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地震坛 登录
地震坛 - 地震 - 地震吧 - 地震网 - 地震论坛 返回首页

13印记的个人空间 http://www.dizhentan.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国需要预测和预报地震(廖永岩)

已有 669 次阅读2008-12-6 17:37 |个人分类:群防群测信息

中国需要预测和预报地震
——我对最近地震预测预报博文的评论集
廖永岩
广东海洋大学
电子信箱:rock6783@126.com
苏新华教授的系列博文,最近在科学网的影响较大。我详细看了他的系列博文。今天看了其的“唐山地震追思(二十)——2008年,旧难新灾”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805)后,深受感动:
中国需要预测和预报地震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11:30:26]  
中国地不多人多。中国没有钱将所有房子按按8级大震的级别再建一次。中国大地既有水平运动,又有垂直运动,属于很特别的板内地震。中国在人口最集中的黄渤海区域也有大地震。中国虽不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也不是大地震最多的国家,但有记载以来,死人最多(最多一次大震死86万人)的几次大地震均发生在中国。
所以,中国必须预测和预报地震:广泛预测,认真预报。
广泛预测,就是尽可能地预测,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和数据。
认真预报,就是建立切实可行的体制,根据收集的一切资料和数据,以尽可能准确、尽可能低成本为原则,判断某一次地震到底是该报或是不该报(就算像唐山一样的地震,因某种原因你没报,但你至少得预测过;当然,像唐山地震一样,有预测,但权威人士或机构得出不报的判断,我个人认为是错误的)。
李院士的87岁老妈妈将拾自北川中学废墟上学生英汉字典推平、抹平、晾干,像真宝一样保存,对汶川地震这样的大自然灾害:
是的,我们该做点什么?
(临震预报的贝叶斯框架——李小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102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9:34:09]   
是的,和老妈妈相比,“我们应该能比她多做点!”
感谢网友苏新华,“如何吸取历史的教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让我们从历史经验估计各种地震前兆的条件概率作起吧”,地震预测和预报一定会有进步。
不管怎么讲,汶川地震的预测和预报,都比唐山地震差多了,这只能说明,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地震预测和预报水平,受某种因素的影响,水平的确下降很快,预测水平差多了。
非常感谢李老师,也非常感谢苏新华先生,使地震界现在能在不受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再来冷静的思考本该思考的地震问题。
地震预测和预报需大家努力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9:43:38]  
(临震预报的贝叶斯框架(2)——李小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858
地震预测和预报,必须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机理派、前兆派、概率派都是有用的。
最可怕的就是失望派。
只要大家不失望,大家通力合作,地震预测和预报肯定会早实现于人类。
只有失望派,肯定会阻碍这个可能的到来。
不管你是抱什么目的而坚持“地震是不可预测和预报”的,只要您真放下“地震是不可预测和预报的”这大架子,人类预测和预报地震就有希望。 
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下降是真话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9:20:22]
(临震预报的贝叶斯框架(4)——李小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186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地震预报水平的下降,的确是“这不能不说部分是由于“地震不可预报论”麻痹了我们地震预报系统”的结果。
地震是可以预测和预报的,但也是道路漫长的。
这就说明我们应努力,并且一定会有胜利的一天。
还是真相大白好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10:32:57]   
(临震预报的贝叶斯框架 - 慈船事件的回忆(5)——李小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394
某事呀,在没有真相大白时,很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若任何事都能真相大白,别有用心的人存在的空间肯定会缩小了。
人类真正追求的其实就是“真相大白”啊!!! 
 
预测和预报不一样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10:28:11]   
(临震预报的贝叶斯框架 - 一点小建议(6)——李小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706
预测的东西,并不一定要预报。
大家都可以预测,预测,只要你能讲出一定道理(哪怕只有他一家的理论),都可以向地震预测预报中心提供。这仅只是信息,别人给你提供信息,且不一定要你给好处或钱,信息收集部门就一定要收。然后,进行概率分析。
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才可能大。
预测地震的时、空、强当然越准确越好,但不太准确,也是有用的,只要他预测的东西有正确的因素在内就行。
预测是不会造成什么灾难的,造成灾难只有没有预报和不成功预报而已。预测,只是给预报和不预报提供数据而已(当然,这数据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这就要看你权威部门的甄别能力了)。
提供预测信息的,根据结果(震或没震),准确度越高,奖励越大,当然,没有一点准确性的,即准确率为0的,肯定不会有奖励了。 
不为某种目的,才是想真正解决地震预测预报问题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9:13:40]  
(临震预报的贝叶斯框架(7)——李小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806
李院士说得有理,一看就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其它目的。 
为了地震预测预报,只要在内心深处真做事就行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10:18:04]   
不掐架最好,实在要掐架也行。
掐架是可能的,也是正常的。
只是要有一个真管用的人或组织来做掐架的裁判才行。
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管用的裁判。
只要这个裁判比较公正,不掐架也好,掐架也好,都会使大家离真正的目的越来越近。
若这个裁判有问题,那就难说了~~~ 
地震预测预报问题争论谁当裁判?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12:47:14]   
科学网当这个裁判?
政府当这个裁判?
科学院当这个裁判?
或是请美国人去当这个裁判?
~~~ 
综合各种信息和资源,地震预测预报才可能胜利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10:11:18]  
(临震预报的贝叶斯框架(3)——李小文: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045
李老师说得好,像地震这类人类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事,综合各方面的力量,才有胜利的可能。
我看了Amsel的博客,Amsel反对的很多人,及反对的很多理由,都是因为别人讲不出道理,或者说别人目前尚找不出当今权威学术体系能解释的理由而已(这说明,Amsel属机理派)。目前找不出理由,也还是不能说明别人就一定错,你充其量也只能说明你认为别人错的可能性较大而已。但是,关于地震这事,国内国外,又有几人能说自己的一定对呢?只是有的人的东西较稍符合目前的权威学术体系,有的则不太符合目前的学术权威体系而已。关于地震,哪个又能说目前的学术体系就对的可能性较大呢?!若真当前的地震权威学术体系真对的可能性较大的话,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紧跟当前权威学术体系的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就不会出现水平下降的可能了。
侯振宇先生说得对,“地震不可能是随机分布的!地震是必然事件!”,我也坚信这一点。
Amsel博客的观点,相对来说,我最反对“天文大潮与地震无关”的观点。
这不仅与事实不符,与机理也不符。
杨学祥教授利用天文大潮预测了很多可能的地震的时间,当然有错,但他的天文大潮期的预测成功的概率明显比非天文大潮期的高,这肯定就说明他的这种预测里包含着一定的道理。
再者,天文大潮的引力虽然有限,但远比一根压跨一只骆驼的稻草要重得多。天文大潮的引力波动周期中,其引力波动所造成的添加力小于引发地震所需的添加力,则不会引发地震,若这个波动所添加力的添加后,超过地震爆发临界力,肯定就会引发地震了。
[12]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Amsel [2008-12-5 10:30:59]   
廖先生:
很抱歉我那个贴子写得太长了。我从来没说“天文大潮和地震无关”,只是说天文大潮不可能用来预报地震,包括不可能和其他前兆结合报地震。
实际上天文因素和地震的关系有几个层次:
1)引潮力造成的效果包括海洋潮汐和固体潮(还可以包括对火山底部岩浆房的引力变化)。
2)海洋潮汐和大洋边缘地震有关;火山型地震也和潮汐有关;而固体潮和地震之间看不出统计关系。
3)与之有关的是半日潮;而半月潮看不出相关性。所以依靠半月潮(天文大潮的日期)预报不了地震。
4)依靠半日潮,不可能预报哪天容易地震,而只能预报某一天哪一时刻更容易地震(这很荒唐)。
5)日月以外的星体对地球的引潮力可以忽略不计,更看不出它们和地震的相关性。
中国地震预报部门的学术整体水平高于70年代,但近年由于体制原因可能有所下降。但是他们的预报水平没有什么变化,因为30年来临震预报就是靠前震,跟学术水平没什么大关系。所以90年代以来成功的临震预报次数也有好几次。
不能乱称别人“伪科学”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10:45:25]   
Amsel先生:
仅靠潮引力是不可能准确地预报地震的(所以我才说“综合才可能是胜利”),但预测地震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单因素预测的准确度自然会低些)。
但你在“中国地震预测术排名”(http://www.xys-reader.org/blogs/amsel/2008/07/28/%e4%b8%ad%e5%9b%bd%e5%9c%b0%e9%9c%87%e9%a2%84%e6%b5%8b%e6%9c%af%e6%8e%92%e5%90%8d/)里将“引潮力法”称之为“星相法”排为预测预报地震的第四大伪科学,我个人认为有失公理。
[14]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Amsel [2008-12-5 10:55:35]   
廖先生:如果您发现地震局多少年连这么个问题都不能给个明确结论、甚至拿它在519日预报强余震,还会觉得我说得过分吗?
单因素必须是有意义的因素,即,如果某一前兆出现,那么发生地震的概率必须大于背景概率。我列的那几项都不满足这个条件。全球地震随月相的分布就是一个方形分布。
地震预测预报承认事实才可能进步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11:12:26]   
“中国地震预报部门的学术整体水平高于70年代”,“学术水平”高,可能只是说明我们的地震预报部门跟国际水平跟得紧吧?也可能说明我国地震预报部门对地震的认识和国际权威学术较一致了而已。可能也只是为“国外没有一次成功预报的地震,所以,我们本就不该成功”找一个理由而已。其实,讲白了也就是再次强调“地震是不可预测和预报的”。
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级和对人类的伤害应算近似。唐山地震没有报,但的确预测了(见苏新华先生博客)。但汶川地震没有报,也根本没有预测。1 年前国家投资近2千万开展的地震预测预报的重大973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既然没有把龙门山断裂算做可能地震的范围内,这说明汶川地震连中长期地震预测都没有。预测都没有,可能预报吗?
这个案例难道还不能说明现在的地震预测和预报水平低于上世纪70年代吗? 
[16]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Amsel [2008-12-5 12:01:01]   
唐山地震之前有大范围的多项明显前兆(所以知道有破坏性地震,但是判断不出时间地点)。汶川地震的前兆异常程度和唐山完全不能相比。如果确实有明显前兆,地震局当然要预报,哪怕是虚报,包括2002年的西昌、2004年的宁夏。前兆如果强烈了,即使没有中期预报,短临预报也会进行。
所以这两个地震反映不出预报水平的差别。
地震预测预报资料和数据是人找的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12:31:05]   
唐山地震有前兆是对的,但汶川地震没有前兆,对的可能性不大。
唐山地震前,全国各地有多少人在找地震前兆?!而汶川地震前,除了那几台破测震仪外(就不用说安放的所有测震仪都离映秀震中太远了),整个中国又有几人真正在找地震前兆呢?找一样本就存在的东西,100万人去找和1个人去找,你说哪个找到的可能性大?!
前兆不会自己找到地震局,地震局、及所有想预测地震的人,都得去找,去千方百计地找、全身心投入地找,就像唐山地震前一样,有压力地去找,才可能找到的。
若仅靠测震仪,就算你把全中国每1平方公里都装一台,也仅只能发现和预测像海城一样的地震。
其实,地震应千方百计预测,但不一定要预报,预测和预报是两回事。预测是科学的事,预报是社会管理的事(可能还是经济的事)。
其实,地震前兆仅只是预测地震的一个方面。地震预测,绝不可仅只靠地震前兆。
前兆、经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机理推论等都应是预测的方法,一句话,只要是对地震预测有帮助的东西,都应该应用起来。
你反对群策群力,你反对经验预测,你也反对对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这样,你就很难有决心去全力侦查有用的地震预测信息。没有足够的地震预测信息资料和数据,神仙和上帝也不会对地震预报有办法。
在当前状态下,没有足够的人去侦查地震预测预报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当然包括前兆信息),就算有人去找,也绝没有唐山地震前那样的压力及责任心,其实就是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下降的根源之所在。
争论应该公平
发表评论人:rock6783 [2008-12-5 12:39:36]   
Amsel先生:
我们,包括你和我,也包括你和李院士,及你和其它人,都没有什么好争的,因为,这种争论(或讨论)是不公平的。
我们在科学网,我们是实名的。我们得承当很多风险,但你却是隐名的,可以不负任何责任。是我们高成本和你的低成本之间的争论。
任何争论或讨论,都只能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没有公平,就一定不会有正确的结论。要不然,就成了新语丝上的瞎争了,而不是科学网的科学争论。虽然新语丝有很多东西是真实的,但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新语丝是在诬陷人呢?就是因为新语丝可以不真名,不用承当太大的责任,诬陷人的成本较低,至少比科学网低多了的原因。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cqdb3721 2008-12-13 22:45
地震预测,我成功的案例多的懒得去统计。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9 21: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