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010|回复: 22

关于地震云的定义的说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4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地震云的定义的说明

        初到本论坛的时候,有点下车伊始,大谈其 “地震云的定义” 其实呢,地震云的定义还是相对简单的。复杂的是为什么地震云在气象学里不被承认。
        所以我一再把问题的内容转向 “云” 的本身。
        无奈何,一提到 “云” 也就是讨论到了气象学的范畴里。问题就变得十分的复杂。不是一帖两帖可以说清的。

        感谢地震论坛的支持,专门开辟了这个新的 “气象与地震” 版块。现在,我们不用兜圈子了。在霁雪各种气象问题的讨论之前。我想把以前的关于地震云定义的讨论有一个了断。

        简单地说:我认为,或者我的观察表明:

        地震云就是云家族中最普通的一员。


        气象学里把云的生成归纳为,“热的湿空气遇冷而生成了雾” 这样一个基本和唯一的模式。
        我们打开气象学类的任何一本论文或书籍,“湿热空气遇冷变雾” 这一个模式,控制了气象学里涉及讨论到云的产生的一切场合。也就是说,除了遇冷变雾,云没有可能在任何天空里产生。在这样的一个严苛的条件下。气象学怎么能够容许,有一种叫地应力的的异族,也可以在天空中的云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而事实上,当我4-5年前,开始研究地震云之前,我就是因为发现了好几种可以在空气中产生雾的方法,从而开始怀疑气象学里关于云的形成的概念,以及由此引申开去的一系列问题。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想到了地震云,于是我在大约三年前,仔细地从不是遇冷是否会有云产生的角度,考察是否有地震云的确实存在。那一年,7级的地震全年才发生了两次,我刚好都仔细的记录了。也预估了。后来一年又发生了汶川的地震。也让我看到了那些特殊的云像。
        每个人研究一样东西的目的不同。这个论坛里的大部分研究地震云的人研究的目的是如何预报地震,这无可非议。但是我研究地震云的目的,重点不是在预测和预报。而是地震云生成的客观性。这同样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
        就好像为了吃到好吃的米饭,有地人在设计电饭煲,而有的人研究杂交水稻一样。看起来毫不相关,最终的目标确实一致的。
        现在,在这个论坛里,对于由地应力或是地电,地磁等能造成云像变化的事实,也许是没有人会提出否定的了。

        今天我则要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说。实际上气象学关于云的生成的观点是全部错的。天上的云几乎没有一块是因为遇冷而发生的。具体的过程远比遇冷结露要复杂得多。
        其结论是:天空里的水蒸气是在包括地应力在内的各种外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云。因而当地应力发生变化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会影响到天空里的云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地震云。
        这个说法和气象学最不同点就是,天上的云,本来就是地应力场在内的外力作用所造成的。和 “水蒸气遇冷” 没有什么关系。

        现在这里是专门讨论气象的了,所以有关遇冷不遇冷的问题,本帖就不再讨论了。欢迎大家继续光临本版块。

        有关电场产生云雾的实验已经很普及,重力场造云的实验比较难做。 但是,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试一试,加热也可以使空气里的水蒸气结露。这个实验很简单只要一个玻璃茶杯就可以了。大家在家里都可以做,都可以证明。具体的这一个帖了就不介绍了。我们还是接着讨论地震云的定义。

        大家只要仔细的看一下,天上的地震云。(先到本论坛多看几张地震云的照片)就可以发现,所有地震云的一个最基本的共有特征,那就是,超过自然条件的规律性,地震云有各种形态,但是这个规律性却是共同的,不管是一长条的地震云,或是鱼鳞状的地震云。都表现出一种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规律性。谁都无法想象,光是气流怎么能吹出这样的云来。所以这就是地震云的最基本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条件可以产生和地震云类似的特征呢。如果大家对于振动比较熟悉,那么就应知道有一种叫干涉谐振的现象。干涉谐振是波动世界的王子,几乎只要有振动,就会在振动的周围发生干涉谐振。而干涉谐振有许多美丽的花纹,其中和地震云相像的太多了。经常遇到干涉谐振现象的人看到地震云如果不能联想到一起,那就太不可思议了。我的意思是说,在地震探测的领域里,各种示波器,显示屏、振荡器太多了。

        所以当年,在我结束继续观察地震云的时候,我给地震云做了个总结是:
        显性地应力场异常干涉谐振纹理云

        具体就不再多解释了,过了三年,这次又回到了地震云的问题上,我还是坚持这样的一种分析。



DSCF0398A6a.jpg



一只蜜蜂掉进了游泳池,刚好被我看到,救了起来。不过救它之前,我让她坚持一下,拍了几张照片。双翅的拍动,让水面上的阳光显出了美丽的干涉谐振图案!
发表于 2011-4-1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地震论坛的支持,专门开辟了这个新的 “气象与地震” 版块。现在,我们不用兜圈子了。”

由于有了一个新板块,所以不要兜圈子?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何必取笑,这兜圈子是我的毛病也是我的风格。说是不兜圈子,实际上一上来就兜了个圈子。
所以不兜圈子是为了兜圈子,兜圈子是为了不兜圈子。
总之只要能把地震云和气象的问题说明白,是最终目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LHKCC58斑竹在百家争鸣的版块上讨论本定义的字面含义。现抄录如下:
没有想到过这几个词,可以如此拼拆。有点像祝枝山写无字对联了。

lhkcc58               
                如果把地震云定义为:
                显性地应力场异常干涉谐振纹理云

                那应该解释清楚以下:
                1显性地应力是怎么回事儿,是不是还有隐性地应力?
                2异常干涉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还有正常干涉?
                3这“异常”是修饰“干涉”?修饰“谐振”?还是修饰“纹理”?
                4与3相似,“显性”到底是修饰谁的?


lhkcc58                地震云是干涉出来的还是谐振出来的?

lhkcc58                如果是干涉出来的,那是哪些东西发生了干涉效应?

lhkcc58                如何定义应力场?

lhkcc58                这定义能被置疑的地方太多了。

蚂蚁向前冲                楼主貌似搞错了概念,显现和显性是两回事。

lhkcc58                回复 7# 蚂蚁向前冲        打错一个字,现在改正。

蚂蚁向前冲               版主好。这好像不是一个字的问题,因为您第一个问题的意思是有关“现”和“隐”。依我看霁雪对“显性”这个词的使用和此没有任何关联。至于霁雪说的意思,我也是糊涂中,还要继续学习。

lhkcc58                现与隐相反,显性与隐性就不是相反的?        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不行?



作为一个词,如果在其中再用标点符号分开来,我觉得有点困难。
如果一定要分的话:你们看这样如何:

显性、地应力场异常、干涉、谐振纹理、云。         

全部都是修饰一个“云”字。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集合的概念画了一个云的产生的示意图。
白云产生关系示意图2.jpg

         其中黄色的内容是目前的现西气(现代西方气象学)所考虑的云的生成的各种因素。
         而所有的包括黄色内容在内的是我认为的云的生成因素。

         有关每种内容对与云生成的重要比重,现在还不是讨论的时候,以后当各种大气现象的分析逐步深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画圆盘图了。

         但是可以大概的先说明一点。我主观地认为:
         其中下垫面、大气对流过程和地应力场是白云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现西气现在所注重的湿度、凝结核、温度、地形条件、阳光过程、高度恰恰是极次要的因素。加在一起,也只有这三个大因素中任何一个的一半都不到,之所以发生如此的不同,那是因为现西气在湿度的问题上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一错就百错了。
        而由于地应力场在云的形成过程中有相当的比重,所以几乎所有的云都和地应力场有关系。地应力场的微小变动就足以引起云像的变化。当地应力发生异常突变的时候,造成的云像变化,就是地震云了。
        详细的以后逐步会讨论到。假如我们的讨论能一直顺利的进行下去的话。阻力是客观存在的,我是有准备的,但是我除了尽量的说明之外,其他的我就是无能为力了。这一次来自本论坛的支持。我事先也没有想到过会这样。所以,我尽量保护好这一不易得到的环境,也希望得到网友们的支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5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霁雪


    其结论是:天空里的水蒸气是在包括地应力在内的各种外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云。因而当地应力发生变化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会影响到天空里的云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地震云。
=============================
    不客气地讲,楼主这段表述逻辑很混乱。既然云是水蒸气在“各种外力场的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影响因素不限于地应力,还要包括电场、磁场、重力场、温度场等等。众所周知,一次地震不但会导致地应力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使电、磁、温度、重力场发生变化,因此也“理所当然会影响到天空里云像的变化”,那么这些云是不是“地震云”?楼主如果把“地应力场”加入到地震云的定义中去,难道是认为地震只会影响地应力的变化,还是认为其它因素不会产生“地震云”呢?

    另外以前讲过,一直感觉楼主的物理基础不太好。笔者虽然不懂气象学,但是明显违背物理学常识的错误还是要指出来:物理学中力中有超距力和接触力之分,超据力是指作用在两物体之间而不需直接接触的力,最常见的例子是重力、电磁力;接触力则必须相互接触才会发生,譬如摩擦力、弹力,也包括地应力。我们不是在写武侠小说,地下岩石介质与高空的水蒸气没有直接接触,地应力如何产生作用?甚至可以说,重、磁、电、地应力这么多影响因素中,地应力如何影响水蒸气的变化反而是最缺乏证据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霁雪

把以前关于地震云定义的帖子也移过来:

霁雪先生关于 “地震云定义”的文章,笔者自年初便一直关注。自序言开始算起,先生已经写了七篇相关文章:

2011-1-21 04:20《观云察地震之一,序言,地震云的界定问题》
2011-2-10 03:11《五彩的地震云为什么经常在傍晚出现》
2011-3-1 06:49 《彩云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地震云定义前言之二》
2011-3-4 19:20 《地震云经常被称作祥云》
2011-3-6 13:47 《兰兰的天上白云飘——补充》
2011-3-7 07:11 《地震云的分类》
2011-3-9 22:25 《彩云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续。地震云定义前言之三》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读完这些文章,“地震云”的概念非但没有变得清晰,反而越来越模糊了。笔者认为,或许是霁雪先生太想把“地震云”说清楚讲透彻,以至牵绊其中反而跳不出来。或者说,先生把“地震云定义”和“地震云研究”混为一谈了

如何给一种事物下定义?逻辑学中通常用“种加属差”的方法,比方说“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首先要找到与“人”这一概念最近的“种概念”——动物,然后找出“人”与其它“属概念”(老虎、鲸鱼……)之间的“差异”(属差)来,即“人能够制造生产工具”,继而得出定义。也就是说,“下定义”只要找到区别于其它属概念的根本特征就可以,并非要进行悉述。如果在定义中又说人的职业包括律师、工匠、教授、军人……,反而是画蛇添足。

尽管霁雪先生对百度中关于地震云的定义持否定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该定义是符合“种加属差”法的:“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首先说明“地震云”的种概念是一种“云体”,然后强调区分于其它云体的特征“预示地震”,这便足矣。下定义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没有必要详细阐述。

反过来,霁雪先生曾经给出的“显性地应力异常场谐振纹理云”的表述,笔者认为不是一个很成功的定义。地震云一定是显性的吗?——《地震云的分类》里可是把地震云分成“显性”和”非显性”两种。地震云只与地应力场异常有关吗?——电场、磁场、重力场、温度场与地震云没有关系吗?……可以说,这样的定义没有体现地震云的根本特征,没说到点子上。对于定义的解释也十分模糊,“其中的地应力场是什么场?这不是我们研究地震云的人所要研究的方向。所以不去管他。如果把“地应力”包含在定义中,应该是作为区别其它云体的“属差”的,怎么能不去管呢?而“不妨碍将那些纹理不太明显的云,仍然称为地震云。” “看来还要加上一条,不属于水汽云的地震云。”这些模棱两可的表述都不是“下定义”的语言。

这里说些题外话,读霁雪先生的帖子或是回复,总有一种“发散”的感觉,可能和先生平时写文章的习惯有关。文字虽然很多,但说着说着就到另外一个话题上去了,原来想讲的却不突出,也就是常说的“跑题”。比方说前日讨论政府“行政干预”的时候,您转而强调“民科”不同于“民技”等等,其实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官方支持对于民间科技的作用。判别爱迪生属于民科还是民技,反而偏离了主线。

霁雪先生关于地震云的系列文章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从第一篇开始,一直把对地震云的定义和对传统气象学的批判混在一起,结果哪个也没说清。笔者读到现在,不但没弄清楚什么是地震云,连“云”是什么也搞糊涂了。应该说,论坛里绝大部分人对于“云”的理解还是遵从传统气象学的概念,而霁雪先生认为“气象学里关于云的所有概念至少有90%是错的。”无异于把“云”这一“种概念”给推翻掉。从“种加属差”的方法来说,如果连一个最起码的基准点都没有的话,再如何给地震云下定义都是缺乏根基的。正如给人下定义的时候,如果同时说这里的“动物”包括神话故事里的形象,非乱套不可。之所以先生的文章潜水者很多,或许就是这种困惑情绪的表现。

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供霁雪先生参考:
一、对传统气象学的批判(不限于云)应该作为单独的文章系列出现而不是作为地震云定义的前言,其意义甚至高过地震云本身。必须先让大家先接受您对于气象问题的全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讨论您所理解的“地震云”。如果此云非彼云,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二、给某种事物下定义,和把这一事物研究透彻是两回事。也许是霁雪先生是把百度百科里“地震云”条目下的划分、模型、成因等内容都认为是“定义”,所以也是想用类似方式来进行描述。如果那样,题目倒不如直接改为“地震云研究”更好;
三、另外建议霁雪先生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过多展开,文字要收敛,不要试图兼容并包,最好是一篇文章说清楚一个问题。光是地震云定义前言就写了7篇文章,并非所有人都有那么好的耐心,呵呵。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山水如屏

首先谢谢山君的指教。

山君是学地球物理的三考出生,全国最权威的地震专家。有关地震发生的所有因果关系,别说在这个论坛是没有人可以与你相比。在整个世界面前山君也是无所不知,已经不再有未知的领域。已经到达了自由王国了。霁雪当然自叹不如。

其实,我总觉得,咱们国家,那里需要这么多的科学家,能有山君这样的对物理精通,对地震因果了如指掌的。推算一下,也就不会每次大地震有那么多的人丧命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霁雪


    山君是学地球物理的三考出生,全国最权威的地震专家。。。
==========================
    霁雪先生无需扣这样的大帽子,笔者不是什么地震专家,而上面讲到的问题甚至没有超出高中物理学的内容——把铅球扔出去之后,再如何用力挥动臂膀,都不会让球走得更远,这是中学老师常说的例子。所以霁雪先生如果能够证明地下岩石内部的“地应力”可以影响高空的水蒸气,那么就不仅仅是推翻气象学的问题,而是推翻经典物理学的伟大革命。笔者不禁要问楼主:“地应力”的定义是什么?严重怀疑霁雪先生所说的“地应力”完全是另一个概念。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霁雪

其实,我总觉得,咱们国家,那里需要这么多的科学家,能有山君这样的对物理精通,对地震因果了如指掌的。推算一下,也就不会每次大地震有那么多的人丧命了。
===================
抱歉,也许是笔者言语让霁雪先生生气,说话的逻辑上更乱了。现在的医学那么发达,可以说对病因、死因了如指掌,每年还是要死那么多人。医生对癌症的认识远比地震深入许多,但每年全球还不是有七百万人死于癌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5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霁雪


    那么什么样的条件可以产生和地震云类似的特征呢。如果大家对于振动比较熟悉,那么就应知道有一种叫干涉谐振的现象。干涉谐振是波动世界的王子,几乎只要有振动,就会在振动的周围发生干涉谐振。而干涉谐振有许多美丽的花纹,其中和地震云相像的太多了。经常遇到干涉谐振现象的人看到地震云如果不能联想到一起,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
   笔者觉得lhkcc58等提出的质疑很对。楼主把“干涉谐振”写入地震云的定义,然而通览全文证据仅仅只是其花纹与“地震云相像”、“联想到一起”,没有任何具体可信的证明。这样轻易就“下定义”显然不是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5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涉嫌人身攻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lhkcc58

老斑竹的意见一定尽力接受吧。

看他一副书呆子气,他到底懂了多少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只是有点觉得有趣。不仔细的想一想,凭我的处境,我何必要这样来批判气象学。我图的是什么呀。我能得到什么好处啊。要不是有200%的把握,我会到这里来宣传这些吗?说了多吧说我骂他。这样捧他,又是涉嫌攻击。还是阿强说得对:刻舟求剑。
无奈气象学本身的范围太大。我无法在短短的十几、几十个帖里全部讲清。而且一次也不能直接讲得太深。和那个气象学一样,也要有那么一个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过程。这恐怕是免不了的了。

There i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5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霁雪


    看他一副书呆子气,他到底懂了多少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只是有点觉得有趣。不仔细的想一想,凭我的处境,我何必要这样来批判气象学。我图的是什么呀。我能得到什么好处啊。要不是有200%的把握,我会到这里来宣传这些吗?说了多吧说我骂他。这样捧他,又是涉嫌攻击。还是阿强说得对:刻舟求剑。
无奈气象学本身的范围太大。我无法在短短的十几、几十个帖里全部讲清。而且一次也不能直接讲得太深。和那个气象学一样,也要有那么一个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过程。这恐怕是免不了的了。
==========================
    把”地应力场“放到地震云的定义里面,却说它“不是我们研究地震云的人所要研究的方向。所以不去管他”,真不知道霁雪先生这“200%的把握”从何而来。先生的帖子笔者一路看过来,原本是希望有所创新,结果反是疑问越来越多:云是什么?纹理是什么?地震云是什么?地应力是什么?干涉谐振是什么?原来的没说清楚,新问题却层出不穷。先生动辄说传统理论”完全错了“,然而自创理论却把我们引向混乱。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霁雪先生立下版规:说这里不能用“各种气象学的现成观点来反驳这里的各种观点”,请问这还叫科学争论吗?幸亏笔者所指都是物理方面的问题,若是哪天先生说“物理学的现成观点也不能用”,显性地应力异常场谐振纹理云岂不更是牢不可破,呵呵!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5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和老大认真了,70多的人了,有此雅兴也实属难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再过10年我说不定和老大一样“幽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句话说的很对,
任何事物都是无法认识的,我们认识的只是它的一个部分而已,所以越原始的东西越无法定义,也无法解释清楚!
支持楼主,其他人不暂时先不要说话,让我们好好看文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教育和国内的是不同的,或是说国内的教育和国外的是有区别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霁雪先生关于地震云的系列文章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从第一篇开始,一直把对地震云的定义和对传统气象学的批判混在一起,结果哪个也没说清。笔者读到现在,不但没弄清楚什么是地震云,连“云”是什么也搞糊涂了。应该说,论坛里绝大部分人对于“云”的理解还是遵从传统气象学的概念,而霁雪先生认为“气象学里关于云的所有概念至少有90%是错的。”无异于把“云”这一“种概念”给推翻掉。从“种加属差”的方法来说,如果连一个最起码的基准点都没有的话,再如何给地震云下定义都是缺乏根基的。正如给人下定义的时候,如果同时说这里的“动物”包括神话故事里的形象,非乱套不可。之所以先生的文章潜水者很多,或许就是这种困惑情绪的表现。


说是要等待我把这些定义或内容都讲清楚。急不可耐了。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想急急的抄了去发表吗?
越搞越糊涂了!气象学这么大一个学科,几十万的工作人员在那里混饭吃。要是三言两语就把人家否定了。也轮不到我来否定了。
这里逻辑混乱,那里语法不清。
我早就说过了,官科靠的是拍马屁,民科靠的是发现的灵感。
这发现的灵感你有吗?

应该说……,       有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鬼子放了个P,就应该去嗅吗?
别说现在刚开头就看不懂,以后,思维需要急转弯的地方多着呢。有你更搞不懂的。老老实实地去做你自己的本位工作去吧。这个版块里的内容,离你的智商太远了。闪开点。别在其他网友的面前晃来晃去的,挡了别人的视线。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6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baiyun__00


    所以越原始的东西越无法定义,也无法解释清楚!支持楼主,其他人不暂时先不要说话,让我们好好看文章

============================

  问题是你所支持的楼主一直试图给原始的东西下定义,试图解释清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霁雪

霁雪先生所谓“发现的灵感”,总让人感觉是“理解的偏差”,呵呵。打扰版主了,请继续讲。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山水如屏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6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老杏!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6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新生事物,不能苛求,开创性工作最难做,不必也不要苛求,辩论谁都会,批判好搞,但是建设难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4-30 07: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