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地震坛 登录
地震坛 - 地震 - 地震吧 - 地震网 - 地震论坛 返回首页

13印记的个人空间 http://www.dizhentan.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四川汶川8.0级巨大地震未能预报的反思

已有 1408 次阅读2008-9-26 17:17 |

四川汶川8.0级巨大地震未能预报的反思

(原成电地震测报点成员  赵常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52c6200100agor.html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县映秀发生8.0级巨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即汶川县映秀镇西西南11公里、水磨镇以北7.5公里,漩口镇八角庙村以西1.5公里的大山中。这里地处龙门山青川——北川——映秀活动断裂带的南段(为武都——马边断裂带的一部)。处于极震区的映秀、水磨、漩口、耿达等乡镇的烈度达11度。巨震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070颗广岛原子弹。由于此次地震属于逆冲型,其西盘向北北东方向推移了至少6~7米,断裂长度达300多公里并且西盘相对于东盘上升约0.7米。致使巨大的地震能量沿断裂带两侧释放,使处于断裂带上或者在断裂带两侧的若干城市的烈度也在9度左右,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的城市和乡镇由于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的因素,在地震及次生灾害:山崩、泥石流等多重作用下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截止6月12日已有8万多人罹难或失踪,34万多人受伤,受灾人口达1000多万,各种损失估计上万亿。

我们和地震学家们一样一生难得遇上震级达到8.0级的巨大灾害,为什么中国地震局未能进行短期预测和临震预测预报呢?四川省政府又为什么未能进行短临预报或者是向有关市、县打个要注意的招呼呢?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反思,就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应该认识到这是继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次对巨大强震的漏报。我们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今后如果再发生巨大地震或强震时在震前能进行短期预测和临震预测预报,相关的地方政府能够依法进行有效的预警预报,及时疏散居民,使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人命关天,珍爱生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愈来愈重要的而且还是紧迫的任务。就近期来讲,由于这次巨大地震,就按板块构造运动学说,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西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挤压受到扬子板块这一相对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档,这不仅在两板块之间形成了武都——龙门山——马边活动断裂带以及南北断裂带,而且形成了西盘由南西方向向北东方向的逆冲,从现在1万多次的余震情况来看,显然是冲过了头,正在靠余震进行调整,且最大余震仅6.4级,似乎还调整不足。从历史上看由于这一阻挡作用扬子板块向南位移,西盘向东北方向位移,两千多万年以来形成了向南滑出的中南半岛,形成了包括秦岭、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在内的纬向山脉,而且受它的影响还形成了曾经发生过8级或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断裂带:燕山——太行山——渭河断裂带(1303年山西洪洞、赵城8级巨震、1556年陕西华县8巨震、1679年河北三河、北京平谷8级巨震、1695年山西临汾、襄陵8级巨震)、银川断裂带(1739年宁夏平罗、银川8级巨震)、六盘山断裂带(1920年宁夏海原8.6级巨震)、天水——兰州断裂带(1654年甘肃天水南8级巨震)、河西走廊断裂带(1927年甘肃古浪8级巨震)、武都——龙门山——马边断裂带(1879年甘肃武都8级巨震,2008年四川汶川8级巨震)滇东断裂带(1833年云南嵩明扬林8级地震)以及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北边的断裂带大多为挤压型的,南边的滇东、安宁河、金沙江——元江、怒江——澜沦江等断裂带似乎属于张裂型的。这次汶川映秀巨震,使积累了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地应力能量释放,造成了龙门山断裂带的西盘由南西向北东方向的右旋逆冲运动。之所以说是几十年是因为武都——马边断裂带似乎每经30~40年就会发生一次大于7级的强震;之所以说上百年是因为南北地震带似乎每经90多年就会发生一次大于等于8级的巨震。应该想到,这次在龙门山积累的地应力能量释放了,但是向北东方向的那个力还持续的存在着。如果我们再考虑到这个力对南北地震带北段的三个断裂带和南段的二个断裂带的作用,以及这个力与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因而进一步密切关注地应力在燕山——太行山——渭河断裂带以及天水——汉中断裂带的异常集中,就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了。因为这里似乎也有每隔250~350年左右就发生一次大于或等于8级巨震的周期性;而在南北地震带上似乎存在着在发生8级巨震后的30~40年内就会发生一次大于7级的强震。因此,在目前我国大陸地区进入新一轮的地震活跃期间,发生强震甚至再发生一次巨大地震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形势十分严峻,因而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也就更加紧迫。

那么地震究竟能不能够预测呢?我们认为地震是能够预测的。

地震是能够逐步做到可靠而准确做出确定性预测的,而且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实现准确可靠预测的基本条件。所谓准确可靠确定性预测指的是事先知道地震可能发生的位置、震级和时间段,其误差在一定的限度以内(概率应高于自然概率),使得可以实施计划中的疏散。这里的“位置”指的是一个局域活动断裂带。因此其经纬度的范围较宽,但通过地震前兆现象的研究可以使震中的范围再进一步缩小。比如如果在中长期预测的基础上又在短期预测中发现川西北可能发生地震,那就是指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通过临震前兆的研究就可进一步确定是那一条活动断裂带以及震中的范围。这次巨大地震就发生在青川——北川——映秀活动断裂带的南段。另外我们这里所指的预测指的是短、临震预测,而且主要是指后者。鉴于此建议修改国家地震局关于震中限制在极为狭窄的经、纬度范围内的预测规定。

地震目前已公认有三种类型:中、深源地震(深度大于70公里,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27.5%),浅源地震(大多深度小于30公里,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2.5%),以及由于火山、地陷引起的地震。我国大陸地区和台湾地震主要是浅震,占到全国地震总数的90%以上,地震灾害损失也几乎全部是由它造成的。地震是一种发生在地球地壳中的自然现象,是有它的发生原因,孕震规律的,是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的。地震学就是研究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的学科。中国地震局就是国家设置的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机构。就像任何一种自然规律一样,无论是宏观的或是微观的,无论它是非线性的或是一个复杂系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们都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逐步掌握的,不是不可知的,更不是根本不能认识的。因此那种认为“地震预测是梦想”、“地震预测是不可能”的认识,在认识论上就是错误的,是阻碍科学发展的,也是与科学的宗旨相违背的。如果按照他们的“地震不可预测”的观点,“地震局”不就应改成“震后局”了吗!

立国之本在于民,以民为本。解放后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各种天灾对人民的祸害。50年代初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治好”,要“送瘟神”。中央60年代提出并实施根治黄河和长江的计划。1966年周恩来总理在邢台就要求青年学子“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极问题”。四年后周总理在云南通海地震后进一步指出:“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也是可以预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以此鼓励当时在地震预报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地震工作者。1974年中央制定了对付地震灾害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群测群防,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工作。”……,2008年6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时指出: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可见,直到今天地震的预测预报仍然是中央十分重视的工作,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

而且对地震进行预测预报工作是有法律依据的。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地震法”)同日国家主席第94号令公布并于1998年3月1日起施行。“地震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制定本法。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工作方针]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在第二章地震监测预报的第九条[鼓励扶持]国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第二章第十二条[地震预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和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的预测。”第十六条[地震预报统一发布]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由此可见,《地震法》的条文明白无误的要求国家地震局、中科院的相关研究机构和各省、市、县地震局进行地震预测。并按规定的程序发布短、临预报。因此,对地震进行预测是有法律依据的。

我国对地震的预测预报工作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有过十分成功的预测预报实例。

1.国家地震局从1966年邢台地震中总结出“小震闹,大震到”的规律。辽宁地震局于1975年参考了这个规律并充分重视,“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群测群防、依靠广大群众”方针的贯彻实施,在关键时刻充分考虑了海城地区许多“群测点”依据地电异常以及其它异常现象(包括地倾斜,地下水,水氡、地声、动植物)所作出的临震预测,震前做出了预测,加上辽宁省政府领导负责任的决断,在1975年2月4日上午及时发出了临震预警预报,居民全部撤到室外,并作好其它防震减灾工作。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省海城地区发生7.3级强震。由于预警预报及时,在六个市、十个县的震区范围内,城、镇房屋毁坏500多万平方米,农村民房毁坏86万多间,100多万人中仅由于信息不畅,使边远地区、山区有1328人死亡,这只占全地区人口的万分之一点六。显然,这是一次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生强震的极为成功且及时的预测预报。

2.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在唐山的7.8级强震是预测出来了的,但国家地震局由于种种原因而漏报。这我们可以从张庆洲的长篇调查报告《唐山警世录》和发表在《中国新闻周刊》上的李扬的文章《唐山:被捂着的地震预报》中看到。的确,唐山大地震是已经被众多的专业网站和监测网上众多群测群防点所预测,“绝大多数监测点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临震异常,至少十几个点向上级单位发出了短期临震预报。”开滦煤矿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甚至预测震中就在唐山。马希融根据土地电电阻率的急剧下降(7月26、27日),向上级预报了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1976年7月以来北京市地震队监测到了非常明显的各种地震前兆异常现象,要求紧急会商,但国家地震局未能及时重视研究,卡在了国家地震分析预报室。但是就是这个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为首的一批青年科学家却坚持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这个意见始终没有得到重视。他们在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在唐山召开)被要求不代表国家地震局且只能在晚间座谈会谈他们的意见: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下半年到明年,华北可能出现8级地震震情。这一震情的下传,后来造就了“青龙奇迹”。而且震前动物出现异常反应则是普遍而充分的。动物由于某些器官对某种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特别灵敏,因而其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有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进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著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惊叫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老鹰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事实上,就在唐山强震前的1~3天内,10多种动物的异常反应已非常明显,愈是临近发震时刻,各种动物异常就愈多,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狗在震前数小时内则反应激烈,疯狂乱叫。迄今仍有不少专家还认为动物异常与地震的关系不十分清楚。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再不能回避对震前动物异常现象的研究了,还应该将研制超低频仿生地震前兆仪器提上日程。

唐山大地震前虽然专业队伍和群测点以及若干民间预测预报工作者(如孙威、张铁铮等人)都有准确的预测并有大量的震前征兆的出现,但是国家地震局认为华北地区不再有强震的可能性,而且唐山地区也没有“小震闹“的情况出现,同时还认为:“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1976年8月16日和8月23日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均为7.2级。)就在这种情况下,唐山大地震被漏报了。

3.2005年12月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中央电视台《面对面》采访中向全国人民强调:“我认为地震是能被预测的,首先实践已经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刚才谈到了海城地震,谈到了30年来还有20几次比较成功的或者有简单实效的预测预报。”对此,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预报部主任张晓东和副主任郑大林说得更明确:“1975年海城地震成功预报,减少了近10万人伤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作出的具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30多年来中国先后对1976年四川松潘7.2级地震、1985年新疆乌恰6.8级地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2003年云南大姚6.2级地震和甘肃民乐6.1级地震等20多个地震作出了较为成功的预报,取得了减灾效益,大大增强了人们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任振球和北工大李均之利用引潮力共振异常叠加和临震手段成功的预测预报了1997年4月6日发生在新疆伽师的6.3级和6.4级地震,全县30万人无一人死亡。同日得到国家地震局首席科学家的祝贺和感谢。但任、李两位回话讲还有更大的地震。果然4月11日当地又发生6.6级地震,死亡9人。

这些事实说明我国在预测预报地震方面是处于世界最高水平的。

4.这次四川汶川8.0级巨大地震也是事先预测到了的,也被国家地震局漏报了。

2008年4月4日和14日四川地震局局长吴耀强根据来自各个地区的震情预告和异常现象经研究两次向国家地震局汇报:“在3月份甘肃地区发生4次4级左右地震后又有各种迹象表明近期将在川、甘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远在意大利的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询问:“是不是有100%的把握,如果没有为了不影响奥运火炬的正常传递和不引起社会的恐慌,在没有100%把握之前绝对不能向外公布。”在他没回来之前也不能向上级部门上报。据查陈局长是在汶川巨大地震后才返回北京的。后果已经造成。

2008年5月20日在甘肃省抗震救灾工作情况通报会上,省委书记陆浩对甘肃省地震局准确地分析判断震情趋势提出了表相。他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震前、震后省地震局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震前就对这次地震的趋势做过预测,并向省委和省政府做过报告,震后迅速地提出了准确的震情判断意见,并在应急期及时提供了较准确的震情信息和震灾风险评估信息报告。截止5月17日17时,甘肃全省倒塌房屋51.82万间,损坏房屋144.14万间,受损学校6672所,受伤7040人,遇难364人,失踪22人。这说明甘肃省地震局对这次地震作过预测,省政府有准备,从而大大减少了伤亡人数。更可贵的是省地震局还在应急期间及时提供了救灾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给政府。

美国《地壳》杂志2007年7月发表了由欧洲、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写的文章《西藏高原东部边缘北川与彭灌断层的活动板块运动》。文章指出:“地壳撞击的能量在四川省汶川县积累,并将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还配以彩色附图标明危险区就在北川断裂带。这应看成中期预报。

2008年4月底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咨询委员会向中国地震局报告:“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这又是一个中期预报。

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龙小霞采用翁文波院士首创的可公度性天灾预测方法,预测川滇地区于2008年可能发生大于6.7级强烈地震。这也是一个中期预报。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前是有征兆的。由于大量资料尚未有计划的到各地收集,现仅就报上登载的几则列举如下:

成都崇州市三郎镇茶园村在2008年5月12日2点过天空出现数百只老鹰盘旋飞翔,该村1805人的大多数出房看稀奇,结果10分钟后发生地震,该村80%的房屋倒塌或成危房,死亡仅3人。

中国军网成都5月17日报导成都军区工程兵大队驻都江堰某分执勤点的三位解放军,5月12日中午突然发现喂养的狼狗变得狂燥不安,墙缝下的蚂蚁也不断向外爬,从而联想到可能有地震发生并作了一些简易的预警装置。下午二点过狼狗更加狂燥,脚下地皮也在颤抖(地震纵波到达),三人用5秒时间离开营房,营房随即倒塌。这件事得到军区司令部领导的高度肯定。我们应该注意到班长张文最初发现狼狗和蚂蚁异常的时间距发生地震的时间相隔约2个小时,这应该是临震异常现象。

又据新华网报道,北川县八个民警正在开会,突然一只狗冲进四楼会议室,对众人狂叫,还咬住一民警的裤管向门外拖,就在此时大楼摇晃,八人奔向厕所,楼房虽倒塌,但他们八人仅受伤,都生还,这也是临震警告现象。

据成都商报报道,震前数日和当日发生地震前都江堰市多个餐馆水箱中的鱼或是住户金鱼缸中的金鱼都有跃出水面尖叫的异常现象。这也是一种临震信号,……。

如果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动物的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就要积极主动的收集资料。从各个方面详细的进行分析;动物类型异常情况,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这样对抓住临震信息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也非常重要。这里还有一个公众的防震意识和信息迅速集中分析的问题。这件事我以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就从这次大地震开始吧!

从以上可见,汶川的大地震也应属于漏报之列。

前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对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进行了分析:发生在地壳内的地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孕震规律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那种认为“地震预测是不可能”的认识是与科学的宗旨相违背的;党和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地震的预测预报,而且这也是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我国颁布的“地震法”是预测预报地震的法律依据,是有法可依的;实践证明我国对地震的预测预报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预测预报水平世界领先。但也应看到还存在不少十分重要的疏漏和认识上的错误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总之地震预测预报应该是完全作得到的,当然我们还得从以下诸多方面吸取教训并加以改进。

1.修改“地震法”增添“专群结合,群测群防”。有计划的成立相关的民间地震预测预报机构;有计划的建立和恢复群测点;有计划的研究、推广、采购、布控有关“土地电”、“土地磁”、“地倾斜”……等仪器。高等院校还应培养相应的人才。

2.鉴于地震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也不能固守“小震闹,大震到”一种观点,因此在地震机制理论上应采纳各种观点和理论,创造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国家地震局和各省市、县地震局应吸收民间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者正式参加工作,要“渗沙子”。还应恢复李四光先生关于地质力学的理论。进一步研发,布控相应的地应力仪。

3.在抓好中长期、短期预报的同时,应全力抓临震预测预报。要加强对临震信息的研究;加强对动植物震前异常的关联研究。(包括相关的仪器)。加强对干旱、地表温度异常、电磁异常,地声地光、天象、固体潮、地震云、放射线、……等等与临震的关联研究。

4.修改国家地震局关于发震地点的狭窄规定范围,改为对一条活动断裂带。

5.建立全国重点地区的信息收集网,成立信息中心。老百姓的发现应有地方报告,报告还要能及时送达信息中心。群测点、监测点、地震台网都应如此。

6.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成立全国地震(天灾)预测预报中心。相应在“地震法”中加上这一内容。统一领导,群策群力,向政府提出各种预测预报意见。

7.修改“地震法”增加防震级别一条。像台风预警那样挂不同颜色的气球,依法授权给各省级政府予以发布。

8.加强对公民的防震逃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首先特别是在可能发生地震的活动断裂带的地区,动员媒体、社区、基层政府进行这方面的广泛而深入的工作。建立一些地震科普教育基地,让群众看到地震灾害的真实图象,加强防震意识,克服恐慌心理,并且树立地震是能够预测预报的,地震预测预报中心是完全掌握情况的,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是值得信赖的。

9.地震预报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确实贯彻“以人为民”“人命关天”的方针,不能“因有没有100%的把握”,而放弃自己的责任!也不能因为“北京再乱,怎么得了”,“影响奥运火炬传递”以及其它什么“政治理由”、“经济理由”为借口而放弃自己的责任!更不能因局长说“不能向上报”,省政府就不向国务院总理那里报告,而置人民的生命、财产,国家的利益而不顾!是什么震情、信息就报什么震情、信息,就上报什么震情信息,不论有多大的官的阻拦都要报,这才是政府对人民负责任的作法,才是“父母官”应当采取的态度。

10.对于有活动断裂带从而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应当事先就作好防震减灾的各种预案。现在就应当对已建房特别是那些人员集中的建筑(如学校、医院、办公楼、商场、影院、居民住房等等)进行认真的检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这些地区需要细致的根据地质地貌和可能产生的地震次生灾害,对新建房提出相应的防震烈度级别的要求,不要搞“一刀切”。重新审查市、县、镇的规划,以适应防震减灾的要求。

11.政府要事先作好各种救灾的预案。包括救灾人员,志愿者的组织,社区任务,各种救灾机械设备的准备,人员的疏散和安置……等等都要有预案,做到心中有数。

12.地震发生后国家及省、市地震局应当迅速向各级政府提供准确的震情判断、震情趋势信息以及震灾风险评估信息报告。

13.各县、镇应当有一个震不垮的通讯信息点,保证震情信息和通讯的畅通。

14.建立可操作的关于地震预测预报的奖惩制度。让那些作出贡献的人得到嘉奖;让那些玩勿职守,不负责任的人受到相应的惩罚。

仅以此文告慰唐山大地震、汶川巨震以及各次地震中罹难的同胞们,你们的血应该不会白流!

 

 

2008年7月于成都416医院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16 10: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