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66|回复: 13

建筑地桩插避雷针防震前景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地壳下面“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可造成地下的“超级雷电”放电现象,也就是地震。



在建筑地桩中安插避雷针我认为可以吸收、缓冲扭波电流(电鞭尾巴)、减少“扭波”对建筑的直接破坏。



但岩浆潜流间放电瞬间产生的爆炸冲击波会产生纵波,即上下瞬间一跳,避雷针对这“上下一跳”的纵波可能没有避震作用。纵波之后,就会产生横波向四周扩散,这避雷针对横波的破坏作用也是没效果的。



但是,地震对建筑的最大破坏应该是“扭波”,所以在地桩中安插避雷针我认为有一定实际意义,不知大家看法如何,欢迎共同探讨。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建筑地桩中插入避雷针防震,可吸收、缓冲“扭波”电流,减少“扭波”对建筑的直接破坏。但对地震的“纵波(垂直上下震动波)”与“横波(水平浪波)”破坏可能效果不显著。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4-15 08:05 编辑

我认为可以在汶川老震区选二个点,相隔10公里左右,各埋入一根铜棒,愈深愈好,引出导线来,监测相隔10公里的这二个点之间的直流电电压,可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加自动纸质记录作监测,可能会获得意外的数据收获。例如有可能会突然出现瞬间高电压现象或正负极间突然倒置等现象。

按我的想法,最好是用钻井机械钻二个几百米的深井,二个深井探头位置应该南北走向相距10公里。

如果是东西走向的话,可能测的只是同一支岩浆潜流的二个不同段位电荷,电位差异不明显。

最好是将铜质单芯电线(视长度选截面积为2.5或6平方毫米的)先套在塑料管内(最好用ABS管,管间接头用环氧树脂封闭),塑料管再套在镀锌自来水管内(要封闭好,不允许自来水管内渗水),自来水管要埋在地下。

深井内用的电缆要更粗,可选用多芯较粗电缆,与铜棒接点处要每根分别铜焊并整体螺栓固定,以防几百米长重量中途断线。深井线外套ABS管就行了,不用镀锌管,以防地下电位被镀锌管在井壁中泄放,降低测量效果。

所有电缆接头均应最后锡焊并作绝缘防护,以防日久氧化接触不良。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地桩插避雷针的做法,我认为对于监测地电变化,用作预报是可行的,但是减轻扭矩理由不充分:避雷针在地下最多算是一个带电导体吧,带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但地磁是微弱的,所以避雷针受到力的作用也是微 ...
金属质感001 发表于 2009-4-15 09:40


我认为“扭波”是因为岩浆潜流间放电时产生的小分枝“电鞭尾巴”造成的,避雷针的作用是吸收、缓冲、分流电鞭尾巴电流,防止电鞭尾巴生成扭波直接对建筑造成破坏。

当然,如果对“扭波”的生成机制另有见解,那对避雷针的作用就无法认可了。
发表于 2009-4-15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栋建筑物占地面积有限.即使有"电的尾巴",对他的伤害也不会很大.另外楼主想隔10公里.钻井埋电极.是啥意思?想测电压?这恐怕不现实.雷电电压太高.没法测啊.是想将相隔10公里的两点电位人为中和.从而防止地下雷的产生?.这到可行.那用多大的导线将两点连成回路就得好好论证了.这想法道是挺新鲜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栋建筑物占地面积有限.即使有"电的尾巴",对他的伤害也不会很大.另外楼主想隔10公里.钻井埋电极.是啥意思?想测电压?这恐怕不现实.雷电电压太高.没法测啊.是想将相隔10公里的两点电位人为中和.从而 ...
测震人 发表于 2009-4-15 12:03


电的尾巴对建筑伤害不大?建议去看看李泰兄弟当年唐山地震后去考察写的关于扭波的文章。

南北走向相隔10公里设电极测量,目的是测不同的岩浆潜流间存在的不同电荷现象,以进一步对岩浆潜流对地震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当然,对“岩浆潜流说”持不同看法的人肯定是不会理解我的构思想法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地基施工打桩时安插地下避雷针,此方法实际只是在“地桩”上加以改进即可,让“地桩”有一较粗的钢筋从桩尾直通桩头,并祼露桩头约80公分以上,钢筋祼露头呈针尖状,以利地下“尖端放电”。



每根桩入地后,全部地桩的“桩尾”钢筋均要相互用大钢筋焊接后方可浇灌混凝土,使建筑地桩主动引接雷爆“电鞭尾巴”电流,使雷爆“电鞭尾巴”电流在所有桩基中共同释放,缓冲“电鞭尾巴”之电流,可有效地将地下雷爆“扭波”对建筑的直接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成片开发地带可将所有桩基相互焊接形成区域避雷网效果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提到的是二样事:一是探讨建筑安插地下避雷针的事,另一样是说在南北走向相距10公里的地方各钻一深井投放电极研究“岩浆潜流”规律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地震见证人文摘”一文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北部一个军营里,几个士兵惊叫起来,他们发现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光,仿佛一个隐身人在那里烧电焊。"



这段话说明当时地面电荷与空气电荷呈现相反状态(大地电荷若是“正”,空气电荷就是“负”,或者大地电荷是“负”,空气电荷为“正”)。

当时“岩浆潜流”间的大规模放电虽然还未开始,但大地电荷已出现很高的静电压了,钢筋放在地上出现向空气放电现象,即微型闪电现象。




三点多才完了事,别人拾掇工具回村去了,只留下我和另外一个人打扫场子。猛然间,头顶上象挨了一个炸雷,“轰隆隆——”地动山摇!我象被一个扫堂腿扫倒在地,往左调一个个儿,又往右打了一个滚,怎么也撑不起身子。场上的电灯一下子都灭了。一扭头,妈呀,吓死人!一个火球从地下钻出来,通红刺眼,噼啪乱响,飞到半空才灭。

天亮了,我看见火球蹿出的地方有一道裂缝,两边的土都烧焦了。


这段话直接描述了“岩浆潜流”间放电时的局部情景:“一个火球从地下钻出来,通红刺眼,噼啪乱响,飞到半空才灭”,“头顶上象挨了一个炸雷,轰隆隆——地动山摇!”



所有地震见证者的描述都可支持“岩浆潜流说”的推理特征。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能够获得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迪:地震前由于大地的静电荷与空气的静电荷之间静电压差加大,使动物嗅觉神经细胞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动物在地震前出现不正常的行为变化。



既然是这样,那么将一根避雷针底部切断,中间接入可左右正负显示的零电位直流电压表,很可能就能象一些动物那样,也可直接观察大地静电压的变化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4-24 12:48 编辑

头顶上象挨了一个炸雷,“轰隆隆——”地动山摇!我象被一个扫堂腿扫倒在地,往左调一个个儿,又往右打了一个滚,怎么也撑不起身子。



这个情况实际是因为大脑中枢神经细胞膜电位突然改变,使大脑中枢神经发生暂时性痉挛造成的。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根本无法控制自已,想跑也跑不了。当然,个别中枢神经细胞膜电位耐阙值高的人(例如老电工、老焊工)也许还能动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扭波”使铁轨大变形。
匿名  发表于 2014-7-11 00:13
两个距离10公里的深井电极,用导线接到万用表上?哈哈会爆表的。
另外把两根线短路会把线烧掉的吧?
还有就是铜棒会氧化的厉害,还不如不锈钢呢
话说写到这里才发现是个老帖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帖仍有探讨的意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智能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5-8-31 19: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