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欣赏你对所有研究者的与人为善的客观态度,那个山水对自己不懂的诸如卦象之类的研究者多采取讽 ...
Guest from 117.95.31.x 发表于 2012-2-23 21:37 
谢谢,我对所有预测方法都不反对,无论是易经的还是现代科学物理的,借用一位哲人的话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易经渊源流长是古代先民通过丰富的与自然界艰苦斗争而获得的宝贵经验,其中包含了古代天文学,历法等自然规律,尤其是象数派更是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不论是计算机技术还是现代生物科技等都与它有极深的渊源,当年刘子华用易经原理结合天文数据论证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存在,时隔60年后终于被天文学家们发现!
最后说一下,我们这个世界是个丰富的世界,远比一些只接受了一点西式教育的人所想象的复杂得多,还有很多自然规律没有被认识,求同存异,包容乃大,在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没有被人类攻克之下,人们更需要广泛的合作,共渡危难,容忍不同的学术思想,流派体系才是现代文明的体现,任何攻击别人抬高自己的行为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都是拉山头,搞帮派, 科技史上前人已经有不少的例子足以惊醒我们了,回想当年的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有多少人被迫害冤枉,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当谬误占统治地位时,真理什么都不是!
最后借此贴对地震预测的方法谈点个人的意见:
1:易经方面:重点关注地震周期性规律的总结,注重易经与天文因素的相关性,易经与太阳周期月相周期,另一个是易经中的木星周期,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八大行星质量总和的二倍还多,其它的行星引力如果对地球的影响较小,但木星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不容小视,现在还没有多少人关注,大家都认同的是日月对地球的影响,木星古称岁星,所谓"太岁动土"与地震是有关的.易经对地震的指导作用在时间上有较大优势,希望研究易经的人慢慢体会.
2:地磁方面:重点关注天文磁暴与地震磁暴的鉴别.后者才与地震有关.网友们作出了各式各样的指南针等,但用于观测除了精度以外,最重要的是必需要能保存数据长期观测系统分析,这在电脑普及之前几乎是不可能作到的事情,现在因为有了电脑和互联网可以作到了,只要增加几个简单的电子元件就可以把我们的电脑变成一台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采集中心.网友们所造的指南针等磁力计,可以动动手自己作个传感电路,然后联结到电脑中就可以不间断收集数据了.我看楼主用的是虚拟示波器,这个很好,花费不大.还有一种方法是购买一个带串口或USB口的数字万用表也能将指南针中的模拟信号转接到电脑中,没有长期的坚持采集数据,只看看今天动了动,明天晃晃了晃,根本没用,这里提醒下,如果全国有很多这样的数据采集点,对满怀赤诚之心的民间业余测震人来说,肯定会收益巨大!
3:无线电方面:大家谈论的比较多了.无线电方面其实牵涉的系统更复杂.关于地震对无线电的影响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是直接的影响,如果地震岩层断裂或微断裂能发射出特征频律的电磁波被无线电波接收装置接受到这是最好的情况了,但这种理想的情况在实际上很少见到,如上面几位的讨论,有干扰有减弱等等,要想叛定某个波段就是地震发出的,以现在的科技手段极难完成.二是间接的影响,地震发出的电磁波除了可以局部影响地磁外还会影响地表上的大气中的电离层,而电离层又会直接扰动无线电通讯,那么我们通过收音机接收到的异常信号到底是地震直接发出的信号呢还是接收到的是电离层扰动信号呢?其实区分电磁波波段的意义已经不重要了,更多的情况下,应该是多种因素的复合情况.所以用黑箱的原理有时反而更有效.无线电测震面对的至少是数个复杂巨系统,电磁波系统,太阳射线系统,地磁系统,电离层系统,大气扰动系统,这些每个因素都会对所谓的地震电磁波产生干扰,调制等等,以其中一个系统电离层为例就可以对长波,中波,短波各个波段产生景响,一般说对甚高频波影响较小,而实际上现在的研究对甚高频影响只是少一点而已.以上还没有加上人工电频活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工频的影响比起上述几种反尔还更容易区分一些.所以用背景比对法就可以了,不要非得问到底是哪个频率的波才是地震产生的波这种问题了,起码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无解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排除人工干扰除了应用电路上加大滤波电路外,在不同的地域增加更多的观察点也是一个更实际上的方法,比如全国有十个不同地点的观察点,其中有九个都发现比对异常,这就很可以说明问题了!
4:大气方面.地震云我就不说了,无论是地面上观测还是卫星图上观测都是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适合绝大多数人,但缺陷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里再谈下气压和温度.这是一对难舍难分的伙伴.气压在地震前后的变化也很有观测意义,但观测的人不多,主要是气压受温度的影响太大,如果要精确的防止温度的影响,一定要给气压装置加上温度补偿电路才行.微气压计可以感受到地震,台风,核爆产生的次声波,制作这样的装置也不是不行,只要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通过一些日常用品也能改制成功.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试试.
5:其它各种物理方法:地电,惰性气体,地形变等等,由于受试验条件限制,有些方法并不适合业余观测使用.业余测震要根据自身特点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观测方法.
最后感谢楼主把自己获得的数据与大家分享,不论这些数据是不是真的就是地震的前兆波段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严谨的态度,热诚的心!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设计出更多的装置,探索更多的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我们分享!探索无止境!只有更多的有严谨态度的观测方法和观测地点的增加,更多的人参与,那才是真正的群测群防,这不是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强调下,记录非常重要,利用电脑连续不间断采取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应当成为业余观测的首要方法!!!欢迎不同意见批评,指正,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