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tanlilin

地球磁场与地震新知识 (全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9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抱歉一时失误把纵波和横波名称搞错了。请把以上102楼我的帖子中的“纵波”一词改为“横波”。
2.我继续保留我在102楼的观点。
3.102楼已改正,为了不使楼上的发言落空,故保留原贴。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4-10 09:35 编辑



在建筑地桩中插入避雷针防震,可吸收、缓冲“扭波(电鞭尾巴)”电流,减少“扭波”对建筑的直接破坏。但对地震的“纵波(垂直上下爆炸冲击震动波)”与“横波(水平浪波)”破坏可能效果不大。
发表于 2009-4-1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狼0564 于 2009-4-10 13:41 编辑

楼上对大气中闪电的成因和发生闪电的过程没有充分理解,就照搬到地下,产生了明显错误。

现来说一下大气中的闪电吧。

云层之间的闪电是由于云层之间带有不同的电荷,(或带有同种电荷但是带电量不同)产生电压,电压达到一定程度,击穿空气造成空气导电,(其实就是此时空气成为电的导体,电流在这两部分云层中通过空气从高电压处向低电压处流动,从而使两处电压趋于平衡。这个部位的空气在导电的瞬间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产生高温,(导致发光)高温导致空气膨胀(或称为爆炸),导致发声。

雷电击中地面建筑,是由于空气中的云层与大地带有不同电荷,产生电压,电压积累到一定程度,同样击穿空气放电。而通常击中最高的物体,这是因为云层中和大地的异种电荷吸引,大地的电荷在此处(最接近于高空的地方)积累。造成的尖端放电效应。此时,云层中的正电荷通过瞬间导电的空气和建筑物流向大地从而使云层和大地的电荷趋于平衡。

注意,产生雷电一定是有电压,这是前提,而且放电过程必须有电流的流动。或称为电荷的流动。

具体见图.我不知道云层和大地所带的电荷哪个是正哪个是负,姑且在此图中以上正下负表示一下。具体带电情况大家有时间可以查资料。

如果按楼上所说,有地下闪电或地下电流,请问建筑物和大地之间的电压从何而来?放电时,电流如何流动?莫非就是建筑物和大地之间有电流流动?这可能吗?
2.JPG
发表于 2009-4-10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告诉你!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4-10 13:59 编辑
........请问建筑物和大地之间的电压从何而来?放电时,电流如何流动?莫非就是建筑物和大地之间有电流流动?这可能吗? .....
狼0564 发表于 2009-4-10 12:22


晕倒!我在帖子中不是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吗?不同的岩浆潜流中带有不同的电荷,不同的岩浆潜流间互相放电怎么不会理解???
发表于 2009-4-10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想到“不同的岩浆潜流中带有不同的电荷,不同的岩浆潜流间互相放电”,是难得的,让人敬佩。我不能否认但是也不能肯定你的这个观点。而你的那张图,我认为是存在问题的。
看事情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对人对事都是这样。呵呵。
发表于 2009-4-10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的图中显示的不是岩浆潜流之间的放电,而是岩浆对建筑物的放电。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能否认但是也不能肯定你的这个观点。而你的那张图,我认为是存在问题的。
.......
狼0564 发表于 2009-4-10 13:59


大家到本论坛来是研究和探索地震的,不在乎谁同意这观点谁又否定这观点,只要有人共同参与交流讨论都是好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的图中显示的不是岩浆潜流之间的放电,而是岩浆对建筑物的放电。
狼0564 发表于 2009-4-10 14:10


这图只是我随便制作的示意图,图中发光的不是岩浆而是岩浆潜流间发生短路后产生的电弧,如天上闪电一样,大电弧会产生许多分枝小电弧(或叫电鞭)。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可以在汶川老震区选二个点,相隔10公里左右,各埋入一根铜棒,愈深愈好,引出导线来,监测相隔10公里的这二个点之间的直流电电压,可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加自动纸质记录作监测,可能会获得意外的数据收获。例如有可能会突然出现瞬间高电压现象或正负极间突然倒置等现象。

要用绝缘性好的导线在塑料管道中铺设,塑料管道要埋在地下,以防天空雷电的干扰。
发表于 2009-4-14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以前的群防群测中有这么一个方法。
发表于 2009-4-14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那时候距离没设这么远。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4-14 13:11 编辑
不错!以前的群防群测中有这么一个方法。
狼0564 发表于 2009-4-14 12:48


能找到原来的帖子吗?最好给个链接.谢谢!

现在汶川小地震还较活跃,我认为地震科研人员应该抓紧时间在此处设点开展研究才对。不过这得花不少钱,所以地震部门不大可能会有这种想法。
发表于 2009-4-1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搜了一下,仅仅在百度知道吧搜到一份关于土地电的资料。不过很详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8796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搜了一下,仅仅在百度知道吧搜到一份关于土地电的资料。不过很详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87961.html
狼0564 发表于 2009-4-14 13:24


看到了,介绍得非常详细,谢谢!

我的思路与上述文章介绍有所不同,我的思路不只是作地震预测用,还要用此数据来证明“岩浆潜流”间放电导致地震的思路(作地震研究用),所以我提出二点相距不是几百米,而是10公里,因为岩浆潜流间不可能只相距几百米,距离太短,只能测出局部地表小范围的电荷变化,测不出岩浆潜流间较大的电荷差异。

上述文章也讲到了地面干扰问题,在我的思路中,导线要封闭在塑料管内,如果塑料管外再套一层金属水管屏蔽效果更好,不允许管外有水漏入管内,导线铺设过程要求绝缘性能良好防止电能途中泄漏,线管要求埋在地下就是考虑到防止地面电磁场与天上雷电的干扰。

最好是用钻井机械钻个几百米的深井,铜棒探头与导线要用铜焊并合螺栓固定方式固定以确保接触良好不脱线,铜棒之后连到地面的导线也必须保证绝缘防止电能在深井中途泄漏。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我的想法,二个深井探头位置应该南北走向相距10公里。

如果是东西走向的话,可能测的只是同一支岩浆潜流的二个不同段位电荷,电位差异不明显。
发表于 2009-4-14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用的有线电视的线,外部有一层就是金属丝或者金属箔纸,可以起到屏蔽电磁波影响的作用。
发表于 2009-4-1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传递信号的电缆都有屏蔽功能。比如电信电缆,光纤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用的有线电视的线,外部有一层就是金属丝或者金属箔纸,可以起到屏蔽电磁波影响的作用。
狼0564 发表于 2009-4-14 18:10


有线电视电缆有数字电视传输用的四屏蔽电缆和普通双屏蔽电缆二种,四屏蔽电缆会好一些,短距离可马马虎虎凑合用一下,距离稍长就不行了,金属箔纸太簿,无法有效屏蔽电磁波与磁场干扰,所得数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将有线电视电缆线埋在地下会好一些,但长距离肯定也不行。

最好是将铜质单芯电线(视长度选截面积为2.5或6平方毫米的)先套在塑料管内(最好用ABS管,管间接头用环氧树脂封闭),塑料管再套在镀锌自来水管内(要封闭好,不允许自来水管内渗水),自来水管要埋在地下。

深井内用的电缆要更粗,可选用多芯较粗电缆,与铜棒接点处要每根分别铜焊并整体螺栓固定,以防几百米长重量中途断线。深井线外套ABS管就行了,不用镀锌管,以防地下电位被镀锌管在井壁中泄放,降低测量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电缆接头均应最后锡焊并作绝缘防护,以防日久氧化接触不良。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对国家领导人说几句话:

再过几天,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就要正式生效了(2009年5月1日正式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

5月12日,汶川地震周年日。这一年我们走得很不平凡,许许多多互不相识的网友无私地奉献出自已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共同聚会在《天涯地震吧》和《地震论坛》中,为的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探索地震成因,找出地震预报方法,造福全人类。

我们的研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岩浆潜流说”的推理已在地震实况中得到验证,目前还未有任何一种学说能够超越我们的推理。

地震的成因是明摆着的:地壳下面“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造成地下的“超级雷电”放电现象,也就是地震。

强地震是可以临震预报的,任何“地震不可预测”的观点早已被我们在事实面前驳得体无完肤。

在地震科学方面,我们有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的网友有许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我们有能力对地震的方方面面进行多方位多学科的“会诊”。

我们希望获得国家的支持,包括我们网友的组队与地震专家们的合作,我们需要国家的资金支持,如果能在全国组建上百个网友(有经济补贴的)地震观察站,相信我们有能力以最低的成本为国家节省大量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林檀礼(tanlilin )写于2009年4月21日

                                                     联系邮箱:tanlilin103@yahoo.com.cn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8638444说:



谈地z原因,要着手从地球的自转,地轴的夹角,地心吸力,地球磁场,空间磁场光场,大气压的分析开始。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地z的原因。




我回复:



只说空话废话有什么用呢?您找到地震成因了吗?您分析出什么名堂了吗???
发表于 2009-4-2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国家的出发点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4-24 06:33 编辑

请看“地震见证人文摘”一文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北部一个军营里,几个士兵惊叫起来,他们发现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光,仿佛一个隐身人在那里烧电焊。"


这段话说明当时地面电荷与空气电荷呈现相反状态(大地电荷若是“正”,空气电荷就是“负”,或者大地电荷是“负”,空气电荷为“正”)。

当时“岩浆潜流”间的大规模放电虽然还未开始,但大地电荷已出现很高的静电压了,钢筋放在地上出现向空气放电现象,即微型闪电现象。


三点多才完了事,别人拾掇工具回村去了,只留下我和另外一个人打扫场子。猛然间,头顶上象挨了一个炸雷,“轰隆隆——”地动山摇!我象被一个扫堂腿扫倒在地,往左调一个个儿,又往右打了一个滚,怎么也撑不起身子。场上的电灯一下子都灭了。一扭头,妈呀,吓死人!一个火球从地下钻出来,通红刺眼,噼啪乱响,飞到半空才灭。

天亮了,我看见火球蹿出的地方有一道裂缝,两边的土都烧焦了。


这段话直接描述了“岩浆潜流”间放电时的局部情景:“一个火球从地下钻出来,通红刺眼,噼啪乱响,飞到半空才灭”,“头顶上象挨了一个炸雷,轰隆隆——地动山摇!”



所有地震见证者的描述都可支持“岩浆潜流说”的推理特征。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能够获得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迪:地震前由于大地的静电荷与空气的静电荷之间静电压差加大,使动物嗅觉神经细胞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动物在地震前出现不正常的行为变化。



既然是这样,那么将一根避雷针底部切断,中间接入可左右正负显示的零电位直流电压表,很可能就能象一些动物那样,也可直接观察大地静电压的变化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4-24 12:45 编辑

头顶上象挨了一个炸雷,“轰隆隆——”地动山摇!我象被一个扫堂腿扫倒在地,往左调一个个儿,又往右打了一个滚,怎么也撑不起身子。



这个情况实际是因为大脑中枢神经细胞膜电位突然改变,使大脑中枢神经发生暂时性痉挛造成的。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根本无法控制自已,想跑也跑不了。当然,个别中枢神经细胞膜电位耐阙值高的人(例如老电工、老焊工)也许还能动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扭波”使铁轨大变形。
发表于 2009-4-25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会发生地震?

主要有二个原因: (1)地壳板块漂移产生的断层或挤压活动造成地震。 (2)岩浆潜流在运行中有时会出现不同的潜流物质胶合在一起,相当于线圈之间的“短路”现象,此时“短路”部位就会出现地下的“雷电”放电现象,并使局部磁场出现不规则变化,导致地壳局部失去引力平衡而引发地震的发生。局部出现磁场的不规则变化现象同时可导致“地震云”与“地光”的产生。
从上面可以看出:版主是倾向于断层说和岩浆冲击说合二为一,这和《地震成因新说》观点一致。版主比较注重电磁变化在地震中的作用。
您和狼兄关于电磁变化的讨论很精彩,能使人从中吸收知识。
您曾问及扭波形成,我也作回复。我觉得您将闪电和扭波比较有道理。闪电的成因归根为压力差异引起,爆炸也由压力差异引起,强烈爆炸如核爆会引起磁场变化,地壳和地幔有高低压差,压力差异在地壳和地幔出现相连通裂纹的时候就能引起爆炸。从中,不难看出地震和爆炸、扭曲的闪电和扭波之间的关系。
不少人并不认识地壳下面存在气体及因岩浆上涌下降等原因会形成一定的低压空间,在观察火山喷发和钻进山洞后,就会明白上述的现象均实际存在。既然如此,在地壳下面发生爆炸并出现和闪电相类同的扭波也就不足为奇。
关于扭波的成因,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岩层断裂的影响。由于手头没有足够资料论述,停留在猜测中。
狼兄言之有理,天上的现象不能照搬入地下。版主还需要努力找寻实质的依据,如地下放电后的电击物等。
要将研究电磁变化作为地震预测的突破口,则需考证在地震发生前和地震发生时电磁变化的时间长度。如果地震发生前电磁变化相关数据(如对通信信号的干扰程度等)变化值很小而地震发生时电磁变化相关数据变化值很大,则是白费功夫。只有地震发生前电磁变化相关数据变化值很大且有足够的变化时间长度(能让人预见并撤离)才具有研究价值。
由于爆炸能成为电磁场变化的根源之一,所以本人观点是地震时电磁场变化最大。如果人能象蛇一样能在5天前就感知地震,则地震伤人的机会大减。蛇的嗅觉赋予了它有足够资格成为特殊的地震预报员。预测地震也应该从研究和地震相关的气体变化入手,意大利的地质学家以行动说明了这一点。
电磁变化使到蛇在震前产生异常活动不足信,很荒谬。核爆时巨大电磁场变化不能对人产生伤害,震前5天电磁场变化必然小于核爆时巨大电磁场变化,弱小的电磁场变化使蛇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极低。日常生活中,由于人类的用电等都会引起局部电磁场变化,如果蛇真的对电磁场变化敏感,蛇将会成为出色的舞蹈演员而天天为我们献舞了。
发表于 2009-4-25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已之此,索性再说几句吧。讨论当然是为把事情说清楚。很乐意讨论,很佩服楼主的研究精神。
      天上星星能看到的都是恒星,自身发光,而且是可见光,才能看见。当然月亮和太阳系行星除外。大量只发射x射线的 ...
bgzhex008 发表于 2009-1-21 17:13

这位兄台在气象方面有相当的知识水平,他向版主认为地震云自身发光的观点发起了强有力的攻击。出现地震云的时间和蛇出现异常活动的时间相差不远,很希望地震云真能自身发光,这样一来,只要我们在晚上出门见到灿灿生光的地震云就可以预知地震了。预测地震会变得很简单。唐山和汶川有很多人在晚上出门,可惜依然死很多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兄台在气象方面有相当的知识水平,他向版主认为地震云自身发光的观点发起了强有力的攻击。出现地震云的时间和蛇出现异常活动的时间相差不远,很希望地震云真能自身发光,这样一来,只要我们在晚上出门见到灿灿 ...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09-4-25 01:00



这张图您没见过吗?
我早说过,在地震中心是看不到地震云的,您都没听过吗?在不知道他人观点的情况下怎能随便乱说一通呢?
发表于 2009-4-2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生地震的地方可能看不到,但不发生地震的地方总该看到吧,应该有关“于晚上看到象路灯一样的云”的相关报道,历史上发生了晚上有亮云的说法应该非常普遍了.如果真有,很多人会就被这种希奇事情吸引并闹得沸沸腾腾的.
发表于 2009-4-25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中的光辉显然不是云朵自身发出,因为光芒的中心不是云朵.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4-25 15:50 编辑

1.jpg
地震云有自发光特性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我亲眼就见过二次,我家人也曾见过,网上这样的相片也很多,我是见到现象后再去推理成因的.
发表于 2009-4-2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认真研究的精神是令人佩服的.我相信您是以负责的态度提出您的观点.
光影很容易迷惑人,让人产生错觉.海市蜃楼是很能迷惑人的美景.在无发生风暴或沙暴的日子中,有些在沙漠中的死亡个案是死者很奇怪地偏离行走方向,相信敢在沙漠行走的人具有一定胆色、知识和经验,不会傻到乱跑乱走去自寻死路.传说沙漠中容易出现蜃景,我怀疑蜃境和沙子流动发出的歌声迷惑了死者,可惜死无对证。
灯要持续地亮就要有稳定的回路电源.地震云停留空中的时间不短,地震云要自身发光,电源和回路都需要明确,云朵不是钨丝,要有很强的电源才能让通电气体发光,电源让通电气体发光会伴有吡叭声音并有光影跳动现象,是不稳定的发光.这些特点可以让人判定所见的地震云是否自身发光.地震云自身发光是新思维,要成功建立就要解决其发光条件、原理、机制和过程,否则,论点就成了漂浮在在水上的无根小草.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认真研究的精神是令人佩服的.我相信您是以负责的态度提出您的观点.
光影很容易迷惑人,让人产生错觉.海市蜃楼是很能迷惑人的美景.在无发生风暴或沙暴的日子中,有些在沙漠中的死亡个案是死者很奇怪地偏离行走方向 ...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09-4-25 17:58


七、为何强地震发生前会出现“地震云”与“地光”?

“地震云”与“地光”的出现与地球局部出现地磁的不规则变化有关,强地震前因地壳下面不同物质构成的岩浆潜流出现交融现象,相当于地球内部线圈发生局部“短路”,使局部地磁出现不规则变化导致“地震云”与“地光”的出现。

已经证实大地震前震区上空的电离层厚度会出现往下压缩的现象,这种压缩会使“太阳风”的高能带电粒子沿着被压缩的电离层向下沉降,太阳风高能粒子可达1万电子伏,这种高能粒子进入震区上空电离层沉降区后,会轰击电离层中含有的高层气体,这些高层气体受轰击后就被激发而发出可见光。
发表于 2009-4-25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提及的是从地下向天上的电磁变化,那么地面变化会大于天上,天上如果有足够电源电压使云朵自身发光,地面上比云朵好得多的导体有很多如汽车等,我们就是置身在一个强电源电压的电磁场中,无须地震都会死很多人.
发表于 2009-4-25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139# zengzhangang
说得是,首先自发光的应该是地面上的人和汽车。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能把静电与动态电能混为一谈呢?

化纤衣服脱下时常可见到静电发光,那穿化纤衣服的人是不是都要被电死了呢?
发表于 2009-4-2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能把静电与动态电能混为一谈呢?

化纤衣服脱下时常可见到静电发光,那穿化纤衣服的人是不是都要被电死了呢?
tanlilin 发表于 2009-4-26 10:23

脱衣服的静电量很小,静电发光有声音和跳动闪光,且时间很短暂,地震云朵存在的时间很长,范围很大,如果要将静电套上去的话也是不合理,无须考证究竟要有多少静电量才能使云朵发光以及大量静电放电所造成的危害,单从地震云朵不是跳动发光就可知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脱衣服的静电量很小,静电发光有声音和跳动闪光,且时间很短暂,地震云朵存在的时间很长,范围很大,如果要将静电套上去的话也是不合理,无须考证究竟要有多少静电量才能使云朵发光以及大量静电放电所造成的危害,单从地震 ...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09-4-26 10:56


我在1楼帖子内已经说的非常清楚,怎么就看不明白呢?网速又慢,相互沟通真的很累。
发表于 2009-4-26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的地下‘超极雷电’放电现象可直接以接近光的速度撕裂局部地层,产生强大的爆炸冲击波(纵波),持续的放电过程还可产生‘扭波’,从而产生极其强烈的地质灾害。”
斑竹文章中地震和爆炸相关的观点接近《地震成因新说》的观点.文章写的很仔细,要写这样的文章所花的精力和心思都很多.文章最大优点是有大胆创新的思维.通观全文,请恕直言,在数理方面的支持基本没有,地质结构方面的分析有所欠缺.在逻辑方面,地震云自身发光是违背逻辑的.
“‘地震云’与‘地光’的出现与地球局部出现地磁的不规则变化有关,强地震前因地壳下面不同物质构成的岩浆潜流出现交融现象,相当于地球内部线圈发生局部‘短路’,使局部地磁出现不规则变化导致‘地震云’与‘地光’的出现。”
能够和上段文章相比较的自然现象是极光,极光是变幻跳跃并有声音发出.自身发光的地震云显然与极光比较出现了不同现象,同一原理为何现象不同?
既然是短路,时间就不会太长,但地震云却可以长时间出现.
另外,地震云可以出现在地震前数天,从字面分析“‘超极雷电’放电现象可直接以接近光的速度撕裂局部地层”,应发生在地震中或很接近地震中,和地震云的形成时间不吻合.
“‘地震云’实际上是一种聚发光电子流,出现在震区上方大约50公里至200公里(最高可达400公里)的电离层高度。”
聚发光电子流为何广泛出现于天空而不能在地面出现?
在回复中谈及静电引致地震云发光,请谈谈聚发光电子流和静电的区别和联系?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4-26 16:03 编辑

*聚发光电子流为何广泛出现于天空而不能在地面出现?

地面上的空气水分多电阻较小,高电压的静电电子流在空气中会自然放电释放电压,所以在地面就不会形成聚发光电子流。

太阳风高能粒子在通过地球大气层后能量已大大减小,地面若真有真空状态下的空气游离分子,可能也无法撞击发光。

*地震云的形成时间不吻合

不同的岩浆潜流间会出现摩擦小放电现象,造成局部地磁不规则变化现象,就会产生地震云,如果后来摩擦小放电现象没有了,地磁恢复正常,但原先局部地磁平衡已被破坏,所以地震仍然会随时发生。

摩擦小放电之后若出现大规模的短路,即地下的“超级雷电”,那么就会立即出现强地震。

*极光是变幻跳跃并有声音发出

这是谁说的?真空电离层上的声音您也听到了?

* 数理方面的支持基本没有

地震云高度不就是用数学方法算出来的吗?所有地震原理不是都牵涉到物理等学科吗?大众化的研究写一大套公式有意义吗?
发表于 2009-4-2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儿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 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
贴近所谓电子流的概念是恒稳电源输出电流,需要有输出电压.
静电放电和恒稳电源输出电流是不同的.
至于极光现象可以观看相关的片子.
还想请问:大沙漠空气的水分多不多?大沙漠空气的水份比例和300公里天空所含的水分比例分别是多少?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4-26 18:22 编辑

*所谓电子流的概念是恒稳电源输出电流,需要有输出电压

概念上的严重错误。高层气体分子在电离层中呈游离状态,浓度很稀,只有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看到这种“云”的形态,当然属于静电的范畴,哪来的电流运动?

*大沙漠空气的水分多不多?大沙漠空气的水份比例和300公里天空所含的水分比例分别是多少?

这个还要问?难道真空状态下的电离层水分比沙漠中空气的水分还更多?有换算比例的必要吗?
发表于 2009-4-26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概念上的严重错误。高层气体分子在电离层中呈游离状态,浓度很稀,只有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看到这种“云”的形态,当然属于静电的范畴,哪来的电流运动?
那么,斑竹为何将聚发光电子流和静电混为一谈?
发表于 2009-4-26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面上的空气水分多电阻较小,高电压的静电电子流在空气中会自然放电释放电压,所以在地面就不会形成聚发光电子流。
大沙漠空气中的水份含量在暴日下回变得很小,接近零,既然不知到水份含量达到何值才不会形成所谓的聚发光电子流就不应得出上述结论.
发表于 2009-4-26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想请教静电发光的条件?静电发光和电子流发光是否完全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面上的空气水分多电阻较小,高电压的静电电子流在空气中会自然放电释放电压,所以在地面就不会形成聚发光电子流。
大沙漠空气中的水份含量在暴日下回变得很小,接近零,既然不知到水份含量达到何值才不会形成所谓的 ...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09-4-26 19:24


沙漠中空气就算不含水分,但气体也不可能发光,原因有二:一,空气不呈游离状态,沙漠空气成分复杂,是一种分子量较大密度很大的气体团。二,沙漠空气得不到太阳风高能粒子的撞击,太阳风高能粒子在经过地球上空臭氧层及大气层时能量就被消减了。

这问题还有疑问???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焊时会产生“光晕”,实际也是一种电子流,这光晕如果范围非常大,在远处也可以显示是一种云,就是这个道理。按您的想法,想去测光晕的电压及电流,那您就去测吧,我可不会跟去做这种傻事的。
发表于 2009-4-2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焊时会产生“光晕”,实际也是一种电子流,这光晕如果范围非常大,在远处也可以显示是一种云,就是这个道理。按您的想法,想去测光晕的电压及电流,那您就去测吧,我可不会跟去做这种傻事的。
tanlilin 发表于 2009-4-26 20:27

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再请问静电发光和电子流发光是否完全相同?静电发光的特点是什么?烧焊的所谓电子流的光影特点是怎样?
发表于 2009-4-2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大家听说过“场致发光”这回事儿,这个争论就此结束!
发表于 2009-4-26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焊时会产生“光晕”,实际也是一种电子流,这光晕如果范围非常大,在远处也可以显示是一种云,就是这个道理。按您的想法,想去测光晕的电压及电流,那您就去测吧,我可不会跟去做这种傻事的。
tanlilin 发表于 2009-4-26 20:27

不再兜圈.
其实,答案是电子流或是静电都是错误.
先谈电子流:自由电子在空间坐定向运动所形成的电流。
当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放出β射线,而β射线就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高速运动的电子,由于带负电荷,会受电磁场影响。
不论是否稳定的电子流轰击气体都会引起发热使到气体膨胀并发生爆炸现象,产生象闪电般的光影变化,不会出现长时间稳定发光.
静电发光的光影同样不稳定,静电是电子脱轨形成,因无电压约束,电子脱轨无方向性,静电发光是带电粒子相互碰击引起,也具有爆炸性,脱衣服时除了看到跳动的闪光外,有时还能嗅到烧纤维的味道,就是因为爆炸使微细局部温度升高并将少量纤维燃烧引起.静电发光同样不会出现长时间稳定发光.
发表于 2009-4-2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大家听说过“场致发光”这回事儿,这个争论就此结束!
lhkcc58 发表于 2009-4-26 21:26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两电极之间的固体发光材料在电场激发下发光的电光源。又称本征电致发光光源。最早发现是掺有铜杂质的ZnS荧光粉具有场致发光的功能。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荧光粉发光层晶体中的电子被加速,达到较高能量,并与发光中心碰撞离化。当受激的发光中心退回到基态,或者电子与空穴复合时,高速电子释放出能量而发光。场致发光光源的发光亮度随激励电压的增加而迅速提高,随电压频率的提高呈线性增大,约到数千赫时,出现饱和趋势,甚至亮度下降。
地震云由场致发光引起的疑点很多:
1.地震云存在时间长,光影稳定,这要求地面要有比较稳定的电源.日常所应用的高压电源很多,如果云层中有发光材料,应该不用在地震时就能出现地震云.
2.岩石圈以非导体为主并有相当深度,地震前自然界在地表附近会有可能形成不稳定电场,但形成长时间稳定电场的可能性很低.也就是形成时间长光影稳定的场致发光的机率很低.
3.云层中的发光材料是什么?为何只有天上有而地面无或相对少很多?
4.场致发光在晚上都会出现并广泛应用,为何晚上未能观察地震云发光?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4.场致发光在晚上都会出现并广泛应用,为何晚上未能观察地震云发光?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09-4-26 23:48


地震云因有自发光功能,所以晚上最好观察,连这一点都不知道还来“研究”地震?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网上搜索,发现“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网站转载了我的文章《地球磁场与地震新知识(全文)》见:

http://www.gseky.com/Item/2906.aspx


这是政府部门官方网站首次刊载我们业余地震探索爱好者的文章,意义重大,说明政府非常重视我们业余地震探索爱好者的探索成果!

文章刊载在甘肃省地矿局网站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胡锦涛主席1974年至1982年一直在甘肃省建委工作,我们的文章说不定都让胡总书记看到了呢!胡总书记是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的,他对地震方面各个学派的说法肯定有他自已的认识。

网上有许多网友认为胡锦涛主席很有可能会继毛泽东后成为另一位中国伟人,从他亲民、办事稳健果断的风格来看,我认同这种观点。
发表于 2009-4-27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156# zengzhangang
场致发光时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类发光现象。

根据这个定义像地光或极光(甚至连球形闪电?)都是场致发光。
发表于 2009-4-27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tanlilin班竹理论的最大弱点是岩浆潜流运动所形成的电场如何能够克服岩石圈强大的电阻而对高空形成强烈稳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能够逾越对地面的影响,使人毫发无损和毫无察觉.
请班竹亲自做一个实验.取一个只有5厘米厚的瓦瓮, 瓦瓮覆盖地面,里面放置线圈等等您认为能产生电磁变化的器材,就地取材,用民用电试一试短路或摩擦,看看对瓦瓮外面气体的影响和持续时间,同时测量一下瓦瓮外面的静电量.如果实验结果能够支持您的理论,您不愧为天才.
岩石圈很厚,普通空气的导电率、导磁率都很低.地壳下面的电场能够使高空云朵持续稳定发光的条件是否存在,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发表于 2009-4-27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156# zengzhangang  
场致发光时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类发光现象。

根据这个定义像地光或极光(甚至连球形闪电?)都是场致发光。
场致发光可以用来解释地震发生时比较短暂出现的地光现象,用于解释地震云则理据不充分.但如果说场致发光是地光的唯一解释则又未必,因为会出现五颜六色的地光并伴有气味.
形成场致发光的理论依据是压电效应.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相反,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或称为电致伸缩现象。
压电效应可以很好地解决场致发光的电场问题,也能解释地震前后发生的电磁变化.

要用场致发光解释地光,还要解决发光材料是否存在的问题,相信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实验解决.
发表于 2009-4-2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61# zengzhangang

“要用场致发光解释地光,还要解决发光材料是否存在的问题,相信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实验解决”
打火机在打火时那火星的发光材料应该就是空气。老式电子管收音机大家都见过,那猫眼发光时电子管里面应该是高度真空的,可是也能发光,是残余的空气分子被电离?!
至于地震时的情况更复杂,会有二氧化硫,氡气等很多气体逸出;这么多气体被电离自然会有多种颜色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首次捕获活火山口内奇异的闪电现象
2009-04-20 10:21 

来源: 中国网 据生活科学网报道,科学家们通过对阿拉斯加州的角面堡火山的长期观测,最终第一次捕获到活火山闪电的踪迹。

阿拉斯加州的角面堡火山自今年一月以来就活动频繁,为此科学家在火山附近设置了“闪电定位系统”,该系统已被气象学家广泛应用于恶劣天气的预告,但应用在火山研究领域仅仅只有两次。据介绍,该系统可以捕获单次雷击的任何细节部分,继而可以分析闪电是如何形成的、在雷暴中是如何传播的之类的问题。

该系统安置后,科学家苦苦等待角面堡火山的爆发,并最终成功的首次获得了活火山口内的闪电现象。 来自新墨西哥州的物理学家保罗·克雷比尔(Paul Krehbiel)说:“这次闪电是3月22日角面堡火山活动最为平凡的时候捕捉到的,这次雷电的剧烈程度堪比发生在中西部的雷暴。闪电发生时,电视、收音机信号一度完全中断。”

3月22日到23日是角面堡火山爆发频繁的时间,也是科学家获得观测数据与图像的最佳时间。“闪电定位系统”就对火山口是如何产生电荷的、并且怎样形成闪电的相关问题,反馈了很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新墨西哥州的科学家罗恩·托马斯(Ron Thomas)积极评价这次观测:“这些数据对于我们理解火山口内电荷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是很有帮助的。火山烟灰是如何被电化的,并且是如何随着时间的迁移变化的。这些问题都有了反馈数据。”

近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称,火山口的喷发物就像龙卷风一样旋转,这有助于我们解释火山口如何形成雷雨、灰尘等现象。 科学家们准备将此次角面堡火山的相关数据和智力沙伊顿火山数据进行比较,并对首次获得的火山口闪电图像进行分析。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首次捕获活火山口内奇异的闪电现象”直接证实了岩浆潜流间存在的放电现象,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方式用仪器捕捉到岩浆中产生的“雷电”现象,同时也以直接证据对我的“岩浆潜流说”给予强有力的事实支持。
发表于 2009-6-6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首次捕获活火山口内奇异的闪电现象”直接证实了岩浆潜流间存在的放电现象,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方式用仪器捕捉到岩浆中产生的“雷电”现象,同时也以直接证据对我的“岩浆潜流说”给予强有力的事实支持。
tanlilin 发表于 2009-6-6 07:31

我曾经在回复中支持斑竹以闪电的原理去解释扭波现象,并解释其成因:冷热相交和压差力作用.当时一并指出的是:天上不同地下,斑竹还需要找寻被地下被电击的实物证据.
上面的发现无疑是给了班竹有力的支持.
由于地震中有扭波现象,证实地震与岩浆活动有关连,同时说明了“很多地震与岩浆活动无关”的论点是错误的。
班竹的理论有正确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能反映整个孕震过程的部分过程。
在我所知的地震成因理论中,每一个理论都有不足之处,都未能完善地反映整个孕震过程。当中包括《地震成因新说》,未有考虑共振在地震中的作用,我必须重新审视并加以完善。
有一点意见请班竹参考:地核与地幔比较,地核运动所形成的是强磁场,地幔运动所形成的是弱磁场。在地球磁场的形成过程中,地核运动的作用最重要。研究磁场在地震中的作用,主要着力点放在地幔而不是放在地核,等同于捡了芝麻而不要西瓜。地核、太阳、月亮这三个汶川地震的帮凶就会被忽略而使人视而不见。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意见请班竹参考:地核与地幔比较,地核运动所形成的是强磁场,地幔运动所形成的是弱磁场。在地球磁场的形成过程中,地核运动的作用最重要。研究磁场在地震中的作用,主要着力点放在地幔而不是放在地核,等同于捡了芝麻而不要西瓜。地核、太阳、月亮.........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09-6-6 14:26


本人“岩浆潜流说”观点肯定会留下大量悬而未决的疑问,需要其它人继续探索完善。

科学探索无止境,不断地探索研究就会不断地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希望有人将我的话题观点进行细分研究,找出更高境界的研究成果为全人类的进步发展服务。
发表于 2009-6-6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166# tanlilin
我们都有共同目标,就是将地震的影踪予以暴露,将地震暗箭伤害的的威力尽量减到最小.遇到难题,共同探索,相互启发,求同存异.只要大家在对抗地震的工作中能够拧成一股绳,我相信,凭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是能够将探索地震成因中所遇到的难题逐一破解,并最终弄清整个地震孕震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166# tanlilin  
我们都有共同目标,就是将地震的影踪予以暴露,将地震暗箭伤害的的威力尽量减到最小.遇到难题,共同探索,相互启发,求同存异.只要大家在对抗地震的工作中能够拧成一股绳,我相信,凭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
zengzhangang 发表于 2009-6-6 21:09


说得非常好,支持!
发表于 2009-8-2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166# tanlilin
在《〈宏和微的推理假说〉序言》中,我认为:宏为微之相,微乃宏之本。
在直接的讨论中,有岩浆潜流意识的除了斑竹,还有测震人。
我觉得岩浆潜流这“芝麻”很重要,如果弄清楚了潜流的危险冲击点,对于判断地震发生的准确地点有很大帮助。为此,我也做了实验。用一根棍子就是在水的旋涡中心附近移动,确实形成了暗流。
岩浆潜流如何运动正是地震成因新说理论体系中比较缺乏的部分。
斑竹提出的“芝麻”大有可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26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本及回复能给人以极大启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3-11 19:41
才过细看下,在1楼十九章全部内容和在25楼全部内容里对俺的观点进行介绍和点评,尤其25楼的观点讨论有点热烈。看来一个正确的观点由实践再实践认识再认识而来。
发表于 2010-3-1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个标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磁场的强度有多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4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新手,学习很多,如果会员要在全国建立观测云图点,我西安的,我愿意报名,我退休了,有时间,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楼主辛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0-6-7 15:46
楼主辛苦

发表于 2010-6-1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了这么多的内容,想必费劲心机,对于地震现象的描述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现象的分析缺少客观性,常说的一句话,往往很简单的事情,一些人却弄得复杂了,比如“从地震的现象看,1》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瞬间一跳,接着震波渐渐向四周传播开来。震波主要有......”

我认为这句话可以支持我的“岩浆潜流”说。楼主你能清楚如果地下几公里发生“爆炸”,会不会也是你描述的这种现象呢?纵波、横波、“扭波”,我不清楚你的这个“扭波”,爆炸的“一霎那”地面感受的是上下瞬间一跳么?然后向四周传播开来呢???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包含了很多的可能性,独断“岩浆潜流”,这是片面的。还有你说的“地震云”,你应该知道“云”是怎产生的吧,什么是“地震云”?什么样的“云”属于“地震云”?这本都是模糊说,真理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你写的理论做到了么?但也不妨,你可以质疑我写的那么一点点很简单的东西,你对我的观点可以在此论辩,能否让你满意?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4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地震和地震前兆还得从物理学和化学角度分析.如地光,地声,地震云,地磁,气象和动物异常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地震云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6.15 地震云
地震前空中出现的异常云体,人们把这种云体称为地震云。由于它与地震有一定地对应关系,所以人们对它比较关注,尤其是那些对地震特别关心,又想对它进行深入了解的人,对这种异常云体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和资料收集,并拍照了大量的地震云照片,这就引起了更多的人对它进行观察和探讨。根据多年的观察结果,发现这种云体与一般云体有很大的差别。在形态上有单条地震云、多条地震云、卷震云和团块云等不同形式,而且这种云体多出现在晴天其面积又不大;在颜色方面有白色、灰色、橙色和橘红色等,这是一般云体所没有的;在云体的高度方面它属于高云,高度在6000米左右。一般的云体的高度在4000米到2000米和2000米以下,而且它的面积也比较大。这种云体可能会出现阴天或下雨。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一般出现在早晨和傍晚。
地震云和一般阴雨云的形成原因也不相同。一般阴雨云是由水汽与冷空气相遇而形成,而地震云则是由电离子遇到磁场的磁力线对它作用的结果。在地震期间地球内部释放出大量化学元素的电离子(地震前后在地下水和空中都有发现),在它们复合时还会发出不同的光。又因为在地震时不但有大量的电离子出现,而且在地震区磁场强度也会发生大的变化。关于电离子向磁力线的方向运动,并形成带状的电离子云问题。这是瑞典天文学家摄氏1741年观察极光时发现的(资料(2)215页)。1958年8、9两月美国发射了三枚火箭,把核弹带到480公里高空并在那里爆炸。核爆炸所产生的大量带电粒子沿着磁力线方向扩散离去,并确实被约束在那里,所形成的带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这种带状电离子云还产生了微弱的极光,并使雷达中断了一小段时间(地震时也有此种情况)。所以,可以说地震云是电离子向磁力线方向运动的结果。这种现象可以用地球内部涡流运动的观点对它进行合理地解释。
地震云的出现在我国地震史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7月27日在日本真锅发现异彩长条地震云。2008年5月9日甘肃天水发现异彩地震云、同一时间5月9日在合肥大范围发现放射条带状地震云,同时5月9日在山东临沂也发现不知形状的地震云,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就发生了7.8级地震;2010年4月12日西安、咸阳、三门峡三地发现地震云,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三门峡离玉树1350公里,甚至有些地震云离地震点更远。2010年11月30日17时30分左右,我在西安南郊,发现空中有一条颜色很浓的灰色的地震云,当时我想可能什么地方要发生地震,当天晚上我在地震网上看到西藏当雄30日16时39分59秒发生5.2级地震。由于出现地震云的地方远离地震点,所以使一些人不相信地震云与地震有关。在我们分析地震云的同时,如果能把地球自转的其它一些因素也加以考虑,那么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电离子上升到高空后,它与地壳之间就失去了整体性,所以地球自转时电离子不能随同地面同步运转,这就使地震点与出现地震云的地方在位置上出现比较大的差距。目前一些学者对地震和地震云之间的关系还持有不同的看法。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始于1976年唐山地震之后,比日本要晚几十年。
要想进一步了解地震云的形成,还得从原子的磁性谈起。一般原子都有磁性,这是原子的基本属性,所不同的就是它们的磁性大小。在大多数材料中,微小的原子磁体排列的方向是无规则的,结果磁性效应大部分都抵消掉了。尽管如此,还是常常显示出弱磁性来,这种现象就是它们的“顺磁性”。当原子的磁体整齐地排列,从而相互加强,就会产生很强的磁场。例如,一些磁性较小的物质,在磁体的作用下会被整列,并会被磁化而显示出它的磁性。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使一些带电离子(失去外面电子的原子)被磁化后,就向磁力线方向运动,形成我们所说的地震云。
地震云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方向性,地震云的方向一般都是南北方向。因为地球的磁场的方向是南北方向。所以,地震云的方向总是南北方向。但是,由于地震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会干扰地球的局部磁场的方向。所以,地震云的方向和形状也会生变。另外,地震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在运动,并有一定的方向。当我们观察到地震云时,会发现地震云缓慢地向东移动。其原因是地核内部带电物质绕地轴旋转的快,而地壳绕地轴旋转得慢(因为地球内部不是刚性体)。地球磁场的变化又取决于地核内部带电物质绕地轴旋转的快慢。当地核内部带电物质(电离子都是磁性物质)绕地轴旋转得快时,磁力线绕地轴旋转得也快。由于地球的旋转是自西向东旋转(根据太阳升起方向)。而地壳又比地核内部物质绕地轴旋转得慢。所以,我们就看到地震云缓慢地向东移动。
为了能够识别地震云和一般阴雨云之间的差别,可利用气象雷达对它进行探测。如果雷达上发现反射波,就说明它是地震云(因为电离子的电磁波会干扰无线电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2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7# doubang

回复 177# doubang

第一自然段描述地震云和阴云的区别,勉强可以同意。事实上地震云和阴云有区别吗?没有!只是阴云的时候看到的云太少了,不好分辨。
第二自然段杜撰了一个什么“电离子”不知所云!最后的一句结论“什么合理解释”则更是自说自话。
第五自然段说什么地震云总是南北方向,则可以让人相信doubang先生从来没有观察过云,普通云也没有观察过,地震云更没有分析过。
最后一段提出了鉴别地震云和阴云可以用气象雷达,则明显地是否定民间对地震云观察的热情,而把鉴别的权威归属到气象局去。只要气象局说不是地震云,那么就不存在地震云。

兜了个圈子,变着戏法来扼杀地震云的民间观察,其用心可谓“蠢”矣!

最后,你愿意讨论地震云,到地震云观察的版块去!我那里欢迎你来辩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文章在地震论坛里名字是,<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分析地震>供你参考.其中也谈到地震云,地声,地磁,电离子,电磁波,动物异常,植物异常,还有地震形成的原因.谈不上与你辩论.欢迎指正,还有一本郭增建写的<汶川地震预报回顾>.都可參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借用了您的此文!衷心感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形成的原因,必需对地震前兆进行分析.找出前兆出现的原因,再由它分析地震的原因.如地震时电磁波异常和地震区磁场变以及动物异常.都必需能解释通.如果这些问题都解释不通,说明这个地震理论不能成立.版块论就是这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地球磁场与地震新知识

--------作者:(林檀礼)tanlilin

一、地球为何会有磁场?

各种不同 ...
tanlilin 发表于 2009-1-7 07:21

地球内部高温(地球外核有自由电子)与地球自转形成地球磁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4 08: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