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46|回复: 5

对《地震云,事后之明?》的全文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云,事后之明?2010-2-5 12:52:24 来源: 南都周刊 
地震云到底是不是伪科学?海地大地震时它们又跑到哪里去了?
        每逢有地震发生的时期,网络上总会出现相关“地震云”的照片。地震云到底是不是伪科学?海地大地震时它们又跑到哪里去了?
      
        文_雪歌(气象学博士生,主要研究边界层气象。科学松鼠会成员)

按:不知道会不会也有“鸵鸟会”!?
        上图为所谓的“地震云”,下图为气象学里的“卷云”。
        2009年5月12日,NASA在美国俄亥俄州拍到的诡异云层,被网友疑为地震云。
      
        我国疆土广阔,位于多板块交界处,是地震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除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这样巨大的灾害以外,大大小小的地震也时有发生。国家地震局统计,2008年全国5级以上地震发生了88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板块活跃地区如台湾省和四川省。虽然地震是常见灾害,但目前人类对地震的研究进展还不足以对地震进行准确的中短期预报,很多人试图寻求其他方式来间接预报地震。
按:“其他”一词从何谈起,不详!
按:不应该丢掉青藏高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前3天,合肥、天水异彩和山东临沂等地有人称看到地震云。2008年5月31日合肥再次出现大范围地震云,6月1日巴士海峡发生地震。现在网上又开始流传江苏一带多处出现地震云,甚至有人宣称这段时间附近地区将发生强地震。这一事件引起群众广泛关注,这传说中的地震云是何方神圣?它真的是“地震使者”吗?
      
        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一个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随后几十年,中国和日本民间爱好者做了一些观测和总结,认为“地震云”是地震在酝酿阶段向天空释放的云雾信号。其形态或成一条狭长的云带,人称“飞机云”;或成辐射状的“扇骨云”带;或一条一条平行排列的“肋骨状”云。通常出现在早晨和傍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
      
        关于“地震云”的生成机制,第一种是热能和水汽释放理论,当板块运动时会从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高温高压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气中形成狭长的“地震云带”。另外一种理论是说地震之前地磁场以及电磁场都会发生变化,于是水汽或者尘埃受到影响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云。
      
        不少人利用类似理论预报地震,比如旅美华人寿仲浩就是其中一位。他靠看卫星云图上地震云带的位置地震进行预报做了十几年的地震预报,并自称成功地报出2003年12月伊朗办姆地震。有的报道甚至称他为“读懂了云的语言”的人。
      
        “地震云”成为这些自发研究地震预报的人们关注的话题已经数十年,网上流传着无数声称是在大地震之前拍摄到的各种“地震云”图片,还有人统计比较各地“地震云”传闻和事后发生地震的相关性。他们声称,“地震云”出现后几天到几个月,在距离“地震云”数百到上千公里以内的地区,大多会发生地震。
      
        与此同时,“地震云”几乎完全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它既不是气象学术名词也不是地质学学术名词。其不流行到,连认认真真地用科学知识反驳“地震云”的文章都少之又少。讨论“地震云”的几乎只有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人士。不但欧美气象部门没有关于地震云的课题,中国气象部门和日本气象厅也没有。“地震云”的支持者对此的看法是由于“气象学家和地震学家片面地否认和牵强地用气象学理论解释”。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
按:主流理论在成为主流之前都曾经是非主流的,所以主流不一定高尚,非主流也不一定低贱。
按:能不能成为课题与能不能成为理论其间并无联系。成为课题也无非是得到官方或当局钱财方面的支持。
      
        在气象学和地震学工作者看来,“地震云”是一个缺乏理论基础充满民间想象的“传说”。起码它还有好几个待解答的疑问。
      
        四问地震云
      
        如何证实“地震云”是“潜伏”在普通云中的“地震使者”?
      
        对于气象学家而言,那些所谓的“地震云”都属于气象学中云的范畴。气象学中相关云的生成均跟天气系统或者当地对流条件相关,它们的产生需要很大的能量。带状的“飞机云”属于卷云带(cirrus streak),其大多发生在高空急流边缘,被拉伸很长。在卫星红外线云图上看到白亮狭长的带,对比天气等高线图就能证实这个说法。辐射状的“扇骨云”有的是几条卷云带,有的是高积云带,形成这样的分布也是由于高空风场的分布。“肋骨云”属于云街(cloud streets),由于大气湍流的有组织分布会形成水平延伸的涡度卷,在上升区就会形成云,下沉区为晴空。网上有大量在各国拍摄到的普通云,和所谓的“地震云”难以区别。
按:如果那云处于“高空急流边缘,被拉伸很长”,那它为什么会长时间停留在同一地点?!
按:地球上任何时刻都有无数条等高线,那会不会任何时刻都有无数条飞机云?!
按:地球上任何时刻都有无数条等高线,而每一条等高线都意味着一个相当大的过渡空间,那这云是如何     被拉成飞机云的?!
按:“湍流”的“有组织分布”?!既是“湍流”又怎么能“有组织分布”;既是“有组织分布”的,那     又怎么成为“湍流”的?!
      
        如何证实地震之前会有如此大量的热能和磁场释放,并产生高空的云?
      
        有人根据在某处地震时发现涌出一些高温地下水,就认为板块运动会释放出大量热能和水汽。这种说法很难让人信服,因为大气运动需要远远大于人们想象的能量。试想如果地表释放的水汽都能够在天上形成云了,那么居住在地表的人们会没有更明显的知觉么?密集的气象自动站都在观测着地表和地中温度,并未有数据证实地震之前地表温度有系统性地增温,更别说增温到6000米高空产生大范围的云带。另一方面,局地加热产生的对流云(不管你是地热加热还是太阳辐射加热),由于其强对流不稳定(上冷下热)都会发展成积雨云伴随着降水。就如炎热潮湿夏季出现的午后雷阵雨,就是局底加热对流生成的云。就算地热放出的水汽能产生云,也应该是这样类型的云体,而非卷云带或者高积云等。
按:作者对“热能和水汽”说的批判我是同意的,尽管他的表述不到位。
      
        关于电磁场变化的说法:地磁场的改变并非易事,是否有数据显示地震前磁场的变化强度呢?当近地面出现如此强大的电磁场变化时,人们生活是如何不受到影响?另外,电磁场影响云的分布这一说并没有足够的观测支持,当空气中粒子被电离以后,电势场达到一定强度就会释放电能(闪电)。如果电磁场变化达到影响云的分布的话,是不是应该会观测到高空的放电现象呢?
按:“影响云的分布”与“放电”的阀值不必相同。
      
        “地震云”的出现和维持时间怎么与地震活动搭配?
      
        据称“地震云”常出现在早晨和傍晚,持续时间半小时到数小时。出现后有时1周到2个月以后才出现地震。既然板块运动在释放热量和电磁场,为什么此后没有反复出现?地表释放热量的话,应该不分昼夜,是否有“地震云”的夜间观测呢?
按:“早、晚”说,有一定道理,因为这时间段易于识别。
      
        如果说“地震云”是地震的终端产品,那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地震云”理论在从地表能量到云体的外形持续时间等问题都是含糊带过的。
从板块到地表到天空6000米,中间涉及了太多的物理过程。如果能产生“地震云”,
这些过程都不应该是不可测的。比起天上的云,为什么不加强对此前那些变化过程的关注?
按:“远”--这是老百姓所能用的最经济的手段,“近”的研究和预测手段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都被    你们占有,而恰恰是你们认为地震不可预测,你们在如厕蹲下之前就已经声明没有手纸也无需手纸。
      
        就算“地震云”支持者能从普通云中成功地将“地震云”筛选出来,从地表温度和电磁场观测中找到充分的证据,并通过模拟证实由此可以产生云,并且是外形比较特殊的云以后,还得面临另一个实践问题。从现在网上流传的预报跟实际结果对比看来,“地震云”的预报指示意义也非常有限。网上所谓的“地震云”的“成功例子”很多是:A城出现“地震云”,几天以后距离A处上千公里的B处发生地震。
按:科学研究无止境,难道地震云的研究就一定要有止境?!
匿名  发表于 2010-2-6 01:20
183.71.127.* 12楼
看了作者的帖,可以说作者对地震云了解太少,有的连简単的物理知识都不了解,所以对了解地震云和理解地震云方面的知识很困难。
     文中讲到:"关于电磁场变化的说法:地磁场的改变并非易事,是否有数据显示地震前磁场的变化强度呢?当近地面出现如此强大的电磁场变化时,人们生活是如何不受到影响?另外,电磁场影响云的分布这一说并没有足够的观测支持,当空气中粒子被电离以后,电势场达到一定强度就会释放电能(闪电)。如果电磁场变化达到影响云的分布的话,是不是应该会观测到高空的放电现象呢?" 为此,本人想问一句,一个电磁埸单极一般情况它会放电吗?而在我们身边的电视手机无线电广播和无线通迅为什么没在空中放电打雷?是否放电打雷而主要取决于它的波长和电极,云和地面和云之间放电取决它的电极,即阴阳之回路,而地磁波回路电极在什么地方?难道在空中?地磁波是中高频,它的放电也是在局部范围内,如地震云的各种形态就是地磁波作功的结果,俺肩上的癣发麻象针刺就是地磁波放电的结果。再是地磁波它是一种磁化,并非与你所讲雷电现象。
    另外,对海地地震云之事,由于俺只能看到中国云星云图,不能无根据在此谈论,若谈必看到当地云图后在发表言论。
                                                                       2010-2-5 23:20
--------------------------------------------------------------------------------------------------------------------
      以上员俺在百度地震吧对同一题的帖的回复发帖。
匿名  发表于 2010-2-6 01:35
更正:将2楼最末一排的以上员改为以上是。
发表于 2010-2-25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5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写于1998年;
投稿于《广州教研》地理版无回音;
2002年上传到K12教育网站。
2007年在教学论坛中发表帖子《你见过地震云吗?》
文中使用真实姓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3-3 23:15
梁基老师不错,值得我们学习。   本人也写了[云星云图中的地震云]一文,板主已在本吧转帖,欢迎梁老师查看指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6 11: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