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25|回复: 2

地震是底层中的“雷电”引起的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2-2-23 23:17 |阅读模式

地震是底层中的“雷电”引起的

地震光至今没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科学解释,主要的解释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弗里德曼·弗罗因德的想法:在地震前形成的巨大压力导致火成岩暂时成为“P半导体,它们包含能传导电荷的空穴,由于挤压过程导致岩石中过氧族物质的电离,一些电荷将会达到岩石表面,是这些电荷的聚集,产生了奇怪的发光现象。
尽管这一假说成为当今的主流说法,但是,地面的岩石是不会受到他所说的那么大压力的,这种压电效应不会在地表产生,地表的空气怎么会被电离呢?
要知道,一些强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千万吨级当量的核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自然界只有雷电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怎么可以用地层断裂来引人入呢?可以说,关于构造地震的假说都是不完美的,很多问题根本不能用地层的机械运动来说明。
想找到地震光产生的原因,必须弄清地震发生的原因。
很多地震学家早就发现地震前的一些怪异现象无法用地层断裂来解释。可是传统权威理论的桎梏使很多人失去了突破的勇气,因而放弃了对破坏性地震的本质作更深入的探索。
还有令人莫明其妙的水库地震,都无法用现有的地震理论来解释。这种地震和水库蓄水的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库刚积水时,无震或发生小震,水满后发生大震,以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1962319日发生在我国新丰江的6.4级地震就是最大的水库地震之一。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注水地震:将水注入地下深处,同样会发生地震。比如,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的东北部,一座军工厂为处理废水,凿了一口3614米的深井,开始使用后就发生了地震,而且,地震的发生次数随着注水的增减而增减。
地震为什么与水休戚相关呢?水是造成构造地震的主要原因吗?
如果我们明白地壳下存在巨能电场,那么,一切谜团都解开了。
地核在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中,物质中的电子会加速逃逸,并分布在地层下的低温面上,这种温差发电原理使地层下面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形成了一个负电层。在这个负电层电场的作用下,地壳中的某些导电率较高的地层会因极化作用,在下表面积累一定的正电荷,上表面积累一定的负电荷。如果相邻的地层间有一定的绝缘,那么,这两个地层会产生巨大的电势(电压),这个电压达到一定值时会产生剧烈的放电现象,将绝缘层击穿。这种电势的产生与地层物质的导电率有关(比如:岩层的湿度等),它和云层中雷电形成一样,严格受导电率的影响。
水在岩层中渗透时,会溶解一些物质而增加导电率,因此,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发生水库地震和注水地震。
破坏性地震应该理解为地壳中的雷电现象。
在两个地层的电势形成过程中,地表层中会有电流产生。地面会出现重力失常,地磁失常。个别地层中的局域电场会对其同性电场产生斥力,这种力足够大时,地面会发生倾斜、隆起,水位变化;两个异性电场的地层间由于引力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地层中的气态物质会受压被排出地层,如:氡等,造成地氡和水氡的增加,并引起井水冒泡、浑浊,甚至在空中形成地震云;一些对重力和地磁变化敏感的动物会感受到灾难的迫近,如:家畜不安;巨大的电场放电现象伴生出闪电一样的地光,如:放出蓝光、红光;有时地震前后天上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地震云”。有的地震发生前后,云层中的正负电平衡被破坏,天气受影响,如:出现阴雨天气。剧烈的放电现象发生时,巨大的能量会破坏地层结构,并且以横波和纵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可见,构造地震就是一种地下的雷电现象。
其实,这个原理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被认识到了,在古人眼中,是什么?震就是雷电地震就是地下雷电的意思。在《周易》中就有许多关于的卜辞,比如,震遂泥的意思就是雷电坠落到地上。在《诗经》中,烨烨震电也是指雷电。
翻开《国语·周语》我们会找到这样一句话: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意思是,阳气潜伏于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阳气不能蒸腾,所以有了地震。这是以阴阳二气的矛盾来解释地震现象的。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解释足以让我们许多人茅塞顿开。如果我们能够认清古代人所说的阴气和阳气指的是什么,那么,许多人都会恍然大悟。
古人所说的阴气和阳气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负电和正电竟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我们祖先所说的阴气与阳气的本义,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负电与正电。
古人的关于地震的解释是很有启发性的,聪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地震的本质,但遗憾的是封建社会对科技的扼杀使人们放弃了许多真实的东西。
地层与地层间积蓄着正电和负电——这正是古人说的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啊!
是地震导致了地壳的运动,而不是地壳运动造成了地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层与地层间的相对电压才是地震产生的原因,而我们地震部门监测地电的选取位置却是在同一地层中的几个点上,同一地层中的地电变化是不明显的,用此方法监测地震是无效的,
测地电应该在不同深度的底层中选取不同的点。
地震是可以化解的,我们可以通过在地层中建立避震机制,或通过引发小震来防止破坏性地震的发生。

发表于 2012-2-2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相关股市帖子有故意误导坑人之嫌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2-26 12:53
其实,这个原理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被认识到了,在古人眼中,“震”是什么?震就是“雷电”,“地震”就是“地下雷电”的意思。在《周易》中就有许多关于“震”的卜辞,比如,“震遂泥”的意思就是“雷电坠落到地上”。在《诗经》中,“烨烨震电”的“震”也是指雷电。
翻开《国语·周语》我们会找到这样一句话:“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意思是,阳气潜伏于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阳气不能蒸腾,所以有了地震。这是以阴阳二气的矛盾来解释地震现象的。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解释足以让我们许多人茅塞顿开。如果我们能够认清古代人所说的阴气和阳气指的是什么,那么,许多人都会恍然大悟。
古人所说的阴气和阳气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负电和正电竟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我们祖先所说的阴气与阳气的本义,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负电与正电。
古人的关于地震的解释是很有启发性的,聪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地震的本质,但遗憾的是封建社会对科技的扼杀使人们放弃了许多真实的东西。
地层与地层间积蓄着正电和负电——这正是古人说的“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啊!
是地震导致了地壳的运动,而不是地壳运动造成了地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层与地层间的相对电压才是地震产生的原因,而我们地震部门监测“地电”的选取位置却是在同一地层中的几个点上,同一地层中的“地电”变化是不明显的,用此方法监测地震是无效的,
测地电应该在不同深度的底层中选取不同的点。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51194-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智能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5-8-30 12: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