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地震坛 登录
地震坛 - 地震 - 地震吧 - 地震网 - 地震论坛 返回首页

13印记的个人空间 http://www.dizhentan.com/?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攀西惊魂

已有 928 次阅读2008-9-25 15:19

攀西惊魂 (2008-09-07 12:41:25)

【新闻特写

    尽管对未来3个月的地震有着预测,但突然到来的6.1级地震还是让攀西的人们猝不及防。
攀西惊魂
本报记者  张明攀枝花报道
 
    8月30日下午,攀西河谷一个常见的艳阳天。
  攀枝花火车站候车厅内,经营钢材生意的陈紫鑫正准备前往成都洽谈一笔生意。候车的时候,周边人聊的是令人烦心的股市,间或也有灾后重建。
  16点30分,震耳欲聋的声音呼啸而来,周遭的建筑开始抖动,伴随着候车室玻璃的破碎声,瞬间反应过来的人们开始绝望地惊叫,仓皇奔跑。
  在几秒之后,陈紫鑫就已经飞奔穿过40米长的候车大厅。此时,广播里开始播放攀枝花—会理交界处发生里氏6.1级地震的消息。镇定下来的陈紫鑫,突然意识到,此时她距震中不超过100公里。

拉鮓村困局
  北纬26.2度,东经101.9度,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拉鮓村,这个位于金沙江西岸宁静的小山村生活着1818名村民,如今他们被当地政府分为7个片区临时安置——他们所在的小山村是此次攀枝花地震的震中——这里距离攀枝花市区仅50公里。
  即使遭受过连夜的倾盆大雨和5.6级余震,村民王树培(化名)仍显得相对平静,1955年同样发生在拉鮓村的6.7级地震让他失去了两位亲人,对于地震灾害,他已经和其他村民一样没有那么惊恐了。
  回想汶川大地震中映秀镇的惨状,王树培甚至觉得有点儿庆幸:映秀镇是砖混结构,倒塌后不易救助。而拉鮓村房屋多是用泥土做墙,这种泥墙非常经济,而且冬暖夏凉,不过在这次6.1级地震袭来时,这些房屋没有丝毫抵抗能力。
  “我们的房子都垮了。”王树培说,地震发生后,他们也很快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人员和财务抢救,由于时值农忙季节,下午四点多,大多数村民正在田间劳作,并未造成人员死亡。
  由于地理条件,当地村民大多采用土木材料建房,在王树培看来,这也是在没有更好的建设条件下,应对地震灾害的土办法。王树培告诉记者,据说政府准备在这次灾后重建时对当地进行住房改善,对于这一消息,王树培说他们感到为难,虽然想住上牢固的房子,但汶川大地震中钢筋混凝土下面的惨状让他们感到恐惧。
  拉鮓村特有的应对地震的“土办法”在攀西乡村随处可见。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的初步调查,此次攀枝花灾区城乡居民住房中土木结构房屋占85%以上,砖木结构占10%左右,其他结构约5%。此次地震(及近千次余震)破坏房屋总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为农村土木结构,破坏严重,且极为分散,灾后重建工作异常艰巨。

预报之难
  让陈紫鑫疑惑的是,汶川大地震后难道没有加强预报?
  彭建兵说,他3个多月以来的担忧成为了现实。彭是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局副局长,多年来防震经验告诉他,今年的攀西很危险。为此,他们在去年就制定了攀枝花市防震应急预案。这次6.1级地震发生后,他们迅速启用了二级预案。
  “汶川大地震后,大家几乎都没有睡过好觉,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四川地震局的判断,‘5·12’之后的3个月左右时间,攀西区域可能会发生6级左右地震。”彭建兵说,为此他们在7月底还在云南的楚雄召开了川滇防灾协作会。
  遗憾的是,“8·30”在意料之中如期而至,但地震系统同样未能做出成功的短程预报。
  彭建兵的遗憾和悲痛,一个叫杨智敏的中年男人或许更能体会。
  8月30日下午14时30分,杨智敏在家中往他的个人博客上紧急发帖:他捕获一个6级左右浅层发震信号,发震时间为25小时内,最可能发震在8小时左右,可暂分为三个点来预防:1.云南与四川交界,东经103°(±2°),北纬27°(±2°);2.云南、越南、广西三角交界;3.印尼。现在看来,他非常成功地预报了此次攀西地震。
  杨智敏是贵阳一个民间地质研究学者,在此前也曾预测过印尼地震和台湾地震,他也曾数次奔赴当地地震局和新闻媒体,试图引起关注,但多次闭门羹之后,他决定用博客和电话告知更广泛的人群。
  “地震监测是很复杂的科学,没有确证之前,不便对外公示,以免引起社会恐慌。”四川地震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按照有关规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决策不能草率做出。
  杨智敏也理解地震局的苦衷,不过他坚持认为,我国当年成功预报海城地震时,周总理的群测群防战略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温家宝总理也曾多次提出,地震灾害复杂,一定要做好群测群防。
  在攀枝花地震伤口尚未愈合之际,一个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是,9~10月,我国西南地区将会发生更大级别地震。
  9月4日,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地震监测部门确实注意到青藏高原东部近期存在着一些活动,但不能肯定青藏高原东南部会在此间发生大的地震。”

川西隐忧
  上世纪50年代,这里仅有7户人家和一棵攀枝花树,而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10万人口的新型工业城市。
  随着攀西工业建设的突飞猛进,大量水电水利工程的兴建,攀西大量的山体逐渐被掏空,该区域的自然和生态压力急剧加大,这引起了外界普遍的担忧。“水电水利工程并不是导致地震的主因,但会对地质造成压力,加大地震所带来的次生灾害。”杨智敏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四川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所副所长周荣军的认同。
  攀枝花在建设过程中对防震规划实际上做过很多工作。
  “对于一般的项目要考虑500年一遇的抗震水准,诸如二滩等高坝水电站则采取的是5000年一遇的标准,攀钢在修建时也是考虑到抗震要求的。” 周荣军向记者解释说。
  随着攀西地区地震断裂带活动的开始,国家地震监测部门的工作也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虽然短程预报相当困难,但彭建兵相信,地震在川西往南活跃的趋势性正在他们的掌握之中。“攀西板块活跃着3条地震带,近几个月来,5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了近10次,我们必须加倍提防,根据相应的数据采取相应的措施。”彭建兵说。
  现在看来,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地震重点设防的攀西以及滇西北的若干地区,地震威胁并没有解除,“除了有关部门外,我们个人也要做好应对灾难的准备。”陈紫鑫说。 
 
(相关报道请见1772期《中国经营报》A25版)
(来自:中国经营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16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