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地震坛 登录
地震坛 - 地震 - 地震吧 - 地震网 - 地震论坛 返回首页

13印记的个人空间 http://www.dizhentan.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Amsel: 中国地震预测术排名 (转载)

已有 1621 次阅读2008-11-11 15:51 |个人分类:群防群测信息|

Amsel: 中国地震预测术排名 (转载)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中国地震预测术排名

  作者:Amsel

  汶川地震之后,各种“地震预测术”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全面剖析(见新语
丝网站《立此存照:汶川地震事件》专辑)。这些伪科学方法有违于基本的自然
科学知识和逻辑、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只要有足够的科研训练就能够戳破。为
什么要揭穿这些“地震预测术”?除了由于科学上的求真精神,还在于科学工作
者的责任感。唐山、汶川两次大地震的惨重伤亡,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重视地
震预报、轻视抗震防震”的投机观念,而不是什么“漏报”、“瞒报”。而各种
“地震预测术”的长期泛滥,与这种观念互相推动,起到了非常恶劣的作用。
“地震预测术”不可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程度。全面准确揭穿这些打着“自主
创新”、“中国特色整体思维”旗号的把戏,不但可以使民众认识到地震预报的
难度、破除盲目依赖地震预报的思想,而且有利于监督各级地震部门实事求是地
对待地震预测预报,监督各方在地震预测预报科研项目运作过程中采取科学态度。
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认识各种“地震预测术”的荒谬和错误,本人不揣冒昧,将
以排名的方式对其集中进行整理总结。

  批驳这些“地震预测术”,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地震前兆、否定一切地震预
报。相反,地震局和其他政府机构在宣传防震抗震知识的时候,有义务普及前兆
判断、临震防范、逃生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应该在平时定期进行,而不仅是在那
些时灵时不灵的地震预报之后。有价值的前兆不会被淘汰掉。具体地说,在1971
年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地震工作者提出的九种预测方法是测震、地形变、
地倾斜、地应力、地磁、形变电阻率、地电、重力、地下水(注1),时隔三十
多年之后,广东省地震局局长黄建涛在回答地震预报依据的时候,他们所依靠的
依然是测震、地电、地磁、地重力、地形变、加速度和小地震“六大主力”和地
下流体观测(注 2)。而当时的政治人物往里面添加的“气候”和“天体”因素
发展出了“旱震关系法”和“星相法”;他支持的“地磁”方法发展出了“磁暴
法”和“磁偏角法”;“动物异常”不但屡次造成草木皆兵,而且发展出了“远
距离动物异常法”,这些都成为鱼目混珠的“地震预测术”。让人感叹的是,中
国的地震工作者如果没有盲目崇拜领袖人物的“金口玉言”,中国的地震预报研
究不知道可以少走多少弯路(注3)。

  本文对各种“地震预测术”的排名原则是,首先考虑其与地震的无关程度。
例如,“可公度法”类似“术数”,不考虑地震之外的任何自然现象,排名第一,
当之无愧。而“遥感法”虽然对增加“预报三要素”的准确程度没有积极意义,
但是它和地震机理可能具有联系,因此排名最末。不过,多数“地震预测术”与
地震的无关程度难分轩轾,只得从“轰动程度”加以考虑,因此,汶川地震后吹
嘘得越响亮的预测术,排名也就越靠前。

  以下为九项“地震预测术”的具体排名。所引“点评文章”全部收录于新语
丝网站《立此存照:汶川地震事件》专辑。其“代表论著”一项,尽量选用发表
在近年“核心刊物”的文章,以体现中国“主流科学”对它们的认同。“应用情
况”是指该项预测术近年是否被地震局采纳作为预报依据,主要根据地震局系统
主办学术刊物的论文。

  ===========================================

  第一名:“可公度法”

  【创始人】翁文波(1912—1994),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
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挂靠中国地
球物理学会的民间组织)主任。

  【预测要点】把某一地区某一类屡次发生的事件的发生时刻进行加加减减的
凑数组合,来“预测”下次同类事件发生的时间。

  【代表论著】《预测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未见于专业刊物。

  【典型案例】

  1.据中国地震局和中国石油知情人士透露,翁文波1992年预报北京将发生
破坏性地震,消息扩散,造成恐慌。

  2.陕西师范大学延军平教授及其研究生龙小霞等人2004年在《灾害学》杂
志上发表“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一文,对四川云南这样的
地震多发区进行了毫无意义的“预测”。汶川地震之后这篇文章被人翻出,用来
指责地震局“无能”、“瞒报”。

  【应用情况】近年未见地震局系统应用。

  【点评文章】zeroyear“再析《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
究》”。

  *******************************************
  第二名:“磁暴法”(含“磁暴二倍法”等)

  【创始人】张铁铮,石油物探工程师,1966—1973年曾调到地震部门;大港
油田退休人员。

  【预测要点】把若干次磁暴发生的日期进行加减组合,来“预测”下次地震
的发生时间。

  【代表论著】张铁铮,“磁暴二倍法预报唐山7.8级地震”,《西北地震学
报》1998年第2期。此文可以看出张铁铮对于地质学近乎无知。

  【典型案例】
  汶川地震发生后,“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李世煇、耿庆国、陈一文、任振
球、黄相宁等人先后出面,编造传播“耿庆国用强磁暴组合(磁暴二倍法)提前
准确预报汶川地震”的谎言,欺骗视听。

  【应用情况】四川等地地震局系统偶有应用。

  【点评文章】本人“中国地震预测术之‘磁暴法’——兼谈耿庆国为什么蒙
不到震中”。

  *******************************************
  第三名:“旱震关系法”及其他各种“气候法”、“气象法”。

  【创始人】耿庆国,中国地震局退休人员,中国地球物理协会“天灾预测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

  【预测要点】利用各种气候气象现象“预报”地震。

  【代表论文】耿庆国“中国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中国科学》B
辑,1984年第7期。

  【典型案例】

  1.据地震局介绍,耿庆国近年十几次向地震局递交“地震预报卡”,均落
空。另据陈一文透露,耿庆国等人2005年到2007年屡次预测当年阿坝地区地震,
落空;2008年预测兰州到甘青川交界处地震,至今未中(见方舟子“指点‘国宝’
如何改进地震预测术”)。

  2.中国地震局“首席预报员”孙士宏在汶川地震后荒谬地声称“大气压力
对地震有触发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大雨可能引发地震”(见中国地震信息
网)。

  【应用情况】干旱依然作为广东省地震局的辅助预测指标。

  【点评文章】寻正:“政治传灵感、老农授秘方——记大寨地震学家耿庆
国”。

  *******************************************
  第四名:“星相法”(包括“月相法”、“三星一线法”、“行星位置法”
等,或称“引潮力法”)

  【创始人】不详。代表人物任振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退休人员,中国地
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预测要点】利用月亮、太阳、行星、甚至太阳系外恒星位置的组合来“预
报”地震。

  【代表论著】任振球,“河北大地震与朔望关系的剖析”,《科学通报》
1982年第10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勇,“太阳系天体位置、固体潮和地震
预测”,《中国科学》G辑,2005年第3期。

  【典型案例】

  1.“伽师地震预报案”(见点评文章)。另外,2000年日本东京湾外海域
发生群震,其间任振球等人再次抓住时机,向日本学者“预报”地震。

  2.中国地震局“首席预报员”孙士宏在汶川地震后声称“强余震活动由于
受到天体引力作用的影响,具有准周期性的特点”。2008年5月19日地震局运用
“引潮力法”发布汶川地震的强余震预报,落空。

  【应用情况】除上述案例,近年四川等地也在应用。

  【点评文章】本人“中国地震预测术之‘引潮力法’——天文因素预测不了
地震”和“‘天地生人’任振球、‘国宝’黄相宁和1997年4月6日伽师地震预
报”。

  *******************************************
  第五名:“远距离动物异常法”

  【创始人】李均之,北京工业大学退休人员,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
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预测要点】用动物异常来“预报”几百公里乃至几千公里以外发生的地震。
“李均之经过长期观察和筛选,发现每当出现虎皮鹦鹉跳跃次数异常增加时,一
般在后19 天内发生地震”,在北京的虎皮鹦鹉跳跃异常,“不仅可以反映近区
的地震,而且可以反映远在新疆、日本的地震。”(见下文“代表论著”)

  【代表论著】任振球、李均之、曾小苹,“大地震临震预测的研究进展”,
《地学前缘》2001年第8期。

  【典型案例】

  1.“512深圳野生动物园动物集体异常案”(见点评文章)

  2.任振球、李均之屡次利用“虎皮鹦鹉跳跃异常”来“遥报”地震。

  3.南宁市地震局局长蒋维松声称,南宁动物园的“蛇类异常”对应的是汶
川地震先兆。

  【应用情况】部分地区的地震研究机构利用蛇类和动物园各种动物来“遥报”
地震。安徽某地地震局购买藏獒准备预报地震。

  【点评文章】方舟子:“动物究竟能不能预感地震?”

  *******************************************
  第六名:“远距离无线电设备法”

  【创始人】孙威,北京普精信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
究所客座研究员;代表人物还有李均之。

  【预测要点】利用无线电设备接收到的各种无意义的噪声来“预报”远近发
生的地震。

  【代表论著】孙威,“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孕震物理模型及临震信
号”,《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第7期。

  【典型案例】

  1.孙威“自行研制的SW系列地震前兆监测仪”“观测”到包括印度洋地震
的大小地震和北京地铁工地塌陷的“前兆”。

  2.李均之屡次利用“次声波”“预报”地震。任振球2008年6月接受境外电
台采访时透露,地震局说“李均之经常报大震,绝大部分是空报”。

  【应用情况】近年未见地震局应用。

  【点评文章】寻正:“蛤蟆想吃天鹅,癞头要娶嫦娥——记大寨地震预测专
业户孙威”。

  *******************************************
  第七名:“磁偏角法”(含“磁偏角二倍法”、“磁偏角月相二倍法”等)

  【创始人】不详。代表人物为沈宗丕,上海市地震局退休人员,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

  【预测要点】利用磁偏角异常的时间(也可以结合月相)来“预测”地震。

  【代表论著】沈宗丕,“磁偏角二倍法预报地震的效果分析”,1985年《国
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35周年纪念》论文集。

  【典型案例】张庆洲《唐山警示录》搜罗了唐山地震之前四个自相矛盾的
“磁偏角异常”数据,却认为它们都是唐山地震预报的过硬依据。

  【应用情况】从近年地震局系统出版的专业刊物上可见四川、青海等地尚在
应用。

  【点评文章】本人“中国地震预测术之‘磁偏角法’——兼谈《唐山警示录》
的‘漏报说’不足为凭”。

  *******************************************
  第八名:“远距离地应力法”

  【创始人】李四光(1889—1971)。现代表人物为黄相宁,中国地震局退休
人员。

  【预测要点】用地应力异常来“预报”几百乃至几千公里之外发生的地震。

  【代表论著】黄相宁“我所经历的地应力分析预测地震之发展”,《地壳构
造与地壳应力》2006年2期;任振球、李均之、曾小苹,“大地震临震预测的研
究进展”,《地学前缘》2001年第8期。

  【典型案例】

  1.李四光认为广东新丰江观测到的地应力异常能够“预报”日本地震;黄
相宁利用北京观察到的地应力异常能够“预报”新疆伽师地震。

  2.据任振球介绍,“李均之研制的地应力仪中有一种名为FG应力仪”,
“埋设在特定的地点和深度,可以测到临震能预测发震的地点”。

  【应用情况】地震局的地应力台站经常“预报”几百公里以外的地震。

  【点评文章】本人“《自然》杂志7月10日论文是地震预报的重要进展
吗?”。

  *******************************************
  第九名:“遥感法”

  【创始人】不详(据称1980年代苏联已有这类研究)。国内代表人物为强祖
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代表论著】强祖基等,“卫星热红外异常—临震前兆”,《科学通报》
1990年第17期。

  【预测要点】用卫星遥感图像的异常来预报地震。与民间的“地震云”方法
类似,既不是可靠的前兆,也不能作为“预报三要素”的依据。

  【典型案例】

  汶川地震之后,媒体报道“震前发现红外异常和云异常”的马后炮。

  【应用情况】未见地震局应用。

  【点评文章】本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会在地震预报上取得突破
吗?”。

  ===========================================

  为来确保上面九项“地震预测术”能够全面总结“预报大师”们的成果,本
文特参考了“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香山科学会议第133次学术讨论会议文集》。“香山科学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科学技术部主办,号称对应于美国的“戈登会议”和德国的“本森科学会议”
(注 4)。上面这本“地震预测术”大全,没有超出本文的覆盖范围。从这次香
山会议,以及汶川地震之后的“香山紧急会议”,我们可以看到科技部如何打着
“前沿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综合性”的名义,对地震研究中的伪科学推波助澜。
“非主流”有着科技部这种支持,让人实在看不出和“主流”的界线在哪里,更
显出揭穿“地震预测术”的必要。

  注:

  (1)张国民等,地震预报回顾与展望,《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第5期。

  (2)何涛、窦丰昌,“地震局局长坦承有压力”,《广州日报》2008年7月
18日。读完这篇报道,把广西南宁地震局那位观察蛇类的局长跟报导里面的广东
省地震局局长相比,给人的感觉是,同样是在地震局系统工作的近邻,怎么水平
相差这么大呢?

  (3)根据网上流传的耿庆国回忆,周恩来在接受地震工作者汇报的时候,
指示说“用地磁预报地震何必那么急于否定呢”、“各种动物有各种反应”、
“气象与地震有没有关系?天体的因素都要考虑”等等。不过,耿庆国等人多年
来在地震预报方面屡次弄虚作假、蒙混视听,他所回忆的“周恩来指示”的真实
性让人怀疑。但是既然不见政府的档案文献部门出面澄清,我们只能暂且认为其
所传属实。

  (4)花絮:这个打着“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的新途径、新方法”旗号的香山
科学会议在2000年1月14日举行,任振球为参加者。但是汶川地震后,5月19日,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主办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香山科学会议”,任振球没能
参加。任振球指责说,“本来有人推荐本人参加。可是,会议组织人坚决反对本
人参加。其中的奇巧、奥秘,不知何故?难道我得罪了他们什么的?!”本人也
为科技部对待伪科学做不到一视同仁而感到遗憾。

(XYS2008072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19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会在地震预报上取得突破吗?

Amsel

据BBC 6月5日报导,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作人员 Minoru
Freund 声称,“我确信我们将能够用一种客观的方式,把某些地震前
兆和某些地震明确地联系起来”。其理论是,地壳板块移动的时候岩石
受到挤压,而岩石就会像电池一样产生电流;带电的粒子可以影响到电
离层,而电离层的扰动可以反映在卫星所观测的红外光谱上;报导称,
四川地震之前发生了这种扰动,并且台湾很多地震之前也观测到了这种
扰动。

这篇报导已经被中文媒体编译,但编译过程一如既往地曲解了原文,例
如世界日报的标题夸张地声称“大气层出现电扰、预测地震NASA获突
破”,并且省略了这一想法所受到的质疑。

如BBC所说,Freund的理论受到两条质疑。第一条就是他认为对岩石是
干燥岩石。而在地壳几公里以下,岩石是充满了含有各种矿物质的地层
水,这样的岩石怎么会大量“起电”?即使起电了,当然会被地下水传导
到很广的区域,怎么可能会释放到空气中、并且能够引起可作为前兆的
电离层异常呢?(地震监测中用说的“地电”包括电阻率和电场分布,并
不是Freund所说的大量游离电荷)。

第二条就是,Freund认为地震之前的几天地壳的应力急剧变化。而美国
地质调查局(USGS)的Blanpied博士指出,地震之前从来没有观测到这样
的急剧变化。(这就像新语丝刊登的钟羽云文章所说的,“在地壳中,总
是存留着非常高的预应力,而每次地震释放的应力,最多只占它的百分
之几。一次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最多只占地球给板块运动所提供的能
量的千分之一。换句话说,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巨人身上的小人国,发生
地震,并不需要巨人大发雷霆,它不小心轻轻一动,对我们来说就是一
次地震。对地震前兆的监测,不是对巨人是否发怒的监测,而是对巨人
的微小动态的监测”)

由此看来,Freund 对地壳运动和地震发生机制的了解并不深入,很
难相信他会取得地震预报的突破。

Freund并不是第一个宣称能够从卫星图像上发现地震前兆的人。中国地
震局地质研究所的强祖基研究员十年前就把这样的成果发在中国科学上
了。不过,强祖基认为卫星图像上的红外异常来自于地层释放的气体(
甲烷、氢气、二氧化碳)。这个解释似乎比Freund的还要靠谱一些。不
过即使强祖基的解释是正确的,这种卫星光谱依然很难提供具体的地震
预报,因为图像上的异常范围和地表放气的范围很大,很难对应到震中
;异常发生的时间和强度也很难可靠地对应于光谱发震时间和震级。如
同浅地表的监测并不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有前兆而无地震,有地震而
无前兆),这种卫星遥感很难让人相信会作得更好。

顺便提一下强祖基的地震预报“成果”。他在中国科学1998年的文章里面说"在40 次的地震短临预报中,而三要素较准确的有9 次预报,较好的预报
有12 次,合计为21 次"。可惜这样的业绩地震局从没承认过。本人当
年看到他的图片的时候,也搞不清他怎么能够从色彩斑斓的卫星红外图
上落实震中位置。再加上强祖基研究员忝列陈子文的国宝名单,他的成
果能够从卫星红外图像看出断层上盘稳定下盘活动,能够论证印尼地震
导致华南洪水,这样的功力显然只有“地震预测术”才能达得到。只盼这
次强研究员不要看了Freund出风头就觉得眼红,地震预报是人命关天的
事情,这个领域千万别随便乱忽悠。

同样地,NASA对地震预报言过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2004年他们宣
称其资助的一项地震预报计划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引[1]起公众的好奇,
所以严肃的地震学家A.L. Kafka和 J.E. Ebe不得不出来澄清—他们所谓
的惊人成功的地震预报成就并不超过纯统计学的结果(纯统计学的方法
是指“未来地震将在以往地震附近发生”)。[2] 

这两位地震学家说,NASA的做法给地震学家添麻烦:NASA在吹牛,可
是地震学家却得出来对公众解释为什么NASA是言过其实,并尽可能明确
强调在现阶段科学地预测地震是多么困难(如果能够预测的话)。

看来,即使一个人在响当当的研究机构里面工作,他的话也不能照单全
收。不过,中国的地球化学家既然可以指挥探月,所以美国宇航局的研
究人员研究一下地震预报,也算是一种多姿多彩。


[1]http://www.nasa.gov/vision/earth/environment/0930_earthquake.html
[2] A.L. Kafka, J.E. Ebel,Exaggerated claims about earthquake
predictions,EOS Trans AGU 2007年 第88卷 第1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吴琼译,刊于世界地震译丛2007年第4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239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ihde25 2008-11-12 22:12
引用:以体现中国“主流科学”对它们的认同。“
这是一篇主流对非主流进行讥讽的文章,是反向排名,早前我也将此文从稽少辰先生那转过.但不同意其中观点.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16 06: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