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36|回复: 54

台风图在台风高发季节停发7天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有办法,人家地盘人家作主。
管他台风不台风的。
发表于 2013-9-2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你有一点悬念不好吗?
就你老是要捉人家的短!又不拿你的工资。

当然,除了这里少数的几个,老是关心已经发表了的气象图的之外。没有人会去关心已经过去的天气。包括发图的那些人自己。
过去的又怎么了?
说到底,台风究竟是怎样生成和发展的,至今谁也讲不清。

台风会在哪里登陆,这恰恰就和地震预测要达到的三要素一样,时间?地点?风力强度?实在是太难了!!!

太难了,不是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是太难了。

哈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台风的形成我倒是有个想法,而且是反驳不了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3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阿强其实都在解释台风。
他是用流动力,我是用水蒸气的饱和理论。我和他的观点的区别在于他把大气层看作是一种同一的气体,而我则特指饱和水蒸气的客观存在和它的特殊作用。
不知道教授的想法是如何的。如果和我的不同,那我一定可以反驳你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徒为别人做嫁衣而已。不说也罢,再说国人,哈哈,基本都是小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台风的形成是应该有个连续的“流”搓动出气旋的,就像是山西的女人在胳膊上用攸面搓出猫耳朵一样。但是这“流”与周强的流动力无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3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承认大气势准饱和的(其实不是承认的问题,现在我的湿度仪能测量出来),那么,水的蒸发和凝结就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大气过程(事实上就是这样)所以,大气的流动实际上是水蒸气的流动所带动的。……
不像空气,水蒸气是可以来无影去无踪的。可以突然的消失,也可以突然地大量产生。所以这台风(几乎所有的风)就形成了。
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必须先承认,是气象学全盘地错了。

教授,it's Your turn!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气环流理论是明显错误的,中纬度的环流是向东的,而且流动速度明显高于地球自转。这是解释不了的。还有,低纬度地区是向西的,而且速度也是高于地球自转的,这也是解释不了的。
是水蒸气带动环流?
是电荷运动带动环流?
我倾向于后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9-24 11:31
回复 4# 霁雪


    水分子时时刻刻都在凝结降落和蒸发!从力学角度来看:

1,当水分子的流动力差大于他的重力,水分子就蒸发(飘向空中),所以从流动力公式我们知道,只要加温或降压流动力就会增大,水分子就会大量蒸发!

2.当水分子凝结的重力大于他的流动力差,他就降落。从流动力公式我们知道,只要降温(遇冷空气)或增压(台风)都会让流动力减少,水分子就凝结降落!
  因水分子的偏极性,水分子结合还有凝结核的结合,因这种结合的质量(重力)远远大于他无凝结核凝结的质量,最大达6倍,也就是说利用凝结核很轻松就能满足重力大于流动力差这个降落的条件,所以人工降雨和森林降雨很容易满足我们风调雨顺的需要!
匿名  发表于 2013-9-24 11:44
回复 8# lhkcc58


    是能量带动了环流!而能量通过力来传递物质和物质所带的能量!而这个传递的力就是流动力和物质自身的重力,而重力是固定的,所以一般讨论流动力就可以的!

从流动力公式F= k Tρg / P 我们来分析气旋(台风)形成的过程:

1) 温度T的变化:冷热空气交汇,也就是西北冷空气南下冷空气的流动力和东南方向北上的暖湿气流的流动力刚好形成逆时针旋转的气流,大部分海洋气旋是由他产生的,如下图:


2)浓度ρ的变化:一侧水汽畅通,另一侧水汽不畅通,二侧水汽的流动力就会形成一对初始力偶
3)压强P的变化:一侧低气压,另一侧高压,二侧水汽的流动力也会形成一对初始力偶

而实际上,气旋(台风只是大一点的气旋)是由这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的!

详情请看《台风的奥秘》http://www.dizhentan.com/thread-68864-1-1.html
发表于 2013-9-2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Guest from 123.90.44.x


   
只要降温(遇冷空气)或增压(台风)都会让流动力减少,水分子就凝结降落!


可是,台风永远是大气的低压中心?????

另外,我做了无数次的实验,水蒸气确实只能在比自己冷物体上发生凝结,而不能在比自己冷得空气中发生凝结!!!!!

所以我也只相信事实不相信任何理论,包括“流动力”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Guest from 123.90.44.x


   
是能量带动了环流!而能量通过力来传递物质和物质所带的能量!



需要化好多脑细胞来理解这些!!!!!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9-25 22:46
回复 11# 霁雪

    除了冷凝结(降低温度),还有增加压强凝结和凝结核凝结!   

    压缩一样可以凝结的!知道压缩机的制冷循环吗?压缩→冷凝→膨胀→蒸发 ( 吸热 ) 的制冷循环!

    如果不知道压缩机,应该使用过风机和风枪吗?知道好风机为什么要装过滤水装置?有时候风枪会喷出大量的水,为什么?就是因为大量的 水在高压下凝结!

    凝结核就更不用说,人工降雨(包括阿联酋的实验)就是通过人工产生大量的凝结核来水汽凝结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呵呵,有进步,也讲事实证据了!
匿名  发表于 2013-9-25 22:55
回复 11# 霁雪


    不是台风是低压中心,而是旋转的台风凤眼是低压中心!任何流动物质如果旋转起来,中间就会形成一个吸力无比巨大所谓的“黑洞”(低压区)!
匿名  发表于 2013-9-25 22:56
回复 11# 霁雪


    不是台风是低压中心,而是旋转的台风凤眼是低压中心!任何流动物质如果旋转起来,中间就会形成一个吸力无比巨大所谓的“黑洞”(低压区)!
发表于 2013-9-25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Guest from 123.90.49.x


    佛利昂和水不同,佛利昂可以在空中形成雾,但是水不能,不管是降温还是加压,水都不能。

旋转发生的低压中心是惯性力的缘故。和台风不同,惯性力是向外的,但是台风是向里的低压,风是向里汇龙的,最后向上输出。完全不同,不要混为一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9-25 23:10
回复 12# 霁雪


    地球赤道周边(南北回归线之间)白天接收太阳能是最多的,他必须向二极(南极北极)和深海或者温度低的地方(没有太阳那边)转输能量,而传输能量最好的介质就是热容比大的水和水汽!能量通过海水转输就容易引起潮汐,通过水汽转输就容易引起“风”,甚至“台风”!
匿名  发表于 2013-9-25 23:17
回复 16# 霁雪


    降温不能?早上的露水那里来的?遇冷空气(降温)怎么就降雨?

    加压不能?那风机的水是哪里来的?

   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发表于 2013-9-25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容比水最大,确实,但是水蒸气却不然。气体的热容几乎是分子量的精确函数。所以氧气和氮气的热容都比水蒸气大。二氧化碳更大。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唬弄别人可以不要来唬弄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Guest from 123.90.49.x

降温不能?早上的露水那里来的?遇冷空气(降温)怎么就降雨?

    加压不能?那风机的水是哪里来的?

   

老是切连刀块,我说不能就是不能!不然你做实验。你指的状况都是有其他物体的条件。

你只有拿那雾来说事,但是你如何证明,是热空气受冷产生了雾,而不是冷空气受热产生量雾呢?你无法区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9-25 23:31
回复 19# 霁雪


    哈哈,那请问氧气和二氧化碳到南极北极变成固体液体吗?他们降落了吗?气体还是气体,他们能释放多少能量?

     而水汽不一样,他们从赤道周边吸收大量能量从海水蒸发变成水汽,再到南极北极降雪,您说水汽从气体-》液体-》固体(雪)要释放多少能量?这是其他其他气体能办达到的?其他气体能承担这个能量转输吗?
匿名  发表于 2013-9-25 23:44
回复 20# 霁雪


   “ 你只有拿那雾来说事,但是你如何证明,是热空气受冷产生了雾,而不是冷空气受热产生量雾呢?你无法区分!!!”

很简单,您拿二个密封透明的罐子,分别装上热空气水汽和冷空气水汽(最好是雾),您将装上热空气水汽密封透明罐放到冰箱里,过一段时间再观察有没有水滴产生!

您将装上冷空气水汽(最好是雾)密封透明罐放到热水里,您观察还是不是雾?!
发表于 2013-9-26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Guest from 123.90.49.x


   
而水汽不一样,他们从赤道周边吸收大量能量从海水蒸发变成水汽,再到南极北极降雪,



一会儿是连刀块,一会儿又是跳跃式前进。我感到您的思路十分混乱!

你企图以一些你自认为是正确的却又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来否定我对你的一切针对性的指点。扯蛋也没有这样个扯法的!

好吧!就再让你一次。

就你上面的这句谬论,我们不扯到其他的地方去!就是一个没有证明过是正确的命题!

你从哪里知道或者推算到,南北极的雪是靠从赤道那里蒸发了投奔到南北极去的???为什么不是赤道上的水气变成了热带海面上的大雨,而南北极附近海面的水蒸气变成了当地的雪?


完全的胡说八道!!! 什么都要有证明,不要信口胡说!!!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Guest from 123.90.49.x


    你说是很简单的实验,你做了吗?不要想当然!!!你注意到你所描述的实验和定义不符吗???还最好是“雾”了,雾是气体吗?又是扯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Guest from 123.90.49.x


    这娃少见多怪了,风枪本身接有进水管,喷出水雾是为了减小粉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霁雪


    加压本身不会造成水汽凝结,加压后的减压才是造成水汽凝结的原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lhkcc58


    如果你使用过压缩空气,那在气压为3公斤管道喷气口可以见到淡淡的水汽喷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霁雪


    暖湿气流进不进两极?如果不进,那北极的低压是如何形成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1.  加压本身不会造成水汽凝结,加压后的减压才是造成水汽凝结的原因。
  2. 如果你使用过压缩空气,那在气压为3公斤管道喷气口可以见到淡淡的水汽喷出。
3.  暖湿气流进不进两极?如果不进,那北极的低压是如何形成的??


斑竹不要逗我的。我已经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1. 通常的压缩空气三联套,储气罐,汽水分离器,过滤器。水蒸汽是在抽气的时候一同抽进去的,空气可以被压缩,水蒸气不可以,任何气体都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才可能被压缩。水蒸气只能达到饱和后变成水。
2.淡淡的喷出的是水汽还是水蒸气
3.暖气只会往上飘,自然进不了两级。湿气么,本来就是饱和的根本就不需要再进了。北极的低压?我没有看错吧!相同的大气层厚度,冷空气一定比热空气重,北极怎么可能是冷低压???这几天刚好有北方冷空气南下,看看是冷高压还是冷低压。不过水蒸气的压力越冷越低,但是还是已经饱和了。除非有下雪消耗掉了否则进不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老太太,气体急速减压,气温急降,于是水汽凝结成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机务段修理电机,几百千瓦的,必须用高压气体清扫电机的整流子,那管子的出口的确可见淡淡的雾吹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9-26 17:31
呵呵!

   任何气体被压缩到一定程度都会凝结!我们经常用的液化气,二氧化碳干冰,空调的液氮等等,只不过水汽加压(被压缩)更容易凝结,这也是压缩空气要有汽水分离器,过滤器等装置!

   我在家具厂做过顾问,家具烤漆喷漆对水汽要求特别严的,特别是油性漆,不能有水汽!如果没有装汽水分离器,过滤器等装置,喷枪就会喷出淡淡的雾(58斑竹见到是对的),甚至水来,特别是下雨天,简直象水龙头一样喷出水来!
匿名  发表于 2013-9-26 17:56
雾是水汽出现饱和的一种现象!也就是水汽开始大量凝结的现象!如果没有雾,那就说明水汽还没有达到饱和,也就是没有大量水汽凝结的现象!

任何物体的流动决定于他自身的浓度,温度和压强,片面强调温度或者压强都是错误的!因为决定他们的流动是三者同时作用的力,而不是单个温度或压强!

58斑竹说的“气体急速减压,气温急降”,可能会水汽凝结,但也有不可能,主要决定他们的流动力差是否低于他们自身的重力!在大自然里,降温要大于减压带来的影响,水汽相对容易凝结!

在同等条件下,降温或者加压都会导致水汽凝结!(二者都会导致流动力减少,从而重力大于流动力差而凝结降落)
发表于 2013-9-2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lhkcc58


  “  搜索结果:从立体看,极地区域的大气循环是 极地高空——极地低空——副极地低空——副极地高空,由于副极地区域是上升气流,所以出现副极地低压。
(科学问题不能看白度知道,里面的答案好多错的)”

所以,极地是高压。所谓的极地低压是相对于极地高压而言的,极地低压仍然比付极地低压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lhkcc58


    这又和我说的哪一段有矛盾了???在临界点以下,水蒸气不能压缩,只能凝结。凝结不是压缩的结果,是降温的结果。水蒸气的三相图,我贴过好几次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lhkcc58

教授还是能文能武的!!!你看到的青色应该是雾,很细的雾。

一般的解释是喷口前方形成低压,空气局部绝热膨胀降温,导致水气饱和而析出。

我的解释是,喷口前方形成低压,长链水蒸气分子链发生断裂释放能量并变成短链水蒸气分子,长短链水蒸气分子平衡被打破,短链水分子超过饱和而析出游离水。继续发出能量以平衡周围的温度梯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Guest from 123.90.66.x


   
任何气体被压缩到一定程度都会凝结!


不要扯蛋,在临界点以上,任何气体都不能液化。水的临界点是327度,二氧化碳的临界点是31.3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9-26 19:46
回复 38# 霁雪


    真是无言!

    老太太,那时正常大气压的临界点!谁会在那个临界点制造液体?

    实际上把气体变成液体一般采用的是高压凝结,自己查查液氮,液氧,干冰,液化气等等,其他多说无益!
匿名  发表于 2013-9-26 19:57
回复 39# Guest from 123.90.66.x


    一般采用的是降温高压凝结(看9楼),同时降温和加压是气体凝结为液体最快最好的方式!
匿名  发表于 2013-9-26 20:11
回复 38# 霁雪

在临界点以上,任何气体都不能液化。水的临界点是327度,二氧化碳的临界点是31.3度
   

而事实上:温度20℃,压力为5.73MPa时二氧化碳就会液化。
匿名  发表于 2013-9-26 20:44
回复 38# 霁雪


    提临界点时请把压强也加上,他不光光是指温度,同时也是指压强,他们二者的共同作用的气液点!

   374℃和22.146Mpa是水的临界点,31.3℃,7.38Mpa是二氧化碳的临界点!
发表于 2013-9-27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Guest from 123.90.66.x


    确实临界点代表的是温度和压力两个参数。但是临界点只有一个点,不像相变点是许多点。所以无论提到的是温度或压力都代表一个点。不需要同时提出两个参数

从你提到的:
“温度20℃,压力为5.73MPa时二氧化碳就会液化”
“  实际上把气体变成液体一般采用的是高压凝结,自己查查液氮,液氧,干冰,液化气等等,其他多说无益!”

看出,你对临界点的意义毫无概念,跟那些小白科差不多。
同时写上两个参数,那代表的是相变点,不是临界点,

液氧、液氮、液化气制造的时候都必须是在临界点以下,所以可以液化。灌瓶之后,温度高出临界点的条件下,它们在钢瓶里只能是压缩气体,这已经不重要了,。
氦气的临界点温度太低,所以压力再大也不能液化。只能靠氦气的挥发过程来制造超低温使其液化!还是一个点,一个参数就够了。

l再去修炼几年再来和我辩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灌瓶之后,温度高出临界点的条件下,它们在钢瓶里只能是压缩气体”??
医用的液态氮,二氧化碳难道不是从钢瓶出来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9-27 14:59
回复 43# 霁雪


    呵呵,您只能知道现有知识而已!知道提临界点为什么要提压强吗?

   任何物体要凝结,从流动力来看只有通过降温和加压二种手段!而一般是通过加压来凝结比较多,但加压有一个极限值(也就是当物体的重力和流动力相等时,同时物体的浓度接近液化密度时就是压强的极限值,呵呵,课本可没有,只怕再修炼也没用),同时温度也跟着受限制,也就是临界点!

   一般很少提温度临界点,因为谁也不会在临界点来凝结气体的,请问谁会在374℃来凝结水汽的?谁会在二氧化碳的临界点31.3℃制造干冰的?


    其实谈水汽凝结根本就不需要来谈论临界点!
匿名  发表于 2013-9-27 15:14
回复 44# lhkcc58


    他没明白临界点的意思,所以会叫压缩气体!

    高出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强,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是一种超临界状态的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即密度接近液体,粘度又与气体相似!
匿名  发表于 2013-9-27 15:22
回复 43# 霁雪


    呵呵,其实我们一直争论的是气体怎么凝结的,谢谢您一直提压缩(加压)凝结,您上面提到遇冷(降温)也凝结,所以我们的提法是一致的,也就是降温和加压都可以让气体凝结,其他已经不重要了!
发表于 2013-9-2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Guest from 123.90.44.x


    是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什么压缩啦、冷却啦就会凝结出水来。我是说其他的氧气或二氧化碳都有这个特性,唯独水没有。
水只能在容器壁上凝结出来(或者像你所说的凝结核上),在洁净的空气里,饱和的水蒸气遇冷或受压都不会凝结出雾来!
不信你可以做实验(空中结雾不是容器壁上结水)你无法做出这个实验来。和常识恰恰相反,饱和的水蒸气在洁净的空气中是遇热或减压的时候会生成雾来。(这个实验很容易做)

这个其实是老问题,上次飞机突破声障的伞状云,当时,我就是这个提法。但是你们都说成是减压冷却所致。其实只要减压就够了,慢慢的减压也行(对水而言)不需要把扩散泵的原理搬过来。威尔逊云雾室,物理学里就是用扩散泵的解释来解释的,其实,不必要,水蒸气不必要扩散冷却,只要减压就可以了。
为什么?
你只要知道就可以了,说什么道理你也不懂。至少你的流动力不能解释这个现象。如果你用实验验证了,确认我对了,那么我再告诉你为什么。不做功课,怎么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霁雪


    “另外,我做了无数次的实验,水蒸气确实只能在比自己冷物体上发生凝结,而不能在比自己冷得空气中发生凝结!!!!!”

那你如何解释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霁雪


    你29楼:
“斑竹不要逗我的。我已经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1. 通常的压缩空气三联套,储气罐,汽水分离器,过滤器。”
你本楼:
“是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什么压缩啦、冷却啦就会凝结出水来。我是说其他的氧气或二氧化碳都有这个特性,唯独水没有。”

这老太太乱套了。该吃些核桃了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9-28 13:07
回复 49# lhkcc58


    "饱和的水蒸气在洁净的空气中是遇热或减压的时候会生成雾来

呵呵,我们的齐大师向来是海马天空的!

乡村的水井够干净吧?请问齐大师冬天井里冒“热气”(雾),还是夏天井里冒“热气”?既然是冬天冒“热气”(雾),那么雾的生成是遇冷还是遇热?

既然减压生成雾(凝结),那么生成液氮,液氧,干冰,干吗不减压或直接露天?那多简单,还费那么大劲加压?


   齐大师说水是特殊的,既然不能凝结,那个临界实验怎么测出来水的临界点374℃和22.146Mpa?高于临界点时是气液并存的超临界状态,那低于是不是就是液体(凝结状态)?那怎么说水是特殊的,又凭空想象?齐大师自己不做试验,海马天空就想否定人家的事实?
匿名  发表于 2013-9-28 13:10
回复 48# 霁雪


    讨论到此为止,您慢慢扯淡吧,我就不奉陪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饱和的水蒸气在洁净的空气中是遇热或减压的时候会生成雾来”?
那雾霾是怎么一回事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3-9-28 13:38
回复 48# 霁雪


    我发现您混淆了雾的不同形成过程:

   如果把液体变成气体(接近雾),那才是需要减压,减压流动力增大,分子就会从液体跑出,所以减压才能大量蒸发(产生雾),包括加热也是从液体里大量蒸发产生(雾)!

   而从气体变成液体(雾)却是相反,也就是通过降温增压,让大量气体凝结成雾!


    所以不要混淆了气体变液体液体变气体的二个不同过程的关系!同样变成雾,气体变液体和液体变气体,采取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台风图是9月15停发的,之后一直停留在这幅图上,这几天台风图干脆给出个窗口告诉你目前没有该类产品。

这中央气象台大概会气死,那对称体老是挥之不去,又解释不了,岂不是如鲠在喉,干脆关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6 11: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