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073|回复: 5

对霁雪先生“地震云定义”的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霁雪先生关于 “地震云定义”的文章,笔者自年初便一直关注。自序言开始算起,先生已经写了七篇相关文章:

2011-1-21 04:20《观云察地震之一,序言,地震云的界定问题》
2011-2-10 03:11《五彩的地震云为什么经常在傍晚出现》
2011-3-1 06:49 《彩云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地震云定义前言之二》
2011-3-4 19:20 《地震云经常被称作祥云》
2011-3-6 13:47 《兰兰的天上白云飘——补充》
2011-3-7 07:11 《地震云的分类》
2011-3-9 22:25 《彩云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续。地震云定义前言之三》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读完这些文章,“地震云”的概念非但没有变得清晰,反而越来越模糊了。笔者认为,或许是霁雪先生太想把“地震云”说清楚讲透彻,以至牵绊其中反而跳不出来。或者说,先生把“地震云定义”和“地震云研究”混为一谈了

如何给一种事物下定义?逻辑学中通常用“种加属差”的方法,比方说“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首先要找到与“人”这一概念最近的“种概念”——动物,然后找出“人”与其它“属概念”(老虎、鲸鱼……)之间的“差异”(属差)来,即“人能够制造生产工具”,继而得出定义。也就是说,“下定义”只要找到区别于其它属概念的根本特征就可以,并非要进行悉述。如果在定义中又说人的职业包括律师、工匠、教授、军人……,反而是画蛇添足。

尽管霁雪先生对百度中关于地震云的定义持否定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该定义是符合“种加属差”法的:“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首先说明“地震云”的种概念是一种“云体”,然后强调区分于其它云体的特征“预示地震”,这便足矣。下定义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没有必要详细阐述。

反过来,霁雪先生曾经给出的“显性地应力异常场谐振纹理云”的表述,笔者认为不是一个很成功的定义。地震云一定是显性的吗?——《地震云的分类》里可是把地震云分成“显性”和”非显性”两种。地震云只与地应力场异常有关吗?——电场、磁场、重力场、温度场与地震云没有关系吗?……可以说,这样的定义没有体现地震云的根本特征,没说到点子上。对于定义的解释也十分模糊,“其中的地应力场是什么场?这不是我们研究地震云的人所要研究的方向。所以不去管他。”如果把“地应力”包含在定义中,应该是作为区别其它云体的“属差”的,怎么能不去管呢?而“不妨碍将那些纹理不太明显的云,仍然称为地震云。” “看来还要加上一条,不属于水汽云的地震云。”这些模棱两可的表述都不是“下定义”的语言。

这里说些题外话,读霁雪先生的帖子或是回复,总有一种“发散”的感觉,可能和先生平时写文章的习惯有关。文字虽然很多,但说着说着就到另外一个话题上去了,原来想讲的却不突出,也就是常说的“跑题”。比方说前日讨论政府“行政干预”的时候,您转而强调“民科”不同于“民技”等等,其实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官方支持对于民间科技的作用。判别爱迪生属于民科还是民技,反而偏离了主线。

霁雪先生关于地震云的系列文章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从第一篇开始,一直把对地震云的定义和对传统气象学的批判混在一起,结果哪个也没说清。笔者读到现在,不但没弄清楚什么是地震云,连“云”是什么也搞糊涂了。应该说,论坛里绝大部分人对于“云”的理解还是遵从传统气象学的概念,而霁雪先生认为“气象学里关于云的所有概念至少有90%是错的。”无异于把“云”这一“种概念”给推翻掉。从“种加属差”的方法来说,如果连一个最起码的基准点都没有的话,再如何给地震云下定义都是缺乏根基的。正如给人下定义的时候,如果同时说这里的“动物”包括神话故事里的形象,非乱套不可。之所以先生的文章潜水者很多,或许就是这种困惑情绪的表现。

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供霁雪先生参考:
一、对传统气象学的批判(不限于云)应该作为单独的文章系列出现而不是作为地震云定义的前言,其意义甚至高过地震云本身。必须先让大家先接受您对于气象问题的全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讨论您所理解的“地震云”。如果此云非彼云,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二、给某种事物下定义,和把这一事物研究透彻是两回事。也许是霁雪先生是把百度百科里“地震云”条目下的划分、模型、成因等内容都认为是“定义”,所以也是想用类似方式来进行描述。如果那样,题目倒不如直接改为“地震云研究”更好;
三、另外建议霁雪先生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过多展开,文字要收敛,不要试图兼容并包,最好是一篇文章说清楚一个问题。光是地震云定义前言就写了7篇文章,并非所有人都有那么好的耐心,呵呵。

发表于 2011-4-2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啊····   都是行家!怎么说呢!我都支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anins427


    鄙人哪算得什么行家,只不过关注此类问题而已。读了霁雪先生一系列文章,觉得“地震云”的范围越扩越大,反而越来越不好把握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8 19:03
留意一下地震局官方近期的表态和过去修改地震云百科内容的说法就是相互矛盾的!那些长篇大论否定地震云存在的人是不是可以撤回你们原来的相关文章了?毕竟张衡一号卫星的数据需要科学的分析来自于地下的放射性元素在大气中的运动轨迹,其结果是肯定的,现在不说话不表态是明智的,但被打脸是早晚的事,不论你脸大脸小!国家项目不会去为了照顾几个学术投机者而改变研究方向和调整研究结果的!郑局长接受记者采访说的和一些人修改地震云百度百科时说的完全不一样 [嘻嘻]记者:“张衡一号”工作原理是什么? 郑国光:地震是发生在地下深部的构造活动,在其孕育过程中由于能量的大量积累激发产生相关形变、电磁辐射及地下流体、化学物质的放射等,这些信息在地表积累进而传播影响到电离层变化。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8 19:06
地震云是由于板块运动挤压导致的存储于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有规律释放到大气中,由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带电粒子并在宏观大气中形成云室效应后形成地震云。地震云是不是存在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95046777182359&mod=zwenzhang
匿名  发表于 2020-10-11 10:23
地震云的成因,就是地下水汽遇到岩浆向上侵入,冷遇热的结果,随着岩浆向上侵入,在遇到上升气流和断猎带形成各种形态的云,就是地震云,所以,地震云的形态就是断l裂带的形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26 21: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