二次辐射等等扰动干涉所造成的.所以说地震造成的电磁波异常非常复杂,对多波段都有影响,当然强度幅度会有所差别,有人用长波段,有人用短波段,还有人用超短波段也就不足为奇了!举这个例子是说明无线电测震的情况很复杂,中间干扰环节很多,只认准低频异常,唯有找到某个低频波才是地震的特征波这种想法很天真很幼稚,只要用无线电测震,就不可避免要同头顶的电离层,磁层,大气等等因素打交道,多波段观测也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方法!有时候低频段未必异常显著,可能其它波段表现得更明显这都是有可能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5# 云之万化

讲的非常好,看来您是位实践很强的老师,向您学习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5# 云之万化


    4:大气方面.地震云我就不说了,无论是地面上观测还是卫星图上观测都是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适合绝大多数人,但缺陷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里再谈下气压和温度.这是一对难舍难分的伙伴.气压在地震前后的变化也很有观测意义,但观测的人不多,主要是气压受温度的影响太大,如果要精确的防止温度的影响,一定要给气压装置加上温度补偿电路才行.微气压计可以感受到地震,台风,核爆产生的次声波,制作这样的装置也不是不行,只要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通过一些日常用品也能改制成功.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试试.>>>>>>>>>


为开拓每个人的创新能力,放个1998年老外爱好者做的用很低的价格做的次声波传感器---微压计, 我们买不起高档的传感器可以考虑.

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 ... ;highlight=xiangdan


制冷工具 助焊工具 煤气瓶 连阀带表/
价  格: 45.00元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 ... id=10544438993&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1# 云之万化


    “次声波(微气压)----灵敏度20ubar(20微巴),装置升高1米,气压下降100ubar(100微巴),可以在电梯里测试。”
你仔细确认这句话里的“次声波(微气压)”的“含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参考

教你如何用无线电“听”流星雨(图)

http://www.qhxnkp.com/data/5/1_1w/1264521600090117.html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0# 云之万化

无线电测震的情况很复杂,中间干扰环节很多,只认准低频异常,唯有找到某个低频波才是地震的特征波这种想法很天真很幼稚,只要用无线电测震,就不可避免要同头顶的电离层,磁层,大气等等因素打交道,多波段观测也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方法!有时候低频段未必异常显著,可能其它波段表现得更明显这都是有可能的!!!
=============
实际上在电磁扰动观测的早期就经历过这种“多波段观测”的摸索阶段,几乎所有频带都有人做过观测。譬如秋翁介绍的利用收音机开展监测的方法,主要工作频段是高频和甚高频(大都是××MHz)。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目前地震系统(含地方台)的电磁扰动观测才逐渐向甚低频(VLF)和超低频(ULF)观测发展。笔者认为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高频频段广播、通信电台太多,频段最为拥挤,这给有用信号的提取造成困难。二是经过多年来的压力试验,对岩石挤压、破裂的脉冲频段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三是高频信号能量衰减快,有效信息能否远距离传播令人怀疑。但是“只要用无线电测震,就不可避免要同头顶的电离层,磁层,大气等等因素打交道”这句话很有道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5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之万化

讲的非常好,看来您是位实践很强的老师,向您学习了。
xiangdan 发表于 2012-2-25 10:43



    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探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5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之万化


    “次声波(微气压)----灵敏度20ubar(20微巴),装置升高1米,气压下降100ubar(100 ...
lhkcc58 发表于 2012-2-25 11:05



    用微气压计来测次声波是早期条件所限,原理是核暴,台风等次声会使大气压发生轻微波动,属于间接法,类似于震荡的机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7# 云之万化


      “次声波(微气压)----灵敏度20ubar(20微巴),装置升高1米,气压下降100ubar(100 ...
lhkcc58 发表于 2012-2-25 11:05

引文有3处引号,引号的含义是相同的,它们都有“等意”意思。


至于你的回复:
  “  用微气压计来测次声波是早期条件所限,原理是核暴,台风等次声会使大气压发生轻微波动,属于间接法,类似于震荡的机理.”
就不讨论了,免得更多人闹笑话。

以后再用“大惊小怪”一词的时候慎重些。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2# xiangdan


    特!厂家直销 高品质塑料洗瓶 弯嘴瓶 带刻度 1000ml  >>>>>效果不是很好!不采用,这是我最初的试验品!价  格: 8.00元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2386802046

-----------------------------------------------------------------------------
一公斤铝瓶&1000ml精油铝瓶 医药级 液体瓶密封瓶
价  格: 9.00元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 ... d=2:mm_28213241_0_0,0:1330212479_4z8_273974320

------------------------------------------------------------------------------------

正品Flamebeater 铝瓶 车用灭火器 干粉 车载灭火器 迷你 ABC车检
19.60元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 ... d=2:mm_28213241_0_0,0:1330212601_4z3_364926896&prt=1330212601988&prc=1
-------------------------------------------------------------------------------------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7# 云之万化


    这是我自制的次声波接收装置-----微压计的图片和曲线图,请多提宝贵意见.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0# xiangdan

以下引用网友的文章-------------
只是猜想.画图也很粗糙,带来的只是一种思考
两个旋转应力场的关联模式可能与双台风的关联模式相似.
地震前兆和台风前兆有相似之处
台风中心和未来震中区都有共性:低气压
下面资料来自《地震云》P138-139
我把这份材料给刚才提问的先生看一下。在这份资料中记录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唐山大地震,以及从那时起到潥阳,珲春地震时,前后出现的异常低气压的变迁过程,并说明了它和普通的低气压的区别之处。第一次唐山大地震时,在本来不可能出现低气压的夏天,却总是出现低气压。并且经常下着奇怪的雾雨,天气闷热。我以为低气压消失后会马上放晴,可是又下起雨来。这种天气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终于发生了地震,潥阳地震时也是如此。

另外,请看一下倒数第四页大家就会知道伊豆大岛海中地震所引起的异常低气压的变化过程。当时,我一边保持同市长先生的联系,一边判断最后发震的时间。

正如刚才的化学方程式所显示的那样,地壳内部异常的水蒸气冒出地表,简单地说,它就是形成地震型低气压的发源地。

这种低气压的活动和消失的方式都和一般的低气压有不同。这在第一次唐山大地震时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伊豆大岛附近海中地震时差不多也是从一个星期前就发现这种情况了。通过研究这些例子,我们就会知道低气压的出现说明已经到了能够判定地震发生时间的时候来到了。
《地震云》P138-139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键田忠三郎.pdf
资料下载链接: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362204.html?from=isnom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1# xiangdan

    地震云爱好者普遍对基础理论缺乏兴趣。在很多网友看来,研究地震云无非就是“拍照片、等地震”:看到某种特殊形态的云就用相机拍下来,几天之后某地发生地震,就认为是此前拍到的是“地震云”,很容易体验“成功”的感觉。
    有一次笔者在地震吧回帖,引用了键田在《地震云》中的一段话,然而楼主的回复令人惊讶:“你可以凭一本古代书否定地震云吗?” ——1981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地震云》居然成了“古代书”,显然楼主不知此书是何人所写,更不知“地震云”研究的鼻祖是谁。与其它网友交流的结果也验证了笔者的怀疑:很多地震云爱好者没有读过此书,否则网上根本不应有那么多“地震云照片”出来。虽然因循守旧并非我们的主张,但笔者认为对于地震云爱好者来说,如果连《地震云》这样的入门书籍都没读过,又怎么可能推陈出新?
    说实话,笔者当初是抱着质疑之心读那本《地震云》的:键田本人并不是科学家,书中大都是描述性语句,严格来说甚至算不上一本科学论著。尽管如此,该书却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详尽的“地震云”概述。此书在网上不难找到,而且书中没有什么复杂理论,很容易读懂。然而地震云爱好者不去读它,这是很奇怪也很遗憾的事情。至于1978 年吕大炯发表的《地震云及其成因的探讨》及专著《震兆云霞》〔学林出版社,1982〕,估计就更无人问津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之万化


      “次声波(微气压)----灵敏度20ubar(20微巴),装置升高1米,气压下降100ubar(1 ...
lhkcc58 发表于 2012-2-26 05:27



    版主过于深沉了,难怪让人很难懂您的意思............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xiangdan

以下引用网友的文章-------------
只是猜想.画图也很粗糙,带来的只是一种思考
两个旋 ...
xiangdan 发表于 2012-2-26 14:51



    用的塑料桶?还是保温用的,先看看灵敏度,观察下,楼主动手快,说干就干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7# 云之万化


      “次声波(微气压)----灵敏度20ubar(20微巴),装置升高1米,气压下降100ubar(100 ...
lhkcc58 发表于 2012-2-25 11:05

引文有3处引号,引号的含义是相同的,它们都有“等意”意思。


至于你的回复:
  “  用微气压计来测次声波是早期条件所限,原理是核暴,台风等次声会使大气压发生轻微波动,属于间接法,类似于震荡的机理.”
就不讨论了,免得更多人闹笑话。

以后再用“大惊小怪”一词的时候慎重些。
以上是158楼原帖,照贴一次。
把该贴的东西贴全了就不难懂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7# 云之万化


      “次声波(微气压)----灵敏度20ubar(20微巴),装置升高1米,气压下降100ubar(100 ...
lhkcc58 发表于 2012-2-25 11:05

引文有3处引号,引号的含义是相同的,它们都有“等意”意思。


至于你的回复:
  “  用微气压计来测次声波是早期条件所限,原理是核暴,台风等次声会使大气压发生轻微波动,属于间接法,类似于震荡的机理.”
就不讨论了,免得更多人闹笑话。

以后再用“大惊小怪”一词的时候慎重些。
以上是158楼原帖,照贴一次。
把该贴的东西贴全了就不难懂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7# 云之万化


      “次声波(微气压)----灵敏度20ubar(20微巴),装置升高1米,气压下降100ubar(100 ...
lhkcc58 发表于 2012-2-25 11:05

引文有3处引号,引号的含义是相同的,它们都有“等意”意思。


至于你的回复:
  “  用微气压计来测次声波是早期条件所限,原理是核暴,台风等次声会使大气压发生轻微波动,属于间接法,类似于震荡的机理.”
就不讨论了,免得更多人闹笑话。

以后再用“大惊小怪”一词的时候慎重些。
以上是158楼原帖,照贴一次。
把该贴的东西贴全了就不难懂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5# 云之万化

塑料瓶的不好!波形抖动大,有弹性存在,误差大,控制不好,今晚刚换好金属的的煤气瓶连阀带表还有个防回火接头,不过防回火接头需要拆下,用一根铜线顶住防回火接头里面的阀,这样就可以进气和出气了,试用了效果很好.

1.jpg

2.jpg

3.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不知液体用的什么?外面再加个大点的箱子,内装海绵或泡沫塑料,加强保温.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0# 云之万化

我用的是变压器油,也可用汽车刹车油.今天我这边天气冷8--11度,  微压计试验房的温度是14度. 我今晚给微压计加多了些保温层,装在更大的圆桶内.

贴3张今天记录的图片看看.  微压计显示气压低, 需要多观察几天看看.  另外我这边的电磁波没有出现高幅度的脉冲!

7.jpg

5.jpg

6.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边的微压计显示高气压比昨晚高,另外电磁波没有高幅度脉冲出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8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xiangdan 你好?支持你在地震预测上所做的有益探索!认识了地震的物理实质是:地壳内的增能电场放电所激发的等离子体介质的聚变爆发效应;预测探索就有了思路和方向。地下零星的放电形成一些低频、特低频放电脉冲;强烈的特低频放电脉冲,就是大地震的开始!
   问题是:怎样区分空间雷电的干扰?
  看客等人的地电观测基本不受雷电的干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0# jidong

采用电天线2线差分输入基本上不受雷电干扰,
磁天线差分输入容易受雷电干扰.
雷电都接收不到了,会不会有问题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0# jidong

印尼爪哇岛以南    (729) 自动 6分37秒 2013-06-14 00:47:36.390 -9.94 107.25 97 7.0(Mw)
这个地方的震前8小时电磁波异常分布在0-10HZ ,条带状,并且带有网孔状. 有2小时的明显异常.但不是脉冲形式.

雅安地震前24小时,具有明显的雷电形态出现,使你分不清是不是雷电干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6级以上地震,最明显的异常是震前8小时,使用收音机短波频段接收日本台,韩国台收不到电台播音,但台湾本地的中波频率可收到播音,但异常不明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安地震前出现过电磁波宽频噪点频谱, 会使我的电场表幅度很高,然后慢慢下降幅度, 震完后消失.
台湾6级地震前也出现过电磁波宽频噪点频谱,震完后消失.
这种波形会不定时的出现,目前还不清楚,它辐射很强并干扰很宽的频谱,中波收音机所有的频率会受它干扰,出现噪音!
但印尼爪哇岛以南7级地震前没有出现过电磁波宽频噪点频谱.
目前没有电磁波宽频噪点频谱出现,我特别关注这种信号的出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智能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5-8-29 20: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