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37|回复: 5

地震预报的数字化道路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09-9-20 14:04 |阅读模式
地震预报的数字化道路
利用“岁差常数”计算预报地震
科技飞速发展,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宽,理论、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我们的头脑也必须更新,否则就要落伍,不能用已有的有限知识否定新的发现。有了正确基础理论的指导,有了数字化的计算,其相关的地震预报研究工作都将势如破竹!
邢台、唐山、汶川大地震,已然过去,暮然回首那些惨烈悲景使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一想起她们心里就难过!下一次的大地震将在那里?如何避免悲剧重演?是每一个地震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我们每个民众的责任与义务。
“岁差现象”的发现是人类对“地球较差自转”的最早发现。只是解释上的失误,耽误了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其实“岁差现象”就是地壳整体与局部运动在天文观测上的具体反映。世界各地天文台所测量的“岁差常数”都不一致,为什么不一致?那就是地壳板块局部运动的结果。这种局部板块运动使板块弹性变形,积蓄应力,释放应力的过程就是地震。板块周边的形状复杂使其积蓄的能量不等,得到及时释放的能量就是小级别地震,积蓄较大能量释放的就是较大级别的地震。
地球对于我们人类来讲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分科过细,无疑多数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天文、地理相结合的产物。
“岁差现象”无非存在三种解释方法;
1、地球自转变慢。
2、地轴做圆锥运动(牛顿解释岁差的方法)。
3、地壳在“固体潮汐”作用下,与内部顺时针差速(中国人解释岁差的方法)。
第一条显而易见的被排除。如果是地球自转变慢引起的岁差现象按时间算来地球早已停止了自转。
第二条牛顿对岁差现象的解释,其中存在三点显而易见的矛盾。
1)地轴有数轴性质即“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南北半球不能共用一个岁差常数,事实却共用一个。
2)26000年的岁差周期,即不是地球公转周期,也不是月球公转周期,难道“引力”还有延时作用? 用陀螺比喻解释岁差是风马牛不相及。
3)地轴中心点的数值是零!那么它表示是恒星年?还是回归年?混绕在一起。难以解释地球在20′24″的时间里公转36475KM 的距离问题。
根据以上三点矛盾,就足以说明牛顿对岁差现象的解释是一个严重失误。这样一来只剩下唯一的第三条,只有用地壳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与内部作“顺时针差速”旋转,这才是唯一正确的解释方法。
任何自然现象都有一定规律性,都存在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只是比较复杂我们还没攻破而已。牛顿对“岁差”解释上的错误,是天文学与地理学科的脱节,影响了我们对地震预报工作的深入研究。使我们的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步入歧途,迷失方向,进展缓慢。
现在的所谓“某某”能准确预报地震,他们连地震发生的机制、原理都全然不懂,无非是依靠能看到的物、化现象来判断,缺少基础理论指导与数字计算的支持。可以说;就是“撞大运”!要知道,地震预报的发布关系当地政局的稳定的极其重大问题。要想做到准确的预报不能只靠现象而是要有基础理论及数字计算的有力支持。试问?如果让其立“军令状”他还敢吗?
我们知道地壳因“固体潮汐”作用慢于内部自转,因而形成了与内部顺时针差速,差速的角度天文学界命名为“岁差常数”。根据现有的观测结果来看“岁差常数”按纬度来讲,纬度越高其“岁差常数”越小,纬度越低岁“差常数越大”。这种现象,其实这就是天文学界所公认的宇宙天体普遍存在的“较差自转”现象,地球也毫不例外存在“地球较差自转”。地理纬度与地理经度的“岁差常数”的差异就是板块漂移运动的结果。也就是大陆板块应力积蓄的过程。应力的释放就是地震。地球每年都有500多万次地震,每天都有上万次地震。只是小级别的地震人类无法感觉到而已。
利用“岁差常数”预报地震,是地震预报研究数字化的必要途径。现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多个“天文台”,还可根据需要在岛屿设立“观测点”,互联网可以使这些天文台、观测点联网。利用天文台、观测点观测的“岁差常数”变化来分析计算板块的移动方向及应力,再结合天文星象、地球物、化、动物的异常现象、历史的经验等,就能做出准确的地震预报与海啸预报。

作者;王金甲  王镇等
单位;阜新嘉隆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10-10-109
信箱;wang.jinjia@163.com
发表于 2009-9-20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自转变慢”这一因素不能排除;如果地球变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假定地球的自转动量不变,那么赤道附近的地质堆积就会增加;这一增加的结果会导致地球自转减慢。
发表于 2009-9-20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撞大运”!

地震作为一个结果其发生前会有很多的征兆。地震云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征兆;尽管我们连云的产生机制都没有搞清楚(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不妨碍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得出可观的成果。
发表于 2009-9-2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拔对岁差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发表于 2009-9-23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海拔”是地理"纬度"。
发表于 2009-9-2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做岁差周期?什么叫做黄道周期?  (评分: )
  它们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请您说明清楚点好么?曾经有2个人热心为我作解释,但是我还是听不懂!一知半解!
  岁差周期:
  在外力的作用下,地球的自转轴在空间的指向并不保持固定的方向,而是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岁差,而周期运动称为章动。岁差和章动引起天极和春分点位置相对恒星的变化。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在编制一本包含1022颗恒星的星表时,首次发现了岁差现象。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了岁差。据《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
   牛顿第一个指出产生岁差的原因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26000年,圆锥面的半径约为23°.5。这种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除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外,地球还受到太阳系内其它行星的引力作用,从而引起地球运动的轨道面,即黄道面位置的不断变化,由此使春分点沿赤道有一个小的位移,称为行星岁差。行星岁差使春分点每年沿赤道东进约0.13角秒。
   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绕黄极作岁差运动的同时,还伴随有许多短周期变化。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在1748年分析了20年恒星位置的观测资料后,发现了章动现象。月球轨道面(白道面)位置的变化是引起章动的主要原因。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分析得到章动周期共有263项之多,其中章动的主周期项,即18.6年章动项是振幅最大的项,它主要是由于白道的运动引起白道的升交点沿黄道向西运动,约18.6年绕行一周所致。因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有相同周期变化,在天球上它表现为天极在绕黄极作岁差运动的同时,还围绕其平均位置作周期为18.6年的运动。同样,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具有周期性变化,并引起相应周期的章动。
  黄道周期: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从地球上看,黄道很接近于太阳在天球上作周年视运动的轨迹。由于地球公转受到月球和其他行星的摄动,地球公转轨道并不是严格的平面,即在空间产生不规则的连续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多项短周期的和一项缓慢的长期运动。短周期运动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加以消除,消除了周期运动的轨道平面称为瞬时平均轨道平面。黄道的严格定义是: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瞬时平均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是天球上黄道坐标系的基圈。
http://zhidao.wangchao.net.cn/detail_657584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6 10: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