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73|回复: 27

还有比这个地震理论更逻辑更为科学的么?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4-4-18 12:51 |阅读模式
进一步探研地震形成机理 (2014-04-15 21:11:45)[编辑][删除]转载▼
【内容摘要】针对“地震不可预测”,“煤及石油的成因”,以及 “板块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存在诸多的不科学观点,无法解释地震前、地震后产生的现象,由此,进行了大量的资料阅读、分析,研讨,科学论证。从力学的角度出发,寻找“板块”运动的“力”的来源。经过探研,发现了一个被世人“忽视”、“遗漏”的现象,就是软流层中的“岩浆”,而岩浆在地下会形成无法想象的巨大动力,这个巨大的“动力”会不会就是地震、海啸的动力来源呢?文章从“岩浆”的角度出发,经过分析、推理、论断发现,地震、海啸、火山、煤、石油等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而这一发现,将对石油、煤炭的勘探起到巨大的作用,对于研究地震预测起到引导方向,以“岩浆”为突破口,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更有利于认识地球,合理开发地球,保护地球起到极其深远而伟大的意义。
【关键词】地震;火山;熔岩;岩浆;堰塞湖;煤;石油;核物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热能;膨胀;坍塌;爆炸。
   
            一  引言
根据火山爆发的现象,地球内部存在大量的岩浆,而这些岩浆积聚了大量的热能。根据化学、物理知识,热能可以形成动能,热能可以转变成化学能,物质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会发生各种各样化学反应、化学变化。岩浆在地下的温度非常高,根据火山爆发的现象,岩浆在地下呈高温高压状态,由此,地球的内部就产生了压强,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进行释放。而这一“发现”,是否为破解地球之谜打开了通道?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分析、研究地下岩浆聚集的大量热能是如何进行释放的,以及岩浆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和变化,看看到底会出现哪些结果。
     二,岩浆由热能转变成动能,动能对地球的影响
在所有的地质学研究里,很少找到关于“岩浆”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以及“岩浆”的形成和更深的理论知识,这不能不说,在脱离了“岩浆”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地震、煤、石油必然出现困难。那么,“岩浆”对地球来讲,“岩浆”会对地球产生作用么?“岩浆”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动力?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圣海伦火山爆发的能量总共相当于三亿五千万吨TNT炸药,或者27000枚广岛原子弹。

岩浆存在巨大的能量,同时产生巨大的爆发力,“岩浆”这个能量一旦释放,足可以使地球震动、摇摆、地陷、山崩地裂等等现象。岩浆是热能,在与地下各种物质的混合、化学变化的演变过程中,它就会产生气体和压强,在一定的条件下,势必要进行释放。在这个释放过程中,一种情况是火山爆发,另一种情况,由于地形、地壳坚厚、岩浆所处位置很深,在地球深层处、发生能量释放,就会产生地动现象。根据岩浆能量的释放的大小,决定了地面的毁坏程度。地裂、断层、地陷、地壳错位。
三  岩浆形成火山喷发,岩浆是否也会形成地震呢?
根据地震台的测试,地震体现的往往是集中一个“点”上,有震中,震源,地震深度。建筑高楼基础采用“缓冲”,使高楼不在地震中倒塌[7,8],其原理,地震是上下震动,而绝不是或左、或右的错动。地震的预测在采用“声波”的研究中发现,地震和“波”同时发生。这板块运动理论产生的现象不符合。任何一个物质发生了运动,都需要一个力的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了物质运动的程度。没有力的作用,物质是静止的,有力的作用,物质就会发生形体变化。对于地震,这是一个需要巨大的“力”来作用于地球内部。我们知道,“岩浆”形成的巨大作用力、作用于地球表面,形成巨大的火山爆发,那么,岩浆形成的巨大力作用于地球内部,这样,会不会是地震呢?
   
   四,从力学角度来分析,地面产生震动的动力来源。
地震必须是在一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而这样的作用力归纳成三种,地球外的作用力,地球内的作用力,人为对地球的作用力。
A  地球外的作用力,就是宇宙的星球对地球的作用力。陨石落入地球的撞击力。各种风力,潮汐现象。
B  地球内的作用力,就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力,地球自身的向心力,地球内部岩浆形成压强形成的张力,以及地下物质化学反应引起的核聚变形成的作用力。
C  人为因素对地球的作用力,火药爆破,炮弹,火箭发射,原子弹,核裂变,给地球注水产生的压力。


根据上面对作用力的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A 地球外在的作用力,就是宇宙的星球对地球的作用力。陨石落入地球的撞击力。各种风力、潮汐现象。这里,各种风力,显然不可能,潮汐现象对陆地作用小。陨石坠落对地震的产生,这或有偶然,如果说,各个星球对地球的作用力可能产生地震,那么,地球是圆的,地球各个地方都可能均匀发生地震。但,其实不然。
     B  地球内的作用力。它有哪些力呢?地球自传的向心力,对于地球表面来讲,力是均匀的,“向心力”不能成为地震形成的力。地球内部的岩浆形成压强、释放长生的力,如果岩浆形成的压强突然释放,这个力有多大呢?根据火山现象,这个’力”足可以满足地震形成的要求。
C  人为因素对地球的作用力,火药爆破,炮弹,火箭,原子弹,核实验,给地球注水,,,,,,。这里有人为的因素导致地球振动、地震,但是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振动、地震不是自然而成地震的主因。

     根据分析和推理,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能够形成地震的“力”,来源于地球内部。而这个是地球震动的巨大的力,是岩浆热能产生压强、形成张力,然后释放所致[18]。
    五   根据岩浆的变化,解读火山、地震、余震
岩浆在高温的条件下形成巨大的压强,在一定的条件下要进行释放,这种释放的最明显例子就是火山爆发,在存在岩浆的地壳下面,高温的岩浆,不断的进行融化、扩延,因地壳内部,岩浆的上面,还有水层,将岩浆形成的的气体包围住,形成密闭的状态,但为什么选择山顶释放出来呢?来做以分析,地壳的内部有水层,在平原地带,水层近乎是平面,岩浆处于地层深处,在释放能量的时候,能量是在最薄弱的地方进行释放,岩浆遇到水层的时候,就阻碍了熔岩向上蔓延的速度,岩浆就会向山体方向移动,这是因为山体部分的水层相对的缺少,水面基本是平面的缘故,岩浆自然的就顺着山体向上蔓延,吞噬山体。最后蔓延到山顶比较薄弱处,加上压强的作用,将山顶冲开,形成了火山爆发[3]。
岩浆位置很深,无法在地表释放,随着压强逐步增大,熔岩浆在地下,势必也要释放。相对于深层的岩浆,由于岩浆融化,层形成空间。形成的压强无法冲破地面,巨大压强在地球内部进行了释放,地球内部是有间隙的。那么,巨大的压强在地球内部的某一个薄弱的壁面释放出去,岩浆的能量巨大,便形成膨胀、地球内部土层坍塌,爆炸现象、地陷、断裂等等现象。因而导致地面的震动,形成地震。
根据上面的分析,地震发生后,那么就出现地面裂缝现象,因为地壳下面有水层,水就会快速流入地下,当大量的水遇到高温的岩浆,会迅速产生气体,分解成氧气与氢气。再次形成巨大压强,引发再次的膨胀,爆炸,能量进一步释放,再次产生地震。按照这样的方式,就形成了多次的地震。就形成了余震。震级一次次变小,直至岩浆熄灭。地震结束了[9]。
上面论述的余震现象和“注水地震引发地震”极为相似,往地下注水,水和地下岩浆快速聚合,会使高温的熔岩与水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形成巨大的压强,突破了临界点,突然在地下释放,就导致地震的发生了。停止注水,地震也停止了。这也是板块运动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
六  岩浆形成地震,能否解释地震前兆现象呢?
多年来,民间流传着地震前兆现象,“地震云”,“动物表现异常”,“四处乱跑”,“鸡飞狗跳乱叫”,“地下水升温冒泡变浑浊”,“地声”,“天气闷热”,“地光”,“大地鼓包”,“电磁异常”等现象。那么岩浆能否解释这些现象呢?
高温的岩浆在地壳下发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在岩浆的变化中,要产生压强,产生各种各样的气体,在强大的压强作用下,气体会沿着地壳方向溢出,但要经过地壳内部的水层,以及地表水层,势必就会产生气泡,在气泡的作用下,地面水、河水、井水变浑浊,由于岩浆产生了各种复杂的气体,甚至有毒、异味的气体。那么,对于水里的动物势必造成一种特殊的反应,动物的嗅觉非常灵敏,致使动物出现异常的反应。因为岩浆形成的是热气体,导致水温上升。岩浆产生了压强,对地面形成作用力,致使地面向上隆起[6]。这一点,一名沈阳技术员已经得到鉴定。在压强的作用下,岩浆里的气体在地面散发,【对于岩浆产生的气体比较复杂】,热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特殊的“地震云”。也出现了天气闷热。岩浆或可能遇到水,形成爆炸或地球内部坍塌,产生地声。按照化学角度,当地下的复杂气体升到地面,与空气汇合,就会形成爆炸,产生光亮,三氯氢硅遇空气爆炸,熔岩成分只要有二氧化硅,这涉及化学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讨。最新媒体报道,海南火山口发现地磁现象,导致机械,电仪器失常。。。。地震前兆现象。地下岩浆要发生很多复杂的化学变化,而这化学些变化是不能看到的,但根据熔岩的成分,也是比较复杂的,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S、F、Cl等。
在这些成分中,硅或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硅是电磁的主要材料,还有待于更深的探研。
地震后出现暴雨、雷雨天气,这和地震后形成的地裂有关,地裂,会使地下大量的热气体与地面空气汇合,形成云雨,同时根据地球流出气体的多少、快慢,决定了雷雨的大小。
总结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地震是突发的;地震表现
是一个”点”;地震前河水、井水冒泡;动物异常;地震云;地震后,地球内部排出大量热气,并形成暴雨;注水地震,等等  这些都符合岩浆活动造成的现象。而这些现象,都与“板块理论”的所有学说不符合。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地震,是岩浆在地下形成巨大的压强,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气体膨胀、泄放、以及导致地球内部坍塌、内部爆炸,一种能量释放而产生的结果[4]。余震,是地震形成断裂,地层水与熔岩的多次汇聚,形成压强、气体膨胀,连续释放的结果[9,10]。


七  岩浆能量释放后,地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会产生什么新的物质?
经过地震、多次的余震,熔岩的大部分能量被释放出来,但地下还存在大量没有泄放掉的热能,因为岩浆被震塌的石土掩埋,这些岩浆在水、坍塌的作用下熄灭了,还有一大部分热量被覆盖下面,水在高温的熔岩作用下,水也在分解氢气和氧气,岩浆过程结束了,但是地下的温度还很高,经过余震将地裂的缝隙又掩埋住,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化学变化过程里,这些热能慢慢的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热能渐渐的消失掉,而这些消失的热能去了哪里呢?热能在地球内部进行一系列复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后,热能以另一种形态存在地球内部,完成热能转化,就出现了天然气,瓦斯、煤和石油等物质[5,7,17]。
这和石油有什么关系呢?这些能量物质在长时间里,根据地球内部构造,气体会移动,液体会流向低洼地方。这些液体在长期与煤形成的过程中也在化学变化着,我们清楚“水煤气”的制作原理。因此,这些液体就可能是石油。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记载,以及一些文献资料,中国的煤矿、石油分布情况,我们发现,地震、煤矿、天然气、石油处在同一个环境中,只是石油和煤矿有一个特定的距离,石油的位置是煤矿位置的水流方向[12.14]。根据煤矿与石油的分布情况,可以考证,证实这一论点。
进过上面的分析论述,因此可以断定,煤、石油、天然气、瓦斯等可燃物质是地震后的产物。这也就是说,煤矿必须是在几十年几百年前必须经历了地震,没有地震过的地方,没有煤矿。地震后的地方,经过几十年,或几百年必然形成煤矿[12.14]。这一观点,可以根据史料记载、文献来加以证明。利用“岩浆”这一观点,也可以去分析地球内部形成的其他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这里还要说明一点,火山爆发后,熔岩都喷发出来,在火山的底下,是不会形成煤矿的,火山周边也很少有石油。在生活中,近似这种演变的,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例子,烧制木炭,烧制生石灰,制作沼气,制造水煤气[12]。
八  分析岩浆的形成。

根据沼气的制作原理,【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来生产各种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发酵。沼气发酵又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和甲烷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如人畜家禽粪便、秸秆、杂草等)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功能不同的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混合性气体(沼气)的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从上面的制作沼气,我们进行地球水灾现象入手,地球经常的出现雷雨、水灾,泥石流现象,由于水灾,冲毁大面积的植物,农作物,树木,也包含动物腐烂尸体,还有泥石流中含有的各种化学成分,这些物质会随水流、流向低洼地带,或渗入地下,形成大规模的堆积,在这个自然形成的过程中,在长期的地球变化中,就会形成“沼气池”模式,在地球内部完成了一个很大的沼气池。这些植物,流沙,动物尸体,以及很多物质,在长期的地球演变、沉积、深埋地下。这些沉积的物质也会产生沼气现象,核反应堆现象。但由于规模非常大,加上地球的复杂变化,将这些物质埋的很深,即使形成沼气也很难释放出来,沼气经过多年的演化,又与地球内部复杂的化学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热能,随着温度的升高,地球内部压力的增大,以及地下的放电等作用,地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就可能会出现气体膨胀,气体燃烧,乃至爆炸。
   九  根据岩浆能量释放,分析、推论海啸的成因。
清楚了这些,把思想转向海啸,用已经做出的结论能否解释海啸呢?

原有的理论:《“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下面来分析、研究海啸。海啸发生在海洋里,我们看不到海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按照陆地上的火山和地震成因,既然陆地上能够发生地震、火山爆发这二种现象,那么在海底出现这两种现象能否形成海啸呢?大量的历史记载、文献资料证明,所有的海啸现象都能用地震和火山来合理、完整的解释,由此得出结论。
“隆起型”海啸是“火山爆发发生在海底”。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照火山爆发,一个现象是喷火、岩浆,一个是喷出的水浪,而这个水浪,是被火和海底岩浆带起来的,火山爆发和隆起型海啸,它们表现出的形式完全的相似。
而“下降型”海啸,“是地震发生在海底”。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海水也会在断裂位置快速流入地下,与地下的燃烧物质相遇,形成水汽,又会反冲起来,
分析上面的说法,我们得出,不论火山爆发,还是海啸,他们都是地震在陆地与海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同形式。

十  运用哲学思想,阐述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原因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推理,我们看到,地震、火山、煤、天然气、瓦斯、石油就完全的很自然的联系起来,而这些现象也不是孤立的个体了,地球内部存在着积累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也符合了达尔文的自然理论学说,正如辩证理论所讲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他们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地球上,还有因地震、火山产生的一些其他的自然现象,而不论哪一种现象,都能以用“岩浆”来加以解释,也可以足一进行证实。甚至可以利用这一观点破解更多的奥秘。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事物循环往复的运行。
    针对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也同样会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地球的能量有一个积累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释放,释放后再继续积累。地震、火山爆发、海啸,都是能量释放的过程,释放后一定会再积累能量,而这些积累的能量过程,我觉得,就是水灾、泥石流、海啸、飓风及各种自然灾害,形成堰塞湖,将大量的含碳物质进行积累,经过多年的演变,形成如同沼气池一样天然沼气池。诸如煤气田。这些能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又会再次释放,而这种释放就应该是地震、火山、海啸。
      火山、海啸、煤、石油、天然气、瓦斯、核物质等等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过程,是地球内部循环往复的过程,是热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发表于 2014-4-18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的原因无论来源于什么过程,总不能排除一个力的过程。
只要有力的存在,受力的物体必然要发生变形。发生了塑性的变形,地震就不会发生了。只有在那些不肯发生塑性变形的地壳最坚实的地方,力就会加强,能量就会升级,于是就发生了断裂,也就是地震。
所以先生第五点所说的“能量是在最薄弱的地方进行释放,”必定是错了。
应该改成“能量是在最坚实的地方进行释放”

另外地震云不是什么特殊的云。
天上的云,并不存在什么气象云和地震云的区别,只是对于相同的云的不同的分类方法而已。
大气层所有的95%以上的云都是在地应力场的作用下产生的。
特别大的地应力场(例如4-6级的地震之前)可以造成形状特殊的排骨云,被称为地震云。6级以上的地应力场造成全球范围里类似雷暴云的地震云,这些目前能认识的人比较少,所有少有从地震云预报出特大(6、7、8)地震的例子。
所以先生关于“热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特殊的“地震云”。”的说法也是错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论点有相同之处,首先我们否认目前的板块论.我们都认为地震与矿产资源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就有人专在地震带地区找矿.地震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这种运动可形成一涡流运动,它可以使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分化出来的分子和原子以及电离子集中向外释放,由于地球上部的温度低,那些被分化的物质由于复合能量释放而形成地震.地震带上的矿物,就是它们的复合物.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4-4-18 22:01
在我所接触的网友中,“doubang”是一个具备正确逻辑思维的人,懂得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正确分析与总结问题。
发表于 2014-4-18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服了你们的气,还在研究幼儿级别的问题,要是你说把太阳无限的缩小到镭元素,地球会在哪里?将无数个太阳镭元素引爆是啥境观?或者说将高速摄像机,调到24倍光速摄下光的运动,再象放电影一样把光的运动放出来,看光子是咋样运动的,这样的想象还有点趣味,来学点我地震计算法的%分之一,就可以不要胡思乱想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马克思先生,我看到你对新疆于田7.3级地震的预测,感到你很高明,你还懂得一些化学知识实在高明,请你为中国地震预报作出些贡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4-4-19 17:16
好呀我来作贡献,给我啥编制?多少钱一天?啥福利说清楚我考虑考虑。看你对新疆于田7.3级地震常提及,是否觉得我提前几十天预报的7.2级要比中国地震台网地震当天显示的7.3级要精确一点点是吗?
发表于 2014-4-1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退休职工,现年80多岁想在有生之年能为地震作出点力所能及的事.希望不再看到唐山和汶川地震的前景,两次地震死亡30多万人,实在太痛心啦.我的文章可在地震论坛上查到.也可在汶川地震一周年文集中找到.文章的名字是<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分析地震>.希望大家互相交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4-4-20 17:34
回复 8# doubang [/b
    原来是有资历的人,失敬了。像我这样的无名小辈,咋帮的了那些科学家,我觉得有您足矣。
发表于 2014-4-20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地震专家他们在学校也不是学地震专业,他们都是学的地质专业.有些年轻人是培训班出来的.现在大学里还没有地震这个专业,不过在在大学里也有些老师研究地震.我的文章曾向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地震学报发过稿,他们的回复是我没实验资料,无参考价值.地震学报的回复是找不到审稿专家.我们都是民间的地震爱好者.说多了会引来麻烦.地震论坛曾多次关闭.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doubang

一直以为先生是中年人,我自以为在这个论坛算是年老的了。经常倚老卖老,惭愧惭愧!

关于你的地震发生的原理……但是我主要的是关心地震云的来历,关心地震云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合理性。关心地震云的可预报性。
但是我不主张以个人为单位的从地震云观察来预报(猜)地震,我认为这应该是国家部门的事。我宣传“地震云”的目的是希望达到国家系统观察的结果。


从地震云的客观性,我们实际上得到的是现代气象学的“谬误性”。
采纳山水君的意见,我正在把这里我的大部分发帖和一些网友的批评汇编成一册“地震云研究”的小册子。
但我的编译重点却是从地震云揭示现代气象学的大量谬误。
如山水君所言,对气象学的问题的讨论其意义要比对地震云的问题讨论的意义大得多。


现代气象学最大的谬误,莫过于对地球大气层中的水分,视作一种大气活动的附带物。而把大气压力的变化看作是天气变化的主因。出于这样的误导,现代气象学不得不违背物理学的基本定理,在大量的天气现象的分析中不惜进行错误的数理推导,制造了一整套的错误的气象理论。
可以说现代气象学就是一门彻头彻尾的“批着现代科技外衣的巫学。


我不批评您的地震成因的理论,因为对于地震的成因我确实不懂。但是我不能接受其中的套用气象学的成云理论来解释地震云的观点。(包括许多其他网友的什么地热导致水汽上升等等的说法)


地震云就是普通云!95%以上的普通云的成因,规之于地壳之下的未知活动的外向能量发射。普通云在成云之后才服从大气的许多活动规律。地震云(特别是排骨云和鱼鳞云)只是在这些普通云中受到比较强烈地下活动影响所生成的、带有特定形状的云,是空间驻波的一种能量释放的表现。


水的各种相变的结果,是地球上天气变化的主角(而不是气压变化)现代气象学把天气变化的主角描绘成大气的一种附带物,实际上是把主要矛盾撇开而企图从次要的天气现象来研究天气的变化。这显然是走不通的路。就是现代的数值预报也不顶用,因为对于同一个已经定型的过程,次要矛盾永远不会变为主要矛盾。


人类熟悉的水,却有许多我们所不熟悉的特征。甚至有些特性我们都以常识的方式完全地误解了。
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水蒸气可以被大气的运动(风)送来送去……,还有,目前流行的大气的相对湿度等。就是一些典型的常识级的大错误。


的确,我所讨论的内容太过于分散,但是确实,我的对立面太大。
我的绝大部分的观点,在这三年中都已经逐步地在这个论坛表述过了。
只有关于水蒸气分子团簇的观点我一直保留了没有讲,那是因为我申请了一个专利,但是那专利从开始申请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还没有批下来。但是从最近的一些帖子,我已经把这个观点公开了(见mm5的发帖“试验”)我还画了一些示意图来说明。希望先生可以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更希望先生到我的气象版块发新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霁雪同志我把自己对地震云的认识提出来供参考:地震前空中出现的异常云体,人们把这种云体称为地震云。由于它与地震有一定地对应关系,所以人们对它比较关注,尤其是那些对地震特别关心,又想对它进行深入了解的人,对这种异常云体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和资料收集,并拍照了大量的地震云照片,这就引起了更多的人对它进行观察和探讨。根据多年的观察结果,发现这种云体与一般云体有很大的差别。在形态上有单条地震云、多条地震云、卷震云和团块云等不同形式,而且这种云体多出现在晴天其面积又不大;在颜色方面有白色、灰色、橙色和橘红色等,这是一般云体所没有的;在云体的高度方面它属于高云,高度在6000米左右。一般的云体的高度在4000米到2000米和2000米以下,而且它的面积也比较大。这种云体可能会出现阴天或下雨。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一般出现在早晨和傍晚。
地震云和一般阴雨云的形成原因也不相同。一般阴雨云是由水汽与冷空气相遇而形成,而地震云则是由电离子遇到磁场的磁力线对它作用的结果。在地震期间地球内部释放出大量化学元素的电离子(地震前后在地下水和空中都有发现),在它们复合时还会发出不同的光。又因为在地震时不但有大量的电离子出现,而且在地震区磁场强度也会发生大的变化。关于电离子向磁力线的方向运动,并形成带状的电离子云问题。这是瑞典天文学家摄氏1741年观察极光时发现的(资料(2)215页)。1958年8、9两月美国发射了三枚火箭,把核弹带到480公里高空并在那里爆炸。核爆炸所产生的大量带电粒子沿着磁力线方向扩散离去,并确实被约束在那里,所形成的带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这种带状电离子云还产生了微弱的极光,并使雷达中断了一小段时间(地震时也有此种情况)。所以,可以说地震云是电离子向磁力线方向运动的结果。这种现象可以用地球内部涡流运动的观点对它进行合理地解释。
地震云的出现在我国地震史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7月27日在日本真锅发现异彩长条地震云。2008年5月9日甘肃天水发现异彩地震云、同一时间5月9日在合肥大范围发现放射条带状地震云,同时5月9日在山东临沂也发现不知形状的地震云,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就发生了7.8级地震;2010年4月12日西安、咸阳、三门峡三地发现地震云,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三门峡离玉树1350公里,甚至有些地震云离地震点更远。2010年11月30日17时30分左右,我在西安南郊,发现空中有一条颜色很浓的灰色的地震云,当时我想可能什么地方要发生地震,当天晚上我在地震网上看到西藏当雄30日16时39分59秒发生5.2级地震。由于出现地震云的地方远离地震点,所以使一些人不相信地震云与地震有关。在我们分析地震云的同时,如果能把地球自转的其它一些因素也加以考虑,那么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电离子上升到高空后,它与地壳之间就失去了整体性,所以地球自转时电离子不能随同地面同步运转,这就使地震点与出现地震云的地方在位置上出现比较大的差距。目前一些学者对地震和地震云之间的关系还持有不同的看法。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始于1976年唐山地震之后,比日本要晚几十年。
要想进一步了解地震云的形成,还得从原子的磁性谈起。一般原子都有磁性,这是原子的基本属性,所不同的就是它们的磁性大小。在大多数材料中,微小的原子磁体排列的方向是无规则的,结果磁性效应大部分都抵消掉了。尽管如此,还是常常显示出弱磁性来,这种现象就是它们的“顺磁性”。当原子的磁体整齐地排列,从而相互加强,就会产生很强的磁场。例如,一些磁性较小的物质,在磁体的作用下会被整列,并会被磁化而显示出它的磁性。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使一些带电离子(失去外面电子的原子)被磁化后,就向磁力线方向运动,形成我们所说的地震云。
地震云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方向性,地震云的方向一般都是南北方向。因为地球的磁场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地震云的方向总是南北方向。但是,由于地震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会干扰地球的局部磁场的方向。所以,地震云的方向和形状也会生变。另外,地震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在运动,并有一定的方向。当我们观察到地震云时,会发现地震云缓慢地向东移动。其原因是地核内部带电物质绕地轴旋转的快,而地壳绕地轴旋转得慢(因为地球内部不是刚性体)。地球磁场的变化又取决于地核内部带电物质绕地轴旋转的快慢。当地核内部带电物质(电离子都是磁性物质)绕地轴旋转得快时,磁力线绕地轴旋转得也快。由于地球的旋转是自西向东旋转(根据太阳升起方向)。而地壳又比地核内部物质绕地轴旋转得慢。所以,我们就看到地震云缓慢地向东移动。
为了能够识别地震云和一般阴雨云之间的差别,可利用气象雷达对它进行探测。如果雷达上发现反射波,就说明它是地震云(因为电离子的电磁波会干扰无线电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doubang
先生的观点,地震云是普通云之外的一种特殊云体。这样的看法和大部分的网友是相同的。
但是,大部分的网友所指的地震云是那些被气象学指为蔽光高层云的飞机云、排骨云和鱼鳞云,这些云的高度不是在6000米。所以这里存在一个逻辑问题,这些云到底是特殊云还是气象云?先要证明这些云不是气象云然后才能分析是不是地震云。
这个显然是目前地震云不能被人承认的关键。
另外先生提到的“一般阴雨云是由水汽与冷空气相遇而形成,”“地震云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方向性,地震云的方向一般都是南北方向”。这两点和我的观察及看法不同。我已经详细的分析和证明了,水气遇到冷空气是不会发生凝结的。所以,我们以后有机会慢慢讨论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楼的分析,至少少了一项,那就是宇宙,星系,太阳系,各大星体的生命力。以太阳系为例谈谈我的假说。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表面和内部每时每刻都在热血沸腾,源源不断地释放者光和热。(为什么会沸腾?)时而出现日珥等天文现象。然而,在太阳出生后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宇宙中的小星星和宇宙尘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太阳表面堆积越来越多,随着那种沸腾或沉浮或漂移,慢慢演变成了如今的“黑子”,那么以后的时日里,墨子斑块越来越多愈来愈多,并大片连接,犹如火海中的陆地,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逐渐扩大并形成一层薄薄的壳这就是如地球地壳的雏形。周而复始不断吸纳来自宇宙的尘埃和星体,这层壳会逐渐的变厚变硬,而太阳表面的沸腾被牢牢裹入这层壳的深部,越来越深,但这层壳受到来自沸腾的冲击,这种冲击会随着时光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无力,到了这个时候,太阳已经不能在称作恒星,而是行星的初期阶段,当年的沸腾对壳的冲击就是早期的----巨型地震,伴有火山爆发,等等,宇宙中的元素千奇百怪,若遇到含有丰富的水汽的大型彗星的加入,那么就有可能成为地球的早期------接下来我们谈地球,地球曾经就是一颗恒星,如上述的演变成了现在的地球,地球的内部依然沸腾,不时的对地壳造成一定的冲击,而这个冲击是来自地球的内部,并且越来越弱,强大的时候可以改变整个星球的气候,元素含量构成,毁灭一切已经适应这个星球的生命,随着冲击的减弱,逐渐由出现了新的适应者,如此周而复始,到后来出现了人类,而那种沸腾带给那层壳的冲击减弱到了零星的地震和越来越少的火山爆发,而早期在火焰上的那层壳早已留下了如今板块漂移说痕迹。宇宙的生命周而复始形体的形成和消亡也许我们短暂的人类永远不能破解的迷,但上述假说用来解释地震也许够用了---------省略无数-----总之,不论是板块的挤压也好张烈也好,,地震的能量源头,来自地球内部的放电,----地下雷电---
待续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4-4-21 22:33
框,框,框,卖【地震计算法】,框,框,框卖【地震计算法】,算不到地震加利息陪钱,哈哈,哈哈哈。。。。。。。。有哪个科学家不服气的来呀,不要让你们常说的【民科】【骗子】抢了你们的光环。框。。。。。。。。。。。
匿名  发表于 2014-4-22 15:54
地震理论研究出现一个崭新的方向,顶
匿名  发表于 2014-4-23 09:50
框,框,框,卖【地震计算法】,框,框,框卖【地震计算法】,算不到地震加利息陪钱,哈哈,哈哈哈。。。。 ...
Guest from 119.143.76.x 发表于 2014-4-21 22:33



    由于本【地震计算法】怕别人偷窃,所以没留付件,全留在脑子里,时间长了会忘一点点,那天脑子偏瘫或成仙就就此失传,望中国的5大发明有个传人。
匿名  发表于 2014-4-30 09:13
热能与动能是相互转化的,这是不灭的真理,地下有地热,并且存在大量的地热,巨大的地热可以转化巨大的动能,从这个科学角度出发,这个“动力”能够撼动地球,虽然还无确凿论据和实践证明,但有一点,那就是这个“动力”符合地震后形成的表象,这也迄今发现的,满足地震形成条件的唯一动力。以往的路为什么走不通,那就是被“板块理论”蒙蔽!
匿名  发表于 2014-4-30 09:19
霁雪

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楼
发表于 2014-4-18 18:42 | 只看该作者

地震的原因无论来源于什么过程,总不能排除一个力的过程。
只要有力的存在,受力的物体必然要发生变形。发生了塑性的变形,地震就不会发生了。只有在那些不肯发生塑性变形的地壳最坚实的地方,力就会加强,能量就会升级,于是就发生了断裂,也就是地震。
所以先生第五点所说的“能量是在最薄弱的地方进行释放,”必定是错了。
应该改成“能量是在最坚实的地方进行释放”
-----------------
霁雪先生,我不知道你是按照科学思维方式,还是按照自以为是的方式思考问题。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车胎充气”,车胎突然被充爆了,它在车胎的最坚固位置爆开的么?你是版主,其实我极不想为此解释,但这么一个简单问题,我怎么想,都不该这样说啊,“能量是在最坚实的地方进行释放”?
匿名  发表于 2014-5-2 13:40
我可以肯定,对这个帖子的质疑会越来越少,你根本质疑不了,我再次的提醒,地震的成因涉及了物理知识,涉及了化学知识,在物理、化学知识中讲到,任何物质都可以由热能转变成动能,同时任何动能可以转变成热能,那么地下存在热能么?如果有热能,就必然有动能,在这里,我们清楚的看到,岩浆就是地下巨大的热能,而巨大的热能会产生巨大的动能,然而,这个巨大的动能却被忽视了,这是研究问题的方法么?所有偏离了这个现象的研究而得出任何“理论”的都是错误的,也根本不堪一击。
发表于 2014-5-2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Guest from 1.63.204.x
我想提个疑问,如果楼上有空闲,希望能解释一些。。。。在这里,我们清楚的看到,岩浆就是地下巨大的热能, 。。。。您前面的这段话所表达的。我的疑问,岩浆在地下是高温液态,为什么喷出地表后变成了固态岩石?冷却吗?我给出的解释是---岩浆是被动受热,其自身不会发热,更称不上是热能,岩层在挤压过程中有的成为山峰,有的会再次被深入地下,再次被融化为岩浆,周而复始,且处于减速过程中。。。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4-5-4 20:03
“岩浆是被动受热”,主动、被动受热不重要,关键,是地下我们知道存在岩浆这样的高温物质,有了这样的高温物质,按照热能可以转化动能,这一事实,有热量,就必然有动能,水是很普通的液体,但水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切割玻璃,也可以爆炸,供热锅炉爆炸是常有的事情,你能否明白这个热能与动能的关系呢?
匿名  发表于 2014-5-11 22:37
回复 11# 霁雪

回复霁雪斑竹,经过多次观察,2.2级以上就有排骨云
发表于 2014-7-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地震成因和它的预报,要有一种追求事物的真实性的精神。如同公安局破案一样,对所有可能都提出来进行分析。经调查分析把不合实情的立案放弃,再查找新的线索建立新提案,直至案件弄清为止。问题弄不清公安人员放不下心。有的退休后还要参与办案工作,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8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Guest from 124.160.217.x

你好,“2.2级以上就有排骨云”!!!
我不想否定你的观察,事实上你的观察和我的成云理论是一致的。


我的成云理论:水蒸气在大气中是不会发生冷凝变成云雾的。是从物理的角度不存在这样的机理。
由此,天上的云统统只能是通过热凝过程发生的。热凝过程,在这个回帖里不再介绍了,本帖的其他楼里我已经有介绍过了。
但是热凝能源来源地应力异常的暴发是极大的一个方面,其他的有太阳和其他星月的影响等等。
所以只要是天上有云,这些云就几乎和地震脱不了关系。
当然了发生2.2级的地震的前后你观察到了排骨云,这时极有可能的。


问题在于每天地球上发生3级以下的地震的次数实在太多了。而地应力异常的能量的传布距离:3级的地震震前的能量传播距离远超过5000公里以上,4级的就能影响到地球的对面……


所以从一片或几片排骨云,你很难确定是从那里传布过来的能量。
可能在您的脚下发生了3级地震,同时在您的头上看到了排骨云,但是你仍然不能确定你看到的排骨云就是你脚下的地震导致的。
这时我不主张用地震云来推测小于4级的地震的道理。


事实上任何时候,任何云体,几乎都能看到排骨云的迹象。而且往往不是一种。
这也就是气象学认为没有地震云的理由。


所以从我的角度是证明不存在气象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4-7-18 06:08
霁雪
我的成云理论:水蒸气在大气中是不会发生冷凝变成云雾的。是从物理的角度不存在这样的机理。

导致地震发生的能量是积累起来的吗?
积累过程需要多少长的时间?一小时?一天?一星期?一个月?一年?……
是如何积累的。

我想这个说法不存在
本文来自: 地震坛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tan.com/thread-145490-1-1.html
------------------
霁雪 先生,你上面的两个观点完全是错误的。不懂不要装懂,科学不是胡说八道。下面这段话会不会让你永远闭嘴,自己能否扇自己几个嘴巴?
  探研地球的能量积累与释放的过程
                                       
  
   我们知道,地下存在着天然气、石油、煤炭、瓦斯、核物质燃料等,那么,这些可燃物质是怎样形成的呢?他们又是如何演变的呢?是如何积累与释放的呢?下面,就运用正确的分析和科学逻辑的推理来具体阐述。

  

      对于天然气、石油、煤炭、瓦斯、核物质燃料,这些都是地球内部的能量,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这些含碳的物质是如何进入地下的呢?我们清楚,地球内部,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存在煤炭、石油、天然气,而是分地区,存在地球的某一位置,对于这些能量存在的位置,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既然这些能量存在某一位置,那么,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一定存在着和地球其他位置所发生的气候、地理、地形以及河流、湖泊等不一样的情况,那么,形成这些能量一定是在地球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形成,在地球表面上,每一个地区,地理环境、地理形态都不相同,有峡谷,平原、山地、湖泊、河流。地下含碳物质能量形成,主要是靠地球表面向地下输送,那么,含碳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地球内部呢?



    地球表面存在大量的含碳物质,树木、植被、动物、以及含碳量较少的泥沙,这些物质如果裸露在地面,就会风化,碳元素漂移空气中,但如果被埋于地下,就会将含碳物质转变成一种能量,如果仅仅靠雨水向地下渗透,地下的含碳物质的储量不会很大,那么,地下巨大含碳能量物质是通过什么方式储存地下的呢?



   以往的理论,煤是树木、植被、动物尸体堆积,以及沼泽地等经过时代的变迁,形成煤炭,我们就要从一个理论做以分析,什么情况才使得树木、植被、动物尸体堆积到一起呢?经过仔细分析、探研,在地球上,只有一种可能将树木、植被、动物尸体形成堆积,那就是“湖泊”,湖泊,他形成了聚集各种地表物质的条件,地表的物体在水流的冲击,被湖泊沉积下来,同时湖泊中存在大量的鱼类,湖泊的形成到干涸,要经历几百年,上千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要积累无法估量的树木、植被、泥沙,以及鱼类繁衍、死亡等过程,而湖泊有几十米,上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度,经过数年的沉积,在变成盆地陆地,那么沉积的物质储存了大量的含碳物质,从而完成了碳物质的积累。而这个过程,与生活中的沼气池完全相似。



    中国近几十年的数据,一千多个湖泊消失。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堰塞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要考虑,在原有的湖泊消失,同时又出现了新的湖泊,这个变化是不是要值得思考和注意。

    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是否能得出一点结论,地球内部的含碳能量来源于湖泊的沉积?下面来推理这些能量是如何发生转化的。

    干涸后的湖泊,是不是立刻就蕴藏了天然气、煤炭、石油、瓦斯等等呢?经过判妍,但还不是这样的。干涸的湖泊形成了陆地,地下埋藏了大量的含碳物质,这些含碳的物质沉积下来,需要一定时间的演变,就如沼气池一样,需要特定的条件,当具备了一定条件,那么就有了甲烷气体。而煤炭的形成更需要漫长的时期,并且需要更特殊的条件,那就是,这样的特定环境要经历一场地震,经过地震,被埋在地下的含碳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进行了能量的转化,形成煤炭,也正如我们生活中的“木炭烧制”、“烧制生石灰”的过程。

     

    对于石油,在地震后,地下形成了煤炭,而煤炭仲含有大量的液体,以及地面向地下渗透的雨水、河水,水与地下煤炭的长期混合,形成含碳的液体,而这些液体会向地球内部的其他低洼地方溢出,溢出的液体就可能是原油,从地球的石油,煤炭的分布,你会看到,据煤矿150公里处会发现油田。



    对于地震如何形成,前面有阐述,这里略去。

   以上的观点,任何事物都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相信,在人才济济的中国,破解地球的这些奥秘,指日可待。  



                                             

                          写于2014.4.19(上午)



本文来自: 地震坛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tan.com/thread-145681-1-1.html
匿名  发表于 2014-7-19 17:25
霁雪
我的成云理论:水蒸气在大气中是不会发生冷凝变成云雾的。是从物理的角度不存在这样的机理。

导致地震发生的能量是积累起来的吗?
积累过程需要多少长的时间?一小时?一天?一星期?一个月?一年?……
是如何积累的。

我想这个说法不存在
本文来自: 地震坛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dizhentan.com/thread-145490-1-1.html
------------------
霁雪 先生,你上面的两个观点完全是错误的。不懂不要装懂,科学不是胡说八道。下面这段话会不会让你永远闭嘴,自己能否扇自己几个嘴巴?
  探研地球的能量积累与释放的过程

----------------------
本以为,人贵有自知和明,知耻知羞,霁雪先生会认真反思,且不谈扇自己几个嘴巴问题,至少对自己的言论应该收敛,但依然大言不惭,这实在很难理解。似乎当代潮尚,小姐“露底不羞”。
匿名  发表于 2014-9-1 19: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6 13: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